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这等于是警告施琅,别跟我玩土皇帝的把戏,你还没资格当郑芝龙,想学郑家作海贸,趁早死心。
施琅头顶开始冒汗,他刚刚还真是有垄断南海贸易想法,现在听皇帝一说,胆子立刻吓回去了。
“臣不敢。”施琅至少暂时确实不敢。
“郑成功,水师朕就全交给你了,造什么船,造多少,你们下去商量商量,到时候交给内阁批复。另外,卦洲船厂和福建船厂一起凑人,在吴淞口建一个新的船厂,专门建造新式战舰。”
“皇上,臣担心荷兰人会袭击吴淞口船厂。”郑成功的担心不奇怪,如果荷兰人动这个心思还真有这个能力。
“你们看外面。”朱由检一扬手掀开了床帘,外面就是卦洲船厂的一处隐蔽船务,五艘英式战舰露出真容。
“加上施琅在长江口的三艘战舰,还会害怕吗”
“我的天啊!这船比之前的大多了。”施琅流着口水说。
没错,这几艘战舰比之前的整整长了一半儿,这是可以安装十门火炮的巡洋舰,之前施琅带的最多算是驱逐舰。这个时代打海战,巡洋舰才是主力,当然还有更大的战列舰,还在论证中。
关键是朱由检造不起,太花银子了。如果将军山在钢材料技术上不突破,大明在有限时间内想一下子撵上西班牙是有难度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商道
士绅们一边喊着商业是贱业,要世代耕读传家,一面和各地大商人勾勾搭搭,谋取利益,并且在朝政上拼命地维护他们自己那点生意。
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拼命固化这些传统商业,阻碍了新商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出来就一句句:既得利益只想让一切继续,永远不要改变。老子英雄儿好汉,当官的世代当官,当丝的永远当丝。
南京武英殿,朱由检坐朝。
一大早的朱由检刚进大殿,还没耐烦那三声万岁喊完就大声说到:
“方爱卿,你让户部发一道公文,朝廷近期要维修各衙门办公环境,面相全国大规模采购。谁家有好东西,都可以拿到南京来,朝廷认定之后采买。”
要推动商业,当然离不开买卖关系。朱由检没打算指望民间慢慢发展,他决定用官方力量来推动。
“这恐怕不合适吧,万一一个江西的老表带着一个箩筐来,朝廷也买”黄道周笑着说。
“没有什么不可以,江西的竹子确实不错啊,那里的竹子能当水桶用,竹编制品确实很好。”姜曰广是江西的,他主动为江西说话。
年轻一辈都放到外面当主官了,至少短期内还成长不起来,现在朱由检的内阁依然还是以旧官为主,不过这些人已经影响不了皇帝的决策了。
现在的六部尚书是:兵部李岩,户部方岳贡,礼部黄道周,吏部吕大器,工部高宏图,刑部姜曰广。
其中因为需要大跃进的原因,内阁首辅由方岳贡担任,李岩、黄道周、高宏图、黄宗義、顾炎武都进入了内阁。
现在南京的六部和内阁,才算正常,而且朝政也都是皇帝亲理。尤其是内阁,明显是皇帝在培养新人。
“尽管来,而且你们下去之后还要发动各省的官员写信通知下去,只要是好东西,都可以带到南京来。”朱由检大笑着说。
“那我们云南的药材可不可以”沐天波站出来问。
“云南的疗伤圣药兵部是长期收购的,这么好的东西自然可以来,只是朕担心产量问题,朕怕那些药农一个月都给挖光了,到时候军队就没得用了。”
“哈哈哈”众rn笑。
“不知皇上要这么多东西作何用朝廷办公也用不上药材啊!”方岳贡不解。
“方爱卿,你可是我大明的财神爷,你难道就不想让户部的银库充盈点吗”朱由检笑笑。
“臣做梦都想,可是这税赋都是定数,地理又长不出钱来。”方岳贡脸红了,虽然他掌柜户部算是不错,可是他毕竟不是毕自严。
要论崇祯朝谁最牛掰,当然不是周延儒,温体仁。洪承畴能力第一,卢象升最能打,但是都抵不过毕自严能理财。
朱由检是真希望毕自严能活到现在,可惜毕自严在崇祯十一年就挂了。
“地里长钱太慢了,可是各省送来的好东西都可以长钱啊!”
朱由检话音一落,满朝堂都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皇帝要干嘛。
“启奏皇上,各地的物产都有限,皇上如若需要可以命各地上供”高宏图还没说完,朱由检就制止了他下面的话。
“朕岂是贪图百姓财物之人朕去年就曾有言:内务府但有所需,皆由内官出银采买,不再另立n。而且皇家在各地的驻守太监都已经裁撤,不会单独供奉。等各省的物品到南京后再说,到时候自有分晓。”
朱由检只能说贫穷n了这些人的想象,满大明的好东西非要烂在当地就不让流通起来,活活是守着宝山不知钱。
“接下来咱们再议第二件事。众卿觉得朕去岁修的太平府到南京的新官道如何”
朱由检一提,大殿内又是一阵嗡嗡响,在场的所有人谁不知道新官道好。不怕雨淋日晒,平整,宽敞。好几辆马车
第四百二十四章:教育大改革
让各地商品来南京需要时间,可是把钱存银行就给利息,这个够大。
之前朱由检给江北军队下过同样的命令,许多有钱人就打过让当兵的亲戚存钱的主意。现在好了,不用再求当兵的了,普通人也可以把钱借给银行了,就是利息比军人稍微还是少一点点。
但是安全啊!毕竟是以自己名字存的。
到了五月,朱聿键扛不住了,他直接找到了朱由检。
“皇上,这样不行啊,这一个月就白白付给了几万块利息出去,咱们才赚了不到几千块利息。这样下去,我们银行一年要亏损几十万块银元。”
“损失多少”朱由检问。
“每个月五万多块,每天都在增加。现在一个月就能涨一千万块,我快扛不住了。”朱聿键苦着脸。
“太少了,也就是说你们现在的存款才有不到五千万块,实在是太少了。”朱由检都不好意思说,存款利息一年才百分之一多点。
就这样,大明的土财主都快疯了。朱由检感到丢人,存款的人需要几十年才能涨一倍。这要是放在任何商品社会,不值一提,随便贩卖一点商品都不止这点利。
“可是我们银行没有放贷对象啊,收不到贷款拿什么,付给储户利息”
“放心,再过段时间,到时候贷款的人会踏破你银行的铁门槛的。”
虽然朱由检说的言之凿凿,可是朱聿键却有些不信。在中国的儒家传统观念中,存钱过日子,那是美得,贷款那是败家子。
“那皇上说的过段时间,是要过多久”
“等你银行的存款达到五万万块的时候”
“那时候我肯定被利息逼得跳江了。”
“哈哈哈到时候你可得发愁存款的人太少了。”
五个亿才哪跟哪啊,跟后世对比,九牛一毛啊!
但是一种观念深入人心之后想要改变是很难的,有时候就需要引导,需要官方的推动和宣传。,这就是n舆情的力量。有些事情官方做起来更可信,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携大胜之威的大明,人心更容易向强者靠拢。
钱有了,路怎么地都还是要修的,大明皇帝吹出去的牛不能不多少兑现一点,否则岂不是笑话。
第一条由朝廷正式规划中的官道,是从南京到松江府的,沿途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到松江。
可是要修这么长的一条路,大明没有技术储备,准确地说是没有用新材料架桥修路的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大学问,它不是随便招了一批退伍军人就能搞定的,要不然还要那么多的建筑学院干嘛。
别看现在已经修成了一条所谓的太平府到南京的官道,其实那不过是在平整的路面上浇筑了一层混凝土而已,朱由检估计这条路最多能用二十年。
可能有人说了,二十年不错了,后世很多路十年就坏了。那是因为现在的路是跑马车的,后世的路是跑卡车的。
而且江南到处是河沟水岔,需要大量的桥梁建设,桥梁是建筑学上必须要过的技术坎儿。
于是,在南京南郊,又有好几所学院正式成立了。南京医科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商学院、南京船政学院、南京军事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官员培训中心、南京院、南京艺术学院。另外还有一些学院正在筹备中,暂时条件还不成熟,比如农学院,师范学院等。
加上理工学院总共十个学院,五十多门专业正式设立。其中七成是从将军山和理工学院分离出来的,连带着一些项目组也一起进入各个学校。
目前这些学校最主要的培训目标就是培养老师,大规模地培训各中学的老师。而且还是短训,半年或者一年制的速成班。
一时间整个南郊就是一片巨大的工地,辛亏这些学校的第一批建筑不是混凝土而是联排平房,否则更乱。
所有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将在月份面相全国招生,连北方的招生简介都由天地会撒了传单。至于能招收多少
第四百二十五章:众圣同台
孔衍植命大,原本应该死于1647年的,结果硬是活到了164年,而且还亲自来了南京。
满南京城的儒生都去迎接,像是遇到了当红小鲜肉一般,恨不得跪舔。孔家当家的家主亲自来上朝,这可是很少见的事。
不过,大明皇帝压根没有任何表示。不光没有什么出城迎接的礼仪,甚至连官方的任何表示也没有。除了礼部尚书黄道周以私人身份造访了一下,表示自己也是儒生之外,其他官方没有任何态度。
李岩倒是去孔衍值下榻的客栈门口转悠了一下,不过是带着一大群伤残退伍的老兵一起去的,他们一出现,整个客栈无关人员直接跑光了。孔衍值直接吓得半天不敢上茅厕,全靠仆rn白天用尿壶伺候。
大明新任兵部尚书文武全才,又是皇上的至交好友,据说还手段毒辣,杀人不眨眼。这样的人物谁能不知而这个人恰恰是他孔衍值得罪过的大冤家,别人不知,他孔衍值心知肚明。
满城的儒生说他孔衍值来南京是给皇帝面子,可是孔衍值心里明白他是来请罪的。真要是给皇帝面子,他早赖在曲阜等圣旨送上门了。
第二天早朝。
百官全都翘首以盼,看看当世的衍圣公是个什么样子,唯独朱由检把脚翘在玉案上,脚底板朝外,还拿银针剔牙。
“臣孔衍值参见皇上!”孔衍值硬着头皮跪地上给朱由检磕头。除了豪格那次,他很少跪下了。
“呸!”朱由检吐了一下,继续剔牙,压根就没搭理孔衍值。
“微臣孔衍值叩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孔衍值继续高呼。
“王承恩,你喊个剃头匠上来。”朱由检大声说到。
“是,皇上。”王承恩立马转身就去后殿,朱慈烺的事他可恨死这帮子人了,剃头匠那是早就预备好了的。
剃头匠三两下就被王承恩引到孔衍值身边,王承恩冷着脸说:“孔老爷,请剃头吧”
王承恩话一出,大殿里的百官全明白了,孔衍值这衍圣公是当不成了,他已经彻底被皇帝嫌弃了。不过呢,衍圣公也可以是孔家换一个人延续,至少百官是这样想的。
孔衍值脸色死灰,他不敢把头上的帽子拿掉,因为辫子虽然没了,可是脑壳前面的头发也没长出来,如何剃头
“噗通。”孔衍值当场跪在地上说:“小人有罪,请皇上惩罚小人,然孔府后续有人,可以另择贤能继承衍圣公席位”
“倒是挺光棍,可惜朕已经忘记封过什么衍圣公了。诸位爱卿,朕今日想请教一下,从古至今,共有多少位圣人,可以一并讲出来嘛!”
皇帝发话了,那当然有能干的人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了。从盘古开天地神话开始,足足数了半个时辰,也没数完。甚至连孔丘都还没扯到。
“这么多圣人,朕都应该要封他们的后代为衍圣公啊!”
大殿里已经有人偷笑了,别以为所有人都真的待见孔家。看不惯的大有人在。
衍圣公之所以稀罕,那是因为只有一个,如果满大街都是衍圣公,那还稀罕个屁。而且衍圣公也只是宋代才开始封的,也没几百年而已。
当然,这朝堂上替孔家说话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包括黄道周在内,还是希望朱由检看着孔圣人的面子上,不要追究孔衍值一人之错。
朱由检也没太作,毕竟这是大明朝堂。
“众爱卿说得都有理,朕觉得有一个道理是对的。那就是孔圣人是孔圣人,但是什么衍圣公就不必了,等他们孔家再出一个新圣人了,也就名副其实了。到时候朕亲自给新圣人封号。
至于孔圣人的画像,朕觉得可以挂在学校的历代名人画像墙上,让所有为人师表者敬仰。单独立庙就算了吧,让孔家自己祭拜他们的祖宗就可以了。退朝!”
“轰”大殿里一下子炸了锅。这个事情显然太出人意料了。
&nb
第四百二十六章:科技树的瓶颈
孔衍值前脚走,吴三桂就派人来南京了,像是商量好的一样。
“皇上,吴三桂派人来了。”李岩现在很忙,军队整编的事特别多,加上他忙着和老婆孩子团聚,除了上朝理政,私下倒是很少和朱由检见面。
这一次例外了,李岩难得跑将军山来一趟。朱由检还是一如既往地住在将军山,他还是在直到一些项目的进度和后世的知识传播。
“他派人直接去找得你”朱由检奇怪了,这吴三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直接去的兵部,自成是大明山海关总兵吴的部下。还大言不惭地称呼兵部的人为兄弟,上官。”李岩说。
“哦!原来是来搞笑的。”朱由检一乐,这吴三桂还真是个人物,这种脸都能这样捡。
“人是挺搞笑的,但是呈递的东西倒是直接给皇上您看的。”李岩说完就递过来一本书信。
吴三桂这人挺狠,在信里直接讹诈朱由检,要求回归大明序列,但是要求西北自治,朝廷还不能越过潼关一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