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他作为魏国内阁首辅之子的出身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便利,使得任何罗马势力都不敢轻易对他下手,但凡想要对他出手的,都要考虑一下他背后的魏国势力。
太完美了。
一想到这件事情,卡拉卡拉皇帝就感到非常的愉悦。
那个名叫曹冲的年轻人英俊聪慧,对军事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嗅觉,连他身边的老牌军事参谋都没注意到的事情,他却能注意到。
并且发现安息军队的一些不容易发现的破绽,做出针对性的应对安排,让安息军队连连吃亏,惨遭打击。
卡拉卡拉皇帝甚至打算等他立一些功劳,就让他做自己的首席军事参谋官,给他授官,给他很高的待遇和地位还有权力,让他成为自己的亲信官员,把他留在罗马。
得到曹冲,卡拉卡拉皇帝觉得自己可以奋起了。
他一奋起,垂垂老矣衰落不已的安息帝国就麻烦了。
中亚两大势力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无奈。
而此时,就正好是魏军进军康居的时候。
康居国得知魏军正在镇西都护府集结的消息的时候,几乎立刻就想到了魏军是来收拾他们的。
要说也是做贼心虚,新王杀死旧王登位之后,出于侥幸和要面子的心理,没有及时向魏国请罪,而是打算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就那么揭过去了。
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
三万军队被打的就剩两千多人活着回来,据说被砍了两万颗脑袋,被抓了一批,逃回来的死了一批,活着的就剩两千多人,惨兮兮。
一口气损失了两万多青壮男子,这对于康居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康居国是个半游牧半定居的国家,能动用的最大兵马数量不过八万余,一口气折损四分之一,那是何等惨痛的损失?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在哭泣,家家户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死去的亲人。
一大群女子成为了寡妇,一大群父母失去了孩子,一大群孩子失去了父亲,国民对王的怨念抵达了顶峰。
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新王起兵讨伐旧王,成功把贸然支援大宛国酿成祸事的旧王杀掉了,自己做了王。
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看上去好像没有再提起来了。
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他觉得魏国人似乎已经忘记当初的事情了,正在安心,结果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安稳几天,魏军就来了。
数量相当庞大的魏军,且装备齐全,很多战马,他们组成的军队正在向康居国的国土进军,气势磅礴。
不是来找别人麻烦的,已经确定了,就是来找他们康居人麻烦的。
他们已经送来了宣战诏书。
这下可好。
康居国内几乎立刻陷入了剧烈的恐慌之中。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七十七 张飞决定打游击
对于康居国来说,魏军,魏国,那就是强大的代表。
当初能消灭掉大宛国,打败他们三万军队,现在只会比当初更强,更难对付,而康居自己显然是没有变强的,这一点,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魏军既然来了,就绝对不可能饶过他们,双方的矛盾根本不可能解决掉。
不过康居新王虽然一样很恐慌,但是他毕竟也是拿刀混饭吃的滚刀肉,当初夺取王位也是靠着军队和武力,一路杀过来,王位上全是鲜血。
所以害怕归害怕,行动还是要有,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他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向贵霜国和安息国求援,就算求不来援助,至少也要安息国和贵霜国的声援,或者向魏军提出抗议,威胁他们回去。
有没有声援,代表着有没有可能意义上的援军,就算援军不来,也能在实际意义上给魏军一些心理压力,让魏军始终保持警惕,不能全力以赴。
第二,把被杀死的康居旧王的尸骨交给魏军,把他还没有死绝的后人也交给魏军,让魏军主帅杀了他泄愤,再求他退兵。
反正魏军的理由是前代王对他们的冒犯,而不是现任王对他们的冒犯,他们希望魏军可以认清楚前代王统治下的康居国和现任王统治下的康居国之间的区别。
第三,整兵备战,下达全国动员命令,号召康居的五个小王也各自带着兵马前来勤王。
大家把拳头捏紧,劲往一处使,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逼无奈也要亮剑作战,这是万般无奈之下,大家最后的生机,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就算打不过,就算国力远远不如,但是魏军的后勤补给yidingyef一定也非常艰难,咱们劲往一处使,一定可以争取到一定的生机。
他为了生存也是拼了。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最糟糕的局面还要糟糕。
贵霜国和安息国的反应非常冷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正面反应。
他们只是不断说着他们自己也有困难,支援是不可能的。
声援什么的倒是可以,口头加个油——康居国要努力哦,要努力打败魏军哦。
但是写信给魏军主帅什么的就算了。
咱们怕落人口实。
这要是让魏军主帅误解成咱们会支援你们和魏军打仗可怎么办?
等你们跪了,魏军掉过头来收拾我们可怎么办?
算了算了。
这两个中亚强国就这样对康居国的求援不理不睬。
安息国和贵霜国也有自己的难处。
咱们都自身难保了,还救你?
这让康居王感到非常的绝望。
然后,魏军那边的反应也不怎么正面。
旧王被杀、新王登位这不是新闻,曹昂早就知道了,也早就告诉了赵云。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旧王没有告罪,新王也没有告罪。
你说你有罪,但是你为什么早不说,四年时间给你告罪你不告罪,现在你要告罪?
晚了!
一具尸骨和七八个倒霉蛋鬼知道真假。
赵云很生气,把旧王挫骨扬灰,把那七八个倒霉蛋杀了,脑袋送了回去。
他告诉康居王,立刻停止抵抗、解除武装,自缚双手出城投降,这才是可以活命的正确姿势。
除此之外,魏军不接受任何投降条件!
想让我们退军?
那么大批量的军费支出你来负担啊?
那么多钱你给啊?
但是滚刀肉根本就不相信什么承诺,他们根本不认为魏国会放过他们,他们只觉得魏国会竭尽全力的收拾他们,消灭他们。
当然这也是真相就是了。
所以无可奈何之下,新王下达了战斗到底的命令,决定和魏人兵戎相见。
他们觉得魏人远离本土作战,一定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坚持抗击,且战且退,不断拉长魏人的作战战线,就一定可以获取最终的胜利,把魏人赶回去。
这是他们唯一的胜机了。
只要能把魏人赶回去,证明他们自己,他们就真的安全了,安息国和贵霜国一定会群起而攻,把魏国伸进中亚地区的触角砍断。
反正本来这里就没有魏国说话的地方,这里本来就是他们的后花园。
魏国人横插一脚进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现在他们只是慑于魏国人强横的武力不敢与之对抗,万一魏国人强悍的外表被戳破了,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所以只要能打一场胜仗就可以,只要获胜一次,向所有人证明魏人并非强悍到无法对抗,他们就有最终获胜的机会。
一场大战眼看着就要开始了。
康居新王集合了自己所能集合的全部力量,决定进行一场英勇的抵抗,但是这场英勇的抵抗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伤的结局。
兴元元年五月底,张飞的先锋在康居国势力范围内第一次遭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康居骑兵。
一看人少好欺负,张飞立刻就招呼着魏军骑兵一拥而上,把康居骑兵包围,以少胜多吃掉了他们。
初战得胜,张飞判断出了康居国的军队力量并没有因为数年前的大败而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他们还是原来的那支军队。
骑兵装备没有任何改善,军队素质没有任何提高,一切都和当年一模一样。
这真的是想要和我们打仗的样子吗?
有了这样的判断之后,张飞信心大增,率军一路深入。
之后,他在康居城邦附墨城周边的平地上遭遇了康居五小王之一的军队,人数约在六千左右,他们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野外搏杀。
魏军人数少,本来按照赵云的吩咐,张飞应该后退,远离战场会合主力的。
但是张飞丝毫不怕,他觉得康居骑兵人数多,但是自己占有优势,这样的康居骑兵再来一倍他都不怕。
于是双方就在野外展开了一场骑兵团战。
本来吧,康居新王给附墨城主下达的命令是据城坚守,不和魏国人打决战,而要通过防守把魏国人的锐气消耗一空,逼他们撤退。
绝对不正面交战,这是康居王最核心的指导思想。
但是附墨城主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坏了还是不相信新王的缘故,看到魏军骑兵数量少,居然选择直接出战。
他要和魏军短兵相接,面对面拼刺刀。
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没有装备骑兵三宝的康居骑兵在完全体的魏军铁骑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张飞赌对了。
面对完全体的魏军骑兵那强悍的冲击力和爆发力,还有持久作战的能力,以及在马上灵活的动作,康居骑兵无所适从。
他们只坚持了很少的时间就一败涂地,纷纷被砍下马,凄惨的死去,兵败如山倒。
面对面交战打不过,想要拉开距离玩骑射,魏军的手弩还是射的他们要死要活。
他们整个军队宛如地动山摇之下的豆腐渣工程一样快速崩溃,完全没有军队的模样,没有剽悍的模样。
张飞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在亲兵的保护下一起冲锋陷阵,展现自己强大的武力,并且激励了冲阵士兵,随后,魏军大破康居军队,斩首上千,俘获甚众。
附墨城主大败之后惨遭俘虏。
兵败之后,张飞又火速带兵冲击附墨城,趁着城内一团乱麻之际,顺利攻克了附墨城,取得开门红。
附墨城主被俘获之后,又被张飞下令砍了脑袋变成军功,俘获的人群里凡是有地位的全部杀掉,只剩下没有地位的就近看管。
张飞等人在附墨城里大肆搜刮粮食、布匹、有用的军械等一系列战略物资,随后组织了第二波的进攻。
一场大战之后,张飞更加确定康居骑兵不是魏军骑兵的对手,面对面作战,就算自己的军队人数略少于对方,也不会战败。
他更加确定,就算对方有一万人,自己这五千人也绝对不会战败,就算作战不利想要逃跑,对方也完全追不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胜利大逃亡。
他不再在乎赵云的命令,他要撒欢的打起来。
一切正如张飞所预料的,他们还在使用经典骑射战术试图对抗魏军,但是魏军却完成了进化。
魏军的手弩射程远在他们的马弓之上,两军对射,康居骑兵不是对手。
然后魏军骑兵冲上去与之短兵相接,他们又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器和魏军对抗,只能纷纷被斩落下马,痛失性命,一败涂地。
大胜之后,张飞继续领兵前进,突入康居国的游牧势力范围,到处寻找康居国的军队打决战。
他们一路上可以说是烧杀抢掠以战养战,居然连着破坏了康居国数十个定居点,斩杀士兵数千人,俘获大量的牛羊马等牲畜,获取了大量的财物。
曹纯建议张飞攻城略地,以占据城池为主要进攻方式,执行赵云的开路任务。
张飞则认为自己兵力少,围城进攻容易被康居优势兵力包围,不围城就会没事可做,只能静待援兵,那不符合他的习惯。
而且在主力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停下来作战十分危险,所以他选择避开城池,四处游荡,专打野战,打游击。
他没有按照赵云的命令行动。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七十八 赵云十分后悔
张飞想要脱离大部队的范围中打游击还真不是一拍脑袋瓜子的想法。
康居人的半游牧生活给张飞提供了大量的牲畜缴获。
通过战争,张飞获取了大量的牛羊马,这些牲畜极大地保障了他所部五千人的补给,让所部五千先锋军得到了充分的给养补充,不必依赖后勤的支援也能单独作战。
获取了这样的条件,张飞当然不必担忧自己的部下脱离后勤之后会吃不上饭填补饱肚子。
反而这样打下去大家会吃的越来越好,顿顿吃肉喝奶,岂不美哉?
而且更关键的是,经过观察,张飞发现被他糟蹋之后失去生计的康居普通牧民又不得不往有限的几座城市处聚集以求取庇护,获取食物。
半定居半游牧生态之下的康居人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弱小,一旦游牧生态被破坏,定居部分的承载力非常有限。
这些流民会大规模冲击康居的生存模式,甚至可以冲击康居的承载底线。
结果张飞这样一搞,一来二去,康居王事先做好的战略准备全部失效。
局势糜烂,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张飞的战争嗅觉非常敏锐,经过军事学习之后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所以非常明确的提出了高速机动作战的战法。
坚持不停下来,不攻打城池,不和敌人鏖战的三不战略。
利用自己的高速机动专门搞破坏,到处寻找游牧定居点搞破坏,发现一个就呼啸而上,一举歼灭。
发现一个捣毁一个,发现一个捣毁一个,把自己的破坏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于是康居的游牧定居点纷纷遭到张飞的毒手,纷纷被毁灭,人被杀了不少,财物牛羊马全被抢掠一空,剩下的牧民只能化身难民向各个城市定居点前进,求取庇护。
如果说康居王是崩溃的,那么赵云应该是后悔的。
他错误的低估了张飞的破坏力。
他错误的低估了张飞能把先锋将这个身份玩出花儿来的本领。
要是换做郭鹏,想起当初张飞在北疆花了几年时间砍了五万多鲜卑人的脑袋、又俘获三十多万鲜卑人的战绩,就会知道,要打一场有序的战争,就一定要把张飞放在身边。
张飞只有拴在身边才能按照规定的战术执行,一旦给他放出去,就完了。
你把张飞派出去做先锋将,一旦让张飞觉得有机可乘,张飞就会跟脱缰的野狗一样,分分钟把敌方糟蹋的面目全非让你欲哭无泪。
定好的战略计划可以取消了。
接下来只要看张飞还有什么没做到的,就可以给张飞擦屁股了,大军也不要想着什么和敌人鏖战获取胜利了,张飞已经把战争局面重建了。
一群将领和军事参谋官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发现局势越来越奇怪,越来越让他们看不懂。
郭鹏也就是不想再干预郭瑾行使他的军权,所以避而不见,不对这场战斗发表任何自己的看法,结果赵云就没有获得使用张飞的正确方式。
要是郭鹏能多几句嘴,郭瑾和赵云就能知道该怎么使用张飞了。
可惜,现在一切都已经迟了。
张飞已经脱缰而出,再也无法限制了。
赵云甚至无法联络到张飞的先锋军,不知道张飞的先锋军去了什么地方,又干了什么。
所以赵云率领主力军队兵分三路齐头并进的时候,通过互相之间的联络,就发现康居国内的局势已经一塌糊涂。
到处都是烽烟,到处都是流民,到处都是被破坏的痕迹和奔跑的牲畜。
赵云心想坏了,被糟蹋成这样子,怕是遭了张飞了。
顿时他十分后悔,就差捶胸顿足谴责自己的天真无邪了。
没办法,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他只能一路前进一路给张飞擦屁股。
赵云用兵突出一个稳字,非常稳,稳如泰山,稳到让敌人绝望,所以行军也要稳如泰山,不能出挑。
结果就变成了张飞一路破坏,赵云一路擦屁股。
抓流民,抓牲畜,一路前进一路抓,就没有真正的打几仗,偶尔遇到一些小股流窜的骑兵,也被他们轻而易举的吞噬掉,根本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
之后赵云抵达了附墨城,得知附墨城已经被张飞糟蹋过了之后,大军很失望,继续前进。
好不容易抵达了康居的第二座城池奥犍城,却发现奥犍城已经浓烟滚滚一塌糊涂,根本不像一座城池。
赵云很是绝望,还以为又是张飞干的,派人冲进去占领奥犍城,杀了不少人,控制住了局势,然后找到城里面的人一问,才知道出了问题。
不能全怪张飞。
不知道怎么回事,几天前开始,大量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奥犍城。
奥犍城一开始还开门放人,但是人越放越多,城主决定不放人了,就把城门给关了。
结果外面被放进来的人在外面闹事,里面放进来的人和外面的人是亲属,不愿分离,就在里面闹事,闹得一塌糊涂。
城主下令武力弹压,但是弹压居然不成功,反而被城里的流民打开城门放入了亲属们,他们一起向城内发动进攻。
城主居然无法镇压,反被打败,狼狈不堪的逃出了奥犍城不知所踪。
然后奥犍城就进入了无政府无秩序状态,开始了这种状态下的内乱,一直持续到魏军抵达。
好家伙,居然还有这种事情?
赵云感觉事情很严重,虽然察觉到这肯定不是张飞直接造成的,但是也绝对和张飞的乱来有关系。
要是张飞继续这样乱搞下去,大家仗都不用打,直接等着张飞把康居国折腾死就完了。
他没想到张飞的破坏力那么强,也没想到康居国那么废物,根本扛不住魏军的糟蹋。
情况紧急,赵云也无法继续犹豫,立刻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关羽带领一支军队去取苏薤城,下令曹休带领一支军队去取窳匿城,他自己率领主力军队去取罽城,把康居五城全部攻取。
这要是再不赶过去,别说肉了,汤都没几口喝的。
赵云的判断是对的。
由于张飞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在地方上攻灭康居人的生活聚落,抢劫他们的财物、牲畜,造成大量康居人流离失所,不得不往城池靠近,寻找生路,引发了剧烈的局势动荡。
康居王是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到自己的军事布置会在这种情况下被搅得一塌糊涂。
他的布置是依靠城池死守钳制魏军主力,和魏军打攻防战,限制魏军的机动能力,然后下令游牧状态下的各大部落集合骑兵在外部袭扰魏军,攻击魏军的补给线,降低魏军的战略持续能力。
这样里应外合,机动灵活的作战,一边消耗魏军的锐气,一边攻击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如此两边下手,迟早能把笨重的魏军拖垮。
然而现在军队一败涂地,流民遍地都是,战略计划全面泡汤。
城池城池守不住,游牧据点也被破坏的一干二净。
城市居民流离失所,游牧居民失去了牛羊马,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可能。
为了活命,这些人什么都能做出来。
比如冲击城池,要求城池开门放他们进去,不开门他们就攀爬强攻,面对自己的国民,康居王也无法下令攻击他们,只能任由他们进入,从而导致城防的全面崩坏和物资的极度紧缺。
城内治安大幅度下滑,闹事的人极多。
然而康居王自己却对这样的事情无可奈何,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比较好。
局势糜烂到这个地步,魏军到底出动了多少军队才能办到?
这种规模的军队,自己到底能对抗吗?
康居王陷入了迷茫之中。
从五月底到六月中旬,康居国内的城池纷纷陷落,小规模的聚落也被破坏的一干二净。
大量流民无法生存,被逼无奈向魏军投降求一口饭吃的也不在少数。
魏军主力根本没打几仗就获取了这样规模的胜利。
可是他们很多人并不感觉开心。
尤其是领兵大将们,他们只觉得憋屈,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和张飞打配合了。
张飞疯狗式的战术把康居打的全无反抗之力,区区五千骑兵,直接造成了康居的亡国之危。
当魏军主力不断攻占城池并且收拢败兵、流民之后,局势变得逐渐明朗起来。
大家现在都很清楚战争已经获胜,所剩下的不过是一场扫荡作战罢了。
但是这种感觉就很难受,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堆上,那个难受啊。
张飞一个人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战略目标,把康居打崩了。
赵云甚至怀疑要是没有他的主力军队,就靠这五千先锋军,张飞也能把康居国打崩掉——用这种方式。
可是这是一场歼灭作战,覆灭国家的作战啊。
本来大家对于这场战斗想的就是全军一起出力,大家均分战功。
在这个战争越来越少的时代,这样一场灭国战役打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结果你张飞一个人就把大家能干的事情干的七七八八,大家在这里干瞪眼,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你真行,张益德。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七十九 康居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1...631632633634635...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