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朱舜用力挥了一下拳头,忍着恨不得大吼一声的狂喜,关闭了进水阀,打开了进汽阀。

    活塞汽缸里面的河水,顺着进汽阀掉到下面的蛋形汽缸里,从蛋形汽缸的排水阀流了出来。

    朱舜东面的一根铁管子,流出了一股股冒着热气的河水,浇在提前挖好的小湖泊里。

    这一小股冒着热气的水流,浇在广袤的小湖泊里虽然有些精卫填海的意思,但是只要能把永定河河底的水流抽上岸,就标志着一件事。

    纽可门蒸汽机即将研制成功。

    实验还剩最后一步。

    朱舜端着铁锨,一步一步的走到另一个蛋形汽缸面前,郑重的把煤炭填进了下方的火窑里。

    两个蛋形汽缸开始交替工作,反复循环,把一股股永定河河水抽上了,高高的岸边!

    朱舜放下手里的铁锨,向后退了二三十步,远远的看着循环往复的纽可门蒸汽机。

    喷烟吐火,声音轰隆。

    打破了这片旷野的宁静。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作用
    马夫和两名丫鬟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心惊胆颤的摸过去看看出了什么事了,走到围着作坊的篱笆墙外。

    看见一个喷烟吐火的怪物,伸出手臂粗细的铁管,把永定河里面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抽上高高的岸边。

    “娘哩!龙王爷显灵了!”

    中年马夫惊呼一声,赶紧跪在了雪地里,不停的给龙王爷磕头。

    两名美貌丫鬟从来没见过这么魑魅魍魉的一幕,踩在雪地里的绣花鞋忽地一软,跪在地上不敢乱动,娇躯颤颤发抖,嘴里神神叨叨的念念有词。

    朱舜走过去扶起来马夫,吩咐道:“去把士慧他们叫过来。”

    能把龙王爷请下来,一定就是神仙了,马夫哪里敢立刻站起来,虔诚的给朱舜磕了三个头,麻溜的站起来跑去请神仙的三名弟子了。

    纽可门蒸汽机运作的声音很大,宋士慧三人距离蒸汽作坊还有三四里,空旷的雪地上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轰鸣声。

    难道恩师发明了蒸汽机?

    宋士意和焦勖对视了一眼,迈开双腿,大步跑了过去,宋士慧拎着那根旱烟杆子,沉默的走在后面。

    “恩师!这个就是蒸汽机?”

    宋士意看见喷烟吐火的纽可门蒸汽机,惊呼一声,跑到冒着大量白色蒸汽的纽可门蒸汽机旁边,左摸摸右看看。

    三弟子焦勖也很想走过去摸摸蒸汽机,刚刚拜师没有多长时间,对于朱舜还比较生疏,加上为人又比较木讷,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喷烟吐火的怪物。

    朱舜走过去,揉了揉焦勖戴着狗皮帽子的脑袋,笑着说道:“去吧,想摸就过去摸摸。”

    焦勖脸上出现了一股狂热,撒腿就跑了过去,小心翼翼抚摸白气蒸腾的纽可门蒸汽机。

    朱舜转头看向了门口的宋士慧,彻底晒成小黑炭的他,蹲在门口,沉默的抽着旱烟。

    瞧见恩师看向了自己,宋士慧咧嘴露出白灿灿的牙齿,烂漫一笑。

    朱舜看到大弟子这么天真烂漫的笑容,心情更加高兴了,知道这个大弟子打心眼里替恩师高兴。

    朱舜走过去,替他整理了褶皱的衣领:“你也过去吧。”

    宋士慧收起手里旱烟杆子,沉默的走了过去,摸了一下白气蒸腾的纽可门蒸汽机。

    只是摸了一下,就蹲在附近抽起了旱烟。

    咧嘴笑着。

    朱舜看着过去极其好面子的大弟子,变成了这么一副样子,心酸的同时,更多的是高兴,正要过去开解他两句。

    宋士意跑了过来,兴高采烈的说道:“恩师,等会儿我就把飞梭织布机搬过来,争取尽快把动力织机给发明出来。”

    焦勖也从纽可门蒸汽机旁边跑了过来,挠了挠头,木讷笑道:“恩师,那个火药量产化的发明,应该也能用到蒸汽机。”

    “所以我也想把那些琉璃器皿给搬过来,在这里进行火药量产化的发明。”

    朱舜对于三名弟子的发明方向,从来没有过多的干涉,兴趣在哪里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宋士慧最开始的时候是想发明出一种新式棉花,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后还是走上了正轨。

    宋士意的心思一直都在怎么提高纺织机的效率上,正在一步步的实现。

    朱舜期望最高的焦勖,兴趣放在了火药上,看似是和孙元化的发明方向重合了,其实两个人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

    孙元化是想着怎么提纯火药,让火药发挥出更大的威力,焦勖是想着怎么量产化火药,让火药的制作成本降低。

    在朱舜看来,焦勖的发明方向对于现如今的大明,更有实用价值。

    火器最大的成本,不是打造成本,而是使用成本。

    朱舜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看过谭纶的《谭襄敏奏议》,一场战争下来,单是鸟铳需要耗费的弹药钱就高达三千二百七十二两五钱银子。

    这只是鸟铳的弹药钱,还不算火炮的弹药钱,还有其他各种火器的火药钱。

    估计是这小子从小喜欢玩鞭炮,焦掌柜在担任火器总局掌柜以前,家里不是很富裕,加上鞭炮的价格又偏高,小时候就下定了决心要发明出价格更低的火药。

    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源动力,对于织布机和火药的量产化,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现在。

    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下雪了,朱舜带着三个弟子走进了简陋的茅草堂屋,围坐在火塘旁边:“搬过来是要搬过来,不过不是现在。”

    “今年已经是崇祯四年了,北直隶会有一场大旱,咱们要利用这个蒸汽机抽水的功能,好好的唱一出大戏,在东林党坚如磐石的体制上,凿开一个口子。”

    这句话要是被孙元化等人听到,即便是西法党魁徐光启也会感到极大的惊愕,东林党坚如磐石的体制说白了就是官僚乡绅阶级所依仗的体制。

    朱舜想要凭借蒸汽机,打破大明的食利阶层,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徐光启孙元化这些人理解不了的东西,三名弟子更加不能理解了,不过恩师高兴,他们就跟着高兴,全都是跟着恩师笑了起来。

    朱舜知道他们理解不了,估计就算是大明最顶级的战略国士孙承宗也理解不了,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不吐不快。

    刚才的那番话,朱舜给谁说都不行,只有眼前的三个弟子,可以毫无保留的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

    朱舜瞧着三个弟子在那傻笑,笑骂道:“行了,赶紧回去各干各的事情,过段时间去检查你们的发明进度,看看你们有没有偷懒。”

    三名弟子知道恩师还有大事要办,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给恩师行礼,恋恋不舍的一起回去了。

    朱舜喝了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又把那名马夫给叫了过来:“你去王恭局把朱掌厂叫过来,就说挑选的工匠可以带过来了。”

    马夫又是慌忙行礼,行完礼这才按照活神仙的吩咐,赶紧去请活神仙的弟弟。

    没过多久,蒸汽机作坊来了三十名工匠,全都是手艺最为精湛的匠人。

    这也是朱舜一定要牢牢掌控王恭局的原因,只要掌控了王恭局,就掌握了大明最出色的那批工匠。

    这些手艺精湛的工匠,才是工业革命最宝贵的财富,有了他们,才能打造一台台蒸汽机和各种工业机械。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
    如果没有这些手艺精湛的匠人打造机械,只能拿着一张张设计图纸,干瞪眼。

    朱舜举荐幺弟朱玉担任火枪厂掌厂,中间发生了不少的波折,毕竟工部现在掌握在东林党手里。

    好在凭借和王承恩的关系,最后办成了这件事,让朱舜松了一口气。

    掌厂朱玉身上穿的衣服换成了皂边圆领袄、皂绦软巾垂带,本来就长得唇红齿白,换上这一身吏服,更显的有了几分气度。

    掌厂朱玉推开柴门,走进了篱笆小院:“哥,匠人都给带过来了,全是王恭局里手艺最好的那一批。”

    朱舜点了点头,带着掌厂朱玉走出了篱笆小院,来到了只有一层积雪的永定河岸边。

    光秃秃的岸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立了九块牌子,朱舜指着那九块牌子说道:“让匠人分开,每五个人一队,在在牌子标记的位置打造图纸上的东西。”

    “等到他们干完了,告诉匠人们,招募他们做朱家的工匠,愿意干的就给八钱银子,另外还有提成。”

    “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就让他们回王恭局,你再从王恭局里招人,招够三十人为止。”

    掌厂朱玉重重点头,离开了这里,安排匠人们开始干活。

    没过多久,匠人们分好了队,开始沿着永定河岸边建造蒸汽机。

    朱舜看着永定河岸边热火朝天的一幕,心情极好:“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会有十台蒸汽机。”

    “拔地而起。”

    立春,雨水,惊蛰。

    崇祯四年一天一天的过去,雨水时节应该下的春雨,一直到惊蛰时节还是没有下。

    春分,清明,谷雨。

    从立春到谷雨时节,已经过去一季了,没有几天就要立夏了,北直隶还是迟迟没有下雨。

    三月是上紧耕耘和播种的季节,在雨水的滋润下,四月就要开始长出田苗了。

    但是已经一季没有下雨了,再不下雨的话,田地里播种的稻种,可都要干枯死了,北直隶所有的下田都将颗粒无收。

    民间为了求雨,各个县乡的老百姓开始了一场场祭祀龙王爷的求雨活动。

    天气转暖,朱舜身上的紫花布棉袄,换上了天青色盘领衣,四带巾,腰上系着一条镶着银线的条带,骑着小毛驴走在光秃秃的旷野上,前往京城。

    四月立夏以后,就要开始收割麻、麦,依照崇祯四年的这个情况,又是一个大灾年,官僚乡绅和商贾们提前收割了冬麦,运往了城郊的庄子囤起来。

    朱舜吹着温暖的春风,骑行在官道上,身边全是一队队的马帮,从没有受灾的州府,驮来了大量的冬麦。

    朱舜身边不断有短衣脚夫经过,拦住了一位看起来是管事模样的人问道:“这位员外是从哪里来的。”

    管事快速打量了一眼朱舜,穿戴不俗,气度更是不俗,说的还是京话,赶紧拱手:“见过这位先生。”

    “可不敢说员外,俺只是陈家的一名小管事。”

    朱舜的小毛驴走的比较慢,陈家管事赶紧让马夫放慢粮车的速度,恭敬问道:“先生有啥事?”

    朱舜笑了笑,摆出一副平和的样子:“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提到田里的收成,陈家管事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的说道:“别提了,庄子里的那些下田,每年都能收割一石左右的冬麦。”

    “今年突然发生了旱灾,从立春开始就没怎么下雨,冬麦长势不好,一亩地最多收割六七斗粮食。”

    “刨去粮种,还有那些伴工的口粮,基本上挣不了什么钱了。”

    听到六七斗,朱舜大致算出了北直隶所有下田的冬麦产量,心里有数了。

    现在的北直隶已经成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又来了一场大旱,只要半个月内还不下雨,到了立秋,北直隶又得面临一场大饥荒。

    朱舜拱了拱手,加快速度离开了这里,从高大的门洞进入了京城。

    来到繁华的京城,牵着小毛驴拐进了一条污水遍地的破烂巷子,顺着坑坑洼洼的道路,绕过聚集着大量乞丐的蜡烛寺。

    来到了要找的地方,西法党人租赁的院子。

    朱舜来到门口,刚要扣动响器,就听见院子里发出了‘轰’的一声巨响,正中间茅草屋的房顶瞬间就被掀翻了,冒出了一股股浓烟。

    朱舜扯了扯嘴角,看来孙元化的火药提纯又失败了,伸出手掌扣动了响器。

    开门的还是张大使,现在应该叫张主事了,看见门口那人是朱舜,黑着的一张脸立刻变成了笑脸:“十朋来了,赶紧进来。”

    “要是找老孙可得等一会儿,这家伙去扒拉火药渣了。”

    朱舜走进铺着青砖的院子,把小毛驴拴在附近的一棵柿子树上,笑道:“今天不找孙郎中,是来找张世叔的。”

    张焘邀着朱舜走进自己的茅草屋,倒了一杯清茶:“贤侄请讲。”

    朱舜抿了一口,放下茶杯,平静的说道:“我有办法治理旱灾。”

    治理旱灾?

    张焘抬起茶杯的手臂,僵在了半空,皱着眉头看向了满脸平静的朱舜:“贤侄,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尤其是以你现在的敏感身份,你现在可是东林党和晋商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正在发愁找不到整治你的借口。”

    “这句话万一被东林党人听到了,肯定会想办法的让皇上赦封你主治旱灾。”

    “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都快四个月没有下雨了,京杭大运河、永定河这样的主要河流,水位骤降。”

    “你家的朱氏纺纱厂都因为缺水,停止纺纱了吧。”

    朱舜知道张焘在担心什么,以永定河和京杭大运河现在的水位,任何用来排水的水力机械都用不了。

    这件事不好解释,解释了张焘也理解不了,蒸汽机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明末发明家的认知。

    朱舜想了想,这件事还是让张焘孙元化徐光启等人亲眼见证,才会相信自己说的话:“张世叔,这句话可不是我空口无凭的胡说。”

    “这样吧,今天正好休沐,张世叔叫上孙郎中和徐侍郎去一趟京师大学堂,到了那里,张世叔就明白了。”

    张焘见他这么热心治理旱灾,也就没说什么,全当是去永定河附近视察灾情了:“好,我现在就去请徐侍郎。”
1...5657585960...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