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刘宗敏乃是大顺朝武将之首,他一死,李自成如断一臂。
大顺朝的文武相比,文臣无疑要逊色太多。
大顺军的文臣本就缺乏,且质量堪忧,宋献策不过一算命方士,牛金星不过一落魄举人。
第56章守孤城,独木难支
“放!”一名年轻的小旗脸上满是硝烟,凄厉的吼声从已经沙哑的嗓子中发出,透露出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果决和无畏。
随着他的命令,身边的明军立马点火,而后几人合力将一门佛朗机小炮抬起,炮口下压,对着城下蚁附登城的清兵就是一炮。
“轰隆”一声响,硝烟弥漫,守军们连忙将小佛朗机放下,换上装好火药的子统。
这时小旗将自己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看刚才一炮打掉多少清军,又看看哪里清军密集,需要炮火支援。
“轰隆!”一声炮响,碎石飞溅,却是清军的一枚炮弹砸在墙朵之上。
那小旗还没来得及指挥手下再放一炮,便被碎石击中,浑身是血的跌下城墙。
操炮的几名明军见此,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显得十分麻木,他们已经不是普通青壮,而是三十天的守城战,磨炼出的大明官军。
死亡每天都在身边发生,他们已经来不及为谁悲伤,因为下一个倒下,就是他们其中一个。
“放!”一名守军很快顶替了小旗的位置,挥手指挥着身边小队,再次抬起佛朗机小炮,对着攀爬云梯的清兵就是一炮。
“轰隆!”的声响中,攀爬的清犹如一串糖葫芦一般,被打倒一片,一样的那么殷红,鲜血和碎肉,让人作呕。
“杀虏啊!长枪手,将他们挑下城去!”另一处,墙朵边的明军统统战死,城上堆满插满箭雨的尸体,一名百总提着战刀,大声疾呼,挥刀乱战。
在刀剑交击声,箭羽入体声,以及充数天地的喊杀生中,一队队明军踩着同伴的尸体,同登城的清兵血战在一起。
扬州城的每一段城墙上,都发生着同样惨烈的一幕。
西城的缺口,清军炮队立于城外高坡上,俯视城下,使得明军依靠城墙守卫的优势荡然无存。
连日炮战,明军炮队在陈于阶的指挥下,虽然不落下风,可却始终无法摧毁清军炮队。
相反在清军炮击下,西城的城墙坍塌的更加厉害,明军炮队失去阵地,只得暂时撤退下来。
在清军的火炮下,缺口已经无法守卫,王彦便听从何刚之策,让人趁着夜晚,在缺口之外重修一段一丈高的子墙。
子墙被修成口袋状,王彦在子墙之后再铸高台,置佛朗机火炮于上,带清军涌进,便开炮轰击。
高坡上的清军炮队因为有城墙遮挡,无法对子墙构成威胁,也无法摧毁高台上的明军火炮,而明军则可轻易炮击冲入缺口的清军。
子墙上,明军鸟统手不断轰击,长枪手不断戳击子墙下的清军。
子墙后,明军弓箭手不停的向口袋内的清军抛射箭雨,而清军也同样将一箭雨抛射到子墙之后。
炮弹不时在清兵中炸开,但绿营清兵身后,有真满州持刀督战,因而只得冒死继续攻城。
大片大片的清军,在子墙下,同守军刀矛对刺,弓箭对射,火器对放,尸体不断堆积,最后高过子墙,在尸山上疯狂厮杀。
扬州的攻防战,随着清庭对绿营的世兵制改革,以及准塔部的到来,顿时变得异常惨烈。
五月初多尔衮惊闻多铎在扬州城下折损上万,真满州勇士也死伤数千,心生忧郁,随即发山东之兵,令固山额真准塔统领偏师由南下,收李成栋等高部将领,直逼淮安。
五月十五日,几乎就在李自成败亡之时,准塔部清军直逼淮安,刘泽清乘船出逃,其麾下总兵柏永馥开城投降。
淮安失守,自此江北四镇,除了在池州、芜湖的黄得功之外,其他三镇兵
第57章生毒计,多铎抛尸
江北尽陷清庭之手,只剩孤城扬州,困守北岸苦苦支撑。
三十万清军联营八十里,大有破扬州,饮马长江,投鞭断流之势。清军此来,兵峰之盛,堪比前秦苻坚,但弘光朝却并非东晋,朝中人心不齐,将领拥兵自重,根本无法调动,比之弱陈,尚且不如。
在王彦夺回扬州后,弘光朝廷欲遇调福建之兵入援,但朝中钱粮早已被江北和左镇消耗一空,无法满足郑芝龙要求,最后只得作罢。
江北清军威胁已经超过左镇叛军,马士英只得妥协,调池州总兵方国安一万人马救援扬州,但方部赶至镇江后,见清军营寨蔓延,旌旗如林,足有数万之众,便不敢贸然渡江。
江防水师郑鸿逵连忙上书朝廷,言:“臣观虏分偏师驻守江岸,足有四万余众,而镇江之兵不足两万,若强渡援扬,恐寡不敌众,江防亦会有失。臣恳请陛下,再发大兵数万,臣方能会同援扬诸将,破虏岸防,解救扬州万民。”
弘光朝得了奏报,东林一党便再次欲调黄得功援扬,马士英一党同皇帝担心左部趁势东下,自是不肯,言:“可募兵援扬!”
东林之人又驳斥曰:“朝廷无钱,如何募兵。”
马阮一党言:“可加田赋,征商税。”
东林之人乃是江南士绅,世家大族的代表,自然不能容忍,激烈反对道:“加税伤民,恐激起民变!”
两党争论不休,凡是一党所提,另一党必然反对,朝政乌烟瘴气,致使时间流逝,朝廷却一策无成。
一心想要办实事的大臣顿时心灰意冷,左懋第见在朝堂上无法影响朝局,只闻每日争吵不休,随上奏本,请往浙江自筹粮饷,招募乡勇援扬。
弘光朝的党争,使得王彦重夺扬州,为大明争取的宝贵时间,被生生浪费,错失调整策略的时机。
不久后,准塔部兵至扬州,江北兵马尽降清庭,围攻扬州之兵以达三十万之众的消息传入朝廷,原本争论不休的两党,顿时如同当头棒喝,变得慌乱不堪,但这时在再想调兵,却已经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月时间。
这时无论是福建,还是湖南广东的兵马,都已经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与朝臣只得期望,守卫扬州的王彦能够坚守城池,将清军挡在江北。
为了抓住扬州这根救命稻草,皇帝与朝臣连忙对扬州诸人大肆封官加爵,随将王彦连升两级,封为广州总兵,龙虎将军,忠勇伯,总管扬州防务。
诏书印信连夜送往扬州,但此时清军已经控制部分航道,传指使者与南岸援兵一般,只能行至镇江,便望江心叹。
多铎三十万大军围困扬州,占据巨大优势,甚至屡次登上城墙,但最后都被明军赶了下来。清庭欲速战速决,但扬州久攻不下,让多铎心中十分懊恼。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初,江南天气日渐炎热,清军营中开始疫病流行,多铎心中顿生一条毒计,随即令人招来工匠打造投石车百具。
不几日,投石车被打造出来,多铎随令清军四下屠杀百姓,将尸体暴晒,而后投入城中。
多铎想制造瘟疫大败扬州守军,但瘟疫却不好控制,他令大军分营驻守,又令清兵抓捕医者,运来大批药草,防止清军营中出现疫病,而后专等扬州城中爆发瘟疫。
王彦没想到清军会如此狠毒,连忙让人焚毁尸体,召集扬州城内的医者,但疫病还是
第58章求援兵,勇士出扬
三十万清军将扬州围得水泄不通,求援之人,就算侥幸杀出重围,运河和长江上,还有无数清军兵船劫杀。
六月的江水虽不如寒冬腊月那般冰冷,但长时间的侵泡,也非一般人能忍受,营中站立的百名壮士,要泅渡长江天堑,还要躲避清军的击杀,此去无疑是九死一生,危险至极。
然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
自古孤城,不能久持,为救扬州百姓,为救陷于城中的亲人,七尺之躯,就算葬身鱼腹,又有何惜呢
众人听闻王彦之言,见他真诚一拜,无不为气氛所感染,深明此去之责,是肩负七十多万扬州人生存之希望。
“诸位壮士,请满饮此杯,本将同汝等同出东门,送汝等入运河,请援兵,救扬州!”王彦看着肃然而立的百名壮士,端起亲兵送上来的一碗壮行酒,大声喝道:“干!”
“请援兵,救扬州!”一碗碗酒水被送到众壮士身前,他们拿起酒碗,齐声答应,而后一饮而尽,心中豪气干云,气冲云霄。
“啪!”一声响,王彦同众壮士齐摔酒碗,而后吼道:“扬州之人,定记诸位之名,百世不忘!”
“吾等定然不负将军之托,不负扬州百姓之望,但使一人得存,也定然搬来救兵!”百名壮士齐声回道。
王彦目视他们,见众人决然,随令亲卫牵来马匹,他翻身而上,环视众军,一挥马鞭,大声令道:“出发!甲士随本将出城,踏破虏营,为壮士开路!”
三千甲士护着百名壮士,鱼贯出营,身上甲片,腰间战刀,背上箭壶,哗啦直响。
扬州东门外,张天禄、张天福近两万绿营背靠运河扎营,运河上副将扬守壮,张思达领百艘兵船来往穿梭。
在大运河对岸,还有清庭兵部尚书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侍郎尼堪统领的真满州和外藩蒙古兵。
王彦如果想带领扬州守军突围,就算突破张天禄、张天福的绿营,也过不了运河,更不要说对岸还有真满州和蒙古骑兵严阵以待。
清军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断绝了扬州守军突围的可能,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心有成竹,认为扬州守军不可出城作战,所以在防守上心生懈怠。
清军自兵至扬州以来,扬州守军便未曾出城作战,如此月余时间下来,特别是本就没有多少战斗的绿营兵,在巡哨和值夜上,派遣的兵马就越来越少,越来越放松,给了王彦可乘之机。
如此情况,扬州守军虽不可能突围,但要从驻扎在运河边的清军大营上,打开一道缺口,送精锐勇猛之士出城求援,却是绰绰有余。
是夜四更,张天禄、张天福正熟睡间,王彦领着三千甲士,趁着夜色,摸到清军营外,突然袭击,他一边令步军四处纵火,一边在营中砍杀,使得绿营大乱。
正睡得香甜的张天禄等人,忽闻营中大哗,来不及穿上衣鞋,便连忙起身挑起帐帘观看,只见大营四处火起,喊杀之声不绝于耳,不由得大惊失色。
夜晚中,绿营兵不知城中出来多少兵马,纷纷惊恐万分,向其他城门溃逃,张天禄来不及穿上铠甲,便被亲兵拥着出了大帐,迎面正好撞上杀将过来王彦,顿时魂飞魄散。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王彦领着三千甲士出城偷袭东门外清军大营,但其他各门的清军却未受威胁,不需半个时辰,便会赶来支援,所以留给王彦的时间并不充裕。
如果他不能趁着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间,迅速冲破张天禄的大营,送百名壮士入运河,他和三千甲士,可能就要陷于城外,被清兵包围。
在偷袭得手后,王彦便领着一队兵马直接奔张天禄营帐而来,只要斩杀绿营主将,那东门外的绿营兵就会迅速崩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王彦之后便能从容退入城中。
相反,若让张天禄集结败军,同他纠缠到一起,等到多铎反应过来,组织兵马来援,那王彦的处境将
第59章疫病起,瘟疫夺命(补一)
历史上,清军在攻陷扬州后,五月间便渡过长江,灭掉了弘光朝廷,但王彦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王彦重夺扬州,以一城之力,独抗多铎三十万大军的围攻,将清兵托在江北一月有余。
时间到乙丑年(1645年)六月,弘光朝廷比另一段历史上,已经多存在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弘光朝廷因为党争激烈,官场,武将跋扈,以及历史的惯性等等原因,并未做出多少改变,低下的效率使得朝廷,白白浪费了扬州军民争取的宝贵时间。
在民间,这多出来的一月时间,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上清兵四月初南下,五月中旬便占据南京,江南士绅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朝廷便已经灭亡。
现在随着王彦在江北的抵抗,以及清兵在江北大肆劫掠的消息传到江南,士人百姓倍感恐惧。虽然朝廷因为党争等原因没有建树,但民间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股抗清的力量。
三月间,陈子龙与王彦在南京分别后,留于南京半月时间,完成王彦的嘱托,四处联络朝臣,谏言防备清庭,但他身处庙堂之时,尚不能影响朝局,如今身处江湖之野,自然更加不会有什么效果。
陈子龙同左懋第上下奔走,联络相熟大臣,谏言数本,都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他不由得心灰意冷,随与南京友人拜别,带着弟子夏完淳返回了松江老家。
四月间,陈子龙于家中讲学,忽然惊闻清军南下,江北皆叛,史公身死,顿时大惊。
陈子龙对朝局心灰意冷,却不愿坐视胡骑南下,他多方打听消息,得知王彦重夺扬州,孤城据守,心中甚慰,大赞王彦救时之才,然而朝廷对扬州的支援,却不尽全力,两万兵马畏于清军势众,顿于镇江,不敢过江支援。
陈子龙心中忧惧,怕王彦不能久持,随自散家财,同夏完淳之父夏允彝,得松江知府支持,训练松江本地乡勇,准备请奏朝廷援扬。
左懋第身处朝堂,见清军围扬日久,臣公争论不休,却无实策解救扬州之围,他每日上朝只闻两党相争,顿感大明以有覆国灭祀之险。
左懋第深感身处朝堂,每日听两党相攻,也无用处,随请奏皇帝,入浙自筹兵马援扬。
弘光帝被朝臣吵得头昏脑涨,觉得左懋第是办事实之人,随准其所奏,以兵部左侍郎之职入浙募兵。
左懋第于五月底出南京,进入浙江,奔走劝说,适逢原本效力于史可法麾下的职方主事吴易,奉命入浙筹粮。
扬州被围,史可法身死,吴易滞留于浙,闻左懋第急需粮草招募新卒援扬,随带着粮草人马,前往投效。
左懋第得吴易之助,顿时便在浙江打开局面,随后吴易又从南直隶招来吴江同乡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駒前来效命。
一时间,左懋第麾下便聚集不少士子文人,众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招募失地百姓,太湖渔民数千之众,颇具声势。
在王彦将清军托在江北的一月时间里,江南民间,顿感国有倾覆败亡的危险,他们害怕兵祸将至,不少士绅都开始招募勇士,以图自保。
江南之地,练兵备战者,绝不止陈子龙、左懋第二处。
&n
第60章知危急,刘顺进京
“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谨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孑遗,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