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我估计,他已经不知道送什么好了。这条街上,虽然是旅游淡季,但云南特色的商店,并未关门,要过年了,大家都希望在最后几天开张,赚点钱好过年。
我低声问到:“你是不是,从离开家以来,没给人家送过礼物”
“嗯,你怎么知道”
我笑了。他那点小心思,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当万老师正在办快递时,我悄声问小胡到:“你是不是,不知道送什么,既能够表达你的祝福,又不引起她男朋友的误会”
小胡点点头,望着我,目光中有求助的意思。
一个再聪明的男孩子,在喜欢的女生面前,也只是一个傻瓜的男生。
“你把她当姐姐,这关系最健康了。你就想象,过年了,该给姐姐寄什么呢”
“我没有过姐姐,也没有过妹妹,我不知道。”
我差点忽视了,当年,小胡对她的感情,可不仅是姐姐或者暗恋那么简单,小胡把所有能够想象的对异性的所有美好感情,都综合在对方身上的。而小胡自己对异性的体验,除了长辈的外婆,就是她了。现在,要他想象姐弟该如何相处,他再聪明,也想象不出来。
没办法,只得我帮他作决定了。我知道有一家玉器商店,货很不错。云南的东西,其它我不在行,但对玉器,我也算是半个家传。北京时,爸就教我许多知道,我自己也与玉器店老板交流不少,算是半个行家。
我拉着他,来到玉器商店,然后对他说到:“你不能买首饰,也不能买大件。因为买首饰,基本是情人之间的事。买大件不妥当,毕竟你姐也没成家,她往哪里放。这些小的摆件,你挑一件你自己最喜欢的。”
他回头问我:“为什么是我最喜欢的呢”
“因为玉器是传达感情的。你自己不喜欢,能给别人带来欢喜何况,你们成长环境相似,爱好习惯相似,你喜欢的,她一定喜欢,对不对”
他点点头,朝玻璃柜台里看了一圈,突然,眼睛被一个工艺品定住了。好关天,他回头看了看我,我看了看那件工艺品,点了点头。
这是一件水晶小摆件,一个小和尚,憨厚地半躺,手在枕上支着头,一只脚伸直,另一只脚翘上来,很喜气很自得很满足的样子。一看,就逗人喜欢。这种喜气,是天真的,大气的、纯洁的,并且,是非常感染人的。
这个摆件只花了两千多,但小胡明显感到轻松快乐了许多。这个店子代办快递,填好地址,准备封箱时,小胡突然问我:“我该不该写几句话呢”
“你有想好的话要说吗”
他想了想,摇了摇头。“不知道该咋说。”
“那就不写,只要她能够高兴,就可以了。”
其实,这件礼物的真实意义,是让小胡高兴放松起来。那么久的纠结,在这一刻,在这个礼物上,得到了释放。这种物化的水晶,表明了感情的纯洁,也表明了,其它想法的终结。这是在告别爱情,走向姐弟亲情的开始。
出来时,万老师正在给嫂子打电话,而小胡此时轻松地问我:“庄老师,我是不是该给我的父母打个电话呢”
他终于解脱了,从对父母的怨恨到正常。“打是可以打,最好除夕打吧,毕竟,那是团圆的一天。”我在给小胡说完这话时,也提醒自己,除夕那天,我也该给北京打电话。不仅如此,大年初一,电话给舅舅,也要拜年。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想法与爱好,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去伤害最爱自己的人的心。我们要让他们觉得,他们的思念,是有回应的。这是道德,也是责任,更是人的基本良心。
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做一个逃离社会的人,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大道的路径前,我们的逃离,实际上是不负责任。亲人爱人们牵挂着我们,我们可以在蒲团上安心
出家人,担当起教化众人的责任。但如果你没有教化的资格与能力,还是要履行社会责任,尽力去回报那些关心你的人。如果没办法回报,也要传达思念。
如同万老师前几天所说:“你怎么敢看不起感情”
在回到小胡租住那农家屋之前,看到它的样子,想到过两天要离开它,觉得感情上又有不舍起来。如果要真正做到无情,那就必须做到“头陀不三宿空桑。”
我们吃过饭后,简单地午睡了一下,觉得,我们必须赶紧适应庙里的生活了。这几天坐而论道,坚持打坐的功夫,也没加强了。关于智慧的可能性,探讨再多,也说食不饱,我们要的是,用什么途径来发现它。
庙里的师父从来就强调静坐参禅的重要性。但我们坐下来后,受思维与感情惯性的骚扰,根本无法做到安定。而据经典上说,真正的安定,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我们整个下午,都在各自下功夫打坐。我们称之为身体的恢复性训练,晚上,再在阳台上,喝茶讨论。我坚持每次打坐,痛苦地用双盘,并努力坚持到一两个小时一次,有时汗水都痛出来了,但我知道,我能够过这一关。
由于打坐时间长,大家在晚上讨论时,言之有物,比前几天空谈,实际多了。
万老师虽然功夫不一定高,但见识比我们多,我觉得,他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般人无法把心静下来,就是能够安静,也很难经常安定,所以仍须静坐。也可以说禅悟并不一定要静坐,但静坐的定力有助禅悟,不过仅仅是静坐,也无法获得禅悟。”
如果把禅当成开启智慧的手段的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着,也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冷静、更清楚;再进一步,便能产生智慧,开发精神的领域。可是从禅的观点来看,若无佛法的指导,由静坐所产生的智慧仍然是带有烦恼的。由于他的自我中心还在,一旦遇到跟
第五百零四章 生命智慧五
当你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时候,你只需要对出发点进行一个明显的标记,以达到不忘初心的目的。然后,以此为圆心,四处走走。这是二维世界,给我们的启示。走不通了,再回来。重新换一个方向,试一试。
在空间的维度,你会看到高低不平的三维世界。比如身边有一个高地,只要记得回来的出发点,也不妨向高地攀爬一会,如果站在高处瞭望,或许能够看得更远,对自己的判断,更有帮助。
这种貌似浅尝辄止的实践探索,恰恰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经过这么久的思考探索与讨论,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初心。我们只是普通人,想了知如何摆脱生老病死方法的,追求这方面真理的普通人。我们也把这种追求真理的道路,称之为智慧。
而探索的办法,就是修习佛法。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打坐,这是我们的基础。打坐,如同我们在做准备活动,并且试着向前迈步。而面前所处的高地,我们准备努力地爬,看是否能够看到未来的方向。如果看见了,那也许就叫开悟。
明天,我们就要回到寺庙了。早上的时候,小胡一个人出去,拜访了这间屋子的主人,给了租金,也给了别人一些过年的礼物,算作是有情有义。因为,他要退租了。当然,他带来的所有家具与电器,算是送人家了。他自己是自己的家,他的家,没有别人。
有时候,看着他的背景,我有些凄楚,这样一个单薄聪慧的年轻人,独自漂泊在外,几乎没有挂念他的人。他上辈子,究竟有什么错呢我是不是迷信了
我想起了敦煌的老刘,这个因为守护自己母亲的灵魂,守护自己的青少年,为妹妹守护娘家,孤独在沙漠边缘,守候那漫长的夕阳。
人们守护着自己的情感,守护着自己的想象。而小胡,是最没有守护理由的人,他是真的孤独。万老师,生活学佛两不误,属于文体两开花,全面发展一个圆满的人生。我呢,有家可回,也有路可退。我只是在赌一口气,想要给妍子一个礼物,或者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们三人,集合在这里,如果不想虚度光阴,那就得搞点自虐似的劳动,免得内心空虚,不好对自己的生命交代。
许多人锻炼自己,如同我们在部队时,练肌肉那样发狠。那只是给自己找事干,并不确定,这么干有没有真实意义。为了安慰自己光阴并未虚度,自己给自己赋予意义。
班长说,有肌肉,姑娘们喜欢。我们就信以为真,认真地练习肌肉来了。其实,稍有理智的我,在当时,也不敢肯定,班长所说,是否是对的。毕竟,我看街上漂亮姑娘的男友,肌肉并不发达。
但当时,我们宁愿选择相信。毕竟,没有姑娘的军队里,我们只能一厢情愿,做着对今后想象中的爱情,有益的东西。当然,事后证明,这种当年自我安慰似的自虐训练,对爱情的意义并不是决定性的。班长因为工作及经济的原因,差点被夫人抛弃。
今天,我们也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打坐念佛的。毕竟我们知道,可以寻找真理的途径,并不多。我们能够学的,只有这一门。
上午打坐大概有两个小时,下午时间就长了,起码有三个小时。结束后,我们三个人身心都感受到,巨大压力释放后的轻松。
并且,小胡还提出,他在打坐的时候,仿佛走了神,来到某种异度空间似的。“我可以肯定,那不是梦境,我毕竟有这方面专业知道。但那也不是实境,那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力量驱动,当然也不是感情。”
“那是出神”我问到:“道家有个说法,叫阳神,出阳神的人,要么是身体阳气和生命力极度虚弱的状态,要么是鬼魂附体,有的阴神婆作法时,也叫出阳神。”
万老师说到:“也许,那是意生身的状态,反正我没遇到过。但跟我原来一起同修的人,也说过类似的现象。小胡,你细讲讲,看能不能回忆得起来。”
“根本就不会搞忘,那又不是做梦。当时我很清醒,我是在打坐。意识中出现的场景,清晰得很。”
这就很明显了,那不是梦。梦有个特点,如果在做醒来时,不及时回顾一遍,会迅速忘掉的。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如果要分析自己的梦,就有个习惯。当从梦中醒来时,不睁开眼,先回忆一下,再起来。要不然,会迅速忘掉。
“我打坐时,用的是念佛观想法门,原来也用过,也是大师教的。一边念六字大明咒,一边观想观音菩萨的美好形象。当然,念咒,开始上坐时是出声音的,后来,渐渐变为心中的默念。一这种一边默念咒语一边回忆佛像的办法,比较适合我这个易动的心。我的心比较散乱,如果只做一个观想,比如只守话头,有点拴不住。要不想跑了,是掉举。要不想多了,是散乱。要不就没办法提起注意力,最后变为打瞌睡。”
他这些情况,我都有过,所以,很能够理解。
“这一次,我出现不同的现象。本来集中在那两件事情上。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所在,也没有任何其它意念来干扰。突然在某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突然来到某个地方,出现一个巨大的莲花,甚至闻到了花香,也听到了许多人的声音在念那个咒语,声音很宏大很干净,一团洁白的光出来,太耀眼,我不敢看。我回过神,告诫自己,我是在打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但此时,那莲花仍然在,那光虽然我没看,但很温暖。我想我也许是走神了,也许我该回过来,继续打坐观想。但是,那个场景太美好了,我不想走。大概过了好一会,温暖舒服的感觉到了身上,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种画面与场景,才慢慢消退了。”
我们听得目瞪口呆,望着他。这是神通还是幻想这是梦景还是实相
“那场景是慢慢消失的。所以,它绝对不是梦景。因为所有梦,都是突然醒来。我意识到自己是坐在床上的,在打坐。这种意识越明显,那个场景就越模糊,大概几分钟过后,那个场景及声音,完全消失。”
我猜测到:“也许,智慧让你抵达到平行宇宙去了或者,你拥有某种一闪而过的神通”
“不,我不能这么想象,在我身上发生的,我还是普通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神通,或许只是一种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它究竟是什么”
万老师见多识广:“这种在打坐中出现的现象,我也听人说起过,看样子,不是特殊的。是一种必然出现的东西。我与别人讨论过,也看过一些经典介绍,大致上,类似于刚才我们所说的那几种状况。”
我问到:“有什么经典,专门记载这类现象呢”
“多了,比如《愣伽经》,《天乐集》,等。道家也有许多,庄老师,你应该看过《周易参同契》吧”
我点点头,当时我看它时,也把这些当成神迹来理解的。与其说是相信它,不如说当看热闹。我对这些神迹的现象,保持着儒家的态度:子不语。
只要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人,在治学态度上,或多或少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由自主的习惯,或许许多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孔子对他的思维习惯,进行了潜在的操纵。
儒家学说有半哲学半宗教的特点。在哲学上,他不告诉你是什么,但总是回答“怎么做。”所以叫半哲学。在内圣外王的理论框架内,他不讲神迹,不树立人格神,但让你正心诚意,用道德和超道德的情感认同来让你进入精神皈依,有一种半宗教的性质。
所以,对于我来说,经历了那么多被骗以及预测的神奇后,我只相信一些理论模式的超前性,并不相信某个现实中的人,能够成为神圣的超人。
哪怕遇见超人的梦境,也是虚幻的。但是,小胡这种状态,完全就把它当成幻像,视而不见吗不对。首先,这个人遇到的,肯定是真实的,他没有骗我们的习惯与动机。第二,肯定不是梦境与单纯虚幻的,他不那么容易被幻想所骗,因为他对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很深。况且,他自己也始终保持着,对精神错乱、妄想、分裂人格的高度警惕,并有这个能力分辨。
那它遇到的影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呢
如果真如前面我所猜测的,他的智慧连通了另外的一个自我,或者另外一个世界,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哲学老师发话了:“小胡,你跟我说说,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从来没有出现过,以前,我连忘掉自己都很难。”
“那今天,打坐时的心态与意识状态,有什么不同吗”
我明白万老师的路径了。他真是个利害的角色,分析问题的思路相当清晰。他先找区别,然后在区别中,找出产生的原因,最后再确定事物的大致范围与性质。
“要说区别嘛”小胡愣了一下,然后说到:“我平时打坐,总在心底里有一种对抗的特点。就是想通过咒语或者观想,对抗自己散乱的心。通过集中精力,打起精神,防止自己掉举或者昏沉,这种对抗让我紧绷在观想之中,左右摇摆。”
他说的状态,与我现在的状态差不多。我把看住呼吸,当成拴心的绳子,走的那个老路子。“紧把绳头做一场。”
“今天,你没有这种状态了”
“今天,好像根本不需要对抗。因为从上坐前,我就有某种安定感。仿佛自己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想完了,完全可以放下了。上坐后,念咒与观想,就好像机器
第五百零五章 经济问题一
“你不要故弄玄虚,把简单事情搞复杂了。”万老师笑到:“本来我们讨论一个意识景象问题,你搞成了个科幻问题。”
我也需要调皮一下:“同谓之玄嘛。”
小胡反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以前我们说神通,难以超越王难与刀兵,说明因果律,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主宰。”
那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当然不能违反。所谓因果,其实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这个趋势不存在,道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我该正经一点了:“当然,比如当年解放军进西藏时,那么多所谓活佛反对,怎么拿不出所谓神通,阻挡我军的步伐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