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地黄丸
“对了,飞卿此次拔擢,要去哪里是吴郡,还是会稽郡”
“家中仍在议,不过吴郡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会稽有孔贺虞魏,我去了那边,恐被人掣肘,难以有所作为。”
徐佑笑道“若能选择吴郡,当然再好不过。看你脸色,是不是仍有难处”
“是吴郡四姓在这里根深蒂固,若是我再做了太守”
顾允话说了一半,笑着闭了口。徐佑淡淡的道“这不是主上的意思”安子道好歹也是皇帝,不会太在意吴郡区区一郡之地。况且顾陆朱张盘踞吴郡百年,势力早就蔓延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血肉里,是不是由四姓的人出任太守,根本没有太大的差别。
“微之明鉴哎,吏部其实已经通过了,上报尚书令,奏请主上批复就可以择期赴任。还是柳中书,以我资历尚浅,没再钱塘任够六年,超擢不合规制为由,封驳了吏部的奏议。”
古代官员的任期是一个很复杂的变化过程,尚书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也就是说三年考察一次,考察三次再决定是升是降,也就是九年制。到了杜佑编纂通典,准确记载了“唐禹迁官,必经九载。魏晋之后,皆经六周。”
六周也就是六年,楚国上承魏制,柳宁借口顾允在职不满六年,不合规制,取得就是这个依据。
徐佑奇道“封驳不是门下的权力吗”
顾允更觉奇怪,道“谁说门下有封驳之权的”
徐佑立刻反应过来,他又习惯性的代入了错误的历史轨迹。三省六部制到了隋唐时才真正的成型,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行,这是三省的分工原则,彼此制约,共掌国家大权。六朝时却是中书一家独大,因为中书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所掌皆机务要政,又是天子近臣和腹心,尚书和门下都要仰而视之,跟后世大不相同。
“是我记得差了”徐佑叹了口气,道“柳中书既然避不开,总得让他点头才是”
“家里已经在想办法了”顾允乐天知命,升官不成,也不急躁,道“柳中书不是圣人,总能找到让他点头的法子,微之不必忧虑。”
徐佑笑道“我巴不得你不升官,在钱塘好好的护着我呢,有什么好忧虑的”
正说话间,杜三省来报,捉到了洪七,他是县尉,好比钱塘的猫,洪七这些游侠儿,都是养肥的老鼠,想要捉谁都不是难事。顾允命先收监,等百画哥嫂到案后再作审理。杜三省受命去了,临行时对徐佑执礼甚恭,道“徐郎君若是午后无事,容我请你饮一杯酒。”
“不必了,飞卿午膳在我这里用,你要请的话,改日吧”
顾允笑着帮徐佑挡了一顿饭,杜三省总不能跟上司抢人,笑道“也好,我改日再请郎君一聚。”
“他找你做什么”
徐佑望着杜三省的背影,笑道“杜县尉把我卖给了别人,这会估计想要赔礼了”
“哦,有趣,他把你卖给谁了”顾允碰了碰徐佑的肩头,神态不说猥琐,可也十足的暧昧。
“好啊,原来你也知道,那个苏棠是杜县尉塞到我的静苑去的。”
“这可冤枉我了不过,我似乎听人说起,徐氏七郎竟是一个多情人,刚来钱塘就收了几房妓妾,日日待在静苑里不问世事,快活胜似神仙。”
徐佑笑而不语,道“是不是胜似神仙,等你娶了妻,就明白了”
顾允顿时苦了脸,道“微之,你说娶妻是娶德呢,还是娶色”
“我说今日看你神色不对,原来是思春了啊”徐佑打趣道“难怪,诗经有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现在正是嫁娶的良时。”古代嫁娶多在霜降后,冰融前,以避开农时。
“别说笑了,我是问你,娶妻是要德佳呢,要是要貌美”
“没听过一句话吗,娶妻娶德,纳妾纳色。”
顾允茫然摇头,道“没有听过”
徐佑心道你当然没听过了,这不知是哪朝哪代才有的语录,我现学现卖而已,道“娉纳以德,防闲以礼,娶妻自然以德为上。至于容色,不过床笫之欢,可纳妾以舒心意。”
顾允颓然道“要是这么简单就好办了”
徐佑八卦之心骤起,道“说来听听,或许我能帮你出出主意”
寒门贵子 第四十章 阴阳鱼脸
顾允的家世、样貌、才华、人品无不是上上之选,就是放在世族门阀林立的江东也属于佼佼者,纵然没有掷果盈车的潘安那么受女孩子欢迎,也绝不应该出现感情问题才对。
“一个是张氏的张玄机,年过二九,知书达理,温良恭俭,芳兰竟体,意气闲雅。才学嘛,听说不亚于江东第一才子陆绪,通晓五经,善属文。”
徐佑呆在当场,咬着牙道“这样的女郎你都看不上”
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芳兰竟体,意气闲雅,身上散发着香气,仪态袅娜万千,形容女子的赞誉,莫过于此了,高富帅的烦恼,果然不是平常人可以理解的。
顾允苦恼道“要是仅仅到此为止,我当然看得上。只不过还有下文陆玄机的左脸有块青黑色的胎痕,被长舌妇们讥为阴阳鱼脸,乍看一眼,让人不寒而栗。并且从面相言,青主忧、白主丧、黑主病,陆玄机左脸青黑,右脸雪白,三色齐聚,恐为不详之人。这件事世族中早传的沸沸扬扬,已经这般年纪了,又不愿屈就,所以还没有嫁出去。”
“既然门阀子弟都不愿意娶她,又怎么入了你的候选之列呢”
顾允叹道“张玄机的父亲张藉是江州司马,跟家父时有往来,交情深厚,偶尔论起字辈的婚事,张司马颇多感慨,并拿出张玄机的诗文交给家父评点。家父不信那些术士的鬼神语,同微之一样,认为娶妻当娶德,又着实欣赏张玄机的才具,所以两人口头应下了这门亲事。但是大母坚决不同意,认为有辱门庭,家父也不好强行要我完婚,可又觉得愧对张司马,不肯去退亲,现在就这样拖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六朝时称祖母为大母,祖父为大父,合称大父母。徐佑跟着叹了口气,道“那另一个呢”
“大母为了打消家父的念头,找人说合打听,认准了陆氏的陆未央。此女容貌甚美,常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天天就知道读女诫,以父兄为天,言听计从,浑没有一点见识和想法,被人嘲为镂雕座屏”
“此话何解”
“座屏不动,仅摆设好看而已”
徐佑还能说什么好,道“要么颜丑内秀,要么色美无心,别说你为难,我想想都要头痛了这种事我也没法子,只能看你作何选择”
“哪里轮得到我做选择”
顾允连连摇头,像极了为爱情婚姻而困惑迷茫的少年,道“走走,去饮酒,一醉方休,一醉方休”
中午在县衙用了膳,稍后还要审案,不能多饮,徐佑劝顾允浅尝辄止,未能尽兴。午膳之后,顾允拉着徐佑去了后花园,厚厚的布幛围起了凉亭,以地火取暖,研墨作画,折柳赋诗,倒也惬意自得,尽了未能畅饮之兴。
将近申时初,派去周村拿人的衙卒回来复命,百画哥嫂带至堂前,又传唤洪七,不用过多问询,棍棒捶地,衙卒威喝,立刻瘫软在地,一五一十的招供了一切。
顾允怒不可遏,治下出了这种悖逆人伦的惨事,卖妹辱母,天地不容,他这个做县令的也颜面无光,故而从严判处洪七绞刑,百画哥嫂与洪七同罪,一并处死
鲍熙反对,道“卖期亲,依据盗律最多只能判决流放,明府处以死罪,奏报部案也会被驳回,到了那时,会大伤明府威信。”
顾允冷冷道“先生糊涂处死此二獠,岂能以掠卖其妹为由本朝以孝道治天下,他们非但不用心侍奉病母,反倒不予衣食,导致坐困床榻,折磨致死,只此一条,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他能想到的,鲍熙怎么想不到可是这样一来,辱母致死必然要在朝廷上进行公议,若是被柳宁抓住民风不靖的把柄,想要拔擢一事将更加的困难。
鲍熙以目示意徐佑,他也是本案的证人之一,处事的风格却不像顾允那么的固执,应该知道其中的利弊,道“明府不急,不如先听听徐郎君怎么说”
顾允想了想,道“好吧,微之,你觉得该不该处二人死刑”
“该”
徐佑毫不犹豫,不顾鲍熙已然铁青的脸色,道“若我来断,必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但飞卿不是我,你一身担着钱塘数万百姓的安危福祉,断狱当以律而行,不能因个人情感随意加判或减刑。盗律既然明文所载,卖期亲者流放,飞卿以死罪论处,既贻人口实,也与法理不合。”
“这”顾允犹豫了一下,道“我还以为微之最恨这些掠卖良人的罪行”
“我确实恨之入骨不假,但法就是法,所以要飞卿上奏朝廷,让和掠买卖双方同罪,但在朝廷修改律法之前,只能以当下的律法来决断狱事,不可任意随心”
徐佑不是一味强调法治精神的妄想症患者,有时候律法不能解决的事,并不介意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只是百画的父母皆不在人世,哥嫂是她仅留的至亲,如何处置他们,徐佑希望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让百画自己去决定。
顾允起身,作揖,正色道“微之大言,如醍醐灌顶,请受我一礼”
徐佑还礼,道“飞卿闻过则喜,有圣人之风,实在胜我一筹,惭不能及”
鲍熙看着两人对拜,既欣慰徐佑说服了顾允,不再一意孤行,可内心深处又感到一阵阵的不安他对顾允的影响,终于开始弱于徐佑了
稍作休息,顾允送徐佑离开,刚到莲池,听到仪门外传来几人的吵闹声,正准备去看一看何故,一名守门衙卒倒退着跌了进来,撞到栏杆一头栽进了池水中。
扑通声中,跟在他身后出现在顾允和徐佑面前的,却是高大雄壮的朱睿
另有几名衙卒擎刀出鞘,将朱睿围成一团,却害怕他的武艺,不敢贸然出手。顾允脸色一沉,道“子明,你干什么”
朱睿的脸色比顾允更加阴沉,道“我来找你帮忙”
徐佑听的想笑,找人帮忙还这么硬气,真是厉害了我的哥。顾允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他深知朱睿的脾气,能抛下过往的恩怨,亲自出面来求自己,肯定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顾不得计较他擅闯衙门的过错,关切的问道“发生了何事”
“凌波不见了”
“啊”顾允遽然色变,道“什么时候不见的”
朱睿也不管徐佑在场,或者说他的眼中此时此刻根本没有徐佑这个人,细细说了事情的缘由。原来那日都明玉拜会朱氏之后,朱凌波偷偷离开了家,从上至下都以为她骑马去了江边游玩,没人在意,毕竟这位女郎性子野,胆子大,私自外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到了晚上还是不见踪影,朱礼这才派人去找,寻遍了富川江两岸,于第二日凌晨找到了几处差点不可辨识的马蹄印,竟一路疾行,往北边的钱塘方向而去。
朱礼太了解这个女儿,知道她想去钱塘找朱睿,一边派人飞马前往钱塘告知朱睿,一边派人跟着蹄印搜寻朱凌波。
朱凌波本就古灵精怪,鬼主意最多,怕被朱礼捉回去,害得她功亏一篑,等出了富春县,骑着小红马忽而往东,忽而往西,行迹飘忽不定。加之那匹红马是朱礼特地从西域某国买来的宝马,脚程远远快于别的马,让搜寻她的部曲们大为头疼。
不过,朱凌波毕竟是个小女郎,江湖经验不足,虽然一时侥幸甩开了追兵,但时间一长,要买吃的喝的,终究摆脱不了部曲们的跟踪。如此过了两日,眼看就要碰上头,谁也没想到突然天降大雪,蹄印在富春江上游一处叫蒲阳津的地方彻底消失不见,众部曲又往钱塘方向搜寻了十几里,还是不见人和马的影子,立马慌了神,分成三路,沿着东、南、西仔细查找,再过了一日,还是没有发现踪迹。
朱礼在家中接到部曲送回来的消息,距离朱凌波离家已经过去了足足五日,最疼爱的女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让他忧心之余又勃然大怒。朱氏在吴郡乃至江东耕耘百年,还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当即带着上百最精锐的部曲人从富春出发,一日后抵达蒲阳津。为了不让朱凌波失踪的消息流出,引起外界的猜测和议论,波及女儿的名誉和人身安全,朱礼没有公开露面,隐在暗处指挥,对外宣称捉拿一个翻墙入室、劫掠富户的大盗,将带来的部曲全都撒了出去,以蒲阳津为中心,方圆三十里的范围内挨家挨户,逐寸逐寸的找,足足耗费了二十多日毫无进展。
朱礼暴跳如雷,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有一匹价值连城的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点征兆找不着。正没奈何时,朱氏的老四朱智从会稽郡赶来,接过了指挥权,认真分析之后,收缩了搜寻范围,着重在周边十五里的地方,不放过一点微末的线索,才从一个极其容易被忽视的情报中打开了突破口。
在蒲阳津西北八里处,富春山和龙门山夹岸对峙,沙江渺渺渔舟聚,烟雨霏霏宿鸟还,端的是美妙奇景。江边有一处村落,村中仅有七户二十七口人,以沿江捕鱼为生,每七八日会到蒲阳津口的城镇里换买米粮。据经常卖给他们的米铺店主说,最近这一个月,他们每次买的米粮都多了三四个成年男子的份量。
天寒地冻,捕鱼不易,多储备些米粮好过冬也不算什么异常的事,他们对米铺店主也是这般回的话。但朱智却认为其中有诈,这个村子的人以前每月都要买三四次米粮,可从没有像这个月一样,每隔七天,必然准时出现在蒲阳津口,好像生怕别人怀疑他们似的。
有了怀疑,就会源源不断的发现疑点,最终朱智断定,朱凌波有七成可能陷在了这个村子里。朱礼再也耐不住性子,带着一百多名部曲,布置停当,江上,入山的路口,村子周边,全都牢牢的堵死,然后趁着月色攻了进去。
果不其然,九户二十七口人,户户藏刀,人人会武,虽然粗浅,可也看得出训练有素。不过面对朱氏的虎狼,经过短暂的激战,被当场斩杀了二十多人,留下了五名活口。不等朱智连夜审问,这五人竟一一咬舌自尽,神志坚毅,从容赴死,场面十分的壮烈。
接着,让朱礼失望的是,在村子里没有找到朱凌波,不过找到了被杀死后割去了肉的小红马的尸骨,还有三名被囚禁在暗牢里的年轻妙龄女郎。
听朱睿说到这里,顾允咦了一声,忙道“是不是被掠卖的良家女子”
“正是”朱睿沉声道“她们都是临海郡的良人,被掠至此,整日关在暗牢中,也不知身处何地,被何人所囚,更没见过凌波。四伯父查验了村子里的所有地方,发现凌波应该被人劫持,带往了钱塘地界,所以我此来是向你求助”
顾允来不及思索这三个女子跟他先前审理的两个掠卖人口案之间是不是有联系,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时间找到朱凌波,道“我马上发出榜文,勒令周边百姓协助搜寻,可风闻奏报,凡有所得者,给予重赏”
“不可”
徐佑和朱睿同时发声阻止,徐佑歉然道“朱郎君请说,恕在下冒昧了”
朱睿仿佛这时才看到徐佑,抱拳施礼,道“见过徐郎君”他为人豪爽,最不喜欢繁文缛节,但就像朱礼形容他的那样,外粗内细,该谨守礼数的时候,不会比任何人差。
徐佑讶然,道“你认得我”
朱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道“我看似镇定,其实心神已乱,郎君若有妙策,不妨言之。”
徐佑知道事态紧急,也不客套,道“朱氏的女郎何等身份,若是飞卿画影图形,公开搜寻,到时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是安然找回了人,恐怕也让她再无颜立足于世,也大大伤了朱氏华门的脸面。此为一不可。”
顾允何尝没想过这个,但他认为事有轻重缓急,眼下不是计较脸面的时候,道“家族的颜面固然要紧,可我怕夜长梦多,再不找到凌波,恐有性命之虞。至于其他,等找到了人再考量如何解决,总会有办法的。”
“这正是我要说的二不可,飞卿若是大张旗鼓,四面撒网,逼迫贼子走上绝路,一旦发现脱身无望,就会像杀马一样,杀了朱女郎毁尸灭迹,逃之夭夭。到时候天地之大,哪里去寻他们报仇再者人要是没了,杀他们一万次也于事无补。”
顾允一惊,道“我却没想到这一层”
朱睿眼中露出赞赏之意,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没徐郎君说的清楚明白。”
徐佑不会把这种客套话当真,朱睿从今日一见面就对他十分的客气,想必不会无的放矢,至于为了什么,他现在想不到,但也不介意跟此人结交一番,道“现在他们愿意继续挟持朱女郎,而不是一杀了之,说不定存了交易的心思,想要求得一条活路。当下最要紧的,是如何跟这伙贼子联络上”
朱睿眼中已经不再是赞赏了,而是由衷的惊讶,道“四伯父的思路跟飞卿一致,同样是先找人,再商谈,救人为先,杀贼为后”
朱智被称为江左诸葛,虽有过誉的嫌疑,但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他的智慧。徐佑年不过十六,能跟这位诸葛英雄所见略同,当真让人不可小觑。
顾允却不惊讶,无论徐佑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在他看来都再正常不过,道“那,接下来计将安出”
“既是掠卖人的贼子,必然狡兔三窟,不会只有江边村子一处据点。他们往钱塘来,应该在这边另有住所。所以飞卿要让杜三省这个地头蛇暗中行动,放出钱塘的游侠儿四处打探。别小看了游侠儿,若论上阵厮杀,这帮无赖子比不了朱氏部曲的一根手指头,可要打听情报,探人私隐,他们的门路和法子可要远在朱氏之上”
“好,就这么办”
顾允其实没有察觉,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习惯了徐佑在他身边,为他谋划一些棘手的事情,并且言听计从,深信不疑,从不曾真正的反对过。这份超乎寻常的信任,立刻引起了朱睿的注意,在他的印象里,顾允并不是容易接近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相信别人的人,但他看了看徐佑,没有多说甚么。
毕竟,顾允的事,与他无关
有时候,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当习惯逐渐变成了依赖,就会在某些重要的抉择时刻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让人瞠目结舌,又无可奈何
只是在这个时候,生活惬意悠闲,彼此还不知道将来会变得怎样,是敌是友,是生是死,是站立,还是下跪,都太遥远,也太朦胧
寒门贵子 第四十一章 钱不是万能
朱氏本想将朱凌波失踪一事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事态还是逐渐失去了控制,变得越来越不可测度。所以,此次朱睿主动来找顾允,一方面是想借助顾允在钱塘县的官方力量进行搜寻,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半公开的向顾氏通报此事,希望他们能够出手相助。
回到静苑,徐佑立刻找来何濡,听说朱氏的女郎被掠卖,何濡先是一惊,然后噗嗤一笑,道“是哪个狗才瞎了眼,胆子竟这么大”
现在不能确定这个人贩子村庄跟白乌商李庆余以及贺氏的关系,徐佑没有妄下结论,道“二十七人,一个活口没有留住,朱氏的手段实在差了郭勉太远。”
何濡向来对世家大族不屑一顾,道“吴郡四姓坐享百年清福,门阀内派系林立,人浮于事,臃肿不堪,早忘了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自家的女郎失踪快两个月,竟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怪不得没脸对外透露,简直贻笑大方,惹人发噱。”
徐佑也觉得朱氏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差强人意,不过百年华门,底蕴还是在的,不能因为一件事就打翻一船人,道“对了,其翼,你行走天下,见多识广,可曾听过有如此视死如归的掠卖贼众吗”
“人皆畏死,这是天性使然能够坦然赴死的人不是没有,江湖豪杰、大德高僧、信诺义士和孔门大儒,面临必死之局,都可以从容含笑就戮。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被蛊惑了心神的教众”
徐佑眉头一扬,他却没想到这个,比起何濡的思维敏捷,有时候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道“教众天师道,还是佛门”
“不好说,但天师道最擅长诱掖人心,我曾在雍州五水蛮暴乱时亲眼目睹,嘴里喊着道家的法言,可以无惧刀枪水火,前后赴死,眼中透着的狂热和疯癫,让人不寒而栗”
何濡陷入了沉思,眸子里闪过迷惑、震惊、兴奋还有一丝嗜血的复杂神色,道“那种感觉,言语无法说的清楚,将来有一日七郎或许会遇到,那时候就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了。至于佛门,虽然这些胡僧也喜欢给人灌输因果报应的佛理,可在诱掖人心这方面跟天师道根本没法比,仿若刚会走路的稚子孩童。你想啊,自汉以来,只有天师道喜欢聚众造反,振臂高呼,应者竟从,可谁人听过一群和尚光着脑袋去造反杀人的”
“有理”徐佑笑道“和尚们喜欢香火钱,让信众瞻奉舍施,竭产供养,以广蓄田宅,贪图安乐,对权位的兴趣并不大。”
“不过,此事奇就奇在,无论天师道还是佛门,他们已经不是初创教时的寒酸模样了,自有筹钱的生意和门路,不需要做这等天理不容的下作勾当。当然,也不是说天师道和佛门多么的洁净无瑕,只不过掠卖良人的事一旦暴露,必定天下恶之,被人唾弃,实在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徐佑同意他的看法,两教势大钱多,掠卖人固然收益不菲,但风险和利益完全不成正比,孙冠和竺道融都是当世最顶尖的人物,再怎么也不会蠢得自掘坟墓。
“所以,我在想,这帮贼众会不会是某个比较隐秘的、不为世人所知的新教”
“也有这个可能”
对于国人凭空造神的能力,徐佑一向都是很佩服的。这个时节南北对立,战乱纷纷,民众普遍悲观,缺乏安全感,急需精神方面的寄托,正是各路牛鬼蛇神抛头露面,大显神通的好时候,真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宗教面世也无须为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