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晋商的八大豪商之一,也是八大汉奸之一的黄永发。
黄姓商人在宗族内可以说是仅次于黄永发的大商贾,黄永发没能想到自己的这个族弟,竟然折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
不死心的黄姓商人准备把山西老家的纺纱作坊押给黄永发,让他借给自己一笔钱,再开一次赌局,连本带利的全部赚回来。
一座四进的府邸内,黄永发手里也拿着一个斗彩鸡缸杯,他手里的这个可不是黄姓商人手里的仿品,黄永发手里的斗彩鸡缸杯是正宗的成化年间所造的真品。
斗彩鸡缸杯是大明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也是官窑瓷器在成化年间的一种巅峰之作,本来成品就少,又是皇帝的御用之物,流传到民间的就更少了。
成化皇帝去世以后,不管是官窑,还是汝窑这样的名窑,再也烧制不出这种巅峰之作,每次仿制的斗彩鸡缸杯总是差强人意的少点意思。
成化斗彩鸡缸杯也就成了绝品,六部尚书都不见得会有一个,黄永发能有一个真品,可见他的财力和人脉。
黄永发放下手里的斗彩鸡缸杯,听完族弟说的话,点了点头:“听说你的宅子店铺全部都卖了,这两天就在府上住下吧,赌局的事情另说。”
黄永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空口白话,就拿出那么多的钱开设赌局,他要先查探清楚了再说。
朱舜刚在永定河河岸边上筑造了一圈土墙,黄永发通过各个方面的人脉,对于鸟铳的制造步骤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得出了一个结论。
朱舜绝对不可能在一个月以后交付一千支鸟铳。
这么好的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大汉奸黄永发哪里肯让给别人,也没给已经破落的族弟打招呼,自己在京城里开设了一个赌局。
交付的鸟铳不足一百,一赔三。
交付的鸟铳刚好一百,一赔一。
交付的鸟铳超过一百,一赔二。
交付的鸟铳达到一千,一赔五。
一赔十是不可能了,明显风险大于收益,八大晋商之一的黄永发不会干出这等蠢事,也只有头脑发热的族弟才会这么混账。
族弟被人坑的卖光了京城所有的家产,早就在黄永发的预料之中,无外乎八个字。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赌局开设好了,京城里的官僚乡绅们又开始下注了,上一次的赌局,朱舜把东林党的底层成员坑惨了,到现在每天只能喝白粥过日。
这一次明显是一个白送钱的机会,那些东林党底层成员,纷纷写信给老家。
让老家的亲戚朋友全部把家产押出去,跟着自己赚钱,到时候东林党底层成员只抽取一成的收益。
不是他们不想亲自下注,实在是没钱了,家里的产业在上一次的赌局里就输了个精光,现在只能让家里的亲戚朋友掏钱了。
等过了这一个月,他们不仅能再次吃上肉,在老家的地位还会大大的提高,过年回家,谁见了他们都要笑眯眯的请他们喝酒。
毕竟带着亲戚朋友们致富了嘛。
东林党中层成员可就好多了,上一次只是把家里的现银给输了,想着这一次连本带利全部赚回来,就把家里的田地祖产押了出去,借贷了很大一笔钱。
崽卖爷田,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家里人听说他们要借钱去参与一场赌局,差点没给气死。
但是当家人们听说这个赌局,竟然是要在一个月以后交付一千支鸟铳,气消了不说,还嫌弃他们太小气,应该把祖宅都押出去才对。
东林党的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就不要说了,这些个高层成员,全部下了血本,一定要把上次输的钱赚回来。
不算其他公卿大臣下的注,单是东林党成员从底层到高层掏出来的钱,就已经高达一百五十多万两,可见东林党成员这些年贪了多少钱。
这些东林党成员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还都是押注了一赔五的交付不足一百,为了能让自己赢钱,这些东林党成员开始给朱舜使绊子了。
当初第一个发现朱舜白痴到自己掏钱买材料的黄姓小吏,说到根上,还是黄姓晋商的远房亲戚。
黄姓小吏正准备找自己的这个亲戚借贷一笔钱,在这场赌局里狠狠的赚上一笔,一位吏部验封司的主事找上了黄姓小吏。
虽然只是吏部的一名小小主事,却也是从六品的大官了,黄姓小吏赶紧拿出家里最好的茶叶,招待这位上官。
验封司主事喝了一口清茶,传达了上面的指令:“回去告诉王恭厂的贴厂和佥书,这一个月全部消极怠工,不能为朱舜做事。”
“另外告诉他们,谁能劝说一名匠头撂挑子不干了,赏银十两。”
黄姓小吏小心的问了一句:“一个十两?”
验封司主事点了点头,放下手里的茶杯,迈步离开了这里。
王恭厂的水力钻床刚刚搭建好,朱舜正准备开工,王恭厂的小吏们果然是出幺蛾子了,全部在旧公廨里面磨洋工。
这帮子私自贩卖军火的蛀虫,朱舜早晚都是要收拾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给一起收拾了,就随他们去了。
朱舜把这件事暂时搁置,准备安排人手开工了,又见到了一位怎么想不到的人物,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王承恩。
王承恩走进简陋的新王恭厂,坐在棚子里喝了一口茶,就瞧见朱舜走过来了:“咱家这次来就是想问掌厂一句话,真的有把握在一个月以内交付一千鸟铳。”
朱舜知道自己只是用嘴说,说的再是天花乱坠,王承恩这个人精也不会相信:“王公公请跟我过来。”
朱舜把王承恩带到永定河河边,也不废话,亲自操纵一台水力钻床,开始钻枪膛。
王承恩就在这里干等了一天,不过他一点也不无聊,亲眼见证了一个奇迹。
一天就钻好了一根枪膛,剩下的只需要把枪膛、枪托、火帘片、击发锤等等,组装在一起,一支鸟铳就成型了。
王承恩站在永定河河岸边,望着一排整整齐齐的水力钻床,激动的头皮都开始发麻了。
深吸一口气,郑重说道:“朱先生,请你带着一台这个东西,跟着咱家进宫。”
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
王承恩的建议挺不错,但是为了能让崇祯更加震撼,朱舜觉的还是另一个办法比较妥当:“王公公,现在的这个王恭厂里面没有储存火药,不会对皇上的安全造成威胁。”
“我觉得皇上还是微服私访一次新王恭厂比较好。”
这句话要是别人说出来,王承恩绝对会让东厂的人立即把这个人拿下,以叛逆的罪名处死。
看着永定河岸边那一排排的水力钻床,王承恩居然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暂时忘记了皇上的安危。
王承恩没有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脚步匆忙的从新王恭厂离开了。
朱舜看着王承恩匆忙的身影,笑了笑,这件事十有**是成了。
果不其然,天色刚刚黑下来,崇祯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静悄悄的走进了新王恭厂。
下午四点的时候,就已经放衙了,王恭厂里的匠人们全部回去睡觉了。
现在刚过了八点,朱舜哪里睡的着,就点着煤油灯,坐在书案前编写着一本书籍。
崇祯自从登基以来,几乎是每天批改奏章都要批改到半夜,看到朱舜都已经天黑了还在处理公务,心中突然多了一种碰见知己的认同感。
早先对于朱舜的恼怒立刻就没了,再加上朱舜是难得一见的廉吏,心想着就算朱舜完不成一千支鸟铳的交付,让他去地方上做个父母官也不错。
朱舜感觉王恭厂里好像来了人,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了崇祯,不慌不忙的收好硬毫毛笔,走了出去:“微臣,参见皇上。”
崇祯听了王承恩的叙述,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水里钻床,虚扶了一下说道:“爱卿免礼平身,让朕见识见识那个水力钻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舜准备让崇祯先见识一下传统的鸟铳制造,再演示水力钻床的威力。
朱舜带着崇祯等人走进了一间匠作间,穿上了一件全是火星点子的麻布对襟,走到了一个火炉旁边,先是把火炉里面的火点燃,然后让一名锦衣卫帮忙拉动风箱。
“皇上,制作鸟铳一共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三段接合式,一种是双层复合式。”
朱舜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就从火炉旁边的砧板上抽出来一根钢条,长约三十公分:“这个第一步叫做制管。”
“打造鸟铳的枪管,要先拿一根钢条当做冷骨。”
朱舜又从火炉里夹出一块烧的火红的铁胚料,盖在冷骨上面,拎起铁锤不停的敲打铁胚料。
直到铁胚料卷成一根铁管,在这个过程中,朱舜不停的把冷骨抽出来,泡在水槽里冷却,防止冷骨和铁胚料焊在一起。
制作完一节枪管,朱舜拿着一块又黑乎乎的布巾,随意的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敲打铁料谁都会敲。”
“难就难在枪管的厚度,一定要保持在三分左右,这样枪管才会结实,经得起十几次的连续射击。”
“所以一个铸匠的手艺好坏,从这一步就能看的出来。”
第一步制管演示完了,朱舜又拿过来两节打造好的枪管:“这个第二步叫做焊接。”
“因为技术的限制,做不到直接打造一整根枪管,所有就要分成三节铸造,第二步焊接就是把三节枪管焊接在一起。”
“这个步骤是最关键的,决定着鸟铳制作的成败,因为如果焊接的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炸膛。”
“这一步比较耗费时间,臣就不演示了,就是把一节节的枪管烧红了以后,套在一个更长的冷骨上面,不停的大力敲打。”
“在这个敲打的过程中,辅锤手不断的把白铜粉撒在焊接口,等到三节枪管焊接在一起,枪管的主体也就制造完成了。”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用一种比较简陋的钻床修整枪膛,把枪膛里面修整的大小合适,膛面光滑。”
“完成前面所有的步骤,一支鸟铳最重要的枪管就制造完成了,接来下把木托还有一些小零件组装在一起就行了。”
崇祯看着朱舜的演示,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也太复杂了,需要多少天才能制作好一支鸟铳。”
朱舜说出了一个让崇祯觉的很合理的数字:“鸟铳的制作就在于枪管,制作一根枪管,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只要把枪管制作好了,组装一支鸟铳就很轻松了,把零部件组装好就行了。”
崇祯拿起一节枪管,仔细打量了几眼说道:“只要能把枪管制造的时间缩短,就能加快鸟铳的制作。”
“不知道爱卿发明的水力钻床,需要用多长时间。”
没有见过机械化生产的人,第一次看到机械不要人力畜力就能转动,都会感到很大的惊叹。
朱舜还是决定先给崇祯演示一遍:“皇上请跟我来。”
一群人走了没有几步,就来到了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岸边,朱舜走进放着一架水力钻床的棚子,拿起了一根圆柱形铁棍,长度和制作完成的枪管一样。
朱舜拿起圆柱形铁棍放在张力钳上,转动张力钳旁边的转轮,用力把圆柱形铁棍夹紧。
拉动启动杠杆,启动了水力钻床,慢慢的把张力钳往前推。
钻头和圆柱形铁棍摩擦在一起,瞬间就有耀眼的火星子溅射了出来,晚上看起来尤其刺眼,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钻通了一部分。
崇祯看着钻通的长度,计算了一下需要的时间,算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半个月?”
朱舜关闭水力钻床,笑着说道:“一天。”
崇祯听到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字,嘴里有些发干,不敢相信的再次确认了一遍:“爱卿可不要胡说,真的只需要一天?”
朱舜郑重点头,认真的说道:“一天。”
崇祯深吸了一口夏夜里的凉风,平复心里的炽热和震撼,正要开口说话,看见了永定河旁边一排排的水力钻床。
怔住了。
如果说燧发线膛枪的发明变革了一个时代。
那么,发明了水力钻床。
崇祯就站在这个时代里。
第二十一章 崇祯飘了
崇祯也不说话,就这么站在永定河河岸边,静静的看了一个多时辰。
大太监王承恩紧张的盯着崇祯,还以为手握无数人生死的大明天子癔症了,准备随时去把御医喊来。
皇长子的年纪太小,朝廷又被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僚士绅所把持,万一天子真的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大明王朝可就真的要亡国了。
崇祯静静的看了一个多时辰,突然抬脚就走,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宫里,脚步匆忙的让很多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还以为有了刺客。
回到宫里,王承恩还没松一口气,就听到崇祯问了一句啼笑皆非的话。
“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
王承恩招了招手,让一名太监赶紧去把内帑的账本取来,翻看了最近的收支情况说道:“皇上用私房钱补贴给边关将士一人一套新军袄。”
“已经用掉了五十万两,还剩下三十万两。”
崇祯叹了一口气:“少了些。”
钱生钱的快感,尤其是这种不需要任何成本的付出,到了时间就成倍暴涨的快感,换了谁都是抵挡不了。
前一段时间,崇祯手头有了七八万两白银,就感觉自己相当的有钱了,喜滋滋的给自己的御膳每顿多加了一道荤菜,也是唯一的一道荤菜。
现在手头有了三十万两的巨款,竟然觉的有点少了,崇祯说完这句话,自己都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飘了。
王承恩差点没笑出声来,却又感觉有点悲凉,天子掌管着幅员万里的大明王朝,居然为了这么点钱沾沾自喜。
已经腐朽到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现在最缺的也就是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