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一部分一直在马邑放牧的突厥人,在元贞七年秋天,迁移到了娄烦,雁门两郡,另外还有一部分,则向西过黄河到榆林地区,为重建榆林马场做准备。
这些突厥部族被俘已经有十多年了,战事最为激烈的那些年,不少突厥人都加入到了唐军之中,实现了从奴隶到唐军将士的转变,一些人还成为了军官。
加上突厥王庭多年来也没有任何营救行动,地方官府还不断的对他们进行宣传洗脑,于是这些俘人也渐渐绝了北还之心。
为大唐建了一座沧水城,牧养了不少牛羊,更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了很多战功,可以说是为大唐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雄 第1786章临产
内附的外族是值得警惕的,五胡乱华之事才过去不久,内附的匈奴人,鲜卑人等部族,给中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内附”的这些突厥人聚居在马邑,是当年留下的手尾,现在也就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把他们分散开来只是第一步。
等到大唐的人口增长到一定的地步,就会迁移一些人过去混居,彻底的把这些突厥人同化掉。
这是比较仁慈的做法,也是内附的这些突厥部族在李破与人争霸中原的时候出了力,才能得到如此优待。
…………
驻扎在河北的大军最多,东海战事结束之后,精兵强将大多归于河北。
李破回京之后,立即诏尉迟偕北上幽州,统领幽州兵马五万步军,外加一万骑兵,先进兵营州,整饬军伍,准备在明年和突厥王庭一道征伐辽东。
诏朝鲜都护府大都护李年,率领朝鲜各部明年同时起兵,率五万人,渡过鸭绿水,从东边夹击阿史那多闻。
步群率部驻扎河北,尉迟偕起兵之时,他率领的兵马将为尉迟偕看守后路,同时为大军运送粮草军械。
这场战事大致上可以说是攻伐高句丽战事的延续,也是大唐和突厥这几年相互博弈下来的结果。
突厥东方汗阿史那多闻,就是两国的筹码,也可以说是棋盘上的棋子,在两国君王的拨动之下,最终走到了最后这一步上。
阿史那多闻窥视突厥汗位,为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所忌。
又逢大唐出兵东海,攻打高句丽。
夹在大唐和突厥王庭之间的阿史那多闻,卷入到了这种可以称之为时代大潮当中,不由自主的便随潮起落。
到了元贞七年,大唐和突厥王庭再次缔结盟约,留给阿史那多闻腾挪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少了。
他唯一的机会就是,硬生生抗住这拨输出,也许还能抢救一下,不然的话他的结局可不会有多美好。
在这几年两国博弈当中,大唐无疑占据了上风,主要是东海战事进行的非常顺利,达到了大唐事先制定的各种战略目的。
顺便让突厥的东方汗背叛王庭,走上了绝路,有效的削弱了突厥东方诸部的实力。
反观突厥,吃了一个闷亏,可对于阿史那杨环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坏事,她借机铲除了突厥的叛臣。
同时不断的动用权谋,弱化了东西两位小可汗的权柄,把突厥可汗的权力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中。
阿史那多闻的下场越是凄惨,给予其他突厥权贵的警示作用则越是深刻,为此,就算突厥国力受损,她也在所不惜。
换句话说,大致上两国都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现在则到了最后收尾的时候了。
突厥人起兵西征,大唐对西边兴趣不大,正好借此时机把辽东战事结束掉。
不过在西边,李破已经答应了阿史那杨环,会进兵高昌,牵制住西突厥人的一部分力量。
西突厥派来长安的使者都被杀掉了,大唐是不会让西突厥王账再统治西域的,起码不能是统叶护可汗。
…………
大朝会过后,晚间李破回到甘露殿用了晚饭。
过两天他还要率朝臣祭祀天地,本来朝中已经打算好了的,等征朝大都督李靖班师回朝,正好祭祀一番。
可最终李靖还是没赶上,他估计得等八九月份才能回到京师。
高句丽人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回来,即便朝廷已经有所预料,做了许多的准备,可运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各处地方官府还是忙了个底朝天。
秋天海上的风浪开始大了起来,温彦博就建议暂缓行事,等明年春天再继续送人过海,先把班师的大军都送回来再说。
李破应允,这要是在海上翻了船,把一船船的人都送进鱼鳖口中,那才是大笑话,而且那些海船尤其珍贵,一旦遇到大的风浪,船都翻在海中,大唐的一大半水军就此覆没,那时候大家非得吐血不可。
另外新罗人在东海战事当中有功,新罗女王金德曼在此期间两次入朝,其意拳拳,不能不赏。
于是在大朝会之后,李破下诏,新罗人入唐,一如大唐臣民,享有大唐百姓的一切权力和义务。
新罗商队入唐,商税也与大唐商人相当,可遍行诸郡,不得区别待之。
新罗人可以到大唐求学,为官,有才能者,不得以其为新罗人而拒之。
另外就是封新罗真我王金德曼为朝鲜都护府副都护,辅左大都护李年主理府事。
而百济旧地,划了一半给新罗,剩下的建立郡府以及折冲府,收纳百济各部入内,于是世上不再有百济人之称呼,此地即为唐土,上面的便为唐人。
接着李破又下诏,诏南海大都督李道宗,建立南海都护府,由秦王李原遥领大都护之职,李道宗为副都护,属理府事。
此时大唐的船队已经去到了南海,给李道宗送去了期待已久的粮草以及兵员,阚泽回归水军,掌管船队。
船队将在南海停留一段时间,等海上风浪小了,再继续沿着海岸线向沿岸进行探索。
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和人厮杀,而是探索海路,同时与沿岸的东南亚土着进行交往,探查沿路各国的风土民情,宣传大唐开海通商的消息。
让土着们把自家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和大唐进行商业贸易。
如果有不开眼的,辱慢唐人,或是不想接过大唐递出来的橄榄枝,那对不起,你要是人少,船队上的人马就能把你给灭了。
若是人多势众,你等着,我回去叫人过来,再和你好好计较一番。
商业贸易嘛,有很多时候都不那么平和,唐人脾气好,往往会秉持先礼后兵的原则跟人交往,别不识抬举,大唐的基础工程建设是长期需要人手的。
南海九郡,最南边的四郡是正经的荒蛮之地,位于中原王朝触手的最末端,时常叛乱,动不动就有人建国自立。
如今大唐的船队便可以把大唐岭南沿海,以及南海连结到一起,将极大的增强大唐对这些偏僻之地的控制力度。
这是大唐的船舰行于海上的连带效应,在陆地上不容易到达的地方,在海上却有如通途,来往联系的方便了,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加强了中原王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
当然了,如今也不过是开了个头,大唐的海船想要达成目标,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行,现在这点船队,作用极为有限。
只能支援一下驻扎在各处的唐军而已。
…………
用过晚饭的李破正想出去遛遛弯,消消食。
回京之后,又投身到了繁忙的政务当中,旅游的兴奋劲还没过去,让他还有些不太适应这枯燥的皇帝生涯。
这时有人匆匆来报,扶风长公主殿下即将临产。
李破惊了一下,立马恢复了镇定,“传报给皇后,让皇后去徐府看看,御医都在那边吧?”
宦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李破这才让他去报于皇后得知。
李破出了甘露殿,站在殿前待了一阵,倒也不怎么担心,就像之前李碧说的,李春身体向来强健,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晃挺多年了,当年那个在山中小兽一般跟在他身后的丫头也将为人母了,就是生产时的岁数大了些,快赶上后来的高龄产妇了。
有了孩儿的李春,应该能老实一些了吧?可千万别学阿史那天香,那厮生完了孩子,就好像是完成了人生中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然后……就放飞了自我,把孩子扔的那叫个干脆。
比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没心没肺呢,眼瞅着这个女儿又像李真一样,围着皇后转了,人家还挺得意,突厥人真是狼性的很啊。
…………
过不多久,李碧带着人匆匆来到甘露殿,和丈夫说了几句,便急急的出宫去了。
李碧来到徐府的时候,徐府已是乱做了一团。
徐世绩和他的父母无心再管其他,都在内宅的一处院子外面等候。
几个一直待在府上的御医在院子里,指挥着屋子里的接生婆子干这干那。
府中的管事,仆役都知道今晚是个关口,人心惶惶,却又不知该做些什么,恐惧焦虑的情绪在府中蔓延。
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公主顺利生产那是万事大吉,若是有个不测,满府上下估计都要人头落地。
皇帝就这么一个妹子,那可是着紧的很,长公主殿下有孕在身的消息传开之后,所有人都很欢喜,可临到关头,大家就都想起了自己的处境。
皇后李碧一到,府中更是乱了几分,这也是李破没有过来的原因,不够添乱的呢。
之所以还是让李碧来走一趟,主要是盯着徐氏的人,不给他们弄出什么保大保小的幺蛾子的机会。
李碧生了两个儿子了,对这事熟悉的很,可看到一盆盆血水从院子里端出来,心里还是一抽一抽的不安宁。
先问了问徐家父子情况,也便在院子外面等上了,进去也没她的用武之地。
等了一会她就觉着不对劲,问道:“怎么没听见……什么动静?”




北雄 第1787章喜事
院子里的声音很多,可却少了一点什么,那就是产妇的叫声。
分娩的痛苦谁分谁知道,残肢之痛不过如此。
齐人谓生子曰娩,一看就是同声字,还有个子字旁的,大概有母子幸免于难的意思,可见对分娩之事的认知。
不管怎么说,这在当世来说,尤其是对孕妇而言,都是一个生死关,不惨叫上几声怎么能说的过去?
此时李碧脸上已然变色,不等徐家的人出声,立即进了院子,一把揪住一个御医,就问房中情形如何。
…………
“娘娘放心……长公主殿下无甚大碍,就是方才有些艰难……没有声音?娘婆婆说了的,殿下坚忍,不愿放声惹人耻笑。”
李碧听了大大松了口气,随即便想冲进房中,揪住小姑的耳朵问问她,到底是怎么想的,都这会了,还在乎自己的脸面?你可真不愧是李春李大娘子,生孩子都闹的和别人不一样……
…………
这只是个让人肝颤的小插曲,李碧到后也就是不到半个时辰,房中孩儿已是呱呱落地,和不靠谱的母亲不一样,人家哭声嘹亮,才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呢。
有那娘婆满脸喜色的跑出来,拜伏在李碧面前,“恭喜娘娘,贺喜娘娘,殿下产下一麟儿,母子平安。”
徐世绩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饶是常年带兵,胆气十足,此时也是刚刚召回了另外一半的魂魄。
晕乎乎的在旁边听了这话,腿都有点软了,头一个想法就是,竟然是个男孩,不容易啊。
他的父母却已喜形于色,只是碍于皇后娘娘在此,不敢说话而已。
李碧也是大喜,这会她就觉着小姑还是很争气的,头一胎就是个男孩,有了这个子嗣,将来会少很多的麻烦。
他们兄妹两个看来都是气运加身之人,什么时候办什么事,是一点也没落下。
…………
李碧进到房中,房中的味道不太好闻,还有血腥气掺杂在其中,李碧没怎么注意这些,只看向自己的小姑。
仆妇正用布巾蘸着温水给李春擦拭身体,李春看着有些疲惫,不过却已经不顾仆妇的反对坐了起来。
看着嫂嫂进来,不乐意的翻了翻了眼皮,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我这么狼狈,你就不能等一等再进来说话?
如今这世上,也就是他们兄妹两个敢跟李碧如此了。
李碧看她活蹦乱跳的,也懒的再搭理她,从仆妇手中接过孩儿,皱巴巴的一个小人,眼睛还没睁开,哭了两声就睡了过去。
李碧端详了一下,心里也是不着调的道了一声真丑,当然了,她的两个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也是这般模样,就算是皇子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李春的身体素质就算不如她一些,可常年练剑,身体也是杠杠的抗造,刚生完了孩儿,就已经能够活动自如,并无太大的不适。
人家也是能忍,生产过程当中竟是没一声叫唤,在这一点上,李碧也要甘拜下风。
孩子很快就转了手,得让他的父亲和祖父祖母好好看看,徐世绩这一枝算是后继有人了,这对于徐氏一族是个天大的喜事。
而且孩子一出生就尊贵无比,身上流淌着皇家的血脉,投了个好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和自己的堂兄弟,堂姐妹们拉开了差距。
之后徐氏一族的人估计都要指望这个孩儿长大成人,保住族人的荣华富贵。
…………
李碧在颇为凌乱的塌上坐下,笑着道:“你大哥让我过来看着,看来是多此一举了,怎么样?十月怀胎,为人之母了,有何要说的没有?”
李春看着乐呵呵的嫂嫂,很想拿剑戳她两下,哼哼两声才道:“有什么好说的?你们不总说女人都得走这一遭?”
李碧看她气息粗壮,气色也还不错,终于彻底放心了,等收拾妥当便让御医进来给小姑把脉,御医连连赞叹,说长公主就是亏了点气血而已。
不用像其他人那样,需要产后用方子来温补,只需吃喝些好的,过上个一两日,便会恢复如常。
当然了,话不能这么说,还得嘱咐长公主殿下不能见风,以免落下顽疾等等。
这年头对产后的妇人该怎么照看,就是那个样子,皇家的人会仔细一些,却也逃脱不了固有的流程,总需要养上一段时间才能自由活动。
至于像后来人那样,没几天就开始塑型塑体,那是想也不用想的了。
…………
和小姑说了些话,见她一点困倦的意思都没有,还是一副七个不忿八个不服的样子,李碧也懒的再跟她多说,只是吩咐人好好照看,便起驾回宫去了。
她回到宫中的时候,李破已经得了喜讯,刚吃过晚饭,兴头来了,便又让人弄了点零食,在甘露殿寝宫之中自斟自饮的喝上了。
另外就是让人去知会张进,令他派人把好徐府的门户,他怕妹妹生完了孩子,觉着了了一桩心事,在府中待不住,圈她一个月再说,不能让她偷熘出去玩耍。
李碧回来“复命”,两夫妻正好饮上几杯乐一乐。
李碧一看丈夫在这都喝上了,顿时乐了,“大娘在那边受苦,夫君倒是在这里饮酒为乐,说不过去吧?”
李破嘿嘿一笑,招手让她过来在身边坐下,摆手屏退宫人,“喜事临门,自然要欢喜一场,当做什么事都没有怎么成?
那边情形如何?”
李碧坐下给丈夫斟酒,“生了个儿子,模样周正,御医看了,不论是大娘还是孩子,都不是一般的健壮……”
说到这里,李碧也乐呵了起来,和丈夫说起李大娘产中情形,实有异于常人,生产之后那么活泼有力的家伙,她还真没听说过。
就拿她自己来说吧,生两个儿子的时候,疼的是撕心裂肺,产后也是虚弱无比,感觉比当年在马邑中了一箭的时候还难受。
最后总结一句,这人啊,是真不能比……
李破笑着听了,心中大安,觉着照这个样子看,妹子还能再生几个,反正也不费事嘛。




北雄 第1788章采选
“宫中的人还是少了些,这些年只经了一次进选,填补了些女官职位,各个宫中都缺人,近来我耳边更是不得清闲。
不是这个说身边伺候的人少,显不出皇家雍容体面来,就是那个说忙不过来,想要添些人手做事。
就是光禄寺不缺人,夫君登基以来,紧着嘴巴忙活,光禄寺那些做饭的都二百多人了……”
饮了几杯,趁着丈夫高兴,李碧又提起了这个话题,说着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自家夫君好美食,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吃不好就不高兴,现在当了皇帝,把个光禄寺弄成了宫中最为人多势众的一个地方,说出去都是笑话。
她这会就又想起了当初在马邑时的故事,丈夫做饭是把好手,不管是在马邑还是在河北,都曾辉煌过。
用丈夫自己的话说,就算干不成多大的事业,他也会是个好厨子,不愁没饭吃的。
李破喝的高兴,也笑了起来,“宫里的殿宇修的差不多了,也就是那座日月摘星楼还在建当中,明年估计就能完工。
此时来一次采选也不是不成,但最好不要闹的太大,又是修建宫宇,又是采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个昏君呢。”
一句话让李碧笑的前仰后合,“夫君太过谨慎,皇帝要修建宫殿,招女子入宫,其实都是常事,只要按律而行,断没有人敢说夫君是昏君的,不然我头一个不答应。
夫君既然应允,那我回去可就开始准备了啊,最早会在明年年初开始,到时由谁来主持,由夫君来定?”
别看两夫妻说的轻描澹写的,可采选之事不是小事。
以前九品中正制当道的时候,采选就是要选各地贵族女子入宫,小门小户的人家不用担心或者指望这个。
采选出来的女子也都是要在宫中任职的女官,小的十三四,大的双十年华,容貌,身形,才艺都会有所要求,很是严格。
夫妻两人口中的采选不是这个,之前的进选才是,唐初的采选和前朝是两码事,选的是十岁以下的女童。
入宫之后就是小宫女,和当官一样,几年一次考核,优秀的便会成为宫中的中层女官,被皇帝宠幸了,便会进入嫔妃的行列。
如今大唐宫中要补充的就是这样的宫女。
唐典对此都有规定,采选是面向大唐所有臣民的,以自愿为主,如果在地方上比较出名,那算你“倒霉”,采选官会直接上门查看,看中了便会带回京师,不管你自己或者家人愿不愿意。
也就是说,贵族家的女子一般不会参与,他们要争的是进选的资格。
大唐已经好几年没有选秀了,之前那次也只是在长安,范围更大些就是在京兆地区进行了一次进选。
是对关西贵族人家的一次拉拢举措,如今宫中嫔妃中间,就多是关西贵姓。
说起来采选一旦开始,又一次进选也就不会太远了,毕竟大唐已经平定了诸侯,需要给各处的大贵族一些甜头,让他们跟皇家亲近起来。
选秀女之事,在民间向来褒贬不一,被弄的家破人亡的人家不少,得了好处的人家也很多。
至于什么把家中女儿藏起来,死活不想其入宫的,那其实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皇帝好色如命,下面办事的人如狼似虎,王朝到了那个份上,也没几天好日子可过了。
像另外一个时空当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同志,就常年在地方上设有采选官,都是由宦官充任,谁家女子长的别致,他们就会上门去观瞧。
皇帝好女色,宦官们自然会讨其欢心,地方官府的人更要逢迎圣意,弄的就乌烟瘴气,果然没过几年,老李就被他的干儿子赶出了长安。
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唐就此由盛转衰。
李破是个喜欢按规矩办事的人,采选之事他就不想弄的太过张扬,选够了人就行,宫里就那么大点地方,人太多了的话,还得进行扩建,那他不真就有了昏君的样子?
人家是要做古来明君的人,而且他起于草莽,对狗皇帝的操行十分反感,所以折腾的官民怨声载道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干的。
和妻子三言两语把此事定了下来,最后决定由太常寺来主持,由户部来操办,给各道定下名额,总数暂定为五百人,以七岁到十岁的女童为主。
这下李碧算是满意了,陪着丈夫很是多饮了一些,晚上也没回去清宁宫,就在甘露殿歇了。
…………
七月十八,皇帝率群臣到长安郊外祭祀天地,祭文由吏部侍郎房玄龄书就,李破用行动证明自己对房乔的维护。
不然的话,朝中那么多文坛大家,轮也轮不到一个吏部侍郎来写祭文。
这次祭祀天地声势弄的很大,和当年李破登基时差不多,显示出了元贞六年攻灭高句丽的战事对于大唐的重要性。
这是大唐一个阶段性的军事胜利,屠灭宿敌,开疆拓土,是足以告慰祖宗,书于青史的功绩。
类似的大典要在冬天里展开,那个时候大家都闲着,正好欢乐一下。
当礼成之际,长安郊外的欢呼之声,震天动地,下来取贡品的老天爷估计也被吓了一跳,于是稀稀拉拉的下起了小雨。
人们衣衫微湿,却难掩热情。
臣下们更会说话,临近秋收,这场秋雨下的很是时候,正是老天爷给大唐的奖赏。
李破不信这个,却也非常高兴,还想赋诗一首,以记今日之盛典,可搜肠刮肚,也没找到合适的诗词,只能遗憾作罢。
最后只是令匠作少监阎立本在事后画了一副大唐皇帝率群臣秋祭图,并让岑文本在其上赋诗一首,挂在了太极殿中。
1...710711712713714...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