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紫糖米糕
元宵一向贴心。
到粥煮成,她坐上桌子端起汤碗来吃上两口,清粥软糯可口,入口即化,看得出来花费了心思去做。
她心情好了些。
元宵知她心思,知道前一日是曲锦枝成婚,主子的心情必定不好。
玉沁品尝着美味的粥,真心夸赞。
谁知玉沁的心情刚好一点儿,便有人见不得她痛快,要来给她添堵了。
闵燕清和柳氏联袂而来,打着探望玉沁的名义,在西小院一坐便是坐到了傍晚。
闵燕清前脚刚走,玉沁后脚便叫人把闵燕清带来的东西收进仓库去,来个眼不见为净。
元宵道:“王妃也说了,这些都是王爷叫人带回来的。王妃和柳侧妃都将它摆了出来,就咱们不摆……”
玉沁道:“无妨,听我的便是。”
玉沁说的是姜宓叫下属带回来的红珊瑚。
珊瑚难得,红珊瑚更是稀有,姜宓一下子弄来三盆,分了给闵燕清、玉沁和柳氏,可谓是“花了心思”。
珊瑚寓意极好,是吉祥之物。
元宵应了一个“是”便叫人把东西妥善挪了出去,搁了起来。
玉沁也不管屋子里还有姜宓留下的人,便口无遮拦:“…别人都是去处置水灾,偏偏他还有工夫留心后院的女人喜欢什么摆件……”
这话可没人敢接。
……
被玉沁念叨的人,这时正站在一处土坡之上,和当地负责安置灾民的官员商议开仓放粮的事情。
旁边便是扎堆了的帐篷,里边住的全是灾民。
姜宓知道安抚灾民的重要,自然力争将府衙库存的储备粮食全放出来,官员再三讨价还价,总算勉强答应。
姜宓皱眉:记得这个官员是老三的人,并不受他调遣。他得了老三的指示,屡屡给他下绊子。
因为粮食短缺,暂时被安置在城外的灾民已隐约有了乱象。
姜宓自然着急。
好在开仓放粮的事总算被他敲定了。
事情一经敲定,姜宓便想着早日落实,便提议进城去安排后续事宜。
那个隶属于姜宪的官员不情不愿,但也知道事关重大,只好跟着朝城门走了去。
哪知两人还没走出灾民营帐,外边便有一个士兵吼着大嗓门大老远地便在那儿嚷嚷道:“不好了不好了!城里的粮仓起了大火,粮食全没了!”
报信之人唯恐灾民们听不见这个消息似的。
第190章 燃眉 2
姜宓一听,暗叫“不好!”
跟他走在一块儿的当地官员也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吓得两腿一软。
他的确是奉了姜宪的命令为难姜宓,但也只是想着在粮食供应这件事情上卡一卡姜宓,叫他办事不顺,却没有想过把粮食全弄没了!
附近州郡足足数万背井离乡的灾民汇聚过来,图的便是当地是产粮大郡,若是果真像传令兵说的,粮食“全”没了,那就是大事了!
姜宓和这个官员还未有所反应,安置了灾民的帐篷里头便稀稀落落地有了明显的骚动。
……
八月十五,崇元帝赏赐宫宴于御花园,君臣同乐,一道赏月。
帝京的天儿放了晴。
崇元帝心情一好,身子也爽利了很多。
宫宴开始之时,他便早早地到了现场。
席间更甚至频频与底下的大臣开几句玩笑话。
众人皆看得出来皇帝心情不错。
宴饮过半,歌舞表演十分精彩,崇元帝亲自招待熊祎,两人皮笑肉不笑,面上一派和气,私底下波涛汹涌。
明华一如年初见到熊祎时,坐得距离他颇近。只是那时她孤身一人,中秋宫宴上却多了一个曲锦枝与她同坐。
明华时不时地留心上首崇元帝和熊祎。
间或时不时和曲锦枝说一些话。
任由福成在边上呱噪,她理也不理。
锦荣挡在她两个中间,烦不胜烦,直想一走了之。
主座上众人各怀心思,宫人们鱼贯进出,服侍主宾。
正当气氛还算热烈的时候,一个身着传信兵服饰的人急匆匆进了来,跪到崇元帝跟前,送上一个八百里加急的急报。
一时场中竟诡谲地安静了一瞬。
八百里加急,通常指的是国有大事。
崇元帝于是面有凝重之色,接过了急报,随手拆阅。
熊祎微不可查地笑了笑。
明华不时在留意他,自然凑巧地看见了他这一笑。
崇元帝看完急报,心中已是滔天之怒,面上却分毫不显,只当上面写的是寻常小事一般,叫人将急报收了下去。
底下众人看皇帝面色,竟是猜不透发生了何事,只得粉饰太平地继续着宴会,只是到底不如宴会刚刚开始的时候笑得真心实意了。
熊祎暗道:周帝练得一手好养气功夫,真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啊!
熊祎不用看急报也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他亲自下令,命潜伏在大周多年的人手趁着大周各地暴雨连绵,炸毁堤坝,继而又烧毁了粮食。
这批死士在动手的同时便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存在,不能再在当地久留,是已经撤退,回了大楚了。
但他们人走了,天怒人怨的黑锅总要有人背,被崇元帝派出去代表天家的秦王、晋王和燕王便是替罪羔羊。
大周一乱,他楚地崛起便有了更多的机会了。
只是,这八百里的急报不应当只有一份才对。
……
正如熊祎所料,崇元帝匆匆结束了中秋宫宴,召集大臣商议的时候,第二份和第三份八百里加急急报也前后脚送到了崇元帝的御案之前。
崇元帝两眼一抹黑,差点儿晕死过去。
几个储备粮食的城池不知被什么人动了手脚,粮仓一夜之间全部被毁,聚集而来的四面八方的灾民因为失去希望,揭竿而起,与当地的朝廷兵马起了冲突了。
数个粮仓被毁,叫他一时之间上哪儿筹措那么多的粮食
就算是从各地征集运送,等到粮食送到,也早就酿成大变动了!
御书房中,以太子姜宥、宰相等人为首的朝廷主要大臣也一筹莫展,一时想不到办法。
稻米春播秋收,原本百姓们辛苦了一年正当收获的时候,成果毁于一旦便已经是叫他们绝望,眼下粮仓被毁,灾民难以为继,轻则落草为寇,重则酿成大祸。
宫中议事到了次日凌晨也没议出一个结果来。
三王代表皇帝安抚灾民,非但没有完成皇帝派给他们的任务,反而使得事态升级。尤其是燕王姜宓去的南边,一向人口众多,富于产粮,急报上说,十数万的灾民已经竖起了反旗,和当地的官军动起了手来。
八月十八,朝廷决定先易后难,先行调拨粮食安定秦晋二王所在的地方。
接到皇帝旨意的大臣当即套马出发,前往灾区,一时满朝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崇元帝体力难支,不免将政事权力分给太子,叫太子为他分忧。
太子在先前监国之时已经积累起一些声望,这时临危受命,有条不紊地帮着崇元帝料理诸多事务,行事张弛有度,又事事以皇帝为尊。崇元帝在旁暗暗观察留心,很是满意。
只是皇帝、太子再如何贤明,大臣们如何努力,也是一时变不出足够的粮食来的。
到了九月初,大周东西两面的骚乱已经被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南边的情势却俨然成了叛乱了。
朝臣们焦头烂额,朝廷也贴出布告向民间征集粮食,只是效果并不理想。百姓们原本也没余粮,那些粮商更是坐地起价。
南边汇聚了十数万的灾民,已渐渐成了气候。崇元帝虽然传令当地守军压制,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百姓淳朴,若非被逼得没办法,哪儿会跟朝廷过不去。
朝廷派去的钦差已经劝服叛民放下武器,重新归顺,但条件便是朝廷需要设法为他们解决粮食问题。
就在朝堂上的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明华公主在驸马曲锦枝的陪同下,去了一趟东宫,暗中告诉太子姜宥,世上有几种作物,生长迅速,或可解决粮食问题。
明华府里种植了许多菜品,她听说过外邦的商人时常食用土豆和玉米,这两样东西,约摸两个月便可以收成,又耐于存放、不易克化。
外邦商人在大周往往因为肤色、五官迥异于中原人而被排挤,大周各地的人自然不会对他们的饮食感兴趣。但明华因为喜欢种植菜蔬,偶而有幸和外邦人打过一些交道。这一次水患严重,明华后知后觉想起来一个叫做罗密的棕色皮肤的人曾经告诉她,他的家乡种植的几种菜蔬,很容易便能收成。
第191章 风向 1
于是明华费心派出人去寻找,总算找来几个会种玉米和土豆的外邦人,将他们带到了太子面前。
“…大哥哥,土豆和玉米虽然也需要时间种植,但只要朝廷能维持两个月的时间,便可解决此次事端……”
姜宥思索片刻,便意识到明华话中关窍之处,带着玉米、土豆的种子以及那几个懂得种植方法的洋人进了宫中。
只不过在见到崇元帝之后,引荐作物、洋人的人从明华变成了太子而已。
玉米、土豆皆是出了东海以外不知何处的国度食用的食物品种,在大周也有一些百姓人家尝试种植,但大周人一向食用稻米、小麦,对于玉米、土豆这些从外邦传来的东西接受程度并不高。
若是放在平时,这样的异物自然不好推广。
但若是换在饥荒时,百姓们为了吃饱饭,哪里会管吃进肚子里的是不是稻米!
崇元帝有些浑浊的双眼一下子迸射出耀眼的光亮来。
当即便叫了内侍从宫中出去,紧急宣召有关官员立刻入宫,商议要事。
两个月左右便能收成一次,如果趁此机会转危为机,今后大周各地广泛种植玉米和土豆,对于解决温饱也是极有助益的。
进宫商议的大臣们听说了这件事情,也颇为兴奋。
于是君臣连夜废寝忘食商议,总算在次日拟出一个章程,叫人制成布告分发下去执行了。
崇元帝骤然便松了一口气。
待大臣们退了出去,崇元帝独独留下了姜宥,道:“…大郎陪朕用膳吧。”
姜宥恭敬应喏。
崇元帝看他举手投足,越发满意:“此次你做得极好,及时发现玉米和土豆,为我大周解了燃眉之急。只要稍作拖延,待粮食成熟,百姓们正好凑合能过上一个好冬了!”
姜宥谦逊地推辞,眼中微闪。
他记得他进宫时明华跟他说过的话。
明华道:“…到时到宫中,父皇若是问起,大哥哥只管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我和大哥哥也算是休戚与共,大哥哥好,我便好。”
姜宥深知明华说的是有道理的,自然也不多犹豫:凭借此事,此消彼长,姜宓因为赈灾失误声名受损,他却捡了现成的便宜,成了对江山社稷有功劳的人。
太子一党一下子便将朝中的劣势扭转回来了。
崇元帝见他姿态谦逊,笑道:“你也不必过谦,今日之事,是功在千秋的。”
父子俩说话间,便有宫人摆上膳食。
太子亲自服侍皇帝用餐布菜,看得崇元帝连连点头。
两人一道用过午膳,崇元帝面现疲态,姜宥也一夜没睡,便匆匆告辞了出去。
姜宥前脚刚走,刚脱了外裳在床榻上躺了下来的崇元帝叫来贴身服侍的人问道:“老四他们到哪儿了”
内侍过来回禀道:“…回陛下的话,几位殿下刚传了信进京,说是不日便抵达京城了。奴才估摸着也就这两日的事儿了。”
崇元帝应了一声,便闭了眼。
内侍见状,赶忙打了手势,一下子皇帝寝宫里便没了人。
被皇帝念叨的姜宓等人这时正在回京的路上。
他们办事不利,险些酿成祸事,尤其姜宓在南方州郡几乎阴差阳错引发大变。
崇元帝一道旨意便将他们宣了回来。
粮仓被毁不是儿戏,稍微有心一查便知道是有人背地下手。
而这个背地之人是谁,想要查证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凭崇元帝的手段,自然能够猜出此事和熊祎脱不了干系。
但他偏偏拿熊祎一时没有办法。
熊祎几乎孤身深入大周腹地,却有一支大军就匍匐在边境线上随时准备扑过来。若是平常也就罢了,崇元帝也不甚惧怕。但眼下各地全是水患之灾,楚军若是不管不顾趁虚而入,大周当前还真就有些难办了。
崇元一阵气恼,不由不知不觉睡着了。
……
南方州郡险些酿成一场大乱。
朝中言官弹劾四皇子赈灾抚民不力,言语不乏激进,崇元帝全都留中不发。
九月初八,姜宓刚刚踏进京城,又听说朝堂上有官员揭发他在赈灾期间送了三盆红珊瑚进京给王府里的妻妾,说他荒诞无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