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紧接着慈禧发布上谕,下令将肃顺斩首,家眷发配宁古塔,怡亲王、郑亲王赐白绫自尽,其他五人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
最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把年号“祺祥”改为“同治”,加封恭亲王为议政王,军机处领班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杨小山也因拥戴有功,封常郡王,成了僧家的小王爷。
这一年是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02章 大渡河
慈禧太后不是一个蠢笨的人,从八名顾命大臣手中夺走大权后,要树立自己的威信,首先就是要平定太平天国之乱。而从现在的军情上看,这个曾国藩现在做得很不错,虽然曾国藩是肃顺提拔起来的人,但他此时也很会见风使舵,肃顺一死就积极向慈禧表忠心。
慈禧知道满人现在是没有用了,只能依靠这些汉人才能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于是她依照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一大批汉人官员被任命为封疆大吏和地方大员,如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郑元善为河南巡抚、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另有一大批汉人成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等
这些任命发出后,朝野一片哗然:这是自清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用“大换血”来形容毫不为过!更重要的是,这次受到重用的,无一例外都是些汉人,有的甚至连高等功名都不具备(如左宗棠只是个举人,完全是凭军功出身),同时将这么多省区的军政大权交给汉人,这个手笔也太厉害了!
满人亲贵们立刻跳起来了,这还了得!这不是要断送祖宗200多年的江山吗!这也忒冒险了!但是,这些埋怨和抗议都被慈禧一句话给挡回来了:“不用他们,可以啊,那就请你们上前线收拾烂摊子吧!”这下,那些亲贵们就没有声音了。
自此全国10名总督中除湖广总督官文一人之外,其余9人全是汉人,而15省的巡抚则是清一色的汉人,对汉人的重用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杨小山现在是从龙之臣,僧王被削是先帝下的命令,慈禧也不好一上台就改变这个决定,只能给杨小山加官进爵,以示安慰。毕竟僧王再不堪,也手握蒙古科尔沁的军权,也是慈禧需要极力拉拢的对象。
现在杨小山位列郡王,爵位仅在亲王之下,这升职速度已经相当吓人了。要知道以僧格林沁深受皇恩眷顾的程度,也是人到中年才封亲王的。
这个时候的杨小山已经可以随便和恭亲王开口要官了,面对不断汇报上来的军情,他了解到,安徽太平军非常被动,安庆已被攻破,湘军准备围攻庐州,而在四川,石达开部陷入了清军包围中。
杨小山有些两难了,是去安徽还是去四川他相当纠结。最后考虑到太平天国还握有苏南,不至于短时间覆灭,他觉得还是先去四川救下石达开。因为他能记得的历史,石达开就是覆灭在四川大渡河附近,且最后石达开是被凌迟处死,结局相当惨烈。
于是杨小山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总管四川一切军事,奔往四川。
=================
石达开面对三道大河的天险,知道非常凶险,但还是率部向前,要进入成都平原,这里是最近的。
数万大军沿河向南,用了一个月,一直走到上游的朱家嘴,才渡过了第一道天险乌江。
这第一道天险还算顺利,但第二道天险金沙江就没那么容易了。清军已经发现了石达开的意图,增兵过来,沿岸的培州得到了增援,石达开久攻不下,清军还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为了避免被清军包围,石达开只能向西寻找合适的渡江机会。
但这里的地形实在是凶险,石达开从培州到南川,再到庆符,然后又折去叙永,始终无法渡江。
而骆秉章早就把这一带的船民全部迁走,阻止石达开渡江,而且不断利用地形优势,围攻石达开部,让他损失不小。
石达开面对清军的穷追不舍,觉得大部队行动缓慢,处处被清军占先,陷入被动。于是他把队伍一分为三:赖浴新率两万人向西绕到云南,再进四川,李福酋率三万人向东进入贵州,再进四川,自己率领剩下的三万多人沿金沙江西进,伺机渡江。
兵分三路的计策也是石达开想迷惑骆秉章,让他无法全部针对,使得渡江的几率更大一点。但此时的骆秉章已经通过收买奸细,了解到了中路的太平军是石达开的主力,于是紧紧咬住他,其他两路交给别人去处理。
人数变少了,有利有弊,有利点在于石达开队伍行动变快了,于是在邵通米粮坝强渡金沙江成功,但不利的是,自己与清军的力量对比变了,骆秉章把数万清军全部用于攻击石达开部,使得他不得不快速进军,不敢停留休整。
强渡过金沙江后,石达开面对最后一道天险,就是非常著名的大渡河。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大渡河附近的紫打地,这是一块极其凶险的地方。
紫打地是大渡河南岸渡口的一块小型开阔地,从泸定南流的河水在这里遇到大山阻碍,突然掉头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借着巨大的落差向东咆哮而去。
紫打地正好在这个大转弯的下游位置,紧靠它的西边有一条小河名叫松林河,东边有一座山叫马鞍山,马鞍山东侧还有一条河叫察罗河。三条河呈冖秃宝盖,像口袋一样把石达开的队伍罩在里面,而进入这个口袋的是山谷的羊肠小道,极易被封锁。
所以当石达开来到此地的时候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是非常优秀的指挥官,知道此地异常凶险,因为对岸暂时还没有清军,这个时候石达开还是有机会渡过去的。要知道红军当年也是从这里突围的。
在到达这里的当天,石达开就打造木筏,准备渡河。由于河面水流太急,往返要一个时辰,而现在都快入夜了,全军不可能全部渡河。
石达开考虑到清军就在周围,为了防止清军半渡而击,他决定第二天清早,再全部渡江。
而第二天早上起来,全军都傻眼了,大渡河水竟然陡然间涨了好几尺,水流比之先前更加湍急,木筏往河里一放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渡手也没有办法过河。
而且这河水是山上积雪融化而成,异常冰冷,人一下河就被冻僵,河水有三百多米宽,再好的水性也游不过去。
这一突发性的涨水把石达开部困住了,几万人被限制在小小的紫打地,而清军正快马加鞭地包围过来。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03章 英雄落寞
面对突如其来的涨水,大军无法渡河,这个情形让全军都有些慌乱,石达开无奈宣布休养生息三天,等河水退潮再一举杀过河去。
因为长途跋涉,石达开部的确需要休整,这三天他们也在山上采果子,打野兽筹备了一些粮草。
但正是这三天,骆秉章带领的清军也赶到了对岸,河水退潮了,但清兵也来了。石达开的运气真是太差了。
石达开硬着头皮,让数十只木筏一字排开,每只木筏数十人,强攻对岸。
清军的大炮也一字排开,装着铁丸、石头子的木炮,无需瞄准,一股脑对着水面喷射,毫无防御的木筏被打得稀烂,且人只要一入水就被水流冲得好远,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数千太平军将士在强攻中牺牲。
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带的两个土司,看出了石达开的困境,原本已经收了石达开过路费的他们,又拿了骆秉章的好处费,变了脸,反过来攻击石达开。
土司是没有是非对错的概念,他们信奉的原则就是谁给的好处多就听谁的。
骆秉章的银子给得多,而且同意只要消灭石达开,石达开的钱全归他们。这些土司一比较,当然是给骆秉章办事划算。
当地土司岭承恩攻占了察罗河东岸的洗马姑据点,然后渡到河东攻占了太平军的新场据点,切断了石达开唯一的退路。
而另一名土司则带着番人封堵了石达开西面的松林河,配合清军对石达开进行合围。在这里石达开又损失了几千名兄弟。
太平军反复损失消耗,而清军的包围网越收越紧,土司岭承恩趁着石达开着急渡河,在夜间偷袭马鞍山得手,这一下石达开的采食地又没有了。那个时代山上野果野味还是不少的,周围虽然没有村庄人家,但靠山吃山,太平军还能支撑一段时间,马鞍山一丢,石达开感觉套在脖子上的绳已经勒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石达开英雄一辈子,却被活活困死在这小小的紫打地,英雄无用武之地,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粮食供应越来越少。
面对这样的危局,石达开不得不底下高贵的头,他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过去,开口哀求王应元,只要让开一条路,愿意出价千两白银买路钱,是过去的三倍,还许愿将来太平天国打下江山,给他加官进爵。
对另外一个土司岭承恩,他也写信请求他们不要攻得太急,愿意给钱让他们手下留情,别一直追着自己打。
这两封信可以说石达开彻底放下了自己面子,换做以前,这两小小土司,根本是自己看不上眼的。但此时此刻,石达开已经没有了谈判的本钱。
两名土司也不傻,拿了你石达开的钱,放你走,清廷那边的钱就拿不到了。如果在这里消灭你石达开,不但有清廷的奖励,你石达开的钱也跑不掉,还是归自己。
石达开的哀求不但没有让土司们收手,反而让他们看出石达开已经支撑不住了,于是攻击得更紧了。
在紫打地这极度困难的一个月,石达开手下死得死,逃得逃,投降的投降,最后只有六千多名老兄弟还无怨无悔地跟着他。这些人中很多都是从广西就一直跟着他征战四方,不少人年纪还比石达开大,他们对翼王是绝对的忠诚。
于是让人不忍的一幕发生了,因为没有的多余的粮食,且清军大军就在眼前,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死亡就在眼前。石达开的妻子和两名妾氏为了不拖累他,避免落入清军之手受到凌辱,主动投大渡河水自杀。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伤员,家眷开始三五成群,走向大渡河,任河水把他们冲到未知的远方,石达开部这支太平军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
“小王爷,发匪的覆灭已经近在眼前,你又何必犯险去劝他们投降呢?”骆秉章拦着杨小山,不让他去劝降。
“骆总督,正是发匪已经无路可逃了,为什么不让胜利更圆满呢?更何况困兽犹斗,咱们要消灭他们,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刚刚达到这里的杨小山得知石达开还在对岸,松了一口气,幸好自己及时赶来。于是提出劝降石达开部。
“话是这么说,但这剩下的这几千发匪都是老贼了,要投降早就投降了,他们是铁了心跟朝廷作对,怕是不会投降的。”骆秉章摇摇头,他策反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意志松动的人早被自己策反了。
“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骆总督,这里到底是我说得算,还是你说的算?你是不是觉得先帝刚走,太后的懿旨你可以不遵守呢?”杨小山急了,搬出太后来压骆秉章。
骆秉章一听冷汗顿时下来了,顾命八大臣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这两宫太后不好惹,自己只不过是一名总督,眼前这位杨小山又是个浑不吝,说拿人就拿人,自己还是躲着点好,于是低头道:“下官是担心钦差大人的安危,既然小王爷已经拿定主意,下官这就准备船只和护卫,护送您去对岸。”
于是杨小山乘着打白旗的木船在数十名卫兵的护卫下来到石达开的营地。
“翼王,别听清妖的鬼话,他们是想欺骗我们,一旦我们放下武器就被他们杀了。干脆拿下这个清妖大官,和他们拼了。”听到杨小山旁边卫兵叫喊劝降,翼王的部下嚷开了。
“对对对,他们竟然敢在我们营地口来动摇军心,一定干掉这些该死的清妖!”剩下的太平军老兄弟都是一心求战,即使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但此刻的石达开心里更装着手下这些老兄弟的性命,妻妾们的自杀让他悲痛不已,使得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就是想用自己的性命和清军做交易,让手下的兄弟们能留一条活命。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放他们进来,听听他们说什么?”石达开让部下收起武器,打开营门,让杨小山等人进入自己的营地。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04章 营救石达开
杨小山被石达开带到了主营地,营房里还有几个他的高级将领。而杨小山的卫兵则被下了武器,被带到另外一个营地监管着。
杨小山望着眼前的石达开,差点认不出来了,记忆中的石达开是那么挥洒自如,英雄盖世,可现在的他却好像被失败磨平了菱角,不但傲气全无,还情绪低落,有一种穷途末路之感。
“本使此次来,事关重大,石将军还请你屏蔽左右。”杨小山看了一下石达开身后的几位将领。
“翼王,这小子让我们走,怕是要暗算你,干他娘的。”石达开部下又开始激动起来。
石达开伸出双手,拦住他们,然后转身,非常平静地对杨小山道:“石某也正要找你们,石某现在是败军之将,也没有谈判的本钱,石某唯有这一颗项上人头作为条件。只要你们清廷肯放我手下这几千兄弟一条生路,石某愿意和你一起回你们的清军大营。”
“翼王,万万不可。”
“翼王,不能这样啊。”
“我们誓死追随翼王,要死一起死。”
。。。。。。
手下部将跪倒一片,没一个同意石达开的方案。
“我意已决,你们不要管我,这是我唯一能为你们做的事。”翼王此时此刻泪水也忍不住留了下来,要与兄弟们告别。
“大哥,你还看不出来我是谁吗?”杨小山被这气氛感染,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石达开的身子猛的一震,回过头来不敢置信道:“兄弟,是你?”
“是我,小山啊。”杨小山激动道。
“天那,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去执行刺杀咸丰的任务去了吗?”石达开是知道杨小山的任务的。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咸丰刚死,大哥你可能还没有得到消息。”杨小山回答道。
“我的天,小皇帝真被你弄死了,你真是有通天的能力啊,还做了清廷的大官!”石达开是彻底服了杨小山,紧紧抱住杨小山,不停地拍着他的后背。
“没有这一身狗皮,我也见不着大哥。我来就是救大哥走的。”杨小山对石达开道。
“说说你的计策。”石达开松开手,他对杨小山是非常信任的。
“事到如今,即使大哥放下武器,朝廷也不可能放过你的性命,所以大哥只有假死。我回去推说你自杀以求得其他人能留一命回家。不过现在难的就是要找一付和大哥长得很相似的尸首。”杨小山说出了自己的计策。
“这有何难?要不是翼王我马忠早死了,我现在就把这条命还给翼王。”马忠是石达开义弟,模样身材都和石达开有些相似,杨小山话音刚落,马忠拔出佩剑当场就自刎而死。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马忠就血洒当场。
石达开一下抱住马忠的尸体,泪流满面道:“兄弟,你太傻了。为兄对不住你啊。”
“大哥,这位马兄弟忠义无双,咱们不能让他白死,得赶快更换衣服,你不能再穿这一身出去了。”杨小山立刻道,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得马上采取行动,骗过那骆秉章。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杨小山带着“石达开”的尸体回到了清军大营,这尸体已经换了石达开的衣服。加之杨小山会一些易容术,他稍稍做了些手脚,让尸体看起来更像石达开本人,并且他还带了一封石达开的“遗书”,遗书上大体意思是:“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
“这匪首还真是够义气,为了让其他人活命,他在本钦差面前自刎而死,本钦差也答应他,让他部下放下武器,咱们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杨小山对一脸愕然的骆秉章道。
骆秉章还有些不相信,这石达开死得也太容易了吧,自己追剿他这么多日子都没能杀了他。这常郡王过去三言两语,他就自刎了,简直不能相信。
不过按常郡王所言,听起来也合情合理,这石达开重情义也是出了名的,为手下活命自杀是说得通的。
不过骆秉章不敢怠慢,对杨小山道:“这匪首可是发匪里的重要人物,下官还得查明正身,望钦差大人理解。”
杨小山也知道不让骆秉章验身肯定是不可能的,人家也怕担欺君之罪,于是点点头道:“那你快点查,这尸体可没几天就腐烂了。”
骆秉章做事非常认真,他先请来仵作,查明死的时间,结果和杨小山说得一致,的确是刚刚死亡的。
然后他又让投降过来的石达开的旧部过来辨认,这马忠本来就和石达开有几分相似,在杨小山的易容下,就更像了。而且这些人本来也只远远见过石达开几次,并不是什么亲近之人,所以又瞒了过去。
最后骆秉章还不放心,又请人过来辨认石达开遗书的笔迹,这遗书本来就是石达开自己写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本人所写。
骆秉章为人虽然精明,但他千算万算都没想到这钦差大人是和石达开一起的,所以几番调查后,觉得这尸体的确是石达开,终于放下心来。石达开一死,自己也可以交差了。
虽然骆秉章很不情愿,但杨小山推说自己在石达开面前赌咒发誓过,一定要放这最后的三千多太平军回家。
杨小山非常坚持,骆秉章也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只能按照杨小山的吩咐,一人发五两银子回家路费,解散了太平军,收缴武器后放人。
杨小山在临走时找了个机会送送石达开,也是想给他打打气,重新振作起来。
“兄弟,我虽未死,但已然已经是个死人,再不能打出自己的旗号了。”石达开经历了此次打击,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灰意冷道。
“咸丰皇帝虽死,但清廷气数还未尽,这中国境内怕是没有多少机会。大哥此去,可以前往广西边境,越南国的北部山区,再拉起一支队伍来,清廷现在自身困难重重,势力还影响不到那边,凭大哥的能力一定能在那边打出一片天来。”杨小山以穿越者的目光,点了一下石达开。
石达开眼睛一亮,似乎又重新找到了希望,觉得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比起自己在四川死磕,这条战略是非常符合自己现在的状况的。
“兄弟,你呢?你下一步怎么办?”石达开关心道。
“现在湘军在安徽闹得挺凶,我得赶快去安徽,助天国一臂之力。”杨小山放心不下陈玉成,立刻道。
“好的,咱们兄弟都要努力,以后终有会师的一天。”石达开离开前重新振作了起来,和杨小山约定道。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305章 苗沛霖来信
太平天国的安徽战场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陈玉成把手下大将派去河南、陕西征兵,手里更没有了可用之人,而曾国藩目光毒辣的很,趁虚而入,直奔庐州而来。
陈玉成手中还有不到一万太平军,他孤坐庐州将军府内,望着桌子上的地图。继安庆被攻破,安庆下游的池州、铜陵、无为、运槽、东关等地都落入了曾国荃之手;庐州的粮道已经被湘军切断。皖北的桐城、舒城、宿松、庐江都被湘军攻陷,庐州南面的屏障尽失。庐州的西线黄梅、广济、黄州、随州等地因为兵力不足,都全部放弃了。而庐州的北面胜保和袁三甲的部队还在虎视眈眈。
庐州俨然已经是一座孤城,完全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陈玉成自从童子军中脱颖而出,从一名小童子兵到现在赫赫有名的英王,从来都是顺风顺水,还没有遭受过眼前这样的绝境。
“英王,庐州已经是死地,咱们不能再呆在这里了,安庆的教训就在眼前,孤军死守孤城,只有一死。”手下幕僚建议道。
“可我们能到哪去?弟兄们南征北战,在安庆一带打了一年多,还剩下来的这几千兄弟大都是庐州人,是不愿远行他乡的。”一名将领反驳道。
陈玉成内心也不希望放弃庐州,放弃了庐州这安徽太平军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就落入敌手了。
安徽是自己一刀一枪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这里有破江北大营、全歼李续宾的辉煌战绩,这里也是他称王之地,让人多么怀恋的回忆。可不放弃这里自己又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能做!
“报天王回信了。”一名幕僚走了过来。
陈玉成神色一动,这几天他听闻护王陈坤书带兵到了天京一带,于是上书天王,请求发兵庐州前来救援。“念。”陈玉成对幕僚道。
“天王诏曰:安庆失守,英王救援不利,让朕甚为失望。。。。。。现革除陈玉成一切职位与头衔,暂代军务。”幕僚越读越心惊,差点没能念完。
洪秀全的诏书上不但没给陈玉成援兵,反而对他严加斥责,还削了他的爵位和官职。安徽的战况陈玉成的确要负责任,但洪秀全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安慰开导陈玉成,并积极支援他再战。
天王的指责让陈玉成的自信心更受打击,他的心境更为崩溃。
不过也不能全怪洪秀全,现在天国最能打的李秀成在上海和李鸿章的淮军作战,李世贤在浙江与左宗棠的楚军作战,其他王的实力都不足以抗拒安徽的湘军,洪秀全也是无兵可派。
湘军围攻庐州的绳索越来越紧了,越来越多的营寨出现在庐州四周,城外太平军的据点已所剩无几。庐州宛如安庆的翻版,曾国藩这条大蟒蛇这次又准备勒死庐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