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齐王摆了摆手,看了看那位学宫子送来的卷宗,便点点头:“既然夫人要去,我便也一起去好了。”

    他表示太学近些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突然冒出一个太学主来,既然是要讲易,那他当然也要去听一听对方的高论。

    这里可是稷下学宫啊,稷下学宫乃天下百家汇聚之地,周易有千般解法,如夫人所说,那样一个半大少年,真能把周易说出花来么

    君王后就笑,说君上前去也是极好的,不过倒是会让稷下学宫的学子们惊讶许久就是了。

    齐王呵呵一笑,但君王后又说了一件事情。

    “王上出宫,此事....是否要告知天齐神”

    君王后只是随意一说,而齐王则是洒然道:“告诉他做什么自有司祭与他对接,他已经从我的祖先手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为此不惜发动田氏代齐的政变,为此.....”

    齐王看向那口箱子。

    他忽然笑道:“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田成子是巨盗,他盗走的岂止齐国江山,包括圣人的法制,圣人的教导,亦即仁义礼乐四大附件在内,都连锅端走了。一手掌握圣人造的四大附件,用来笼络百姓,大家就不敢骂出口,虽然人人心头明白他是盗贼。

    四大附件保证他的安全,稳坐江山,名正言顺,等同尧舜。这就是继承的合法性。既然合法,邻国小的就不敢公开批评,大的也不敢宣战出征。从此齐国江山姓了田,代代传,传了十二世,直到今。

    田成子不仅仅盗了国政,兼盗仁义礼乐,且盗周公,大公、管仲、孔子这些死硬了的圣人,盗他们的来站岗值勤,就象哨兵,保卫盗贼的身家性命!】

    君王后顿时面色轻变,而齐王摆摆手,忽有概叹。

    确实是也没有人会这样骂自己的祖先,但齐王法章觉得这没有什么,之前的齐国,就差一点被盗走,齐国的江山啊,事实上本来就蒙着一层阴霾。

    这阴霾正是田成子给予的。

    “田氏的江山,本就是盗来的,盗了吕姜的山河,窃了周天子的颜面,天齐神得到了太公的打神鞭,田成子则靠着这口箱子拿到了齐国的山河。”

    “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世俗所谓知识,有哪一样不被大盗拿去,用于自我武装圣人耳聪目明,贤人怀才握智。世俗所谓聪明才智,有哪一样不替大盗帮忙】

    “天礼啊,也就是这么回事,今日田成子能窃了吕姜的国,来日就有人能窃了我的国。”

    齐王看向君王后:“但也正是因为这口箱子,我才能遇到你。”

    君王后低下头去,伏身到齐王的胸口,眼中尽是眷恋。

    “不管你是不是入世走一遭,是如夫差越女.....行走一番便回归天上.....”

    齐王低头:“终我死前,决不负你。”

    ..............

    时间过得很快,程知远定在第五日开讲,而太史简驮嬴异人的事情发生在第二天,君王后表示准备去观看太学主讲课的事情传播下去时,已经是第三天了。

    这是第四天了,距离程知远讲学还有一天的时间。

    公虚怀在这一日回禀了吕门的圣人,他的脚程很快,四天就走出了齐国的都城,并且来到了临近赵国附近。

    吕不韦本人正在这里逗留,在做生意,因为最近三晋地正在和秦国打仗,之前华阳之败,赵国也伤了元气,韩国投降,魏国逃遁,眼下去魏国显然不明智,去韩国容易被出卖,所以,在赵国的边境逗留,是最好的选择。

    既有巨大的利润,也有不菲的交易货物,而相比韩国与魏国,受到突然打击的情况显然更加少一些。

    圣门也会受到攻击

    这要看是谁带队,秦国人并不在意中原的圣门。

    而如果是白起的话.....

    众所周知,这位主虽然出身于兵门,但是....却是后来挂籍的。

    也就是说,白起并不是大军校出来的,是的,他是平民。

    庶人出身,家里祖上是破落了不知道多少世的寒门,早已和百姓无异,自幼便喜欢读书,尤其是兵道阵法。

    草根出身,没有靠山背景,正是赶上秦昭王选贤任能,白起便去应聘,第一次就过了。

    提拔他的人,正是这一次的先锋大将,秦国老相,亦是此次的老将魏冉!

    魏冉当年肯定不知道,他当初觉得还不错的小伙子,日后居然会成为名震天下的武安君。

    出将入相,这种双面操作,在秦国实属正常。

    而魏冉一生中提拔过两个人,一个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为师者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龙素把韩非子的那份卷宗交给其他监考传阅,其他人也都纷纷认为,这副卷宗应该是此次稷下学宫,至少有很大可能性,可以拔得头筹。

    考试的前几名当然有奖励。

    那就是成为荀子的弟子。

    这是无上的殊荣,能够成为学宫大祭酒的弟子,往往每一次只有一两个人,而还有很多时候,当荀子看过那些卷宗后,只是给了一个尚可的评价,那这种卷宗,虽然是头筹,但也不能成为荀子的弟子。

    只有那些卷宗答的特别好的,带有自己浓烈的思想的,才能被荀子另眼相看。

    但起码,得到了头筹,就有了得到荀子正眼相看的本钱,而且哪怕荀子不收,或许是因为道不同,儒门足有七十二位圣贤,说不定哪一天哪一位就遇到了,然后就收下了呢。

    这种事情都是说不准的。

    但是今年的诸监考,以龙素为首,都认为这一个叫做韩非的人,必然能够得到荀子的青睐了。

    龙素想起之前还有一个卷宗,便问罗趾等人,说李斯的卷子被荀子拿走之后,还没归还过来,如今荀子大人是怎么看的呢

    罗趾他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有人认为,那个叫做李斯的,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看来今年要有两个成为荀子的弟子了....哦,不对,似乎是三位。

    还有一个,据说是荀子从太学带来的,但是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荀子说他依旧是在太学进修,然而却拜了稷下学宫的大祭酒为师。

    这让不少人不快,倒是没有人说,太学的人终究比稷下的人要低一筹。

    因为收徒的人是荀子,而荀子站的实在是太高了,已经超出了三宫狭隘的鄙视链。

    “龙素,你知道太学主是什么人么,他明天就要在东院讲学馆开讲了。”

    诸监考中,一位叫做原游(原叔后裔,原国人,后被晋国灭)的人道:“听说太学主要讲的是易。”

    他似乎亦有所指,对龙素道:“人家都说是周易,但我不这么认为。”

    原游向龙素使了个眼色,龙素心中微动,她当然知道太学主是谁,也知道太学主要讲什么,那自然不是周易,而是连山。

    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里,此时她正是要张口说出事情,却话到嘴边改口了。

    “我当然.....明天不就知道了么,何必心急。”

    她说着这话,却没有看原游,而是在整理卷宗,同时龙素心中大呼不该,刚刚她居然差点就说谎了。

    这是极其不符合礼与君子之道的!

    君子从不说谎!

    如果是子夏那一脉,那当然会有“善意的谎言”,但是龙素是仲良氏,白鹿宫的人素来极重视语言举止,而且性格一般都不好,不能说迂腐,只能说是自己给自己定规矩。

    原游没看到龙素的表情,他也只是随口一说,于是嘀咕了两声就点了点头。

    是有道理。

    龙素则是起来,找了个由头退出去了。

    她揉了揉眉心,嘴角抿了抿。

    ...........

    越王打了个盹,第四日的等待实在是无聊,这几日他把稷下学宫闹了个遍,尤其是兵剑科的那些老师,他们纷纷请假,一时之间给右山临宫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于是荀子就请他去喝酒。

    越王自然是答应了。

    荀子在喝酒,首先是不让越王闹事情,不然接下来又不知道哪个科目的老师要递请假条了。

    他摊开三份卷宗,一卷是他抄录的,是程知远的答案。

    另外两卷,是韩非和李斯。

    越王拿起来看了看,他虽然对于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不太明白,但是当年也曾跟随范蠡学习过,故而很多治国的道他也知道,何况后来越王还和瞎了眼睛的伍子胥说过很多话,曾经的敌人成为了朋友,或许这也是伍子胥在国灭之后没有想过的情况。

    “先看这卷。”

    荀子把李斯的推给他,越王看过之后,点评就两个字。

    很好。

    荀子



第三百三十七章 国法之中无此律
    东院的讲学馆,今日是人声鼎沸。

    太学主此日当来讲易,但稷下学宫中,多少能人听闻此事之后尽皆嗤之以鼻,五日光景准备卷宗,便就是等着今天来此找回场子。

    今年大考,太学一份卷宗使得稷下学宫丢了大脸面,这些人被某些监考发动过来,陈说利害,势在必行,是摩拳擦掌,眼中生雷,铁心要给太学主脸上剐两层灰下去。

    但太学主还未曾到,东院之外,却有车马辇架缓缓行来。

    威仪仗,气通天,诸侯驾五龙,那五匹龙驹昂首,碾碎尘埃,拉着齐王法章与君王后的车驾,在众多拜见者震动的目光中,就此驾临东院。

    拜帖自然是早已送来了,但是给的是荀子,荀子知道了姜氏自然就知道,于是今日姜氏子弟一个不留都没有在东院干活,全部离开了。

    齐王入宫,姜氏自隐,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因为双方相看两厌。

    拜见者中依旧有商人,有士宗,有林林总总各种有地位有头脸的人,伯侯公卿皆有之,士大夫,上卿,客卿,大夫,君子,门客,剑客.....熙攘百态,但此时齐王驾到,那么今日一日便不会再有其他的拜见了。

    他们很识趣的退到一旁,而齐王牵着君王后的手下了车辇,诸大夫齐齐拜见,面上堆笑,齐王会来到学宫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王上怎么来了,倒是未曾听到风声么。”

    “听闻今日....那太学主要在此讲易。”

    “太学主在稷下讲....啊,此事是有,有听闻。”

    “太学的人讲个客座课程,也值得王上来此”

    诸公卿大夫交头接耳,目光之中尽是狐疑。

    他们没事情自然不会来东院,来东院的,拜见这种事情,说白了就是私下里拉拉关系,疏通疏通人脉,多留点人情,日后说不定总有帮衬的时候。

    要么就是已经怀揣着明确的目地性,是来寻找某个人,从而和他搭上线。

    要么就是愣头青,表示不服某些事情,亦是来寻找某个人,要和他定日子比试,这种就比较少了,大部分都是学问上的比较高低,用的是卷宗而不是拳头。

    齐王法章挥了挥手,唤来一大夫:“太学主未到”

    那大夫恭敬:“现在便派人去请。”

    齐王眉头一动,道:“原定几时开讲”

    大夫有些为难,他并不是来听太学主讲道的,而边上有学宫子出列,身边还有一个小姑娘。

    司马夝上前:“禀告王上,原定卯末辰初。”

    齐王笑了笑:“看来还有些时间,太学主未到也是正常,不必去请,我在这里等候便是。”

    司马夝连忙拜下,而齐王便找个地方坐下,对君王后道:“还请夫人为我点上一柱檀香。”

    君夫人奉命,她点起檀香,侍奉于齐王身侧,这齐国的王与后就在此安神静定。

    但是那帮大夫却如站针毡,不知该说些甚么,只是心中嘀咕,暗道那太学主居然敢让齐王在此等候,着实是犯了礼数。

    学宫不可能不知道齐王来此的事情,从司马夝出列解释他们就认出来了。

    那是荀子的弟子之一,这说明荀子早已派人在此等候。

    那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太学主提早到这方开讲

    有一位大夫目光凝动,对边上一位齐国下卿道:“太学主,无礼也。”

    那位下卿深以为然。

    “太学自周公始作,出其雏,后历代天子作其礼,分五地,裂五疆,引东南西北中五宫,一时之间,礼乐盛行,天下尽欢,然如今,礼崩乐坏,太学之人,也早已把礼乐抛之脑后,居然连尊王奉君的道理都不懂了。”

    这位下卿说话比较露骨,其中还有隐隐的寓意是不满。

    太学不过是周天子辖下的学社,三宫之末的地方,如今除了藏书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太学主来此讲易,虽然是被荀卿邀请,但是这不代表他就能为所欲为。

    齐王可是曾经僭越过天子之位的。

    虽




第三百三十八章 君子如向矣(一)
    程知远在檀香燃烧一半的时候进来了。

    嬴异人在侧,不敢离开半步,宛如剑侍。
1...133134135136137...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