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第八十四章 粮仓2
混凝府已经尝试性的浇筑过一些小型框架式建筑,本来是准备浇筑拆除一空的正寝和正朝,但没有见过混凝土的王尹很担心这种拿水浇一浇就拿来夯筑的建筑,在他的影响下,赵妃也不同意用这种新式夯土用来建正寝正朝。正寝是大王的寝所,正朝是每日视朝的重地,这种以夯土作屋顶的建筑万一塌了,那该怎么办?
行向圃田泽的路上,熊荆又想到了用混凝土建正寝正朝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母后的大惊小怪,后世的城市根本就是钢筋混凝土丛林,他反而不太习惯木制建筑。
臣见过大王。脚手架下,听闻大王到了,封人纠和陶尹等人连忙登舟相见。
如何了?熊荆站在甲板上,很神气的相问,混凝土是他的发明创造。
禀告大王,正浇筑也。上一次相见还是四个多月前在郢都,这一次相见却在圃田泽工地。请大王戴上。陶尹答完又拿着一顶藤制安全帽,请熊荆戴上。
藤制安全帽也是熊荆要求制造并佩戴的,他并没有登上脚手架看匠人浇筑的意思,可他还是戴上了安全帽。
就是围着这片泽中高地?戴上安全帽的熊荆指着混凝土柱子围着一片野地道,他并不觉得这里有多高,等春天水一漫,粮食全要浸坏。
禀大王陶尹没说话,封人纠道:禀大王,此大司马府之误也。与其建仓于此,何不建仓于鸿沟北岸,十字沟以东?
鸿沟接入圃田泽,与其南济平行的南济水也接入圃田泽,再往北一点还有北济水,再往北一点还有別濮水,只是,北济水和別濮水没有接入圃田泽,而是往西直接连通黄河。
横向河流如此,纵向的也有两条:大梁北郭西侧有一条北南流向的阴沟,《水经·阴沟水注云: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今原阳县旧原武西北),东南至大梁,合蒗荡渠(鸿沟);阴沟之西,又有一条十字沟。十字沟南端接圃田泽,与鸿沟垂直相连,穿过南济水北济水后,北端连着別濮水的入河口。
封人纠此前只看过圃田泽的地图,没看过大梁西北的水系,前几天他一到就发现大司马府的计划是错误的。圃田泽水泽环绕,大梁西北,鸿沟与南济水之间十字沟和阴沟相夹那块地方岂不是比圃田泽更好。粮仓建在那,根本就不用浇筑什么混凝土粮仓,只要浇筑装卸码头。
此处离大梁太近。熊荆看着地图,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廉颇上将军不能拔下大梁?封人纠道。若是不能拔下大梁,总能守住粮秣吧。臣以为,粮仓应就近就便,建于泽内,日后无用,且水泥也不足。
封人纠说完见熊荆还在沉思,他特意换成熊荆熟悉的量制再道:混凝之楼有承重之限,八十多万吨粮秣,二十万方之楼面,每方承重四吨。如此,楼必塌!
四吨?熊荆吓了一跳,混凝土楼面虽然结实,可也没有达到每平方承重四吨的标准。
然。封人纠继续说,混凝府以为只有圃田泽是诸水环绕,粮仓设计本为两层,每层四十万方,每层堆高一点七米,然水泥不足,遂改为一层,水泥还不足,又被改为二十万方,堆高变成六点五米,每方承重四吨。
大司马府为了粮秣安全,造府受制于水泥产量,最终把一栋八十万平方米的建筑削减到二十万平方米,水泥不够又继续消减。封人纠拿到建造要求一看就说不行,他虽然不懂得计算混凝土配筋率,但对混凝土建筑的承重心里大致有个谱。
那熊荆面色数变之后立即要喊停,速速告知大司马府,不再圃田泽设仓,当在圃田泽以东,鸿沟以北设仓。他说完之后又道:不佞会让上将军派万人驻守。
大王,这陶尹指着正在浇筑的脚手架。这当如何是好?粮秣明日就要运过来了。
立刻停下。熊荆道,你等马上去圃田泽以东寻找建仓之地,码头要连夜赶工。
禀告大王,建仓之地已经寻好,日夜赶工,四日可成。封人早就有意把粮仓建在圃田泽之北,前几天他就看好了地方,怎奈输运司的鄂焯等人一直说圃田泽安全,圃田泽东面离大梁城只隔着一条鸿沟云云。
马上去办。兴致冲冲是来看浇楼的,没想到选址就是个大错误。熊荆虽没有败兴而归,心里却有些懊恼。这其中也有他的错误,他没有来过大梁,也未曾细看过大梁附近的详细地图,不知道大梁北面西面也是水系纵横,只听说过有个偌大的圃田泽。
大王果决也。庞暖很不合时宜的拍了一记马屁。
这时候封人纠已经下舟了,熊荆笑道:便是不佞说要把粮仓建在圃田泽的,当时也很果决。
这,庞暖老脸一红,他转口道:大王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庞卿以为不佞是赵王?熊荆看着他问。
赵王怎及大王啊?庞暖很自然的道。赵王不及大王之万一。
你在赵国待得太久。熊荆道。真正的楚人不会如此说话。有话说话,有屁放屁,不媚上不欺下,风风火火甚至于疯疯癫癫,这才是楚人。三晋不同,仅以楚女论,其媚不如赵燕歌不如韩卫,绣不如魏郑,仅一桑织之女
熊荆这般说话,话里的意思庞暖瞬间就懂了。但他懂的只是一部分,熊荆说完他不像楚人后又道:此战之后,楚国不再行王制,而行敖制。换而言之,楚国不再有大王不再有官吏不再有令尹不再有郢都
熊荆说了一大串的‘不再有’,最后道:你虽曾是赵国大将军,可你若没有自己的甲士没有自己的部属,你在楚国将无法立足,即便是天纵之才,也会默默无闻。
第八十五章 立盟
楚国废王制而行敖制,这件事情庞暖有所耳闻,但他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妄想,当不得真。大争之世,谁能想象一个国家没有君王?没有令尹,政务如何颁布施行?没有官吏,如何收取税赋用以国家开支?
处于无比震惊中的他根本没有听到熊荆随后关于劝他立足的告诫,震惊之余说道:岂能如此!国一日不可无君,大王若不为大王,楚国如何是楚国?
庞暖的反应出乎熊荆的预料,他再怎么说也是个封君,怎么会无法理解楚国曾经实行了几百年的敖制?他做了最后的解释。国家只是衣裳,芈姓楚人才是躯体
万万不可!庞暖再道。力分则弱,力聚则强。大王定是听了公族之言,方行此制。臣以为,当尽废制而行新法,不如此,我楚国何以存于这大争之世!
行何种新法?熊荆再问,对他已然失望。
收县邑之权以归王有,聚举国之财以为国用。庞暖道:迁公族于江东,废贵族
那又由谁来做吴起?熊荆笑了,楚国无此人才啊。
臣愿做吴起!庞暖胸中热血沸腾,臣愿为大王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善!庞暖很忠诚,熊荆很满意。他‘呛’的一声抽出自己的佩剑,道:庞卿受剑。
唯!剑乃权力之象征,大王赐剑等于赐权,庞暖大喜过望,宝剑入手,寒光渗人。仍处在激动中的他正在酝酿动人言辞以报答熊荆的信任时,不想听到一句不该听到的话。庞卿,你伏剑吧。
啊。庞暖错愕,大王何谓?
不佞说,你伏剑吧。熊荆脸上似乎还留有一丝笑意,可笑意中带着些冷酷。
大王?庞暖还在不解,可他听见了熊荆身后右史的笑声,终于发现自己被戏耍了。大王何辱臣于此!他脸涨的像块猪肝。臣一片赤心,只为大王和社稷着想。
既忠于我,那便伏剑;不忠于我,便不要放屁。熊荆瞬间变得很粗鲁。
大王辱臣,臣不服。庞暖举剑,熊荆身后的环卫以为他要不轨,立刻上前。
不要妄想借不佞的王权楚人的血汗成就你的功名,楚国并非三晋,更非秦国。熊荆从他手里拿回自己的佩剑,最后道:今日起,不要在不佞眼前出现。
熊荆此言之后,庞暖很快就在卒翼战舟上消失了。走的时候庞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熊荆心里的感受与他类似,也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
不佞是看起来很傻,还是很蠢?熊荆愤愤不平的问向身后的左右史。
大王年幼,彼欺大王年幼也。右史很认真相告。且赵国与秦国并无致,多功利之徒好惊人之语。彼等常以霸业为诱,或展其志或牟其利,
然而用的确是不佞之资!熊荆感叹了一句。输了,他不过一死了之;赢了,也多是徒有虚名,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熊荆如此感叹。楚国即芈姓,如果攻伐不能让芈姓保存传承繁衍子嗣,那将是一场巨大的失败;而以牺牲全体芈姓所有楚人为代价去换取注定烟消云散的霸业,那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当下的战争不是为了称霸,只因捍卫和觉醒。
可惜,即便身为大王或者成为大敖,熊荆也无法掌控楚人的命运,最多只能适时左右。至于左右的结果如何,只有太一神知道,他无法知道。
投石机不断发射破城弹,锤击大梁的城墙,拿下大梁,楚国就能封死秦军南下之路;秦军在赵政的严令继续集结,准备大举反攻敖仓,阻止楚人运走海量粮秣;深入楚境的蒙武未及下蔡就撤退了,但他不断指挥秦军攻拔沿途城邑,大肆烧杀,以期引来楚军的反击,分摊大梁与敖仓的楚军兵力
一切都很重要,可比起楚国建立新制,一切又不重要。熊荆很快就弃战事而不顾,返回了郢都,与他随行的还有诸越和各部落的酋长或大长老。
大王之意,要与我等立兄弟之盟?正寝的帐篷里,一干越人面面相觑。虽然屈遂花了半个时辰解释了楚国的敖制,也表达了楚国与各部落邦国交好的善意,但多数人还是不理解楚人为何要这样做。
可有不妥之处?熊荆不答反问,他相信这些人很容易理解敖制,反倒是楚人对敖制不太理解,毕竟从楚武王开始,楚国推行王制已经四百多年。
臣以为不然也。闽越之君驺无诸道,我闽越甲士虽不及万,岂能与小族为盟?
驺无诸的话顿时惹来诸人的不满,那个欲献赵善头颅给熊荆的竹很快就用越语嗤道:你的刀并不比我们的利。
小子找死!泰族只是个不起眼的氏族,这样的小族竟然敢怀疑自己的威严,驺无诸大怒。
谁割下谁的头颅只有神才知道。竹站了起来,拍了拍子的腰间的刀。
君此言差矣。闽越五千甲士可是君一族之士?雒越之君驺夫善自问自答。不是。闽越五千甲士也是君联合几个氏族的甲士,不如此,也是小族。
你!驺夫善一言中的。越国最早也施行氏族制,而后才建立王制。随着越王无疆的战败,又被打回了氏族制。为了这次出兵勤王,诸越之君都在内部对氏族做了说服工作,目的就是请求楚国归还故地,同时争夺越王之位。对此,雒越是无望的,南越也不可能,唯有闽越瓯越和越君开三人激烈相争。
敢问大王,若行敖制,楚国今后是否不再有王?越君开十日前就到了郢都,他对王位本有期望,没想到楚国不再行王制,还要拉着诸越不行王制。
然。熊荆点头。若行敖制,不佞所辖不过是郢都杭郢以及不佞的封地,其余县邑由各氏或誉士长管辖。以后诸事由大司马府外朝正朝处置,各氏族县邑之事皆自治。
可有令尹?驺开再问。此前屈遂未说王权如何,现在听闻熊荆说自己今后所辖不过是郢都杭郢还有自己的封地,诸人一时间有些哗然。
无有。熊荆道。政务外交军务由各氏族誉士长推选数人处置,一年一换或数年一换,战时则固定数人,战毕更换,此非氏族之长誉士之长不能担当。推行之法与此前推选令尹无异,以得甲士多者为胜。
然我越人甲士太少。驺开说了一句,他开始怀疑楚人是想吞并越人。
那可固定人数,若七人处置事务,可约定越人七占其二。熊荆说完又道:楚人甲士也不多,以人口计,鲁人八十万,宋人也有五六十万,楚人实则不及百万。
鲁地宋地还有吴地,这三地人口就接近两百万了,还有蔡地,陈地,真正算下来,楚人不过就**十万。南方越人最少百万,算起来还要比楚人多。
可我等地处南方,往来实在不便。驺开沉吟时,公师巳又道。南武远在番禺,从番禺到大梁,路程之远可想而知,而且要自己带粮食,勤王之师当中,南武之师是最狼狈的。
不佞听闻南野之南有梅岭,赣水可通梅岭之北,北水可通梅岭之南,若能开此关道,往来就便利了。熊荆道。至于路远者,战获之赏可倍之。
梅岭关属于五岭之一,这是赣地通往粤地的古关,秦朝开凿后一直到清末都是要道,但在梅岭开凿之前,这已经是岭南岭北的重要通道之一。公师巳一听要开梅岭关道脸色就数变,他能独立为国,就是依仗地形和瘴气,关道一开,南武国就危险了。
不佞还听闻,熊荆假装没有看到公师巳脸色数变,继续说话。珠崖有大铁山。
大铁山?!公师巳驺夫善,还有西瓯的宋长老,泰族的竹,一干临近南海边的部落眼睛顿时亮了。他们的铁器全靠楚国输入,而铁越来越取代铜,成为军国重器,如果珠崖有大铁山,那不说自己也能炼钜铁?
大王,珠崖并非南武所有。驺夫善第一个说话,顿时惹来公师巳的怒视。
珠崖离南武最近,自然是南武所有。公师巳不悦道。
珠崖怎会离南武最近,明明是离我泰族最近。竹心里很不甘。
西瓯也近大海,珠崖大铁山西瓯也有份。宋长老道,他明明不靠海。
若是如此,闽越也有份。素来霸道的驺无诸也横插了一杆子,他也想要钜铁。
我瓯越也靠海。驺朱安追插进来,虽然他暂时还不知道珠崖在哪。
咳咳,屈遂见越人在争画饼,连忙咳嗽了几声,这些人听闻咳嗽才回望过来。
珠崖有大铁山矿质极佳。熊荆好像没看到彼此的争斗。既如此,那便要开矿山炼钜铁。有了钜铁,才能,你们尚未看过炼钜,不妨先去造府,观后再谈。
第八十六章 立盟2
时至今日,楚国钜铁的名声已传遍天下。越君驺开到郢都不久就拜会了大工师欧丑,想一观钜铁府之奥妙。这个想法一出口就被欧丑拒决了,参观钜铁府必须得到大王令尹工尹刀三人的首肯,不然除了钜铁府的工匠,谁也不能入内。
没想到今天说参观就参观了,而且不是他一个人,除诸越之君,还有三十多个部落的酋长。这些人当中,衣左衽并不奇怪,贯头跣足也很正常,穿犊鼻(围裙)就很不雅了。不说后面露出屁股,前面围裙被秋风一吹,鸟儿瞬间就露了出来,不时引来匠人的低笑。
这些人没有第一时间安排去钜铁府,而是先去造府看了转炉。此时田鳞发明的两口壶已经造了出来,工师郕正在试验其可靠性。红白红白的铁水流入转炉,一鼓风,整个工棚好似火山爆发,烟火吓得诸人几欲逃遁。十多分钟吹炼完了,见沸腾的钜水浇成钜锭,一个个又开始抓耳挠腮,心里想着这一炉钜铁能造多少盔甲打造多少把宝刀。
看过转炉,再到钜铁府看墨炉就平静了很多。不过钜铁府也有让人惊讶的东西,比如盔甲,钜铁好像陶泥一般被压成薄板,薄板冷却就变成了钜甲;宝刀锻造也出乎诸人意料,他们本以为宝刀是铸造出来的,下型后再做磨砺,不想宝刀是用铁锤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最后,诸人还看了一个削铁如泥的机关,钜铁放上去好像削木头,转一会就成了想要的模样。
有钜铁,就有兵甲,但楚国已经将钜铁用在方方面面,混凝府盖的屋子,墙里竟然也放了钜铁,马车的转轴也是钜铁,甚至连钱币,楚国也用钜铁造币。
一下午的参观,给众人留下不可思议的回响,最不想入盟的驺无诸此刻也沉默不语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闽越不入盟,就得不到钜铁兵甲。得不到钜铁兵甲,就会被瓯越欺凌——此前则是闽越欺凌瓯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