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弩手是后来决定加配的,目的是压制敌方弓弩攒射。这六十四名弩手分成四个四乘四的小方阵,顶立于夷矛阵的四个角,其和西班牙大方阵火枪手的位置是一样的。这样矛阵向任意方向出矛都不会捅到这些弩手,他们又能处于矛阵的保护之内,

    还有胸甲和锁子甲,秦军那种单臂弩根本就不能穿透士卒穿的胸甲,即便穿透,也还有锁子甲,锁子甲不说弓弩,就是夷矛捅来,也未必能桶穿

    大王,造府以为,一具弩造价极昂,还是

    造价极昂?熊荆笑问,弩造价几何?

    最少八千钱一具,淖狡说出的价格让熊荆发愣,可这是现实。弩机精细,每具非八千钱不可,长弓不及其十分之一,然配以长弓,弓手又难练成。




第九十七章 弓弩
    弩机的价格极为昂贵,即便到了技术更先进的汉朝一具弩机也要八千钱。熊荆要楚军装备的弩自然不是臂张弩,也不是蹶张弩,而是双脚踩踏上弦的腰开弩。这种弩列国还未列装,之所以还未列装,可能是因为思路,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当下的弩普遍没有郭。

    郭不是城郭的郭,而是弩臂上的一个铜匣,有郭的弩弩机全装在铜匣里,没有郭的弩只能在木臂上刻凿,之后装入弩机。弩臂的强度与铜郭无法相比,也许木臂可以承受十二石的拉力——上弦之后全靠弩机保持十二石的拉力,铜郭坚固且受力面大,木臂刻凿安装的弩机受力面小且木质强度不如金属,所以弩的损坏率大增,很不耐用。

    弩本来就贵,为了承受十石十二石的拉力,加上铜郭弩的价格更贵。一张弓的价格便宜,五六百钱就能做出一把性能优良的桑木长弓,可惜弓手培养时间很漫长,价格也很昂贵——一支箭光箭杆就要四五钱,加上箭头羽翭,每支最少需要六七钱。即便箭矢可重复使用,弓手一年也要损耗千余支箭矢,四五年下来,花费反而比弩更多。

    同时,一个合格的弓手不是钱就能堆出来的,还需要天赋。楚军数万名弓手,三石弓(81市斤)占一半以上,超过百分之六十,四石弓(108市斤)大约占百分之三十,五石弓(135市斤)那是少之又少,统计下来不到六百人,能开六石弓(162市斤)的人有过这方面记录,实际上包括几名弩将都开不了六石弓。

    弩就简单了,三石的臂张弩不说六石到八石蹶张弩一半以上的士卒都能开,而蹶张弩的射程已不逊于楚军大部分弓手。如果是腰开弩,轻箭的射程超过两百步。只是弩贵,八千钱只是弩机价格,加上弩臂弓弦,一具腰开弩的价格几乎等于一金。三十万楚军大约有七八百个卒,每卒六十四名腰开弩手,装备全军需要四五万金。

    眼下财政看起来绰绰有余,实际并非如此。

    海船假定五百金一艘,两百艘就要十万金——他日真的退到了江东,种了红薯土豆粮食还不够的话,解决办法只能靠外贸。运气好,朝鲜半岛中南半岛能买到粮食,一年可以跑几趟;运气不好,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粮食不够,帆船队只能穿越马六甲海峡,去印度买粮食或者干脆打草谷,依照季风,一年跑一趟都极为勉强。

    两百艘四百吨级的帆船,一年运粮不过八万吨。八万吨如果全是稻谷,那只能养活四十万人;八万吨如果全是稻米,那可以养活六十万人。但楚国有三百万人口,若全部迁至江东,八万吨是远远不够的。前期最少需要十六万吨,也就是四百艘帆船,这将花费二十万巨金;

    船以外,马匹之前的预算是七万两千金,还不包括草料马厩奴仆等耗费;大翼中翼小翼,一千艘内河战船肯定是不够的,两千艘内河战船最少又要五万金;

    这些仅仅是大头,整个军队要换装成钜铁兵器,还有装备钜铁制造的盔甲,也是一笔数目巨大的开销。拔制轧制技术虽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换装成本,可打造一支全新的楚军依然需要耗费无数的金钱。

    作为楚国的王,熊荆面对的不是单独的某件事情某个问题,他面对是一块纵横相连交错不断的布,任何一个小问题他都不得不观察全局,哪怕仅仅是一个弩机。现在他又从弩机想到了弓弩的装备选择,以及从昂贵的弩机想到了楚国日后将面临的财政困难。

    大司马府认为不该装备腰开弩?熊荆定下心神,开始重新琢磨弓弩的选择。

    是。淖狡点点头,弩虽强,一具弩几等于一匹马,造府以为弩机太昂,不如弓。弓手难练,箭矢耗费也不少,但箭矢可有弓手自制,大司马府每年发放十二石粟米即可。

    十二石粟米?如果有十万弓手当耗费几何?熊荆问道。可别忘记粟米价要涨到五十钱。

    那一年便有六千多金。淖狡心里估量数,大致正确。然

    十年便是六万多金,你十万弓手能有多人能拉开四石弓?熊荆打断道。六万多金等于六万多具腰开弩,十万弓手能有六万人开四石弓五石弓?

    弓手必须从儿童就开始培养,只有从小培养才有可能开五石弓的可能,而四石弓,若小时候没有培养,长大后也得身体健壮,训练一段时间方能开。四石弓的射程等同于八石弩,十二石腰开弩射程等于六石弓,而同样的射程,弩的破甲能力强于弓。从实效上来说,与其从七八岁开始培养弓手,还不如把这些钱拿去造腰开弩,哪怕一具弩要花一金。

    大王,秦军并无铁甲,只是皮甲。淖狡换了个角度。新的破甲重箭射程虽短,可破甲甚利。十二石弩杀人需一箭,四石弓杀一人亦是一箭。再则,每卒六十四名弩手过多,三十万楚军,近五万人是弩手,大司马府以为,每卒三十六名弓弩手足以。

    三十六名?四乘四是六十四名,三乘三就是三十六名了。一千卒弓弩手不过三万六千名,与当下楚军弓手数量差距不大。

    正是。每卒三十六名,全军不及三万名。现有弓手若不能开四石弓,便不再是弓手,而是夷矛手,不足者当从童子之中遴选教习。大王勒令各县邑广办乡学,乡学有射艺矛艺骑艺三课,可从中遴选弓手。如此,每年遴选五六千人,便可补足此数,花费也极小。

    淖狡提出的办法确实是最省钱的,熊荆犹在犹豫时,淖狡再道:大王此前问过是否可以钜铁做弩,群将不以为然,而臣以为然。为何?

    夏暑之月,梅雨蒸润,筋角易脱,当用木弩;秋冬之月,风色严冷,木索重滞,当用角弩。木角看似胜于钜铁,然钜铁之弩,春夏秋冬即可用之,木角之弩则不然。仅凭此,钜铁弩便胜于木弩角弩。腰开之弩,当造木角两种,如此一年四季当可用。

    两种弩?熊荆咂舌,一具弩已经很贵了,怎可能造两具。

    正是。不然只有木弩,楚军只可于春夏出战,只有角弩,楚军只可于秋冬出战。淖狡的军事知识比熊荆丰富的多,对弓弩的理解也比熊荆深的多。楚国是最早发明弩的国家,可弩不能大面积普及,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弩太贵,而弓弩并不是全天候武器。

    那就选弓吧。认清现实的熊荆不得不收回此前的想法,他是很想让秦军尝一尝腰开弩滋味的。只是一卒只有三十六名弓手,是否太少?

    大王以为多少人合适?淖狡反问道。大王切勿忘了,我楚国有多少丁口。

    三百万吧。熊荆说道。他说完又想起一件心事,想了想才鼓足勇气道:淖卿,你看,我楚国何时可以料一次民?

    大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一提料民淖狡便脸色大变,连连摆手。料民乃恶政之首,即便臣答应,朝臣国人也不会回答。

    哎!虽然猜到淖狡会是这样的反应,可熊荆还是叹息。

    料民是什么?料民就是朝廷举行全国范围至上而下的人口普查。这在后世非常正常,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并没有什么人反对。可在这个时代,诸国最早的一次料民是周宣王‘料民于太原’(前789年)。哪怕不是全国性质的普查,仅仅是料民于太原,也惹来天下几百年的埋怨。‘民不可料’‘恶政之首’,即起于此。

    而熊荆似乎忘记了,清廷说是为了推行宪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也曾料过一次民,这毫无意外的引起了民乱,乡民暴动焚烧官衙,大江南北莫不如此。

    料民的目的是什么?这好似一道智商阅历测验,以为料民是为了庶民好的那些人智商阅历不言自明,其他人全都知道,料民的目的只有两个:一声征兵,二是征税。

    周宣王料民于太原,是周军与姜氏之戎战于千亩,周军大败,亟需征兵;清末全国性质的料民,幌子是为了宪政,实则是因为铜元鴉片岁入日减,可办新政要钱,练满蒙新军三十六镇新军保卫‘我大清’要钱,所以要加税。

    秦国料民不在话下,民间根本没有反抗的力量;三晋都曾料过民,但那是几十年前,国势强盛的时候强行料民的。楚国八百年有记载的料民仅有一次:楚康王时期蔿掩整理军赋,就是这次,也只是粗料,估计猜测的成分更多。楚国傅籍人数全由乡里县邑层层上报,而非朝廷至上而下普查。这个数字目前是户数是四十六万余,丁口是两百八十余万人。

    臣只想提醒大王,楚国丁口有限,士卒既有钜甲,当减少弓手。每卒矛手两百二十五人,弓手六十四人,骑手一百人,加上卒长鼓手,一卒有四百人。三十万大军即有七百五十个卒,其中弓手四万八千人,骑手七万五千人,列阵之卒已不及十七万。



第九十八章 人力
    就好象熊荆从未提过料民一样,淖狡很自然的把话题转到新军的编制上。熊荆看着他说话的样子有些气愤,但气愤也没有办法。他是可以去三晋找一个干练的士子来楚国做令尹,然后让他去料民,激起民愤后再卸磨杀驴。但毫无疑问的,即便如此,也完成不了料民。

    中央和地方,大多时候都是对头,朝国人的目的就是扶持地方势力,让他们日后反对秦军,料民则与之相反,这是将地方纳入中央管理的第一步。但不料民就无从估计军队数量,军队数量不明大司马府就难以调派。

    心里想着料民,淖狡的话熊荆根本没心思听,可当他最后说到‘列阵之卒不及十七万’时,熊荆方回过神来:十七万实在是太少,七万五千名骑兵则是太多。

    大司马府以为如何?熊荆问道。

    大司马府以为,弓手骑兵太多,当酌情减少。每卒弓手三十六人骑手五十人,矛手两百二十五人,加上卒长鼓手等,每卒三百二十人。淖狡说到这里又问:请问大王,舟师当有几何?新式大翼每舟欋手士卒官吏共计一百六十五人,一千艘即十六万五千人。

    十六万五千人?不提不知道,一提吓一跳,舟师也是吃人大户,熊荆此前还想造两千艘大翼。现在看来,五百艘都很勉强。他又算了一下帆船,帆船还好,每艘八十人,两百艘也不过一万六千人。

    正是。若舟师过多,步卒人数势必减少。臣以为大翼战舟不可超过五百艘。淖狡说出一个数字。即便五百艘,亦需八万三千人。臣再请问大王,海舟当有几艘?

    海舟三万人足以。熊荆道,他并不满足两百艘帆船。

    如此淖狡点头记下,步卒不及二十万。

    可否征召女子从军划桨?苦思了一会,熊荆终于想出一个主意。所有士卒中,只有欋手是最轻松的,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划桨,不需厮杀。

    女子划桨?淖狡想着这个解决办法,摇头道:女子气力不如男子,且大战之时,丁女或要输运军粮辎重。

    不不。女子必须动员起来。熊荆道。重文教之政已将女子包含在内,军粮或许需要丁女输运,但划桨更需要。大翼战船,我军欋手是秦人的两倍半,女子气力或许不够,但一百二十四名女子,未必划不过五十名男子。此事

    熊荆看向芈玹,你记下来,多少女子可划过五十名男子。

    舟师使用女欋手,大翼中翼小翼尺寸皆可调整。我将在秦军大翼一点五倍航速的基础上设计新船。眼下大翼一百六十五人当中,欋手占了一百二十四人,如果女子为欋手,一千艘也只需四万一千名男卒。

    大王,即便女子可为欋手,一千艘则需十二万十三万女欋手,臣恐民力匮乏。说来说去还是人手不够的问题,历来楚国的动员力都是最低的。步卒舟师海船,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坊工厂造船厂,这些都极为耗费民力。

    你让大司马府傅籍司专门成立一个台以统筹民力。计算战时步卒几何舟师几何海舟几何辎重几何,工坊造府造船厂又是几何;再则是各县邑民力如何分配。熊荆吩咐道。

    唯。淖狡此前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只不过没想到要专门成立一个台来做这件事。

    那便如此决定。步卒三十万,九百三十余卒;舟师暂定一千艘,战卒四万;海舟暂定三万,共计三十七万。可否?这便是楚国的总兵力了,三十七万的数字并不多,可不能料民,人力暂时无法计算,只能上次动员的数字来估计。

    或可。三十七万的数字已经高了,所以淖狡只能说或可。

    不是或可,是一定可。熊荆道。重文教之政如果执行的好,男女老幼皆可厮杀。造府生产务必要站在全民皆兵的基础上,每户必须准备两件盔甲四件长短兵刃。

    每户两件盔甲四件长短兵刃,数字可是百万计了。

    只是准备,未经训练未经战阵的庶民,不可备甲带刀。熊荆道。

    臣明白了。淖狡看熊荆的眼神有些不对,百万件盔甲不是小数目。等于楚国三分之一的人都要上战场打仗,这样的动员效率即便秦国也望尘莫及。

    军校的事,今年的任务还是试验矛阵编制是否合理,大梁水战结束与秦国盟好后,立即派军收复莒县,此战不用旧军,要用新军;秋狝时,各军还要演习几场,最终确定新军编制。军校是围绕新军而设的,新军确定了,军校的科目也就确定了,明年春天军校便可正是开学招生。

    没有任何版本可抄,熊荆只能在实战中选择合适的武器合适的阵法合适的编制。当然,廉颇的指点必不可少,没有他,冷兵器战争熊荆无法登堂入室。

    请问大王,平信君当如何?淖狡提起了廉颇,眼下我国送客,平信君

    送客不是所有人都送走,平信君将留下。熊荆说完再道:淖卿,我想以平信君为军校之长,可否?

    平信君为军校之长?淖狡眼睛眨了几眨。军校总是要有人管理的,他是令尹不可能再去管一个军校,上将军项燕或是最好的人选,可是

    不可么?军校之长不是廉颇就是项燕,熊荆选廉颇而不选项燕,自然含有深意。

    非不可,实则淖狡明白熊荆的心事,他道:今上将军乃众望所归,若不以上将军为军校之长,恐众人不服。信平君乃赵人,大王即已下送客令,又以赵人为长,这恐怕

    带兵是带兵,练兵是练兵,怎可混为一谈?熊荆诧异道。

    大王知道带兵练兵不可混为一谈,然他人不知啊。淖狡强调道,他觉得大王的想法众人有的时候他人很难跟上,有些,比如造钜铁还好,有些,比如女欋手众人未必会接受。

    那你说如何?熊荆自然不知道自己有多超前,他只是不想项燕在军队的影响力再次扩大。

    大王以为鲁阳君如何?淖狡不得不推荐大司马府府尹鲁阳君。

    他?鲁阳君确实也是合适的人选。

    正是。鲁阳君为大司马府府尹多年,比臣更通兵事,他若为长,军校当勿忧。淖狡道。

    那大司马府呢?交给谁?熊荆又问。大司马府已经是楚国的总参谋部,这个位置比军校之长的位置更加重要。

    大王以为作战司郦且如何?淖狡没有推荐自己府邸里的人,而是推荐了郦且,众人都不习惯局科这样的称呼,遂改称局为司,称科为台。

    郦且?熊荆对这个人有些印象,可他马上就道:此人并非公族?

    确非公族。淖狡也知道此人不是公族,然此人庙算之深,他者不如。

    我听说此人乃门客出身。熊荆摇头,庙算聪明的人未必可以就任大司马府府尹一职。

    大王以为何人合适?淖狡反问道,他忽又道:臣想起一人,必可胜任。
1...104105106107108...5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