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彦闻那些清兵之言,才知一身长衫,醉倒于地的青年男子,乃是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见他这般模样,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南京城中,风流倜傥,冠绝一时的才子形象。

    王彦对于侯方域,其实并不喜欢,这源自弘光朝时,侯方域乃是东林健将,屡屡参与党争,在伪太子一案中,起到了极其负面的作用。

    正是他同其他东林党人的摇旗呐喊,才使得左镇有了东下叛乱的借口,而左镇的叛乱,则一下将朝廷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96章宿古刹,行踪败露
    龙泉寺坐落于秦淮河西岸,将军山和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之中,因寺内左侧的龙泉而得名。

    寺庙始建于唐,鹤林素禅师曾于此说法,并于殿前植下一棵古腊梅,本朝重建后更名为通善寺。

    夜晚,王彦为了保险起见,并未回到舟船上,而是扶着醉醺醺的侯方域,来到这座千年古刹,欲占时借住几天。

    扣开寺门,知客僧见一行二十人,还有兵器在身,也不慌张,而是行一佛礼,问明来意。

    寺院自古就有收留避祸之人的习惯,唐代的李训在甘露之变失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往寺院里跑去。

    如今天下突变,王朝更替必然伴随着祸乱,不少大明的士大夫,选择遁入空门,以躲避清庭的征召,知客僧见王彦一行人皆是汉家衣冠,便认为又是一家躲避清庭逼迫,而入寺占避的世家子弟,随也不问明身份,便同意了王彦的借宿请求。

    进了寺庙,知客僧为一行人准备了五间厢房,并备下一些素面,王彦连忙行礼道谢,并让刘顺奉上一百两香油钱,以示感谢。

    众人草草吃完素面后,王彦便安排两名手下返回船上,明日清早在来此相会,而后便与侯方域独占两间厢房,歇息下来。

    就在王彦等人歇息之时,那清军小头目则来到了降将田雄府上,向其禀报秦淮河畔发生的那一幕。

    田雄闻其言,眉头不禁一皱,有些不信道:“尔说王士衡来了南京,这怎么可能尔确定没有看错吗”

    “池州大战时,王彦击破左军中军,得了大功。当夜庆功时,小的在方总兵府外等候将军,亲眼见王彦进府,如何不识”那小头目,誓言旦旦的保证道:“如若有误,将军可斩我头!”

    这小头目,原本以为王彦不过是一同侯方域交好的公子哥,他就算举报,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因而真准备拿了银子,便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他从王彦手中接过银两时,却借着微弱的月光,认出了王彦,便随即改变了心中想法。

    王彦乃是清庭心头之患,豫亲王多铎更是对他恨之入骨,欲生啖其肉,而后快,他若能将王彦秘密潜来南京的消息报告上去,封赏绝对无法想象,不知要比一百两银子好上多少倍。

    利益使然之下,那小头目,强忍着心中狂喜,入城后,立马便奔入田雄府邸,连夜向其禀报。

    这时田雄听其保证之语,心里慢慢相信小头之言,一时间不禁狞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王彦不知死活,居然悄悄来南京,真是天降大功予本将。哈哈~~你很好,等本将抓住王彦,必然少不了你一份封赏。”

    “那小的就先谢过将军了!”小头目献媚道。

    “此事非同小可,你且先领人马前去监视,切莫打草惊蛇,本将精选勇士,立马就到。”田雄随即吩咐道:“还有,王士衡来南京的消息,你切莫走漏出去,以免让马德功等人得知,来夺本将功劳,明白吗”

    “小的知晓,将军大可放心。”小头目道。

    清军控制南京,对于秦淮河上的情况了如指掌,很快便确定了王彦所乘的舟船。

    不多久,田雄领着两百悍卒秘密出城,来到秦淮河边与小头目汇合,却发船上只有三四人,而且王彦也并不在船上,他脸色不禁一沉。

    这时有人建议,冲上船去,抓捕船上之人,拷问王彦下落,但田雄却没有采纳,而是令所有人隐蔽起来秘密监视,等候王彦出现。

    &nb



第97章陷危机,和尚援手
    芜湖之战时,田雄发暗箭射伤黄靖南,致使靖南公兵败自刎而死,而他则伙同马德功,擒下弘光帝献给多铎,以求荣华富贵,但他引兵降清后,多铎却并没给予什么封赏,只是让其任以原官随其征战。

    这让满以为能更进一步的田雄,内心十分失望,不禁有些消沉,他自我总结一番,认为是其降将的身份,使得清庭对他有所提防,随总想着能否再立一功,换取清庭的信任,从而获得重用。

    王彦突然出现在南京城附近,使得田雄意识到他期盼已久的机会已经来临,为了独吞这份功劳,他连与他交好的马德功都没有告知,便悄悄带兵出城。

    这时田雄领着二百精兵,尾随着王彦的两名手下,来到通善寺外,他见寺庙坐落于将军山和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中,只要扼住谷口,寺庙内的人便插翅难飞,心里不禁大喜。

    “王士衡徒有虚名也,尽隐藏在如此绝地,不留后路,理当被本将擒获!”田雄谓左右道。

    当下他便让那小头目带五十人扼住谷口,而其则亲自带着剩下的一百五十名精兵,凶神恶煞的向通善寺扑去。

    寺内,侯方域得知了王彦身份,顿时大惊,随后立马见礼拜见,并担心道:“将军乃国之石柱,怎亲来南京凶险之地”

    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可谓家世显赫,而他年纪轻轻,便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为江南四公子,可谓天之骄子,冠绝四方。

    这样的家世和名声,使侯方域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认为别人都不行,只有他同东林才能网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所以才有后来,其在南京城内搅动风云,参与党争等事。

    在经历国家破碎,南京城陷,钱谦益降清等事后,侯方域心中的骄气,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无限悔恨,所以这位曾经敢不给首辅大学士面子的公子,此时在面对王彦时,却将姿态放得十分之低。

    王彦身为国之大臣,亲自犯险,来到清兵重兵驻扎的南京,确实有所不妥,但如今已经来了,便也多说无益。

    王彦闻侯方域之言,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道:“侯公子与香君姑娘之事,吾多有听说,不知侯公子于南京城中,可曾打探到香君姑娘的消息。”

    李香君情定侯方域,金陵皆知,王彦之所以救下侯方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彦向侯方域询问李香君之事,显然有些唐突,使得侯方域闻言后,脸色不禁微变,但他这时又记起,曾听到王彦与媚香楼的许娘子之间的传闻,随即反应过来,原来二人同病相怜。

    一时间,或许是因为二人的这一点相似之处,侯方域对王彦的好感,顿时大增,同时心里也明白了王彦来南京之意。

    王彦这样的行为,如若被左懋第、陈子龙等人得知,必然要痛骂他一顿,再好好教育一番,可在侯方域看来,却是大大赞赏,并引为知己。

    原来的历史中,侯方域曾为清庭献策,还参与清庭应试,被时人讥讽曰:“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他晚年失悔此举,三十七岁便郁郁而终,现在王彦的出现,却使他的轨迹,有了一丝变化。

    “实不相瞒,吾来南京便是为了来接香君,但吾入城时,清兵已经进城,大掠秦淮,媚香楼亦陷入一片火海,吾未能与香君相见。”侯方域伤感道:“此后,吾亦多方打听,得道消息称,李贞丽在清兵将至时,带着香君和许娘子,离开了媚香楼,吾欲打探她们去



第98章护王彦,义士舍命
    通善寺内的诸僧,住持大师都十分了解,所以当他得知清兵直奔寺庙而来时,便知肯定是院内香客中,有清庭追捕之人,但没想到这个人,尽然是大明的忠勇侯王彦。

    住持虽是出家人,却并非不知俗世之事,亦知王彦之名,顿时惊讶不已。

    他原本以为清兵要追捕的不过是一普通的抗清士人,那他救上一救,清兵也不会太过为难寺院,但如果是王彦,却又大不相同,他的名气大重,清兵如若扑空,可就不一定会放过寺院,甚至可能要杀人泄愤。

    这时住持心中不禁一阵衡量,他虽然出家多年,但终究不是佛陀,还是要受世俗的影响,他是僧人,那也是汉家的僧人,最后他还是微微一叹,做出了决定:“事态紧急,净智可能拖延不了多久,侯爷请随贫僧移步后山,那里有一条隐秘小道,可通往将军山,可助侯爷摆脱清兵追捕。”

    “吾借宿贵院,已经给贵院惹上麻烦,心中甚是愧疚,若大师再助吾逃脱,岂不坐实同伙之名,必受清兵报复。”王彦谓大师道:“如此,吾不能安心也!”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侯爷活民无数,贫僧助之,乃大功德也!”住持劝道:“侯爷乃国之石柱,万民保障,还请为自身计,速速跟随贫僧前往后山。”

    “侯爷,大师之言有理,今留于此,亦无用处,不如速走!”刘顺得知清兵将至,担心王彦安危,开口劝道。

    王彦见此,随点头应许,连忙让人草草收拾行装,拿起兵器,跟随着住持大师,疾步向后山奔去。

    这时寺庙外突然传来一阵大哗,紧接着密集的脚步声,伴随着“活捉王彦,赏百金,官进三阶。”的呐喊,田雄已然带兵,冲破僧人的阻拦,直接杀进寺来。

    王彦一行人,闻声脸色顿时一沉,纷纷加快了步伐,但通善寺乃是小寺,本就不大,加上清兵追得如此之紧,王彦一行就算上了小道,也很难摆脱身后清兵。

    王彦等人身处清兵控制的南直隶,若被清兵纠缠住,便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如此危难紧急的关头,为了让王彦顺利得脱,他的两名属下却突然自发停下脚步,说道:“我等行事不密,使侯爷陷于险境,今愿舍身掩护侯爷撤退,以求将功补过。”

    这两人正是昨夜被王彦派回舟船之人,清兵至,他们皆认为是自身疏于警惕,才让清兵尾随至通善寺,心中愧疚不已。

    “此非汝二人之过,实乃本侯之失也!”王彦闻声,不禁停下,回看二人道:“汝二人莫要做无谓之牺牲,且与本侯同行,速速离开此地要紧。”

    “我等扬州之人,皆侯爷所救,今日便是报恩之时!”二人却没有听从王彦之言,而是拜倒于地,向王彦磕头道:“请侯爷照看我等父老,我等去也!”

    二人都是扬州之民,一名贺一江,一名扬思成,他们说完,便起身提刀,迎着清兵追来的方向而去。

    刘顺等人见此,连忙拉着王彦,架着体力较弱的侯方域,快步离去。

    这时田雄杀到寺内,遇见僧人便厉声问道:“王彦在哪里”僧人不答,或言不知,便立马被他砍伤于地。

    通善寺并不大,清兵片刻便搜遍了前院和大殿,慢慢逼近后山,就在这时,贺一江同扬思成突然自角落中挺身而出,大呼道:“吾乃大明忠勇侯王士衡也!”

    清兵闻声,想着田雄许下的奖赏,立马大喜,以群



第99章焚鼓刹,和尚杀人
    将军山上的小道上,重复上演着可歌可泣的一幕幕。

    在十多名义士舍身断后下,王彦一行人终于走完后山上的崎岖小道,登上了将军山顶,但这时,近二十人的队伍,却只是下王彦、刘顺、侯方域和住持大师四人。

    众人自山顶下观,已经看不见追兵的身影,而坐落于山谷里的通善寺,则彻底化成一片火海。

    烈风助火,风飞火舞,千年古寺,毁于一旦,升腾的火焰,已经开时往山上蔓延,要将这数代先人留下的古刹,会同两边青山,统统烧成赤白。

    “前山不比后山,山势平缓,时人尝尝登顶观景,有多条小道,可以上山下山。”住持大师谓王彦道:“贫僧便送于此处,侯爷可速下山去矣!”

    “今追兵在后,而寺院又被焚毁,大师留于此处,岂不身陷险地”王彦闻言,不禁惊道:“因彦一人,已经折损数十名义士,还搭上了整个通善寺,若大师再因彦而亡,彦心何安耶”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大师看着山下升腾的火焰,却坦然道:“通善寺传承数百年,当有一劫,此吾归宿也!”

    王彦闻言,还欲在说,但大师却盘坐于地,闭目诵起往生咒来:“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众人见此,知大师心意已决,多说无益,反而浪费掉义士们用生命换取的时间,随满心悲痛的匆匆下山。

    在王彦走后不久,清军终于登上山头,但出发时的一百人,却已经只剩七十多人,心中都憋着怒气。

    这时清军见山顶已经不见王彦踪影,只剩一老和尚盘坐于地,闭目送经,立马怒斥曰:“秃驴!王彦自哪条道遁走呢”

    大师自然不答,任然闭目诵经,根本不予理睬。

    清军见此顿时大怒,围上来便欲殴打大师,但就在这时,大师却突然双目一睁,大呼日:“念佛三十载,今日断慈悲,惩恶杀一人,活民当有十,诛此忘祖辈,和尚当杀人。”

    清兵还未反应之间,大师却双掌突然拍地,整个人顿时一跃而起,拳脚齐出,打出道道劲风,瞬间便击倒数人。

    清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得错手不急,大师夺过一把战刀,砍得清兵慌乱不堪,连死数人。

    大师左突右冲之间,既然以年迈之躯,而无一合之将,清兵们被大师的武艺所震慑,纷纷不敢向前,但清兵这一退开,却也使得混乱的阵型得以重整,他们围成一个大圆,将大师包围起来。

    这时个人武艺,与战阵配合的差距,就显现出来,大师在清兵的长枪突刺,冷箭促发之下,顿时便不如刚才般如鱼得水,反而处处被压制,不多时已经伤痕累累。

    大师年迈,随逐渐体力不知,纠缠下去必然被清军生俘,于是猛然发力,急向外突去,杀到山顶边上,跃下山去,撞石而死。

    王彦三人还在下山的小道上奔逃时,田雄已经赶到图赖府邸,向其告知王彦密来南京之事。

    图赖闻之不禁大怒,怒斥田雄为何不早早禀报,声言若走了王彦,定然将其拿下定罪。

    田雄未能抓获王彦,本以为将王彦来南京的消息报之图赖,也算大功一件,却没想到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被一番训斥,心中不禁懊恼不已。

    对于王彦,跟随多铎南下的图赖,自然知其重要性,擒住便是天大的功勋一件,于是不理会田雄,连忙调集满州骑兵,奔赴各条水陆要道,搜捕王彦。

    一时间,南京城内的清军几乎倾巢而出,使得百姓惊奇不已,纷纷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就在这时,一张张画有王彦图象的海捕令,贴满了南京各处,以及清兵控制的南直隶诸府之地。

    王彦三人下了山,便向南而走,意图回到大明控制的地区,但他们步行,而清兵快马追击,速度自然无法同清兵相比。

    三人一连走了几条道路,却都发现有清兵设卡盘查,道路上还不时有骑兵巡视,根本无法穿过,心中不禁焦急不已。

    侯方域如今已经和王彦纠缠在一起,清兵必然视其为王彦同伙,所以只能跟随王彦南逃,这时他见南下




第100章锦衣卫,天子亲军
    锦衣卫为天子亲军,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还有刑狱,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权利之大,历史罕有。
1...2728293031...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