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李定国忙扶起为首一人,旁边的俞方棋低声道:“他们是从巴达维亚逃来的难民,许多人的亲人都被杀了,或是让红毛鬼抓去做苦役了。”
李定国听了心中有数,让几人都起来,安抚他们几句,又问俞方棋道:“巴达维亚有多少汉人,又有多少人逃出来”
“巴达维亚估计有七八千的汉人,算上周围地区,恐怕会有两万人,甚至更多,毕竟也没有户籍可查,有些人家宋代就来了,还有人是当年三宝太监留下的。”俞方棋沉声说道,“不过逃过来的只有一万人,许多人还并非从巴达维亚逃来,而是从淡目等马打蓝国控制的地区逃来。”
“这么说来,至少有近万人,还在荷夷控制的区域。”李定国皱了下眉头。
俞方棋点了点头,“据逃过来的人带回来的消息,红毛鬼为了能够坚守待援,正在疯狂的加固堡垒,还有搜刮物资,估计至少有数千人,被当做了苦力。”
这些荷兰人把自己的命挺当回事儿,说什么公司会拿钱来赎,生怕明军再次杀俘,但是他们对待别人,却狠的很,基本不当人,说杀就杀。
李定国明白这些难民的感受,他们没有安全之感,担心家人的安危,不过他刚到泗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也没有一一安抚的时间,于是他看了看周围望着他的脸庞,忽然挥手道:“各位父老!”
周围的人听见,顿时安静下来,便听李定国高声道:“荷夷霍乱南洋以久,这次更是杀我百姓!”
他抱拳向天拱了拱手,“此次监国震怒,所以命本帅督师扫荡荷兰,今马六甲已破,那巴达维亚也不在话下。本帅必定率官兵将南洋的荷夷扫荡殆尽,将你们的亲人救出,保
第1272章打入内部
巴达维亚也就是后世的雅加达地区,现在则是荷兰人在远东最重要的据点。
因为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遭受重大挫败,明军又在泗水建立据点,明显是想与他们争夺爪哇的控制权,所以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便紧张起来。
此时明军已然控制了马六甲,以东印度公司目前的实力,就算印度和南洋合力,也没有能力夺回,他们只有等欧洲派援兵来才行,而这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他们必须在爪哇岛上坚守两年。
为了保住巴达维亚这个据点,在南洋各地的荷兰人,都聚集于此。
总督科尔瑞还派人前往马六甲,准备花高价将被俘虏的莫斯契尔等两千多荷兰人赎回,以加强巴达维亚的防御力,但是明朝方面并没有理睬,反而叫他们赶紧投降,否则将发大兵剿灭。
这个消息让科尔瑞意识到,他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开始在巴达维亚疯狂的打造工事,建造船只。
巴达维亚地势南高北低,由大小近十条河流,冲击沉淀而构成,所以荷兰人要修筑石墙,加固堡垒,所需的石块,就得需要从南面十多里外的山上运来。
近万明人还有不少当地的土著,被迫接受繁重的劳动,去山上采石,伐木,以及铸造铁炮、兵器。
为了节约资源,特别是粮食,荷兰人给俘虏们吃得极少,但每日却要进行沉重的劳役,不堪忍受的俘虏,已经进行过多次暴动,不过因为实力悬殊,都被荷兰人镇压,还死伤千人。
现在苦役们只能忍受着,每天都在残酷的压迫中,运送石块,加固荷兰人的堡垒,不过前不久,明朝水师到此,救走了一些人,让这些绝望中的苦役们,又有了一份希望。
荷兰人这样每日催促他们筑城,便更加说明了他们的心虚,或许王师还会回来,他们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期待着那一天。
五月初五,这天中午,工地上的俘虏正在休息,吃一点儿番薯,便要接着干活。
这时一队荷兰人却忽然押着十多个人过来,看服装都是明朝的人,俘虏们不禁伸起脖子张望,疑惑怎么还有同袍被抓来。
大多数俘虏看了一眼,为被抓住的人一阵惋惜之后,便低下头去继续啃番薯,但有几名精壮些的汉子,却靠在了一起小声说道:“旗队,看样子不像是南洋的百姓呀!”
那小旗就是前段时间,来巴达维亚打探荷兰人的布防,结果被红毛鬼抓住的明军小旗。
他名叫胡升,见那队被俘之人都是精壮的汉子,不禁眯起了眼睛,“等会你寻机会打探打探。”
在他们说话时,那队汉子却被押到一座工棚前,棚内则坐着一名红胡子的荷兰军官,他见带来这么多人,不禁微微一愣,站起来同带队的荷兰人说了阵鸟语,然后看着俘虏们点了点头。
“你们中有会打铁、造船的没有”交谈完,那荷兰军官便开口用蹩脚的汉语说道:“有技艺的,可以得到优待,没有就全去做苦力筑城!”
说完,站在他身前的十几个人中,有几人交换了下眼色,便忙说道:“小的会打铁。”“小人会记账”
荷兰人在远东人少,许多工作土著又做不了,所以他们还是很依靠明人。
那军官点了点头,便让人将站出来的几人带走,然后挥手道:“你们留下来筑城!”
吩咐完,那军官遍又坐在监工棚内,靠在椅子上,打开了酒瓶。
一个月后,一座破烂的工棚内,四五名汉子聚在一起,那胡升也在其中。
为首的一人,便是一个月前被抓来的一行人的首领,名叫周岱,是南京武学分配到明军的一个百户。
他们奉命冒充商队,深入爪哇西部收购香料,在淡目被马卡蓝和荷兰人的联军抓获,送来巴达维亚,作为筹码。
一个月来,周岱与胡升联系上,还在苦役中发展了许多人手,并让苦役停止暴乱,不要做无谓的牺牲,等待大军来救援。
这时几人聚集在一起,工棚外有人盯着荷兰人,他们可以安心交谈。
周岱先开口道:“胡小旗,你们在苦役中发展了多少人呢”
“有三百多人,都是精壮的汉子。”胡升回道。
周岱点了点头,“很好,继续发展,但是也不用太快,不求多,只求可靠,明白吗”
“明白!”胡升点了点头,然后忽然问道:“不过,我们没有兵器,也没法子进堡,可怎么办”
周岱笑了笑,“兵器你可以放心,打铁的兄弟,已经悄悄多打了十多把短刀还有枪头,这个月还会多弄些出来。”
马六甲之战时,巴达维亚的士卒,大多去了马六甲支援,现在巴达维亚主要是些商人和水手。
西方人可以说就是海上的游牧,商人、水手都是亡命之徒,全民皆兵,都干过杀人掠货的勾当,战力都不弱,但他们毕竟不是士卒,在装备上远没有士卒那么精良。
有见于此,科尔瑞便只能让人加紧锻造板甲,火枪,还有刀剑。
荷兰人自己人手不足,便只能让明人帮着铸造,原来在巴达维亚从事铁匠工作,以及
第209章:人生百态之小贩(四)
“8块呢。”大婶道。
8块
怎么这么贵。
周鱼有些意外。
这粉的定价,周鱼大概倒是知晓一些,晚上夜宵摊上的东西,由于赶的是晚班,一些人营业到晚上3/4点,再加上晚上除了夜宵摊外,其他的饭店饭馆都关门的,所以夜宵摊上的东西相对白天而言,是要贵一些的,这一点周鱼是知道的。
除了夜宵摊外,还有一个地方的东西价格会比较特别。
那就是学校门口。
学校,在读的都是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是没有经济能力的,日常的钱都是来源于父母给予,一个学生每天的零花钱生活费没有几个,再加上现在网络流行,很多一些学生的零花钱都用在网络游戏、或者手办其他等方面去了。
因为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在学校门口的东西,价格会比其他地方的要便宜不少。
比如说快餐炒菜。
外面商业区里面的炒菜,以5块钱一份,那么学校门口的则会是3块钱左右。
这个价格,是零几年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大雪还没有对南方进行冰封,那个时候各方面物价都比较低。
后来,一场特大雪灾袭击了整个南方,导致南方全部被大雪覆盖,这各地的经济物价也伴随着那场大雪而飞快的飞速上涨。
周鱼还记得,当初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吃一碗碎肉粉,价格是一块钱。
一块钱很大一碗的那种。
而在外面吃,则是一块五,有的地方贵一点两块钱。
那场大雪之后,外面的粉价就变成了三块钱一碗。
然后每过一年上涨一块钱。
也是这几年物价上涨的没有那么厉害了。
可即便是如此,在他老家农县,早餐一碗粉则需要7块钱,只是普通的碎肉粉,要吃好一点就9块10块,一根油条2块钱,有的地方卖三块,这个价格,搁零几年大雪还没冰封的时候,简直无法想象。
这条餐饮街,虽然旁边还有个商业区,但是更加是靠近学校。
街道往前走就是中学了,没想到这一碗炒饭居然卖到了八块。
大婶似乎是看出周鱼的疑惑了,她靠过来小声的说道:“这价格其实也不是我想卖这么贵的,而是卖低了得罪人呢。”
“得罪人,怎说”
周鱼来了兴趣。
“大家都卖八块,你一个人卖五块六块,这不是得罪人么。虽然价格拉低了,能让很多人来你这里买,可是周围其他做生意的人就会不喜欢你,大家都不喜欢你,哪怕你在这边卖的很好,也很难在这边继续卖下去。”
大婶说的这个,周鱼似乎又明白了。
也是,大家都是卖8块钱,你一个人卖5块,你这让其他的人怎么做
难不成也降价卖
关键是降价卖,你还不一定能够拼的过第一个降价的人,除非你愿意降的更低,四块三块。
可这样一来,一碗炒粉降价到四块三块,这里面得损失多少利益
利益。
虽然只是一碗小小的炒粉,但是这利润降低了一半,这难免会有人选择用另外的方式,比如下黑脚,用其他的阴招,自然有各种办法闹的搞的你没法再在这边继续做下去生意了。
周鱼点了点头,明白了大婶的意思。
因为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价格这东西。
涨上去容易,降下去难。
涨上去,是因为人心不满足,所以涨的很快。
他还记得,当初在老家农县的时候,当时在一个街边,有两家卖农县肠粉的地方。
农县的肠粉,大都在3块钱一碗的价格,也就是一张素的一张蛋,或者是肉。
原本,街边这两家也是卖这个价格的。
不对,是原本街边只有一家,持续了几个月都是3块钱一碗的价格,后来这边又新开了一家,也不知道新开这家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另外那家一直卖三块,他嫌卖的便宜了,于是就涨价,卖三块五毛。
就是这一次涨价引发了价格拉锯战。
&nb
第1272章打入内部
巴达维亚也就是后世的雅加达地区,现在则是荷兰人在远东最重要的据点。
因为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遭受重大挫败,明军又在泗水建立据点,明显是想与他们争夺爪哇的控制权,所以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便紧张起来。
此时明军已然控制了马六甲,以东印度公司目前的实力,就算印度和南洋合力,也没有能力夺回,他们只有等欧洲派援兵来才行,而这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他们必须在爪哇岛上坚守两年。
为了保住巴达维亚这个据点,在南洋各地的荷兰人,都聚集于此。
总督科尔瑞还派人前往马六甲,准备花高价将被俘虏的莫斯契尔等两千多荷兰人赎回,以加强巴达维亚的防御力,但是明朝方面并没有理睬,反而叫他们赶紧投降,否则将发大兵剿灭。
这个消息让科尔瑞意识到,他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开始在巴达维亚疯狂的打造工事,建造船只。
巴达维亚地势南高北低,由大小近十条河流,冲击沉淀而构成,所以荷兰人要修筑石墙,加固堡垒,所需的石块,就得需要从南面十多里外的山上运来。
近万明人还有不少当地的土著,被迫接受繁重的劳动,去山上采石,伐木,以及铸造铁炮、兵器。
为了节约资源,特别是粮食,荷兰人给俘虏们吃得极少,但每日却要进行沉重的劳役,不堪忍受的俘虏,已经进行过多次暴动,不过因为实力悬殊,都被荷兰人镇压,还死伤千人。
现在苦役们只能忍受着,每天都在残酷的压迫中,运送石块,加固荷兰人的堡垒,不过前不久,明朝水师到此,救走了一些人,让这些绝望中的苦役们,又有了一份希望。
荷兰人这样每日催促他们筑城,便更加说明了他们的心虚,或许王师还会回来,他们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期待着那一天。
五月初五,这天中午,工地上的俘虏正在休息,吃一点儿番薯,便要接着干活。
这时一队荷兰人却忽然押着十多个人过来,看服装都是明朝的人,俘虏们不禁伸起脖子张望,疑惑怎么还有同袍被抓来。
大多数俘虏看了一眼,为被抓住的人一阵惋惜之后,便低下头去继续啃番薯,但有几名精壮些的汉子,却靠在了一起小声说道:“旗队,看样子不像是南洋的百姓呀!”
那小旗就是前段时间,来巴达维亚打探荷兰人的布防,结果被红毛鬼抓住的明军小旗。
他名叫胡升,见那队被俘之人都是精壮的汉子,不禁眯起了眼睛,“等会你寻机会打探打探。”
在他们说话时,那队汉子却被押到一座工棚前,棚内则坐着一名红胡子的荷兰军官,他见带来这么多人,不禁微微一愣,站起来同带队的荷兰人说了阵鸟语,然后看着俘虏们点了点头。
“你们中有会打铁、造船的没有”交谈完,那荷兰军官便开口用蹩脚的汉语说道:“有技艺的,可以得到优待,没有就全去做苦力筑城!”
说完,站在他身前的十几个人中,有几人交换了下眼色,便忙说道:“小的会打铁。”“小人会记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