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诏征倭大都督李靖,任征朝大都督,总领全军,辽东以及朝鲜诸般人等,皆归李靖节制”
陈圆大声宣读着任命。
吴王李伏威为水军大总管,领文士弘,王雄诞,西门氏,苏我虾夷等人掌领水军诸事。
崔敦礼,金德曼,以及百济首领木召佛奴等人,掌管大军后勤诸事。
左武卫大将军开国公李年,任行军副总管,加上他陈圆,领裴行俨,苏定方,刘仁轨,寻相等人,尽归李靖节制。
至于具体怎么安排,那就是征朝大都督李靖的事情了。
和征倭之时一样,朝廷付予了李靖全权,外加半岛上的各处官员,将领的任免,皆随其便。
二十余万唐军,不管当年给谁效力,不论将领还是兵卒,大部分将士都经历了隋末战乱的残酷征战杀伐。
比之当年征伐辽东时,那支七拼八凑,良莠不齐的百万大军,如今的这支唐军无疑更具战斗力。
因为准备充分,粮草上的问题也没隋军那么严重,更不用征发无数民夫来运送粮草后勤足以支撑一战。
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轻省一些,也不会比隋军强出太多。
为了这一战,大唐本就薄弱的家底,十亭中一下去了七七八八,连带着新罗,百济诸部也都掏空了库房。
这一战要是败了,估计也是一地鸡毛,不然的话,金德曼从洛阳走的时候,李破也不会跟她说什么,一旦有了什么事故,就来大唐的话。
那几乎就是明告诉金德曼,不用怕,就算败的稀里哗啦,你也可以到大唐来避难
而且对唐军最为不利的其实是起兵的时间,快的话也得七月末了,给大军征战留出来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对于此时的军事条件来说,可以说是时间紧迫,没给李靖等人留出多少余裕。
不得不说的是,到了七月末,从大唐运过来的第一批棉衣终于到了,这可是御寒神物,当时李靖等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东西的好处,即便有人解释,他们也没怎么在意。
可真到了冬天





北雄 第1526章战前
战云已起,战争的氛围在整个半岛弥漫开来。
首先,为防百济诸部战时在身后作乱,李靖命苏定方,刘仁轨两人率兵屠灭部落十数个,相对的,对之前表现恭顺的部落则给予了极大的好处。
比如说准许他们留下足够过冬的粮食,征召部落中勇猛之人加入唐军,许以官职,一同作战。
那些懂得汉话的贵族纷纷得到重用,部落首领出任地方官员,他们的子弟则被送去大唐进行“深造”等等。
这就和在中原剿匪相仿,剿抚并用,稍有不对,面临的就是唐军的进剿,刀枪之下,绝不留情。
唐军的军力也保证了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清理百济部落,加上有当地部族人等指引,新罗人的帮助,凡有抗拒之意的百济部落皆遭灭顶之灾,几乎逃无可逃。
尤其是倭人,跟在唐军身后,行事更为残暴,向当年的盟友挥起屠刀来,比唐军还要残忍凶狠几分。
百济人再次遭到了无情的清洗。
由李靖这样为官资历丰富的人来操刀,比之大贼头杜伏威,更要严谨冷酷的多。
而且临战之时,为了稳定后方,大唐在半岛上所执行的把尽可能多的人送去大唐务工的政策也停滞了下来。
所以只要被认定是不稳定因素的百济部落,都在清洗之列,大批的百济人就此倒在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戮之下。
这是标准的战争行为,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没有给怜悯之类的情绪留下任何空间和余地。
而经历过隋末战乱,同样保留着前隋军旅影子的唐军将士,在异国他乡执行起这种命令来,也是毫无压力。
苏定方,刘仁轨等河北降将更是认为,与高句丽开战之前,让麾下的将士们见见血,是非常合适的,相当于祭旗,也能激发士卒们的斗志和士气。
半岛西侧的山川之间,回荡着百济人的痛哭和哀嚎,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血色。
而在东侧,新罗人则在他们的真我王回到国中之后,紧锣密鼓的做起了战争的准备。
以花郎徒为核心的军事组织,在战争动员方面比百济要快速的多,新罗各部的青壮年男子,甚至是女人,都被召集起来。
一大部分人进入到了庞大的唐军后勤供应体系当中,最精锐的则加入到唐军当中,成为唐军的附从,将在之后跟随唐军作战。
按照李破的吩咐,一些有见识,懂汉话的贵族,则作为参赞和带路党,纷纷去到唐军各级将领身边。
唐军的体型愈发庞大了起来,整个半岛南部,硝烟的味道越来越浓,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甚至是奴隶,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成型的大军正在汲取着半岛的生机,谁也逃脱不开。
而此时李靖的中军已经渡过汉江,进到位于浿水以南,汉江以北地区的顺宁城。
一场场的军事会议正在召开当中,唐军将领们在顺宁城出出入入,将各种军令带往军中。
各式各样的探报纷纷汇聚到顺宁城。
待到唐军整个渡过汉江,进至浿水南岸的时候,李靖等军中将领对高句丽的军政诸事以及高句丽的山川地形尽都有了大概的认知。
李靖更是几次三番带人来到浿水岸边观察,得到的结果让李靖很满意。
浿水的水流并不如黄河那么湍急,河道也不像长江那么宽阔,甚至比不上南边的汉江,从南岸这里可以清晰的望见对岸。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船只往来运送兵员,完全可以造几座临时的浮桥出来,让大军快速通过浿水。
从长安来的将作少监刘庆则就向李靖保证,能率人在短时间内造出浮桥,当年在辽水上高句丽人挡不住隋军,在浿水上也同样拦不住唐军。
其实高句丽人若是有这样的造桥技艺,完全可以把浿水两岸变为坦途,那样的话,当年新罗人根本不可能控制住汉江流域。
搁在中原,这样的地方若不建桥,简直不可饶恕。
当然了,现在看起来高句丽人还是明智的
自李靖来到半岛之上,唐军对对岸高句丽的刺探就更加深入大胆了起来。
战争的氛围已经浓郁至此,高句丽不可能没有任何动静。
高句丽人的战时反应和他们的军事政治制度分不开关系,和后来的战区制很相似,高句丽因为还没有彻底摆脱部落联盟体制,所以他们的军事动员是成块的。
东部大人,大对庐渊盖苏文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不久,和高句丽国王高成,西部大人惠作思,太大使者高几等人不合,常年不在平壤城,而是紧紧掌握着高句丽东部诸部的权柄。
别看不在王城,但他的权力很大,高句丽朝中也有很多他父亲渊太祚的朋友和部下,高氏王族对付他可不容易。
而且当年乙支文德掌权的时候,借击败隋军之势,对王族进行了几次清洗,又挤压了构成高句丽权力核心的几个大部族的利益。
于是高句丽王族和这些人联合了起来,杀死了乙支文德,可后果就是像渊盖苏文这样的部族首领们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王族反而遭到了重创。
如今看上去,年轻的渊盖苏文就很像是第二个乙支文德,却比乙支文德要狡猾的多。
他不回王城,却能影响高句丽的军政诸事。
之前奉王令率军剿匪,估计是朝中的那些人想要消耗他的实力,可不想反被他利用,借剿匪之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势。
如今高句丽兵马十成中被渊盖苏文掌握了近七成,如果不是唐军的到来,渊盖苏文把高成架空是早晚的事情。
而能和渊盖苏文相抗的惠作思等人,却是在辽东和突厥人的几场较量当中,被打的灰头土脸。
丢掉了大片的疆土,当年汉家设下的辽东郡,几乎全被突厥人夺走,至今他们甚至连辽东城有没有陷落都不知道了。
自古以来道理都是一般,来自外部的压力从来都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
唐军和突厥对高句丽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高句丽已来到了生死攸关的时节,高句丽朝中的政治斗争戛然而止。
自平阳王高元殁后,就不曾回到王城的渊盖苏文第一次入朝,和朝中反对他的政治势力达成了和解。
渊盖苏文答应娶高成之妹作为妻子,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高成,又答应派遣自己的长子渊老泉带领人马来王城驻守,抵抗敌人的进犯。
自己则领着东部各郡县的人马,随时准备增援平壤城。
所以高句丽人的战略也就很清楚了,以平壤城为诱饵,引敌军于城下,疲惫敌军,各路援军则在外围骚扰。
和当年乙支文德抵抗隋军的战略其实有些相像,只一个拖字而已,这显然是高句丽人在和中原王朝屡次战争中学到了经验。
而不得不说的是,渊盖苏文很有章法,他跟高成以及高句丽的朝臣们商量的时候就说,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高句丽的国力不比当年了,唐军一旦渡河北来,一次两次的胜仗不足以像以前那样击退这样的一个对手,因为他们已经在南边站稳了脚跟,灭掉了百济,得到了新罗人的帮助。
一个强大而狡猾的对手,不是当年的隋人可以相比的。
同时,渊盖苏文也让那些想与唐国交往,让其罢战休兵的人放弃幻想。
敌人已经在南边囤积了那么多的人马,进犯的迹象是如此的明显而确定,不要再心存侥幸了,战争很快就会到来。
想要保住自己的富贵,那就带人死守王城吧,高句丽人不会毫无反抗的跪倒在地上,去求得敌人的怜悯,以前不会,现在也不会。
我们祖辈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同样能够做到
慷慨激昂的演说,坚定了高句丽贵族们抵抗的决心。
不得不承认,高句丽能够存国如此之久,是有点东西的,危急关头,总能出现那么一个两个值得关注的杰出人物。
只不过经过佛教侵蚀这么长时间的高句丽,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能够坚定的抵御外辱,就只有天知道了。
战争的残酷将考验人们的意志,当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即便有渊盖苏文这样坚定的主战派,但高句丽王高成还是派遣使者来到了浿水南岸,并见到了李靖。
高句丽人的姿态就不用说了,总是会说出嚣张的言语,挨最毒的打,然后做出最怂的姿势。
来人质问李靖,高句丽人已经派出了使者,正在与大唐修好,为何大唐的大军却来到了这里?
李靖见到来人,对他们的言语毫无所动,只是想着是送他们的去旗杆上看风景,还是虚与委蛇一番,让高句丽人放下些警惕?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他告诉前来的使者,唐军此来是为了帮助高句丽人抵抗突厥人的,只要高句丽王向大唐称臣,那么大家就是朋友。
放了唐军过河,大家一起跟突厥人耍耍岂不是好?




北雄 第1527章敌情
高句丽人明显没有相信李靖的鬼话。
不过他们好像认为李靖很好说话,于是使者很快又返了回来,表示向大唐称臣没有问题,只要唐军能够退兵,一切条件都好说。
李靖一下就乐了,这让他想起了关于杨广亲征辽东时的那些传言,嗯,后来在女儿女婿嘴里证实不管多离谱的传言,用在杨二身上好像都不足以形容他的胡作非为于万一。
高句丽人在那场弥漫着厮杀和血色的战争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无耻刷新了世人的认知。
和大隋皇帝杨广合伙在辽东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闹剧,遍观史册,李靖觉得荒唐如杨广者,即便是两晋,南北朝时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君主,比起杨广来也要逊色三分。
嗯,他明显见识还是浅了,如果他活的长些,后来老赵和老朱的子孙们会让他明白,君王们荒唐起来是没有下限的。
而且末代君王身上,都带着些荒诞的色彩
你来我往交手两个回合,毫无互信基础的双方说着骗鬼的假话,谁也不会去相信对方,就更谈不上什么实际点的行动了。
嗯,唐军最后还是用行动表明,你就算跪在我面前,也别想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毕竟世上只有那么一个能救高句丽于水火的救世主。
高句丽人也表示,既然你不讲信用,那就别怪我翻脸了,于是他们把高句丽王城,也就是平壤城变成了一座标准的军事要塞,打算在这里跟唐军来一场残酷的攻防战。
是的,这次高句丽人没那么狂妄,不打算跟唐军争夺滩头,以达到阻止唐军过江的目的。
当年经历过辽水一战的那些高句丽将领们还剩下一些,吃了大亏的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和敌人在河边交战,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且被敌人击溃的时候非常危险,很容易被敌人尾随追杀,进入到平壤城中。
这显然也有来护儿给他们上了一课的原因在里面。
当然了,这还要说高句丽在辽东的失败,使他们的国力再次遭到重创有着一定的关系,高句丽国中很多精锐在去年和突厥人的战争当中被消灭了。
换句话说,以如今高句丽的国力而言,已经来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不足以支撑他们和唐军正面一战。
大唐元贞六年七月末。
浿水南岸已被大军铺满,从北岸望过去,南岸在视野之内,都是连绵不绝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际。
到了饭点,炊烟四起,甚至能在空中形成类似于乌云的景象。
唐军的日月星辰旗在营寨当中迎风招展,一到了白天,人喊马嘶,从对岸都能清晰听闻。
这个时候,高句丽人已经不会怀疑唐军的用意,也不再心存幻想。
再也没有使者往来,在北岸的平原之上,先期渡河的唐军哨探已经开始和高句丽人产生了最为直接的接触。
唐军的斥候走的很远,嗯,半岛本就是个狭长地带,再加上东边多为山地丘陵,所以再远其实也远不到哪里去。
斥候朔水而上,去东部的丘陵地带逡巡,在那里遭到了高句丽人强而有力的阻击,传到南岸的消息就是,在东边有大军驻留,渊盖苏文的名字也被时常提起。
至于那里到底有多少兵马,斥候无法探知,那里的地形太过复杂,而且深入其中的话,那就是到了更为熟悉地形的高句丽人的主场。
彪悍的山民和猎户,正是当年追击溃退的隋军的主力,很有战斗力的一个群体,当年也是高句丽人兵员的主要来源。
高句丽五部中最为强大的顺奴部,就在东部山地之中生活,他们中间有很多扶余人和沃沮人。
沃沮人其实应该算是靺鞨人的分支,他们比较广泛的分布在太皇山,也就是后来的长白山地区。
他们以前自称为勿吉人,也就是森林部族的意思,显然他们是后来的女真人的祖先之一。
扶余人称霸东北的时候,跟他们没少打了交道,魏时,魏军破丸都城的时候,扶余王就曾跑到沃沮人的部落中避难。
南北朝的时候,随着扶余人的扩张,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的沃沮人终于归入高句丽统治之下。
于是一些沃沮人南迁,和半岛东部的土著以及扶余部落形成混居状态,这就是后来人常说的南沃沮人。
北边山地还有他们的亲戚北沃沮人,只是北边的部落就没那么顺服,时常会跑出来劫掠一下高句丽人的村落什么的,和西边的一些靺鞨部落相似,不好相处的很。
顺奴部强大之处也在于此,他们在东部的山林之间生活已久,平时渔猎,战时着甲,亦兵亦民,大多彪悍善战,和西边平原的那些受到佛教影响的部族已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所谓越原始,越野蛮,用在他们身上是很有道理的。
东边的情势不很明朗,料想中的渡河之战好像也不会发生,李靖一下便知道,此战有些麻烦了。
高句丽人如果死守王城,那在平壤城左近唐军就需要做好攻坚的准备。
探报传回来,高句丽人在平壤城方圆二十余里的范围之内,扎下了无数的营寨和坞堡,规模很大。
李靖知道,这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够完成的工程,很可能是高句丽人为了对付突厥人才修建起来的工事。
如今却让唐军给碰上了,有点倒霉。
向北哨探的斥候还传回了消息,北边的坞堡也很多,更是证实了李靖的猜测。
狗娘养的突厥人,李靖暗骂,突厥人算是彻底把高句丽人的心气给打没了,也让唐军无法在野战当中消灭高句丽人的主力。
这让李靖不由想起了前些年的南阳之战,那是唐军自起兵以来,遭遇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事。
虽不是李靖领兵,但到达江陵的尉迟恭的脸色,以及其人之后受到的诟病,李靖还是记忆犹新的。




北雄 第1528章直觉
高句丽人的战略在李靖等唐军将领眼中并无多少秘密可言。
死守王城,疲惫唐军,外围则有大军藏于山岭之间,往来袭扰,让唐军不敢全力攻城。
只一个拖字诀,其实和当年与隋军相战时的策略并无不同,可却还是抓住了唐军的命门,这种持久战,是唐军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
李靖用兵,讲究谋定而后动,这在领兵将领中间并不稀奇,李靖的长处是他的整军能力,以及之后临战时的随机应变。
他对战事全局的掌控,也是历代名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类,在后来人口中,就是那种最难缠的六边形战士。
说起来,李靖李药师在大唐军中的名望,或者是大唐名将谱中的位置都不算高。
这主要是因为李靖错失了平定诸侯的这一环节。
他只是赶上了一个尾巴,率军入蜀作战,拔益州,夔州,顺江而下,平定了萧铣,而且他不是首功。
李靖的成名之战应该是率数百骑兵急袭刘弘基,再往前数的话,是为李渊效力的时候,率部入蜀,凭借着一支七拼八凑的队伍,连战十余阵,把蜀中作乱的蛮族杀的抱头鼠窜。
时至今日,李靖身上的光环多了一些,治政江左,政绩斐然,率军灭倭,功劳颇显。
但率领二十余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作为大军之主,他的资历和那些追随李破平定了诸侯的卫府大将军们相比,还显浅薄。
可他另外的一个身份,皇帝的老丈人,却能让他稳稳坐在主帅的位置上,没有人敢于轻易质疑。
历代王朝都是这个样子,独领方面重任的,几乎都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然难得信任。
汉末以来,战乱四起,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就足以让皇子领兵出征,二十万人以上,御驾亲征也不少见。
李靖得以被交付如此重任,朝中乃至于军中都少有异议,就是因为他的身份合适。
换句更为直白的话说,大家资历,才能相差不大的时候,李靖这样的人就会毫不意外的脱颖而出。
任何反对其领兵的理由,在国丈这个身份面前,都会显得极为单薄,除非是李破御驾亲征
另外说些题外话,另一个时空当中,李靖这人在华夏名将谱中的地位也有些尴尬。
别看其人足可以称得上一声功盖当世,辉映千秋,论起战功以及对大唐王朝的作用来说,古往今来的名将在他面前都要逊色几分。
可大家一旦细数古今名将,他总是排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大唐战神,就是这么独特。
原因嘛也是多方面的,一个应该是李世民的光芒太过谣言,让唐初的名将地位稍弱,当时估计也有功高不能盖主的意味,所以没有做好宣传工作。
二来像霍骠骑,班定远,白起等人作战,都有其传奇色彩,说起战前战后来,都非常精彩。
李靖呢,灭萧铣,蒲功拓,几乎是一挥而就,破突厥王庭,领着人出塞即建功,给人的感觉就是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大破吐谷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打到且末,一多半的时间其实都在追伏允可汗,最后把他的妻子掳回了长安。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操作啊,毫无艺术性可言,根本不讲道理嘛,可述性太差,没有任何波折的故事,大家不会喜欢的。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能一次性治愈疾病的药物不受青睐
大军中军。
“水军还成吗?士气如何?”
晚间,李靖和杜伏威又坐在了一处,大战随时都可能开启,这已是箭已在弦,不得不不发的时候。
相对而坐的两人都是顶盔挂甲,中军的肃杀之气已然浓烈的好像凝结在了一处。
杜伏威脸带疲色,只是和李靖一样,精神上都高度集中,兴奋的不得了,这样一场规模弘大的战争,在自诩大好男儿的他们看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场面。
即便是隋末战乱期间,也少有能够碰到的会战,打的又是高句丽,但凡有点雄心的人都会希望参与其中,何况是像他们这样的人了。
“这两年水军来往海上,一直没有怎么好好休整过,之前又尽力为大军运兵,输送粮草,将士们有所疲惫在所难免。
不过都督放心,有俺带着,误不了事,昨日又跟刘少监见了见,搭建浮桥的船只已经准备好了。
高句丽人胆小,不敢跟咱们抢占滩头,咱们水军也就少了不少事做都督你说,高句丽人打的什么算盘?死守平壤城?俺总觉着有点不对劲啊。”
李靖目光闪动,问道:“那殿下觉得高句丽人有何不对之处?”
1...617618619620621...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