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关于寻找这个话题,就扯到这几天跟刘大哥一起学习的效果了。刘大哥也简要说了,我目前的状况。
文大姐说到:“小庄,从世俗角度上来说,你已经拥有了别人看来最好的生活了。但你不满足于这,你总想求得更多,这就是贪,你懂吗”
她这明显的批评,并没有让我沮丧,因为我可以坦然地面对她。“大姐,也许我这就是贪,毕竟,大部分人一生奋斗的终点,也就是我今天的生活了。”
“其实,这种贪,也不是不好”大姐一笑,大出我的意外。佛家的说法很奇怪呢,是非不分。贪明明是个贬义词,说得好像还很高尚似的。
“佛祖出家求道,也算是一种贪。他贪这个大道,这个不生不死的真理。但是,这个贪却是最为伟大的。因为,他是为众生,为全社会。而你,只要把贪,转化为对众生负责,为众生实践解脱之道,就崇高了。”
这种说法,我第一次亲口听人面对面说起,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类似的观点。当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姐,和蔼地跟你说伟大崇高什么的词汇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那你愿意这样抛弃世间的享乐,去追求那无上的大道,你除了帮助妍子以外,还有什么触发的原因吗”
“我不知道是哪些原因,是我生活中始终存在的短暂性还是我人生家庭的漂泊感是我找不到我生活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还是发现人生无论如何努力,终归有缺憾老实说,文大姐,刘大哥,我真不知道,哪个原因是主要的。”
刘大哥笑了:“你大姐的问题,没说清楚,你也没听明白。你们说的是两回事。你所说的原因,都不是她所问的。你说的这些,其实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些疑问,这是世界和人生的普遍现象,一个聪明的爱思考的人,都会有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产生了,大部分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自己寻找一些答案。但你不一样,你确定要学佛,肯定有个人的特殊因缘。”
我想了想,问到:“难道,妍子的原因,不是我特殊的因缘吗”
“不算,妍子不是你。你自己内在的冲动和发心,才是你学佛的因缘。用哲学的话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我发现,这种问答,简直太有意思了。步步紧逼的思想交锋,把我的脑细胞都激活了。如同一个勇敢的战士,听到冲锋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年轻的好胜心和试验精神,在我身上,再次体现。
“或许我独特的身世我父母又亡的家庭感觉人生短暂的逼迫要知道,以我这样年轻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父母为我骄傲了。或者说,我原来以为缺钱是生活中最大问题,但当这个问题解决了。才发现,许多问题是钱不能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呢有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呢这算是我自身的原因吗”
文大姐倒了一杯茶,并没自己喝,也没递给任何人,只是把它放到我们中间。
“小庄,你看这杯茶,你前一次的说法,只说到了杯子。这一次的说法,只说到了茶叶。但我需要你说的,是这茶水里面的主要成分,以及倒水这个人。”
这不简单,“杯子里主要成分是水,倒水的人是你。”
“好的,那么,你说了半天茶叶,什么普洱什么绿茶花茶之类的,却忽视了最主要的成分,水。”
她又倒了一杯白开水,与那杯茶并排放在一起。说到:“小庄,我们通常把这杯叫茶,其实它的主要成分也是水,与这边虽然颜色不同,但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你只要找到了水的真实,就找到了最普遍的真理。不管它是用来泡茶还是泡糖还是用来泡咖啡,主要的水的成分就是一样的。你学佛的普遍原因,不管是你生活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如同这白水,与古来圣贤最开始的疑问,毫无二致,这就是普遍性原因。而我问的特殊原因,关系到佛教的一个根本原理。”
“什么原理”
“因缘合和原理。所有事情的出现,都是因缘俱足的结果。比如这杯子与水的结合,缺少不了那个倒水的人。佛不度无缘之人,这话你应当熟悉。按佛教的说法,凡是今生能够听闻佛法的,都是累世以来,积累过功德,与佛有缘的人。而你不仅听闻,还开始实践,说明你跟佛的缘分,已经很深了。”
难道不深吗自己的老婆都已经学佛了。
此时我突然蹦出一个念头,那个中年女人!面对文大姐亲切的目光,我觉得这件事,也算是我的缘分吧。
我把从终南山到崇圣寺到鸡鸣山,三次遇见那个神秘女性的事,讲给了他们。
他们并没有打断我的话,示意我继续。我再把自己的思考讲了一下。我发现,促使我出家的最初动机,都与女性有关。当然,下面的只是我心理活动,我并没有讲出来。比如母亲的去世,让我感觉人生苦短。妍子的离家,让我感受到崇高与信仰。与乔姐的狂欢,让我感受到享乐的罪恶。与小池的交锋,让我进入了哲学的不能自洽。
而让我在世俗安于现状或者追求享乐的,都与男人有关。比如班长,比如王班长,比如小苏等。
我说到:“也许,女性,是促使我追寻佛道的性别特征。”
刘大哥笑了笑:“你跟我一样,你文大姐,主导着我的追求。”
我知道,他所说的追求,不仅仅是指爱情上的。更是指,信仰和实践上的。
文大姐说到:“你所说的那个神秘的女性,你可以假定,那就是观音菩萨来点化你的。你所说的路线,其实现在机缘已经成熟了,看来,小庄,你或许会有收获的。如果你按大乘的路线,为众生寻找路径,那不仅不是贪,而且是高尚的。”
什么意思这么高大上还观音菩萨还因缘成熟
大姐回答了我的疑问:“恰好,明天起,崇圣寺有个法会,专门对社会信众开一个培训班,主讲观音法门,看样子,这个班,是为你开的。”
什么这么巧吗当时,我在重庆时,正规佛学院不收我,差点投了一个假的骗钱的寺庙,到处追寻的佛法,就在眼前
“或许,是你在大理积累的功德,让这个因缘成熟了吧。”文大姐说到:“你与妍子资助学生,虽然仅是感情目的,确是符合佛法的,这可是学佛最重要的东西。”
“你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是说我们资助的钱吗”我有点不太理解,如果钱能够买来佛法,那么佛法就不是究竟的东西。
“你别乱想。”文大姐仿佛已经猜透了我的心思。“对众生天然的悲悯,是观音菩萨的特点。在《愣严经》中,观音菩萨说自己: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这个意思。”
我读过那一段,对那句话记忆非常深刻。当时我的感受,就是,依据这一段话,我们内地人把观音的形象比喻为母亲,是有道理的。母亲的心与孩子,始终是连在一起的,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正是观音受人崇拜的原因。
“你资助这些学生,出于自己感情的本能。那么,你与妍子做生意赚钱,就不是贪了。因为目的和发心不同,结果就不同。所谓求道,最重要的是发心。从这一点上来说,你已经有基础了。妍子,也有基础。”
“那你说观音菩萨点化是什么意思难道,我看见的,就是观音菩萨本人”
&nb
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门级知识
“你从哪里来的”
他这一问,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从北京来的从四川来的从丽江来的这些答案都不对啊。明明,文大姐已经介绍过了啊,他已经知道了啊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我望着他发愣的同时,只见他与文大姐互相看了看,说到:“看样子,是个老实人。”
文大姐说到:“那见性师,你留下他了”
见性师点点头,文大姐对他合什行礼,他合什还礼。然后,文大姐对我说到:“小庄,送你到这,就按寺庙的规矩办了。你自己的造化你自己修,如果有事,我们在丽江,还可以回来找我们。”
就这样离开了,完全没有其它的话。这就把我交给眼前这个和尚了吗如果说,那亲切的依赖感,是长期培养的结果。这个发出古怪问题的和尚,无论如何,我无法产生依赖的感觉的。
我当时还没来得及回头,目送文大姐的离去,就听到见性师在喊:“明成,你来,把庄居士领到你那里去。”
来了一个年轻和尚,对我说到:“跟我来吧”,我就跟他一起出来了。当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物品,被人安排来安排去,没人问我的意愿,也没人照顾我的情绪,甚至,没人给我一个笑脸。这么些年来,我感觉,这是最不给我情面的场景了,以前,还真没遇到过。
人与人交往,总得有些礼貌和过场。但在这里,文大姐说了那么些好话,这个见性师只说了两句。一句是那个答不出来的问题。一句是对我的评价,我是个老实人。就这样,把我打发出来,跟着一个甚至比我还年轻的小和尚。
我如同一个物品,被领到一个厢房。我知道,按佛都的规矩,这个年轻人,我应该叫他“明成师”。
这个厢房,算是一个通铺,一面是木板做成的通铺,上面有被褥和枕头,一面是柜子,可以放些个人物品,而屋子外面,是洗脸用的桶和盆子,有点像部队的集体宿舍,但比部队,还要简陋。
“你自己找个床位吧,相对应的柜子和盆子,位置就确定了,编了号的。作息时间,贴在墙上,还有学员守则,每人一本,你自己看。记住,听见钟鼓,都要出来集合。按安排活动。集体活动期间,不要私自说话,到处乱走。平时,不准串房。如果你不适应,随时可以走。”
他说完,递给我一个包,我还没来得及打开看,他就对我说:“你把登记填一下,如果有贵重物品需要庙子专门保存的,也可以交给我保存。”
我并没有保存的贵重物品,问到:“手机算吗”
“手机你自己保管吧。平时集体活动是不允许用的,业余时间可以。集体活动时间关机,放柜子里就行。毕竟,你是来学法的,还没出家,还不能中断与家人的联系。但是,你身份证,我还是要看一下。”
我把身份证递给他,他看了一下,让我登记,他在我登记完毕后,对我说到:“现在还有时间,你拿着身份证,跟我到保卫室去一下。”
寺庙还有保卫室我很奇怪。跟着他,向大门方向走去,结果一出大门,外面果真有个公安的点,叫治安点。里面有一个公安模样的人,仔细一看,就是此地的片警。因为片警的照片,就贴在这个治安点的墙上,还有联系电话等。
这就比较正规了,至少表明,这仍然处于国家管理的范围,包括这个庙子的所有人。当他把我的身份证递给这个公安时,公安看了看我,对了对照片,让我进屋一下。
屋内除了警械警服和饮水设备以外,最独特的是一个电脑和扫描仪器。我的身份证被放到一个设备中,电脑里马上出现了我的户口信息。然后被要求到镜头前扫描一下,确定是我本人,然后那警察就说到:“庄总,看不出来,这么年轻的老总啊。”
这话说得我不好意思,因为我的信息栏里,出现了以我名义注册公司的名字。
出来后,明成师这时对我的话才亲切一些。“不这样不行,现在这社会,什么人都人。有的表面是来学佛的,实际上是有案子的坏人,找庙子躲公安呢。所以,我们当家的,从前年就要求,凡是来学佛的,无论僧俗,无论暂住还是挂单,都要到这治安室来验证一下。”
“对,免得被人利用,也纯洁些。”我附和到。
“还有更严重的事。前段时间,也是内地一个正规庙子,还是庙子的方丈,居然是二十几年前的杀人犯,这是佛教界的耻辱。现在假庙子太多,都是骗钱的。真庙子,也出这样的事情,怎么对得起信众呢”
这事吓我一跳,他所说的真庙子,肯定是排除了假庙子的。肯定是在佛教界中,有一定历史和地位的传统庙子。这种庙子,连方丈都是杀人犯出身,可见,佛法的衰败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了。
“那真庙子真和尚,还是有的,比如这座庙子。”
“有是有,但是,真修行的人,也艰难呢。好多修行的人,也被人到处赶。”
“还有这种事”我不太理解,和尚真修行,与世无争,别人为什么要赶呢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宪法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从小的方面说,真的修行人,也没有利益追求,为什么有人还干扰他们呢
“我就是被赶过的。”他这一说,还真吓我一跳。
原来,他在云南另一座山修行,那个寺庙,由于旅游相当火爆,导致当地政府眼红,就把原来寺庙周边,辟为旅游区。政府修了个院墙,在门口收费,而散布于整座山的独修茅棚,也被政府工作人员驱赶。
“庙子就是和尚的家,回家还要给门票,不给钱不准上山。当地人,还是贪图那寺庙香火太旺,找自己人装成和尚,在那里收功德钱。”
所谓楚人无罪,怀
壁其罪,就是指的这个情况。当你收入高了,别人嫉妒,想来分一杯,你不给,当然就引起了暴力反弹。
“他们也没有明赶我们,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不仅关乎那门票的收费,更关乎我们的信仰。人家信众拿功德出来,是信仰。我们不可以,看着他们骗信众的钱,装着视而不见。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这不违法吗”
“当然违法,佛教协会也在政协上反映这件事。但是,利益面前,所有道理都是软弱的。扯了好几年,这事才弄清楚。政府呢,处分了几个官员,事情就不了了之。但功德钱,是退不回来了。当地地方财政也是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没办法,吃饭财政,作工资都发出去了,怎么办”
当听到他说“吃饭财政”四个字的时候,我不得不对这个明成师刮目相看。这是一个懂社会的人,他非常聪明并且有见识,他还有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厉害。“任何道理,在利益面前,都是软弱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规律来用。
人类历史,按马理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说穿了,就是利益决定立场和思想。那么这种贪利的思想从哪里来呢这是人的本性。
佛法改造世界,就必须影响人的本性。只不过,这不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而是通过信仰的方式。
原来读大学时,学过马原课。当时对所谓**有点不太理解。它实现的基础,看起来是那么虚幻。但想通了,其实从人性上,可以想通。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基础条件。当达到极大这个程度时,人们追求的方向就会改变,会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用现在的社会来说,就是钱多了的人,就更想找精神刺激。全社会,这个基础达到后,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就没那么关心了。所以按需分配,才有人性的基础。
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会产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这就是未来理想,其实是有逻辑的。
“现在那庙子怎么样”
“院墙拆除了,也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一些师兄也回去了,但我准备就在这崇圣寺长住了。毕竟,见性法师是过来人,我想在他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当然知道,他所谓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谓过来人,就是已经开悟的人。一如那方丈的法号,明心见性。他要得到的成果,也就是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有点理解见性法师当时对我所说的那两句话了。
第一句:“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如同禅宗里的话头,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种问题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如果我是一个已经有所开悟的人,那么,可以得到一个他认可的答案。如果是这样,我就不是单纯来的初学者了。从此,对我的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