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对于他们来说,圣人是一种阶层。
如果是孔丘这么做,那么就是美谈,会被说为不耻下问。
因为孔丘的地位太高,已经高到不可再高。
如果是墨翟这么做,不会有人说什么。
因为墨翟本身就代表贫困阶层,在一些人眼里,墨家根本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干什么都不足为奇。
如果是李悝这么做,于是会有人开始抨击他,说他为了制定虎狼苛政,恐怕又要卖首求荣华。
因为李悝作为法家的极圣,触动了很多贵族阶层的利益。
因为这三个的地位与阶层不同,所以得到的评价也不同。
勾践虽然贵为剑圣,但他毕竟是东越人。
东越人,蛮夷也,虽然越国已经是被真正承认的诸侯国,但是楚国这么多年过来,还不是天天被人骂“沐猴而冠”。
某些人天生就有优越感,而当这种优越感固定到代表阶级的时候,性质就会变得很严重。
勾践也听明白了,同时深深的皱眉,随后突然哼了一声:
“这也怕那也怕,那便不要活在世上了。”
他负起手来,大步踏入太学西门,荀操不敢妄离,连忙跟上,只听到剑圣再度唾骂,狠狠呵斥道:
“天下某些人,自视甚高!总感大河滔滔,浊浪**,唯他一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狂士沽名,大贤钓誉!百姓蜉蝣,万家蝼蚁!人皆小人,术皆卑贱!非我学途,必为邪术!独我正宗,奉礼听乐,晓法知攻,非我大道,末枝细途!张扬刻薄,损遍诸子百家,自己却毫无半点建树,只知道操舆论之剑,障天下之眼,如黑雾阴霾,实为天下最大的祸害!”
“自周一世,七千九百年,此等劣虫层出不穷,蛀天下栋梁,腐上品良才,攀婪美玉,开口社稷,闭口天子,却不见这等人去过洛阳半步,怕不是惧洛阳城隍之力,恐一去不回!”
“洛阳之下,十圣尸骸虽已成尘,然警告犹在,此等劣虫,儒门有之,如子夏(卜商);墨门有之,如胜绰;法门有之,如卫鞅!”
“亦如孟轲,禽滑厘,杨朱,公孙龙!”
“心中思量过多,计较如海,天下天下,天下有道,人人有道,自作自计,何管旁人!”
“我就欣赏那张阴阳,骂了一句儒家大伪!”
荀操听着勾践痛骂天下人,把这八方天地众生都数落了个干净,他倒是听明白,勾践不是否定他们的道理与成就,只是在针对他们个人对于天下学者,百姓,众生,王侯,乃至于天子的,等等的各种态度而已。
他绝不认同这些人的态度,认为是多管闲事。
他说的确实是有道理,即使是荀操也不得不承认。
诸子在宣扬自己学说的时候,一般都会对其他学说进行抨击与打压,这也是正常操作,但是荀操本身也是儒门的学士,听到勾践大骂儒门总是心里不痛快,不过好在他把其余几家都骂了个遍,这倒是也舒服了不少。
而且张阴阳....张阴阳就是张仪啊,勾践是故意这么说的....
张仪骂儒,这件事上属于他在齐国的口嗨,当时孟轲也在,这么说亚圣就没有对张仪表达过什么不满,在他看来纵横派的学说也是有可取之处。
所以后来有人说张仪骂孟,孟轲吐血,这都是杜撰的东西,如果真的有这个事情,孟轲早就在自己的学术论文里把张仪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就像是荀卿一样,把百家抨击个遍,骂完了还要著书立传使这竹简永垂不朽,简直狂到了天上。
但他本身确实是有这种狂妄的资本,精
第三百零八章 九卦前,止应天
藏书殿内又过去一天,程知远心中估量,且有不解,暗道:昨天越王杀到了门口,可后面怎么就没有动静了
西门口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自己也只是远远看了一下,对于荀师来说,应该不用担心性命安全的问题,圣人不会在太学内部动剑.....应该门口也不行....
颜如玉捧着一本书,此时缓缓下拉半点,对程知远道:“你要是不放心,自己去看看便是了,勾践进了太学,他也不是洪水猛兽,吃不得你。”
程知远手指摸了摸下巴,呜嗯呜嗯的应着,但是就不见脚步挪动。
颜如玉露出一个讶异的眼神:“当初面对相虺那种上古妖神,你都怡然不惧,面对徐无鬼那种大仙人,你都敢拔剑相向,怎么今天,却对勾践怂了”
程知远瞥了她一眼:“徐无鬼是徐无鬼,勾践是勾践,这是道义与性命的问题,很严肃,况且勾践的手段,未必不如徐无鬼。”
“而且我不想见他,徐无鬼是要杀我,越王是要收我为徒,但事实上,或许仅仅是对于我前代说剑人的报复而已。”
他说着,身上逐渐有些阴影浮动,似乎在反应这位仙人的心绪。
程知远心中,徐无鬼可谓是一处伤疤,不可以过分提及,颜如玉也是知道的,所以说了这么一句便没有继续举这个例子。
徐无鬼放出上古妖神,任凭对方作乱,只是为了让自己感悟生死之变的更高境界,这种行为.....对于程知远来说,已经不是不死不休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若是有能力,他真的是想要把徐无鬼给挫骨扬灰。
这种大恨,让程知远掌握了一种死气剑意,这种剑意与剑气没有名字,单纯是因为怨恨所催生出来的,如果程知远不是仙人的身体,在当初陷入死气剑意的那一瞬间,他就会化妖。
程知远这段时间钻研连山,其实也有化解这种气息,分散自己的怨恨的意义在内,而效果是显著的,这种死气剑意几乎没有再出现过,似乎成为了程知远剑道的“阴极”反面。
万物都有阴阳,仙人则是最注重阴阳之变。
程知远沉默了一会,终究还是没有出去。
...........
勾践此时瞪着眼睛,又是一昼夜的无眠。
他看出来了,这个卷宗试题,就是那个剑阵的升级改版,里面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而这一次没有办法暴力破解,必须要按部就班的解出答案来。
勾践以为太学祭酒,也就是姬弈那个鸟人在耍自己。
但是荀操做出了担保,表示这确实是今年太学发放出去的试题,如果剑圣不相信,可以去稷下学宫或者云梦宫调查一下,一查便知。
于是勾践就“姑且”的相信了他。
但同时,他基本上就是头皮在发炸,这种鬼玩意,让他怎么解
“放你的....胡扯!这绝不是你能做出来的东西!”
勾践抓住荀操,表示太学这是作弊,他不相信荀操和姬弈,甚至是那个东校区的伊篱,他不相信这三个鸟人能解出这道题目来。
荀操很光棍:“我是解不出来,这也不是我出的,是谁出的我估计您心里也有数,但是我虽然解不出来,可我有答案....”
勾践:“给我看看!”
荀操:“”
我的剑圣大人,作弊有你这么明目张胆的吗,还揪着监考老师的脖子,一副你不给我我就砍死你的架势!
侬这是来考试的啊!
侬这是来杀人的吧!
荀操自认为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的,所以即使面对着勾践那猩红充血,四五天没睡觉的眼眸,他也没有进行妥协。
所以在太学的地盘上,勾践最终还是没有要到答案。
祭酒大人听说了这事情之后,便很不地道的又呸了一声。
............
此时已经是太学发放卷宗的第十天。
不提正在太学西门口当看门老大爷的越王勾践,那云梦宫中,苏秦已经解出了九个阵列。
天下剑宗第四十,在剑道之上,苏秦确实是无法与勾践相比,但是在易与阴阳之变上...呵,六国宰相岂是浪得虚名
当年能把齐王燕王耍的团团乱转,玩了一手无间道的猛人,智商有多高就不必多言了,而原本历史中,苏秦玩过这
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变,所欲明
第五个是随卦,六三,系小子,失丈夫。
丈者,战国文字看上去像是一个三叉戟上面加个十,那么失去十就是失去了丈夫,因为十尺方为丈,上面那个十就是尺的意思。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后用作量词,作十尺。夫部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然则伸臂一寻。
周之丈也,故从又(指“手”字)持十。
抓住了小子,是一根绳子,不如十尺,所以放在三叉戟的下面,就是一个寸字(战国文)。
“寸。”
战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寸”产生于战国时代,其字形是在“又”(指手)字下部添一短横,其含义是在离掌根一寸的桡动脉处有一短横作指事符号指明这个部位,是中医切脉诊病之处。
这地方是“寸口”,叫“寸”,中医诊脉时,古有“寸”“关”“尺”说,也叫脉门,所以延伸出来,关者则是重要的隘口,寸者则是性命攸关之处,而尺则变成了规矩,在尺中找关,关下寻寸。
离掌根大约一寸是经脉部位的名称。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
苏秦解出了第五个字。
这是他十天内的成就之一,算是突破了一个小关口,但是还没有结束。
第六个是升卦。
“初六,允升,大吉。”
“这本是一个极其旺盛的卦,但是在前面,被寸字一压,顿时变得有些小气吧啦,所以必然不是飞,也不是升....升者同意,进也,如鸟行步,步步行。”
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
苏秦确认且重新解了一次,认为应该是一个进(战国)字没有错。
第七是复卦,六四,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中行独复,要结合之前的卦来看,寸进,之后有一回来,而不是十者俱归,此时已经失去原本的十,纵然回来一,加在小横上也不满足,所以十丈离者取一,是一个尺字。
第八个是遁卦,这个好解,就是回避,退缩的意思。
“初六(06),遁尾,厉,勿用有攸往,遁尾之厉,不往何灾。”
君子全部隐退,国家就危险了。不能有所作为了。
《象辞》说:逃遁隐藏仍未脱离危险,若能坚持苦斗,设法取胜,有什么灾难
这是严厉呵斥,所以自然就是一个退字。
退,却也,虽欲有退,众将责焉,此为《国语晋语二》所言。
国语,是左丘明所编篡的书籍。
于是,这就解出了八个字。
“一暴十寒,寸进尺退。”
苏秦把这八个字记下来,十天的世间解出了十个字,他的速度算是很快了,事实上这几天他几乎都是茶不思饭不想,但穷尽自己的知识,花费了十天的时间,也仅仅解出了等量的数字而已。
《穷天》(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这是在比喻得到的少,而失去的比较多。
所以前八个字简明扼要的翻译一下,就是:
“不能持之以恒进行修行的人,失去的东西远远少于得到的。”
这明显是一句前言,是用作后文的引导,苏秦当然不是傻子,于是他知道后面的四个字更为重要。
于是截止到这第十天。
他解出了十个字,而他最关注的后面四个字,只解出了一半。
第二个是观卦。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通篇在说一个心意。
那么,心意之中,初六,幼稚之心;六二,短浅之心;六三,自我之心;六四,察政之心;九五,万民之心;上九,天下之心。
“白...心!”
苏秦解出第九卦的时候,便惊讶了,这是《管子》中的一篇题目,白心,意思就是表明心愿,类似于向天地立誓言。
六三,是自我之心,所以先从浅显来看,是一个“我”字。
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再深入一点,我字,其实为“古之杀字”。
“我”者,天子斧钺也!
“观自
第三百一十章 公子召南
十天的时间,稷下学宫所解出来的,只有三分之一的题目,而这明显后面还有两问,如果依旧是这个句势的话。
二十八个字,总阵列是五十。
这是一半,但后面究竟是一问还是两问,这个无人知道。
姑且先算作是两问。
龙素是这样想的,但是甘棠却看出后面的阵列,起码后面的十六个字,是两问。
因为后四列暂且不管,第八列,是一个焉字。
焉字,在这种题目形式的卷宗中,并且是作为数个阵列的末位,那必然是用作反问,这也是战国时代卷宗是常见用法,在这个上面,只有基本的语气顺序,并没有太过于高深的学问。
既然是一个焉字,那这就是一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