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第一百三十八章 热气的力量
    四个月的大旱,广阔的永定河只有中间有一层浅浅的水位,还不到一丈深。

    朱舜回到蒸汽机作坊,站在光秃秃的永定河岸边,朝着河心的方向看去。

    前方一百米全都是黑色淤泥,没有半点水流,靠近岸边的河床甚至都干裂出了一道道大口子。

    到处都是黑色淤泥的宽广河床上,大约有一百多人正在挖掘通道,把永定河中间仅有的河水,引到蒸汽机的管道下方。

    徐光启孙元化张焘三人坐着一辆驴车,来到了简陋的蒸汽机作坊,首先看见的就是河岸边矗立着一种高大的钢铁机械。

    一共十座,一字排开。

    先不说朱舜能不能治理旱灾,这十座高大的钢铁机械,深深的震撼了徐光启孙元化张焘三人。

    孙元化盯着高大的钢铁机械,不停的上下左右打量:“难道是朱舜这小子又发明了什么排水机械?”

    “永定河已经干涸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是张衡他老人家再世,也不可能从那么低的河床里,把水引到四五丈高的岸边。”

    张焘这一次没和孙元化抬杠,反而是很认同孙元化的看法。

    张焘的恩师可是大明机械发明第一人王徵,对于机械和几何方面的学识,其实不比徐光启差多少。

    正是因为张焘对于各种机械极其精通,才十分认同孙元化说的话:“没错,不要说水力了。”

    “就算是强大的风力,也不可能把水给引上来,再说了顺天府属于内陆,也没有强大的风力可以利用。”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却让这三位大明的顶级发明家,震撼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朱舜瞧见这几位过来了,也不废话,铲了一锨煤炭填进了火窑里,随着煤炭的剧烈燃烧,纽可门蒸汽机冒出了大量的白色蒸汽。

    横在蒸汽机最上方的粗壮摇臂,一根由钢铁打造的天平摇臂,一般壮汉抬都抬不动,竟然开始上下运动。

    随着天平摇臂的上下运动,永定河河底的河水被钢铁机械给抽了上来,顺着排水管源源不断的流了出来。

    徐光启孙元化张焘三人看着喷烟吐火的钢铁巨兽,一时间停止了呼吸,脑子闪过了同一个想法。

    难道是龙王爷下凡了。

    这个念头只是停留了一息时间,很快又被他们抛在了脑后,精通各种机械和几何学识的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朱舜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机械,可以替代畜力、水力、风力的动力机械。

    徐光启孙元化张焘三人的呼吸不免有些凝重,这种新式动力机械的意义,他们作为大明最顶级的发明家,非常清楚。

    将会给大明带来一场风暴,一场改变生产力的动力风暴。

    徐光启不顾风度的快步走了过去,表情凝重的开始仔细观察蒸汽机,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种机械的动力是何物?”

    孙元化和张焘也是快步走了过来,分别问出了各种的疑问。

    “这种机械的威力怎么样,可以提起多重的东西?”

    “这种机械的造价是多少,贵不贵?”

    面对这三位顶级发明家的三连问,朱舜先回答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指着蒸汽机旁边的一个棚子说道:”动力源就是那个东西。”

    徐光启转头看了一眼棚子,皱眉道:“煤炭?”

    孙元化也是满脸的不解:“还是烟煤?”

    倒是张焘看着正在剧烈燃烧的火窑,若有所思:“热气的力量?”

    听到热气的力量,反倒是朱舜心里出现了一丝惊讶,蒸汽机的发明正是因为帕平发现了热动力现象。

    张焘居然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

    崇祯四年是1631年,帕平是在1679年发明了帕平锅,早了欧洲将近半个世纪。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这个发现,还真的有可能率先引发第一个工业革命。

    张焘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飞转的状态,喃喃自语道:“热水烧开以后,热气能把壶盖给顶开,说明热气具有风力那样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这种蛋形容器的底部有大火,最上面的那个连杆经过热气的冲击,必然向上抬起。”

    “热气消失了,连杆就会再次落下,这样就形成了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

    “但是这个往复运用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能把河水从四五丈深的河底抽上来,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力量?”

    张焘想到的越多,接下来出现的疑问就越多,渐渐陷入了一种魔障状态,不再理会这里的任何一个人,整个世道就剩下了他一人。

    孙元化在研究火药的时候,也会陷入这种魔障状态,这是一件好事,能够想通很多平时想不通的事情,嘘了一声,让朱舜不要去打扰张焘。

    朱舜似笑非笑的指了指旁边的纽可门蒸汽机,只有提高嗓音,才能让声音不被纽可门蒸汽机的轰鸣声给盖住:“这种机械叫做蒸汽机,动力就是来自于煤炭。”

    “功率是5.5马力,嗯就是能把一百斤左右的水,提到46.6米高的上空,嗯十六丈左右的上空。”

    一百斤的水,提到十六丈高的地方!

    徐光启和孙元化两人站在原地,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就这么张着嘴,看着冒出大量白气的蒸汽机。

    纽可门蒸汽机不停的上下运动,噪音很大,朱舜只能走过去把炭火熄灭,停下了纽可门蒸汽机。

    徐光启缄默了很长时间,吐出一句惊叹:“十朋之才,远在我之上。”

    孙元化更是口无遮拦的说了一句:“也在王徵先生之上。”

    这句话说出来,可就相当于踩着别人的名声巴结朱舜的意思了,王徵要是知道了这件事,肯定结下了梁子。

    孙元化能够成为正五品郎中,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今天蒸汽机给他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不这么说不足以形容朱舜的大才。

    蒸汽机的轰鸣声停了下来,张焘也从魔障状态清醒了过来,说了一件让徐光启忍不住皱眉的事情。

    张焘走到纽可门蒸汽机旁边,深情的抚摸着钢铁骨架,郑重的说道:“我决定了,明天就去辞官,过来当个教书匠。”

    朱舜只是想让这三位大明顶级发明家,见识见识蒸汽机,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巨大的意外收获。

    机械局的总工程师,有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宝级的明末科学家
    朱舜为了敲定这件事,免得这是张焘的一时冲动,过了今天就反悔了:“张世叔可要想好,都水司主事可是正六品官员,马上就要迈过从五品这个坎了。”

    张焘接下来的反应,却让在场的几人啼笑皆非,也让朱舜彻底放心了:“按照现在的粮价,正六品一个月的俸禄也就十两银子。”

    “本官可听说王恭局的一个匠头,月钱都快一两了,你小子可不能亏待了你张世叔,少说也得给个二三十两的月钱。”

    “你小子可别哭穷,谁不知道你家的纺纱作坊嗯纺纱厂,一个月挣的银子,已经达到了五百两。”

    说到五百两,张焘的话音突然顿住了,表情有些尴尬,过去是能挣这么多银子,可是自从永定河水位骤降以后,朱氏纺纱厂的生产力下降了很多。

    招揽了更多的纺妇,由水力生产改成了人力生产,成本大大的提高。

    孙元化知道这个这个好友做了大半辈子的实干小官,不适应人人都是笑面虎的朝堂,早就想辞官了。

    担心张焘的狮子大开口吓怕了朱舜,赶紧说道:“老张你真敢开口,还二三十两,本官这个正五品的月俸,也不过十六两银子。”

    “一个月十两银子差不多就得了,别痴心妄想的要那么多,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

    听到这话,张焘不免紧张了,说出刚才那句话,一半是开玩笑,一半也有实意。

    没办法,京城的物价太高,张焘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一大家子要养,他都是正六品官员了,到现在全家还是挤在只有几间瓦房的京郊。

    上次赢来的那一笔钱,一半拿去孝敬家境贫苦的恩师王徵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有钱了哪有不孝敬恩师的道理。

    另一半被妻子给扣下了,说是以后留给三个儿子成亲。

    想买那几个煤矿,迟迟也和妻子谈不拢,毕竟明摆着就是亏本买卖。

    朱舜看着紧张兮兮的张焘,畅然一笑,伸出了五根手指:“二三十两哪里够,一个月给张世叔五十两银子,你看如何?”

    五十两?张焘这帮子西法党人穷了一辈子,听到五十两银子的天文数目,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正要张嘴说话,推托两句,朱舜再次放出了一个爆炸消息:“只要张世叔把令师请过来,每年不仅批给张世叔和令师五百两以上的研究经费。”

    “令师每个月的还给一百两的月俸。”

    一个月一百两,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两。

    徐光启孙元化心里莫名的出现了一股暖意,一股西法党人第一次被人这么重视的暖意。

    孙元化忍不住调笑了一句:“十朋给出这么高的价钱,本官都忍不住心动了。”

    一千二百两很高?反正在朱舜看来,对于这种已经超越国宝级,算是瑰宝级的科学家,三千两都不多。

    王徵在天启七年已经编撰好了《远西奇器图说》,里面囊括了静力学知识、地心说、重心的求解、求水体积等等大量近代物理知识。

    有这么一位瑰宝级的老先生,坐镇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京师大学堂。

    张焘突然大笑了起来,笑的极为痛快,眼角甚至都出现了泪水。

    他们这群被人污蔑为西法党人的官吏,不惜放弃荣华富贵,也要坚持钻研被儒生们所鄙视的蛮夷学说,就是为了找到中兴大明的一线希望。

    儒生们鄙视他们也就算了,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就连皇上也看不上他们。

    没想到今天竟然被朱舜这么的重视,重视到在朱舜的眼里,恩师王徵的价值都已经超过了内阁首辅。

    正一品的月俸,不过八十七两。

    张焘重重点头,表情严肃的说道:“这件事世叔记下了,只是恩师已经辞官,正在家中丁忧,能不能请过来还真的不好说。”

    朱舜明白张焘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我家先生不爱财,别说是一百两银子,就是一千两银子也打动不了我家先生。

    朱舜笑了笑,不爱财反而好办了:“明天拿给张世叔一本初中物理教材,有了这本书,应该没问题吧。”

    张焘猛的一拍大腿,哈哈一笑:“怎么把这本书给忘了,有了这本书,就算是不给钱,我家恩师也会过来。”

    朱舜把目光投向了徐光启孙元化师徒,意思再是明白不过了,你俩要是过来,给予同等的待遇。

    徐光启捋了捋白胡须,笑道:“等哪天庙堂上不需要老夫在那撑着了,朱山长可不要吝啬一个教书匠的位置。”

    朱舜听到一位庙堂老供奉,喊了自己一句山长,素来脸皮厚的他,也是忍不住有些脸红:“徐侍郎说的哪里话,小子肯定倒履相迎。”

    旁边的孙元化张了张嘴,本来也想说自己辞官不干了,想到恩师已经年近七旬,还在庙堂上为西法党人遮风挡雨。

    自己要是也离开了庙堂,恩师就真的是独木难支了,只能放弃这个念头,有些无精打采的说道:“还有本官,朱山长到时候千万不能小气。”

    你可是明清时期的火炮第一人,谁敢小气,朱舜在心里暗自说了一句,心情不错的笑道:“蒸汽机咱们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治理旱灾了。”

    张焘现在已经不把自己当成外人了,主动帮朱舜搭台子,好让他唱一出好戏:“十朋专门去京城把我们喊来,想必心里早就有了定计了吧。”

    朱舜再次放出了一个惊天霹雳,盯着蒸汽机,目光深邃的说道:“治理旱灾只是一方面,这一次咱们要在大明食利阶层的体制上,凿开一个突破口。”

    徐光启捋动白胡子的手掌,蓦地僵住了,褐斑老脸变的极其严肃:“十朋说的可是真话。”

    朱舜看了过去,徐光启孙元化张焘三人的脸上,全是严肃到极致的表情,郑重点头:“当真,不过具体谋划还得指望徐老供奉,指点一个阳谋。”

    “只有阳谋大势,才能保证万无一失,要不然就白白浪费这一次的大好时机了。”

    徐光启不说话了,走向了蒸汽机作坊的堂屋,坐在正堂中间。

    “咱们从长计议。”



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灾
    四月初一,张焘正式递交了辞呈,辞去了正六品主事的官位,在京师大学堂搭了一间茅草屋,成为了京师大学堂的一名讲师。

    朱舜为了庆贺张焘的弃暗投明,带着他去内城的什刹海茶馆,喝酒。

    什刹海茶馆最是诗酒花茶的地方,在于种植了一蓬蓬竹林。

    透过窗台,举目看去。

    茂密的竹叶随着春风,起伏翻滚,散发出一阵阵‘婆娑’声。

    观竹品茶,听风手谈,当是世间第一惬意的好去处。

    在这么一个雅致的茶馆,朱舜带着张焘坐在一间簪花仕女屏风隔出的雅间内,咋咋呼呼的喊了一句:“堂倌,上酒!”

    这一句上酒,在唯有风声、竹声、下棋声的茶馆内,显得极其刺耳,不出意外的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位东林党郎中,放下捻在手里的白子,皱了皱眉头:“有辱斯文。”

    坐在对面执黑子的东林党人,是通政司的一名正五品参议,平时接触的人基本上都是密封申诉的平民,见多了这种陡然暴富的乡野粗鄙之人。

    右参议也是皱了皱眉头:“估计又是哪个乡野匹夫,突然发了一笔横财,跑到京城最好的茶馆来装相了。”
1...5758596061...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