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大明一朝,锦衣卫备受恩宠,飞鱼服绣春刀,指挥使甚至能穿公、侯才能着的麒麟袍。
虽说先帝一朝,废东厂,对锦衣卫也多有限制,锦衣卫却始终是个庞然大物,依然得皇帝青睐,但身为皇帝亲军、御林,为何先帝煤山殉国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呢大明无忠臣呼锦衣卫皆叛呼
先帝自缢之前,曾尝试从安定门、齐化门等门出城,但没有成功,这代表着京师所有的城门都已经或者即将被李闯攻克,官军实际上早已败北,先帝以无路可走。
以先帝之烈,自然不可能降顺,所以当先帝回到宫中时,其实已存死志,王承恩鸣响的朝钟,实乃丧钟。
国家养士三百年,岂无忠臣
只是闯军已然进城,忠臣已无法入宫也!
先帝鸣钟时,大臣已经殉国矣!王彦恩师刘理顺一家十多口,便投寰俱死,大臣王国兴,闻城陷,亦举火焚其正寝,危坐而死。贼至拨煨烬,见其尸犹危然南面而正坐焉。
先帝自缢时,为何身边又没有一名天子亲军呢
观先帝一生,其性格可谓极其刚愎自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好面子的人。
这样一个人,他在走到绝路,选择自缢的时候,岂会让外人在身边,锦衣卫虽是亲卫,但只有宦官才是皇帝身边之人,所以当时,先帝根本不会让锦衣卫跟在他的身边啊。
大明一朝,锦衣卫密探遍布天下,实力雄厚,万历援朝时,还曾派遣间谍入日本,足见其能力之强大。
那为何如此庞然大物,怎么在甲申之变后,便在无功绩,仿佛烟消云散一般呢
这则是因为北都覆灭时,锦衣卫亦守重创也。
锦衣卫首先是一个特殊的军事组织,虽说是皇帝直接掌握的,有其特殊性,但仍改变不了其军事性。
在甲申之变的情况下,锦衣卫首先是上前线,守卫城门,大部分人在守城时就已经战死了。
这一点,历史上可考的便有锦衣卫官指挥同知李若琏,奉命分守崇文门,城破自杀而亡。
主官都死了,手下人马的死伤,便可想而知。
锦衣卫佥事王世德,城破之后,其妻魏氏先把自己的女儿扔下井,又抱着侄女跳井而死,全家妇女死者十七人,但其抽刀自刎时,却被忠心老仆夺去,最后南渡于江淮一带,时弘光朝大兴顺案,随不得用,于宝应县隐居下来。
李闯进京后,又有大批锦衣卫官员先后被拷问至死,或者自杀而亡,被拷死者有,西司房提督孙光,西司房堂上指挥刘应袭、马国瑊、齐昌国,北镇抚司理刑指挥梁清宏等等人等,自杀者,有千户高文彩同其子,杀掉全家后,自杀而亡,百户周谋,蒋之鄂等人亦自刎而死。
北都覆灭,使得锦衣卫犹如人被摘去大脑,虽还有遍布全国的密探,却以如瘫痪在床之人,有手足,却不能动也。
对锦衣卫打击更为严重的是,各种密谍文书,身份凭证,或被焚毁,或落入大顺和清庭之手,特别是掌握诸多机密的指挥使骆养性,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等首脑降清,使得继续效忠大明的锦衣卫毫无秘密可言。
&
第101章中奸计,王彦心乱
大明一朝,锦衣卫备受恩宠,享尽荣华,家国危难时,能有眼前这些不屈之人,依然心怀故国,便不枉历代天子,对锦衣卫之厚爱。
太祖皇帝以来,锦衣卫便凶名在外,士大夫出身的王彦,对于特务自然也不十分欢喜,但他对锦衣卫遍布天下,无孔不入的密探,却颇为看重,甚至迫切希望朝廷能重组锦衣卫,为带兵做战的将领,提供情报之便。
王彦这次秘密前往南直隶,就是因为情报不足,想当然的便匆匆出行,结果到了扬州才发现,李成栋已经带兵驻扎于废墟上,清理旧城,使他取银的目的落空,来南京后,亦没有人员支持,以至于两眼一黑,居然全凭他这个侯爷亲自带人打探消息,以至于行踪暴露。
王彦与诸多锦衣卫认识之后,随开口道:“方才朱国弼此贼险些识破本侯,今藏于此院中,本侯心中亦是不安,唯有早日南奔,才能安心,云鹏可有办法,助本侯南下”
“清军于城外大肆搜捕侯爷,侯爷进城躲避,本是意想不到之举,但今多出朱国弼这条变数,久留城中,确实已然不妥!””王子龙答道:“侯爷此时出城确不难,但城外清兵确是个麻烦,职下亦无办法,不过北镇抚理刑指挥吴邦辅大人,就藏于南京城内,已经秘密联络了不少锦衣卫旧人,或有办法助侯爷脱困!”
甲申之变后,吴邦辅被大顺军锁拿入狱,后越狱而出,一路逃至南京,没想到南京也在一年后,不为大明所有。
王彦听王子龙之言,心里暗赞,锦衣卫果然是庞然大物,屡受打击,却依然还有些势力。王子龙不过百户,身边就聚集了二十多人,那吴邦辅身边又有多少人手,整个天下又还有多少与朝廷断绝联系的锦衣卫呢
一时间,王彦心里便生出了一丝整合这股力量的心思,但他与锦衣卫却不是一个系统,即便他是侯爷,也指挥不了王子龙等人,所以只有先把想法放在心中。
“城中还有多少效忠大明的锦衣卫本侯该如何联系吴指挥,还请云鹏教吾!”王彦问道。
“应有两百余众,分散于城中各处,都秘密隐藏起来,但却基本断了联络。锦衣卫密谍互不统属,如今上官们或死或降,清庭又得了锦衣卫的诸多密文,密探们根本不敢暴露,我等贸然联络,其也不会轻易相信,唯恐清庭使诈,害怕中了圈套!职下因同吴大人有一面之缘,因而侥幸取得联系。”王子龙答道:“联系吴大人之事,侯爷却不用操心,自有职下去办!”
“如此便有劳云鹏了。”王彦闻其言,才知锦衣卫如今的形势,已经十分艰难,随开口道:“南京非久留之地,城内凶险无比,云鹏何不联络吴指挥,携带锦衣卫的弟兄南下,为朝廷效力”
王子龙惨笑道:“我等亦知南京非久留之地,但锦衣卫档案文书落于清庭之手,无数密谍身份因此暴露,招来杀身之祸。吴大人欲着集人手,焚毁镇抚衙门,毁掉所有密谍记录,事不成,我等不会离开南京,而且浙江亦非安全之所,离清军太近,又无天险可守,必不能久持,吴大人与兄弟们都不看好杭州朝廷!”
王子龙的话,让王彦心中有些震动,他们欲在清军占
第102章遇围捕,亡命而逃
院内王彦正欲走,忽闻“清兵以至”,顿时大惊,王子龙等人亦是脸色一变,连忙走到院门处向外观看,果然见大队清兵,拥入巷来。
“周景星、顾成章,汝二人带十名弟兄留下,其他人,随我护侯爷自后院退走。”王子龙见情势危机,立马当机立断道。
两名小旗闻言,虽知留下意味着什么,但还是立马出列应道:“诺!”
这些锦衣卫本就抱着死志,要攻打镇抚衙门的死士,早已将自身视为死人,只要死得有意义,他们岂会惧死呼
当下被选中的十名锦衣卫,随决然的跟着两名小旗立于一边,而王子龙则带着王彦、刘顺和侯方域等剩下的锦衣卫,快速向后院走去。
他们一路疾行,来到后院,但却不走后门,而是进入一条密道,待出来时,已经到了令一条小巷。
王彦一行人,在刚刚避开朱国弼不久后,还没座下歇息一会儿,便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侯方域出生于书香门第,官绅世家,几时经历过样的场面,他先是从通善寺逃出,后入南京城,再被朱国弼追踪,现在又再次被清兵追杀,简直精彩至极,他出生二十多年,也没今日这样曲折凶险。
他随众人沿小巷急行,心中紧张不已,担心再碰见清兵,但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每每事与愿违,他不想发生什么,老天便偏偏要发生什么。
众人急行间,眼看就要出巷,在巷子口,却突然闪出大批清军弓手,迎面就射来一片箭雨,于前面开道的几名锦衣卫立马以刀拨箭,但还在弓弦的“蹦蹦”声中,被射倒两人。
“速退!”王之龙见此,脸色一变,显然清军中有锦衣卫的叛徒,不然清兵不会如此快速寻得他们的占避之所,亦不会如此清楚,他们惯用的撤退手段。
眼看前路被堵,众人只得听王子龙之言,速速后退,清兵见此,立马收弓,挥刀来追,喊啥之声,弥漫整个南京城。
百姓闻声,心中恐惧,一时间街上行人为之一空,南京之人,纷纷关闭门户,防止清兵劫掠。
这时南京城内另一处大院内,一名汉子急匆匆的从外面跑进来,见到一身着员外服的威严男子道:“指挥,都打探清楚了,是在王子龙隐藏的柳条巷,有数千清兵拥去,似乎是发现了忠勇侯的踪迹,我等立马前去之支援吗”
男子正是,锦衣卫北镇抚理刑指挥吴邦辅,他本是掌管刑狱之事,但这时也不得不挑起南京残余锦衣卫的重担。
“忠勇侯贸然进入南京,实在欠缺考虑,大明风雨飘摇,今又失一长城,此天不助汉也!”吴邦辅愤然道。
“指挥之意,难道坐视侯爷被擒”那汉子却脸色一变道。
王彦抗清之名,在江南之地,无人出其右,所以只要心怀大明,反抗清庭之人,无不视其为精神之柱。
“今城门四闭,数千清兵拥入柳条巷,我等百来人,如何能救”吴邦辅皱眉沉思道:“不过我等亦不能坐视不理,唯有尽人事,听天命矣!”
“指挥欲如何行事,我等必以死相随!”汉子肃然道。
“南京城内的清兵,多已经出城,城内总共不过还有三四千人马,今多奔往柳条巷附近,其他各处必然空虚,我等当有可成!”吴邦辅道。
第103章应如是,青山见我
侯方域体力不支,无法再行,王彦眼看清兵又至,心中不禁大急,却无一策。
“侯爷忘记多铎奸计了吗若阿济格部渡江,突然袭击浙省,江南将尽陷虏手矣!”侯方域见王彦犹豫不决,还欲扶他,却突然喝道:“侯爷乃国之重臣,切莫以在下为念,当速走,保全自身也!”
王彦进退两难之间,听侯方域之言,心里一阵震动,他必须要返回杭州,向监国和朝臣禀报此事,使朝廷早做准备,所以他绝不能被清兵俘虏。
当下王彦心中已有决断,随松开扶住侯方域的手,谓其道:“朝宗受吾之累,必被清庭株连,今吾走,留朝宗于清兵之手,朝宗亦要保全性命为上,当忍辱负重,可诈降清庭,为朝廷之间也。”
侯方域本只是犯了夜禁,醉酒吟诗,花些钱财,就可相安无事,但现在和王彦纠缠在一起,不仅他有性命危险,甚至他的家族都要被清庭株连。
王彦不想侯方域白白牺牲,随有了这样的建议,而以他江南四公子的名气,想必清庭也乐意接受,正好可以树立典型,而王彦也可以在清庭内部,再种上一枚棋子。
“侯爷之言,在下以记于心。”侯方域闻言不禁微微一愣,待反应过来,又急道:“清兵近矣,侯爷速走。”
王彦见此只得丢下侯方域,匆匆跑开,他于南京城的小巷中,七弯八拐,但总是能碰见清兵。
一时间王彦四处躲闪,但在越来越多的清兵涌过来后,他的活动范围已经越来越小,迟早会被抓住。
情势危机,王彦逐渐被逼得走投无路,眼看就有被清军抓住的危险,他情急之下翻跃进了一家富户的院墙,期望能够占时躲过危机。
这院子别具匠心,假山鱼池,幽静小道,亭台阁楼,美不胜收,显示着院子主人的不凡和高雅的品味。
王彦翻进院来,四下张望,寻找藏身之处,却忽见鱼池旁,小亭上,一绝美妇人,正一脸惊讶的向他看来。
王彦见此,心中不禁一寒,怕其尖叫,引来家丁护院之类,正准备翻跃出去,另寻他处躲避,却不想那妇人见他,却一点也不慌张,亦不恐惧,尽然径直向他走来。
王彦见此心中一动,连忙长揖一礼,那妇人走到他身前亦是微微一福,微笑道:“如妾所料不错,阁下应是忠勇侯王士衡也!”
这妇人二十来岁,貌美如花,肌如白雪,腰如穗柳,眉宇间,还带有一丝男子才有英气,没有一般女子的柔柔弱弱,反而带着一股豪侠气,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令王彦暗暗称奇。
这时王彦见她直接道出他的名讳,心里惊讶,随道:“夫人既知吾身份,当知清兵正满城海捕于吾,夫人见吾却不唤家丁护院之类,不怕吾于贵府,被清兵抓获,牵连到夫人一家耶”
“若能被侯爷牵连,却也是一件幸事,正好可正名节也。”妇人闻言,有些失落的道:“此地不是交谈之地,侯爷且先随妾于屋中躲避。妾夫乃钱牧斋,清兵当不会擅自搜查府邸。”
王彦闻言,眉头不禁一皱,“夫人是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
“妾之名,侯爷也知”柳如是道。
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王彦自然得知,可称为一代奇女子。
她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
第104章钱谦益,进退两难
清军满城海捕王彦,知情不报者都是重罪,何况助他隐藏呼
钱谦益见柳如是将王彦引进屋内,心里顿时恐惧不已,害怕万一被清军发现,他则立马会被牵连。
钱谦益常对友人言,他与柳如是之好,堪比李清照与赵明诚,其家中藏书甚多,每当其做学问,要翻越整栋书楼时,柳如是便能准确告诉他,所须书籍在几层几排第几本,仿佛一部移动的百科全书。
钱谦益投清,使得柳如是郁郁寡欢,他五十好几,才寻得这一绝世伴侣,心中自然十分珍惜,他若再将王彦藏于府邸之事,告知清军,柳如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进退两难之间,钱谦益最终还是选择站在了柳如是一边,他实在不舍得失去,柳如是这样的绝世良配。
院门处,清军疯狂叩门,钱谦益只得勉强振作精神,正了正衣冠,才令下人将院门打开,朱国弼随领着近百清兵,拥入院来。
“朱大人,带兵闯吾府邸,却是为何”钱谦益见进来之人乃是朱国弼,心中随稍微安定,因其也是东林之人,多少须给他一点面子,但为了掩饰他心中的心虚,他还是故作愤怒道。
朱国弼微微抱拳,算是向钱谦益行了一礼,而后冷冷道:“我奉图赖将军之令,抓捕王彦,今其消失于钱大人府邸附近,因而进来搜查,还请钱大人配合。”
钱谦益见朱国弼态度比较冷淡,心里不由得一惊,但王彦就藏于府内,他自然不敢让其任意搜查,因而拒绝道:“朱大人此言,是怀疑吾府窝藏王彦不成尔与吾同为大臣,尔却没有权利搜查吾府。若王彦真隐藏于府内,吾自会让下人锁拿,交予章京,便不劳尔费心矣!”
“王彦凶名在外,虽举人出生,却久经沙场,钱府下人,恐不能敌,还是让兵士搜上一搜,更让人安心。”朱国弼冷脸道。
钱谦益见朱国弼完全不给他这个东林党魁一点面子,心里却不禁愤怒起来:“吾府内多有女眷,怎能让士卒随意搜捕”
“钱大人阻碍我搜捕,莫不是心虚耶”朱国弼道。
“吾心坦荡,有何可虚”钱谦益威胁道:“除非有章京允许,否则尔休想于吾府中放肆!”
如果南京还是大明的天下,朱国弼自然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钱谦益,但如今却是大清掌握南京,朱国弼虽是东林之人,但还真不怕钱谦益威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