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王承恩也听出来崇祯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主动说道:“启禀皇上,奴的身体有点不适,这几天需要告假,在家里好好的休息。”

    崇祯立即露出了担心的表情,关心道:“承恩这两天就在家好好歇着,等把身体养好了再来,另外去内帑里拿些钱回去抓药,一定要把身体养好。”

    王承恩听到崇祯刻意把抓药两个字咬的很重,心里清楚这哪里是给他治病,分明是用这个钱给腐朽的大明王朝吊一口气。

    第二天,王承恩大清早的就起来了,跑去晋商设立的赌局那里下注。

    就在今天,新军袄送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依山而建,城墙高耸,建有谯楼、战台、炮台、挡马墙等等防御体系,层层设防,形势极其雄奇险峻。

    可谓是天下第一雄关,阻挡女真人南下入寇中原的铁骑,足足二十几年了。

    山海关内,一处校场上。

    两名军士拿着裹着麻布的雁翎刀,正在校场上比试,旁边围着一堆军士亢奋的狂呼大喊。

    两名军士一高一矮,高个子军士的身材更为高大,应该说更加占据优势才对,谁曾想竟然被矮个子军士抓住机会,一刀砍在了胸口。

    高个子军士瞬间就倒在了地上,就算是肋骨被劈断了两根,疼的满地打滚,还是死死咬着牙,就是不肯发出一点声音。

    前前后后一共比试了三场,用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盏茶功夫。

    要是按照《三国演义》这些演绎小说的说法,三场比试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够那些名将们打上十个回合的。

    这里毕竟是真实的打斗,不是演绎小说所描绘的斗将,动不动就是几十个回合,打上三天三夜。

    在真实的战场上,也就是在几个瞬间,就决定了一名边军将士的生死。

    矮个子军士赢了以后,坐在西边的一名参将站了起来。

    这名参将长的是极其雄壮。

    头戴一顶八瓣明盔,身披一件青色罩甲,脚上踩着一双黑色军靴,配上他那膀大腰圆的身材,简直就是一头人形熊罴。

    雄壮参将站起来,哈哈大笑:“老曹,这下服了吧,麻溜的赶紧给钱。”

    东边也坐着一员参将,只是中等身材,也没有对方膀大腰圆。

    不过当他站起来以后,整个人却透露一股子精悍气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身上的精悍气息愈发厚重。

    等到他走到高大军士身边的时候,雄壮参将看起来比他要魁梧多了,在这股说不清楚却又真实存在的气势压迫下,下意识退了半步。

    半步不多,但是当着怎么多军士的面,这让雄壮参将脸上有些挂不住。

    没办法,人的名树的影,整个山海关也就曹姓参将能把凶悍的女真人当菜砍,这么多年亲手宰的女真人少说也有上百个了。

    恼羞成怒的雄壮参将,刚要大喝几声找回一些面子。

    曹姓参将说话了,嘿嘿一乐:“祖大寿你小子现在知道蹦跶了,当年老子麾下最能打的朱忠义在的时候,也没见你小子说让手底下的小崽子们比试。”

    “自从朱忠义走了以后,你可倒好,三天两头的就让你手底下的军士和我手底下的军士比试。”

    提到朱忠义,祖大寿的脸上就有些难看,曹文诏这小子当年凭借这道压轴菜,没少赢他的银子。

    也没办法,朱忠义在进入关宁铁骑以前,就是出了名的凶悍。

    曾经有一次一人对战三名女真八旗兵。

    那可是身材高大从小长在马背上的女真人,还是入选了八旗的女真鞑子,平时杀起大明军士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朱忠义一对三,斩杀两人,重伤一人。

    现在好了,朱忠义不在了,祖大寿当然要趁着这个好机会多找回一些场子。

    这段时间确实让祖大寿很是涨了一番脸面,为了更深的打击曹文诏,祖大寿指着身上鲜亮的罩甲,笑眯眯的说道:“你是想说要不咱俩打一场吧。”

    “是,我是打不过你,但是我能让手底下的兄弟过上好日子。”

    “你看看你手下的人,别说他们了,就是你这个参将也是穿的破破烂烂的,还不如一个乞丐。”

    “你再看看我手下的兄弟们,哪一个不是穿着完整的战袄,旧是旧了点,但是起码不破,大冬天的能够兜住风。”

    提起这一点,曹文诏就满脸的愧疚,对不住跟着自己在刀口上舔血的兄弟们了。

    祖大寿打仗不如自己,但他的脑袋足够灵活,凭借身份的便利,给那些应该千刀万剐的晋商大开方便之门,赚的是盆满钵满。

    他这一营的兄弟们,吃的最好,穿的最好,还时不时能去找些娼妓放松放松。

    不过现在好了,袁督师前几天把毛文龙宰了以后,严令禁止这种通敌卖国的行为,要不然祖大寿身上那件穿了小半年的罩甲,早就换成新的了。

    曹文诏想到祖大寿穿了小半年的罩甲就要换新的,自己兄弟们身上的破烂已经穿了三年了,脸上越发的愧疚了。

    不少兄弟战死以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穿上一件体面的军袄,埋进土里,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愿望,自己都不能满足。

    但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就算是穷死饿死,曹文诏也不会送给女真人一粒米一斤铁。

    曹文诏没了继续比试的心思,扔给祖大寿五两银子,转身离开这里。

    刚刚转过身子,就看见一队关宁铁骑押着十几辆驴车走了过来。

    带队的总旗曾经也是曹文诏的手下,兴奋的喊道:“曹大哥!朝廷发新战袄了。”

    “是朱忠义帮兄弟们赢来的,还是从东林党那帮子贪官污吏手上赢来的!”

    “皇上还交代了,其他人一人一件,咱们曹营的兄弟们一人两件,祖参将自己有办法,不用发了。”

    曹文诏脸上的愧疚,一扫而空。

    指着十几辆驴车,笑出了眼泪:“祖胖子,要不要我送你一件。”

    祖大寿的呼吸骤然停滞了,没去回答曹文诏,因为他感到了一股彻骨的凉意。

    皇上这是在敲打他。




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
    崇祯参观完王恭厂水力钻床的第二天,滑膛燧发枪正式开始生产了,东林党果然又给朱舜使了绊子。

    王恭厂的匠头们带着所有的匠人,罢工了,没有这些工匠,有再多的水力钻床也打造不出一支滑膛燧发枪。

    东林党不愧是在大明朝廷存在最久的党羽,熬死了齐党、浙党、楚党、阉党,最终一家独大的把持了朝政。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命中了朱舜的要害,如果是一般的匠人罢工也就算了,关键罢工的都是干了几十年手艺精湛的匠头。

    没了匠头在指导和监督,普通小匠们很有可能因为冷骨抽出的不及时,导致冷骨和枪管焊在一起,或者是卷成的枪管厚度不均匀,造成炸膛等等很多问题。

    每一名手艺精湛的匠头,对于王恭厂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没了匠头们的支持,王恭厂真的就要停产了。

    朱舜即便是收买了普通小匠,也是一群只会制造废品的废物。

    手艺这个东西,取不了半点的巧,只能熬时间,没有个二三十年的经验积累成不了匠头。

    朱舜似乎陷入了绝境。

    此时的朱舜坐在永定河岸边,端着一个白瓷碗,就着碗里的井水,悠哉悠哉的吃着手里的面饼。

    吃完这张面饼,朱舜的早饭和中午饭算是一起解决了,站起来走向了匠作间。

    所有的匠头们聚集在一个棚子里,拿着马吊牌在棚子里赌钱,反正有东林党撑腰也不怕朱舜整治他们。

    过了这个月,朱舜就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了,更没必要怕他了。

    其他年轻的小匠们则是站在旁边看着,不敢去给朱舜帮忙,生怕惹了匠头不高兴,不教给他们手艺了。

    得罪了朱舜顶多就吃点苦头,要是得罪了匠头,饭碗可就要丢了,毕竟他们的年纪不大,没有那么丰富的经验,不能单独铸造鸟铳。

    朱舜走过去,说的一句话,让匠头们感到可笑:“所有的小匠跟我过来。”

    现在没有匠头的说话,小匠们哪里敢过去,抬头看向了匠头。

    匠头们不明白朱舜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要收买小匠们,得,就让他收买好了,回头让小匠们把好处送过来就是了。

    匠头们忍不住笑了,朱舜好歹也是当过匠头的人,还是王恭厂唯一的年轻匠头,怎么连这个道理都给忘了。

    “去吧,去吧,朱掌厂都发话了,不去的话小心给你们小鞋穿。”

    “哈哈,是啊,他现在可不是匠头了,是王恭厂的掌厂,权利大的很。”

    “老赵,理睬他做什么,马上就要从王恭厂滚蛋的人了,来来,接着赌钱。”

    朱舜没有在意匠头们的冷嘲热讽,争这些口头之快没什么意思,表情淡然的把所有小匠聚集在了一起。

    说的第一句话,顿时在小匠中间引起了骚动:“你们有谁想当匠头。”

    朱舜作为王恭厂掌厂,确实有提拔人当匠头的权贵,饱受匠头各种欺压的小匠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媳妇熬成婆的熬成匠头。

    现在突然听到说朱舜要提拔他们当匠头,小匠们全都是躁动了,激动不已的盯着朱舜。

    围在棚子里的匠头们,有的在玩马吊牌赌钱,更多的站在旁边看着,听说朱舜要提拔这些小匠们当匠头,全部都是笑了。

    其中一个孙姓匠头实在是听不下去,嘲笑道:“你想提拔他们当匠头,可以,关键是他们得有这个本事能够当得了。”

    孙姓匠头说的这话很在理,就算朱舜提拔他们当匠头,他们也没有这个本事干得了匠头的活,小匠们自己都是个半吊子,哪里能指导别人制造鸟铳。

    朱舜知道不仅匠头们不信,就是小匠们自己都没那个自信,干得了匠头的活。

    面对这种外面使绊子,内部有人捣鬼的困局,换成任何一个人,就算是明代科学界的第一大佬徐光启,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唯有朱舜可以破解当前这个局面。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社会依仗的是人力,工业社会依仗的物力。

    作为农业社会的大明王朝,无论是铸造鸟铳,还是甲胄武器,都十分依赖匠人的手艺是好是坏。

    工业社会就不一样了。

    朱舜懒的和这帮子老油条废话,给了小匠们甜枣了,就要给他们大棒了:“你们全部跟我过来,谁敢不来,现在立刻滚蛋。”

    朱舜只要还是掌厂,就有权利让任何一名小匠滚蛋,小匠们担心丢了自己的饭碗,赶紧跟了过去。

    来到永定河河岸边,除了摆放水力钻床的棚子,还有三排大棚子。

    朱舜挑选最先跟过来的三十个小匠,来到了摆放水力钻床的棚子,拿起一根铁棍,开始教他们使用水力钻床:“你们谁的产量最高,以后谁就是这条线的匠头了。”

    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比起老年人快多了,水力钻床又不是很复杂,很容易就上手了。

    只用了半天功夫,三十名小匠基本上都学会了水力钻床的使用,接下来四百多名小匠们见证了奇迹般的一幕。

    不需要冷骨,不需要敲打,不需要焊接,水力钻床就钻出了一段枪管。

    其他人也不能闲着,分别被朱舜带到了另外三个棚子:“你们负责枪托的打造,谁的产量最多,谁以后就是这条线的匠头。”

    “你们负责打造火帘片、轮机主弹簧、击发锤这些零部件,砧板旁边竖着的木板上有图纸和精度要求,同样是谁的产量最多,谁就是这条线的匠头。”

    朱舜敢夸下海口说交付一千支鸟铳,也不怕手艺精湛的老匠头们,撂挑子不干了。

    关键就在于工业社会的两大优势,量产,廉价,量产大大降低了物品制造对于人的依赖。

    朱舜把滑膛燧发枪的制造,一共是分成了四条线,第一条线负责制造枪管,第二条线负责制造枪托,第三条线负责制造零部件。

    最后全部汇总到第四条线,负责把前三条线制造的枪管、枪托、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样一来,每个小匠只需要掌握自己那条线所要铸造的东西,无需像以前那样,要能熟练掌握鸟铳制造的每一个步骤。

    大大降低了一名合格匠人的培养时间,以前需要几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匠人,现在都不用几年,几个月就能熟练的上手了。

    王恭厂的小匠们最少都干了三五年了,有着一定的经验基础,只需要两三天就能轻松上手。

    朱舜看着永定河河岸边的四条线,看着热火朝天卖力干活的小匠们,心里出现了一股极大的成就感。

    大明的第一条兵工线,建立了。



第二十三章 标准化
    朱舜瞅着这条兵工线,心情极为振奋,来到大明王朝这么长时间,总算是有点成就了。

    穿着鹌鹑补子绿袍官服的朱舜,喊来一名组装线的小匠,让他搬来一张太师椅。

    大模大样的坐了上去,手里拿着公廨里的粗瓷茶壶,喝着清茶,欣赏着热火朝天的兵工线:“好在只是滑膛枪,对于精度的要求不是太大,他们这样各凭感觉制造枪管,大差不差的就行了。”

    “这要是换成线膛枪,就完全不一样了,线膛枪要求弹丸和膛线紧密的结合,对于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朱舜把嘴上的粗瓷茶壶放下来,开始思考线膛枪兵工线的建立:“这样就涉及工业社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了,标准化。”

    “只有所有的铅弹的大小都一样,线膛枪的口径都一样,这样才能让任何一颗铅弹适用于任何一支线膛枪。”

    “铅弹大了,塞不进线膛枪里面,小了又不能有效的闭气,造成哑火。”
1...89101112...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