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白素素听完苏宸的解释,有些目瞪口呆了。
杨灵儿在旁默默听完,心中暗叹:胡伯说的果然没错,蜀国击退宋军,跟自己义兄有关啊!
但此时,她听到苏宸有信心帮助唐军击败宋军,还是多少有些担忧。
站在她复辟杨吴的角度,杨灵儿是不希望唐军获胜的,最好是三败俱伤,彻底让唐国元气大伤。
杨灵儿目光看着苏宸,又不好直接说明,神情有些落寞,她在考虑着,找机会如何跟苏宸摊牌交代。
“这次唐国有部署,如何对抗宋军了吧?”白素素又多问了一句。
杨灵儿此时,也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但苏宸却摇了摇头,说道:“还不清楚,这两天,韩大人、徐大人都频繁进宫,在澄心堂议事,商讨如何调兵遣将,提前部署,应对宋国这次南征,暂时还没有定论。有人主战,自然有人主和,还在争论中。”
白素素闻言后沉默了,没有多问,但彭菁菁却有些动心说道:“苏宸哥,你说到时候,我们有没有机会领兵出战啊,上次做过都虞侯还真是很过瘾,我这半年可是没少读兵书,觉得做中郎将都没问题了,这次你若能出征,一定要带上我,给我封一个先锋将,我替你冲锋陷阵去。”
苏宸看着她有些无语了,自家未婚妻,怎么是这样一個另类,这是要学穆桂英挂帅啊!
“回头我申请枢密院,给你整个娘子军得了,带领一支女兵,绰号娘子军!”
“好啊好啊!”彭菁菁听了,还很高兴,完全没有看出,这是苏宸在说反话。
“得了,别凑热闹了,你爹知道你有这想法,肯定把伱圈起来。”苏宸直接给她碰冷水了,拿出她爹来压菁菁。
“女大留不住,我才不怕呢!”彭菁菁现在越来越不畏父了,主要是财富自己了,不像以前依靠父亲给零花钱,所以,就更加独立了。
白素素摇头一笑,这个彭菁菁,还是这么爱胡闹。
旁边的杨灵儿,看在眼里,却眉头轻蹙,欲言又止;自己的义兄会出兵帮唐国打宋军吗,自己该如何做呢?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三十五章 团聚在金陵
金陵城,魏府。
刑部侍郎、国丈魏岑,枢密院副使陈觉,工部侍郎冯延鲁,礼部侍郎游简言,监察御史吴仟,聚在一起, 一边饮茶,一边谈论着当前的政局。
由于苏宸登科中了状元,使得韩熙载的孙党水涨船高,如今他们宋党已经受到排挤和打压,逐渐边缘化。
即便是魏岑,有一女还是宫内的贵妃,但是,当大周后康复之后, 也就不怎么得宠了。
游简言叹道:“苏宸现在恩宠日盛,他算是韩熙载的门生,现在的才气在江左已经无人能及,我们从正面,不好找他的麻烦,只能从暗中使绊子了。”
冯延鲁轻哼道:“年轻人仗着才气,受到恩宠,也是司空常见的,我们就等他出错,恃才傲物的时候,可以咬住不放,扯掉他一块肉下来。”
监察御史吴仟迎合道:“就是,这个年轻人,现在的名头太大,有许多人都盯着,最近牵头户部搞内库,还要对酒坊、官窑等进行革新, 配合工部在创建天工院等,刚进入仕途,就这样内卷,让其它新科进士情何以堪,用不了多久,苏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的!”
魏岑听了几人言语,都是在围绕苏宸进行议论,话语中带着很浓的酸味,羡慕嫉妒的情绪更浓烈。
若是苏宸站在宋党这边,他们这些人自然也能皆大欢喜,无比兴奋了。
说到底,就是宋党运气不济,没有在年轻一代中,挖掘到这等横空出世的大才子,导致在党争中,逐渐失势,局面不利。
魏岑冷笑道:“先不去管他,让他多蹦跶蹦跶,也好让我等看清他的本事,是否真的能够运用到实际中,产生利国利民的收益;还是徒有虚表,纸上谈兵, 过些日子就能清楚了。若是在空谈乱搞,到时候也能参他一本,让他站的有多高,摔得就越痛!”
“魏老,万一他真的成功了呢?”礼部侍郎游简言问道。
“我方虽然暂时不占了优势,但是底蕴还在,六部九卿也有咱们的人,工部也有冯大人做侍郎,到时候派人随便暗中做点手脚,让他功亏一篑,也是能做到的。或者,不为我们所用,也可以让他出点意外,哪怕他是诗仙复生,词圣附体,阻挡了我等的利益和抱负,那也就是死对头,不能仁慈放任他成长起来。”
“不错,成长不起来的天才,终究是一堆黄土!”陈觉身为枢密院副使,身上带着一股凌冽杀气。
其它人默默点头,也认可了这个说法,党同伐异,真到下狠手,这些官场仕途的老梆子们,没有一个是心慈手软之辈。
他们只需动动嘴,没少让政敌们,家破人亡。
发生在朝廷庙堂内的冤假错案,一点也不比民间少,因为这里的水足够深,也足够浑。
冯延鲁忽然说道:“对了,宋军要进攻我唐国的消息已经传开,这两日官家焦虑,已经召集同平章事大臣,澄心堂官员,枢密院、兵部、户部的人,在商讨应对之策了,这一仗,不可避免,我们要不要争夺一部分兵权,毕竟中间与东、西三面都会有战事,若孙党、新党各负责一条路线抗宋,那么我等自然不能落于人后,也得争来一条战线的兵权来。”
“有道理,这个不能让,否则我等这边,就没有兵权了。”
“就是,没有兵马在手,跟他们争论,也不够硬气。还是要扶持我们这一方的将军上位啊!“
宋党几位领头人物,还在讨论着如何斗苏宸,如何争权方面,不遗余力。
白素素暂时在京城都留下来,她为了避嫌,没有直接住在苏府,而是搬入金陵城内白家的府邸。
以白家目前的财力,在润州、金陵、洪州等许多州县,都有田产和店铺等,走到任何城邑,都有落脚之地。
但白天的时候,白素素除了巡查一下金陵城内白家店铺和账目本外,大多数时间,都在苏府跟彭菁菁诸女待在一起,不论是逛街,去庙会,游秦淮河,还是踏青赏桃花等,都在一起,使得苏府的女儿团格外壮观。
加上徐才女、柳墨浓也都相继来到了金陵城,与彭菁菁、杨灵儿、周嘉敏几人凑在一起,自然十分热闹,出行都要两个车才能坐开。
一旦上街,浩浩荡荡,花枝招展,惹得金陵城内不少官宦子弟、富家公子、文人才子们频频回头,恨不得上前搭讪。
“这是谁家的小娘子,如此多位佳人,各個娇媚清丽?“
“是啊,好多生面孔,以前没怎么见过啊!“
“你们不知道吧?这是状元郎苏宸府上的女眷!“
有人大吃一惊,质疑着问道:“苏状元娶了这么多俏佳丽?没听说过啊,不是还未成婚吗?”
“咱们的状元郎苏公子,听说在润州已经有了两位未婚妻,就是府尹大人的千金彭菁菁,白家大小姐白素素,娶入门了一位小妾柳墨浓,曾是青楼一位花魁,剩下几位,一位是周司徒府上的二小姐,当今周皇后的胞妹周嘉敏姑娘,苏公子的妹子杨灵儿,以及润州第一才女徐清婉,嗯,应该就是这些人了。”一位中年如数家珍一般,把苏家女眷都说了出来,消息灵通。
“你怎么知晓这么详细?!”青衫公子疑惑问。
“在下就是从润州过来的说书人,有幸见过这些小娘子容貌,一直记着。”那说书人捋须回答。
白素素等人逛街完毕,采购了一些京城内有名的胭脂水粉等女儿家饰品,然后回到苏府,聚集一堂,准备晚膳等苏宸回来,一起涮锅子。
虽然诸女没有说开身份,但是,心中都清楚,因为苏宸的关系,诸女才放开自己身份和地位,在这里和谐共处,或许,以后也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入夜,苏宸下衙回来,陪着女主围聚桌前,涮着飘香四溢的火锅,其乐融融。
苏宸轻叹,自己的桃花运刚要来到,宋军也大军压境,不给他三年之期的约定了。
南唐的命运会如何,能击退宋军吗?他心中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穿越的蝴蝶效应,历史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苏宸要真正投身这个时代,面对北宋的进攻了。
他该如何替南唐破局,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了。
(本卷完)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兵压境
大宋境内。
五万禁军队伍从开封府外围的几个驻军大营调拨过来,重新整军后,在曹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旌旗蔽日,尘土飞扬,经濠州、定远、滁州等, 一路南下。
沿途上,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禁军将军,被派往江淮沿路的各地州府,调集地方厢军,跟着一起南下作战。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收诸藩镇兵壮勇者入禁军, 余留本州备役使, 谓之厢军。它相当于宋朝的驻州之镇兵,也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
宋代初主要来自招募,受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后来厢军主要是招募饥民,部分来自流放的罪犯,禁军武技不合格者也会降为厢军。
厢军分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三级,统兵官分别为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一军辖五指挥,每指挥下辖五都,每都设为百人。
目前大宋发动国战,需要大量的兵马,光靠几万禁军是不够的,所以,需要调动江淮一带的地方厢军参战, 更多负责围城、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造船、运粮以及营地巡视卫队等。
这些杂活不能让禁军去作,保证精锐的禁军,有充足的训练和休息时间。
“锵锵锵!”
大军队伍前行,身上铠甲叶片不断摩擦声响,气势威武雄壮。
不得不说,禁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行军起来整齐统一,一点也不见散漫,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肃杀凝重的感觉。
“轰隆轰隆!”
八千骑兵精锐队伍,更是踏地飞奔而过,大地跟着颤动。
在讨伐西蜀的时候,宋军还没有动用多少精锐马军骑兵,因为巴蜀的道路崎岖,多山道和栈道,骑兵不宜行军。
但这次对战南唐,除了渡江需要水军之外,一旦登陆后,那骑兵部队就能对南唐的步兵进行冲击, 横扫收割, 不可或缺。
只要是野战对阵, 北宋的铁骑,还是相当悍勇,完全可以跟契丹的骑兵硬碰硬的,江南少骑兵,所以平地上交战,很难抵挡住大宋骑兵的冲击。
除了作战军队外,运粮车队这一路上也是随处可见。
在古代战争中,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因为前线打仗需要的粮草动辄天文数字,虽然厢军会自带粮食,但那只是月余的口粮,基本会在途中就消耗一半了,到了前线,已经剩不下多少。
一旦两国的战争旷日持久,鏖战个半年,那粮草的消耗可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如果按照一个士兵每日一斤米,那么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就是十万斤,约八百多石,一个月下来,就是两万五千石米,半年呢,就是十五万石。
这個时候,运粮压力就来了,光这十多万军人的粮草所需,要源源不断运送前线,只能用牛车驴车和民夫人力,因耕牛也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是用民力推车。
而这个时代的车轱辘都是木质的,车轴质量也差,所以行走起来,非常不便,长途跋涉,从中原各州府粮仓聚集,然后送往长江防线,甚至还要渡江,这就需要动用各地无数的民夫,来完成,途中消耗巨大。
十万宋军出征,后方辎重苦力和民夫征调,就会发动数十万人,平均一名士兵就要有四五名地方民夫差役,来进行后勤援助。
而且民夫们也要消耗粮食,运转几百里之上,也会消耗小半,所以运转的粮食要比实际使用的,还有多一倍。
因此才说,战争乃国之大事,马虎不得,不光说能否取胜,就是动弹一次,消耗就非常大,有点劳民伤财。
南唐之所以在李璟时期迅速衰落,就是因为发动了对闽国、荆楚、吴越国的战争,每次长途跋涉,开始顺利打入对方的国家,几乎要灭对方国了,但是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及时经营,站稳脚跟,未能并入疆土,就被赶出来,败退而归。
如此损兵折将不说,粮草和军备消耗也是巨大,耗空了国库。
所以,到李煜登基皇位之后,接过来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国库已经空虚了,让他没有底气硬起来。
“报——启禀将军,前方十里,便抵达皖口!”
“好,我军便在皖口一带,安营扎寨,待三军回合之后,伺机渡江!”曹彬发出了军令。
“得令!”传令旗官,转身上马,手持令旗,开始传令去了。
吴越国,杭州城外,三万兵马列阵。
钱俶亲自登上点将台,封了主副帅将军,检阅三军,为北上伐唐,做着出兵动员。
此次出兵,由大将军宋承礼挂帅,侍卫军指挥使路彦铢担任副帅,从杭州、越州调集了兵马,准备北上讨伐唐国。
光这三万人马是不够的,苏州还有驻军,边戍大营,差不多四万人马。
两军合在一起,那就是七万人,进攻常州、润州,钱俶觉得问题不大。
如果是吴越国单独跟唐国叫战,那国力稍微逊色,但现在大宋出兵了,会牵制了唐军主力,吴越国只要攻打东路的唐军,反而会轻松不少。
“唐国倒行逆施,有违天和,今日大宋出兵讨伐唐国,我等从左路进攻常州、润州,然后直取金陵城,以报当年唐国入侵我吴越之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朝便是我们向金陵李唐讨债的时候了!”
钱俶煽动了将士们的仇恨种子,全都热血起来,喊声震天。
“灭唐!灭唐!”
三万的人马,齐声呐喊,气势雄浑。
这一次,吴越国带着仇恨而出。
“三军出发——”吴越王钱俶大声喝令,骑兵先出,然后步兵行动,兵甲铿锵作响。
从杭州到苏州的路程,大约四百里,以吴越兵日行五十里的速度,八日后便可抵达苏州城外。
十日便可抵达吴越与南唐北面的接壤边戍,交战的日子,不会远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唐对策
金陵城,皇宫朝堂大殿。
由于宋军压境,逼近了唐国边陲,驻扎在长江沿岸,东西两路人马陆续也在动,给唐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李煜在朝堂之上,让文武大臣献策献计, 共同讨论抗宋之事。
如今这种情况,肯定无法议和,所以,不论是保守派,还是主战派,都意见一致,要抵抗宋军和吴越军的入侵,保卫唐国。
但在兵权的把控上,大将军的任命上, 却有不同看法。
“官家,臣提议调动林仁肇的大军,立即东进,与皖口一带曹彬率领十万宋军主力做对抗,只有林仁肇将军,才能挡得住曹彬、潘美这等北宋的谋将,还有诸多禁卫军的悍将!”
韩熙载率先说出了这个提议。
在目前的南唐将领中,也只有林仁肇将军的威名最高,他治军有方,目前有十五万水军,驻扎在湖口一带训练水师,抵挡荆楚一带的宋军,从鄂州一带顺江而下。
正因为有林仁肇在湖口训练水师,才保住南唐西北门户。
这林仁肇原是闽国将领,性格刚强坚毅,武艺高强, 而且身材魁梧, 身上刺有虎形纹身。在闽国担任裨将时候, 与陈铁齐名,人称林虎子,在闽国灭亡后,归家闲居。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南唐中主李璟因后周军攻打淮南,命鸿胪卿潘承祐到泉州、建州召募勇士。那潘承佑经过走访,便推荐了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以及郑彦华、林仁肇等人。中主任命林仁肇为将军,让他率偏师救援寿州。林仁肇攻城南大寨,又破濠州水栅,被擢升为淮南屯营应援使。
当时周军正阳浮桥建成,扼住南唐援军的进路。林仁肇亲自率领一千敢死士,用船载着薪柴牧草,乘风放火,欲焚毁浮桥。不料,风向转变,不利火攻,周军大将张永德趁机进战,唐军退败。这时,林仁肇只带数人殿后, 并将张永德射来的箭矢全部挡开, 使得张永德大惊,觉得敌军中有能人,不可轻敌,便没有追击,使得林仁肇名声大噪。
后来,南唐向后周割地求和,两国战争结束,林仁肇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受到了重用。
此时韩熙载提出林仁肇作为对抗曹彬的主力,不论是孙党,还是新党,都大力支持,即便宋党的陈觉、冯延鲁等人,想要夺这个位置,也没有人能够跟林仁肇抗衡的大将军了。
“韩大人,你觉得林将军抗衡大宋的曹彬将军,需要调往皖口的对岸吗?”李煜询问。
韩熙载点头,分析道:“根据游枭、斥候探回的情报显示,曹彬率领大军,在皖口一带驻扎,若是不早一点调回林仁肇将军,很可能会被荆南与皖口两面的水军给夹在中间,形成孤军,起不到勤王救驾的用处,还容易被东西夹击。”
“另外,皖口一带的水势平缓,容易搭建浮桥,应当让林将军早去准备,在对岸的峡口寨进行驻扎,修建防御工事,来抵挡宋军渡江。长江南岸的池州、铜陵等城池,也要迅速动作起来,坚持壁坚战术,把外围的百姓都迁入城内,然后训练成兵,抵抗宋军的攻击,这样,才能拖住宋军,阻断宋军东进金陵!”
韩熙载在家中跟苏宸、徐铉、高远、钟谟等人,早就商议许久,这正面对战,林仁肇是最适合的带兵人选。
“臣赞同韩大人的提议,我唐国军方,目前论能力、本事、威名,也只有林仁肇将军能够胜任!”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徐铉站出来支持。
“臣也觉得韩大人提议有道理,这个中路主帅,非林仁肇将军莫属。”
枢密院使兼同平章事的殷崇义也站出赞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许多大臣都站出来支持。
李煜点头,虽然他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目前刚登基没几年,年青力盛,也没有昏聩,自然心中明白,林仁肇的重要性。
“既然诸位大臣都认为林仁肇将军胜任中路主帅,那朕便准了,封林仁肇将军为镇国大将军,从湖口调兵十万水师,立即赶往峡口寨镇守,对抗江北的曹彬大军,同时,附近的池州、铜陵等州县府兵,也归属林仁肇将军调配,抵挡宋军南下。”
“官家英明!“韩熙载、徐铉等人,见李煜拍板定下,没有遭到其他人阻止,心中总算松口气。
如果主力军换做别人,还真没有把握挡得住曹彬、潘美这等老奸巨猾的将领。
接下来,就是西路军的主将人选,牵扯到继续牵制荆南江陵一带,宋军的水师,避免从荆南源源不断有宋军顺着长江东进,增兵的战略。
所以,必须派人镇守鄂州、武昌一带,阻止宋军不断增援,迎战西路大军。
“启禀官家,臣举荐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赞,调任鄂州,统领水师五万,统辖鄂州、武昌、江州诸城,与林仁肇将军,前后呼应,抵挡王明、刘彦贞的宋军侵扰!“
潘佑推荐了新党一方的将领,夺取西部的军权。
这时候,魏岑站出来,抢着推荐东路线的主将名额。
“臣推荐殿前侍卫军指挥使刘澄将军,调往常州,负责东路军的统帅之位,指挥江阴军,抵挡吴越兵的入侵。“魏岑推荐了刘澄。
这刘澄在李煜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还是藩王的时候,就是李煜的麾下了,一直当成了可靠心腹,等李煜登基之后,提拔刘澄位殿前司侍卫军的指挥使,负责京城的防卫。
不过刘澄死下与魏岑关系很近,魏岑的儿子,娶了刘澄一位侄女,以此更加深了交情。
此时魏岑推荐了刘澄,既算宋党的人,又是李煜的殿前侍卫军的心腹将领,顿时优势凸显,很少有人能够竞争过他了。
新党的潘佑和李平等人,推荐朱令赞接管西路兵马的兵权,魏岑、冯延鲁等宋党人,看上了东路兵权,相互不干涉,算是一种交换。
孙党的张易、钟谟等人觉得不妥,但是,刘澄是官家李煜的心腹将领,又在禁军中担任要职,孙党倒是也不想得罪狠了官家、禁军的势力,见无法阻挡,也就默许了。
至此,三路军马的兵权,分别落在了孙党、新党、宋党三方手中,谁能立功,谁会失败,都卯足了一股劲儿,既要对外御敌,也有内斗的成份。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三十八章 唇亡齿寒不可丢
蜀地,镇北王府。
二皇子孟玄钰因为在北部对抗宋军,抵御外敌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册封了镇北王。
所以他的王府,就被称为了镇北王府。
孟玄钰在蜀国声威日盛,名气越来越高,已经超越了太子, 这使得蜀国朝堂,逐渐出现一些,废立太子,改立二皇子的声音。
这很像历史上唐朝二皇子李世民,超越了太子李建成的局面,不禁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想和传闻。
甚至有人说, 如果不提前做决策, 很可能二皇子会来个“玄武门之变”, 杀兄逼父也说不定。
但是,蜀王每次听到这个进谏和传言,总是微微一笑,没有当回事,因为他觉得,废太子,立二皇子,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