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我一听,这名字也是高大上啊,同意了。到政府登了记,定了章程,印了名片。

    而领班接到我的名片后,显示出惊喜的表情。“哎呀,我说你不是一般人嘛,怪不得我们猜不出你的身份。你是个大老板啊。”

    我反问到:“我又不是大老板,你怎么这么说呢”

    “你是搞教育慈善的吧”

    “对啊。”

    “那就对了,这不是大老板还是什么只有有钱人,钱多了,心好了,才搞这个的。四川最大的老板希望集团,刘家兄妹,就是成立的教育基金。”

    “我知道,那是全国性的,叫希望工程,那是大老板,做的大好事,我不算。”

    “谦虚了不是怪不得,我们拿你当怪人呢。因为我们不相信有善人。结果,你果真是个大善人。”

    “什么意思,我又成了大善人怎么我听来怪怪的。”

    “庄哥,对不起,应该叫庄总,还是庄理事长”

    “还是叫庄哥吧,我们老乡,叫其他的,我自己不习惯。”

    “好,庄哥,你有钱,这我们猜得出来。在我们这种酒店,不干正事,就随便住两个月,像是在散心一样,这是有钱人的做法。不生产,只消费,气定神闲的样子,肯定是有实力噻。”

    我不知道,她判断实力的标准是什么。一天两千元的房费就算有实力,那这实力也太差了。她是没见过大老板吗不对啊,毕竟在这里工作的人,见过世面的啊。

    我问到:“你凭什么认为我是大老板呢”

    “你想啊,整天没正事,没工作。不管你是等人还是旅游还是散心,没见过你这种不干事只消费的。甚至,有的人猜你是个间谍,在这里等接头的呢。”

    我笑了,人们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我一个正常人,还引来那多的猜测。

    “我判断大老板,有自己的标准的,毕竟在这酒店工作时间也有几年了,也观察了些人。”

    我很感兴趣了,不知道,从她的角度,是如何判断财富的。

    “住最贵的房,肯定是有钱的。要么是公款或者接待单位报销,要么是商务出差,肯定是大公司的高管。或者一些商人出差到重庆来,就是有钱人来重庆旅游,也是有人接待的。你不同,你住这酒店,如同在租房住,也不生产,只消费。那么,我就有一个估计财富的公式了。”

    我用目光鼓励她继续。

    “假如,你一天总消费是三千元,那么,你的收入肯定是大于三千的,大多少呢你这样气定神闲的样子,估计,这消费,不到你正常收入的三分之一。因为如果占比大了,你自己都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对不对”

    我点点头,她分析得有些道理。

    “如此假定,你每天的收入有一万元。那么,一个不需要生产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哪来每天的一万元只有一个可能,你靠资本收入。因为劳动收入除外,最大项的是因为投资或者存款而得到的资本收入了。对不对”

    毕竟是学财会出身的,这点敏感性培养起来了。我笑到“老乡,你缺一个机会,你可以负责一个企业的财务了。看你这思路,挺清晰啊。”

    “你大老板夸我,我有点飘喔。”她继续说到:“每天一万以上,那么每年的投资收益起码得稳定到三四百万。按平均

    投资收益率5%来算,我是说平均,不按最保险最低的银行利息,也不按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毕竟,你这悠闲的样子,估计也没风险投资的。”

    “你凭什么断定我没有风险投资”

    “你也不看股票,我经常来,你只是在看书,偶尔上网是晚上,对不对你也没什么频繁的电话。风险投资的客人我见过一些,电话特别多,会客特别多,人也急躁。”

    好吧,算她说得对,我点头认可了。

    “那么,结论出来了。你的固定投资总额,或者说你用于投资的账面资金,至少大于五千万。当然,你很有可能是亿万富翁。但是,我把超级富翁排除掉了。”

    “为什么看不起我”

    “不是,是根据你的作派。超级富翁,像你这样年轻的。钱财要么来自家庭。但你好象是没有家庭的人,对不对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如果是父母有钱,他们也不会让你一个人,在重庆这地方看书消遣。所以,我有个判断,不知道对不对。”

    嘿嘿,我这个算命的,遇到另一个算命的家伙,还是个漂亮的女生,还比我年轻。

    “你是个事业成功者,只不过,现在处于事业的转换




第四百零八章 实战型学者
    在讲座没开始前,大量的听众,已经开始在会场外的走廊上,谈论开了。

    “你说,房价增长速度,重庆明显干不过成都,难道我们这就白直辖了吗”说这话的人,好像是个商人模样,听他话的人,仿佛是个官员,官员手上拿着一个玻璃水杯,泡的是普洱茶,还好,不是枸杞。

    “王总,你话说的,我都无言以对了,你的楼盘不也赚了钱嘛,给你那低的地价,你只算差价就行了,还不嫌够”

    官员的说法,显示出亲密的程度,看样子,他跟这个王总非常熟悉了。

    “你说得对,差价,只能算过得去。我是在想,我们重庆的地价,为什么不炒热它呢”

    “你这就显然是不知足了,政府控制是一方面,重庆这个现实,有其他很多原因的。”

    “其实,我觉得重庆这个现实,我是一家之言啊,你别见怪。我们政府要开一块地出来,挖山填河的,比成都的成本高多了,他们那里,用石灰划个框,就可以卖地了。”

    这话说得,周围好几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如果按开发成本来算,地价是最主要的成本。而重庆整理出地皮的成本,的确是远远高于成都的。

    这时,出来一个很有风度,穿西服的人,好像是个老师,因为他提的包上,还印有学校的名字。

    “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也许有平均收入的差异,也许有供求关系的差异,也许有政府思路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咱们重庆的市情,一个大城市建在山上,本来就展不开,周围还被贫困的山区所包围,这个现实,或许决定了,在重庆搞房地产,制约因素太多。反正,我也没闹清楚,听听今天的讲座吧,或许他给我们有启发呢”

    这个教授所说的理由,官员们和商人们,肯定都想过,他说了,等于没说。

    光说可能性,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的。教授也自动退回到人群之中,觉得自己的发言,没有引起大家的兴趣。

    有一种人搞学术,利用辩证法的诡辩技巧,把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强调,好像很全面,其实没观点。这种官话什么时候传染到学术界,我不知道,但习惯很让人讨厌。

    比如,有人说,工资低了,这是不好的。但他会说:工资低了,当然不好,但是,也有好处,比如你学会了节约和低碳生活。

    比如有人说,孩子调皮,不听老师话。他会说:孩子调皮不认真学习,是不太好。但是,调皮,说明他身体好,精力好,甚至是有创造力的表现。对不对

    这种说法,简直就是不讲道理。这种不讲道理在于,他总是说,凡事都是有好有坏的,不要那么计较。那么,不计较就不是问题吗倒底是好的占多还是坏的占多呢如果不说出一件事的主要特点和倾向,我问你干啥

    这种两方面都说的人,不仅混淆是非,而且态度很恶劣。别人问你问题,是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你这种两面都说,戴着辩证法的帽子,实际是否认问题的存在。

    会议时间是准时开始的。主角上场了,他的形象本来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之上,进来时,大家的掌声还是比较热烈的。

    他开始客气了一番,这是礼貌,随即就开始了正式的演讲。他开始演讲的风格,就已经区别于大多数讲座了。

    大多数人开讲前,总要说,这是我一家之言,我是来学习探讨的,请大家多提意见。但他没有这种托辞,只是直接开始。

    他的开头,就与众不同。

    “各位,闲话休谈,书归正传。来之前,大家预先给了我十几个问题,我不准备一一回答,我按我的套路,讲清楚几个问题,大家估计就有些答案了。”

    这典型是以我为主的打法,在下面如此之多的官员、成功商人、学术人士面前,直接了当地讲课,毫不啰嗦。

    “第一个问题:楼市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直接进入问题,这种讲课方法相当简捷,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当年之所以成立房地产公司,是因为它是市场的需要,也就是说,有需求,就有市场。简单点,就是能够赚钱的,事实证明,我也赚了钱。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正确了。我相信,在座的人,要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要不是政府官员,要不是相关学术界人士,都是楼市兴盛的受益者。这样大的受益面,通过结果,证明了我当年判断的正确性。而大家知道这个判断正确,但心里却总是恐慌,为什么呢解释不了。人们总是对自己不太理解的东西产生怀疑和恐惧,这是人性。”

    他这一段说辞,让人佩服。人们在兴奋中担心,肯定是不知道原因和理由,所以总是怕。

    “我当年判断有三个依据。第一,全世界所有国家,一旦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后,就会开始城市化。城市化的后果,就是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并且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东京是这样,伦敦是这样。尽管为疏解大城市人口,日本和英国也做了些逆向的政策,但效果证明,那些政策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不符合规律。”

    此时,下面有个人举手,好像要提问,主讲人点了点头,请他提问。他站起来,我一看,就是开始前讲话那个政府官员。

    “请问一下冯总,美国或者一些欧洲小国,为什么没出现大城市化呢他们的居住人口,好的地方,大多在郊区。”

    “问得好,你这个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特例。当然,今天也不是特例,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所说的美国等,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美国的制造业及实体工业,已经连续二三十年衰退了,他们经济的主力,是科技化和全面金融化。服务业,已经成为他们经济的最主要内容。”

    对了,这个解释,在明白人面前,不需要多说了。我国在工业化没全面完成时,根本无法与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相比较。并且,后工业化,给美国带来了产业空心化问题,而今给美国造成了许多结构性矛盾。所谓的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过度金融化造成的,这还是在它有美元霸权的情况下产生的。中国没有人民币霸权,要走这一条路,只能是死路。

    而欧洲一些小国,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它只要一个产业发达或者一个企业兴旺,就可以解决全国的问题。一招鲜,吃遍天,小国有小国的好处。

    “我继续讲,制造业发达的中国,人口的聚焦效应,可以将资源配置和利用耦合出最大效益,所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甚至中国未来的大都市化,是必然的。我可以预测,今天搞的小城镇建设只能是过度,今天是农村的空心化,明天是小城镇空心化,这是肯定的。”

    我们就需要明确的结论,不要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所以,第一条判断成立了,就决定了,大城市需要很多的房子,来吸纳新进来的人口,所以,需求决定了楼市必然兴旺。我是说的大城市,至于中小城市,得分具体情况。”

    “第二个理由,楼市具有金融属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法案,规定传统银行不能进行投行业务。为什么按经济规律,如果在实体经济与银行之间,如果没有过度地带来隔离的话,产业资本会被金融资本高度控制。例子嘛,我就不举了,你们有空去翻摩根家族的经营史就行。反正,目前,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共识,中国也一样。但中国还有个特殊的情况,加剧了这一趋势。”

    如果存贷业务的银行,完全无节制地参与到投资银行业务,造成国家金融化,实体经济就会被严重控制。马克思所说的金融寡头和超级垄断的时代,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美元是世界代币,它都不敢这样搞,更何况是中国了。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如何解释中国的特殊性。

    “我们这些年靠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巨大的顺差带来巨额的外汇,而我们的资本不能自由兑换,这就造成了因外汇占款带来的大量的货币超发,这么多货币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物价的飞速上涨,为什么因为许多钱都沉淀到楼市上了。楼市,是对付货币超发的稳定器。并且,由于楼市可以按揭,是有杠杆的,所以,楼市上涨也成了投资的放大器,这也就是楼市的金融属性,让你的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原因。”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多余资本要找出路,没有楼市这么大的盘子,社会上的物价,早就可以涨到天上去了。

    “基于金融的原因,美国的房价也延续了大约六十年的总体上涨趋势,这就是证明。”

    他这一说,我倒想起以前

    在北京时,看到的一个报告,虽然美国房价有波动周期,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几十年来,始终是保持上涨势头的。

    人性的贪婪,让人们喜欢放大收益的杠杆,从而也放大了风险的杠杆。但当巨大的市场出现普遍标本断裂的风险时,政府就不得不以印钞票的方式来救市。

    这样的后果,是财富再分配,那些没有投资的,仅在银行存款拿利息的人,就是最大的受损者。比如,在1930年,在银行存款为30万美元的人,到了1950年,按最高的利率,最终财富也许仅有一百多万美元,但当时的30万美元可以卖一栋占地一公顷的豪华别墅,而后来的一百万美元,只能卖到不值当时一半的东西了。

    “货币超发是普遍因素,是历史必然,只要这个国家要前进。必须进行财富再分配,给那些愿意投资的人。保守的策略,在全社会人的**面前,始终是要失落的。”

    他的这个结论,简直可以说是人性论了。经济本质上是个生产现象,或者有分配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



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大变局
    “我们到一个餐馆,喜欢点一个菜的原因,过去和今天是不同的。”

    他打比方的方式,有点文艺。其实我是不喜欢打比方这种说理方式的,太粗糙。但在座的人参差不齐,年龄偏大,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说理方法。

    看样子,冯总也是见人下菜碟。

    “过去,我们爱点红烧肉,不仅是因为习惯它的味道,而且因为它油水多,菜馆的分量足,我们能够满足自己对油水的需要,所以,这个菜是百年来,最普及的硬菜。而在我们小时候,虾和蟹,并不像今天那样受欢迎,而野菜,是上不了宴席的。”

    需求变化了,这恐怕是他要说的意思吧。

    “今天,人们对大鱼大肉的需求变了。对味道营养及个人爱好,有所挑剔。光靠增加材料成本来做红烧肉的餐馆,生意就下降,而靠味道和个性化取胜的餐馆,生意就好了起来。这就是变局。民以食为天,用食材来打比方,大家估计有共鸣。”

    他为什么不说火锅呢在重庆这地方,离了火锅不行啊。

    “中国人的消费已经开始升级了。在农村修一个三层楼,也娶不到媳妇,在重庆有个两居室,找媳妇就太轻松了。为什么因为重庆所带来的其它收益,适合人们的新需求。比如公共资源这一项,就远超乡村。这里有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公共交通,最好的社区保障,最好的就业机会,最好的成长空间。还是打比方,在朝天门开个火锅店,肯定比在开县开五个火锅店,得到的利润都好。”
1...224225226227228...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