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我又没受戒,何来破戒更何况,老师父来,所讲的法,与我今后,要修的法,不是一个路子了。”
他这话里有话啊,我赶紧问到:“你还要修法什么法”
“活法,如何像一个红尘人,认真地活一次。你们都是这样活过来的,我怎么敢跳过这个阶段呢活一回,看一看,世间事,参过了,出世间,再回来。”
小胡虽然完全用的是佛教的语言,但说的是生活人世的事情,对比之下,有一种距离美感,或者说是思维张力,显得很有诗意。
爱情是一种病,如同酒醉一样,会让人胡思乱想,打破思维与习惯的束缚,进入诗歌的状态。李白就是这样的情况,以喝多为名,乱想乱写,自己颠狂,让人颠狂。
“你是否定了以前学佛的自我吗”万师兄提问,总沾些哲学的酸腐气。
“不,是更广泛地楔入。种子在那里了,只等机缘。我如今机缘已转,就顺其自然,对不对”这明显是自我开脱,看得出来,他是兴奋的,轻松的,完全不把万师兄的问题,严肃地看待。
我得考验一下,他的决心。因为刚开始恋爱的人,总是充满着妄想与期待,总是以颠狂的方式描画未来,总是因冲动而选择、因激情而行动。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生活的琐碎,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这种后悔如果产生,将不可避免地让小胡的人生,注定一辈子灰暗。
“小胡,你冲动了,你不理智了。这你瞒不了我,如果你纯粹按自己现在临时出现的感情冲动,决定你的选择,你难免会后悔的。你想想,如此好的学佛种子,如此智慧的头脑,应该思考人生大问题,追求大真理。怎么这么没志气,被一个女生迷惑得,不能自控”
“庄师兄,你是怕我飘了,是吧飘了,有什么不好呢况且人生苦短,有飘的机会,为什么不飘呢你们这是嫉妒吧”
他这种调皮的反问,更显示出他内心的喜悦。是的,破坏一个人的喜悦,有点不道德。但是,以他的智商,肯定知道我问话的目的。他故意这样说,以这样的语气,只不过想让我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一个正常的年轻人回来了,一个骄傲的学霸,一个有斗志不怕竞争的男人,一个有语言机锋喜欢调皮的孩子,生命力,从他的语气中产生,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而我本人,也好久没有跟年轻人在一起了,作这种语言冲突的游戏。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内行人墙外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我念完这段苏轼的名句后,说到:“小伙子,你没经历过真正的爱情,如同你没有真正进入过恋爱的围城。那是感情的困境,你走不出激动与烦恼的交织,你无法容忍冷淡与平庸。听我一句劝,万一小戴不爱你了,或者你不再那么爱她了,你怎么办”
“庄师兄,你是在哄我吗爱情来了的时候,你能够挡得住除非你没真正爱过。来也就来了,如禅宗祖师所说,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无挂碍地面对自己的激情,不也是修行吗”
好一个避实击虚,好一个转移话题。小胡的智商一旦被激活,是无法阻挡的。
但是,让我悲哀的是,我确实没有真正的爱情。原来刚开始跟小池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是觉得,那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她如同一个女神,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况且,我也没有勇气,想象跟她结婚后的日子。其实,在她之前,乔姐就已经分走了我部分关于身体的激情。
一个不纯粹的男人,不配享受最纯粹的感情。后来的妍子,我无法定位,无法说出口,因为太复杂的因素综合组成的感情,不好分析了。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老参
“我从她的眼光里,看到另一个我自己。”
小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我们都受到了震动。这是真爱情的状态。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你找到了神圣的七仙女,而是在对方眼中,找到了神圣的自己。
不管是上帝来是女娲,造人时,给我们的个体都不完整,一半给了女人,一半给了男人。我们找另一半的原始冲动由此而来,我们要找到那个早已丢掉的,拼合出神圣的完整的自己。
“是这位即将到来的法师,你觉得没什么水平,所以不想听下去了吗”
这个问题只是我自己想问,不是为小胡问的。小胡意志坚定,已经没问题了。
“恰恰相反,他是水平很高的人,高到什么程度,我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第一,戒律无懈可击。第二,宗门无所不知。”
这就比较吓人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具备其中一条,就可称之为具德大师了。我赶紧问到:“为什么,他在佛门中的地位,不是应该的那么高呢比如,他没受邀组织正式的法会,只是到这里来客串呢”
万师兄笑到:“世俗的名声对出家人来说,不太重要。更何况,这位大师,走的是最稳健最老实的路子,普通人听了,也不取巧。不取巧的师父,徒弟就少了。我知道,在云居寺,人人都尊敬他,但很少有人求教他。为什么呢光能够像他那样,几岁就住庙,出家七十来年了,严守戒律,哪个能够学得来更何况,他所学的禅宗,知识量虽然大,但他自己还说自己没有开悟,哪个敢相信他呢”
“什么意思,这种人都没开悟”我有些不太明白。
“那也许是他自谦,也许是普通人不理解。反正,方丈也尊重他,他是老参,真正的老参,是见识过虚老和尚法脉的,应该是过来人。但是,仅以佛教中的常识,就可以推断,这种人,即使此生不悟,临终只要发心,往生西方极乐,是绝对有把握的。这也是一种成就。”
我想起来,知识与智慧是两件事,也许是没开智慧的缘故吧。但是,谁能肯定呢也许他早已参透一切,无法说出来而已呢
“小胡,你真的不听吗”
“我这些年听得还少了吗我看的书还少了吗我思考得少了吗闻思修,我的数量都比较多了。无论什么高僧,无论多么复杂的经典,都对我的修行没帮助。甚至,我还得了所知障。所以,我认为,我修行最大的问题,是机缘不成熟。我得先做好人,再来做佛。这是我现在的想法,以后会不会变,谁知道呢”
我与万师兄,陪着他,整理好东西,送他到了大路口。那阳光与轻风,抚摸着他的背影,单薄而坚定。这个孤独的人,即将投身翻滚的红尘。愿他拥有美好的生活,愿他事事随心,愿他享受到人世简单的快乐,愿他忘记我们。
又过了一个晚上,万师兄也跟我介绍了这位云居山法师的来由。大概八十来岁了,身体很好,是坚持劳动的原因。他一生都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第二天,一上堂,发现果然出万师兄所描述,是一个精神良好的老农民样子。过来大约有十几个人给他顶礼,包括万师兄,这些人都在云居山修过,都叫过这位大师一声师父。当然,从辈份上讲,大师可以当我们中一些人,师爷或者师祖了。
他的主题是:三位禅宗大师对参禅法门的异同。
“什么是法能让你开悟成道的,都是法。我老了,也没得法。但是,我见过得法的师父,他们教的,我没受益,但不敢此生把他们的话贪污了,所以转述给你们。如果你们中,有人从这些话里受益。记住,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那三位圣人说的,这就行了。如果你们自称是跟我学的,那我就罪过了,要下地狱的。”
一上来就讲因果,怪不得,他对戒律如此重视。
“你们这些天,跟这山上到处跑,看许多和尚给你们表演,学这学那,听这听那,是不是很热闹。这热闹是世俗的热闹,要说佛门的热闹,你们恐怕没有见过多少的。什么是佛门的热闹呢神仙打架才是真热闹,你们见过神仙没有啊”
大众在下面答:没见过。
“我是见过的,我命苦呢。从小父母养不活,丢在庙子边。后来父母死了没有不知道,我姓什么不知道。我是在庙子长大的,本来不热闹,清静嘛。但我命又好呢,我见过得道的圣人,还不止一个。”
下面有人在问:圣人跟我们不同吗
“同也不同。要说同,你粗眼一看,就是个老头,穿得差长得瘦,有的还不爱洗澡,身上脏。要说不同,人家说话做事,人家气质眼神,就完全不同了。什么叫好相啊什么叫威仪啊什么叫超脱啊什么叫放光啊跟你们说不清楚,但是,你要是看到他们这种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人说佛教中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样样做到,不是圣人,也像圣人了。
“要说呢,人家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差距就那么大呢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法露春雨润,斩魔大将军。那才是慈悲啊,那才是绝学啊。”
谁说他不会说话的这位大师这两句,就有很高的水平。
“我没学到东西啊,我这人本,上辈子也没积累好缘,多个菩萨,都度不了我,我这犯了多大罪过。所以,今天,我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我不能让它烂在肚子里,我得把我的见识转述给大家,免得死后,菩萨治我的贪污罪呢。”
此时,大家轻松地笑了起来。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我和我的师兄们,都分别追随过三位禅门的大善知识,师兄中有成就的,也有我这种不争气的。我活得长,师兄们都往生了,我还活着,所以,今天我不讲,估计,没得人讲得清楚这几位大师的事情了。”
这还是个珍贵的历史课,太不容易了。况且,我与万师兄,对这类事情,是最感兴趣的。
“我说的,是哪三个呢我们,包括跟我熟悉的师兄们,亲近过的,有虚云、真空、来果,这三位,想必大家不一定都熟悉,但至少也听说过其中一两个吧”
这三位的大名,应该是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何况,我们现在,正坐在虚云的道场里。
“参禅这个法门,历代祖师说得很多,这件事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又称为是本份事,宗门下称为生死门头,专办了生脱死的大事。这件大事在古人份上,是很容易的,不是求他人,而是求自己,只要回光返照,如同本得。但是我们今人跟古人不同,因为习气深厚,用功者多,受用者少啊。为什么呢都是没有找到直接下手处;都是一天到晚在妄想里头打滚,所以用功不得力,用不上功。原因在哪里呢初发心用功人无非是这二件事。”
古人说过:参禅不怕妄想多,只看妄想起于何,生来死去真是它,看来原是没二个。所以只是这一个妄想翻来覆去,所以用不上功。况且,他从参禅直接入手给我们,也是因应过几天,我们要打七而专门讲的。
在打七前,普及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到时禅堂一坐,连个下手处都没有。
“那么我们就借着妄想用功,单看这个妄想从哪里来的,所以参禅又叫思维修。就是单看当下这一念,起从何处起灭向何处灭不要单在这个妄想上起分别,否则等于水里按葫芦,按下去它又起来了,那么用功怎么会得好处呢”
参禅还有思维修这个名词,要不是他说起来,我还真没听说过。
“所以说用功没有一点巧妙,特别是参禅,这叫作本份事,只要生死心切,反问自己:我要了生死吗要了生死,就要发明这个打妄想的人是谁,还不是与念佛是谁一样吗究竟这个妄想从何处来呢要全靠一个恳切心,不要单对除妄想,好象我一用功,就怕妄想,你这怕妄想的念头就是妄想。妄想来了,我只要知道它是妄想,识得不为冤。不管它妄想怎么样,单看我的话头还在不在,那就要直接抓我们的念佛是谁。”
为什么强调用“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呢其它话头不是一样的嘛。都是拴心的一根绳子,制心一处就行。
“你要说看妄想是谁还要转个弯,你就抓你的念佛是谁就是,不管什么境界什么念头来,我就抓我的念佛是谁,只要有念佛是谁就行,其它的妄想也好,境界也好,不要去管它,等于一个人走路一样,不管在哪里,离家虽远直奔到家就行了,你在路上东看看,西看看,那你何时能到家呢”
这就自然解开了我的疑问,原来是比较直接的意思。
“用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话头就是我们的路,我们只要有话头在,就在路上走,那么境界等于路两边的商店,种种鲜艳的东西不必去理它,我只顾往家走啊,你要管两边的事情那还有完吗那就不能走了,就是这个道理。”
相当于,只要认
第五百三十七章 各有侧重点
上午听完后,赶紧把手机拿到后面厨房去充电。这个地方没自来水,我们住的茅篷也没电,只有大殿和厨房,有一条照明线接过来,这条线还是村村通工程中,从附近的村子接过来的。
有时,不得不佩服中国基建设施的普及,这完全是不计成本的政府行为。为了社会的公平性,敢于牺牲经济效益。在这个深山之中,所谓的村子,也就只剩下七八个人了,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近几天过年,才回来聚一下。而高压电线塔,就耸立在那深山之顶,绝壁之间。
按我的观察,把这条线从人口多的市镇接过来,光成本就得花几千万,而受益者,只有这几个小村落,可见,为了公民的基本福利,政府下了多大的决心。当然,这里的手机信号也是很好的,我们抬头,就看得见对面山包上,那根貌似松树的,绑了许多发射装置的通讯塔。水泥钢筋的通信塔,为了与整个自然环境协调,专门做成了松树的样子,永远长青。
午饭后,跟万师兄转了一下。我问到:“你觉得他上午讲得如何来”
“是老实话,是过来人。但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还没有到。”
“什么意思呢”
“他不是说,那三位圣人所说的有区别吗我就想听他所谓的神仙打架。”万师兄怕我误会:“同样一件事,同样是圣者,三个不同角度出来,恐怕我们会看到立体的影子吧”
我也是这样想的。
果然,下午,他的内容就更为具体了。
“什么叫死功夫呢说今人都叫看死话头,古人是讲究活话头,这个死话头是难办的,因为我们人心太活了,一定要用死话头。真正的要在这个念佛是谁上下点功夫,那是不吃亏的,是会得真正受用的。”
我听说,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把话头看死,是不容易的。反正,我跟万师兄,问题都出在太活泛上,就是想得太多。
“就拿我这个人来说,初上来是在禅堂住了几年,可是住几年觉得不怎么样,不过用功也算是用功了,不能说没有用功,那个几年当中也是在拼命用功,得力不得力吧,你看那个后来离开禅堂的时候就不行了。那是在解放以前。解放以后也在禅堂住了几年,那个几年就不同了,事情太多,光顾着给人家讲了,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了,用功夫就有了打岔,不能说有进步,能保持也了不得,保持得住,保不住还要失本呢!总之是讲得多行得少。虽然那个样子,就是那个时候在禅堂里,这个猛干的闹了几年,这几年的影响,我也调用过多次,这个用功好,那我就不要念佛是谁,我就用其它的功夫去了。”
这个法师已经八十几岁了,在他今天如此健康的情况下,所说的,几乎都是老实话。况且,他的经历,完全可以写一部近代禅宗史了,相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唉,平常用用还可以,你遇到一些境界来了那就不行了,还需要念佛是谁,所以我常说:对不起,这个念佛是谁,一有了病苦,一有了困难就要用它,其它任何办法都不行,念念菩萨名号那还是抵不住啊,因为你没有下功夫,没有经常念,不熟,不是菩萨不灵,而是你的心不灵。但是你用过一番功夫的人,他的功夫遇到境界是有用场的,你说用场不大,还是有用场的,该用的时候还是觉得有受用的,这一次我可不能再改了,这一次我病好了一定要用这功夫,可好了以后就忘记了,又要东弄西弄去了,念这个想那个了。这个巧妙那个高,分别妄想又忙去了。等到遇上一点境界又要念佛是谁,别的不行,所以总觉得这个念佛是谁实在不亏人。但是我们凡夫总是妄想多,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又没有功德,经上也没有,弄弄就不相信它了,就不要它了,但到时候不用它还不行呢,舍去它就不能得到一点受用啊。”
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到病急不念佛。我们都有这种情况,也是人之常情。所谓老参,其实也是平常人。他说的话平常,他理解的人生,也不离平常二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