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垚辉
“贤弟啊!贤弟,你真是错怪为兄啦!难道我之为人你不清楚吗我若非诚心助你,为何要冒险于御前保举为何要因为你而和王家势力分庭抗礼如此大费周章,竟换来贤弟如此误会哎……人心难料啊!”就听庾翼又是一通质问加感慨。
听得桓温不光是手足无措了,而且脸皮也有阵阵灼烧之感。
“莫非,莫非真是是自己误会人家啦可方才,书房之内他与管家那些对话自己分明听得清清楚楚,这又是怎么回事”
“为兄,为兄其实一直在等待时机,因为此事已不单单是贤弟能否顺利入仕一展抱负那么简单啦。所以我一直在等,等待家兄的指令。”这时,庾翼又以近乎耳语般极低的声音对桓温说道。
庾翼声音虽低却字字入了桓温之耳,他立刻想到了在书房外偷听到的那些话,似乎那管家确实提到了大老爷的书信。
“哎呀,莫不是真的闹了误会,自己错怪了兄长是,一定是的。“想到此处,再联系之前自己总总遭遇,桓温顿觉后悔不该无端猜忌庾翼,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
”兄长,都是小弟不懂事,未能顾全大局。小弟知罪,小弟知罪!“桓温想到此处。立即躬身对庾翼赔罪。
“哎!算啦!所谓不知者不罪,贤弟也只是报国心切,情有可原。只是今后但凡有何心事定要与为兄说才是。切不可在平生猜忌了,不然伤了你我兄弟情义,便就不好了。”庾翼也忙说道,见桓温态度诚恳并未再责怪,似乎兄弟二人的误会就此解除了。
二人又在一起闲叙了一会儿,庾翼见时辰已晚便起身离开,临走前对桓温说道:“贤弟整日困在府中自然别闷的狠,也怪我事务繁杂,忽略了。这样,贤弟若是有兴趣,尽可出去在建康城内四下走走,一来解解闷,二来更可以了解一下平民百姓之疾苦,他日朝堂之上,直抒己见不更有例证了吗”
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就此波澜不惊般的过去了……
只是对于桓温而言,表面的平静并非代表他内心之中那份焦躁难熬的减少,奈何一方面庾翼言辞恳切使他不能再有所质疑,另一方面他的确还不想放弃,不想放弃入仕报国的宏图之志。因此,桓温只有耐心等待,等待那个所谓的来自庾翼之兄庾亮,也就是曾经叱咤风云,权倾朝野的征西将军的信息了。
第十五章 因缘际会(一)
桓温不禁感慨朱雀大街之上公侯贵胄府邸宅院错落恢弘的气势,一时间竟漫无目的的慢悠悠地踱到了一所大宅子前停下了脚步。
同样的高檐朱门,相似的风格,唯独门上所悬挂的匾额上书着南康公主府五个大字。
公主府大门紧闭,门前也无门人执守。尽管心中有几分疑惑或者好奇,但桓温却不傻,他分得清礼数纲常,这公主府安能是他想随随便便就能踏入之地的吗
“哎!只怪自己闲来无事,自寻无趣。”桓温自嘲的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又退了回去,只是想一想难道再折回将军府吗继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不想那般,可是诺大个建康城自己又该到何处去一解心中的苦闷呢
一边是内心之中焦躁与无奈错乱的交杂,另一边则是身处繁华帝都却倍感孤独,将一个本来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少年英雄弄的魂不守舍,甚至有一点点失神。就这样,桓温拖着自己的躯壳,本能的于街道上游逛起来。
“反正既然出来了,索性四下转转,也许可以了解一些建康城的风土人情。“桓温自我安慰道。可是诺大个京师都城他还真的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就像只没头苍蝇,沿着街巷瞎转,这时,已经到了辰时时分,街面上行人渐多,买卖商铺也开始热闹起来,很快桓温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有许多人正在似乎朝着一个方向急急行进,渐渐的竟几乎形成了一股人流。
“怪哉,莫非前面出了什么事,这些都是去看人热闹的吗”这样奇怪的景象令桓温也着实好奇。于是,他拦住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人客气地询后,得知原来是今日在牡丹亭正在举行一场论道,而且据说邀请了当今的多位名士。
”原来如此,难怪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竟然是因为一场论道。那我更是要去看看啦!“桓温听说有论道举行,立刻来了兴致,也加入到了人流之中。
晋时清谈论道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史称“正始之音”。而清谈之根,又源于玄学。玄学一派,始于何晏等人。《颜氏家训勉学篇》载:何晏、王弼,祖述玄宗。……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后人将清淡雅论逐渐演化为清谈。“清谈”作为魏晋名士们谈玄论道的一种手段,别具特色。
且说桓温得知今日建康有论道大会,而且还是在牡丹亭,顿时将那些烦恼疑惑暂时抛于了脑后,也随着人流朝牡丹亭的方向涌去。
转过几条繁华的街道后,秦淮河畔那座雅致的小楼便出现在了视线之中,因为是白日,秦淮河两岸尽管少了灯红酒绿,莺歌曼舞,管弦丝竹以及行酒嬉戏的喧闹,却是垂柳摇曳,倒影相应的另外一番景象,岸边的座座建筑更是与自然美景相互衬托,犹如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至于那座酒楼“牡丹亭”,此刻也是换了一个模样,熙熙攘攘人群包围之下,牡丹亭二楼朝着秦淮河一侧的轩窗全部被打开了,里面被设置成了一个论辩的道台,相对摆放着三对蒲团,中间还放了香炉,阵阵檀香之气从中飘出。
“看来,今日论道是专门要人旁观了。就是不知是何方名士参加以及今日的论题又是何“桓温挤在人群中仰头看着,在嘴里嘟囔了一句。
”呵!故弄玄虚,无非只是为了人前卖弄罢了!即便是名士也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突然,有人在桓温旁边大声说了一句,语气之中全是蔑视不屑。
这一声好像晴空中的一声闷雷,引得许多人都转头看向那人,当然也包括桓温,其实此人离这桓温只有三尺之距,他的相貌完全被桓温看得清清楚楚,与其语出惊人相比,这人的长相实在不敢令人恭维,一头蓬乱的赤发草草的用发簪束了,穿了一身宽大的长袍,五官粗糙,牛眼牛鼻,阔口浓眉,颌下是根根直立如钢针般的胡须。
“嗨!哪里来的邋遢之人,在这里大放厥词……”随着人群中的一阵躁动,所有的人又将
第十六章 因缘际会(二)
“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想不到今日居然偶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名士殷浩。实乃幸事,只可惜不能与之攀谈一二,不过,听其方才言外之意似乎对刘驸马有些偏见,以至于对今日的论道嗤之以鼻,这又是为何呢“望着早已不见殷浩人影的方向桓温出神许久。
殷浩,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据说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只不过殷浩性格怪异,只喜好钻研老庄,却对入仕为官没有丝毫兴趣。
“也不知何日还能遇见此人”桓温突然对初次谋面的殷浩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好!好!”就在这时一阵阵叫好声,打断了桓温的思绪,将他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论台上。
只见此刻,论台之上原先潇洒端坐的双方,却已然变得似乎剑拔弩张了。论台左侧依次坐着三位,皆是一身白袍,手执麈尾,俨然世外高人的模样,只不过面容上看却不那么镇定,其中中间坐的一人更是满脸的怒气。反观,另一边坐着一身青袍的三位却是个个得意洋洋,摇头晃脑。
不用问,就在刚刚桓温走神的一刻,台上双方已经分出了伯仲。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且听焦某讲几句话。“这一刻,身为居间裁判的焦老板微笑着踱步走到论台中央。他先分别朝着论辩双方拱了拱手,又清清嗓子,才对着台下的观众高声说道:”此次论道题目乃是由驸马爷亲自斟酌选定的,‘变与不变’本就是个极难弄明白的题目,方才各位大能各抒己见,发表高论,令焦某大饱耳福受益匪浅啊!我想,台下的各位也一定有此感触吧!“
”对,好!”
”精彩“……台下一阵响应。
焦老板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又说道:“不过既然设了论题,那便应该分清哪一方略胜一筹。如此才显得更精彩。那么……“他估计拉长了声音。
”第一番,略占上峰的是许度、王峥、谢义三位先生这方。冯亮、何怀、刘融三位这方,不好意思,的确是微微稍逊一筹。“他此言一出,再看冯、何、刘三人愤愤之色愈发浓重了,甚至刘融一甩袍袖竟将手中的麈尾扔在了地上。
刘融只是当局者迷,他没有意识到,焦老板乃是用了欲擒故纵的把戏,就是为了让论道气氛热烈,故而用言语刺激着双方。
“此等手段虽然有效,不过终究还是下等伎俩,略显卑鄙了些。其实,论道只进行了一番,胜负岂能因为一时失利而判断,再说论题本就无对无错,只不过是各抒己见,听信全在自己,何故于此呢”桓温在台下观望,自然看清了一切,不由得心中发出一丝不屑。
这时,听台上焦老板又说道:“不过呢,诸位想必也清楚,今日论道所邀之嘉宾皆为当今之名士,每位都有真才实学,仅仅一番的较量就来作出评判未免草率了,焦某猜几位先生也是如此想的吧“
”哼!那是自然,刘某兴起,还要讨教对面的三位呢怎可草草收场“刘融按耐不住脱口而出。
”好,极好,那么闲话少叙,第二番现在开始!“焦老板大笑着高声说道。与此同时,双手朝台下一摁,台下瞬时安静了下来。
”咳,好,那就刘某不才,先抛砖引玉了。“刘融早就沉不住气了,也顾不上去捡掉落在地上的麈尾,挺直了身子开始发表言论。
“所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讲得已极为精炼了,天下无不变之物、更无不变之理,万事万物皆因有数,而皆因有变。若非如此,纵观先秦至今,人事变迁不是如此吗人生息繁衍不是变又谓之
第十七章 因缘际会(三)
说这句话的不是旁人,正是桓温。语出惊人,这一下原本盯着王峥的眼睛全都应声而来投向了桓温。
“尔何人安敢大放厥词”刘融抢先起身走到台前指着桓温狠声问道。
“对呀,此人是谁年纪轻轻竟敢出言不逊……啧啧……”
尽管那句话脱口的一瞬间,桓温就后悔了,可是事已至此,局面无法改变,再遮遮掩掩绝非在大丈夫所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来个光明磊落。
想到此,他眉头高挑,瞪大了眼睛高声对刘融答道:“吾乃龙亢桓温是也!“
桓温这一句话语气之强烈不亚于当初手刃江氏三兄弟时的气势,台上台下立刻一片哗然,这其间有知道桓温的,也有不知道的,议论、惊讶的声音此起披伏沸腾成了一片。
台上刘融自是晓得桓温大名,加之桓温本就生的眼如紫石棱,头发浓密刚直,简直如杀神下界一般,故而惊得刘融竟然连着倒退出去,最后“啊!”得大叫一声,一屁股跌倒在了台上。
“嗨嗨!大水冲了龙王庙。原来是桓公子呀!”这个时候身为居间评判的焦老板一眼认出了台下的桓温,于是赶紧出来说话。
“诸位,诸位,且融在下介绍,这位气度不凡的公子并非旁人,正是那手刃杀父仇人的孤胆英雄桓温,桓公子!”焦老板大声对着台上台下介绍道。
“哗……”又是一阵躁动。
“哈哈,桓公子来了为何不声明一下,也好让我等一睹公子风采啊!来来来,公子还请上台一叙。”焦老板接着十分客气的对桓温说道。
“好!”事到如今桓温不想淌这混水,已然不可能了,只能是硬着头皮露面。于是,他应了一声,沿着牡丹亭外的楼梯“登登登”快步上了论台。
“原来,公子就是桓元子!真是久仰大名啊!“桓温的出现反而成了一个插曲,众人的注意力也从论道转移到了这位英雄身上,王峥首先走过来拱手说道,许度、谢义二人也跟在其身后。
王峥如此做一来是方才他身处尴尬,正是因为桓温出言,才得以缓解,王峥必须要道谢。二来他也的的确确早有结识桓温之意,如今桓温就在眼前,又安能错过故而,王峥显得格外主动。
桓温微微愣了一下,然后赶忙还礼,“不才桓温,只是山野俗子,哪里能与诸位高士相提并论,真是惭愧,惭愧!”
“诶!桓公子哪里话来你乃顶天立地之真英雄也,要说俗,我等却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俗人啊!”王峥接过桓温的话说道。
“不错!“、”不错!“王峥身后的二人这时终于也附和道。
顿时间,似乎刚刚的尴尬与不睦一下子消了。桓温也感觉到了一丝佩服,心道”王氏果然名门,举手投足恰当得体,言语表达又给人留足了面子,本来是我扰了人家的论道,人家不但不怪反而以礼相待,仅这一点我便不如啊!”
“嘟!休坏了规矩!玷污了圣人之道!“可惜,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如想象中那样美好,这时已经换过劲儿来的刘融,用刺耳的高音打破了这样的和谐。
“桓温,汝可知错”刘融又道。
听到此言,桓温反而感到了轻松,微微一笑,对着王峥等人再次拱手后,才缓缓的转过身,就好像根本不在乎身后的刘融一样。
“汝在对我说话汝是何人”桓温问了一句,语气十分冰冷,眼神之中带着不屑。
这种反击刘融哪里能够受得了,完全没了高士的风采,快步走到桓温近前,用手指点着喝道:“匹夫!只有一时之勇,安能知道圣人之道,我劝你赶紧滚回老家去,莫在京师之地丢人了,否则你坟冢中的列祖列宗都不得安宁。哈哈哈!“刘融说到最后大笑起来,引得台上台下又是一阵不小的躁动。
 
第十八章 因缘际会(四)
原本一场谈玄论道的盛会,因为一个异乡青年的突然出现,竟然变成了一出闹剧,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几位清名享誉京师的名流之士一时间也竟与市井莽夫无二了,清谈至此简直就是一种大大的侮辱……
然而,令人费解的却是,刘惔,刘驸马,贵为一朝驸马,又为今日论道之主办者,面对如今的局面不仅不觉声誉受损,反而满脸春风,若非涵养极深之人,真的是极难做到的。
“桓兄,果然少年英雄,气势简直如虎豹雄视,杀气腾腾啊!刘某人今日领教了!”
桓温一见人家论道正主露面了,联想那晚刘惔以礼相待,顿觉方才自己所做所为未免过于冲动,毕竟清谈只是以文会友,如今却因为自己冒失而搅得变了味道,实在是羞愧啊!
想到此处,桓温忙拱手施礼,口中道:“桓温唐突,一时语失搅了驸马兴致,罪过,罪过……”
“诶哪里话来,桓兄真性情也!不拘小节,直抒己见,何其秒也!况且,能让京师百姓一睹桓兄风采,不也是一桩大大的幸事吗至于,方才桓兄与几位先生那些言语冲突,只是切磋而已,有何不妥呢若是早知桓兄在此,刘某定会力邀参加的。“刘惔气量宏大,完全没将刚才桓温大闹论道之事放在心上,反而把那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描写成了文人之间正常的探讨,这不仅令桓温大为惊叹,也让那几个名流雅士深深不解。
”各位,今日论道暂且告一段落,不过,借今日之机,刘某要向诸位介绍这位大晋朝的旷世奇才。想必,方才各位已然知道了,这位气度不凡的先生便是那替父报仇,单人单刃击杀三贼之孤胆英雄桓温了。“
”好!“
”壮哉!“
……
随着刘惔的隆重介绍,引得台下又是一阵热烈响应,的确,对于现如今羸弱的京都来说,桓温的到来真的犹如一股清流,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刘某对桓先生之才志钦佩已久,且觉得志同道合,故而,桓先生便是刘某之挚友,今后桓先生之事便是刘某之事。”刘驸马又大声说道,相当于在向全建康宣布他何桓温关系匪浅,今后胆敢有人对桓温不敬的话,便是与他刘惔作对了……
“哈哈,驸马爷能得桓先生这等少年英才,真可谓可喜可贺啊!在下在此先恭喜驸马了!”这时,王峥第一个走上前拱手对刘惔说道,其意明显的是在讨好刘驸马。许度、谢义二人也审时度势的跟上来向刘惔表达着恭维之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