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初冬的天色总是阴霾一片,厚厚的铅灰色的云层堆积在天空,随时一副马上就要坍圮压垮下来的感觉。虽然时间还是正午,但整个长安都笼罩在一片阴沉的冷气压当中。风呼呼地吹着,从长路这头吹到那头,将路边树木上仅剩的、难得捱过秋天的树叶给吹刮下来,像一片片黄蝴蝶似得飞到天上、有的缓缓打着旋儿落下,有的则飘向城头,飘向巍峨连绵的未央宫。平准令贾诩刚一出府门,看见门外这萧瑟的景象,忍不住说道:“要下雪了。”“雪下了才好啊,这样明年才会是个好年。”内谒者令李坚在一旁笑着搭腔道。贾诩似是而非的答道:“要是能晚下几天就好了。”李坚敏锐的察觉出贾诩语气中淡淡的惋惜,不过他也没有追问,反倒笑着招呼道:“贾公,快些请吧,国家还等着见呢。”贾诩淡淡的应了一声,正欲迈步,忽然,他莫名其妙的问了句:“听说内谒者令擅‘鞞舞’”李坚顿时面露诧色,惊异的说道:“却是如此,数年前我任西园鼓吹,常为孝灵皇帝展示‘鞞舞’。不过如今宫里没多少从雒阳跟过来的老人?
第二十章 兽炉爝火
“由是观之,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也”————————寒风在屋外肆虐着,气势汹汹的拍打着屋门,像是有个暴徒要从外间闯进来。可暴徒终究被拦在了屋外,室内的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贾诩身上带进来的最后一丝寒意,贾诩坐在炉边,正安静的倾听着荀攸的话语。荀攸平凡的相貌此时被炉内的火光照得通红,他盯着忽明忽暗的炭火,缓缓说道:“陛下曾有言在先,平准令可直入省中,上禀御前。贾公如今虽不在中台,单论权重,却不逊于寻常尚书。”贾诩漫不经心一笑:“荀君身居君侧,顾问应对,这才是崇高贵重。我区区不才,怎能谈及‘权重’二字。”“寻常人只看到侍中常随陛下左右,却鲜有人知,侍中职分驳杂,还须掌乘舆服物、亵器虎子。”荀攸笑了,像是自嘲一样:“朝野不是有人笑称么说侍中‘非奉唾壶,即执虎子’也,这难道还是崇高贵重”虎子就是溺壶,侍中最开始常随皇帝饮食起居,还要负责端溺壶,故有蔑称‘执虎子’一说。贾诩嘴角配合的牵扯出一丝笑来,他注视着荀攸,说道:“荀君经达权变,世出高门,深受陛下信重,岂会做这种事情荀君说笑了。” 
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
“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忽地一阵寒风顺着温室殿前的升阶,扑撞殿门,门楹和窗纱顿时一鼓一翕,连门轴也不胜其寒地瑟瑟抖动。不过这回是在温室殿,风再酷烈也不可能撼动这座上百年的帝王寝殿。偌大的温室内四个角落和正中各自放着一副青铜兽炉,炉中炭火爝爝,烘得人浑身出汗。先是皇帝起了个题目:“算算时日,董承与徐荣这时候应该到河东了。”自打朝廷得知使臣在冀州遇险、并被袁绍扣留后,皇帝当即从文武两个方面做出反应。文的一面是下戒书申饬,责令袁绍早日击杀盗贼,并给出一个交代。武的一面则是诏车骑将军董承、羽林中郎将徐荣带兵赴河东;屯驻河南雒阳的前将军朱儁也带兵赴孟津一带,充作威慑。朝中人在得知这样的人员配置后,心里或多或少的都能猜测出皇帝这回摆出一副大阵仗,只是为了让袁绍投鼠忌器而已。如果真有趁此机会攻灭袁绍的想法,那么此次领兵的就不该是什么董承,而该是北军中候王斌、以及张辽、张猛、徐晃这些真正的嫡系。贾诩身子一倾,说道:“可惜时不利我,这雪来的太早了。”
第二十二章 雪泥鸿爪
“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河东此时有董承两万余人镇守,当地豪强即便不满,也不敢闹出什么事来。更何况河东士人近来与董承极为亲近,为了结交董承,捐输粮草也不算是什么问题。“这个就得找卫觊来一问究竟了,河东一郡到底有没有这个心,还得问问他这个当地人。”皇帝不说能不能供应,反倒先占了个名头,说道。这时荀攸忽然说道:“护匈奴中郎将段煨此时屯驻西河郡,熟悉并州情势,若是用兵上党,不如诏使同行”贾诩面色蓦地一僵。让董承就地征粮以弱河东豪强,不仅能为皇帝以后拔除河东豪强、彻底收回盐池张目,更能间接地为贾诩所举荐的太守王邑解决时下的困境。王邑、张济都是与贾诩关系亲近的臣子,如今荀攸又把段煨牵扯进河东,显然是别有用心。两人躬身却步退出殿外,贾诩与荀攸并肩而行,待走到殿下后,贾诩突然对荀攸说道:“诩真是有些看不透荀君了。”“贾公。”荀攸转过身来,正对着贾诩,面色沉静的说道:“你又何尝让人看得透了”贾诩沉默不言,对荀攸躬身作了一揖,荀攸也不辞让,?
第二十三章 应答如响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听裴君说起过,国家身边有个极为亲近的侍中,名叫荀攸。”刘虞注意到裴茂意味深长的表情,不由问道:“想必与这荀谌是同出一宗”裴茂这时察觉到冷了,转身沿着庑廊向屋内走去,他与刘虞并肩而行,边走边说道:“算起来此人还是侍中荀君的从父。”“说不定是朝廷有了诏旨。”刘虞判断道:“或是局势起了变化。”田畴体会到两人话语中的意思,知道这人必是非见不可:“在下这就去安排引见。”“嗯。”裴茂淡淡应了一声,忽然说道:“子泰,这些天劳烦你忙来忙去了。”“裴君过奖了,畴既为裴君出使武官,担负护卫之责,理当劳心于事。”田畴欠身道。“对了,那位从中山随行而来的义士。”裴茂忽然说道:“现在安置在何处”田畴答道:“在下已将其安置在别院,他极为守礼,也不随意出门。”裴茂又问起道:“你这几日侧说旁听,对他可有什么看法”田畴想了想,说道:“当日我等于中山遇贼,危难之际,全赖此人策骑、
第二十四章 强词夺理
“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彼时董卓势大,各方溃散而不能进。”荀谌突然稽首在地,头靠着手背说道:“刘公愿尽心王室,舍弃大位,固为一时忠贞。可又何必将袁使君逼入不义之地袁使君既非谋反、又非篡逆,只是在不知幼主安危之时,想拥立长君,还天下太平。这就与当初会兵讨董一般,难道当初关东诸公就不该兴义兵,而该放任董卓骄纵恣睢么”“歪理、歪理!”刘虞被荀谌这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手指荀谌,急欲反驳荀谌的邪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按荀谌的话讲,袁绍另立汉室长君,确实能摆脱董卓掌握的朝廷的控制,看上去的确能重新安定天下。当初绿林、赤眉难道真是出于忠义才拥立的刘玄、刘盆子吗还不是想打着刘家的旗、造刘家的反这些关东士人是什么嘴脸、长久以来在心里藏着什么想法他再清楚不过,又哪里能轻易相信。一旁的裴茂较刘虞更为镇静,他轻声说道:“友若,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些的么”荀谌心神一惊,身后立时冒出一阵冷汗来,若是为了一逞口舌?
第二十五章 窥图讯鼎
“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邺城,袁绍府邸。裴茂这边的事,虽由能言善辩的荀谌出面,好说歹说,勉强压下了裴茂与刘虞的怨气,使得袁绍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可是天下悠悠之口,却不是荀谌一人就能说服得了的。当朝廷新一拨使臣抵达河内朝歌县,距冀州魏郡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整个关东,在使臣遇刺、羁留邺城的事上,议论纷纷,舆论情绪达到了顶点。河内张杨、陈留张邈、青州臧洪、兖州田芬、东平曹操等手下亲信发来的信件、奏报,借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而来,内容无不是劝谏袁绍早早归还天使,查明寇贼踪迹来历,洗清冤屈。在书房里,袁绍见到这些摆满案头的信件,心里十分犯难。袁绍不是蠢人,他不是不知道眼下最紧要的是该做什么,只是他心里仍旧在犹豫不决。朝廷诏命的威力,以及在关东士人心中的号召力他如今也看到了,虽然这证明了当时淳于琼等人藐视汉室权威的话是多么的可笑,但却在另一个方面,让袁绍对汉室残余的威望心生向往。当初如果他在朝廷受制于董卓的时候,另立朝廷,重树汉室旗帜的话,汉室的威望与他袁氏的声望,加起来会不会也有如今这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应该会远胜于现在的长安朝廷吧只是太可惜了,当初刘虞如果不那么?
第二十六章 推涛作浪
“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光武中兴以后,海内无事,为了与民休息,减轻百姓更戍负担,光武皇帝除了边郡保留都尉以外,内地各郡都尉、材官骑士尽皆废除。取而代之是在某些重要的内郡设置屯驻营兵,作为朝廷维持地方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由于这些设置在内郡的营兵属于地方常备军,与普通的郡县兵不同,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近两百年来,每当朝廷出现变乱时,内郡营兵经常被征调开往战地,参加平定叛乱。这些营兵之中,较为出名的有虎牙营、雍营、度辽营、渔阳营、黎阳营等。雍营与虎牙营设在三辅,主要是为了维持关中地区的安定以及防备羌胡,盖顺之父盖勋担任京兆尹时曾扩编过虎牙营。度辽营、渔阳营则是分布设在并州与幽州的屯营,主要负责边地的安危、防备匈奴、鲜卑、乌桓等。有汉一代,众多内郡屯营之中,位于冀州魏郡南部的黎阳营,由于靠近雒阳,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地位尤为重要。黎阳营设立于光武皇帝开国之时,共有兵骑千人,由监军谒者监掌,受朝
第二十七章 责有攸归
“帝……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朝堂诸公防范董氏外戚,不想对方在此次独占大功,是为了社稷着想,用些手段来谋算董氏也在情理之中。”司马朗当即反驳道:“此外你这话也不对,仁义之士如何不能达于乱世好比那刘幽州……”“刘幽州若不是有朝廷解围,他与公孙瓒之间迟早必有一战,到时候以刘幽州仁厚宽下、不善军谋的秉性,难免身死人亡。”司马懿把手中的书简丢到一边,对司马朗露出了一个阴冷的笑容:“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阿兄,小弟奉劝你不要把朝廷诸公看得太简单了。”“仲达!休逞口舌之辩,我看你还是要多读些书,养一养你的身心。不然我作为兄长,教弟无方,以后如何去见阿翁”司马朗对朝堂上的事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对此事讳莫如深,也不愿眼见弟弟一步一步走入不知堂堂大义、只知阴险算计的诡道上去,故而严厉说道。司马朗的脾性深肖其父,在兄弟中向来极有威严,司马懿见他是真的动了气,只得无奈的垂着脑袋,不再言说。但看样子依然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没有把司马朗的话当回事。“你过了年就要满十四,我学问不够,已经不能让你在经术上有所?
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
“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初平三年十二月初六。经过大半年的时间,中间遇到无数波折、每每让人如履薄冰的使臣团,终于从关东安然返回至长安。从四处战乱、饿殍遍地的关东回到百姓虽仍是面带饥色,但至少安宁而富有生机的关中,这支使团真有恍如隔世的感慨。刘虞等人到的时候,难得是个少有的晴朗日子,天空灰蒙透着白亮,四野无风,皑皑白雪覆盖了城外的阡陌畎亩。在长安城外的长亭,刘虞隔老远就听到迎宾的黄门鼓吹发出的音乐,等来到近处,他忙挑开车帘,见到的竟是数百人列队相迎。英武不凡的兵卫们肃立两旁,司徒马日磾等人则身着袍服,立在队前。他们身边,还有很多刘虞不认识的、或是早已陌生的卿臣。司徒、录尚书事马日磾缓缓地拨众而出,来到队伍最前面。他穿一袭玄色袍服,一件厚厚的大氅披在他的身上,就像是厚雪披在枯瘦的树干上。刘虞与赵岐、裴茂等人款款下车,与马日磾所带的迎接队伍走到一起。“虽然是沾了天使的光,但无功之人,如何能受此大礼实在是愧煞我了。”刘虞对着马日磾深施一礼,然后他抬头望?
第二十九章 虑周藻密
“良工苦心为远别,天机要眇潜得之。”————————温室殿内,皇帝在听了李坚的汇报后,第一句话便是:“刘公果然深孚人望啊。”黄门侍郎韦端急忙上前说道:“刘公德行昭著,仁厚宽大,在他入城之前,臣就听说有人已准备好了前往结交。”皇帝面色不改,一边喝着穆顺递上来的热茶,一边向韦端说道:“哦都有哪些人”“京兆尹崔公、城门校尉种公……”韦端小心的看着皇帝,报上了两个名字,说:“不过依臣浅见,彼等不过是倾慕刘公声名,寄望于结交而已。”刘虞身为宗室,虽然在地域上属于关东人,但在政治立场上却不属于任何一方,更没有参与过任何一次党争。这么多年来,除了入朝当过一次宗正,其余的从政时光都耗费在地方上。这样一个实干型官员,名实兼备的纯臣,如今一朝得受皇帝重用,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各方争相笼络的焦点。马日磾在城门下的试探只是一个开始,等刘虞在明年开春正式赴任并州之前,这段时间里肯定还会有更多人与他接触。不仅如此,恐怕在并州当地,都会有人主动接近刘虞。&nbs
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
“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青州前刺史焦和不识军略,遇贼只知祷祈髃神、耆筮巫祝;其治民也是常爱清谈、不理俗务,以致州郡萧条,屡遭黄巾。”荀攸缓缓说道:“如今焦和已殁,青州为三方所占,一是冀州牧袁绍所置刺史臧洪,占据平原、济南;二是幽州牧公孙瓒所置刺史田楷,占据齐国、乐安;三是朝廷所置北海相孔融。至于东莱诸县,据说为海寇所侵,其余诸地散布黄巾流贼、渠帅难以胜数。”“侵占东莱诸县的不是什么海寇,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乘舟越海而来的兵马。”对公孙氏这个汉末盘踞辽东数十年的地头蛇,皇帝脑子里还算有些影响,随口插话道:“据闻东莱诸县被其置为营州,并且私设刺史。这应该是青州除了公孙瓒、袁绍、朝廷以及黄巾的第五方势力。”荀攸适才所说的青州局势不是通过赵岐、裴茂等使者的叙述,以及荀彧等关东亲友的来信中分析得出。即便如此,由于青州东莱位于半岛最东端,道路断绝,再加上战乱不通商旅,以至于就连仅在兖州的荀彧,也只是知道东莱是被一?
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当然,如今的朝局依然还在皇帝的掌握之中,所以他并不担心势力的此长彼消,会给他的权势带来多大的影响与削弱。而且出于个人的利益来讲,眼下这个局面也正是他所乐于见到的。他斟酌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先征孔融入朝为议郎,等诏对之后,再量才施用。至于卫将军吕布,彼有过在前,又有功在后,念在朝廷正处用人之际,中台以诏书削一半食邑,另以戒书斥之即可。此外,再改任其为安汉将军、守北海相。”从秩中二千石的卫将军降到秩二千石的国相,又削减了食邑,勉强可以看作是贬谪,这样吕布战败而逃的处置也有了,朝廷面子上也说过得去。何况‘守’就是守官,也就是暂时试用的意思,如果不能胜任北海相,则会被撤职。皇帝的最终决议,无疑是与荀攸最初的设想有所不同,但荀攸也不能说什么,只唯唯称是。皇帝含笑点头,借着方才的话题说道:“二袁并立关东,看似雄于一时,其实这些年为了侵
第三十二章 燕戒与者
“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荀攸在听了皇帝的解释后,逐渐明白了其中深意,今后但凡荐举上来的能吏,无不要接受、学习、并深入领会朝廷大政与皇帝施政的方针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认真贯彻执行,保证上行下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所升迁的官员与朝廷、皇帝之间的联系。此固然是一时良计,可其他人会同意么且不说那些摩拳擦掌,就等着将这些随行入朝的关东士人安插到各个部门的关东大臣。就说那些关东士人自己都不会接受,他们千里迢迢的赶过来就为了求个一官半职,一展胸中抱负与才华,结果未有官身则罢,反倒还要去学习放之往前四百年,大汉也找不出这样的成例!荀攸知道皇帝一定会有办法让这些人就范,就像是当初太学招生过后,将明经科超额的学子强制调剂到其余几科一样。只要不是大是大非、涉及到根本利益的问题,朝廷已经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拦皇帝的意愿了。陛辞了皇帝之后,荀攸冒着寒风前往路寝殿筹备天子招待宾客大臣的宴饮,完成最后的入席仪式。宴饮并不真的如皇帝口中所说的那?
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
“其贼狡黠,更当设谋。”————————为孙资求仕进、借此探知皇帝会如何启用那批新晋的关东士人,这是出于黄琬等人的授意。而再更深远一点细究,那就是对荀攸个人的算计,是出于王允的授意。孙资在太学受业的时候,很有才气,这个荀攸也曾有过耳闻,而当时称赞过他的人之中,正有他的同乡王允。事情想到这里就明白了,如果荀攸荐举了孙资,等若是将他与王允间接产生了联系。而王允一定是想在背后做些什么事,所以才试图拉拢荀攸,希望荀攸在皇帝跟前作掩饰。王允都已罢免还乡,再无起复之望了,还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在这之中,黄琬知不知道王允的打算如果黄琬知道,那么杨氏的立场呢当初罢黜王允的时候,杨氏可没少出力。如果黄琬不知道,或是杨氏被人故意蒙在鼓里了……荀攸越想越是冷汗涔涔,他几乎都能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朝廷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一个不好,就连杨氏都有灭顶之灾。他不愿再与多重身份、又别有用心的孙笃继续交谈下去了,荀攸再足智多谋,也不敢牵扯进这种事里去。幸好他早早看清了这背后的算计,要不然他这次就真被拐上贼船了。孙笃镇了镇心神,很快反应过来,说道:“荀君多虑?
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
“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在人山人海中,司马朗与司马懿两人跟在赵威孙的后头,站在队伍的最末尾处。他们是属于保护使臣顺利南行的有功之臣,被特许参加燕礼,只不过他们的位置几乎排在最后,在他们后面垫底的是匈奴左贤王去卑、还有部分亲近朝廷、试图求些赏赐过冬的羌人部落派来的使者。司马懿忍不住憋足一口气,后面的胡人似乎来的时候没洗干净,身上仍然散发着一股沉闷的异味。这味道顿时削减了些让他自打进未央宫后对皇室油然而生的一股敬畏,他小心踮着脚,往自己身前无数个头戴梁冠、武冠,以及从冠下露出来的或黑或白的后脑勺张望着。他尽力张望着,然而他连自己这一列队伍中最前面一排人是谁都看不清。“仲达,不要看了。”司马朗站在司马懿的旁边,他身子比寻常人还要高大些许,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人群中,橙黄的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像是个文人陶俑。他嘴唇微微嚅动着,不仔细看很难发觉是他在说话:“这是未央宫。”无论是历史上那个窃夺权柄的司马宣王,还是如今在高耸矗立的路寝殿下显得格外渺小的少年,?
第三十五章 务以政宽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出宫后,司马家的两兄弟与父亲同载一车,返回在长安的宅邸。司马防面带微醺,但是在摇晃的车上,他也依然挺直着腰背,无论是鬓发、衣襟还是冠冕,都整理得一丝不苟。即使在宴会这样的场所,司马防也时时刻刻保持着士大夫的威仪,无论是明面上,还是私底下、无论是对僚属,还是对亲朋,他都是刻意摆出一副严厉耿直的模样。因为这个时代提倡有节义、刚直、敢于强项的臣子士人。自汉以来,这样的臣子数不胜数,而且都有很不错的声名,放眼当朝,杨琦与黄琬都是这样的臣子,也都是以此闻名于世。就像明朝的臣子以受廷仗为荣一样,此时的臣子同样是仗着‘秉性如此’的理由面数皇帝的种种过失,由于君权衰微、士人势力强大,汉末的皇帝连廷仗都不敢,徒然给人做陪衬,让人享誉耿直刚介之名。可现如今不一样了,且不说皇帝勤学修德,不近女色、不爱财货、不喜声乐,很少让人抓住错处。就说那几次为人诟病的大政,比如清丈上林,马日磾等朝臣就曾‘刚介’了一把,结果呢马日磾内惭成疾,侵占上林的大小数十家豪强被尽皆抄没。在之后的几次风波中,皇帝虽然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