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国王大惊,呼唤王后来皈依三位高僧。高僧说:“国王虽每日施饭给我们千人,但这一千人都不能宽释开解王后的意念。所以应该找那位年轻的沙门,请他给王后讲经,这样很快就会让她理解佛法。”国王派人请来那位年轻僧人。
年轻僧人来到,国王与王后一起给他行礼,表示皈依佛门,以减轻前世罪孽。年轻僧人给他们讲起前世所见,为王后显示佛法要旨。王后又惊又喜,连毛发都竖起来了,即刻证得须陀洹道。五百年前,王后是年轻僧人的姐姐,曾共同立誓:先得道者一定超度未得道者。
法师说:“没有前世缘分的话就不能互相解脱,也不能相见,说话也不投机,这是因为人都有本来的师傅啊。
伊利沙悭贪为天帝所化喻。从前有个四姓人,名“伊利沙”,财富多得数不尽,但他吝啬而又贪婪,不肯吃好的、穿好的。当时有个贪穷的老头,与他比邻,每天都大吃大喝,非鱼即肉,宾客不绝。四姓人想:我的财产无数,反不如这个老头!于是杀了一只鸡,煮了一升白米饭,放到车上,到无人处下车。
正要吃饭,天帝释变成一条狗来到他面前,上下打量他。四姓人对狗说:“你若不能倒悬空中,我会给你吃的吗”狗便倒悬空中。四姓人很恐慌,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又说:“你若不能将你的眼睛脱落到地上,我会给你吃的吗”刚说完,狗的两只眼睛就脱落到地上了,四姓人慌忙离去。
天帝化作四姓人的身体,学他说话的腔调,乘他的车回来,吩咐外面的仆人:“如果有冒称四姓人的,棍棒伺候!”晚上,四姓人回来,守门人骂他,将他赶走。天帝把他的财富布施给众人。四姓人无家可归,家、财两空,急得发狂。
天帝化作一人,问四姓人:“你为什么发愁”四姓人说:“我的财物没有了。”
天帝说:“财宝令人多愁。五种灾祸来了就没有机会聚积财富了;自己不吃也不施舍,死之后成为饿鬼,永远缺衣少食;如若脱生为人,也难脱下贱。你不觉悟世事无常,富而吝啬,贪而不食,想要什么呢”于是天帝为他解释四谛、苦、空、无我的道理。四姓人心领神会,十分欢喜,天帝这才离去。四姓人回去之后痛改前非,布施于人,尽心尽力,终于悟得佛法。
颜色复故喻。从前有一个大姓人家的儿子,容貌端正。他以黄金作女像,告诉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女子,我就娶她。”当时另一个国家有个女人容貌也很端正,她也用黄金作男像,对父母说:“如果有这样的男子,我就嫁他。”这两个人的父母都听说了此事,便远去聘娶,撮合二人为夫妻。
有一天国王举镜子,对群臣说:“天下有比得上我的容貌的吗”群臣回答:“臣闻那个国家有一男子,相貌端正无比。”于是国王派使者召他来。使者见到那男子,把国王的话告诉了他,说:“国王想见你。”那个贤良男子准备车马动身了。路上他思忖:国王因我明智通达,所以见我。
于是回去取关于数术的书籍,却看见妻子与客人通奸。他怅然伤感,种下心结,容颜枯萎、疲惫,古怪而丑陋。使臣见他这副模样,以为他因程坎坷而颜色消瘦,就在马厩打一个隔断,把他安置在那里。
夜间他在马厩看见王后出来,与养马人私通,于是顿悟:王后都如此,何况我妻子呢!心结解开,面色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就去见国王。
国王说:“为何在外面住了三日”他回答:“您的使臣迎接我,我忘带了一些东西回去取,却看见妻子与客人通奸。心中忿忿不平,因悲伤愤怒而坏了容颜,住在马厩中三天。昨天我在马厩看见王后来到这里,与养马人私通。
于是我顿悟:王后尚且如此,何况我呢心结解开,容颜便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国王说:“我的妻子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女人!”
于是两人一起到山中,落发剃须做了沙门,细想来女人是不可靠的,不足与交。他们精进不懈,都得到辟支佛道。
女有夫喻。从前有个妇人,生了一个女儿,相貌端正无比。三岁那年,被国王召去看。国王让修行人给她相面,看以后能不能做王后。修行人说:“此女本有丈夫,国王只能在她丈夫之后娶她。”国王思忖:“我要把她藏好。”便把天鹅叫来,问:“你住在什么地方”天鹅告诉国王:“我住大山的半山腰,有一棵树,人及畜兽都不能到;下边是旋涡急流,船都不能行。”国王说:“这个女孩子就寄养你那里了。”天鹅便挟持她而去。天天从国王那里取饭给这个女孩吃,这样过了很久。
后来,上游有一个村落突然被水冲走。有一棵树正好倒在溪水中,顺水漂流。有一个男子抱住树,落入漩涡中,不得脱身,抱住树,连人带树被水流冲走,树被挂在山腰,停在那里。男子得以上到天鹅的树上,与那个女孩发生了性关系,女子把他藏了起来。
天鹅天天举起女孩称她体重。不久,女子有了身孕;未孕时没有现在这样重。天鹅见女孩越来越重,就左右搜寻,找到那男子,把他们一起抛弃了。然后飞到国王那里,如实报告了这件事。国王说:“那修行人算得真准啊。”就以身相许,连畜生也是如此啊。”
王赦宫中喻。从前有个国王,对宫中女人看守得很严。王后对太子说:“我是你母亲,从来没见过城中的景色,想出去看看。你可以告诉国王。”几次三番地请求,太子就告诉国王,国王听任她去。太子亲自为王后驾车出宫。群臣在道路边行礼相送。王后伸手撩开车帘,让人们能看见她。太子见状诈称腹痛要回宫。王后说:“太丢我面子了!”太子思忖:我母亲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女人呢!他乘夜色离开都城,入山游览。
其时道旁有树,下边有泉水。太子爬上树,看一位修行人独自走来,到池水中洗浴。浴后吃饭,施法术,吐出一壶。壶里边出来一个女人,与修行人在隐蔽处布置成一个家,然后修行人与女人睡下。女人也施法术,吐出一水壶,壶中出来一位美男子,又与她一起睡下。过后,女人吞下壶。不一会儿,修行人起来,将女人放入壶中,将壶吞下,拄着手杖离去。
太子回国,把所见报告给国王,国王请那个修行人及诸臣上殿。太子先做好三人的饭,放在一边。修行人到了之后,说:“我只独自一人。”太子说:“你应该让那个女人出来与你一起吃饭。”修行人不得已,只好吐出女人。
太子对女人说:“你应该让那个男子出来与你一起吃饭。”如此请了三遍,不得已,那个男子出来一起吃饭。吃完饭,他们走了。国王问太子:“你怎么知道的”太子回答:“我母亲想看一看城里的风土人情,我为她驾车。母亲伸出手撩开车帘让人看。我想,女人欲念太重,就诈称腹痛回来
第四百六十一章 借故事说法
果然,法师讲杂譬喻经的时候,大众几乎都是全神贯注的,并且,对佛法的理解,有了直观的故事作为背景,更为深刻与生动。法师心如明镜,当然知道,这种方法,还可以继续进行。
他又讲了其它内容的故事。
当嫁女到童子门喻。从前有一女子,将要嫁人。许多女子在酒楼为她送别,一起吃喝娱乐。一个橘子落在地上,女友们都看见了。
有人说:“谁敢下楼把橘子取来,大家一起给她做好吃的。”将要嫁人的女子下楼,看见一个孩子已捡起了橘子要走。她就对孩子说:“把橘子给我。”孩子说:“你出嫁前,先到我这里来。答应我,我就还你橘子;不然,我就不给。”出嫁女说:“行。”孩子便把橘子给她,女子拿着橘子回到楼上。大家一起给她做好饮食,并送女子到丈夫家。
出嫁女对丈夫说:“我有重大愿誓,答应先见一个孩子,回来再做你的妻子。”丈夫让她去。出城遇到贼,女子向贼哀求:“我有重大愿誓,我必须去兑现。”贼放她,让她去。再往前,遇到吃人鬼。女子叩头乞求放她让她去兑现誓言,鬼放了她让她去。到孩子家,请她前来就坐。孩子没有冒犯她,给她摆上食物,并送她一饼黄金。
法师说:“看来,丈夫、贼、鬼、童子四人都是善良的。虽说如此,他们的善意各有不同。有人说丈夫更善良,因为他本是急于娶妻的;有人说贼更善良,因为他本急于获取财物的;有人说鬼最善良,因为它本急于得到饮食的;有人说孩子最善良,因为他本是个谦谦君子。”
掷环无所亡喻。从前有一个妇人,经常说:“我没有丢失什么。”他儿子拿了母亲指环,扔到水中。事后去问母亲:“金环何在”母亲说:“我没有丢失什么。”过了一天,母亲向目连、阿那律、大迦叶施饭,需要鱼。派人去市场买,买回鱼来收拾,在鱼肚子里得到金环。母对儿子说:“我没有丢失什么。”
儿子大喜过望,前去找佛,问:“我母亲因何有不丢东西的福分”佛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住在北山阴寒的地方。到冬天,人人都到山南去。当时有一位孤寡老妇人,贫穷不能离开,独自留下来为大家看护收藏器物。春天,人们都回来了。老妇人把东西一一还给原主,大家非常欢喜。佛说:“当时的孤寡老母就是你母亲。由于前世保护众人的财物,所以今世得到不丢东西的福分。”
作小泥屋得宝舍喻。从前有个四姓家的人,为一个叫离越的比丘修建了一个很小的居室,足以容身,又为他修建了经行处。后来四姓家子寿尽,转生忉利天成为神,得到用珍宝装饰的屋舍,方圆达四千里。心满意足,欢乐无比,把天花撒在离越的居室上。这个天神说:“我修的只是小泥屋,现在竟然得到这么好的宫殿。感念恩德,所以来撒下天花啊。”
得道因缘喻。从前有三个道人,互相发问:“你如何得的道”一个说:“我在王国的都城,看到葡萄长得茂盛,近黄昏时有人来折,揪毁葡萄,弄得枝叶狼藉满地。见到这种情形,觉悟到万事无常,因此得道。”另外一个说:“我坐在河边,看见妇人洗刷器皿,手环互相叩击,因缘相合发出声音。我因此得道。”第三个人说:“我坐在莲花池边,看见莲花茂盛、美丽。傍晚,过来几十辆车,人、马都在池子里洗浴,把花全都摘走。万物无常如此,我觉悟到其中道理而得道。”
折梵志喻。从前有个修行人,才能很高,学问很大。他反驳别人论议时,立论没有根据,常常抨击正理,以假作真,借物比喻,没有人辩得过他。于是各国纷纷拜他为师。后来到了舍卫国,白天点火,在城中行走,有人问:“为何这样做”他说:“国家黑暗,没有光明,所以点火。”国王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就在城门悬起一面鼓,募求聪明人击败他。
当时有一个沙门,入城问道:“为什么设此鼓”有人回答说:“国王认为那个修行人的所为是奇耻大辱,有高明者可以敲鼓应聘。”沙门过去击鼓。国王听见大喜,请沙门与那个修行人上殿吃饭。沙门对国王说:“好啊,这个修行人!聪明通达,真是得道之人。不是奴仆、不是士兵、不是担死鬼的下贱人。”修行人沉默不语,默然无法应答。这时歌舞齐作,就抓住修行的人,把他放到粪箕中,扫地出门,驱逐出境,并将此事情传告国人。
沙门妆饰面目喻。从前有一个沙门,吃完饭把碗筷收拾停当,就修饰面容,整理衣服,瞻前顾后。阿难对佛说:“这个比丘竟然如此不遵法度。”佛说:“这是因为他刚从女人转生而来,女人的特性还未完全消除。”那个比丘就现为罗汉,涅槃而去。
种一生十喻。从前舍卫城外有一家的主妇是清信居士,持戒修行纯正圆满。一天,佛亲自至门前乞食,主妇把饭放到钵中,退身行礼。佛说:“种一善因,得十善报,种十善因,得百善报,种百善因,得千善报。如此,可以生万,生亿,从而觉悟正道。”
其夫不相信佛法,悄悄在后边听佛祝愿祈福,说道:“瞿昙沙门,你说话太过分了。施舍一钵盂饭,竟然能得到这么多福分,还能觉悟正道”
佛问:“你从何处来”
回答:“从城里来。”
佛问:“你见那尼拘类树有多高”
回答:“四十里高。”
“一年结几万斛果实,果核大小如芥菜子儿吗”
回答:“种籽很小。”
佛说:“有一升吗”
回答:“一粒果耳而已。”
佛说:“你说话怎么如此过分!种下一粒芥菜子儿那样大小的种籽,竟然长出高四十里的树,一年结几十万果实。”
回答:“是这样的。”
佛说:“土地无知,它会报答栽种之力。何况高兴地施一钵饭献佛,其福分不可限量啊!”
夫妇茅塞顿开,悟得须陀洹道。
沙门煮草悉成牛骨喻。从前有一个沙门,已证得阿那含道,他在山上煮草染衣。这时有一个失牛的人到处找牛。找牛人看见山上有火光和烟,就过去看。看到锅里都是牛骨,沙门的钵变成牛头,袈裟变成牛皮。找牛人便把牛骨系在沙门头上,在国都中游街,大家都看到了。
沙弥见日已中,就敲击响器,却不见师傅回来,便进房间禅思。冥思中见师傅竟然被人侮辱,赶去,行头面顶足礼节,问:“为何如此”师傅说:“这是很久前的罪孽。”沙弥说:“你先回来吃饭吧。”两人就施展神足,一起离去。
沙弥没有得道,心中的忿怒、嗔恨之意未除,念到居士及国人,思忖:国人竟然如此对待我师傅,应该让龙下一场沙石雨,震动全城,让他们害怕。这种念头刚一出现,四面就下起雨沙,城堡房屋都被毁坏。师傅见此状,说:“我前世以屠牛为业,故遭此殃。你为什么犯下如此罪孽呢你走吧,不要再追随我。”
法师说:“善恶报应如此分明,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大臣命终喻。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五个大臣五。其中一个大臣一再请佛,佛没有请来,这位大臣回来,求国王出面请。佛说:“这个大臣今天当死,明日谁会接着请佛造福呢”这个大臣曾经让相师看相,相师说:“当死于兵器。”大臣知道后常用兵加强防卫,自己也总是持剑在手。夜深要睡觉了,他就把剑交给妻子拿着。妻子睡着,剑落下来正好砍断丈夫的头。妻子哭叫:“我丈夫死啦!”
国王当即召见另外四位大臣,问他们:“你们负责保护他,却设计谋害他。他的妻子一直跟随他,怎么会忽然犯这样的罪当时谁在死者身边”于是砍了四位大臣的右手。
阿难问佛:“什么夙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佛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前世是牧羊人,妻子是只白色母羊。那四个大臣前世是贼,看见牧羊的人,叫住他,他们一起举起右手,指着白色母羊要杀它,给五个人煮着吃。牧羊人悲伤哭泣,没办法杀羊给贼吃。就这样,生死轮回,今生相聚,以此了结他们前世的孽缘。”
鱼身喻。从前有一户大姓人家,家里富有钱财上亿,平常喜好施惠于人,有求必应。后来生一男孩,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鱼身继承并操持家业,成天躺在房间里,没有外人见过他。
当时有一个大力士,靠国王厨房过活,常忍饥挨饿。他一个人拉十六车柴,卖了养活自己,还经常不够生活。于是到了这个四姓人家,请求给他不足的部分,说:“常年仰仗国王厨房的施舍,不足所需,常常忍饥挨饿。听说您家资财亿万,所以来乞讨。”鱼身见他,显露了形体。
大力士退下来之后思忖:我力大无穷能举起巨石,还不如无手脚的人轻易得到财物。于是去佛找那里,问其所疑:“世间竟有豪富尊贵如国王的,至死无手无足,却积攒那么多财富。国内大概没有人比得上我的筋骨躯体了,我却忍饥挨饿,饮食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啊”
&n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离世间法
佛法不离世间法。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我们所接触的佛法而言,征对的人是世间的人,传法的场所是这个人世间,而解决的问题也是人道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法露师讲授这种充满鬼神和奇迹的东西,一方面是宣扬佛教的超然力量,另一方面,也有道德与人世间的劝喻。
萨薄降鬼喻。很久以前有个商人,名字叫萨薄。有一次他去别的国家做生意,投宿在附近的佛门弟子家。那天,正赶上他们家举行“大福安施”的法会,众多高僧大德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皆由人的心、身行、口言造成以及及四谛、非常、苦空的道理。
远来的商人旁听,顿悟并产生了信仰爱乐之心。他受五戒,成为了一名居士。大德高僧以佛法劝勉他:“善男子应该维护身、口、心,应该做到十善。每持一戒有五位神保佑,五戒就有二十五位神。这些神现世可以让人免遭冤枉和横祸,后世则可以达成佛道。”
商人听到佛法无比欢喜地回国了。他的国家没有佛法,他就宣讲佛法。担心大家不接受,他就先讲给父母、兄弟、妻子及亲戚,让他们信佛。
在商人的家乡千里之外有一个国家,人民富足,物产丰富。两个国家隔绝而无交往已有一百多年。原因是有一个阅叉魔鬼住在中途,遇到人便吃,先后被他吃掉的人不计其数。商人思忖道:我如佛教导的那样遵奉佛戒,一定会受到二十五位神的保佑。听说阅叉鬼只有一人,我去降伏他,一定获胜。
当时与他一起经商的有五百多人。于是他对众人说:“我有神力,能降鬼怪。你们想去那个国家吗到那个国家一定赚大钱的。”众人议论说:“两国不通往来已久,若去那个国家确实可得大利。”就同意一起上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