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明军从吴堡渡河,王永强、高友才投降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面的延安府。
延安是长安北面的门户,属于金国朝廷直辖的一座重镇,由绥延巡抚董宗圣和绥延提督赵良栋镇守此地,有一万二千直属于金国的精锐士卒。
金国国内的格局,很像是一种分封制度,金国朝廷坐拥富饶的关中平原和要害之地,像吴三桂、唐通、王永强这样的军阀,则在外围像诸侯一样拱卫中央。
不过这些军阀与诸侯还是有些区别,金国对他们的控制力,还算比较强力。
如果明军打到延安,那就说明,金国的外围防线被突破,明军直接威胁到了金国的中央。
正文 第1335章 渡口大战上
延安的金军反应非常迅速,在得到明军过河,王永强反叛的消息之后,就一面快马派往长安报信,一面立场出兵去堵吴堡这个缺口。
此时明朝一统天下的大势,就像是汹涌滔天的海潮,而金国为了阻挡明朝,则在明金边境上构筑了一条万里长堤,来阻挡海潮冲入关中。
明军在吴堡渡河,就等于长提打开了一小口子,潮水破堤而出。
金军如果不将这个口子堵住,那整个长堤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滚滚大势便将冲入关中。
绥延巡抚和提督的决定,可以说十分明智,赵良栋离开了巡抚衙门,立刻快马前往军营,仅仅一个时辰后,前锋两千人便出了延安城,先一步前往靠近绥德州的延川县而去。
赵良栋率领八千士卒,每人背着一卷毛毯,二十斤的粮食和一些肉干、咸菜,便紧紧随前锋之后,杀往吴堡县。
他们只带了不到二十天的口粮,二十天后金军主力应该就会赶到五堡,如果没有,那他就只能退回延安就食了。
在赵良栋走了之后,董宗圣立刻下令屯军入城防守,然后又给在河套屯田的金将孙思克写信,希望他南下攻击榆林,与赵良栋南北夹击明军。
从吴堡渡河的明军有一万人,不过因为水流湍急,渡口窄小,所以运送的很慢,每天大概只有两千人被渡到吴堡,五天时间才被渡完。
此时按理来说,明军因该趁着金国尚未反应过来,迅速南下拿下重镇延安,不过因为渡口运送物资缓慢,粮草和后勤根本上,明军便不可能离开吴堡这个据点太远作战,否则连饭都吃不上。
李来亨这一万人的主要目标,还是在陕北站稳脚跟,急需物资,为后续部队过河打好基础。
董宗圣正是基于对渡口的一个大致了解,知道现在渡河的明军有限,他才敢让延安的金军前来争夺吴堡。
如果渡口几天能渡过几万明军和军队所需要的物资过河,明军也不用和金军在潼关对持,直接把主力拉到吴堡来,金军也就不用北上,在延安等着挨打就行了。
吴堡县衙,李来亨把节堂设在大堂内,正召集众将商议,王永强、高有才也前来听命。
大堂内,十多名将领齐聚一堂,李来亨铺开一张地图,那木杆指着吴堡道:“现在大军虽然已经渡河,但是军粮和物资运过来还要一段时间,咱们目前只能窝在吴堡,但是本帅估计,金军知道我们过河,必然前来反扑,所以今日召集大家来商议,我们该怎么应对。”
从山西将军队和物资运到吴堡,首先要翻越吕梁山脉,然后再渡过黄河,其中困难重重,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明军的手脚。
王续笑着道:“大帅的预料没错,据我得道的消息,金国的绥延提督赵良栋已经率领万余人马到了延川县,杀到五堡也就两三日的时间!此外,河套和宁夏的金军,都有可能向绥德杀来。”
“这么快!”李来亨心里一惊,他是米脂人,对陕北的地理十分清楚,延川距离绥德和吴堡县,已经很近了。河套和宁夏距离绥德较远,但是半个月的时间,也足以杀到绥德。
这等于是三面受敌,而明军又不能打运动战,必须要守住吴堡这个据点,否则吴堡一丢,明军和王永强的人马用不了多久就会粮尽。
李来亨皱眉看了一会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有各种注解,金军的人数,驻防地点,训练程度和武器装备,粮草物资都有详细的记录。
一旁的王永强和高友才看见这副地图,地形、军队什么都有,比他们知道的还详细,就知道明军能算计他们,绝非是运气,而是下了真功夫的,两人瞬间服气,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信心。
&nbs
p; 李来亨看了一会儿地图后,终于直起身子开口道:“这么看来,金军可能三面来攻,不过好在河套和宁夏的金军距离咱们远,一时半会儿还威胁不到我们。咱们现在主要还是对付赵良栋的一万金军。”
王光泰看着地图,开口道:“赵良栋的一万人马,是金国的新军,战力不弱,而且情报上说,赵良栋为人谨慎,如果打成焦灼,其它两路金军又杀到绥德,那情况怕是不妙啊!”
&nbs
第1336章渡口大战中
在绥德的方面的威胁解除之后,赵良栋没了顾虑,开始让金军加快行军,不过他还是派出了数十支斥候队伍,散布开了进行侦查,防止被明军伏击。
数十支斥候队伍,被他分成两组,第一组人数较少,对方圆十里的范围,进行一个大概的搜索,另一组在五里范围内,进行仔细的搜查,以确保不会进入明军的伏击圈,而对范围之外的敌军,则不必太过担心,一旦被斥候发现,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集结迎战。
敌人如果不强,那他就击破敌人,冲开阻拦继续向吴堡进军,敌人如果太多,那他就选一合适的地形自守,等延安方面派兵支援。
不得不说,在金国的大批军费的投入下,金军士卒的训练和装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九千金军穿着黑色棉甲,带着铁盔,手持自生火铳、长矛、按着腰刀,背后一卷毛毯、粮袋、有的还有一口大锅,都是整整齐齐,插着背旗的军官站在路边不停的挥拳,给士卒们打起,催促大军快行。
道路上只听见,大军的脚步声和军队的大呼声,金军士卒全都跟着营旗后面,默默的奔跑赶路。
就在这时,前面的天空中忽然“咻”的一声,一枚哨箭划破天空,留下一道青烟,然后猛然炸响。
这意味着斥候发现了敌情,赵良栋顿时一勒马缰,举手喝令道:“停止前行!”
就在这时,一队斥候,从前面奔驰而来,上面的骑士马为停稳,便跳下来,单膝跪地,一手指着前方,急声说道:“军门,前面十里,明军列阵挡住了我军去路!”
赵良栋手抓紧马缰,“明军列阵迎我”他微微迟疑,“有多少人马,周围有埋伏没”
“有四千多人,周围并未发现伏兵!”斥候抱拳说道。
赵良栋皱了下眉头,挥手道:“再探!加大搜索范围!”
斥候一抱拳,便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赵良栋想了想,心道,“吴堡渡口对于山西方向的明军而言易守难攻,但对我而言却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不用去打吴堡县城,可以直接攻击渡口,甚至在渡口附近架起大炮,就能阻止明军继续运送物资,明军或许是出于此点,不想让我靠近渡口,所以才南下阻击。”
赵良栋冷哼一声,既然他是来夺取渡口,明军又列阵等他,那他便没有退却的道理!
当即赵良栋便挥手说道:“大军就地休息,士卒检查器械,准备吃食,一个时辰后,继续前进破敌!”
吴堡渡口之南三十里,黄河边上的开阔地带,当稍微休整后的金军,继续前行到这里时,眼前赫然出现一大片人潮,犹如地面上铺上了一块红色的地毯。
数千明军席地而坐,鸦雀无声,只有秋风吹动旌旗,发出的猎猎声响。
一面大纛旗下,李来亨骑马驻立,正拿冷峻的目光注视着出现的金军,他见金军士卒出现在视野中,当即一抬手,身边的将官立时回头喊道:“起!”
数千席地而坐“恭候多时”的明军,听见将领声音,见棋牌官左右舞动令旗,顿时齐齐起身,衣甲哗哗作响。
一瞬间,在四千明军站起来时,旷野上如出现一片红色的树林,一个庞大的步阵立刻就已经形成。恭候多时的明军,各执兵器,步军大阵前头,大批自生铳手,身上着挂药瓶和弹丸,正迅速的装填,再用木杆将弹药倒实。
距离明军三里外,前行的金军停下了步伐,士卒迅速列阵。陕北的地形沟壑居多,不适合骑兵作战,双方都是以步军为主,在加上少量的哨骑。
赵良栋打马来到阵前,拿出千里镜观察明军阵形,是一个个的长方形横阵,大量的火铳手位居前列,后面有少量的长枪和刀盾兵,未见明军的火炮,这让他有些不信,用千里镜又扫视一变,确定没有遗漏之后,才确信确实没有火炮。
“军门,明军没有火炮,阵前全是火铳手,咱们轰他几炮,打乱阵型后直接前冲,一定能冲垮他们!”金军副将盛嘉定也注意到明军的情况,奔到赵良栋身边说道。
赵良栋却没有回复,心道难道是明军的炮还没运过河来要知道明军可是以炮见长,无炮不成军的。当下赵良栋再次拿起千里镜,扫视明阵,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他看向明阵两边,左面是黄河,右面是个山坡,明军的大阵正好在中间,挡住金军的去路。
“山后面探查没有”赵良栋放下千里镜,忽然指着明军又侧的山坡,扭头问道。
一名金将在马上抱拳道,“回禀军门,还没有,明军斥候不让我们靠近!”
赵良栋当即令道:“你亲自去探!”
那金将闻语领命抱拳,一夹马腹便领着十多名骑兵,从金阵前冲过,向山坡后面绕去,在军阵前的金军探马,也紧随着向山坡而去,汇集成一支七八十人的骑兵,不过明军的哨骑马上就迎接上去,不让金军靠近。
两支骑兵便在右侧开始厮杀起来,金军骑兵几次想要突过去,都被明军的哨骑挡了回来,双方精锐骑兵,不断的坠落下马。
赵良栋见此,心中已然有数,山坡后面多半有明军埋伏。
&nb
第1337章 渡口大战下
明军的火铳多,整个横阵前排都是火铳手,而金军的火铳少,在对射中吃亏就不可避免了。
明军两轮排枪过后,见金军阵型松动,将官一声令下,士卒便纷纷插上铳刺,列阵突刺。
一瞬间,如一堵堵红墙一般的明军士卒,迅速向黑色的金军撞去,而金军阵列中的冷兵器小队,也立刻迎击上来。
很快双方士卒冲过弥漫的硝烟,已经可以看清了对方的面容,明军士卒列墙而进,金军则分成了近百个冷兵器小队,基本是模仿戚继光的鸳鸯阵。
五十步的距离很近,明军第一排铳手已经挺起了火铳,铳刺在阳光下寒光闪闪,金军各小队前的士卒,则将盾牌收拢,贴近身躯,即掩护自己,也掩护后面的长枪手。
“嘭”的一声,两军撞在一起,刚一照面,明军就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金军在阵线中,才用的是火枪队,夹着冷兵器小队的编制,就像是一架钢琴的琴键,对射时,火枪队前出,冷兵器落后一些,冲击时,冷兵器则上前近战。
金军在编制中保留的这些刀盾和长枪手,虽然火力输出不急明军,可是近身搏杀,他们立刻就发挥了冷兵器近战厮杀的优势。
金军小队前面是刀盾手,中间是长矛,而火枪手则退到了最后。
他们每十来人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间又有间隙,明军火铳手端着火铳,用铳刺突击正面,金军有刀牌手格挡,有火铳手放冷枪,冲到金军小队的缝隙间,又有两面刺来的长矛。
在对射中取得优势的明军,冲近之后,反而陷入了劣势,前排的明军铳手顿时就折损大半,特别是冲入金军小队间隙的明军,几乎很快就被矛兵捅死。
“不要往里冲!”一名明军百户见此,厉声大喊。
他是十多年的老行伍,这是明军几年前的战法,他清楚的很,连忙呵斥属下不要往里冲。
金军阵中,盛嘉定看见红色的明军,犹如撞上了一堵黑墙,明军在金军正面突进,诱敌入内加以绞杀的传统战法下,被杀得节节后退,他立时拍了个巴掌,大喜道:“军门,咱们赢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一般,明军后面忽然一阵金声响起,冲撞在一起的明军开始向后撤退。
鸣金声一起,在战场后方的李来亨,便带着护卫,拥着大纛旗向北撤退。
战场上最先转向的是后面的长枪兵,其次是接触不深的铳手,然后是陷入厮杀中的明军,也慌忙后撤。
三千金军士气大振,哪能让明军撤退,他们纷纷前涌,撵着明军追杀,向北而去。
“哈哈哈……”旁边的金军将领见此,都兴奋的大笑起来,盛嘉定当即抱拳道:“军门,全军追击吧!咱们一鼓作气,直接夺下渡口。”
赵良栋笑了笑,“自然要追,不过不能一起上!盛副将,你带两千人,立刻加入追击。记住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后面,你只管往前冲,一路杀到吴堡渡口,就算一件大功。”
说着赵良栋看了下山坡方向,然后盯着他,严肃道:“明白吗”
盛嘉定微微一愣,片刻间就反应过来,随即郑重抱拳,“军门放心,末将明白了!”
说完他们便打马离去,不多时,两千多金军便跟在延川营后面,追击明军。
赵良栋一直关注着战场的局势,对他来说,金军胜的有些蹊跷。
明军最拿手的火炮没有出现,对射中占据优势的明军,在金军士卒出现一点混乱时,便放弃优势直接对冲,也太奇怪了。
金军将领大多研究过明军的战法,中原大战时,明军都是火炮轰击,排枪打到敌军崩溃后,才进行冲击,今天明军冲击的时间明显不对,而且就算冲击,明军的长枪手应该果断上前,但这次却全程都没参与战斗,只是跑来跑去,像是再演戏。
赵良栋已经断定,明军必然埋伏了伏兵,想要引他追击。
那他就随了明军的意,派五千人追击,留下四千人,看明军怎么办。
要是明军伏兵不出,那五千金军就撵着明军一直夺下吴堡渡口,要是伏兵一出,那他立时全军突击,拖住伏兵,还是让五千金军先夺了吴堡渡口。
想到此处,赵良栋脸上不禁漏出一股笑意,他对此战已有了八成胜算。
山坡顶上,王光泰见金军还有四千人马未动,眼睛眯了起来。
一万明军分成了三股,四千用来诱敌,两千在北面十里处压阵,防止诱敌的明军,稳不住阵脚,被一路冲到渡口。
还有四千人则由他率领,埋伏在山坡后。
明军一万,金军也是一万,正面对决明军并不惧怕,可是明军怕打成持久战,拉锯战。一旦托太久,河套和宁夏的金军杀到,那明军就完了。
所以明军选择伏击,这种能快速击败对手的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