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闲心对落花
作者:芦苇芭蕉
故国归去已无家。寿安公主曲折的人生,始于一个无心的谎言。拈花执剑的少年问她“音音,你家公主可是和你一样美?”她摇头。后来他成了她的姐夫,她的仇人,她夜夜缠绵的帐中人……更☆多☆章☆节wo o1 8 . v i p (w oo 1 8 . vi p)
一片闲心对落花 倚风行急(一)
寿安公主萧妙仪出降鄯州的前一天,平卢军的捷报送抵大梁城。拖沓经年,战事终了,又逢今上幺女出嫁,本该普天同庆,热闹非凡。
只天公不作美,早春叁月,却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御街前的桃花才开几日,就在疾风骤雨中委于泥土,街上行人寥寥,更谈不上一丝半点喜气。
御街的尽头对着皇城内的晏安宫,一个撑伞的老内臣走下玉石台阶,向跪着的人道:“殿下回去吧,没用的。”
雨太大,他等得半幅身子都湿透了,也没得到只言片语,只好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把伞放在寿安公主身旁,回去复命了。
不一会儿,晏安宫里传来一阵咆哮,半个皇城都听见了。“是谁教的她,叁番两次做这等忤逆之举?来人,传廷仗,饮水居的宫人们挑唆公主目无君父,打到公主知道什么是礼义孝悌为止。”
邢凳已经排开,宫人们趴在上面,提心吊胆地等了半天,棍子也没有落下来。
凌乱的步子踏着水,老内臣一急起来声音更加尖细,他叫道:“你们还趴着干什么,公主晕倒啦,还不快扶回去。”
————————————
苏合捧着太医刚送来的汤药,疾步进了的寝殿,玉石屏风外站了七八个医女宫婢,脸上愁云惨雾,眼下一片青紫。众人脚不沾地忙了一宿,还要时刻担心再被拖去杖毙。
许是听见脚步声,屏风内出来一个凤眼圆脸的小婢,对苏合福了福身:“多谢姐姐。”她接过汤药,取了一勺放在小杯中饮下,才把药放在床头的案几上。
苏合轻移步子,掀开了芙蓉色的祥云暗纹罗帐。罗帐内的少女十六七岁,头上搭着湿巾子,面色潮红,眼睛肿的像桃子,柳眉微蹙,羽睫轻颤,可能在梦里也不能如意,泪水从眼角落下,滑过白瓷般的肌肤,尖尖的下巴,合着汗水,滚落乌黑鬓发里去了。
苏合问那守在一旁的圆脸小婢:“豆蔻,怎么只你一人,降真和沉香呢,这几日不都是降真亲自侍药?”
“降真姐姐去了贵妃娘娘那里探视,姐姐走前,着沉香去打点公主的吉服冠饰。”
苏合颔首,这几日公主大病一场,准备婚仪的事都匆匆忙忙了。两人服侍公主喝了药,见她又发了汗,额头也不似先前那么烫,便命人备水梳洗,忙完已经过了寅时叁刻,离大婚的祭礼只有两叁个时辰了,就各搬了一个杌子守在床头。
————————————
迷蒙中,妙仪只觉得身上一轻,几双轻柔的手上下忙碌,还有一个年长妇人的声音。她以为贵妃来了,叫了一声娘,声音却哑得连自己都听不清了。
睁开眼,只模糊一片,看不出床前的几个人影中哪个才是她。
李嬷嬷走到床榻前,对众人道:“殿下醒了,你们伺候了一夜,都回去歇着吧,吉礼后就要启程,自己的行装也都打点好,不要耽误了时辰。”
众人一散,李嬷嬷就扶着妙仪坐起来,软下声音道:“我的好殿下,你这又是何苦,陛下决定了事,哪那么容易收回成命的,白白在雨里跪了一天一夜。”
妙仪扶着李嬷嬷浑圆的手臂,似又回到了小时候,她恍惚道:“父皇也就只我这一个女儿可嫁了,这次也不指望他收回成命,只想拖些时日,等母妃好些了再走。”
李嬷嬷心里一酸,贵妃身子不好,昏迷不醒已经半个月了,却一直瞒着公主。陛下怕贵妃薨了冲撞婚期,将婚期提前,急匆匆就要送公主出嫁,已全然不顾皇家体面了。
妙仪是李嬷嬷看着长大的,她心疼道,“娘娘的病需将养着,没个一年半载好不了,殿下的婚事却不能一直拖着,且不说陛下急着调遣西平郡公的兵马,贵妃娘娘也盼着叁皇子殿下有个得力的亲姐夫。”
她见妙仪不说话,没有半分待嫁女儿的喜气,又宽慰道,“这西平郡公正值壮年没了夫人,长的英武周正,还没有子嗣,听说府里原有的几个通房侍妾也大多遣散了,想必是个知情识趣的。公主这般尊贵,又随了娘娘,生的仙女一般,定能和和美美。”
妙仪听到她提起西平郡公,凄楚的神色一闪而过,她一个碧玉年华的公主要去给一个四十岁的武夫做填房。人人还都告诉她,可真是段好姻缘啊。
妙仪悠悠道:“嬷嬷,我娘那样任性的人,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她从来都愿我有个情投意合的夫君,不然当年也不会求陛下为我退了定安候家的婚事。”
李嬷嬷被她戳破,脸上有些讪讪,只好打开一个乌檀木的细长匣子,里面是支羊脂玉簪,用细细的金线镏了祥云的纹样,道,“这是娘娘给殿下的,殿下别怪奴婢多嘴,如果前几年不是你逼着娘娘同赵将军退了婚,哪里会到如今这般局面。今后万事都放宽心,就会有好福气了。”
妙仪黑压压的睫毛下泛着水光,虽然没有滚滚的泪珠子了,眉头依旧不依不饶地蹙着,无力地道:“一个人遇到了饿狼,割了肉喂给它,嬷嬷,你说那狼是吃了肉就走了,还是吃了肉再吃割肉的人?”
李嬷嬷无言以对,半晌又听妙仪道:“我就是那人割的肉,还妄想什么福气?”
“殿下还嫌陛下不够恼么!你再这样,娘娘和叁皇子都要被你连累啦。”说罢,给她掖了掖被角,又道:“再睡一会儿吧。”
————————————
卯时一到,一众宫人捧着翟衣凤冠,鱼贯而入,不过叁刻,便穿戴齐备。等提举官奏引时,早先的药力已过了,李嬷嬷见妙仪精力不济,便命降真,苏合二人左右扶着。
许是圣上心疼幺女还在病中,吉礼比照华阳长公主的精简不少。大礼一成,寿安公主便登上了翠羽翟车沿着御街出城。
礼乐虽响,街上却冷冷清清,没有观礼的人。
人们待在家中把窗子打开,看老天爷为这位寿安公主掬一把泪。如花似玉的天家女儿又怎么样,只要爷娘一狠心,还不是像货物一样拉出去换些个强兵健马来驱使。
一片闲心对落花 倚风行急(二)
寿安公主的车队往西行了半日,天色向晚时分,同乘宫人撩开帘子。
只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原来出了大梁城,雨便停了。
妙仪昏昏沉沉睡了一整天,车马一停,听见车外传来铠甲的铿锵之声,“末将哥舒旻参见寿安公主,公主金安。今日出城时未及拜见公主,请公主赎罪。”
一个年轻武将为首跪拜在车前,是陛下钦点的赐婚使哥舒旻。后面跪着一个副将,虽然身量已与成年男子无二,却长了张稚脸。
那少年副将微微抬头向车内望去,刚巧他锃亮的兜鍪,将一缕光折照进了车内,宫人忙放下帘子。
哥舒旻回头喝了一声:“赵岐。”
那少年副将还没看清公主的模样,就被人呵斥,只好故作镇定道:“末将赵岐,无意冒犯,公主赎罪。”
半晌,才听见车里那悦耳的女声道:“哥舒将军,前面可是雍州了?”
“正是,刚刚已有雍州驿丞来迎驾,请公主殿下示下。”
“哥舒将军和赵副将点五十军士随我进城,其余军士驻在北城门。”
赵岐正懊悔,听到让他随驾,知道公主没有恼他,一时间又心情大好,驭马也是越发轻快,半个时辰后就已经到了雍州城下。
城门下立着知州,通判,各级主簿,知事,都远远望着公主的仪仗,卤簿鼓吹,亲卫侍从,浩浩荡荡,为首的官员,见中间一台四架翟车,华丽非常,纷纷迎上去叩拜。
妙仪在车内受了他们的贺词,又听一小吏上前道:“小人是华阳长公主府司丞,长公主今晚在府上备了宴席,以待殿下。”
————————————
傍晚时分,天还亮着,妙仪骑着马,慢悠悠走在雍州城里,看华灯初上,行人络绎,正是一天最热闹的光景。
赵岐走在前面,看什么都无比好奇,头盔上的翎羽,一会儿转到东,一会儿转到西,就是不好好看路,到了下一个路口就撞上一队飞驰而来的兵士,被摔下马去,连带妙仪的飒露紫也惊了。
领头的那个人骑术了得,见撞了人,立时在拥挤的街道上驭马回转,如行云流水一般,稳稳停在了赵岐跟前,敛神注目,笑道:“小将军。”
赵岐正吃痛,抬头看清来人,脸上一喜,轻唤道:“二……赵将军。”
妙仪稳住了马,透过帷帽的薄纱,见来人是一个年轻公子,着墨色箭袖戎装,手执乌金马鞭,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一双眼睛明亮深邃得让人不敢直视。
只见他俯下身,将鞭柄一端递给赵岐,一把将他拉了起来。
妙仪听不清两人说了什么,只是赵岐被撞,不怒反喜,着实怪事。
许是感受到那层薄纱后的目光,那黑衣公子下马走到妙仪的跟前,负手道:“臣赵衍,参见殿下。殿下驾到雍州,有失远迎,殿下赎罪。”
来人正是华阳长公主的驸马,那个被妙仪退过婚的赵衍。
他刚在营州打了胜仗,也不知风雨兼程了多少昼夜,这么快就回来了。居然还是春风满面,看不出一丝憔悴。
哥舒旻虽也是武将,平日里却最看不惯地方军镇的嚣张跋扈,尤其是定安候兄弟二人,半分颜面也不愿给他,道:“见了殿下为何不跪。”
赵衍双目含笑,抬头望着妙仪,似在等她发话。
妙仪一拉缰绳,座下乌紫马儿嘶啼一声,不耐烦的踱步,“将军刚刚平定突厥各部,是国朝的大功臣,自然不必多礼。”说罢,一挥马鞭,绕过前面几个亲卫,扬长而去。
众人忙跟上,只留了受伤的赵岐在原地。赵衍走上前,查看了他的伤势,见无甚大碍,便问:“寿安公主怎么火气这么大。”
赵岐促狭一笑:“二叔你又不是不知道,公主在陛下面前闹着不肯嫁人,现在还是不得不嫁,自然火气大。”
赵衍不以为意,道:“她以前也是闹过,和我退了婚又如何,只要她爹想要兵权,她就不得不嫁个武夫,只是她现在要嫁的这一个,怕是更加不如她的意吧。”
他翻身上马又对赵岐道:“你到了鄯州不要乱跑,你爹自有安排。”说罢也带着一队兵士去了,却不是往自家府邸的方向。
赵岐想要追问是个什么安排,赵衍已然匆匆而去了,回头一望,连公主的一行人也在一街之外,只好忍着手臂上的痛处,往华阳长公主府去了。
————————————
骑马走过四五个街,景象与之前大大不同,行人稀疏,是闹市之中极幽静的所在,长长的围墙只几个角门,面阔叁间,门额黑底金字横匾,上书华阳长公主府。
门前立着四五个衣着体面的管事,见寿安公主骑马而来,十分惊奇,忙命小厮牵马,又将随侍众人除了苏合,赵岐几个随身之人,从东角门引至轿厅等待。
这公主府是两年前为华阳长公主修建的,其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不一而足,又有假山奇石,珍花异草,从前院往正堂短短的路上,步移景异。
苏合看得啧啧称奇,又寻思着自家公主鄯州的府邸也应是完工了,可那边陲之地,也寻不着什么能工巧匠,必定没有这么气派华丽。
众人走上抄手游廊,突然听见花窗后面传来琴声,弹的是一首鸥鹭忘机,散音旷远,泛音如赖。妙仪驻足,心中好奇,突然听那声音又停了,一个女子道:“什么?不回来了,不是说今日回来?”
————————————
暖阁的塌上歪着一个宫装丽人,梳了朝云近香髻,身着牡丹引凤对襟褙子,往门口张望着,见妙仪由人领着进来,忙去迎她。
“音音,你可叫我好等”,说着一边亲热的拉过妙仪的手,一边把她让到塌上,叫人看了茶,摆了点心,又叫跟前的婢女流云去传饭。
苏合知道姐妹两个有体己话要说,便道,“我也随姐姐去看看。”
妙仪细细打量着华阳,她是鹅蛋脸,眉眼雍容,却比未出嫁前消瘦了,眼下压了粉,神情也不似从前生动,暗暗生出一段惋惜。女儿家嫁了人,少女时的灵气就被抽走了,如今自己也要步姐姐的后尘了。
华阳脸上尤有病容:“我听说你在父皇面前闹了一出,大病了一场,又是何苦。”
妙仪听姐姐提到父皇,心中闷闷,道:“姐姐是知道的,年郎还在襁褓中,有皇后娘娘看顾,自然是妥帖的,可母妃那个病……我舍不下她,心想能晚一日远嫁都是好的。”
华阳听到远嫁二字,轻叹一声,“嫁个手握实权之人也没什么不好,你收着性子忍两年,等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切就不同了。”
华阳放下暖炉,手上的余温隔着袖笼传到小腹上,向着外面吩咐道:“来人,去城门守着,看将军怎么还未到。”
妙仪本想提起自己遇见赵衍一事,又稍一迟疑,问道:“平卢军刚打了胜仗,父王宣召定安候兄弟回京也不过一两日,姐夫这么快就回来了?”
“是我修书,请他速回的,一来可以让你见见他这个姐夫,二来……”华阳羞涩一笑,拉过妙仪的手,“音音是要当姑姑的人了。”
妙仪反握住华阳的手,看着她的小腹,笑逐颜开,“赵衍……姐夫已知晓了么?”
“嗯。”
“不知是个小郡主,还是小世子?”
“我最近爱辛味,怕是个女儿吧。”
妙仪想到她今日在街市上遇到赵衍,明明早就到了雍州,知道姐姐有孕,难道不该归心似箭直接回府的么?
妙仪心下对他颇有微词,又碍着华阳,不好直言,便又道:“是女儿最好了,将来长大了,母女连心呢。”
流云,苏合来回话,道酒宴已得了,二人又坐了一刻,见过了酉时,赵衍还未归,华阳强掩失落道:“看来是等不及你姐夫回来了,只好下次再引见了。”
随即令人摆了饭,有几样宫制菜,几样大梁特有的小食,饭毕,两人又吃了会儿茶,妙仪见时候不早,起身告辞,华阳送她到门口。
疾风骤起,她转过身,与门内的华阳遥遥相望。
“阿姐,回吧,晚来风急。”妙仪待人为她戴好帷帽,上了马,虽知道此去今生难得再见,却不敢再回头,迤逦背风去了。
一片闲心对落花 倚风行急(三)
妙仪一路上行行停停,好在哥舒旻和李嬷嬷为她算着日子,终于在婚仪前十几日赶到鄯州城外。
越往西行,驿站越少,难免风残露宿。
大多兵士走了月余的路,想到晚上进了城,就可找个汤馆舒舒筋骨,点上一壶酒,配着炙羊肉,看胡姬们翩翩起舞,各个脚下生风。
进了城已是掌灯时分,公主府的小厮芯儿提着火笼出来,见远远地来了一队人马,立时放下火笼,忙跑去禀报管家刘嬷嬷。
刘嬷嬷是西平郡公府的老人,深得姜老夫人的信任,此番让她来当个管事,虽然是暂代,但十又八九要留用的,因此尽心尽力。
老夫人前几日遣人来传话,说公主明日才到,她今日将诸事都布置妥当,终于闲了下来,吃了点酒,打算早早睡下,突然听见一阵敲门声音,来人道:“刘嬷嬷,睡了么?怎的这么早?”
原来是掌灯小厮的芯儿,刘嬷嬷道:“睡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嬷嬷呀,等不得,府前街上远远来了一大队人,高头大马,那车架有个屋子那么高,怕不是公主到了罢,你快去看看吧。”
刘嬷嬷一听,从床上跳起来,一把抓了褙子披上,趿上鞋,捋了捋头发,把桌上的茶拿来灌了一口,开门就跟他去了。
到了门口一看,那香车宝马,比郡公府的车马还高大上许多,车前立着叁叁两两个宫装丽人,中间那个头上的钗儿多些,长得也分外标志,想必就是公主殿下。
刘嬷嬷一边跨过门槛,一边口里叫着公主金安,眼看就要跪下,却不想芯儿把火笼忘在门口,她吃醉了酒,一脚跨进去,半幅袍子立时就被点着了,只好抱着腿在地上滚了两圈,把火灭了。
腿上的火灭了,心里的火起来,刘嬷嬷拎住芯儿的耳朵,骂道:“你个打脊的混沌儿,怎生放个火盆在门口。”
芯儿吃痛,忙道:“嬷嬷饶了我,再不敢了。”
众人被她那骂词逗得一笑,苏合看着不成样,过来拉他两个,刘嬷嬷看公主亲自来扶她,吓得忙又跪下,对苏合道:“殿下赎罪。”
苏合又是一笑,道:“嬷嬷不要认错了人了,殿下还在车上等着呢,你快将这火笼收了吧。”
刘嬷嬷忙应是,和芯儿两个急急把火笼收了,跪到一边,府里一众侍婢小厮十来个人,此时也都闻风来了。
不久果真见众人从车上扶下来一个少女,戴了风帽,看不清面容,披了凤穿牡丹缎子滚雪狐边大氅,抬脚跨过了地上几个黑印子,落雪般轻柔的步子,在刘嬷嬷前略停了停,对苏合道,“你身上怎么一股子酒味。”
苏合往自己身上嗅了嗅,看了刘嬷嬷一眼,道:“殿下,怕是那灯油的味儿吧。”
妙仪又对公主府内的众人道:“今日是我到的早了,也不怪你们没有准备,都早些下去安置了。”说罢,便往府里去了。
————————————
刘嬷嬷忙完,往自己房中走,刚刚当着一众人,公主压根没有搭理自己,下了她好大的面子,有些垂头丧气。
到了自己房门口,有个小丫头子在那里等着,见她过来忙道:“刘嬷嬷,郡公府上的红绡姐姐来了,正在西小门上等着嬷嬷。”
刘嬷嬷想这红绡这么晚了,不在郡公府待着,怕是有急事,自己换了衣服,一个人去了小门。红绡一见刘嬷嬷就跪下了:“姨妈,可怜可怜我。”
刘嬷嬷见她声泪聚下,怕响动大,一边宽慰,一边把她领回了自己的屋子,打了水给她洗了脸,等她平静下来,问了来龙去脉。
红绡原是郡公房里的丫头,不知为了什么得罪了姜老夫人,趁着郡公前几日不在府中,被赶了出来。在鄯州城流落了两日,走投无路了来投靠姨母。
刘嬷嬷听了她的遭遇,很是同情,自己这几日忙着公主府的事,家里人出了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心中也有几分过意不去,道:“我的儿,可是为着什么事,说出来姨母与你想想办法,我在夫人那里应许还有几分体面,到时腆着脸去求个情,兴许还能留在郡公府里。”
“姨母,”红绡生的秀丽非常,此刻一双美目含着泪,千般委屈在其中,“还不是我自小服侍郡公,郡公待我不同,夫人生怕公主吃味,特在公主到了雍州之前,寻了个由头将我开发出去了。”
刘嬷嬷听完她叁言两语说的含糊,对其中关节所在还有几分疑惑。毕竟是亲甥女,刘嬷嬷遂将红绡留在自己房中,打算明日细细打听了,再为她想办法。
——————————————
降真备水给妙仪梳洗,苏合归置床褥,沉香豆蔻两个洒扫熏香。
妙仪被她们伺候着更衣后,坐在塌上打量四下,花梨的坐塌,乌檀的案几,百鸟朝凤的透玉屏风,堆金砌玉,不得章法。再加上前面刘嬷嬷那滑稽样子,对这个素为谋面的夫家少了几分期待。想到自己要在这里过一辈子,只盼这是个梦,一觉起来就都醒了。
妙仪留了降真守夜,她铺好褥子,在一边的小塌上躺下,就听妙仪悠悠道:“出宫前一晚,贵妃娘娘召见你。”
降真转过身往妙仪塌上望去,见妙仪背对着外面,看不见她的脸色,略一思忖,道:“那日娘娘传奴婢去了,赏了奴婢好些东西,叮嘱奴婢好好伺候殿下。”
降真不闻回话,以为殿下睡了,便放下心,也打起了盹儿。
过了好一会儿,妙仪听她呼吸渐长,又幽幽问道:“听说那几日,医正给贵妃施针,她胸口是不是都是针眼子。”
降真半梦半醒:“奴婢没看见,娘娘的翟衣领子那么高。”话一出口,方觉出不对来,偷眼去瞧妙仪,见她仍静静躺着,未曾出声,心里默念菩萨保佑,盼着殿下未曾听真切。
翟衣是吉服,只有进封和入殓时才会穿,自己怎么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了呢。
一片闲心对落花 倚风行急(四)
侍卫们到了鄯州城,都约着出府吃酒,看到赵岐一个人在屋内,他年纪不大,平日不多言,倒是个随和的个性,便也来请他。
赵岐禀了哥舒旻,和众人一道去了,在街上一阵转悠,最后看到一家载歌载舞的酒楼,进去点了一桌酒席,就着翩翩的轻纱薄裙,酒足饭饱。
台上的舞娘时不时下来领食客的打赏,他们胆子大的就偷偷摸一下,一桌人都哄笑起来,唯有赵岐头也不抬只顾吃菜。
为首的舞娘,见他年纪虽轻,服色与旁人不同,像是个小头目,又生的剑眉星目,俊美非常,便起了促狭心思,身子一扭,跌在了他怀中。
赵岐刚要起身,便觉舞姬温热的身子贴了上来,白若凝脂的手挽着他的脖子,樱桃小口传来娇滴滴的呻吟:“军爷,奴家的脚扭了,烦您送奴家上楼!”
众人一阵起哄,夹着荤言荤语,调笑开来。
十六七岁的少年人,哪里受过这个,一阵热血先冲上头脑,又急转直下,腿间已经支起了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