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唐绝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蔚微蓝

    杨思勖细细想想,点头道:“臣明白了,原来宋相公是这样的人。在臣有权势傍身之时,宋相公不阿谀奉承,若有朝一日臣无权无势了,宋相公也不会落井下石。”

    萧江沅颔首道:“正是。”

    李隆基笑道:“这下,你不委屈了吧”

    杨思勖颇不好意思,抿嘴一笑,比哭还难看几分,李隆基便让他下去休息了。见萧江沅自从知道了新宰相是宋璟,就十分开心的样子,李隆基忍不住问道:“你到底在开心些什么宋公可不是姚公,别说干预朝政了,就连参政的机会,他都不会给你的。”

    萧江沅针锋相对地道:“只要于大家有利,臣无妨。”

    将来的日子谁更不好过,还不一定呢。

    开元四年末,在姚崇和源乾曜都被罢相之后,宋璟和苏颋成为了新的政事堂主人。

    文武百官对此二人都很是信服。宋璟自不必说,不仅能力为众人所认可,且多年前就敢直言极谏,其刚正更无人能及;苏颋则是先许国公苏瑰之子,儿时便是神童,长大后更文采斐然,曾与昔日的宰相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若说张说是文坛领袖,苏颋也不遑多让。

    “臣想起来了,”萧江沅道,“唐隆年间,大家推翻韦庶人,曾一夜之间要颁布数十道制书敕命,那时刘幽求尚在,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那晚在中书省值夜的,就是苏相公。”

    李隆基点头道:“当时多亏了他文思泉涌,不仅一道制书都没耽搁,写得还都十分好看,那时我便觉得他甚好了。”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特意让苏颋手抄了几封制书的副本,留给他日后学习写文章用。萧江沅此时正在帮李隆基整理摆放奏疏的架子,正好看到了那些副本:“那怎的大家现在才想起来拜他为相,还让他同宋相公一起一个有能,一个有才,大




【第21章·宋广平持天下正】(2)
    李隆基微一扬眉,看向武贤妃,未几两人相视一笑。

    这也不外乎是个拉近他和宋璟之间关系的办法嘛。

    可萧江沅并不看好,还在随李隆基离开绫绮殿之后提醒了一句:“方才,贤妃干政了。”

    李隆基现在听到萧江沅的声音就生气。方才上朝的时候,她怎么不替自己解围,一见到宋璟就怕得跟什么似的,怪不得毫不担心宋璟拜相之后自己的处境,是啊,只要她老老实实地不插手政事,宋璟就不会对她如何。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就故意地道:“你不能帮我想办法,还不让别人帮我想”

    萧江沅只觉一股无名火从心底涌出。她向来随和,很少生气,还从未有过这种感觉。这滋味似酸,又有点苦,让她陌生又茫然,一时站住了脚。

    等发现萧江沅没有跟上来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走出去很远了。李隆基回过头,发现萧江沅一个人站在方才的位置,一动不动,不觉有些心虚。他方才是不是说得过分了

    他赶忙走回去,表面上还维持着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背着手道:“你……不会是生气了吧”

    听李隆基这么一问,萧江沅就觉得没刚刚那般难受了。她想不分明这其中的奥妙,竟一时无法同往常那般重拾微笑,只认真地道:“臣并不是袖手旁观,臣也想替大家想出好的办法,但臣以为,以宋相公的性子,大家其实无需与他像与姚公那般好。宋相公一心为公,是不会为个人感情所影响的,他自觉该说的话,也不会因为哪日同大家的关系好了,就能不说。”

    李隆基不得不承认:“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我还是想试试。宋公的心也是肉做的,他若一直这样处处反对我,我再如何宽宏大量,早晚也是受不了的。”

    萧江沅无奈道:“既然如此,那大家便试一试。无论如何,臣是不会抛下大家,让大家一人去面对艰难困苦的。”

    李隆基已经许久没听到萧江沅说这样的话了。自从他手握大权以来,他们之间仿佛只剩下了公事。他这时才恍然惊觉,方才的萧江沅,应是吃了武观月的醋。心情愈发好了起来,若非这里人太多,李隆基真想牵着萧江沅的手走回紫宸殿。

    此后,李隆基又斟酌了十数日,才同宋璟“闲聊”起来。他没有让宋璟只给武贤妃的皇九子取名,而是干脆定了三十个名字,以作备用,就连公主的封号也定了三十个,只是他实在很喜欢自己的小九郎,所以画蛇添足地补充了一下,希望宋璟可以在三十个皇子名字中,单取一个最好听的,女儿也一样,单定一个最好的封号,留待后用。

    果然不出萧江沅所料,李隆基被宋璟狠狠地拒绝了:“臣做不到。”

    “宋公进士出身,只是取名字而已,怎会难倒宋公”

    宋璟板着脸道:“启圣人,若只是取三十个名字和三十个封号,臣的确现在就能办到。但若在其中单取一个两个最好的,臣便做不到了。圣人是天子,天子当有公正之心,不论对儿女还是对百姓,都应当如此。圣人因宠爱哪位妃嫔而爱重哪位皇子,臣不敢过问,但圣人不能让情分越过法度,否则内廷恐有纷争,国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民间尚不能宠妾灭妻,圣人也切莫做得太过。”

    李隆基真是拿宋璟没办法,只得欣然接受他的教导,还得称赞人家敢于直谏,同时自省,此后就再也不动跟宋璟搞好关系的想法了。

    武贤妃得知了这件事情,便亲自来向李隆基请罪,还赞同了宋璟的话,请求李隆基将内廷之权归还王皇后。距离长孙昕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李隆基自己也知道一直这样对待皇后不合适,便准了武贤妃之请。

    回到绫绮殿之后,武贤妃坐在榻边,看着襁褓中的幼子,喃喃地道:“还不是时候啊……九郎,你一定要平安长大,到时阿娘就有底气争上一争了……”

    忽觉地面一阵震动,武贤妃立即抱起幼子,问道:“絮儿,怎么回事!”

    武絮儿忙道:“奴婢这便派人去打听!”

    与此同时,紫宸殿中的李隆基也感受到了这份震动,不过半个时辰,就有臣子来报,竟是太庙坍塌,足足损坏了四座房屋。李隆基当即下令,将祖宗牌位尽快移到太极殿,自己则避离正殿,去偏殿居住,同时停朝五日,每日他都亲自祭祀,希望可以平息这一切。

    此前,因为关中粮食常紧缺,李隆基已经决定按照惯例,搬去东都“就食”,以减轻长安的负担。眼看即将准备就绪,再过几日便要出发了,太庙偏偏出了问题,李隆基颇觉不安。

    该不会又是什么上天示警吧他好歹也是天子,上天怎的总跟他过不去。

    因着太庙一事,宋璟、苏颋率领常参官入宫觐见,商议相关事宜。李隆基就不



【第22章·君臣相和治清明】(1)
    事情便这样确定了,宋璟心服口服,再无话说。

    李隆基本想留姚崇多待一会儿,却被姚崇拒绝了。看着昔日年轻的天子正在一点一点变得成熟,姚崇很是放心。此番过来,一则是被萧江沅所请,二则是他知道天子同宋璟合作之初,必有许多矛盾,但他当初既然推荐了宋璟,就是因为他对宋璟也放心。只要解决了君臣之间的矛盾,朝政乃至国家,都会越来越好,他身为人臣,也算职责所在。

    于是离开之际,姚崇拉着李隆基走到一边,低声叮嘱道:“圣人当初罢免老臣,拜广平为相,为的是什么,可还记得广平事事以德为先,这也是如今治国为官之方略,人的德行若好了,恶人恶事都会随之减少,国家会因此而更加安定,到时政通人和,国情蒸蒸日上,何愁盛世不得眼下虽有摩擦,还望圣人宽宏大量,广平的好处,日久方能见。”

    李隆基点了点头,也小声地冲姚崇郑重道:“我与姚公说实话。宋公这样,我确实有些不满,但我并不怪他。毕竟我早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啊。宋公能不为宦海沉浮而磨平棱角,始终如一又能力出众,我是极喜欢和敬佩的,这样的宋公也是我所期盼的。我相信,在宋公这样严厉的影响之下,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都会为其所影响,进而蓬勃向上。到时国力日盛,百姓再不用为最基本的衣食发愁,又品德高尚,我才好进行下一步呢。”

    “下一步”姚崇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禁对眼前的天子愈发敬服起来。天子必然是对大唐的未来有着远大的目标和严谨的规划,才能如此头脑清晰,完全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如何才能办到。也正是因为天子是这样有天赋又有心胸,才能从一个旁系宗室一步步走上御座,应下他的十条国策,给他和后续的宰相以最大的权限,放手让他们治国。

    他早该知道,天子是这样的人啊。

    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告别了李隆基,姚崇又把宋璟拉到了身边:“你啊,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方方正正的”

    宋璟仍是板着脸:“宋某天生如此,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圣人是位明君。”

    宋璟以为姚崇误解了自己对天子的看法,看了姚崇一眼,干巴巴地道:“宋某知道。”

    “圣人拜你为相,是想要做大事的。”

    宋璟叹了口气:“这个宋某也知道……是宋某无能。”

    “你不是无能,是没找到方法。圣人一直在忍让你,尊重你,不愿拂你的意思,你可看出来了”

    宋璟点了点头。

    “来而不往非礼也。”姚崇悠悠一叹,“你若实在改不了,日后少说几句总行吧你当小苏相公为你圆话很容易呢”

    宋璟闻言忙站住脚,冲苏颋拱手行了一礼:“多谢了。”

    苏颋忙扶住宋璟:“折煞下官了。职责所在,苏某尽力而为是应该的。就算日后宋相公还是无法改变也无妨,下官会努力成为圣人与宋相公之间的桥梁,毕竟我们都是想把国家治理好。”

    宋璟不由向姚崇叹道:“宋某与苏家父子都共事过。老苏相公为人宽厚,已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宋某看来,小苏相公要比老苏相公更胜一筹。”

    这一点,苏颋倒没否认,只笑不语,也没开口认同。姚崇见苏颋如此灵活,才终于放下心来。气氛活跃了许多,姚崇才撑起胆子,劝宋璟道:“你日后……对萧将军别太苛刻了,今日若不是她寻我来,我看你怎么收场。”

    宋璟很不喜欢众朝臣跟着天子一同唤萧江沅“将军”,便固执地道:“如何收场那是宋某的事,宋某不会因为萧内监今日相助,就会容许她日后干预朝政。有宋某在一日,便不许任何宦官干政。”

    姚崇哭笑不得:“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圣人待她,其实与待我们,没什么分别,都是给予权力,让咱们放心大胆地作为,为的是让圣人能更容易、更方便地勤政爱民。别的宦官姑且不提,但是她,与你我看似不同,实则一样。我们的职责在外朝,而她的职责在外朝与内廷之间。就比如说今日,她既是在帮你,也是在协助圣人,一心为公而已,算不得干政。”

    宋璟想了想,道:“若她能一直如此,不多迈出一步,宋某自然不会对她如何,宋某又不是无礼之人。”

    姚崇和苏頲闻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姚崇竟突然咳了起来,本就年近古稀的身体也随之站不稳当起来。宋璟和苏頲忙一左一右搀扶住姚崇,苏頲似想到了什么,不由暗叹一声,宋璟则恍然惊觉,姚崇的头发又比上次见面的时候花白了许多。

    “姚公的身体……”宋璟眉心微锁,流露出关切之色。

    “若不是这个原因,圣人请我五日一参,以备顾问,你道我为什么不答应”姚崇深吸几口气,止住咳嗽,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年岁上,你没比我小多少,还担心我呢,多担心担心你自己吧。”

    如今正是隆冬,天寒地冻。担心姚崇老迈畏冷,李隆基特意把自己的披风



【第22章·君臣相和治清明】(2)
    无论别人有什么样的缺点,萧江沅都能坦然对之,唯独不忠,所以她虽表面对王毛仲跟其他人一样客气恭谨,实则心底还是瞧不起他。王毛仲帮自己,哪怕只是简单如弄一匹马来,她也不想接受。

    因王毛仲养马有道,给军队们提供了大量战马,不仅李隆基对他愈发宠信,就连那些将军士兵们,也对他甚是敬服,故而王毛仲认为此时的自己站在萧江沅面前,已经足以傲然睥睨,再不用像从前那样没有底气了。

    他本想着,自己这回好歹帮萧江沅一把,一则给圣人卖个好,二则萧江沅终究是圣人的身边人,总不好一直让她与自己不对付,三则他最不喜欢萧江沅那副自命清高的模样,当年为着自己胆小怕死,萧江沅差点没把自己弄死,如今他不仅没跟她计较,还主动去帮助她,她就算是个铁石心肠,也该难受难受吧,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领他的情。

    王毛仲不乐意了:“你都吐成了什么样了,还逞强”

    ——你不想接受,我还不愿帮你呢!谁一辈子还不能犯点错,改了就是了,圣人都释然了,你我的恩恩怨怨也过去那么久了,我都没说什么,你凭什么还紧抓着不放

    萧江沅抬眸看了一眼王毛仲,刚要说什么,就忍不住捂住嘴,疾奔到一边,又吐了起来。

    她、故、意、的!

    王毛仲如蒙奇耻大辱,委屈又愤然地看向李隆基,希望主人可以给他做主,却见李隆基单手扶额,突然怒道:“这路程是早就制定好的,也在启程之前就已知会沿途地方官员,如何一路还是这样磕磕绊绊!”

    李隆基知道他俩互相看不惯,更明白萧江沅的想法,所以从未想过让他俩重归于好,如今王毛仲却偏偏搞了这么一出,当真以为他看不透他心底的那点小九九么他本来就因为路的问题生气,现下更顺势冲王毛仲喝道:“还不去把河南尹和知顿史给我叫来!”

    王毛仲见李隆基动了真怒,当即忙不迭地便要离开,便听李隆基又道:“再叫个侍御医过来!”

    侍御医到得最快,原以为是天子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却刚到就被天子指派到了萧将军那儿去。河南尹和知顿史是与宋璟及苏頲一路过来的,礼还没行完,就听李隆基命人把自己抓了下去,还要免官!

    看出了李隆基脸上怒容未消,苏頲不着痕迹地拉了拉宋璟的衣袖,宋璟却依然立即站了出来:“圣人不可。”

    苏頲心下暗叹一声,不由打起了精神。李隆基虽也精神为之一振,却很快就心虚起来,便听宋璟有条不紊地道:“圣人尚年轻,若因为巡游时道路不畅,就要罢免两位大臣,臣担心臣子们都会因此以为圣人是位贪图享乐的君主,日后圣人再出巡到各地,地方官员们定会为了让圣人满意,大做表面文章,到那个时候,不仅百姓要受苦,圣人再想探看当地的真实情况,就难了。”

    李隆基此番是带着整个朝廷搬去东都,再加上子女渐多,随行之人便也比从前几次都多了不少,再加上雪天路滑,道路难行也是有的。他刚才是一时冲动,才会说出免官的话,还没等宋璟开口就已经后悔,此时正好顺势改口,还能讨宋璟个好:“宋公说得十分有理,方才是我错了,那便不免官了。”

    听李隆基这样痛快就接受了自己的说法,没有任何反驳地顺从,宋璟觉得十分意外,不禁抬眼看了一眼天子。他仿若从未识得李隆基一般,又觉仿佛在梦中,转而瞧了瞧坐在不远处、正让侍御医看诊的萧江沅。

    萧江沅一直注意着李隆基这边的一举一动,宋璟的眼神便落入了她的眼。见宋璟正经又严肃的脸上多了几分茫然的神色,萧江沅颇觉有趣,却还是第一时间颔首,给予了他肯定的回答——宋璟此等守正之人,她是不忍心戏弄的。

    宋璟虽已心里有底,却仍是想了想,道:“圣人不可。”

    萧江沅和苏頲都是一愣,李隆基则是疑问的同时,气又不打一处来:这宋璟什么意思,免官不对,不免了也不对,他到底想让他怎么做

    宋璟继续道:“圣人本已要治他二人的罪,却因臣的一句话,就要赦免他们,这不是把过错归于圣人,反倒让臣有恩于他们不如圣人暂且将他们免职,留朝待用,日后圣人再寻机让他们官复原职,那时他们感激的便是圣人了。”

    宋璟自看过李隆基一眼之后,便一直守礼地垂眸,所以他没看到李隆基闻言之后飞扬起来的俊眉。
1...697071727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