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鬼谷子,这个人很神秘,是否存在都不确定。但好多人,自称是他徒弟。比如军事家孙膑与庞涓,还有纵横家苏秦与张仪。
他留下一本书,后人称之为《鬼谷子》,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写的,或者是后人伪托。反正,里面有一段说话的技巧。照我看来,他不仅是语言学家,更是心理学家。
他在摩意一章中,就说明如何揣摩别人的心意,投其所好,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让别人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呢
他搞了几种话术。如对方廉洁,则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如对方贪婪,则说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语言试探,还与对方地位处境有关。他举例说明。与智者言,依博。也就是,跟聪明的人说话,你就尽量展示见闻的广博。为什么,如果你讲专业,话题太集中,对方是专家,你就露怯了。把话题范围搞大,对方总有知识盲点,他才因好奇而听你的说法。
万老师讲感情,与学心理学的聪明人小胡谈话。当然不能纠结到心理专业上去,于是,他杂交了许多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中外的音乐的诗歌的,总之,显示出广博的状态,取得人家对话题的尊重。
与博者言,依辨。对于见闻广博的人,就要严谨的辩论限制话题的展开,话题一旦撒开,两个天马行空的人,有可能离题万里。万老师之所以与小胡比是广博的,只不过年纪大些,经验多些,见闻广些而已。在我面前,他的广博就不太占优势。
于是,他哲学上思辨与逻辑,就成了与我探讨的话题。他是一个很会在话题上保持主导能力的人。
同样,与辨者言,依要。就是说重点,不绕弯。与贵者言,依势,讲清楚大趋势,贵者是掌控引领趋势的权势之人,这正是他们关心的话题。与富者言,依高。富者物质追求不迫切,精神上追求高尚或者社会上追求等级上升,都是依高的说法。与贫者言,依利,结合着他最关心的利益而言,最打动他的心。与贱者言,依谦。一个日常被人看不起的人,你尊重他,你在他面前保持出谦卑的样子,这种难得的精神收获,他会言听计从的。
这所谓的话术,就是心理之术。发现别人的心理爱好,并投其所好,让人顺着你的思路思考,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苏秦张仪凭这功夫,进入了人生的巅峰。
每个人都有心理保护机制,小胡自己的事,如果他自己不主动说出来,旁人不能挑明它。这是尊重,也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安全距离。
不仅是心理上,也有身体上的安全距离。有人做过测试,结论是,正常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大约是半米左右。大概原因有几点。第一,这个距离上,你的声音与热量我都能够感受得到,你的情绪我也能觉察到变化,你就是想跑,我也能够第一反应时间里,拉住你的衣袖。也就是,作为交流的互动的双方,近得合理。
第二个原因,大概属于远得安全。要知道,这个距离,不会被对方下意识的挥手或者踢腿所伤。跟老婆睡过的人都明白,两人靠得太近,恶梦中的挥手动肘,会无意识地伤害到对方。
当然,理由估计不充分,也有点猜测性质。可能性是存在的,必然性,没有实锤。
“情感除了与需求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我问这个问题时,联想到了我的战友,王班长,这个人传授给我的人生经验,家庭匹配论,就是需求主导的情感婚姻类型。对于需求与供给,学经济学,也已经很熟悉了。
“与本能有关,我所说的本能,是综合性的。生理进化与心理事件,综合起来,给你影响最大的事件,积淀为你的本能,这种本能产生直观的情绪反应,就决定你的情感类型与强烈程度了。”
万老师这段话有点像心理学了,我把目光转向了小胡。他解释到:“万老师所说,在心理学上也是承认的。生理本能这种事,进化留给我们的,是基础的情感底色。比如恐惧,是规避危险的情感反应,刺激我们的肾上腺素,提高血清浓度,让我们在紧张的状态下,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和速度,紧张感、压迫感、逃避感、厌恶感,都与恐惧有关。”
小胡已经说得有点专业了。我问到:“不是还有社会因素吗”
万老师接过话来:“比如你相当讨厌一个人,尽管这个人是第一次接触,没有恶意的举动,你仅凭第一印象,就讨厌他,为什么”
这种情况,倒是经常发生。有一种人,哪怕根本没接触过,只要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不舒服。
“那是因为曾经有一个特点,与当年曾经带给你此类情感的人,相似。比如,你小时候最讨厌的人最害怕的人,他的长相或者体味或者表情,某一方面特别相似。这个人到来,勾起了你这种不愉快的回忆,你本能地排斥。与之相似,有的人面对场景,也有此类的负面情感发生。比如幽居恐惧症,密集恐惧症,恐高症等,也许与过去的害怕的经历有关,相似性提醒你,要及时避开,不然,有危险。”
所以,我们的情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因为长期的生理与心理积累而来。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那一见钟情,也是类似的反应了”我问这话时,用余光瞄了小胡一眼,他倒没什么明显的反应。
“当然,对方勾起了你多年沉在心底最美好的想象。这一点,小胡估计更熟悉。”这事不能细讲,小胡并没有接他的话茬。
比如有恋母情绪的男生,母亲的某个特点曾经让他依恋。他会把自己的爱好,不自觉地投射到遇到的女生。或者长相或者体味或者笑容或者声音,当这种事发生了,钟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盗得你情感的铃声。
情绪反应的速度之快,连你自己都无法觉察。这是直觉的特征,更能够主宰你的行为与判断。有一个心理学规律,当一堆男女在一起活动,大家都因为某事开心大笑时,你会在第一时间,不自觉地首先去看,你最喜欢的那个人。
你最放松和兴奋之时,你想看到对方最美的一面。
因为爱情这种感情,有直觉的特点,直接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冲动,精神身体双丰收,所以力量最为猛烈。六世**,作为圣者与高僧,也抵挡不住。“世间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年轻人的信仰,最主要的,是爱情。
小胡这个信仰被摧毁后,他急切地要找一个新的信仰,来填补自己的内心。这种情感,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决绝,所以,他听的音乐很是贴切:神圣的战争。
战争是要有必死的决心,神圣,是赋予死亡以意义。给死亡以意义的活动,最常见的,是宗教。
历史上,很多人出家,都是因为感情受到巨大挫折后的行为。但这种病急乱投医的行为,究竟有多少合理性,还值得警惕。是不是,无情入佛门,更容易成就呢
我问到:“咱们回到大问题,感情如此干扰理智,是不是应该尽量减小它的影响呢”
“你凭什么那么大胆敢于否定感情的积极意义”庄老师此时说话虽然声音不高,也没拍桌子,但明显看出,他是相当严肃的。
“人类的理智,才发展多少年以历史检验论来看,最漫长的进化史,感情才是起主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基本感情,不要说人类社会不会存在紧密连接,就是人类的生存,都要打上问号,怎么可
第四百九十九章 情感之迷五
“庄老师,你说到菩萨这个话题了,总感觉太大。况且,你所说的情感,都是广义上的大情感,是你的哲学传统吗”
我一问完,小胡也跟着玩笑到:“大而无当,玄之又玄,可能是他专业禀赋吧。”
“我可以当你们是在赞扬我吗”万老师居然回避了我们嘲笑他的意思,仿佛有点厚颜无耻。
“对,你们肯定是在赞扬我,赞扬我的专业精神,赞扬我的广阔视野,以及唐吉诃德式的无畏气概。”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万老师这皮调得,油光水滑的。
随后,他继续拿出他严肃的气质,用一种显示力量的低频音,进行自说自话式的布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世道变坏人心不古,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诫我们,世界终归走向混乱,但我也要凭向死而生的决心,总结出是似而非的规律来。减熵的事,能不大么”
他嘴里冒出一大堆圣贤与科学的词,仿佛在与心中的外星人对话,也仿佛与平行宇宙沟通。并且孔乙已的腔调,让整个屋子,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小胡高声问到:“万老师,看你的样子,已经涉及了艺术与物理学,要成大师了吗据说,中国历史上,五百年出一个教主,莫非,你就是那个人”
此时万老师表现出羞涩与怯懦:“我没说我是教主,我只是个学者,学者的气概和能力,并不需要对等。”随后,他又说了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宗教与科学、宏观与微观,一大堆我们听不太明白的呓语,演活了一个已经脱贫的孔乙已,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万老师,你有表演天赋呢。”我也高声说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互为观众,心是主题。”当他说完这言简意赅的纲领性发言后,左手用力一挥,并在左前方定格,目光随着手掌的方向向前延伸,如同遥望虚空,所指之处毫无障碍,太虚之境,进入我们的想象。
能够在意象中,斩掉实际的厨房,这就是舞台效果。他手所指的地方,是厨房的门框。
我脑海里,出现了中央音乐学院某位老师的新锐作品,如果不是《威风凛凛》,那肯定就叫《酒狂》。反正,急躁的旋律如同乱码,把观众搞懵,把乐手搞忙。
“表演怎么样”万老师对我们挤眼神,我们还没反应过过。他看到我们意犹未尽,又继续搞了个尾声。他突然将双手伸向我们,十指微屈作攫取状,青筋暴露显示出迫切的力量。他大声向我们喊到:“给我吧!因为我需要!给我吧!因为我形将枯槁!”
定格,微红的眼神,如同临死的渴望,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让我鸡皮暴起。
我听懂了他这最后一句话,好像有一个短期活跃后来消失的小说家,名字叫何申的。真名是什么,我没兴趣了解。他在一篇小说里,描写了一个活在自已世界里的知识分子,充满了表达的**,以索取之名,盼望知音。
这是最后的表达,万老师的表演相当震撼。我压抑着激动,等小胡的情感酝酿。小胡好像也反应过来了,好像要做动作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如同光速之快,根本不需要约定,我们的时间差距几乎难以觉察,我们同时拍响了桌子,沸腾,然后是三人一起,拍桌跺腿般,沸腾。
我们笑得肚痛,稍微缓解一点。万老师又急促地拍桌子:“快快快,夸我,快快快,点评!”
“超视距打击,太空蒙太奇,黑色幽默消解卑鄙的孤独,红色眼神映亮贪婪的鬼魂。”我也以诗歌混搭的形式,把局面搞复杂。
小胡看到我的风格,好久没有疯狂过的激情,终于得到天才般的爆发。“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地没有回答。旷野之中窜猛兽,绵羊初生不怕。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
我们感受到,卑鄙的戏剧,居然这样好玩。
“小庄是屁精,小胡很精辟。”万老师总结到:“小庄只是表扬我的功能,小胡却看到我的内心。”
我表示不服:“为什么我的新名词不够震撼吗”
“不,你不够批判。哲学家需要批判,是与上帝作对的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这是上帝的错,不怪我们。他造人时,怎么造出了人类思考的功能。他给自己上了套,创造了自己的敌人。所以说,上帝是愚蠢的,此事。可见一斑。”
我赶紧批判到:“把自己代表人类,并且与上帝拉关系,你真不要脸。”
“这就对了,批判是思想的最强武器。你学得很快,不得不说,你是个聪明人。生活总是不如意,崇高伴随着滑稽,所以,最好的舞台效果,总是崇高与滑稽的结合,如同我刚才一样,形成一个闹剧的人生。”
这概念转移得,跨度太大。好在不需要思考内涵,只达到搞笑的结果就够了。但是,当时,他充满激情的表演与我们进入疯狂的观看,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吗
不正说明,这个世界的荒诞性质或者说不真实的现状不正说明,人生如戏跟人生如梦的区别吗
人生如梦,那是因为没有主动创造,没有把握想象,甚至没有自我关照的批判。但人生如戏就不同了,你是主动在塑造角色,观众与你,沟通着哪怕是没有逻辑违背事实的感情。
感情,是戏剧的灵魂,是人生的主线。
在刚才万老师的表演中,在我们观看中,因为真实的情感,所以,肯定包含着某种真实的事实成分。我们从那情绪中恢复过来后,进入了短暂的沉默,在思考神经质状态下,有哪些合理的部分。
我问到:“万老师,一个哲学家,给我们讲了两天艺术与情感,并且用表演的方式撩拨我们达到你期望的效果。请问,你是如何作出如此巨大的转变的”
万老师正在喝茶缓气,小胡的问题就接着来了。“难道,你二重人格的特点,如此鲜明”
“古代的哲学家,掌握了逻辑学过后,就以为自己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了。其实不然。第一,解释世界,是所有科学甚至宗教都在做的事。第二,逻辑这工具,科学也在用,用得比我们还要好,甚至发展到数学思维的程度。如果哲学家固守原来的话题范围,进行内卷化的发展,必然进入故纸堆,离现实越来越远。”
“所以呢”小胡继续问到。
“所以,不需要再在古人的框架内增加内涵了,必须走出去,扩充它的外延。并且,借鉴数学思维的方式,更新哲学的研究方式。我对艺术的好奇,对情感的研究,甚至对自然科学的了解,都是这个目的。”
他晃了晃手中的茶杯,身体慢慢向靠背上一倒,做出气定神闲的样子:“中国人,不管搞什么学问,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就经常想到儒家的一句话: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圣人对自己要求如此之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教导。前面,我虽然很气愤,但回想起来,也不是没道理。原来我说过,世道变坏,是从鄙视文科生开始的。因为丧失情怀的科学,容易让社会迷失方向。但回过头一想,你凭什么说,自然科学就没有情怀了呢我虽然不能做自然科学的精通者,起码我要做知道者吧”
“知道者,也不容易,毕竟,科学知识如此丰富,隔行如隔山。”小胡这方面体会很深,毕竟,他是有专业背景的人。
“不,我只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与哲学有关的理论成果。毕竟,我们的起点都是逻辑,而且,我数学思维的能力,也不算坏,大概的了解,还是做得到的。”
我问到:“你能不能举个例”
“当然,生与死,这是哲学的主题之一。当然,研究并且解释它的,还有宗教,也有医学。宗教搞个灵魂说,没证据。医学讲人形俱灭,只说结果,让人不舒服。但最近物理学,我是说理论物理学,有与哲学思想方法合流的趋势。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刚才已经说过,关于熵增的概念。”
这我倒是没听说过。我只知道,熵这个物理概念,表示事物内部的混乱程度。它出现快一百年了,它对改变人类世界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最早影响的,体现在小说上。荒诞文学的发展,就与这个物理概念有关。
国外的荒诞文学,更多地是说世界本身是荒诞的。而中国的所谓荒诞文学,大致上只能归于社会、政治话题。所以,在中国,也最多发展到黑色幽默的程度。
比如王小波以及葛优的作品中,以正经的态度说胡话,就算是黑色幽默。“笑什么严肃点!我们正打劫呢!”
普通中国人,根本来不及思考死后的原因及结果,因为还没活好呢。况且,从诸子百家以来,神就从意识中退后了,人本身,树立到与天地并列的高度。我们只追求活好,故意回避死亡的存在,所以,不太需要那种生死哲学的宏大主题。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早就定了调。
真的不需要终极思考吗不一定。毕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中国打倒了神,也不真信神。如何解释和对待死亡呢求助于科学与艺术吧,毕竟思维的超越性,给了人们希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