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部队训练时,班长们也强调纪律,但没见过体罚打人的,况且,还拿这大一个板子,是不是有点法西斯。

    “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如你连这个香板都怕,还有什么勇气和决心,来超脱生死”

    法露师这一说,更吓我一跳,难道,刚才我的心理活动,真被他发现了在此坐的大几十人,他就能够看穿我

    老实打坐,不敢乱想了。也许是受了佛像的影响,也许是受了大众共同打坐的影响,反正,我的心,一下子就不乱想了。但是,不乱想,却并不清明,我的头脑中,好像蒙了一层雾,总在隔膜中。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我当时没多少时间观念的,这算是进步。以前打坐,总是坐了半个小时,就想看时间,坐到一个小时,必须要下坐。当时腿有点麻,但不至于一分钟也坚持不了。但内心中总有一个观念,一个小时过了,可以下来了。

    但这次,没有这个时间观念。不是说腿不麻,但没要下坐的企图心。毕竟这样大的集体活动,唯诺的香板那厚,不要说下坐,就是乱动一下,调整一下的心思也不能有。

    这种心理经验,对我来说已经熟悉了。在部队刚开始进行军姿训练时,除了脚最难受,其实更难受的是憋气,还有那颗总想下课的心。人一旦动了下课的心,就坚持不了很长时间了。

    当时,班长教我一个方法,也叫心理暗示。“你不要管训练组织者,说站多长时间,半小时也好,两小时也好,他忘了看时间,拖了堂也好。你不要去想,什么时候时间到了。因为,这训练的长短,有时纯粹根据组织者的心情。但是,你不可能在他没宣布解散时,就不站了,毕竟这是个集体。你只要保持一个信念,人家能站,你就能站,你不可能做那个第一个倒下的人。”

    心理暗示,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训练,是很有效果的。有一次训练,还真有这种事情。那一次,是拉练,排长带着全幅武装的我们,说今天要拉练徒步二十公里,队长和司务长,在二十公里外等我们,还准备了点心。

    我们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远。其中有个战友多了个心眼,他看了看表,认为,肯定超过二十公里了。他还悄声跟我说:“正常人走路的平均时速是五公里,我们已经超过四个小时了,况且我们的速度,至少大于六公里每小时,所以,我们现在的距离,肯定超过二十五公里了。排长在骗我们,对不对”

    我一笑置之,没怎么理他,心想。未必,排长骗了你,你就敢不走了吗他见我没理他,就又打另一个战友说话了。果然没走好久,他的肚子就痛起来了,那是真痛,毕竟这么长时间没吃饭。他没能够坚持下来,也是他心理焦急造成的。

    我又不能跑,所以,以大家的节奏为节奏,考虑时间没意义,所以,在那个时段,时间观念,居然消失了。

    引磬清脆的响声,居然如此动听,悠扬清新,是最美的声音。其实这只是代表它的意义:可以稍息一下了。

    “刚才有好几个人,唯诺准备打你们的,我示意他不要打,毕竟这是第一天。有的人歇了嘴巴不歇,虽然没声音,但还动嘴做出念佛的样子,你这是自欺欺人。有的人,闭眼睁眼的,搞得好像在给自己表演,你在干什么把上堂开示忘了”

    法露师此时,才显示出他作为导师的威严来,大声地批评,如同警钟。

    “是不是觉得打坐苦各位,打坐并不苦。坐在这挡风避雨的地方,菩萨坐在这里,你们跟它们享受一样的香火鲜花。日常需要,常住为你们准备好了,你们这是天大的福报。这怎么是苦呢人生才叫苦啊。”

    我以为他马上要讲四念处:观受是苦。

    结果,他不是讲这的。“人一生下来,最好算命的。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算命最准的一句话是:这孩子最终要死的。”

    我有点触动了,这个老头,居然引用鲁迅的话。可见,和尚对世间法,了解很多啊。绝对不是那种独坐深山、不闻世事的人。我对他的崇敬,又多了一分。

    “佛说人有四大苦,何止四大苦啊。我们想想,自从生下来,谁能够逃避老苦、病苦、死苦。还有大量的意外事件,据说交通事故是人类第一大死因。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朝不保夕,何等的恐惧,何等的苦恼。如果你对这人生的苦恼,没有很深的体会的话,你何必来学佛呢”

    我深有体会,父母的突然离世,给我上了人生最生动的课。

    “你都不明白,明天是否还能够活着,为什么不抓紧有限的时间,来追随大道呢如果你会比较的话,打坐根本就是享福了。人们总把幸福比喻成好的感觉,其实,我们没有领略到法喜之前,所谓的幸福,只是痛苦比较轻的状态。”

    这是我听到的对幸福最新的解释。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我们说健康是一种幸福,其实就是没有明显的病痛而已。但人们总不珍惜,因为人在健康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健康。但人在痛苦时,总是想摆脱痛苦。

    “以上是对第句开示的阐发。要解脱,超越生死,这是非常重大的事,非大丈夫所能为,所以说,根尘迥脱事非常。第二句,是让你把法门牢记实践,心无旁骛,紧把,就是要紧紧抓住。你参话头也好,观想法像也好,持咒默念经文也好,那都是你的绳头。有人老问我,我绳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那是用来拴我的,又不是用来拴你的。不管你把的什么绳头,你就得把紧了,不要丢手,这才能够做一场圣贤的法事啊。”

    按他这种说法,好像什么绳头都可以。

    “好了,不多说了,坐第二柱香。”

     




第四百五十四章 说到做不到
    “刚才我赞叹这位钱同修,是给你们听的,但是,钱同修本人,我要说,你是错误的。”

    这意思很明显,钱老师的理论问题,有深度,当然值得一部分人学习。但对于钱老师本人来说,总这样思考理论问题,是不能提倡的。

    法露师说到:“这位钱同修,你记得禅宗有一句话。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你现在想问我的法,我反问你,你的人在哪里,境在哪里”

    这一下,钱老师答不出话来了。

    “所有经典,都是已经开悟后的人写的,你没到他们的程度,没有见过那些本地风光,根本就对照不了那个境。你当靠自己的揣摩和理解,去想象圣人的风光,肯定是错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你如果理解我这段话,你自己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法师也是教学的高手啊,课堂互动这么密切。

    “盲人摸象。”钱老师自己说到。从这点上看,钱老师还有很有品质的一个人。这个人,虽然自认为聪明理性,但是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已经达到了自知之明的程度。况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大声说出自己的不足,不仅是勇气,也是坦荡。坦荡的人,是率性的,是直爽的。古人讲,直心是道场。儒家经典中说,率性谓之道。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缺点,肯定不是现在才知道的,对不对你过去就多次怀疑自己的理解对不对要不然,为什么要问我呢你拿一个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结论,来找我证明,有什么意义呢说食不饱这个词,你听说过吗”

    “听说过,我改。”钱老师回答得理直气壮,仿佛他是真理的掌握者,如同一个勇士。

    “这句话,你真对了。”法师评价完钱老师,把头重新对向大众,提醒到:“在座的同修们,各有特点。有的戒律好,我不点名了,知道他从来没有破过戒,大家记住,今后遇到这种人,你们得供养他,尊敬他,他是你们的福田,是你们的因缘,是你们今后成佛的种子,为什么呢因为佛祖临终前说过:以戒为师!”

    有几个人正想四周张望,尽管法师没有点名,但总想在人群中找出,是哪个师兄,具备这种戒律品行。估计看到唯诺的眼光,大家突然收摄自己的目光,此时师父不让看,你看了,猜了,也就犯错了。唯诺目光烱烱,关键是,手里拿着那又厚又长的香板。

    “在座的,还有一个,我已经看出来了,他已经进入了初禅地步,至少算是法喜初尝。”刚说到这里,突然听到香板闷声一响,我们都吓了一跳。从声音听出,肯定有人挨打了。

    “不要乱看,在佛堂,不是早就交代了吗”法师接着说到:“这个人,你找我印证过,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你没到不退转的程度,你还要努力学习。如果你这时候再看《愣严经》,收获就比刚才那个钱同修正确得多了。好多话,只有你认真品味,就对应得上了。”

    “在座的,有观音法门的,你们读《愣严》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有没有疑问呢今天我就讲这个,大家回去后,不管是念佛的,还是持咒的,还是观想的,你们去体会一个词:入流忘所。”

    这个词我也读过。当时二十五位大菩萨,在佛祖面前,向大众汇报自己成道的经历,观音菩萨汇报自己的经历时,就说明了自己法门的切入口。所谓观音,就是观察声音的来源和消失,察觉其中的秘密和性质。但是,其中这个“入流忘所”的关键词,从逻辑上看,在整个叙述中很重要,但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

    “这个词人人都会说,人人难做到。”法师阐释到:“观音菩萨的观察,发现声音的秘密。比如我们刚才听到引磐的声音,觉得好听。那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们认为是从引磐来的吗但是如果没有空气的振动传播,你听得到吗它什么时候就消失了,什么时候又产生,你们要体会当年佛祖和阿难的辩论,就知道了。”

    其实,当时的辩论记载,我读的时候觉得很高妙,但始终不得要领。别人是说到做不到,我连说到都不行。

    “心向外求,听到声音,再循声找它,想到引磐。这种向外寻求之心,如流水一般,形成我们的习惯,永不断绝。但如果我们倒推,发现逆流而上,其实是我们心在动,所以就有了声音的感觉。当我们关注于自心之时,叫入流,当我们忘掉外界声音之时,叫忘所。回光返照,就是这个意思。”

    我试了一下,这种逆向思维和推理,还真不好想。毕竟,我们向外寻求的习惯已经很顽固了,一时间,还转换不过来。

    “各位努力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任何事都可以,不一定要装模作样地打坐才观察。任何事情,专心做它,最后会达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古人说,吃饭睡觉都是禅,就是这个道理。”

    今晚的修习就此结束,大家回宿舍了。回到宿舍后,大家简单地洗漱,就准备上床休息了。

    此时,又有人看经书,毕竟,离熄灯还有大约十几分钟。但是,更多的人,是在准备打坐。最奇怪的是,今天晚上的明星,法师说得最多的人,钱老师,晚上回来,一句话都没说,也作出了要打坐的准备。

    我也不能免俗,也准备再坐一下。因为法师已经教了一个思路,就是专心入一,照顾自己的内心。

    心思如水,最开始的时候,奔腾如飞瀑,后来渐渐如细流,这个过程刚到,腿又酸胀起来。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多少时间了,反正早就熄灯了,从影子上看,他们也都还在打坐。我决心忍一忍,本着如部队时的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一旦有忍的思想,就忍不住了。腿仿佛越来越疼了。我头脑里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还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与其这样完全被痛苦牵扯,不如休息。因为,这种纠结和痛苦,根本无法让我集中精力,修任何一种法门了。

    但是,我又总觉得,大道不是那么好求的。如果腿这一关过不了,今后还怎么学佛呢在部队训练时,就有这个体验。最开始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就必须突破自己的极限。而这种突破极限的训练,在当时是极其痛苦的,而且第二天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练习散打。班长认为我的腿部力量不行,觉得要加重我的训练强度。于是,他就让我扛着一个六十公斤的杠铃,沿着操场跑。

    刚开始只跑了三圈,就想放弃了,毕竟,那种在极限状态下的压力,让人仿佛想死一般。但是,班长监督的目光是尖锐的,我没办法,只有跑。跑到一定程度,大脑和身体已经一遍空白了,只是机械式地坚持。不知道跑了多少圈,班长过来,把我肩上的杠铃接下来时,我顿时就瘫坐在地上。

    这一次训练的直接后果,在第二天显示出来。第二天是星期天,不出早操。大家起床时,我才被惊醒。但大家已经下去打扫卫生时,我还没力气起来,因为整个腰,好像不在了。

    腰部没感觉和力气,根本指挥不动它。腰是人力气的中枢,如果它没力了,整个人就不是一个整体。

    我该怎么起床呢我试图用脚的力量让自己翻身,突然发现,我的膝盖怎么也弯曲不了。我平时所有运动的技巧,此时全部失灵,我像一个清醒的瘫痪病人,根本不无法掌控自己。

    我发现,我的手还有力量,毕竟,昨天训练中,手是没有用多少力气的,只是扶着那肩上的杠铃,并没承重。我想了半天,想到一个办法。

    我用手把被子掀下床,让它在地上作为一个软垫,我用手将自己的上身翻过来,让上身体滚下床,让身体自然带动下身下来。这方法虽然狠了点,但当时我身上的肌肉还是结实的,也练习过倒功,加上有被子作为垫子,并不会受伤。

    等我下来后,下身也被拖了下来。但是要站起来,只能依靠手扶床了,我几乎是用双手,把自己整个身体拉了起来,终于站直了。

    站直了是一回事,但是要迈步行走是另一回事。迈步子是需要膝盖弯曲的,我刚准备弯曲膝盖,结果突然又重重地坐了下来。我发现,我只能挺直双脚向前走。当然,这种走法,根本能让身体保持平衡。

    此时有战友上来,我让他帮我叠了被子。他准备扶我下楼,但是,他走的节奏让我更没办法控制自己。我让他先下楼,因为吃早饭了。而我扶着墙壁,硬是以木偶的样子,下到楼下,站到了开饭的队列里。

    本来人站直了,我还是可以的。但当值班班长喊一声“稍息”,我下意识地一伸右脚,左脚膝盖一弯,当场就往后倒去。幸亏后面还有战友,把我扶住了。

    在班长当新兵的那个年代,训练时尊崇的是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大强度训练。到了我们这一代新兵,就强调科学训练了。

    但我发现,三从一大还是有好处的。从此以后,我的腿部力量有了新进展。这类训练还进行了几次,一次比一次轻松。最后,用腿踢沙袋时,听到干脆的啪的一声,班长对我说:“基本到位了,小庄,你下次散打对练时,你试着用小鞭腿,看看效果。”

    有一次对练,与同班的战友,我们散打水平差不多,基本谁也没击倒过谁,最多是点数的差别。所谓小鞭腿,就是用腿迅速击踢对方前面的支撑腿。

    散打时,对方双腿是一前一后站立的,一般情况下,重心落入两腿之间,以保持进退自如。但在实战中,如果对方要向前进攻时,有一个重心前移的过程,此时支撑腿就是前面那个腿了。小鞭腿就是在此时用脚击打对方的这个前腿。但这种击打虽然速度快、隐蔽性强,但需要很强大的腿部爆发力。

    我在那次对打时,当对方有试图向前进攻的意图时,我迅速用小鞭腿踢向了他,本来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结果,他居然当场倒地。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击倒对方。

    走了一会神,但当我把这个故事回忆完的时候,脚痛以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万师兄故事
    庙子从第三天起,就对我们这些居士们,采取和尚一样的生活管理方式了。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坚持日中一食。

    也就是说,每天中午才吃一餐,据说这是佛祖传下来的规矩。而钱老师虽然赞同,但他也说到:“时代在变迁,佛祖传下来的东西,也变了不少,总算能够够恢复一个把了。”

    我问到:“其实要说恢复,怎么不全部恢复呢”

    钱师兄笑了笑:“说得容易,当时有粪扫衣、乞食,现在能够恢复吗”

    我明白他所说的意思。所谓粪扫衣,当年佛祖在世时,佛家人,衣服,是用什么坟头、垃圾堆捡来的布片,随便缝一下,颜色如同彩旗,破烂并且低贱,这是要大家,对衣着等外在的东西,要有舍离心,不要执着任何外缘。而乞食,就是讨饭吃的意思。

    当别人愿意给你一口饭,你就有吃的,不给你就到下一家试试。别人给的饭再差再冷再脏,你都要吃下去。这叫无分别心。
1...252253254255256...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