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这才是大事。
而中央卫军的问题,反而是特别小的问题,在科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郭鹏没有处理中央军的问题就把皇位交给了郭瑾,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落到了郭瑾身上,需要他去解决——如果他觉得不愉快的话。
他当然觉得不愉快。
轮到郭瑾做皇帝,没有郭鹏那么巨大的威望可以威压天下,对于任何一点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存在都要小心翼翼的应对。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卫军这五个实权将军职位。
赵云,曹纯,李典、夏侯渊、郭栋。
这五个实权将军职位虽然也贯彻落实了战时和非战时的制度,但是在郭瑾看来,这是有问题的,这是可能遭到威胁和破坏的。
就比如说赵云,威望很大,功劳也很大,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赵云有着可以突破制度约束的威望,能把卫军将军的职权发挥到最大。
这个职位,可以把卫军变成罗马帝国的禁卫军。
别说不可能,郭某人就是靠着自己威压天下的威望和绝强的实力接二连三的突破了士人们设下的制度约束,一鼓作气毁掉了旧的制度,开创了全新的制度。
洛阳一“战”,四万士人折戟沉沙,士人反抗力量被几乎全灭,肉体消灭的那种,再也不能对抗强大的皇权,科举时代顺理成章的来临。
珠玉在前。
那还是郭瑾亲自去给禁军传达的命令。
所以郭鹏的存在就给郭瑾敲响了警钟,告诉他,面对无上威望,制度其实是有点鸡肋的。
郭瑾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威望问题。
这个威望的问题实在是让他感到如鲠在喉。
不说赵云,卫军其他四个将军也有着很大的威望。
他们都是跟随郭鹏起兵征战的老资格将军。
曹纯、夏侯渊、郭栋,那都是元从,也就一个李典资历稍微弱一些,但也是从青州刺史时代就开始跟随郭鹏的老资格将领。
这些老资格将领什么错都没有犯,什么问题也都没有,个个谨小慎微跟什么似的,尤其在曹洪出事之后,四将军更是过上了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展现存在感的日子。
坚决不参与朝政,不和朝臣有任何往来,不给旁人任何一点抓住他们把柄的机会,时时刻刻都在约束自己,尽力做一个没有危害的人。
想从这样的他们身上挑毛病挑刺,那是真的没什么办法。
可是就这样放着,郭瑾觉得不安心。
虽然一时可以压着他们不让他们过多接触军队从而把持住军权,但是难以长久这样做。
他可以办到,那么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呢?
能做到吗?
他不敢保证。
所以必须要在现在可以办到的时候,背靠退居二线的郭鹏把军权拿回来,把将军职位虚职化。
不要将军,不要一个成建制的军,而要一个分散开来的以校尉为主体构建成的中央军,非战时。
校尉往上的职位都是虚的,没有必要存在,只是荣誉性职位,战时,才会由皇帝授予可以统兵的职位,事毕即撤,不常设。
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卫军既要是一个整体,也不能是一个整体。
怀着如此的想法,郭瑾找到了郭鹏,与他商议这件事情。
郭鹏很赞同他的想法。
“之前我就对你说过了,中央卫军不太适合设立一些过于集权的将军,一群校尉最好,将军这种地位的军官,日常就虚职化,等需要的时候再设立,事毕即撤,只是为父没那么多时间去办了。
不过也正好,你不能总是指望为父帮你做完所有的事情,有些事情你总要自己去做,自己去处理,这件事情就当做是对你能否做一个真皇帝的考验好了,你去想办法,把卫军将军和四将军虚职化。”
郭鹏笑了笑,对郭瑾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郭瑾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了点头。
“儿子并不知道能否成功办到,这件事情父亲已经完成了一半,儿子会尽全力把剩下的一半做完。”
“好。”
郭鹏表示非常期待看到郭瑾把卫军五大将军给虚职化。
郭瑾离开了泰山殿,一路走,一路认真的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把五大将军虚职化。
作为郭某人的儿子,郭瑾当然很清楚郭某人掌握军队的方式。
把握下层,拉拢中层,架空上层。
郭某人掌握军队的方式和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使用的任何方式都不一样。
乱世之前,人家都是依靠王朝的惯性,以习惯性掌握军队的职位带领军队,军队被职位所掌控,而不是被那个具体的人掌控。
乱世之初,大家开始自己募兵,自己带兵打仗,但是王朝的惯性一直存在,大家还是习惯性地以最高职位为荣,有了职位就有了权力。
乱世进行时,很多人才愕然发现,职位不香了,王朝的秩序崩溃了,职位惯性带来的统治力正在逐渐崩盘当中。
职位突然变得不值钱了,职位突然变得没那么大的用处了。
汉朝还稳定的时候,一个校尉就很牛逼了,乱世当头,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这样超级牛逼的军职,也只能当个添头让大家乐呵乐呵,手上没兵,根本没人睬你。
而这个时候,一直坚持走下层路线的郭某人掌握的军队就如同鹤立鸡群一般闪耀在乱世之中。
郭某人从最开始就很注意对每一个士兵的掌控,他非常在意和士兵近距离接触,因此,他坚持执行军饷直发和表彰大会制度。
军饷直发就是军饷由郭某人指导的财政系统直接向每一个士兵下发,发到士兵手上,不过军官的手。
表彰大会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每经历一场大的战事,郭某人就会亲自登场,把斩首排名前五十的人拉到台上亲自表彰,然后提拔他们的职位,让他们进入军官的序列之中。
再然后就是军法官制度。
郭某人从建军之初就往军队里植入了军法官系统,专门用来代表他惩戒犯法士兵,把非战时惩戒士兵的权力从军官手里剥夺,并且军法官还担任了给士兵扫盲的角色。
一边扫盲,一边传授给士兵忠于郭某人的思想,还有国家、民族等等名词存在的意义。
慢慢的,潜移默化的让士兵拥有郭某人所期待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最开始建军的时候,郭某人就全盘掌握了军队,从来没有让任何军官的威望凌驾于他之上,他是军队绝对的主人。
下层士兵都知道他的模样。
中层的小军官们都是他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后来建立了首阳山讲武堂和武举,把军官培养系统化,直接掌控了军队中层的命脉。
最后是被战时和非战时概念还有军队轮换驻防制度限制的死死的上层将领。
上层将领可以说是权力很大但又非常受限的群体,军衔和军职分离,还有战时非战时的职权区别,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强大武将挑战皇帝威望的可能性。
在郭鹏的讲解下参透了郭鹏对军队的控制模式之后,郭瑾就常常思考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无非是登基之初威望不足,且对自己的【武德】不太有信心,觉得自己难以依靠威望驾驭军队,所以必须要用更加制度化的方式来处理军队。
开国之初的那些功勋老将终究会老去,会逐渐凋零,并不能对他形成长久的威胁,而可以形成长久威胁的,就是卫军五大将军。
一日不把五大将军虚职化,变更制度,他就一日睡不安稳。
为了睡得安稳,他必须要把卫军兵权牢牢掌握在手,排除掉有威胁的将军的因素,改变制度,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新制度。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七十三 该读的书老张一册也没有少读
虽然有着充分的想法和额行动力,然而对于郭瑾来说,变更制度要么需要合适的理由和借口,要么需要有人为他背书——
比如制度的创立者郭鹏发话,可以这样做。
然而郭鹏已经是太上皇了,不太适合直接站出来发话。
更别说他自己也不愿意,而是想要把这个难题丢给郭瑾去解决,锻炼他作为皇帝的能力。
郭瑾也知道,这是锻炼能力的机会,所以也不打算借助郭鹏的威望,他打算依靠自己。
依靠自己,自己手上又有什么牌可以打出来,可以变更父亲留下的军事制度呢?
思来想去,郭瑾忽然眼前一亮。
变更制度往往会被认为是挑战性的删改,是对老皇帝留下来的制度的破坏行动,对于继位初期没什么威望的新皇帝来说,贸然变更制度,会引起群臣的不满和不安。
威望不足地位尚且不稳定的情况下贸然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而且郭瑾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破坏郭鹏留下的制度。
这个制度是个好制度,可以继续运行下去,他只是需要在这个制度上做一些增添。
我不删减,我增添,这样的话,你们还能说什么?
你们能觉得我是在破坏老皇帝留下的制度吗?
显然是不能。
郭瑾思考一番,觉得如果要这样做,需要一个很好的契机。
而此次赵云出击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只要赵云获得大胜归来,他就能顺势一波操作把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现在就看赵云的出击效果如何了。
郭瑾如此期待着。
郭鹏在洛阳城里给一帮学究开大课讲解格物学培养老师的时候,赵云正率领两万铁骑在魏国的土地上狂奔。
为了尽快抵达作战区域,减少时间损耗,赵云向兵部申请了漠州和平州骑兵使用的口粮,也就是肉干和奶酪。
肉干和奶酪这种高级骑兵口粮制作起来成本很高,不是一般军队可以随便装备的,一般只在漠州和平州两地发放这种口粮。
赵云提出申请,表示为了加快速度赶路,尽量早一点的结束战争,得到了兵部的认可。
兵部尚书陈宫亲自批复了赵云的申请,予以同意,打开仓储调出大量的奶酪和肉干拨付给西征军。
利用这两种高热量便携带的口粮,可以极大地加快骑兵行进的速度,可以大大减少中途停留下来埋锅造饭的次数,加上沿途郡县提供的部分给养,赵云领军飞一般的前进。
一个月的时间,赵云火速抵达了北庭都护府所在地,见到了北庭都护府都护诸葛亮和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张飞。
张飞和赵云是老熟人了。
当年先后加入郭鹏的军队,其实也就是脚前脚后,但是张飞现在只是一介指挥使,而赵云已经是中央卫军主帅了。
有些人觉得这些老资格将领分出地位高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出身不同。
赵云一开始就是郭鹏的部下,张飞和关羽则是刘备的部下,刘备死后才跟随郭鹏。
虽然么多年过去了,张飞和关羽都记不清刘备长什么模样,甚至关于和刘备度过的那些日子的回忆都渐渐模糊了。
但是他们终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元从。
话是这样说,但是郭鹏并没有这样看待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他们的能力上和态度上有所差异,所以赵云才是地位最高的那个。
在他的培养下,赵云足以在必要情况下指挥一支大军发起战略进攻,并且圆满完成任务。
关羽也可以,但是关羽不擅长和同僚处理关系,军中关系不好,难以指挥真正重要的战略行动,中途容易出岔子。
张飞就更别说了,让他带着大军执行战略任务,那是纯粹的自杀行为。
他就适合带领一万人的骑兵自由行动,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撒欢了的跑,然后他就能把敌人折腾的要死要活。
低配不完全版的霍去病。
遇到战事,郭鹏肯定首先考虑赵云,然后才是其他人,所以他们的地位上自然有所不同。
只是资历的确是老,和诸曹夏侯一个时期的老人。
张飞或许不服其他人,但是一看是赵云来做主帅,他也没什么好说的,赵云打一开始地位就在他之上,接受他的指挥也没什么不好。
只要有仗可打。
“子龙啊,别的我就不说了,不管怎样讲,这一次,先锋我来做,我来帮你开路,打野战也交给我,我来打,至于攻城战我绝对不参合,你尽管让其他人去攻城,怎么样?”
张飞一上来就和赵云套近乎,觉得套波近乎可以捞到这个美差。
他只想痛痛快快和敌人正面交手,用最凶悍强势的方式碾压过去,和敌人正面相冲,在广阔的草地上对冲,把敌人全部击败。
至于那种非常无聊的攻城战实在是无趣,包围来包围去,怎么打就打不进去,磨磨蹭蹭的,一点都不痛快。
赵云哪里不明白张飞的意思呢?
“益德,你可别说我不关照你,这一次我做主帅,也是有任务的,而且此番参战将领又不是只有你一人,野战全让你来打,其他人不会有意见吗?”
张飞摆了摆手。
“当年,康居国那个主帅带着三万兵来打我,我就一万骑兵冲过去,正面击溃了他!我有作战经验,其他人没有,这是其他人不能和我比的,我熟悉康居人啊。”
张飞试图争取。
赵云笑了笑,摇了摇头。
“太上皇告诉过我,为帅之道,在于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益德,你我虽是旧识,我依然不能为你破例,否则我就不配作主帅,就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托付。”
赵云一下子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忠诚层面,张飞顿时就老大的不乐意了。
“子龙,问你要个先锋的位置,你怎么都能扯到陛下和太上皇身上?”
“这不是小事,事关战局,都是大事,益德,你若不满,战后尽管上表给陛下,但是此时,你是我的部下,若不听命,我不饶你。”
赵云严肃的表示道。
这下子张飞就有点小害怕了。
赵云资历比他深厚,也是郭鹏更加信任的将军,现在更是郭瑾的家里人,和皇家沾亲带故的,可不是他张某人能得罪的起的。
于是张飞只好低下他那颗硕大的脑袋,一脸沮丧。
“好吧好吧,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全都听你的,可以了吧?”
“这就对了。”
赵云成功制服了想要闹事的张飞,看的身边的那群年轻将领心有戚戚。
张飞的大名他们是久有耳闻,著名的不打仗会死星人,请战表奏一封一封的递,传说太上皇看到他的表奏就头疼不已,难以应对,可想而知此人的难缠之处。
但是他最难缠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的老资历,资历太老,所以一般将领就算是后起之秀都不敢对他龇牙咧嘴。
曹仁退休之后,整个西域军界更没有人能制住他,那是真的不安分。
赵云对于张飞的折腾也略有耳闻,便苦笑不止。
“益德,你也五十多岁了,怎么总是那么暴躁不安呢?咱们都不年轻了,不应该稍微收敛一些,颐养天年,修身养性,或者干脆到首阳山讲武堂带带年轻人,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年轻人吗?”
赵云试图劝说张飞安稳一些。
张飞一听这话就连连摇头。
“子龙,张益德这辈子只能死在战场上,不能死在其他地方,死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是对张益德的侮辱。”
“为何?”
“不为何,张益德就是喜欢打仗。”
张飞深吸了一口气:“子龙,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感觉自己是活着的,纵马奔驰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气,别说我五十岁,我只觉得我现在还和二十岁的时候一样!”
张飞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展示了一下自己壮实的肌肉,又说道:“我现在每天还能吃一桶饭,吃三斤肉,上马冲锋,弯弓搭箭,根本不是难题!你要这样的我退出战场去当什么老学究,那不是在要我命吗?”
“益德,这怎么是要你命呢?你本来就不年轻了,不能强装年轻,你看你,鬓角都白了。”
赵云指了指张飞泛白的鬓角。
张飞根本不在乎。
“只要还能站着,我就要站着,除非我的腿断了,否则,我绝不坐着!躺着!子龙,你别劝我了,我跟你说,就两个字,没用,老张就是喜欢打仗,天生就该打仗!”
“那若有朝一日没有仗能打了呢?”
“不可能,人多贪婪,只要有人,就不可能没仗可打,除非人都死光了。”
“这……”
赵云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张飞:“益德,你还懂这种事情?”
“哼,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子龙,三十年了,老张为了更好的打仗,也是看了不少书的,现在的老张可不是不识字的睁眼瞎,该读的书老张一册也没有少读。”
张飞颇有些自豪的展示了自己的文化修养,还真是让赵云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七十四 张飞还是很喜欢诸葛亮的
这方面说不通,那就换个说法好了。
赵云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
“别的你不在乎,你的几个儿子你也不在乎?两个在平州军中,两个还在首阳山讲武堂,和你好些年不见面了,你就不想他们?战场上刀剑无言,咱们都是五十岁的人了,你就不怕出事再也见不到他们?”
“怕啊,怎么不怕,好些年没和这几个小崽子见面了,还真怪想的。”
张飞笑了笑:“平州那两个就不说了,已经是猛将了,现在就想着剩下两个从讲武堂出来,然后跟着我一起去战场上杀敌立功,我的儿子,将来必然也是猛将!”
赵云捂住了自己的脸。
他有点绝望。
“益德,你别读书了,真的,你读的再多也没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太上皇当年对我说的话,我现在是明白了。”
“哈哈哈哈哈!知道了就好!子龙,那你就多给我安排一点任务,我可等着打仗呢!哈哈哈哈!”
张飞笑的非常嚣张。
赵云无奈的摇了摇头,一转眼,忽然间看到了身旁一脸奇怪表情的北庭都护府都护诸葛亮。
“诸葛都护,你好像有什么话想说?”
诸葛亮一愣,连连摇头。
“并没有。”
“真的?”
“真的。”
诸葛亮笑了笑:“张将军为人,我还是很敬仰的,张将军作战勇猛,军队战斗力极强,是我所钦佩的人。”
“哈哈哈哈!孔明,就你话说的好听!”
张飞凑过去,狠狠地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把诸葛亮拍的龇牙咧嘴。
“老张也和不少当官的一起共事过,就是受不了他们的酸腐,这么多年来,也就和你相处的好一点,老张认你这个朋友!”
诸葛亮很是勉强的笑了笑。
“能被张将军欣赏,这是在下的荣幸。”
“哈哈哈哈哈哈!”
张飞很开心。
张飞还是很喜欢诸葛亮的,因为不管有什么需要诸葛亮解决的问题,他都能去找诸葛亮去解决,诸葛亮能力很强,也总是能帮他解决。
这种好搭档可不多见。
“对了,孔明,此番作战你可有任务?”
“有,为大军定时定量运送北庭都护府积攒的粮秣至镇西都护府,这就是在下的任务。”
“嗯,有你运送粮秣,我就放心了,这仗肯定能打赢!”
张飞又把诸葛亮的肩膀拍的啪啪作响,诸葛亮强忍疼痛,还要摆出一副笑脸。
赵云听说过诸葛亮。
那是蛮久以前,郭鹏曾经和他提过的一个优秀的人才。
郭鹏当时说,他百年之后,能继承他的理念继续安定帝国的,必然是这个诸葛亮。
他有着足以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能力,必将成为后代帝王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所以为了培养他的能力,锻炼他的手腕,郭鹏把他派到了北庭都护府。
郭鹏要让他在这一穷二白的地方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建设北庭都护府,以更好地了解整个帝国的运行方式。
就赵云这一路走来所看到的,他觉得诸葛亮这些年来把北庭之地从一片废墟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也着实不容易。
顺着朝廷修缮的从河西四郡的玉门关出发直到镇西都护府所在地的北庭大驰道,诸葛亮在沿线绿洲之中建设了十几座城池。
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五六座的样子。
诸葛亮的计划是顺着北庭大驰道建设商业为主的服务型城池,把北庭大驰道沿线的城池打造为为了沿线民间、官方商旅而服务的城池。
城池以商业活动为主,农业生产为辅,城中遍布酒肆、饭馆、旅店、特产商店等等。
城外则是以绿洲为中心的农田,专门生产粮食、蔬果,打听一下,便知道这些农田里种植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之外,都是送到城里面专供城内使用。
城内商户会用这些东西制作成食物,贩卖给往来客商。
当然,这些东西数量多是不够的,前些年北庭都护府刚刚建立,屯田规模不大,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约只能这些城市的一半消耗,剩余的都要从河西四郡那边运输。
这里就要显露出诸葛亮的能力,与河西四郡的郡太守互相协调,与他们定下约定,派人从他们那里大规模的购置粮食和其他食品,蔬菜和肉类之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