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第1321章吕宋拓殖
    南洋,吕宋国。

    去年九月间,棉兰老岛大海战,吕宋击败西班牙人后,整个吕宋迎来了一次爆炸式的发展。

    吕宋小朝廷为了奖励参与海战的商号,兑现了开战前许下的诺言,对于商税进行减免,使得大量的海船,从吕宋出海,将原先积压的货物,运往天竺、日本等地。

    另一方面,对于吕宋岛上的土地,小朝廷则给出了,谁开垦,就归谁所有,新田三年免税的政策。

    这条政策看似慷慨,可其实吕宋岛上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土人手中,等于是张空头支票。

    吕宋小朝廷并没有能力去开垦土地,不如鼓励岛上的汉人去拓殖,他们开垦出来,三年后吕宋小朝廷还能够收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政策。

    共治八年,1657年3月间,距离海战结束,已经有六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里,吕宋的船只频繁出海,来往于明朝、南洋、天竺等地。

    高义欢的三合号被打伤,送到郑家的造船工坊修理,不过他因为率先攻上圣安娜号,俘虏了舰长有功,所以吕宋小朝廷赏了他一条福船,但是他却并没有向其它人一样,蜂拥前往天竺等地,而是装着蔗糖和烟叶,跑了一趟大明。

    大明江南地区的富人,正快速增长,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地的大街上,一块板砖砸出去,就能砸到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

    糖和烟叶勉强能算得上是奢侈品,高义欢船只一到市舶司,货物就被抢购一空,让他大赚了一笔,利润不小于跑一趟天竺。

    他这次来大明,除了贸易,主要还是接人。

    明朝对田赋改革后,只按着田亩收税,不征人丁税,再加上路引制度的废弃,人口的流动,使得明朝的户籍制度不太严厉,要钻空子接点人去南洋,并没太大的问道。

    当然前提是不被发现,不是太大的规模,否则要是拉几万人去吕宋,明朝肯定不干。

    在货物出售完之后,高义欢便吩咐高老三去老家接人,他并没有留在宁波死等,而是买了点丝绸、书籍、砚台等物又跑了趟日本。

    在日本,他将货物卖了换成日本的倭刀、折扇、硝石,并借着渡边信次郎的关系,在此又招募了二十多个日本人,然后才返回宁波接人。

    这时高老三已经领着一百多人在这里等候,不过高二哥的媳妇却带着孩子改嫁了,听说是为了躲债,嫁给一个镇军百户,去了北边,已经找不到踪迹了。

    这个消息让高二哥内心难过了一阵,没想到事业刚起来,媳妇却跟了别人,孩子也管别人叫爹了。

    想到这儿,就让二哥内心一阵懊悔,心痛的紧。

    一时间,他也不想继续待在大明,找人卖了折扇和一部分倭刀,留下三百多把倭刀和硝石,然后买了些铁器和农具,又找了艘去吕宋的船,将人接到船上,便神情失落的返回吕宋。

    这一趟航行,总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等高义欢回到吕宋时,已经是共治八年的二月。

    此时吕宋的出海热潮,还没有停歇,不过高义欢回岛之后,却没有参与这波热闹,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高家堡和三合公司的扩张中。

    接来的一百多人,汉子全部被编入三合公司的护卫,女人则帮助处理些杂物,而加上黑藩、日本人和之前招募的护卫,三合公司已经有了一百五十个精壮的汉子。

    回到吕宋的高二哥,没过多久,就从悲伤的情绪中出来,他能跑来吕宋,就说明是一个不会被什么羁绊拴住的男人。

    这一百五十人,包括高二自己,都接受渡边信次郎,还有赵宝贵的训练。

    到三月时,高二哥觉得已经勉强像那么一会事儿,边开始走访附近几个堡垒,商量着一件大事。

    吕宋国控制的区域,只是在吕宋湾附近,高义欢这一批人,到吕宋的时间比较晚,是明朝爆发短暂的经济动荡时,逃到吕宋避债的,所以被分到了国都的外围。

    在外围就意味着时刻面对土人的骚扰,很危险,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如果他是在国都附近,那周围



第1322章获取人口
    这几个护卫,都是三合号新招募的长州藩武士。虽说日本战国时代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日本武士这个阶层的技艺,却并没荒废,固化的阶层和社会的压抑,让这些被固定在一个层次的人,要么变态,要么精于他的技能。

    一个民族的特性和展现出来的特殊能力,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必然是与其历史和社会的结构,存在巨大的关系,是别人学不来的。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多个圈,很有弹性,有“舍生取义”就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任何说辞都能找到两面,而日本则是金字塔的结构,强调“忠”文化和“耻”感文化,只学了中国的一半。

    日本没有科举来进行社会的流通,除了极少的人能够改变自身地位之外,大多数人一出生就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并且被过分的强调“忠诚”,而这种固定,无疑是对人性的压抑。

    贱民就子子孙孙的贱民,他们一生只被固定在一个位置,可不就容易出现变态,但也因为只做一件事,精力全放在上面,他们对于自身的技艺,也多半十分的精湛。

    渡边信次郎一人当先,领着一群落魄的武士,双手握着刀柄,侧着身子脚步飞快的冲入土人之中。

    十多人边砍边怒嚎,气势上居然胜过近三百多名土人,他们刀光闪烁,跟砍瓜切菜似的,连杀数十人。

    赤膊的土人,身上没有一点防御,被砍得皮肉外翻,鲜血飞溅,甚至肢体分解,纷纷惨死在地。

    两三百土人一阵大乱,居然忘了反抗,被十多名日本武士杀得瞬间溃散。

    他们见十多个日本武士,像疯子一样,挥刀狂砍,凶猛无比,吓得他们连滚带爬的向龙溪北岸逃去。

    埋伏在远处的高义欢,领着黑藩护卫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的年轻汉子,大概四五百人,端着鸟铳,挥着倭刀冲出,没想到近三百号土人,居然被十多名日本人杀散。

    他来不及感叹,便追着土人过了龙溪,直接杀向土人部落的寨子。

    近五百名汉子,打起顺风丈来,神勇无比,撵着接近三百土人,疯狂的追击,不时有人单膝跪地,抬起鸟铳瞄准土人的背影射击。

    在旷野上,“砰砰砰”的铳声不时响起,逃跑的土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扑死在齐腰的杂草中。众人一路撵着土人,向寨子而去。

    远处寨子内的土人,听到铳响,登上寨墙,发现之前随首领出去的人,正仓皇的逃回,顿时响起一阵阵的惊呼。

    这个土人部落有四千多人,青壮近千,附近的汉人村庄单个都不是他的对手,平时让他敲诈一点,村子也都是忍气吞声,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对汉人的商队敲诈勒索,隔三差五去附近的村落敲诈一些烟叶,砍几捆甘蔗,似乎本就该如此,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一样。

    这也是吕宋小朝廷势力不够,主要在对付吕宋岛中南部的他加禄人,又被西班牙人牵制,没有精力来对付西北沿岸的伊洛克人,对他们多采取怀柔的政策,所以逐渐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方才那些土人的妇女一见商队,就回来报信,部落的首领也立刻召集人手出去,部落里的人都以为会有一场丰收,却不想在女人面前威风的很,雄赳赳出去的土人汉子们,居然被人撵着哭爹喊娘的逃了回来。

    寨墙上的土人惊慌失措,留在寨内的土人,尖叫着拿起长矛、弓箭登上寨墙,一名土人老者则带着数百人来到寨门处,想要关闭寨门,但是却被逃回来的土人堵住了。

    而十多个日本人,还有赵四、陈宝贵等三合公司的中坚力量,却跟着逃跑的土人,杀到了寨门处。

    陈宝贵力气很大,他一把从后纠住一名土人的头发,拉回来就往后面扔,手里的大铁棒子,一棒下去,就把人打的脑浆迸裂。

    他在大明就杀过人,汉人护卫里,属他最猛。

    没等土人反应过来,三合公司的护卫,就撵着逃跑的土人,进了寨门。

    这时那先前涌到寨门处的土人老者,见三合公司的人,已经杀入寨内,正砍杀惊慌失措的土人,眼看要完蛋,他心中焦急,顾不得寨门处的土人,一挥铁刀令道:“放箭!”

    近百名土人弓箭手冲上前,一起向寨门处放箭,百支箭呼啸射去,数十名土人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响成一片,几名三合公司的成员,也不幸中箭。

    渡边信次郎同几名日本人,忙挥刀格挡箭雨,陈宝贵肩上中了一箭,顿时大怒,抓起一名土人的尸体便抡起来,直接砸向十多步外的弓手。

    土人尸体砸倒几人,陈宝贵顿时一声大喊,“跟我冲!”便挥着一根铁棒,冲向弓箭手。

    寨子外,高义欢指挥人马在后,高老三用两匹骡马,拉着一门小炮,讯速架好,“轰”的一炮,就把劣质的木头寨墙打得稀烂,上面的土人,都随着寨墙垮塌下来。

    陈宝贵将铁棒抡圆,挡开了几支箭矢,杀入弓箭手中,一棒子扫一片,后面三合公司又有几人中箭,不过剩下的人,却也跟着冲进了敌群中。

    陈宝贵抡起铁棍翻飞乱打,俨如猛虎扑入羊群,打得土人骨头碎裂,血水四溅,哭喊声连成一片,一旁渡过信次郎,更是一刀一个,刀光一闪,就有一人毙命,吓得土人跌跌撞撞的四散逃命。



正文 第1323章 尊王志士
    高义欢来到堡内唯一的议事堂内,两名三十多岁的汉子和两个老者,已经坐在了堂中。

    一般而言,能够被村里人推举出来作为里长的人,多是年长并且德高望重的长辈,不过在吕宋,这种情况慢慢的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显然是周围的环境决定的。

    四人见高义欢进来,纷纷站了起来,拱手道:“高会主。”

    附近的几个村子,就高家堡最强,而且上次攻打土人部落时,三合公司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做事也很公道,所以几个里长都很尊敬高义欢。

    “几位不必客气,咱们坐下说。”高义欢自己在主位坐下之后,看了几人一眼,然后笑道:“大家来见我,是同意了我们三合公司说的事情了么”

    四人中一名壮汉挺身站了起来,抱拳道:“我们陈家堡,愿意加入三合公司,新开的土地可以全部帮三合会种甘蔗。”

    他说完,另一个老者,也站起身来,缓声说道:“老朽考虑过了,可以加入三合会,不知道会主之前给我们的承诺,会不会变”

    另两人也表示愿意加入三合公司,高义欢听了脸上高兴,“几位放心,答应给几位的股份不会变,另外你们需要的农具,马上就可以从公司领走。”

    三合公司想要壮大,必须要有资金和人员,这两样高义欢都缺,那他就只有找人参股,这四个村庄的里长,算是带着团队,来跟他创业了。

    高义欢去了趟大明,发现他的想法没错,蔗糖和烟叶的利润十分可观,而且明朝现今富人众多,消费购买商品的银钱也水涨船高,别人都想着运明朝的货物去别处赚钱,而他想的是去赚明朝的钱。

    他现在跑一趟明朝,利润与去一趟天竺相当,而去明朝航程短,且更加安全,那他自然要跑明朝这条线。

    只是他也明白,任何生意都是开始暴利,随后就不怎么赚钱了。

    他多跑几次明朝,肯定会有人发现蔗糖和烟叶赚钱,必然蜂拥着去种甘蔗和烟草,等人一多,暴利就会逐渐回落,甚至会不赚钱,等种得人少了之后,才会保持一个合理的范围。

    这是他摸索出来的商业规律,所以他必须要趁着那些大商号,还没有将目光盯着这两样货物之前,将规模做大,大赚一笔之后,然后迅速退场,否则以那些大商号的实力,他们一旦开始做,那他最多能分一杯羹,但绝对不会是获利最多的人,所以高义欢现在要的是把规模尽快扩张,将盘子做大。

    几人听后,也满脸欣喜,十分的振奋,高家堡原本和周围的几个村堡一样,都是一穷二白,可是几年间就有了商号,雇了日本人和黑藩,还有了两条船,而他们还是在那里种地,他们加入三合公司,便是希望借助三合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出来。

    高义欢看着公司一点点的壮大,内心也是高兴,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要更强大一些,强大到老天在也玩不了他,他要改变自身的命运。

    日本京都。

    由于与明朝贸易的冲击,加上日本国自身就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日本国内动荡,幕藩体制出现危机。

    眼下各幕藩财政困难,江户幕府的财政也疲于应对国内的农民暴动和武士反叛,每年增长的维稳支出,已经占了德川幕府财政的一小半。

    明朝商品的输入,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结构,日本国内倭刀、折扇、漆器商人,还有代销明朝货物的商人崛起,出现了一批的豪商,他们利用贸易的利润,用来购买土地和垦殖荒地,身兼商人和地主两种身份。

    这些豪商一方面把一部分资本转化为土地,再通过租佃关系剥削农民,转过来又用地租投入商业活动,造成了日本财富的集中,但在财富集中之下,日本与明朝贸易中却大量白银外流,存在巨大逆差,整个日本又越来越穷。

    一方面是财富集中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小农纷纷破产,一方面是日本白银流出,日本国整体变穷。在这

    两种情况的双重压力下,日本的社会矛盾剧增,动摇了幕府和各藩的统治。

    从去年开始,为了应付危机,江户幕府也开始实行改革,一是颁布《节俭令》禁止公卿奢侈,减少俸禄。二是推行《上米制》命令大名献米,每一万石献米百石。三是受明朝影响,鼓励经历,发展手工业,改变贸易的逆差。

    可以看出来,江户幕府意在节流和开源,不过它的改革却并没有成功。

    《节俭令》让



第1324章 东亚文明圈
    听到幕府的人到了武道场,高杉晋助露出一点慌色,不过片刻后,却又冷静下来,伏地道:“老师放心,弟子会承担责任,不会让幕府牵连道场。”

    说完高杉晋助便准备起身出去,不过吉田松阳却很镇定,“高杉,你不要冲动,这里我可以应付,日本你不能在待了,去南洋吧。”

    眼下日本虽然有许多问题,但还没有到特别严重的地步,臣服于德川家的大名,还是很忠诚,倒幕的时机还不成熟,幕府的势力,还是十分强大,不是南部几番的一些低级武士就能动摇的。

    高杉晋助显然却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既然事以败露,幕府又找到了道场,我不能一走了之,那是懦夫的行为,弟子必须承担责任,宁愿在御所前切腹,唤醒国人的意识,也不愿意苟且偷生。”

    高杉太年轻也太激进了,吉田松阳听了他的话,却忽然呵斥道:“没有意义的死,是可耻的死。高杉,现在幕府也在进行革新,而且德川家还没有到人人唾弃的地步,无意义的自尽,才是懦夫的行为,你懂吗”

    吉田松阳看了伏地的高杉一眼,放缓了语气,“幕府正与明国的五德钱庄接触,以关税和硫磺矿山为抵押,借款五百万明国银元,有这笔银钱的支持,德川家在日本的统治不是你们能够动摇的。”

    幕府又将与明朝签订借款条约,出卖日本的利益,吉田松阳也十分不满,深感耻辱,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与幕府硬碰的时候。
1...330331332333334...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