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怎么不可能,允明不可能一直待在总督衙门里吧,那时候总要有一些应酬什么的,或者视察个什么地方,如果皇上要派他去,那就是把他当成一个戚帅那样的人物来树立,总不能当缩头乌龟啊,可是福建是什么地方?倭寇出没无常,海盗经常上岸骚扰,村村户户走私者十之八九,对于主张开放海禁的允明来说,就是举目皆敌,咱们京军对京城附近的控制力何等之大,锦衣卫的人在城外都遭到攻击,何况谭纶大人对福建的控制力还不及京军的十分之一,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刚才那人振振有辞道。
“这也对啊,不过,那不是把允明置于死地吗?皇上不可能这样对待功臣子弟的。”有人摇头不信。
张居正喝着茶,听着幕僚们的议论,心里倒是像拨开了一些迷雾,他忽然意识到皇上究竟想做什么了,就是让况且去保卫拟定开放的港口。
他猛地向后一挺,差点把椅子坐翻了。
“大人,您怎么了?”几个幕僚吃惊地看着他。
“没事,就是向后太用力了。”张居正笑道。
“大人,看来这椅子还是不够结实啊。”
“就是,找人给大人拿一把太师椅过来,要不就坐短榻吧。”
几个幕僚殷勤地嚷嚷着给张居正换坐具,张居正表面呵呵笑着,心里却是泛起了波涛。
允明危矣。





大海商 第九十九章 朝廷震惊
半夜时分,一个护卫才发现他们的都指挥使大人死在了床上。
“大人,大人,您怎么了?”护卫上去摸了摸,路行人的身体已经冰凉,显然死去多时了。
几个护卫慌乱地把路行人的尸体抬起来,这才发现那把透过床底插入路行人脖颈的尖刀。
“大人!”
整个护卫队很快知道了路行人遇刺身亡的消息,这一刻他们也顾不得别的了,开始在这座宅子里寻找刺客。
一直搜索到天亮,他们把整个住宅每间房屋,每一寸地面都仔细搜索了两遍,连个鬼影子都没找。
“怎么会,大人怎么会死,大人您不能死啊,您可是壮志未酬啊。”路行人的卫队长哭的眼睛都肿得跟血桃似的。
他跟随路行人多年了,知道路行人有意到军中发展,找机会去塞外立功,然后借助一些关系,弄到一个侯爵的爵位,路行人原来跟况且说他要离开锦衣卫的话并不是假话,可惜路行人却非常窝囊地死在一个陌生人家的床上。如果战死在塞外好歹也是一世英雄啊。
这毕竟是出公差,也算是壮烈殉职,如果是这样,路行人就是锦衣卫成立以来第一个因公殉职的都指挥使。
以前的都指挥使被杀头也不少了,可见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位,不过那些人是因为贪赃犯法、甚至谋反被诛。像路行人这样殉职的还没有,一般来讲,在都指挥使这个高位上,殉职的机率很低。
卫队的人一个个如丧考妣,并非他们每个人都忠心不二,关键是路行人在他们的严密警戒下被刺身亡,按照律法,他们都有罪,没人逃得过。
有人甚至想趁着混乱逃之夭夭,可惜有家属亲戚在北京,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也是锦衣卫选人的标准之一,必须都有牵挂,这样就不敢乱来,否则就会祸及家人。
再三搜索无果,他们只好放弃,找来一辆大车,把路行人的尸体放上去,盖上一张被子,又把那张该死的床还有凶器也带上,这可是证据,他们临走时泄愤似的把那座住宅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他们没有再向前走,而是急忙往回赶,至于什么支援任务,调查任务,都见鬼去吧,大人都阵亡了,天塌下来了。
唐遂这一支人马强忍着饥饿寒冷,好容易熬过了一夜,天亮时终于迎来了援军。
这是五个大内侍卫带队的由宫中强壮宦官组成的搜索队,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他们这一队剩下的人马,不过后面却跟着长长的车辆,每辆车上都插上了白花。
“大人,你们还活着,可是陆大人他们……都殉职了。”一个唐遂手下的千户看到唐遂等人,就跟见到亲人似的跑过来,说出让他们无比震惊的话。
“什么?陆大人殉职了?”
唐遂等人不敢相信,陆大人就是另一支队伍的领队,也是另一位锦衣卫指挥同知,跟他这支队伍的人马相同。
“你怎么知道他们都殉职了?”唐遂抓紧那个千户的胳膊问道。
“大人,他们……他们都在后面的车里呢,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千户也是豪勇汉子,从来崇尚流血不流泪的人,此时却哭的跟孩子似的。
唐遂这边的人也开始哭了起来,有一个两个人哭,就有人跟着,哭泣也是带有极强传染性的。
唐遂也是心头紧缩,却没有哭,他现在是欲哭无泪。
他急忙上前见过五个大内侍卫还有宦官队伍的领队,两方沟通了一下情况,这才知道,这些人是昨天傍晚出来的,他们艺高人胆大,不惧黑夜赶路,搜遍了附近几百里方圆,终于把唐遂这支队伍分出去的几拨人都找到了,这些人都跟唐遂似的,不敢贸然在黑夜赶路,只能原地固守待援。
大内侍卫们说到他们的固守待援并没有笑,虽说在根本没人攻击的情况下也谈不上什么固守,但在那种情势下,选择固守原地不动是得当的,他们毕竟不是大内侍卫这个等量级的人物。凶手没有现身,不等于不在附近,攻击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发生。
“那些兄弟怎么遇难的?”唐遂问道。
“全都是一击毙命。”一个大内侍卫也有些骇然。
几个大内侍卫告诉唐遂,那些人跟地上的四十几人的死法是一样的,都是咽喉被刺中一剑,立时毙命,也就是说凶手只有一人。
唐遂听得亡魂皆冒,只有一个人,就轻巧杀死了他们二百多人,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路行人也同样毙命刺客手中,只不过手法有所不同。
“什么人如此凶狠,这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啊。”唐遂张大了嘴。
一个大内侍卫苦笑道:“唐大人,说句不敬的话,我们几个兄弟中的任何一人都能做到。当然不会是我们干的。”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唐遂连忙道。
“唐大人,天底下能人太多了,我们兄弟都不算什么。你们这次损兵折将,圣上也不会怪罪你们,毕竟这样的人根本不是你们能力敌的。”一个大内侍卫道。
“多谢大人理解,还望大人回去在圣上面前……”唐遂拱手道。
“唐大人放心,咱家回去会如实向万岁爷禀报,不会有唐大人的干系的。”宦官领队笑道。
“那就多谢诸位大人成全,回去后一定登门拜访致谢。”唐遂挨了一夜的冻,此时却满身是汗水。
“不必了,我们跟你们走动多了,圣上会不高兴的,唐大人还是专心公务吧。”一个大内侍卫淡淡道。显然唐遂的锦衣卫指挥同知,还不在这几个大内侍卫的眼睛里。
唐遂只好诺诺称谢,不敢再说别的了。
这些人他只是在宫里见过几次,都是鼻孔朝天的人物,从来不屑跟他们说话搭讪,今天这还是因为公务有交集,才说了这么多。
这些大内侍卫和宦官们把附近能找到的镇上的寿材店的棺材全部征用了,还带征用了几十辆大车,连同车老板一起征用,说是到了京城再付钱,所有人见到这些死尸,再看到这些人快要杀人的眼神,哪里还敢提一个钱字,他们只盼送到地头,能有命活着回来就烧高香了。
将近三百匹马,三百个骑手,后面跟着长长的插着白花的车,一路上,不少锦衣卫的人到了小镇上就疯狂买烧纸,纸钱,然后在一路上满天撒着纸钱,许多处都有烧纸后的焦黑痕迹。
在沿途百姓凄凄惶惶的眼神里,这个车队就是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可是所有人都猜错了,他们不是送葬的,而是把尸体拉回去,以后才涉及到送葬的事。
就在路行人的卫队还有那个看着像送葬的队伍在半途中时,快马已经把消息传送到了宫里,同时传到宫里的还有在尸体上发现的数十张纸条,上面都写着一行字迹:调查主公者杀无赦!
这些纸条字迹是相同的,显然出自一个人的手笔,而且都是在那个全员阵亡的锦衣卫人员身上找到的。
皇上看着这两张报告,差点把御案掀翻了,这是有人在京城外挑衅他的至尊尊严。
尤其是路行人的死更让他感到震惊,在一百多名锦衣卫人员的严密警戒下,一只苍蝇都很难飞进去,一个刺客居然潜伏在床底刺杀了锦衣卫头号人物。一个朝廷正二品大员不明不白一命呜呼,这不是对抗朝廷又是什么?
这件事比一支队伍全员阵亡更让皇上吃惊,他甚至有些恐慌,自己在皇宫里真的就那么安全吗?
随后他就明白了,这正是刺客的用意,杀路行人就是给他看的。
“路行人的卫队进城后,马上收监,彻底清查有没有内奸。”他下了第一道旨意。
“奴才领旨。”一个宦官应了一声飞快地跑出去传旨了。
皇上的手还在发颤,有震惊、有慌乱,有气愤也有几分恐惧。
他要调查那些刺杀况且的刺客,结果刺客就从地下冒出来了,把他派去调查的人杀了一半多,还故意杀掉路行人却留下卫队给他看,无非是警告说刺客不用层层突破,完全可以潜入到敌后任何地方,然后突然杀掉某个人。
尼玛,老美的斩首行动可不是什么发明创造,早就有了。
“狂妄,悖逆无道。”皇上狂拍了几下御案,上面的茶碗砚台都震得铿锵作响。
“皇上息怒,这些江湖匪类也就是这些小伎俩,下面人处理就是了,皇上不必为这点小事气坏了龙体。”张鲸急忙劝道。
“这还是小事吗?他杀掉了朕的锦衣卫这么多人,还杀掉了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下面人去办,谁还能办?总不能让朕的贴身侍卫去跑这些案子吧?”皇上怒不可遏。
张鲸不敢说话了,皇上说的也是实情,锦衣卫半数精锐尽出,却损兵折将,头号人物竟然折戟沉沙,还有什么人能接手此案?
若论查案,没有人能比路行人他们更强,京军、御林军或许战力更强,可是指望派大军去抓一个刺客,那比大海捞针还难,必定是事陪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皇上,要不请侍卫统领来,听听他的意见,另外还有几位供奉,也都是世外高人,他们或许……”张鲸说着说着,不敢继续献计献策了,他发现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随后他才找到原因。




大海商 第一百章 高明的洗脱
皇上看着放在两张报告下面的一叠纸,上书:调查主公者杀无赦。
“主公?这是指谁?我在调查况且,难道这个主公是指况且?”皇上的脸阴沉得好像马上要有暴雨雷霆。
“皇上,况且当时也是屡次遭遇刺杀的,他是受害者啊。”张鲸忍不住脱口而出。
这些报告和小纸条他当然先过目了,他不敢隐藏这些纸条,只是压在下面,希望皇上越晚发现越好。
“可是,他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他比路行人厉害,比锦衣卫二百多人加在一起还厉害?”皇上狂怒道,霎时间他真的相信这事是出自况且的指使了。
张鲸张张嘴巴,却什么都不敢说,现在万一说错一句话,皇上马上就会让人把他当场乱棍打死,皇上对大臣还会讲究国法,对太监可是执行家法。
皇上看了他一眼,醒悟过来:“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也对,他当时是在先朝十多个大内侍卫的保护下才能安然无恙。”
皇上这样说,却不说明他对况且的怀疑全部消除,恰恰相反,现在他的疑心更重了。看上去这是一个无比拙劣的诬陷,可是如果真是况且指使的,或者是况且的手下干的,故意用这种方法给况且洗脱,利用人的心里盲点,认为越是这种诬陷越是显得清白无辜,那真是最高明的手法了。
“况且还在南镇抚司看管着的吧?”皇上问道。
“是的,万岁爷。”张鲸躬身道。
“马上把他提进宫里,朕要亲自审讯。”皇上道。
“领旨。”张鲸面无表情就要出去传旨。
“且慢,算了,改天再审他,明天开始再多派一个得力的人监视他,他白天都做什么,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跟人有没有异常接触,总之,每一个时辰他做的事都必须写在纸上,然后报给朕。”
“是,万岁爷。”
张鲸面无表情,心里紧张得要命,他不知道皇上怀疑况且什么,只是觉得好生奇怪,况且哪里会有如此高明的刺客手下,皇上为什么要如此怀疑?
不过现在有一点倒是很清楚了,况且能活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啊。不过,想过皇上这一关恐怕是更不容易,况且你自求多福吧,从今往后没人能保得你了。
第二天早朝,皇上宣布了两个报告里的消息,却没有把小纸条的事说出来。群臣震动,立刻议论纷纷。
张居正第一个出班上奏,说这是反对陛下放开海禁的势力在疯狂反扑,想借此威胁朝廷,同时污蔑倡议放开海禁的第一人况且,这是最卑劣的一石二鸟之计。朝廷应排除一切干扰,甚至不惜采取铁血手腕,坚决粉碎一切敢于阻挠陛下实行放开海禁政策的人和势力。
这是张居正上书中最为露骨的一篇,文官行列中,那些曾经坚决反对放开海禁的人不禁打个冷战,铁血手腕,这是要请太祖回来的节奏?
皇上点头,却没有说什么。
不过他心里一动,一石二鸟,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
这次的行凶肇事者,或许针对的不是对况且的调查,而是借这件事来阻挠开放海禁的政策,同时直接向皇权叫板。
这只是他心里的想法,不过先前的想法还是没有完全消除。
高拱跟张居正一样,昨天也是在家里闭门不出研究政策,锦衣卫遭受袭击的细节他是现在才知道,尤其是如此重大的牺牲,简直不可思议。
他也出班上奏:“陛下,如此凶徒必须加大力度调查围剿,务必要把凶徒全部缉拿归案,审问出背后的指使者,然后定罪枭首,以慰殉职者亡灵。”
顺天府尹出列,摘下官帽捧在手里,跪在殿上,向皇上请罪。京郊附近也是顺天府的辖区,在他的辖区内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他当然是负有重大责任。
“崔天洙暂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上面传下来宦官的声音,这是皇上的传声筒。
“臣叩谢天恩。”崔天洙满头大汗站起来,回到原来位置时身子都有些踉跄,旁边的同僚扶住了他。
王八蛋,本府就是老命不要了,也要把你们这帮凶徒全部擒获,生吞活剥。
崔天洙在心里暗暗发狠,他还不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等到他得知全部经过后,却是傻眼了。
“臣愿领衔组织调查抓捕。”此时刑部尚书又出列,自告奋勇上奏。
“准奏。你可以自行组织人力,部署此次调查抓捕行动,并随时上报情况。”皇上的传声筒又传下皇上的意思。
“臣领旨。同时臣认为,回城来的锦衣卫人员应该进行彻查,清查是否有不轨之徒混入锦衣卫的行列,这次遇袭事件臣认为必有内鬼呼应,凶徒方能得手。”刑部尚书又上奏道。
“臣认为对锦衣卫内部的调查宜秘密进行,不宜由刑部拘禁调查,那样会寒了有功之臣的心。臣愿领衔秘密调查。”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就是外廷最高执法官出列奏道。
三法司跟锦衣卫不睦,三法司自身也同样关系不密切,这是因为权限之间往往冲突,互不相让造成的,所以刑部、都察院之间摩擦也不小,只有在对付锦衣卫时才会团结一致。
刑部尚书心里冷冷道:你调查就不会寒了有功之臣的心?我刑部会把他们下狱,你们也不会奉他们为座上客。何况一批损兵折将的人,有什么功劳可言?这正是,二哥偏要怼大哥,五十步偏要笑百步。
上面又传下皇上的旨意:路行人的卫队进城后,由刑部拘禁,严加拷问,一定要查清是否有内奸。锦衣卫出城的其余人由都察院进行调查。
皇上没有把调查任务交给锦衣卫,也是怕他们自己进行内部调查,会官官相护,最后不了了之。
执法机关互相纠察、互相牵制这也是必要的,而且是合理的。
这天早朝没有商议别的事,皇上议定了锦衣卫的事后就宣布退朝了。
那些曾经反对开放海禁,曾经攻击况且的人现在脸色都非常难看,他们知道,现在自己的脑门上已经刻上“嫌疑人”三个字。
所以早朝上,他们都噤若寒蝉,一句话也不敢说。
“怎么会这样,锦衣卫的人被杀掉二百多人,这是什么人干的,不会是塞外的鞑子吧?”
“是啊,也就是鞑子有这样的能力,倭寇也有,可是倭寇怎么猖狂,也到不了京郊吧?”
“这次锦衣卫可是大伤元气,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可能恢复不了。”
也有人欢喜鼓舞,恨不得手舞足蹈,只是不敢公然如此,不过回家肯定要想法庆祝一下。这些都是曾经吃过锦衣卫苦头的人。
不过除了张居正为况且说了句公道话外,其他人没有想到况且的,差不多都认为况且跟这事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但剧情刚刚开始,故事的*还没有出现。
“太岳,皇上什么时候派人调查允明遇刺的事了?”高拱跟上张居正,一边走,一边问道。
“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我还是昨晚才听人说的。”张居正道。
“皇上一边重用允明,一边却又如此大阵势地调查他,有些自相矛盾吧?”高拱问。
张居正没回答,果然高拱马上醒悟过来:“皇上这是对允明不够放心,要消除心疑。按说不应该啊,允明这小子的履历基本清白,没有那么多啰嗦事嘛。”
张居正笑道:“老兄,皇上可能知道些咱们不掌握的事吧,我也不知道,只是这样猜想。”
“也许吧,允明听说白天自由了?这是一个进步吧,可又发生了这档子事,看来他得在里面多呆几天了。”高拱有些歉意道。
他答应况且很快就能让皇上释放他,现在看来皇上得忙着锦衣卫这件事,没工夫理这茬了,再说,锦衣卫要进行内部大整肃,况且在里面呆着也不错,免得在外面被什么事牵扯到,反正他现在白天已经有了自由。
况且不知道早朝的事,他这一晚倒是睡得很安稳,没有再做噩梦。
上午他照常去自己的衙门里办公,在路上听到了锦衣卫有两百多人殉职,都指挥使路行人遇难的消息,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不到半天时间,锦衣卫遭遇灾难,路行人不幸殉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差不多传遍了北京城。
“锦衣卫的天要塌了。”
跟着况且负责监守的锦衣卫的人都震惊的差点跌下马来。
“况大人,您听到了吗?”一个人还隔着车窗问况且。
“听到了,可是怎么会这样,是什么人干的啊?”况且也是非常震惊。
“现在还不知道,有的说是遇到强敌攻击,还有人说是鞑子的特别分队潜入渗透,更荒唐的说法是一个人干的,还是个刺客。”那人说道。
“嗯,的确荒唐。”况且也这样认为。
“大人,您说路大人遇难了,谁会接他的职位啊,小的以前可是听说路大人都说您最有希望。”一个人也是隔着车窗笑道。
“谣言,绝对是谣言。谣言止于智者,你们要主动不信谣不传谣。明白不?”况且郑重其事地道。




大海商 第一百零一章 曹化腾化缘
况且来到第六卫时,他的护卫们一下子围上来,七嘴八舌也是说的这事,还问况且是不是知道更多的消息。
“你们不是不知道,我一直在镇抚司关着呢,能知道什么,还是在来的路上刚刚听说这件事。”况且道。
“大人,您说这是什么人干的啊,还有人说这是一个人干的。”纪昌悄声问况且。
他对于这说法不全信,却也不认为荒唐,因为他们一百多人可是被慕容师徒拔草似的全部撂倒了,而且飞鱼服不知什么时候全部变成了乌龟服,他相信要是那个人像慕容嫣然一样,杀掉二百个锦衣卫并不是很难的事。
“现在不要相信任何说法,等那些兄弟回来,不就都知道了,散了,禁止议论此事。”况且道。
尽管发生了这档子事,来报名的人依然非常踊跃,受这次事件的影响很小。
况且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他的护卫已经生好炉火,给他煮好酒预备着。
“好家伙,二百多锦衣卫,跟杀小鸡似的杀掉了,真是个狠主儿。”周鼎成在他耳边道。
“昨天有件事特别奇怪。”
况且就说了他昨晚被噩梦惊醒的事,结果今天早上就听到了路行人被刺客刺死的消息,他当然认为这是巧合,是以前遇刺的经历又在梦中浮现,而且还是变异的,不然他跟路行人也没有特别亲近的关系,怎么可能有心灵感应。
“你啊,昨天中午就不正常,我都注意到了。有些事你以为过去了,却未必是这样,有可能会纠缠你一辈子。”周鼎成道。
“你可别吓我。”况且有些恐慌。
“没事,你好好修炼内功吧,内功高深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化解掉这些杂念了。”周鼎成道。
“那理学是不是也有这个功能?”
“也有吧,理学心学我都不大了解,你问老夫子,他最权威。”周鼎成道。
况且点头,看来得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跟老师汇报一下,让老师帮助自己参详,可别让某些经历对他造成深远的影响,就像石榴,经过一次婚变事件后,现在也没有在心理上完全复原。
1...3738394041...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