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左懋第、陈子龙都不通水战,但铁锁连舟,是他们守船如守城,大小火炮首先对着清军水师开火。
轰隆隆的炮声,绵绵不绝,一道道水柱在船边被炸起,溅湿了甲板上士卒的衣襟。
炮弹时而砸断桅杆,引得船上一阵大乱,时而有将挡板和船身砸个粉碎,引得江水灌入,战船倾斜。
“放!”“点火!”双方军官的呐喊声中,炮弹于江面来回穿梭,无数官兵倒于血泊之中。
交战不过片刻,明军同清军的差距便显现出来,铁索连舟移动缓慢,目标又大,清军几乎每炮必中,明军打清军四下游动的兵船,却有些困难,命中不足三成。
不过好在有郑鸿逵同王威领着明军小船,纠缠清军战船,使得明
第64章战长江,援扬事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每当胡骑南下,衣冠南渡时,在这广阔的江面上,必然爆发关系民族存续的大战。
南宋在丁家州、焦山,皆连战败,失长江天堑,使蒙元统治华夏近百年。
从未被征服过的大汉族,第一次被异族踩在脚下,使得中华丧失了自汉唐以来的骄傲。
此时发生在江面上的战斗,对于大明来说,便如同宋元焦山之战,他不仅关系着扬州数十万军民之生死,也是关系大明国运的一战。
若大明胜,则扬州围解,江南得保,大汉族至少昂扬百年,尚可徐图北进,恢复河山。
若大明败,则长江天堑不保,北虏兵马过江易如反掌,南都亦有倾覆之险,甚至会重演蒙元之祸,使华夏再受劫难。
这时长江两岸,无数双眼睛,都注视着江面上的战斗,阮大铖与多铎更是分别于两岸搭建高台,登高观战。
扬州城内的军民,同样被这场关系扬州生死战斗,所牵动心神。
王彦同一众扬州文武,立于城楼上,从早上至傍晚,便没有下过城楼。
江面上明军依靠大船的优势,同精锐的清军水师纠缠,虽然不能击溃清军,但也未漏败相,形成胶着之态。
黄昏过后,日已经西斜,未分胜负的两军都没有鸣金收兵,来日再战之意。
王彦见此连忙让人准备火把,夜观水战。
士卒闻令将一柱火炬点燃,王彦却忽然大惊失色,满脸惊恐的失声说道:“北风突起,水师恐要失败!”
何刚等人闻言,不由得脸色一变,齐齐向火炬看去,果然见火焰向南飞舞,顿时大惊失色。
长江南岸,阮大铖立于高台之上,见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北风,吹得旗幡飘动,整个人便如坠冰窟,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一时间,阮大铖心中满是焦急,连忙走到台边,向着台下的护卫,便大声喊道:“快!速速鸣金收兵!”
可水师于江面作战,鸣金之声很难让人察觉,阮大铖又连忙喊道:“发号炮,挂令旗,招水师回来!”
北风一起,阮大铖方寸已乱。
江面上,左懋第虽不精通水战,但也知道逆风作战与顺风作战的区别,加之明军铁锁连舟,只要火起,整个中军都有败亡的危险。
似乎是为了证明左懋第心中的担忧一般,一艘清军火船接着风势,躲过了明军的长木和竹竿,直皆撞在大船之上。
原本涂泥的大船,并不惧怕火攻,可随着天空中刮起的北方,火势被大大助长,装有火药、火油和干草的火船,被清军点燃,火苗在风中飞舞,直串一丈多高。
一瞬间,明军大船便被大火点燃,左懋第顿时仰天长叹:“此天不佑吾大明啊!”
刘良佐见此,顿时大喜,随组织更多火船,向连舟冲去,他们顺风放火,风急火烈,使得火势迅速蔓延。
明军中,郑鸿逵同王威见此,肝胆俱裂,急忙带着小船向前猛冲,想要为连舟挡下火船,但却被清军兵船缠住,无法脱离。
“今日若败,吾等都是大明的罪人!”焦急之下郑鸿逵只得大声急呼,鼓励身边将校不顾生死,奋勇向前。“诸位!大明兴亡,在此一战!随本将杀敌啊!”
连舟上,清军的火攻接着风势,威力大增。
木质战船,一旦燃起大火,根本无法扑灭,而明军每艘战船以铁链相连,一艘燃,便要烧毁一片战船。
这时南岸边鸣金之声同号炮之声大起,阮大铖甚至命令南岸几十万大军齐声大呼:“风起,速归,勿恋战!”
战到此时,明军败局已定,但大败还是小败,却可以去挣,只要保下战船,来日就还能一战。
指挥连舟的
第65章言仇恨,振奋军心
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阮大铖站在高台上,见江面处处烟火,明军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败兵弃大船而登小舟,冒烟突火而逃。
一场大败,使得南岸明军混乱不堪,而江北清军则忙着扩大战果,乘船追杀明军败兵。
江北,多铎于高台上,见清军大胜,不禁放肆大笑。有此一战,他必然得清庭奖赏,久攻扬州不下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
南岸,阮大铖匆匆从高台上下来,急忙直奔明军水寨。
明军精锐的水师战败后,留在南岸的几千条小船,就成了江防的最后依靠。阮大铖怕清军趁胜,直接攻打明军水寨,连忙亲自奔赴,调集火统弓箭,准备防备江面上纵横穿梭的清军兵船。
扬州城内,王彦一路奔至东门处,那里有他安排的三千人马。
这些本来是准备在明军水师冲入大运河后,出城接应援军的扬州精兵,现在已经没有了用处。
王彦来到东城,三个千户领着一众明军军校,立马围了上来,他们于城内养精蓄锐,并不知江上情况。
这时,他们见王彦过来,顿时欣喜的问道:“将军,可是水师大胜,冲入运河呢”
王彦见众多军官都怀着激动,怀着期望的看着他,心中不禁一沉,说出了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水师败了,扬州以再无支援!”
一众明军军官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神情纷纷黯然,士气顿时一泄。
扬州被围两个多月,被清军轮番攻打,他们用比城墙还高的尸体,挡住西城的缺口,又在大疫中苦苦支持,无数同袍,无数百姓,为扬州而死。
王彦能领着扬州军民独抗三十万清军,并不是因为扬州守军有多么精锐,许多守军在清军围城之前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经历的训练,参与过的战斗,远没有城外清军那么丰富。
扬州军民能守住扬州,也不是因为王彦有多么能战,多么精于防守,甲申年初,王彦还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远远比不了城外在崇祯初年,便搅动风云的清军将领。
扬州军民之所以能守住扬州,靠的其实是扬州人心中的一口气,以及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江上水师战败,无疑使得扬州军民心中的这口气散去大半,变得绝望,变得死寂。
南城近万军民看见水师战败,消息根本无法封锁,王彦只得如实相告。
这时他见众多军校低头不语,士气低迷,随开口说道:“两个月来,本将同汝等舍生忘死,守卫扬州,为城内百姓挣一条生路。如今朝廷援扬失败,吾等已是江北孤军,再难久持,但两个月来,北虏杀吾多少同袍杀吾多少百姓”
没有南岸的支援,被重兵围困的扬州,失陷已经是迟早之事,军官们都有头脑,王彦没必要隐瞒。
众军官听王彦徐徐道来,起初他们因为扬州已经守不了多久,而感到绝望丧气,而后想起死去亲人和战死的同袍,脸上慢慢出现一丝变化,一股令人心碎的仇恨,逐渐充满了众人心头。
“二十四桥明月夜,繁花似锦的扬州城,自北虏围城以来,城中家家戴孝,户户发丧,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面貌!”王彦接着悲愤的道:“诸位多是扬州之人,其中之痛,其中之恨
第66章夺高地,炮击西营
明清争斗决雌雄,妖风突起助北虏,援扬事败令人叹,江上楼船一扫空,烈火逐风照云海,江南义士泪东流,扬州自此再无援,尚书有心以无兵,长恨衣冠存续时,此天助虏不助汉!
镇江城外,江面上清军追杀正急,郑鸿逵等人驾船逃回水寨,亲点人马,尽十去七八,顿时悲从心来。
镇江城外,集结的四十万明军,真正能战的便是渡江援扬的十万人,剩下的人马未经训练,参差不齐,只可壮声势,不可委以重任。
郑鸿逵、王威、方国安、左懋第、陈子龙先后带着残兵逃回水寨,江面上明军浮尸数里,江水为之一红,令生还之人无不痛心嚎哭。
此次援扬,所来之兵俱是江南士绅组织,每一支人马都是同乡之人,有甚者,俱是一族子弟。如今一场败仗下来,死去的都是同乡亲人,怎不令人悲痛。
绍兴卫诸生王毓蓍,招同族子弟百人援扬,败回营寨,四处呼唤,发现尽然只剩他孤身一人侥幸得活,同宗之兵俱火焚而死,顿时嚎啕大哭。
王毓蓍跳入水中求死,被人救起,复又投,人再救,王毓蓍坐于地痛哭曰:“族人百人,唯吾独活,无颜见家乡父老矣!”
援扬水师战败,使得明军一片哀鸿。
不多时,刘良佐领着清军战船,趁胜杀至,船上火炮猛轰水寨,更有火船顺风而来,欲一举全歼明军水师,为新主子立下不世功业。
兵部尚书阮大铖见江上明军战败,便亲自奔赴水寨早早防备,待清军兵船靠近水寨时,顿时岸炮齐发,同清军炮战。
这时阮大铖能调集的兵马,已经没有精锐,都是未经多少训练的老弱,他们打顺风仗还行,如今水师失败,士气自然跌到谷底,根本无法同清军大战。
片刻间,清军便携大胜之事攻入水寨,四下放火烧毁战船,不过清军虽然杀进水寨,却未能彻底几溃明军。
刘良佐欲赶尽杀绝,反而激起了明军败军的抵抗之心,那王毓蓍更是疯狂反击,他一心求死,战起来自然不顾性命,反而让清军攻势一挫。
清军已经在江面上作战一日,士卒都十分疲乏,他们携大胜之势,一路势如破竹,但一旦遇见激烈抵抗,原本忘却的疲乏,立马席卷全身,使战斗僵持下来。
多铎于北岸高台,观南岸的明军水寨,虽四下火起,却没有蔓延开来,随判断刘良佐部受到明军阻击,无法扩大战功,当下便欲派遣援兵支援,趁势横扫长江南岸的明军水寨,一举荡平大明的长江防线。
多铎连忙召集人马发号施令,让李成栋部一万多人,登船开赴南岸攻打明军,但李成栋部才登上一半人马,扬州城西却突然传来一阵阵爆炸之声,令清军众将脸色俱是一变。
“难道是扬州守军见明军水师战败,知道扬州已经无法久守,欲趁本王大军集结江岸之时,突围出去,欲弃扬州而奔安徽”多铎惊讶的呼道。
“王爷,扬州多陵阜,故名广陵,若明军突入山林之中,恐追之不及!”新投清庭的总兵柏永馥,连忙接机献言道。
江北投降清庭的大明总兵达二十三员之众,要做一个出色的汉奸,就得随时为主子解忧,才能脱颖而出,获得青睐。
“本王自南下以来,一路莫不望风而降,唯有扬州一城负隅顽抗。”多铎闻言,赞许的看了柏永馥一眼,而后怒道:“王彦此贼,不知天命,妄阻圣朝大兵,杀本王麾下真满州勇士数千人,害本王被摄政王训斥,本王岂可让他逃脱!”
“传令,李率泰立刻率领精骑奔赴西门!”多铎发号施令道:“南岸明军已经不足为虑,水师作战一日,已然疲乏,后续无力,今日便先到此处。传令,鸣金收兵,招回刘良佐部,来日再破明军。传令,李成栋不必登舟,立即奔赴西城!”
高台下一众清兵闻多铎之言,立即骑马奔出,传递军令。
城西,王彦领着人马接近胡有升营寨,见训哨之兵不足百人,且十分懈怠,心里顿时大喜。
明军摸到寨门边,用两枚震天雷直接将打盹的数名清兵,炸得血肉模糊,而后三千人马一拥而入。
营中清军于睡梦中被爆炸清醒,顿时乱做一团,未来得及穿衣着甲,明军就已经杀将进来。
清军武器都未来得及拿起,便被明军杀死一半,剩下的清兵见此,哪里还敢抵抗,顿时一哄而散。
清将胡有升没有睡下,被亲卫早早护着出了营帐,让王彦扑了一空,侥幸得脱。
胡有升万万没有想到,王彦会突袭他守卫的炮营。
他一路惊魂未定的往山下清军营寨逃去,正好撞见赶来支援的李率泰,随连忙告知之高坡以失。
李率泰领着骑兵来援,不利攻山,只得让大军占时停下,急忙向多铎禀报西城之情。
这时天以全黑,多铎见扬州守军并非突围,加上大兵不利夜战,便令诸部清军各回本寨,严加防守,待明日再夺回高坡,并一举荡平扬州。
诸将散去,多铎则亲赴西城外清军大营,并招来败将胡有升前来问话,得知火炮尽陷于王彦之手,顿时大怒。
第67章拒招降,一辱多铎
清晨,天微微亮,清军大营里便传出阵阵号角声,无数绿营兵在一片骂骂咧咧中,出了营帐在空地上列阵站好。
西城外,高坡上的明军炮轰清营一夜,让清军无法入眠,列队的人马俱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清军帅帐里,多铎正召集将领议事,商量如何夺回高坡和攻破扬州之法。
这时多铎一脸寒霜的坐于帅案之后,两侧是泾渭分明的真满洲,外藩蒙古,汉军绿营等诸多将领。
多铎头上绑着一圈白布,额头上渗出的鲜血已经将白布染成乌黑之色。
这时多铎的心情,正如头上绷带的颜色一般,乌黑阴暗到了极点。他原本以为击败明军援扬的水师,扬州守军必然士气大泄,他攻取扬州将易如反掌,不想王彦居然趁他懈怠大意之时,偷袭清军炮营,顺带将他也打成轻伤。
此时多铎对王彦和扬州是恨之入骨,但他同时也知道扬州守军夺了高坡,清军火炮损失七成,便更加难以攻下扬州。
多铎深知兵事,炮营一失,之前的攻扬策略就已经全无用处,所以召集众人来问计道:“尔等可有良策,助本王报一炮之仇”
“启禀王爷!奴才有一策,不知当不当讲!”柏永馥出列,跪地拜道。
“哦~”多铎最烦汉人这种花花心思,但这时他却必须表现出一副礼贤下士之态,随微笑道:“柏总兵有何对策,尽可直言,若有些道理,助本王拿下扬州,本王必然上奏摄政王,为汝抬旗!汝且起来回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