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徐晃与盖顺之间有过一段恩怨,当初徐晃被王昌夺取功劳,盖顺虽不知情,但到底是驭下无方。事后败露,盖顺窘于颜面、资历,对徐晃也是颇有微词,本来这也只是个人情感上的喜恶,盖顺也是明于事理的人,不会将其带入到正事上。但此番南征一路下来,几乎都是徐晃立下首功,饶是盖顺心性沉稳,此时也有些坐不住了。
若是徐晃又助他拿下赵韪,那自己这一趟岂不尽是作为陪衬了
盖顺想了半天,看了看急于立功的众人,终于沉声说道:“徐公明既已降服张鲁,自当出力助我平乱,这本是为国家便宜所计,岂能生有私心”
梁兴一时语塞,低头不语,脸上却不见惭愧之色。
盖顺没见到梁兴低头的神情,顾自说道:“若是真不甘见功劳分润于他人,倒还不如趁此多想想如何尽早破敌,克竟全功。”
一直沉默不言的王昌突然请命道:“将军,在下愿做前锋,为将军登城破敌!”
梁兴见他抢了先,也不甘落于人后,紧跟着请命。
众人也都不是喜欢算计同僚的人,只是看在徐晃的北军步兵营屡立大功,心里有些不平衡而已。此时被盖顺转移视线,一个个都被调动了情绪,纷纷出声请战。
盖顺心里略松了口气,刚准备点将,却听帐外有一传令兵跑来说道:“禀将军,城中有人出来投营,说是李异、庞乐有要事相告!”
原来李异与庞乐见张鲁投降,朝廷入蜀势如破竹,心中早有归降之心。却又见赵韪冥顽不灵、还打算让李异做弃子,这才导致他们二人最终决定发动兵变,与朝廷里应外合,杀死赵韪。
盖顺得知这个消息后,虽是半信半疑,但仍让人在暗地里做好准备,直到派出去的探子得报庞乐确实带着精兵护送赵韪偷偷出城,他这才下令发起进攻。
养精蓄锐的虎贲军没有选择攻城,而是径直往赵韪等军杀来,赵韪猝不及防,连忙催促亲将带兵抵御,自己则试图返回城中固守。而正在这个时候,庞乐临阵倒戈,加入虎贲阵营,与其一同参与剿杀赵韪死忠、亲兵的战事当中。赵韪顾不得恨庞乐背恩,仓皇逃至城下,却如何也叫不开门。
一抬头,这才发现城
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气蒸腾
“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www.”【儿女英雄传】
长安,宣平门。
建安元年五月下旬的时候,整个关中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干旱,天气燥热无雨,酷热难挡。天空中连块像样的的云彩都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天地犹如蒸笼一般,尚且还不到中午,便有人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了。大树下、门洞里,到处都躺满了纳凉避暑的人。
说是乘凉,其实个个都有一身出不完的臭汗,也就只有城北渭河岸边、或是城南鼎湖、城西上林苑这些地方还算是清凉宝地。
钓台之外由远及近、依次侍立着郎卫、兵卫,在门下站着殿前羽林、虎贲郎,门后则是十来个黄门冗从。此时皇帝尚在钓台中,他们这些承担着随时应命、护卫御前的低阶官员们仍在兢兢业业的守护门庭。
两个中黄门站在廊下,正热的口干舌燥,往门内翘首观望着。果然,没过了多久,便有穆顺领着一干太官、汤官走了过来,招呼起张绣这些殿前羽林、虎贲,乃至于其他郎卫兵卫。说是皇帝见天气暑热,赏众人吃瓜、喝酸梅汤解暑。这本是件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十足的抓住了众人的心,他们一面说着感激皇恩,一面走过去准备喝完凉饮。
张绣等几个殿前羽林郎、虎贲郎牢记着使命,不敢上前,倒是穆顺亲手端着送了过来。
“诶!怎么这汤还是热的!”一个中黄门抢先喝了一口,满口的酸梅汤倒像是温热的一般,丝毫不觉得有何冰凉。
发放汤果的汤官一边给人舀汤一边说道:“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冰镇不信这时候你往井里跳下去,保管那水都是热的呢!”
中黄门听了,有些不甚满意的嘟囔了几句,好在瓜是刚从仓库里拿出来的,汁多皮薄,果丞多给他分了几块,这才让他住了嘴。
“这连井水都热了”张绣端着酸梅汤,小口啜饮了一下,抬头说道:“凉的!”
“可不是他胡说么”穆顺笑着站在一旁,看着张绣说道:“张郎不要理会他们,说这些话无非是想多讨几口凉水喝,顺带发发牢骚,这天热得厉害,谁心里都有团火似得。”
说着,穆顺便转过身去,脸色一凛,道:“喝完了就到一边守着去!别再让我瞧见你们还躲在阴处,不然仔细着你们的皮!”
穆顺年纪轻轻,管理那几个中黄门却是颇有手段,早早的便有积威,那几个中黄门听了,一个个再也不敢发牢骚,仰脖一口气喝完了冷饮,便像老鼠似得蹿到自己该站的位置上去了。
殿前羽林、虎贲们都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中低级武官,又是皇帝日常带到身边行走的护卫,低位非同一般。是故他们可以一边慢条斯理的喝着冷饮,一边在廊下轻言细语的闲聊。
张绣拿着半碗酸梅汤站在廊边,靠着廊柱,静静地听着同僚们说话:
“听说孟子敬与太史子义,这回在汉中可算是立下大功了。”说话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脸上的眉目犹如石刻,举手投足之间处处透着山石一样的稳重。
这员彪形大汉正是殿前虎贲郎许褚,他曾带着部曲跟随太守刘艾参与过争夺汝南的战事,汝南一战后,朝廷嘉赏众将,其兄许定被封为汝阴都尉,带着许氏的家兵部曲,与被拜为阳安都尉的李通一同镇守汝南。而许褚因其勇名被皇帝特诏入长安,拜为殿前虎贲郎,一路上由于在汝南被交卸军务等事缠身,竟是晚了周瑜一步入朝,也错过了这次伐蜀。
“是啊。”坐在许褚身边那个黑瘦黑瘦,长得像只猴子似得人物,正是机缘巧合之下通过层层铨选进入殿前羽林郎的京兆杜陵人张横。与许褚平淡的仿佛叙述某件事情的语气相比,他的语气就有些比酸梅汤还酸了:“一个是上庸都尉,一个是虎贲仆射。若是跟着裴公继续南下,攻城夺地,这会子少说也是封侯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于籍籍
“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剪灯余话】
许褚看向张绣,迟疑了一瞬,开口说道:“我等本司内职,护卫圣躬,看似没有彼等在外领兵的人显赫,但论及权重,我却以为远胜于彼等。火然文”
张绣站在廊下,本想给许褚让开去路的动作骤然一顿,上下打量了这个汉子一眼,问道:“仲康兄从汝南调入羽林,心中真是作如此想的”
许褚与张绣彼此都是任侠出身,虽然一个在凉州一个在豫州,从未见过面,但豪侠之间讲究大方豪气,向来不需要繁琐的接触就能互相熟悉。虽然才认识不久,两人的关系却已经到了说这种话的份上了,许褚从汝南战场上征入长安,等若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在外打仗立功的机会,张绣推己及人,深认为对方心里也会有不情愿。
“这本不该由我来劝导你的。”许褚鼓励似的拍了拍张绣的肩膀,侧首看了一眼正在瞧热闹的张横,随后与张绣擦肩而过,说道:“你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
张绣心神猛然一震,面色复杂的看着许褚宽阔的身躯逐渐远去,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确实是比谁都清楚,对贾诩来说,他留在羽林监,比外任为将更能发挥价值。张绣也深知这是叔父张济与贾诩两人商议定下的安排,没有容他自作主张的机会,虽然他始终无有怨言,但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还有什么是比征战沙场更让人心驰神往的呢
“看什么呢”张横站起身,来到张绣身后,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会错了意:“别看了,放眼整个南北军,估计没人打得过他,就是可惜了。”
他这边假惺惺的为许褚惋惜着,一旁的张绣却没有答话,他仍目不转睛的盯着许褚离去的背影,对方昂然走去的姿态像是最忠诚的卫士,无论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他都能踏踏实实的干下去。或许他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子,或许,许褚考虑的比张绣更为长远。
张绣站在廊下想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似得,抬手将剩下的半碗酸梅汤灌入口中,随即跟着许褚的方向,在廊下静静地看护着。
钓台之中,风清浪静。
关中旱情正炙,弘农、左冯翊、京兆尹等地各处都在报灾,河流水位减少,很多地方都用水困难,何况现今还是夏季初盛之时,再过些时日等到了盛夏三伏,关中说不得就要热成焦土。作为承明殿理政的众多宰辅大臣,马日、赵温等人早已为此事而忙得焦头烂额,生怕在自己手中出现任何民变。
而皇帝也几次召集众臣商议治灾方案,在得闻有些偏远县乡已经出现衣食无着的流民时,更是当即表示要以身作则,节衣缩食,与百姓共渡难关。
虽然皇帝表现出了极大的亲民之举,但天不下雨,这个消息仍旧没能让关中百姓振奋多少,就在众人忧心忡忡的时候,裴茂战胜凯旋的消息如一场甘霖浇在心头。只要南征胜了,就一切好说,有上下贯彻有力的朝廷一丝不苟的执行救灾事务、有军功赫赫的禁军在旁镇守、又有皇帝勤政爱民的一派表现,关中不愁民心不定。
所以在收到裴茂等人凯旋班师的消息后,知道皇帝最关心的就是这件军国第一要务,来不及写节略,大致商议了一套犒赏的规制便匆匆赶往皇帝时常避暑观景的钓台。
司徒马日与司空赵温、太尉董承等人一进来,却见皇帝正与卫将军王斌说话。
&nbs
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
“而乃使理乱殷之弊民,显荣爵於藩国。www.a`”【管蔡论】
从益州调运钱粮北上关中,一是为了纾解关中的旱灾,确保百姓不至于没有饭吃;二是为了间接削弱益州的实力,只要益州府库没有足够的钱粮,便壮大不了任何人的野心。
先以救灾为名调运粮草,至于在路途会造成损耗多少姑且不问,等到今年的旱灾结束后,从益州转运钱粮充实关中也渐成了习惯,皇帝便可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着去触动中央与地方分税的利益蛋糕。只是在眼下,仍然是以援关中、弱益州为主。
“益州刺史邯郸商我见过,别的不说,单是一点,办事就很得力。”皇帝简单点评道,对于邯郸商,他并没什么很满意的印象。当初在召见他的时候就能看得出,邯郸商胆怯懦弱、表面上儒雅优容,实际上自私贪婪,这样一个性格缺陷、又处于权力边缘的小人物,只要给足了好处,就会不遗余力的为提拔他的人办事。
当初为了寻这么个小人物,皇帝可没少费心思,如今当着众人的面提起邯郸商,他也说不出什么有何出色的地方来,只好拿一点‘办事勤恳’来搪塞:“这次调运益州钱粮支援关中旱情,就由他来经手,也好看看他的才能如何,以后也好视之授任。”
东汉以降,刺史的权力逐渐扩大,不仅秩二千石、与太守品秩同级,还能领兵作战,干预地方政务。刘焉当年提请重设州牧,其实就是在刺史现有的权力基础上,使其增加了更多明文规定的权限、得以名正言顺的治理属下郡县。
皇帝亲政以来虽然嘴上未曾明说,但对州牧制度却是十分反感的,所以无论是封官还是授任,他都仅给刺史的名号。就连当年身为幽州牧的刘虞千里入朝,也照样被改任为刺史,不过是给了他秩中二千石的超然待遇。
韩遂等人所在的州郡是朝廷的权力目前难以触及的地方,刘虞、钟繇所处的州郡又急需有人领头集权而不是分权,所以他们领着的刺史名位仍是拥有一定的军政权力。与他们的现实情况相比起来,益州无内忧外患,自然不需要军政集权的长官,同时也就成了皇帝触动地方改革的另一个试探。
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邯郸商担任益州刺史,却只给他秩六百石,权责只包括监察二千石等地方官是否秉公理政、是否与地方强宗豪右相互勾结等六条基本职事,把从东汉以降,州刺史逐渐成为一个郡太守之上的行政官员重回到了最初设立的原点,单只负责监察的重任。
这不仅是对益州官僚、豪强力量的削弱,更有可能会重新改写汉代的刺史制度。
然而董承并不在乎这个地方制度的改变会对他有什么影响,他只知道,皇帝无论出于什么心思而力求促成的‘弱蜀’之策,自己一定要全力支持。
“君上所言,臣以为然。”董承看了眼神色复杂的赵温,低着头说道:“益州各地粮草久存无用,多年也无急需,如今关中有灾,倒不如转运北上,以解燃眉之急。至于途中损耗、山行不便,臣以为饶是如此,也不能因噎废食,应着益州刺史审度从事,便宜而为。”
益州刺史的改制,虽然使邯郸商手中的权力大幅缩水,不能随意干涉太守民政,但却使其地位超然,可以为皇帝监察地方,打击豪强,督促行政,比如这一次调运蜀地钱粮,就由邯郸商亲自负责督办地方官员。这一方面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防止益州这种地方再度出现割据势力;另一方面也能对益州的战争潜力与富饶程度有个摸底,做到心中
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www.”【吕氏春秋不屈】
“各地蝗虫都扑灭的如何”皇帝拿起杯盏啜饮一口,随后轻叹了口气,终于说到现今朝政的重点:“还有三辅、司隶等地的旱情,一应通报上来。”
“臣谨诺。”赵温与马日等人对视一眼,尽量拣了好的先说:“自三月下诏各地官府领民搜捡蝗卵,捕杀螟蛉以来,起先百姓黎庶不信蝗乃卵生,只顾着青苗耕种,不肯用心应付,官府不敢强命相逼,仅是出资采买蝗卵。唯有各地军屯、民屯得奉切诏,认真办事,两个月来搜捡焚毁蝗卵无数……”
“官府不敢强命,但可以温言劝勉,我听说有些官员在劝民搜捡蝗卵的事上就很得力。”皇帝抬手打断了赵温的话。
赵温明白过来,着即答道:“陛下睿鉴,地方各官在奉诏搜捡事上,确有不少堪为范则,譬如左冯翊种拂,严于律己,治郡颇有政声,百姓无不心慕而从之;河东太守王邑用盐来换取百姓搜捡蝗卵、呈交官府,据奏报,河东一郡百姓黎庶无不踊跃搜捡,几乎无有螟蛉之忧。待到现今,除开几县偶有蝗群,其余诸地,却是不曾有保灾情。”
左冯翊种拂与河东太守王邑以不同的方式取到了同样的效果,若要分个优劣,在时人眼中,无疑是种拂以道德感化黎庶的方式为上,王邑以利驱民的方式却不易受人重视,这一点,在赵温说起二人事迹的先后顺序就能看出来。
但在皇帝眼中,他却更为欣赏王邑的做法,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种拂他们一样,能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感化黎庶,治理天下终归到底还是要靠那些专业性的行政官员。而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符合皇帝要求的专业性官员实在是太少了,这些就得靠太学、吏治科等教育机构慢慢的‘百年树人’才行。
“有旱必有蝗。”皇帝无不欣慰的说道:“朝廷修了两年的河渠池陂,又有新的耕作之法、农耕之器推行关中,可谓是备旱已久,即便今年旱灾大盛,年底也不过是粮食减产,只要朝廷免税不征、及时赈恤,黎庶就都有活路。是故,我最忧虑的,就只有蝗群啃食禾苗、让百姓颗粒无收。现在听了你们的话,我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这一切,都是君上运筹帷幄、勤政爱民的结果,臣等不过是忝奉职事,供君上驱走而已。”董承立即阿谀道,还不忘为自己表功:“听说京兆有民不信蝗虫卵生,京兆尹胡邈为了示信于民,与长安令一同不知用什么法子,将搜来的虫卵孵出了螟蛉。黎庶见了,皆深信不疑,由此政令推行,通畅无比。后来传及旁郡,皆效仿信服,难为彼等想出这个法子。”
“先让吏部记着,等年底时再一概叙功。”皇帝点了点头,随口说道。
此时朝廷虽不说政通人和,但经过这么多次的吏治整顿,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具有行政效率的政府,再加上水利完善、府库充盈、又减轻了蝗灾的压力,朝廷完全有能力应付关中这场大旱。赵温、马日这些辅政理国的大臣们办起事来也就从容了许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