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一时间,这片山间谷地上,一片人喊马嘶之声。
这会儿双脚站在马上已经是很稀松平常了,有的甚至在马上作出各式各样的动作,看到董策眼花缭乱。
瞧了这些人的表演,董策方才知道,原来刚才将自己狠狠震撼的那一幕,对他们来,只是轻而易举,现在这些方才有难度。而董策手下的那些家丁们瞧了,一个个也都是瞠目结舌。
他们之前被董策狠狠的操练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马术都是大有增进,本来还对自己的技术颇为自傲,但他们此时才发现,跟眼前的这些人相比,自己那个什么都不算,简直如孩童与大人的差距一般巨大。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他们再怎么训练,也终归只是接受了不足半年的操练而已。而这些察哈尔部的族民们,他们从便是生长在马背上,几十年下来,那胯下的马和人,几乎都得要结为一体了,自然远非他们可比,这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差距,通过训练也是很难弥补的。
历朝历代,游牧民族都是在这个上头占尽上风。
倒也不用有什么不平衡的,游牧民族有这方面的优势,汉人也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兵器铸造,铠甲铸造,远程兵器诸如弩箭等的制造等等。在器具方面,要远比游牧民族精良的多。
其实控马技巧和战斗力并非成正比,就拿董策这些家丁来,现下草原上这些察哈尔部的族民足有三百之数,董策家丁不过五六十。但如果两边真的打起来,全副武装的董策家丁,绝对是完胜对方。因为双方不仅仅有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还有战斗素养、杀人的技巧,狠辣程度以及战阵配合上的差距。
过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苏泰太后方才喊道:“都停下吧,到这儿来集合!”
为了让董策等人听的明白,她喊话的时候用的都是汉语,至于察哈尔部族民那边,自有身旁通晓汉语蒙语的人翻译成蒙语冲着那些族民们喊话。
“是!”
那数百名察哈尔部族民一阵乱哄哄的答应,都打马向这边过来。
三百人,五百匹马,溅起漫天烟尘,声势颇为浩大。他们前进的时候,很是散乱,根本没什么章法,更别阵型了,显然之前没怎么受过训练。很明显,他们并非是职业军人,而只不过是普通的百姓而已。
董策在里头还瞧见了一个熟人,竟然是阿拉坦乌拉。
他骑了一匹高头大马,那是名副其实的高头大马,几乎可以称之为巨型了,比一般的战马高了足足有两个头,身长几乎达到了九尺左右,简直跟一头象差不多。这个体型,在蒙古马中是极其罕见的,毕竟蒙古马以耐力和强大的生存能力著称,体型算是比较的。但这匹马,比之欧洲那些重型马匹,也是丝毫不显逊色。想想也是,若非是如此巨大的战马,也无法承载阿拉坦乌拉那两米左右高,三四百斤重的身体。
他瞧见董策往这边看来,冲着他微微头,却是神色淡漠,没有什么感情在里面。
苏泰太后瞧着董策,笑吟吟道:“怎么样?这些人都是我精选出来的,可还入得了你的法眼么?”
她这话,其实是有些向董策卖好的意思了。
这些人是她选出来的没错,但她跟董策的话,意思好像是她为此费了多大心理一样,其实完全不然。苏泰太后向自家部族里面的那些百姓们通告了这个消息,并且清楚了若是能去董策麾下效力会给出的待遇之后,人人都是争先恐后的要去。
老天爷!那可是一年十两银子!还给配铠甲,配武器,吃得饱穿得暖!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情!实话,哪怕是不给银子,有了后面这些条件,这些人也都愿意去。
此时,在冰河时代笼罩下的东亚大地,老百姓的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不光是大明如此,察哈尔部的百姓也是如此。寒冷的气候,使得荒漠化严重,干旱严重,能够养活的牲口越来越少,而且冬天冷得离谱,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牲口被冻死。适宜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少,而且大部分都被贵人们给占据了,并且贵人们收成不好的时候,对下面的盘剥也就更厉害,这些寻常百姓们日子也是越发得穷困潦倒。
现在这世道,在哪儿讨生活都不大容易。
连苏泰太后都被百姓们对这件事的热情给惊呆了,几乎所有适龄的壮年男子都想去,但董策又只要三百人。于是,她就在里头遴选了精锐。眼前这些人,绝对是他的部族中,技术最好身体最强壮的一部分。如此来,她虽然向董策邀功卖好,但确实也是有理有据,人家也是真正做了事儿的。
“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精壮,而且控马技术都是极好。”董策笑道:“太后费心了,在下感激不尽。”
苏泰太后瞧着他,大有深意道:“你不用对我感激不尽,只消得别忘了你答应我的条件就成。咱俩以后合作,好处还在后头。”
董策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苏泰太后瞧了他一眼然后转过身去,打马来到她的那些族民面前,她深深吸了口气,面朝众人,高声道:“现下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咱们察哈尔部已经归顺了大明。从此之后,你们也是大明的子民。而现在,你们这些我的族民中最精锐的一部,我教你们挑选出来,让你们跟随着董策董大人!”
到这里,她顿了顿,伸手指了指董策,而后继续道:“董大人是整个大明都数得着的年轻有为的权贵,跟着他,你们前途无量!而且还有银子拿,有铠甲可以穿,有棉衣可以穿,以后也吃得饱睡得暖,再也不用担心生计。等你们发了饷银,也可以给你们留在草原上的妻儿添置衣物,购买粮食,让他们不再受苦!”





崇祯七年 第888章 九零六 调动情绪
“这是我为你们争得的一个大好机会,你们切莫不要辜负了我!跟着董大人之后,要听从命令,董大人所的便如我所的,绝对不得违抗,都听明白了吗?”
她一句,阿拉坦乌拉便跟着重复一句。他身高体壮,声音如洪钟一般,音量极大,声音也雄浑,一用力出来,声音咕隆隆的犹如雷声在耳边回荡,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这一番话出来,把董策都夸得有儿不好意思了,其中夸大之处可是不少。像什么最年轻有为的权贵之类,董策可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完全配不上这个名头。
他知道苏泰太后这么,是为了让这些跟着他走的人更加珍惜这个机会,更加听从他的命令而不是阳奉阴违。
因为苏泰太后如果跟这些族民她是迫不得已才让他们跟着董策的话,那这些族民对董策肯定是有怨言的,做起事来不用心不,有可能到时候还会出什么问题,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乱子来。
从苏泰太后这般作为,可以看出来,她对两人的合作确实是真心且用心的。
董策向来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性子,既然人家这么用心,董策自然也不可能自食其言,他心中有了一整套的计划,可以将囊囊太后给搞下台,回去之后就可以着手布局了。
其实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于给整个大明而言,把囊囊太后搞下台,让额哲接着当大汗并且稳固额哲的位置,都是有好处的。额哲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却沉湎于游猎,简直就像第二个天祚帝耶律延禧一般,在他身上已经能看到一昏君庸君的潜质了。
而囊囊太后却是极有手腕,也是极为精明强干的一个人,一旦阿布鼐登上大汗之位,则她肯定会成为摄政太后,并且把持察哈尔部证据相当长的年头。在她治理下的察哈尔部不消,肯定会比额哲治理下的察哈尔部更加强盛。
而大明,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这么强盛的察哈尔部。
正因为有这些原因,所以董策很有信心,能够服刘若宰帮着自己布局。以董策自己的力量,想要搞掉囊囊太后可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但如果以刘若宰为助力甚至是以整个大明朝廷为助力,那想要扳倒囊囊太后可就一儿都不难了。
阿拉坦乌拉那最后一句‘都听明了白了么’,简直如炸雷在耳边炸响一样,哪怕是董策,耳朵都是一阵嗡嗡作响。那三百余察哈尔部精锐齐声高喊道:“明白!”
这一次没用苏泰太后,阿拉坦乌拉便是高喝道:“那还不赶紧拜见?”
三百族民纷纷从马上下来,单膝跪地,冲着董策行礼,口中念念有词。董策不知道他们的是什么,但想来应该是拜见贵人之类的话。
董策没想到苏泰太后会这么卖力,但对他来,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好处。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一上来,这三百余精锐就对自己有了相当程度的臣服和信任,而自己要做的,便是稳固他们的这种情感。
至于该怎么做,他早已经驾轻就熟。
这种事情他可是干了不止一次了。
他向苏泰太后头笑笑,而后打马向前,冲着阿拉坦乌拉笑道:“你也替我传个话吧,我可不懂蒙语。”
阿拉坦乌拉头,却并未话。
董策朝着众人沉声道:“从今天开始,再往后不知道多少年里,你们应该都是我的人了。而我董策,从来不会亏待自己人!你们身上现在连一件皮甲都没有,手中连一张像样的弓都没有,用的箭,还是骨头打磨的箭簇!太寒酸了!”
“这些,我都会为你们解决!用不了几日,你们就能披上大明的棉甲,手中持着强弓,腰间箭囊里插满了弓箭,马鞍子旁边还能挂上一把腰刀。这些,我都会给你们配齐了。而以后等你们跟我到了我的领地,你们睡的是干净舒服的石头房子,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以后顿顿都有肉吃,顿顿管饱,敞开肚子吃!”
“现在,你们即将跟着我前往数千里之外。我知道,你们心中肯定是舍不得离开这里的。”
到此处,董策闭上了嘴,瞧着众人的反应。
果然,阿拉坦乌拉替他传完这句话之后,人群中立刻起了一阵骚动。方才董策那些话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振奋的,激昂的,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意,有的甚至呐喊出声,因此整个队伍显得很是喧闹。而此时,当董策到这一句,他们一个个都沉默了下来,神色也有些低沉。有些感情丰富的,甚至眼圈都有些发红了。
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毕竟,他们从今天开始可能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赶赴千里之外,甚至是数千里之外那个他们从未去过甚至没有听过的地方。那里是大明的国土,而他们这一去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想到家中的妻子儿女,心中又怎能不生出一丝惆怅悲凉?
董策无疑是琢磨人心思情绪的大师,他很敏锐的发现了面前这些人的这一抹思绪。
董策停了一会儿,等他们的情绪酝酿发酵了一下,忽然高声问道:“你们谁能够回答我,我带着你们是去做什么的?”
等阿拉坦乌拉替他传完这句话之后,人群中安静了片刻,而后便是有一些喊声响起。阿拉坦乌拉给董策翻译了一下,有的喊的是‘你带我们去杀人的’,有的喊着是‘你要带我们去打仗’,不一而足。
董策高声道:“没错,你们的一儿都没错!我就是要带着你们去打仗,而且很有可能要去杀人,很可能杀的还不少。总不成你要杀人家,人家就站在那里让你杀,对不对?所以,你们之中,出现死伤也是在所难免。对于你们,我只能保证,会尽量将你们带回来!”
“我会竭尽全力,给你们提供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铠甲,更加严格的训练你们,让你们在战场上能够战胜敌人,最后活下来!但我不敢保证,你们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到这里,有多少人会血染疆场,抛尸在异国。所以,如果你们谁害怕了,胆怯了,不敢去了,不想跟着我走了,没问题,你们可以留下来,我绝对不会勉强!谁你们谁想留下来?”




崇祯七年 第889章 九零七 喜得猛将
当阿拉坦乌拉完这句话,这些热血汉子们瞬间被董策给激起了胸中的情绪。他们一个个涨的满脸通红,胸中热血沸腾,纷纷冲着董策大喊。
董策虽然听不懂,但他一猜就知道他们在喊什么。他看向苏泰太后,明知故问道:“他们在喊什么?”
苏泰太后瞪了他一眼,神色中有些不悦。虽然她知道董策在故意激他们,但自己的族民被董策刻意的贬低,却是让她心里很不高兴。不过她还是回答了董策的问题:“我的族民们,他们没有一个是懦夫,都愿意跟着你走。”
“好,好!”
董策哈哈一笑,重重地一击掌,高声叫道:“这就对了!我就知道,你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是以后都会封妻荫子飞黄腾达的英豪,你们跟着我百战沙场,最后立下大功,封了官职,发了大财,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车车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回到家乡,那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光彩!这就是荣归故里!”
董策忽然拔出腰间骑兵刀,斜指向天,高声吼道:“既然你们都是勇士,那你们就跟着我,杀向你们的敌人!我的刀前指的方向,就是你们冲锋的方向!我将带给你们荣耀,财富,带给你们你们所期待的一切!”
经过了方才董策那一番或是贬低或是赞扬的话,这三百名热血汉子的情绪已经完全被调动了出来。当董策拔出骑兵刀斜指向天的那一刻,当阿拉坦乌拉完董策那句话的那一刻,他们也纷纷挥舞着拳头,口中发出兴奋的叫喊。有的甚至涨的满脸通红,捶着胸膛疯狂的大声吼叫!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泄他们心中的情绪!
三百余人的叫喊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连马儿似乎都被惊到了,发出一阵希律律的嘶鸣。
过了足足有一盏茶的时间,这股兴奋劲儿才算是过去,董策瞧着他们,脸上露出一抹微笑。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这些人很是可用!他也是趁热打铁,又道:“但凡是今日跟我走的,每个人都发给十两银子的安家银钱,这些银钱,足够你们的妻子儿女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了。而你们察哈尔部即将迁去的地方,离着我那并不远,等到察哈尔部所有人都迁过去了,你们也可以回去看看,把你们新挣得的钱交给家里。跟着我,你们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苏泰太后瞧着董策,目光复杂。其中既有赞叹,感慨,又有一丝戒备。通过今天这件事,她对董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甚至还有些纳闷,董策这么年纪轻轻的,看着也就是二十岁不到,怎么就懂得这么多?还能用得这么好?
难道真像一些书里所的,是生而知之者么?
她很庆幸自己与此人是盟友,是伙伴,而并非敌人。这会儿,她忽然心里很是幸灾乐祸,暗道:“囊囊太后,你欺负了我大半辈子,现在有这么个人算计你,恐怕你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董策每个人先发给十两银子绝不是临时起意,更不是大话,事实上,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甚至银子都让士卒们带在了身边,三百个人,每人十两,加起来就是三千两银子。对他来,这个数不算什么大数,且不在澄城县中得到的那笔巨额的财富,就那一日杀光了建奴的使者,洗劫了建奴的营帐,他便分得了许多金银。这三千余两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接下来,董策便让自己的家丁们上前,然后让那三百名察哈尔部精锐排着队,依次来领银子。沉甸甸的银子拿到手,他们对董策更是增加了一分感激。
毕竟要让人家效忠,光有情,光是能激励鼓动还不行,还得让人看见实打实的好处。
而后,苏泰太后便让他们各自散去,等到一个时辰之后再带好自己离开时候要带的家当来此集合。
这些族民们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离开了,而后董策瞧了一眼苏泰太后,神色肃穆道:“苏泰太后,这次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的付出打水漂。”
苏泰太后咯咯娇笑一声:“你能这般,我就放心了。”
然后他朝着阿拉坦乌拉招招手,阿拉坦乌拉策马过来,苏泰太后指着他道:“这三百人,总归需要一个领头的,我让阿拉坦乌拉来担当,你看如何?”
董策深深地看了苏泰太后一眼,嘴角露出一抹微笑,笑道:“阿拉坦乌拉有万夫不挡之勇,若是放在战场上,便是实打实的一名虎将!由他来统领着三百,我很是放心。”
其实早在方才看见阿拉坦乌拉出现在这些人前面的时候,董策便已经猜到苏泰太后十有**会如此安排。这三百人虽然不到她麾下族民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却是他族中的精锐。这三百人若是完了,她的势力是损失了一大半也不为过。如此重要的一支力量,她当然不会容许董策随意糟践。毕竟人心隔肚皮,万一董策表里不如一,派她手下的人去上战场送死,那她岂不是亏大了?
所以她必须要有一个可靠同时又颇为有能力的人来统领这些人,阿拉坦乌拉武力极为强横,能力也不差,在她的族民中更是享有盛誉,极有威望,由他来当这个人再是合适不过了。董策几乎可以猜到,如果自己下令让这些人去做送死的差事,那么阿拉坦乌拉肯定会首先反对。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把董策换成是苏泰太后,肯定也会掺沙子安钉子,甚至比这做的还要过分。对于苏泰太后的这番心思算计,董策其实是无所谓的,反倒是有儿乐得如此。毕竟阿拉坦乌拉如此强横,着实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
这样的猛将,骑着如此巨大的坐骑,若是能披坚执锐,那么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不但是他自己的战斗力足以抵抗对方数十人,更是因为有这样一员强横的虎将冲杀在前,以身作则纵横无敌,他的手下娿都会因此而受到激励,奋勇作战!
在冷兵器时代,士气是战争中影响双方胜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手下效力,董策高兴还来不及,反正他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将阿拉坦乌拉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崇祯七年 第890章 九零八 再买三百匹
“那便这么定了。”苏泰太后笑道。
她冲着阿拉坦乌拉招招手道:“快见过董大人。”
阿拉坦乌拉并没有出言抗议,不过他态度也算不得多么恭谨,稳稳地坐在马背上,只是躬了躬身,道了一声董大人。他却也是会汉语的,不过的很不流利,这三个字董策都没大听明白。他的鼻音也很重,如同一口大钟在嗡嗡作响。
董策倒也不以为意,他看得出来,阿拉坦乌拉对苏泰太后极为尊重服从,既然是苏泰太后吩咐的事情,他想必是不会怎么打折扣就执行的。
至于他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样,至少现在董策是无所谓的,只要他能听从命令就行。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那些察哈尔部精锐陆陆续续赶了回来,没有一个人拿了银子没有回来。
董策满意的了头,苏泰太后又了几句,然后两支队伍便是起程,朝着察哈尔部汗帐所在地赶去。
董策和苏泰太后不是一起走的,董策带着家丁先在前面走,在后面十余里之处,苏泰太后才领着那三百察哈尔部的精锐跟着。如此看来,两支队伍似乎并没太大干系,也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董策其实倒是可以大摇大摆的带着这三百人回到察哈尔部汗帐所在,但这样一来的话,这件事儿也就瞒不住了。察哈尔部的贵人们会知道,跟董策一起前来大草滩的那些明朝军将也都会知道,这事儿固然是瞒不住的,迟早会暴露,但董策还是决定能瞒一时是一时,至少要等着大伙儿都离开大草滩之后才好把这件事给宣扬出去。
董策担心的是,虽刘若宰默许了他做这件事,但这件事若是宣扬出去还是容易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不定,刘大器王武略等人就会想了:凭什么你能得到三百名察哈尔部的精锐,你能得到五百匹战马,凭什么我就不能?若是他们起来异样心思,惹出什么乱子来,那可就麻烦了。
他们应该没多大可能来找董策的麻烦,但他们却可以找别人的麻烦——比如,也向察哈尔部索要一些人手。
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这样的事情,一方势力臣服于另外一方势力,而后,强大的势力派去臣服一方的人便开始敲诈勒索,索要各种好处,硬生生的把已经臣服的那一方给逼反了!
董策可不想因为自己发生这样事情。
董策想的是,等离开察哈尔部汗帐之后,等这事儿眼瞅着就要瞒不住了,他再出去。反正那时候他们已经离开这儿了,便是再想从察哈尔部身上敲上一笔也是做不到,只能徒呼奈何。便是刘大器等人心有不甘,也是没什么办法。
当日傍晚时分,董策等人回到了察哈尔部汗帐所在的。而苏泰太后等则是带着他手下那些人住进了距离汗帐有一段距离的一个部族内。这个部族也是属于她的,她先把那三百名精锐族民安置在这里,这样便不容易被人发现,等到董策什么时候离开,她便再把这些人交出去让董策带着。
她则是连夜赶回自己的驻地,这次回去,她是为了搜罗马匹。
因为董策向她提出,要从她这儿再额外购买上三百匹战马,到时候带着一起走。当然,是按照市价来买,不会让苏泰太后亏钱。三百匹战马,便是近万两银子,这可是好大一笔买卖,有了这笔进项,足够苏泰太后做许多事了,她自然很上心,赶紧回去准备。
回到汗帐所在地之后,已是傍晚,董策顾不得吃饭,便开始安排人手守夜等等,弄完这些,已是天色漆黑了。
好不容易能开始吃饭,结果刚吃了一半儿,刘若宰便派人请他过去,董策抹了抹嘴,赶紧随着来人去往刘若宰处。
“大人,属下奉命前来!”
董策来到刘若宰帐篷外面,沉声道。
“进来吧!”帐篷里面传出刘若宰的声音,董策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董策进去的时候,刘若宰正自坐在一张大案后面,手中笔刷刷不停,似乎在写着什么。
1...320321322323324...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