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嫣嫣说的不错,当今天子乃雄才大略之主,只要我等臣子能一心相助朝廷,便不愁大明不会复兴!”王彦赞叹道。
王彦同许嫣嫣沿江岸散步,一边相谈,一边欣赏沿岸美景,难得的轻松惬意。
自甲申年以来,他便少有这样的状态,上一次与人同游,那还是身在长沙之时,与书院夫子和同窗好友春日踏青哩。
这时两人正享受着清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远处却有一骑士,朝二人所在的方向疾驰而来。
王彦视之乃千户戴之藩,知其必然有事禀报,随与许嫣嫣停下脚步,立于岸边等候。
戴之藩纵马驰骋,在离王彦十余步的地方勒住战马,而后翻身下来,疾步跑到王彦身前拜倒:“侯爷,去泉州买粮的周大人回来了。”
“哦~”王彦见戴之藩脸色有些慌张,心中不禁升起一丝不祥之感,“抑畏回营,可是未购得粮草”
戴之藩闻言,却没有回答,而是低声道:“周大人是兵士抬回来的!”
“什么”王彦不禁一声惊呼,当即便直接跨上戴之藩的战马,往营地奔去。
王彦一路疾驰,片刻间就冲回了大营,他自营门处下马,自有士卒接过战马缰绳,“周佥事现在何处”
当值百户见王彦脸色阴沉,听他相问,连忙让一名小卒,带着王彦去周志畏休息的营帐。
王彦来到营帐之前,发现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脸上都有愤怒焦急之色,心中不祥之感更盛,“都进帐去,处在这里成何体统。””
当下王彦与众人进入营帐,见周志畏正卧于床上,面目全非,头上绷带上还涔出着丝丝血迹,顿时不禁大怒。
周志畏见王彦进来,不禁立马挣扎着起来,王彦见此连忙上前制止,座于床边问道:“抑畏,这是怎么回事谁下得狠手,居然敢将你打成这个样子!”
周志畏闻言,不禁泪流满面,“下官有违侯爷之托,购粮的银钱和二十艘大船,都被郑之豹抢夺了。”
“什么”王彦营中粮草本就将要用尽,全指望周志畏能从泉州够回粮草,如今不仅没有购到粮草,买粮的十五万两白银和船只还被抢夺,三十万军民岂不立马无粮可食。“郑之豹,安敢如此!”
一时间王彦不禁大怒,周志畏又悲愤道:“郑之豹言侯爷麾下战船,本就是他郑氏兄弟郑鸿逵之物,他收回去乃是物归原主,至于银钱则说是侯爷赔偿他们郑家的损失,将来还要向侯爷再取。”
“贼子!伤我官员,夺我财物,此仇不报,我何以为人”王彦听完,真是恼怒到极点,营中诸将亦是义愤填膺。
“侯爷!”何刚见此却不禁微微皱眉,“郑之豹敢有此举,必然有所准备,侯爷却不能冲动行事。而且营中马上就要粮尽,当务之急,乃是赶紧想法购粮,不然营中立马不战自乱啊!”
王彦闻何刚之语,心中怒气稍息,但他麾下官员被
第127章难决策,问计左公
王彦从行宫出来,心中一阵黯然。
八月底金声、尹心民、刘鼎甲、吴之球等部义军围攻宣城县,意图光复宁国府,进而逼近金陵城,但被清庭提督张天福击败,军师邱祖德,义军首领刘鼎甲,吴之球,俱被清军俘杀,义军实力大损。
八月二七日,清庭提督张天福,领清将卜从善,李仲兴,刘泽泳,趁胜进军徽州,与金声败军激战于绩溪城一带,金声不支,随向隆武朝廷请援。
王彦同隆武帝与郑芝龙,争海税之权,刚刚筹到粮饷,而郑芝龙亦做出妥协让郑彩出仙霞关,援救金声,但广西靖江王却又忽然叛乱,使得朝局顿时再次陷入艰难。
前有虏兵大军压境,后方有生内乱,如隆武朝廷再生争端,下场必然又是一个弘光朝廷。
当王彦将郑之豹打伤其下属,抢夺了三十万军民赖以生存的口粮时,隆武帝不禁一阵沉默。
如果王彦手中掌握绝对实力,有十成把握,隆武帝定然毫不犹豫的支持他铲除郑芝龙,但王彦却没有那份实力,隆武帝身为皇帝,他要顾全大局,因而只得让王彦忍耐,莫要使朝廷陷入内斗之中。
这时王彦已经冷静下来,他手中只有两万多人,而郑芝龙掌控福建十多万大军,他手中无钱无粮,兵士连盔甲都没有,而郑芝龙却粮草器械充足,银钱无数。
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如果王彦不能速胜,那对三十万军民来说,便是一场天大的灾难,但如若此仇不报,他又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军中诸将今后又如何号令麾下大军
一时间,王彦心中满是苦恼,他骑马漫步在福京的街道上,不知走了多久,脑中依然没有对策。
这时王彦见天色已经将黑,随决定先放下心事返回驻地再与他人商议,但他却忽然发现,不知何时,他竟然走到了左懋第的府邸之前。
福京朝廷新立,左懋第被任命为首辅大学士,每日事务繁杂,而王彦也忙于各种各样的琐事,忙着和郑芝龙争斗,两人便许久未曾长谈。
王彦知道,他之所以情不自禁的走到左府来,归根究底,还是他手下缺少有远见,能够倚靠的幕僚,一旦遇到大事,却连个商量,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所以当他有大事而不能决时,便不自主的走到了左府。
当下王彦便翻身下马,而后让亲卫前去禀报,不多时,左府的管家,便将他迎了进去。
左懋第在他的书房接见王彦,待下人上好茶水之后,他才相问王彦为何会来他的府邸,而王彦则将郑之豹之事,以及朝廷眼下之困局和盘托出。
左懋第听完,不禁微微皱眉,最后对王彦道:“士衡心中其实早有决策矣!”
王彦闻言,却不禁一愣,“阁老何出此言”
“若士衡真想同平国公挣个你死我活,现在就不会进吾府邸,而是趁着郑氏兵力分散,回去整顿兵马直扑安平城,一举拿下郑氏老巢。”左懋第悠悠道:“士衡既然找吾商量,那便说明士衡心怀朝廷,不敢枉起争端,害怕一旦开战,郑氏的军队回援福京,到时候仙霞关等要地无兵把手,让北虏轻易入闽,使清庭坐收渔翁之利。”
王彦闻言,心神不禁一振,他明白左懋第说得不错,他心中其实早就做了决定,只是这口气,他实在咽不下去,而且不夺回银钱,他今后拿什么买粮。
左懋第见王彦沉默不语,随即又道:“三十万军民留在福京城外,得不到安置,士衡手中有再多
第128章离福京,托付大事
左懋第应下王彦之请,当即回府准备一番后,便去往安平城,寻郑芝龙府邸交涉,而王彦则随护卫趁着天色未黑,连忙出城返回营地。
入城购粮的何刚,得知王彦回营,立马前来求见,满脸气愤的道:“侯爷,福京城内的米行,都不愿卖给我们米粮,下官没想到郑氏居然做的如此之绝,想要将我们置于死地,方肯罢休!”
王彦闻言,却没有恼怒,他知道这只是郑芝龙逼迫他的手段而已,如今他已经决定离开福京,郑芝龙必然也不敢逼迫太甚,就像王彦若真下定决心,便该起兵攻打安平城一样,郑芝龙若真要与他鱼死网破,自然也会直接调兵,攻灭王彦营塞,甚至于福京伏杀王彦。
“悫人不用担心,明日你可再入城够买,必可购得米粮!”王彦没有解释,而是直接吩咐道:“奔走一日,想必悫人也有些乏了,明日本侯还有要事同汝等商议,汝便先下去歇息吧。”
何刚闻言,心中一阵疑惑,但还是没多问,便行礼退出了营帐,而等他离去之后,王彦又让卫士招王威前来相见。
“末将王威,拜见侯爷!”不多时,王威便被卫士引入账来,向王彦见礼。
“元章,且先坐下!”王彦指着一旁座椅道。
王威拱手谢礼,座定后道:“不知侯爷唤末将前来,所谓何事!”
“本侯与元章结识于山东,一路风雨,于今以近二载!”王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忆道:“当年赵公麾下的老人,本侯自山东带出的一千兄弟,现今已经所剩无几。”
王威闻言,神情一阵伤怀,他知王彦还有话要说,因而并未出言。
“两年来,本侯从一届举人,到如今位居高位,而元章亦封为指挥使,但其他老弟兄,却多只为百户千户。”王彦悠悠说道:“刘顺虽与你同职,但在能力上,却也不如你。本侯麾下虽然集结了不少人才,但真正可以独单一面的帅才,却只有元章你和泰祯!如今泰祯早以为国成仁,本侯最大的依靠,便只有元章矣!”
“末将愿为侯爷分忧!”王威闻言,哪里还不知道王彦有大事相托,当即起身行礼道。
“元章且座!”王彦意识王威不必多礼,而后道:“今日本侯面见陛下,得知广西靖江王叛乱,本侯为广东都督总镇,将要返回广东抵御叛军东进,所以将率领军民离开福京,但郑氏跋扈,本侯心中确有疑虑,因而有意留你于福京,护卫陛下安全!”
“什么”今日何刚于城中购粮再次受阻,令军中诸将气愤无比,因而王威方才以为王彦将要同郑氏开战,但没想道却是要离开福京,因而惊呼道:“周佥事之仇,郑之豹夺船抢银之事,侯也不报了么”
王威作为如今王彦军中,最有能力的将领,亦是这种想法,那其余诸将的心思,自然不言而喻。
扬州之军,是面对多铎三十万大军数月围攻而不倒的强兵,是斩准塔,大破李率泰八万清兵的精锐,在历经这些战斗之后,无论将军或是士卒,心中都有一股傲世天下的气魄,怎么可能忍受一个郑之豹的欺凌。
王彦亦深知,士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所以他决定退出福京是一回事,寻郑之豹报复又是一回事:“今日本侯与左阁老商议,以托他转告郑芝龙,让郑之豹退还侵占之物,并向本侯致歉,他若不允,本侯途径泉州时,自然让他好看!这也是本侯,留下元章,而不是其他诸将的原因!若本侯于泉州同郑之豹起了冲突,郑芝龙必然为难于你,营中诸将,也只有元章能够顶住郑芝龙的压力!”
王威闻言,已经明白了王彦的用意,随抱拳道:“侯爷大可放心,尽可去寻郑之豹的麻烦,有末将在此,定然保证郑芝龙无法奈何忠义营分毫!”
“有元章此言!本侯便放心矣!”王彦点点头道:“不过元章切莫忘记,本侯留你于福京,除了要严防郑芝龙之外,根本目的,还是保卫陛下!本侯离开福京之后,无论何等要事,元章都
第129章离福京,兵马至泉
泉州府,郑之豹看完手中之信,不禁一声冷哼,而后便丢在一旁,对送信之人道:“本侯还以为王士衡有多厉害,大哥只是略施小计,他就灰溜溜的滚出了福京,就这样的能力,还想要本侯向起致歉,简直痴人说梦。”
送信之人闻言,却道:“三爷,大老爷说了,王士衡手中兵马不能小窥,您切莫轻敌行事哩!”
“一群连盔甲都没有乞丐军,有什么可怕呢大哥太过谨慎了!”郑之豹挥挥手道:“尔且先行回去,告知国公爷,本侯自会将此事处理妥善,让他无需担心!”
那送信之人见郑之豹这样的态度,心中不禁有些忧郁,他是郑府老人,是郑芝龙的心腹,对于这次逼迫王彦出福京的计划,他是全程参与,自然知道其中的不易。
福京城附近,因为王彦之前为挣海税,以各种手段将郑氏之兵调离福京,使得郑氏之兵不足四万,其中五千人马还被不与国公一条心的国姓爷掌控。
郑芝龙在逼迫王彦之时,在福京的兵力并不占优势,所以郑芝龙本人都不敢待在福京,而是回到重兵驻扎的安平城,以防万一。
还好王彦的行为,都在郑氏幕僚的算计之中,知道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不敢在清军大举压境,而广西又生内乱的情况下,与郑家火拼,使虏寇坐收渔翁之利。
那送信之人想要劝劝郑之豹,不要大意,就按郑芝龙信上之言,将银两和船只先还给王彦,将这支插入他郑氏腹地的军队送出闽地,但他见郑之豹的神情,却知道对方是不可能听进去他的话语,于是匆匆行礼告退,快马返回安平,将此事告知郑芝龙,早做准备。
就在那送信之人,离开了泉州之时,王彦亦拜别了隆武帝,领着三十万军民,渡过闽江,沿着海岸,浩浩荡荡的往泉州方向而去。
大军绵绵,王彦同何刚等人骑马并行,何刚不禁叹道:“侯爷此次离开福京,便远离了朝廷中心,今后再想影响朝局,恐怕将十分艰难矣!”
福京为如今隆武朝廷所在,是南明朝廷政治中心,不管王彦承不承认,他这次带领军民离开闽地,在其属下将领看来,都是他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的结果。
“悫人可曾想过,本侯留于福京,能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王彦悠悠道。
“还请侯爷赐教!”何刚微微思索,却没有头绪,随抱拳道:“下官愿洗耳恭听!”
“左公说得不错,本侯为官之日尚短,并不善于朝廷争斗,留于福京,实乃以短击长,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之中,而毫无成就!”王彦叹道:“且闽地尽归郑氏所有,郑芝龙能不断获得兵源钱粮,而本侯却只能坐吃山空。长此以往之下,势力此消彼长,本侯的实力必然为郑氏拖垮,最后连在朝廷上也站不住脚跟。既然如此,本侯为何不跳出闽地,经略粤省呢粤省之富足,并不逊色于闽地,本侯至粤省,又无人掣肘,只要一心经营,则钱粮兵马立足,到时候何惧郑芝龙,就算起兵迎陛下入粤,也不是不可也!”
何刚闻王彦之言,心头一阵思考,最后不禁眼前一亮道:“侯爷之言,下官深思之下,已然明了。侯爷留于福京,得到的不过是无休止的党争,而失去的则是一方天地!如此看来,侯爷离开福京,实乃当下最善之抉择也。下官叹服矣!”
王彦身后跟随的诸多将领,听了他与何刚的对话,神情也不禁一变。
原本众人以为自身打了一场败仗,是被人赶出福京,现在看来,却是要奔向一片新天地,心中不由得微微振奋。
王彦见此,才慢慢放下心
第130章戴之藩,闯泉州府
苏观生,字宇霖,广东人士,弘光朝时,官居户部主事,清兵南下,避祸于杭州,后潞藩降,苏观生与左懋第,则护唐王南逃。
唐王于福京登基为帝后,苏观生被拜为大学士,是隆武帝倚重的几位重臣之一。
这次王彦入粤,准备去平定靖江王之乱,隆武帝便加苏观生布政使衔,辅助王彦经略粤地。
这时王彦闻苏观生之语,神情不禁有些尴尬,但他细思之下,却发现苏观生方才的语气,不似责问,反似戏谑,随微微笑道:“彦之所为,不是阁老心中所想呼”
“哈哈~”苏观生当即大笑,而后又突然冷下脸来,“侯爷所做之事,只要有理有据,本官可以不管,但若牵连到陛下,那就万万不行矣!”
隆武朝廷立于福京以来,事事都受郑氏掣肘,若得不到郑氏支持,便几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苏观生身为大学士,朝廷中枢阁臣,乃古之宰相,却每每要看郑氏脸色,心中自然恨极了郑氏。
“阁老放心,彦岂是毫无分寸之人!”王彦脸上肃然,“此事,彦定让郑芝龙无话可说!”
苏观生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那到时候,阁老于奏章上,却要多多为彦说上几句啊!”王彦当即笑道。
苏观生闻语,却不回答,而是一夹马腹,留给了王彦一个有些伛偻的背影。
王彦见此,他知道苏观生虽然没有应下,但到时侯必然会上书,为他遮掩此事,于是他脸上不禁一阵轻笑,而后亦打马向扎营之所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