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贵族们有着财力物力,不管李破对贵族阶层有着怎样的成见,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郡县之间,贵族乡望是一支能够稳定地方局面的力量,贵族们回来了,大体上和后来胡汉三之流还是有所区别的。
很多贵族在乡间有着不错的名声和威望,百姓们见到他们都回到了故土,人心便也稳定了下来。
至于战乱之时,人们有着怎样的仇怨,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遗忘。
农民们当时揭竿而起是为了生存,反抗官府的暴政,而当时地方贵族正是官府的代名词,那会很多贵族也确实是罪有应得,不能造福乡里也就罢了,还趁着天下大乱压榨乡民,你不死谁死?
就像当年李破南下马邑的时候,在山中见到的那些富户,他们带着乡人躲进深山,却还想着作威作福,于是就都肝脑涂地,成了山中的游魂野鬼。
但总体来说,当时是大势所趋,两个阶层本能的就碰撞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理论指导,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许多贵族同样也联合乡人,结寨自保,像李秀宁,苏定方,张士贵等人都办过这样的事情,甚至于李破本身,其实也是结合了地方势力,才从诸侯之间脱颖而出的。
等到天下平静下来,大家就又开始了另一场轮回,新的贵族阶层形成,大部分农民则还是农民。
换句话说,阶层这东西非常顽固,根本无法消除,只会打破旧有格局,然后重来而已。
自古以来,乃至于后来的历代王朝都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这关乎人性,谁又不想高高在上,俯览众生呢?
这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同样也造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疾。
…………
所以到了元贞七年,大唐准备再次进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接着根据调查结果会推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政策。
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度,田亩制度等等,都和人口户籍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朝会开了一天,说明元贞七年要做的事情不比之前少,比如说临近的春耕,春天里还要进行一场科考京试,还有今年的各种工程项目,匠作监新创的几种技术也拿出来展示了一下。
夏天的时候,名医们还要进京集会,东海的大军要班师回朝。
林林总总,大朝会上都做出了初步的规划。
而且这些繁复的政事宣布完毕后,吐蕃……嗯,现在已经没有吐蕃这个国名了,代之的则是山南三国。
宣了香雄,苏毗,雅隆三国之人上殿,李破当庭赐给三国之人王服,印信,宣布三国各有其主,皆为大唐藩属,一应军政,王位传继,皆需报于大唐得知。
但凡有人私自行事,便为逆臣贼子,余人可共讨之。
区区两三年,大唐便把刚刚统一在一起的吐蕃给拆成了三个国度,回到了山南当初的原始状态。
接下来就很简单,文化认同呗,把中原文明输送过去,先将其拉入中原文化圈再说,至于同化,算了吧,高原那地方不是唐人能够随意去到的,所以人种同化只能交给后来人去努力了。
李破在时,只能保证三国不归一统,只要他们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对大唐的河西地区就没多少威胁。
至于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李破自然也不晓得,如今大唐的身躯已经几乎伸展到了极限,如果能把北方草原再纳入掌握之中,那么大唐的版图便会非常完整,是会让后来人很绝望的那种程度。
李破没有厚赐来者的意思,还命三国之人必须每年派人来大唐朝贡。
之后按照规矩,大唐会和三国通商,留一些质子在大唐任职,顺便派人给他们划定一下边界,警告他们不得互相侵犯,最多也就是派上些人象征性的驻扎在山南,时刻关注三国的动向等等。
一切其实都按照新罗的成例在办理……
至于细节上的事情,则还需要时间来商议,反正看他们也不着急回去。
此时香雄来的迷夏王子壮着胆子请求大唐皇帝陛下赐姓,这估计是他从鸿胪寺的人口中听到的,觉得是个好事,于是便提了出来。





北雄 第1641章赐姓
赐姓,在中原王朝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奖赏。
碍于文化传承的原因,并非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如此之殊遇,祖宗留下来的姓氏,是一个人的社会标记,荣也归它,辱也归它。
换姓之事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奇耻大辱,比如说王氏,谢氏,崔氏,韦氏,郑氏等等这些世间豪族,便是外族入主中原之际,他们也不曾换了自己的姓氏。
有很多人为此被杀,也是昂然不惧。
北魏年间,郑氏有人就说过,有重于生死者,姓也,换句话说,你改了自己的姓氏,也就背弃了家族,背弃了祖宗,剩你孤零零一个,无有根基,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也许就是当时腥膻满地的时候,北方汉姓大族保留下来的最后一点尊严了,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羌人,氐人都不能让这些大族低头。
为此死难了多少人不得而知,但北方的汉姓大族确实延续了下来,即便他们当时也都有了一些胡人的名字,只是自己的汉姓却还是得以保留。
所以说赐姓是很特殊的一件事,那些豪门望族子弟是不愿接受的,强加给他们,不会得到感激,反而会引起一些怨恨。
也就是说,此事便是皇帝也要慎重为之。
李破平定诸侯之后,赐姓也只给了杜伏威一人而已,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杜伏威出身草莽,没有家族传承。
所以杜伏威就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奖赏,甚至会作为家族荣耀传承下去。
同时这也是一种安抚人心的手段,有了赐姓这一环节,杜伏威其实就不属于异姓封王了,会为以后减少很多麻烦。
而一旦赐姓,待遇上便和外戚无异,得到的好处自然也不用多提。
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徐世绩也被赐姓为李,所以后来人都称之为李绩,你看他出身也不怎么样,就是这个道理。
…………
外邦之人被赐姓的例子更多,这和中原不一样,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他们仰慕于中原王朝的风范,把赐姓当做是与中原王朝亲近往来的一种标志。
中原王朝的皇帝们也不用顾忌太多,轻飘飘的赐下一个姓氏,让外邦之人感恩戴德,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这里面也要考量政治因素,今日赐姓,明天他被人给杀了,你说皇帝得有多丢脸?
所以也得考察对方是不是有那个实力来接受这种荣耀,以及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如何。
照这么说来,其实迷夏突然在太极殿上请求大唐皇帝陛下赐姓是非常鲁莽的,中间少了不少的环节,没有给人留下商讨的余地。
这实际上也是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你当庭把皇帝架了起来,也没给自己留下后路。
一旦不成的话,可不是他迷夏人头落地就能结束的了的,刚刚平静下来的山南,也许就会重新看到蜂拥而来的唐军的身影。
立在群臣之中的鸿胪寺卿高表仁当时汗就下来了,他们事先没有得知外邦来人所求为何,也就是说没有沟通好,这属于是鸿胪寺官员的严重失职。
尤其是在大朝会这样的场合,群臣瞩目,任何小的错误都会被御史们放大,而且这还不是一件小事。
高表仁起身就要辩解。
高坐于殿上的李破挥了挥手笑道:“准予所请,赐姓香雄国主为香雄李氏,自此而始,与我大唐同气连枝,互为表里。”
迷夏王子拜服在地,连连称谢,他其实也不太明白此间一举,对香雄意味着什么,更不晓得是犯了大唐的规矩,生死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结果还不错,高表仁狠狠的松了口气,悄悄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心里想的却是之后该怎么去太极殿为鸿胪寺辩解一番。
…………
“退朝……”
随着宦官的宣告,元贞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就此结束。
饥肠辘辘的臣下们疲惫的走出太极殿,最终也没能在宫中混上一顿晚饭,年纪老迈一些的,走路都有点打飘了。
好在此时上朝大家都有座位,不然会更加辛苦一些。
刚被册封的苏毗末罗,迷夏等人被留在了太极殿,让人引着到了太极殿偏殿外面等候。
时间不长,有人宣进。
首先进到殿中的便是苏毗女王苏毗末罗。
李破已经换下了笨重的朝服,换上了轻便一些的衣袍,舒服的靠在座椅之上,饮着茶汤。
苏毗末罗见了皇帝,立即抚胸施礼,口称陛下,抬头时眼睛就黏在了皇帝身上。
李破没有私下见过她,几次相见不是宴饮就是在朝堂之上,还没有把他们叫到这里说过话。
其实就是在观察而已,让下面的人先接触一番,看看他们性情如何,恭不恭敬,以及对大唐的观感等等。
和这些外人交往,朝中自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不是大唐首创,前隋时其实就是这么个程序。
很不错的,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犯下错误,而这其实也是因为前隋跟外邦交往频繁的原因,也就能够催生出灵活而又严谨的外交礼仪以及外交上的人才。
李破露出符合外交礼仪的微笑,让她坐下说话,宦官立即送上茶点。
苏毗末罗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还舒服的叹息了一声,很是不见外的样子,接着就有点太放的开了,抓起桌上的点心就塞进了嘴里,顺手拿起茶碗,喝了几口茶顺了顺。
同时还不忘咧开嘴巴向大唐皇帝陛下送上一个带有讨好意味的笑容。
李破也不以为意,什么样的人他都见过了,苏毗末罗野性难驯,还在宫中放了一把火呢,她的日常点滴其实也随时有人向他报告。
这是个什么样的家伙,李破现在是心知肚明。
“女王来长安也有些日子了,觉得长安如何?”
苏毗末罗如今已能听得懂汉话,就是说起来有些笨重,此时的她早已把属于苏毗人的凶狠残暴收敛了起来,点着头道:“长安……很好,就像……我们的神国。”




北雄 第1642章奇葩
李破准备快点结束这次谈话,苏毗末罗说的汉话太蹩脚,她也听不懂太过含蓄的话术,跟他们这样的人交谈,直接开门见山就好,不需要绕来绕去。
“朕看你也饿了,那就长话短说,苏毗做为大唐的藩国,第一,每年要来长安朝见,不管发生了什么,每年都必须来长安一趟。
第二,今后苏毗的每一任国主,都要亲自来长安求得朕的册封,没有来的话,自己选出来的女王大唐是不会承认的。
一旦朕知道你们自作主张,那就一定会降下比你们的神罚还要残酷的惩罚。
第三,苏毗有出兵帮助大唐作战的义务,回去之后选出一千人来,送到凉州编入大唐的军队,之外还要选出五十个最为勇猛的,到长安来作为朕的护卫。
第四,你们苏毗人既然要跟大唐通商来往,那就先把汉话学好,朕会派人去苏毗,教导你们大唐的汉话和礼仪,以免日后你们的人来到大唐境内,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还有一些需要你们来做的事情,朕就不在这里一一跟你说了,你在长安也有几个月了,应该明白大唐不是什么吐蕃,大唐的强盛是你们所难以抗衡的。
日后老老实实的为朕办事,自有你们的好处,明白吗?”
平铺直叙的命令,是苏毗末罗更为适应的模式,不管记没记住,她立即痛快的模仿唐军将士的理解,拍打了几下她高耸的胸脯。
“放心吧皇帝陛下,苏毗人今后会像敬奉阿修罗神一样来供奉于您,您说的每一個字,我都会带回到遥远的山南。
苏毗人将会成为您最为忠实的仆人,您的敌人就是苏毗人的仇敌,苏毗人愿意为您杀死他们,只求您能为苏毗人带来平安和收获。”
李破笑了起来,她卑微的姿态很符合自己的预期,这位苏毗人的小女王明显很聪明,她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粗鲁和野蛮,也许是她特意装出来?
苏毗末罗的话还没有说完,她大咧咧的抹了抹嘴巴,“皇帝陛下,您既然赐予了迷夏姓氏,那为什么没有想到我呢?
是因为苏毗末罗是个女人吗?还是说苏毗人不如香雄人有用?您的荣耀之名已经传遍山南,神灵们都在窃窃私语,颂念着您的名姓,苏毗人为何不能得到这样的荣光?”
李破扬了扬眉头,这是嫉妒了吗?
李破慢慢收敛了笑容,目光变得专注,“你既然自称为朕的奴仆,又要像神灵一样供奉于朕,那你为什么还敢如此质问于朕?
神灵的赐予,难道是你们讨要来的吗?”
李破还是比较喜欢玩这样的游戏的,整日里对着那些城府深沉的家伙们,一句话中转上八圈心眼都不够用,一不留神也许就得被狡猾的臣下们骗了。
苏毗末罗看着也很机灵的样子,却不会有那样多的心思。
她此时略微垂下了头,表示自己的恭顺和臣服,在大唐待的这几月,确实给了她无比震撼的冲击。
相比于大唐的长安……嗯,她更愿意拿自家的王都跟积石山北边的几座小城类比一下。
大唐的人太多了,也不知他们是怎么生养的,苏毗人加起来,估计也没长安的人多。
实际上她这也是高估苏毗的人口了,苏毗人现在加在一起,有没有三十万都存疑,长安却是六七十万人的大城。
这是一个巨大到令人绝望的差距,这同样也是大唐的周边小国面临的局面,小国寡民,生活原始。
但他们的邻居却是一个庞然大物,只要这个庞然大物机能正常,掉下一根毛来,可能都会砸死他们。
事实上也是如此,自古以来,有一些中原王朝的叛臣跑去了外面躲避追杀,然后轻而易举的灭掉一些小国,然后自己做了国主的事例并不鲜见。
…………
也不等苏毗末罗说话,李破已经继续道:“朕可以给你一个解释,但你得记住,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要再做这种愚蠢的事情了。
苏毗人的女王是怎么选出来你也清楚,哪天你的孩子可以登上王位,并一直能像香雄那样传承下去,赐给她一个姓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苏毗末罗猛的抬起头,看向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追问道:“您是说……”
接着她便摇了摇头,“那不会有人答应的,神灵在注视着苏毗人,祂定下来的事情我们无法更改。”
“这就是你的事情了,朕的大唐不会干涉诸国国主的推选,这是大唐能给予你们最为宽容的承诺。”
苏毗末罗点了点头,顺手塞了一块点心入口,嘟嘟囔囔的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到了什么时候,您的仁慈和恩德我们都会记在心里。”
李破笑笑,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在心中萌芽,就再也不能根除,什么神灵的决定,人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不干涉内政……一个标准的外交辞令,遵不遵守是要看实力的,这些藩国的内政外交,甚至是军事上,都操控在了大唐手中,不干涉内政?那怎么可能?
苏毗末罗明显没有理会这些,现在她的脑海中想到的是自己和姐姐是怎么被推选为女王的。
是神灵的侍者找到了她们,而按照神灵定下的规则,在上一代女王去世之后,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一边是为女王归于神国而庆祝,另外就是选出下一代的女王。
阿修罗神会给出指引,祂的侍者们会听到祂的声音,找到那两个被神灵关注的姐妹。
这也就是说,两位女王,其中只要有一位去了神国,另外一位也会退位,但这个规则其实在很多年前就被打破了。
面对雅隆人的威胁,苏毗人内乱了起来,小女王杀死了大女王,并自封为苏毗女王,后来她被臣子杀死在了宫殿之中。
所有苏毗人都认为这是她的作为触怒了神灵,阿修罗神降下了神罚,但倒霉的是苏毗人都在被惩罚之列,他们被雅隆人所征服,变成了雅隆人的奴仆。
如果她和姐姐的孩子们能继续掌握苏毗的权力,会不会也遭受阿修罗神的怒火呢?
没有答案,大唐皇帝陛下的支持也许能让她们躲过去?谁知道呢?要是她们不再信奉阿修罗神……
想到这里,苏毗末罗猛然惊醒,不敢再想下去了……
…………
“陛下您知道天竺吗?”
如果让迷夏听到此时苏毗末罗的语气,肯定会怀疑这个女人被谁占据了身体,和咱说话的时候可没这么温柔,还小心翼翼的。
李破轻轻叩了下桌案,本来想结束这次谈话了,和这位苏毗王女私聊,是因为要让她认清楚人,别转头就记得大唐有多少好吃的,忘了大唐还有位威严的皇帝陛下。
没想到苏毗末罗会问出这么一句来。
李破点了点头,“天竺佛国,达摩悉达多王子便是佛法之起源,他出生的地方应该在如今的天竺国境内,香雄人应该很清楚的,为什么来问朕?”
苏毗末罗笑道:“我听说天竺有很多好东西,大唐如果需要的话,苏毗人和香雄人便会为大唐去讨要过来。
但我的话香雄人不会仔细倾听的,皇帝陛下如果能命令他们……我向皇帝陛下承诺,回去之后会领兵先攻打驻守布露山口的勃律国。
夺下布露山口之后,不管会有怎样的收获,我们都会奉上最丰厚的一些给陛下,您看行吗?”
真是一群活土匪啊,当初吐蕃人冲出积石山口,是不是也这么想的?真是记吃不记打,李破心里一大堆羊驼奔跑而过,让他不由自主的扶住了额头。
李破不知道此时的天竺国到底是怎么一个模样,他们应该只占据了南亚次大陆的一小部分,生活在恒河边上的他们,许还是政教合一的城邦制国家。
中原对天竺所知不多,汉时倒有些记载,管那里叫身毒国,那也是汉朝时人们对南亚次大陆的统称。
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人真的去过那里,只是通联西域的时候,听说了有这么一个王国而已。
后来人的听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什么的,多属梵文记载,和荷马史诗是一个性质,偏于神话故事。
中原王朝的西北方向,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南亚次大陆人种统治的,势力几乎蔓延到阿富汗境内,把西域整个纳入掌中的强大帝国。
倒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柔然人横冲直撞的冲进了南亚次大陆,把当时那里的一些部落联军给打的抱头鼠窜。
后来的古印度就有一段被蛮族入侵的历史,好像说的就是柔然人。
可惜的是,古印度用梵文进行的一些记载,都和神话关联,叙述混乱,无法取信于人,这也给了西方的人型生物瞎编乱造的机会。
竟然还能跟生活在地中海的希腊历史纠缠在一起,说笑呢吧?
什么雅利安人,亚历山大大帝,就都去南亚次大陆转悠了一圈,其中的真实性其实有待商榷,倒是波斯人,匈奴人,突厥人,柔然人以及后来的阿拉伯人崛起之后,更可能经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
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就都算了吧,南亚离着他们太远了,他们能零星的出现在中亚就已经够玄幻,其他的应该多属编造。
后来的三哥们也不去穷究他们的历史,什么东西都给认了下来,不愧是英联邦成员。




北雄 第1643章接见
李破对天竺还是很有兴趣的,天竺在大唐是佛法的代名词。
实际上在李破看来,天竺的佛教和后来那边盛行的印度教有很多相像之处,尤其是婆罗门,刹帝利等名称,明显带有佛教的色彩。
尤其是印度教中庞大的神灵体系,很多都脱胎于佛教神话,感觉就像是中原的佛道儒三家,互相采纳,各自都有所融合的结果。
如今的天竺国好像没那么多的说法,反正在大唐只要一提起天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佛祖端坐在那里。
所以中原的僧人们对天竺都颇为向往,总是嚷嚷着要到天竺去求取经书什么的,但能去到天竺的僧人至今也没听说有一位,看来都是些嘴强王者。
反而是天竺的僧人屡屡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传播着他们的教义,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劲头,这是中原大多数人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
李破这会就想到了还在长安观文殿中查阅经文的玄奘。
说实话,虽说玄奘法师在后来有着老大的名声,可实际上多数都有赖于一本西游记,没有了这本名着,怕是没几个人在乎玄奘西行的故事。
而追究本源,西游记无疑是佛教对中原本土道教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宣传胜利,把佛祖抬高到了道教三清之上,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感觉,佛教就是比道教强大。
你看书里面,只要佛祖,菩萨一露面,就没什么事不能解决的,当然了,这本来也是一本以佛教信徒为主角的着作,只不过是和中原神话联系在了一起罢了。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佛教大昌,各种形象是符合人们期待的,而封神演义才是正经的道教读物。
可惜的是封神故事发生在商周年间,太过久远,合该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被玄奘踩上一脚。
…………
李破耐心的又跟苏毗末罗说了一些,他对其他的事情没有兴趣,主要是问了问所谓的布露山口在哪,勃律国又是怎么回事。
然后在脑海中稍微勾画了一下,所谓的布露山口,其实就是香雄人和天竺人走出来的一条商路。
1...659660661662663...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