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彦想着,若能不时将军中的将校集中起来,教授一些兵书和战阵经验,如此虽不能指望,培养出什么盖世名将,却可使总旗能胜任百户,百户能胜任千户,而千户则可胜任参将之职,岂不美哉。

    如今王彦手上不过两万人,看守粤地都显得不足,所以扩军之举迫在眉睫,而随着扩军,没有足够多的能够胜任职责的将校,军队的战力必然下降。

    去岁,王彦在青州被义军所救,后被清军追杀,曾数次经历数万义军,常常被几千北虏杀的大败的场景,所以当他掌兵之后,一直都坚持精兵之政,他对于扩军使得军队战力下降太多的情况,是决不允许。

    “此法最是不错!”王彦心中不禁一声赞叹,他已经决定,等攻下梧州后,便完善心中想法,一旦平定靖江王之乱,就立马在军中推行此套策略。

    这时王彦回过神,再看战场,陈邦傅等人的兵马,已经同叛军在城上拉锯了近半个时辰,已经很难继续演下去。

    城墙下督战的陈邦傅四人,一脸焦急的望着城上,这场大戏演到此处,就该收场了,若是再打下去,则必然露馅。

    一时间,他心中不禁有些着急,想着该如何让城上兵马败退下来,看起来比较合理,而正在这时,他的身后却忽然传出一阵急促的“叮叮叮~”之声。

    “鸣金收兵矣!”陈邦傅等人顿时松了口气。

    一时间,攻城的一万官军,如潮水般自城上退了下来。

    四人收拢兵马后,就前往高坡上,途中赵千驷却有点不放心,“忠勇侯久经战阵,不会看出什么破绽吧。”

    “放心。”陈邦傅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某等死伤近五百弟兄,他怎么可能看得出来。”

    两广之地,自俞、戚二公平定倭患以来,承平日久,四人虽然都位居参将,但其实并未经历过什么大战,平时最多是剿剿山匪,镇压民乱,死伤十几人就算大事,所以他们自认为,这场戏可是下了血本。

    陈邦傅经历过上次梧州之战,所以他的话,其他三人还是比较信服,顿时心中安定不少。

    这时四人来到高坡上,向王彦行礼,而后便说道:“末将正要攻破城池,侯爷怎么收兵了。”




第149章 王士衡,计算丁扬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且说王彦于刘、戴二将于帐中商议之时,回到前营的丁楚魁等人也聚集在了一起。

    他五人都饮下不少酒水,身上约带醉意,但头脑却十分清醒。这时陈邦傅带着兴奋道:“某看王士衡全无防备之心,他营中将校多饮酒水,今夜大事可成也。”

    “末将等人该如何行事”赵千驷抱拳问道:“还请总督大人吩咐。”

    丁魁楚走到桌案后坐下,看着四人,“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本督与汝等,今夜便要做那黄雀,不仅要让王士衡兵败,还要借机除掉杨国威。”

    四人闻语,不禁一惊,而后脸色一阵潮红,“都督之意,是趁着杨国威突破王彦营塞后,某等再趁其不备,突然杀之。”

    “不错。”丁魁楚点点头道:“有白天之合作,杨国威对吾等必然不怀戒心,彼时杨国威刚破王彦营塞,大军以疲,而汝等以逸待劳,又攻其不备,哪有不胜的道理。”

    “妙哉~”四人不禁一阵赞叹,连忙开口奉承道:“大人之谋,实在是秒啊!如此一来,不仅政敌得除,还顺带拿下平定叛乱,力王狂澜的大功,可谓一箭双雕也!”

    “哈哈~”丁魁楚笑道:“本督若得了封赏,汝等亦少不了荣华富贵。”

    “某等多谢总督大人。”四人笑着,抱拳一礼。

    “好了~”丁魁楚点了点头,微微抬手,“汝等现在可下去休息,命各自属下,和衣而眠,一旦王彦的营盘受到攻击,立马集结部下,准备作战。”

    夜黑风高杀人夜。

    今晚天空有些阴沉,看不见那被咬掉一边的明月,亦没有满天闪闪的繁星,空中夜风浮动,气温微凉,使人睡得香甜,正是偷营的好天气。

    梧州城墙上,火把闪动,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队人马自城上巡视而过。

    城楼处,扬国威与几名叛军将领,站在火把下,被夜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火苗,映射在他们脸上,俱有焦急之色。

    “大将军,会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副将范友贤,望着漆黑的城外道:“丁魁楚那老鬼,怎么还不将消息送来。”

    “白天为演那出大戏,丁魁楚同本将都损失了不少士卒,怎可轻易放弃。”扬国威手按战刀,眉头紧皱,“在等等吧~”

    “嗖~”

    这时一支羽箭,却忽然自城下射上城来,一下钉在城楼的木窗之上,箭尾一阵震荡。

    杨国威见此不惊反喜,连忙让人将羽箭取下,打开上面绑着的书信观看,便见上面写着,“王彦无备,寅时一刻,可袭营塞,大事必成。”

    “好~”杨国威大喜,“这是丁魁楚的笔记,劫营之事成矣。”

    是夜寅时,杨国威与范友贤,从城中四万兵马中,挑出比较能战的两万人马,悄然出了东门,绕过丁魁楚所在的前营,往王彦营盘摸去。

    途中副将范友贤,在绕过前营时,心中忽然有些不详之感,他仔细打量前营,不禁生出一丝忧郁,随打马追上杨国威道:“大将军,丁魁楚之营塞,正好在王彦大营于东城之间,我等攻打王彦大营,若丁魁楚忽然发乱,挡住我等归路,大军岂不危矣”

    扬国威闻语,不禁眉头紧锁,“今靖江王与丁魁楚暗中结盟,但其毕竟不是我等一伙,他若背盟,确实极有可能。范副将说道极有道理,上次梧州之战,靖江王便中了这老贼奸计,本将这时却不得不防矣。”

    “不如末将乘势一举,也将他的营塞端掉!”范友贤提议道。

    “不可。”杨国威摇了摇头,“这毕竟只是猜测,如丁魁楚没有背盟之意,而本将却袭了他的营塞,日后靖江王东进广东,必然受其抵抗也。”

    范友贤闻语,不禁问道:“那该如何”

    扬国威在马上思索片刻后道:“范副将可领三千兵马,



第150章 大混战,国威败走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梧州城外,漆黑的夜里,官军前营火光连天,喊杀之声,充肃天地。

    王彦同戴之藩追杀至前军营外,看着混战在一起的兵马,却不约而同的勒住了战马,完全没有乘势掩杀,一举全歼叛军的意思。

    看着丁魁楚的兵马和叛军不断倒下,王彦却心硬如铁,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明明是同室操戈的事情,他现在看起来,尽然变得理所当然了。

    如今大明最大的敌人,乃是北方的满清,无论陛下、鲁王,或是靖江王,都是大明一系,本该招抚为主,征剿为辅,劲量保存大明的国力。

    现在王彦为了自己的权力,为跟随在他身后的支持者,他居然也会不计后果的排除异己了。他那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还在,但他却被大明的官场同化了,慢慢成了他原本最为厌恶的那一类人物。

    夜晚里,王彦引兵驻立在战场外隔岸观火,看着扬国威的叛军与丁魁楚的兵马混战在一起,原本蝉成了黄雀,原本要坐收渔翁之利的丁魁楚,现在却变成了鹬蚌相争。

    王彦没有加入战团,让前营里的丁魁楚心里一惊,显然对方早以识破了他的计谋,现在要坐看他同杨国威相互消耗。

    陈邦傅等四人,也感受到这一点,不禁面色阴寒,问计于丁魁楚,“大人,王彦有意消耗我等,眼下该如何是好”

    “大人,末将以为,不如故意败落,放杨国威突围出去,如此方能保存我军实力。”马吉翔建议道。

    丁魁楚眉头紧锁,“不行,王彦既然料到叛军劫营,而又不通告我等,其心中必然已经断定我等暗中勾结靖江王。今夜他必然布下天罗地网,等我等去钻,我等千万不能露出破绽。他现在隔岸观火,便证明他还没有证据,若被他拿下杨国威,拿到罪证,直接挥军斩杀过来,都有可能。”

    四人闻言不禁一惊,但陈邦傅却问道:“既然如此,那不是更因该放杨国威入城吗”

    “霖寰,糊涂!”丁魁楚闻言,解释道:“王彦军中有两员大将,今夜大营之外,南北各杀出一队兵马,看旗号乃王彦和戴之藩,但他另一员大将刘顺,至今还未露面,定然是埋伏他处,岂会让杨国威轻易走脱。”

    陈邦傅闻言,心头一颤,“王士衡,如此多谋耶!”

    “如今唯有挡住叛军,不让杨国威落入王彦之手矣。”丁魁楚随命道:“汝四人可多备弓箭鸟统,只要看见杨国威,便就地射杀,绝不能让他活着离开。”

    丁魁楚再一次强调必须斩杀杨国威,使四人脸色顿时是严肃起来,随纷纷微微一礼,便急速回去指挥大军。

    原本他们只是守在营塞内,现在却主动出击,领着兵马去寻扬国威所在。

    杨国威虽然还有一万多人,比四人兵马多上一些,而王彦驻马不前,又让他身后压力一空,但新募之兵就是新募之兵,战力上比之四人麾下人马差上太多,所以战场上,杨国威完全处于下风。

    这时扬国威正被赵千驷追赶之际,前军营后方,却忽然火光冲天,而后杀声大起,却是叛军副将范友贤,见杨国威被困,按约定前来搭救。

    丁魁楚的兵马都在同杨国威作战,完全没有防备后面,前军营顿时被突然杀出的叛军,杀了一个对穿。

    原本占据优势的四部官军,在两面夹击之下,顿时阵脚大乱,丁魁楚更是在几名士卒的护卫下,仓皇逃出营寨,直道远离战场数里,才停下来。

    王彦看见这一变故,心中也是一惊,才知这扬国威也不是简单之



第151章 会士绅,收拾民心
    一日一夜,四万叛军守卫的梧州城,就落入了官军之手,叛军主将杨国威带两万兵马出城,只剩数百人,败回桂林,而城内的叛军,在刘顺袭取东门后,顿时大乱,纷纷逃出梧州。

    靖江王政权,在历经此败之后,再次被打回原形,已是行将就木,必定败亡。

    梧州以占,王彦随让大军拔营,进入城中,并让属下张贴安民告示,严明军纪,但凡有劫掠百姓,奸污妇女者立斩不赦。

    一夜之间,梧州城内就旗帜大变,听着昨夜的喊杀和喧哗,提心吊胆了一晚的百姓,天明了依然不敢出门,直道城中士卒敲着锣鼓,大声在城内呼喊着安抚之语,城内才慢慢恢复了一些生气。

    午时,一大群梧州士绅齐齐来到府衙前,拜见入城之后的王彦,感谢官军安抚之恩。

    王彦却道:“外御胡虏,内安百姓,此吾军本职,何须言谢耶”

    士绅闻语,心中一震,无论是靖江王,还是之前攻下梧州的两广总督丁魁楚,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这些士绅助饷,但凡不合心意,便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而今忠勇侯不仅未曾扰民,他们主动上门,按例助饷,居然还被拒绝,士绅心中如何不奇。

    “朝廷自有法度,汝等良民,只需遵守律法,按制纳税便可。”王彦接着说道:“今后本侯治下,一切以大明律为遵,若本侯属下有扰民虐民之举,汝等可上告于本侯,本侯定然严惩不贷。”

    自崇祯朝以来,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使得北地流寇蜂起,南方虽然富裕,但日子也过的不容易。

    朝廷拿了税银,但大明的军队却保不住百姓的安宁,既没有挡住北虏,也没有剿灭流寇,连两京都相继失陷。

    官军不仅空耗粮饷,更时有屠杀百姓之举,当初的左镇,军纪就败坏到极至,比流寇更甚。

    扬州、淮安等地,都是出现过士绅携乡勇守城,拒绝官军入城之事,这是民心丧失到何等地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明官军,外不能御胡虏,内不能安百姓,民畏官甚匪,大明如何能不败

    乱世人命不如狗,朝廷可以要求大臣,受国恩惠的士大夫,为大明精忠,但如何要求那些被视为草芥的百姓,也忠心为国呢

    北虏虽是异族,但他兵强马壮,打下一处,就太平一处,普通百姓没有受过儒家教育,他们分不清夷夏大防,只想天下安定,没有流寇,没有盗匪,能从地里狍食,那管谁家座天下。

    何况北虏南下,那么多王公大臣都屈膝投降,而百姓在虏兵的屠杀下,为保性命,为保家人平安,做北虏的顺民,朝廷又能说什么呢

    如今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王彦要收拾河山,与兵强马壮的胡虏相争,首先要做的便是收拾这丧失殆尽的民心,而他无法影响整个大明,便从他的治下,一步步的开始。

    大堂内的士绅听王彦之语,心中震动,但却也没有轻易相信,毕竟他们之前所见的官员,即便话说得再好听,到后来也还是会拿他们开刀。

    王彦亲自送这些士绅出府衙,对于他们的防备之心,王彦并不放在心上,毕竟来日方才,士绅迟早会知道,他所说的绝非虚言。

    士绅对此行也十分满意,不管王彦是真心为民,还是沽名钓誉的说些好话,但至少他们最近不用担心被官军惊扰矣。

    &n



第152章 庆功宴,赏罚分明
    丁魁楚对于入城之事犹豫不决,王彦又差人来请,他就必须拿出个决定出来。

    如今无非有两种可能,其一,王彦手中并无证据,那他与四将自然相安无事,反而会多少分一点攻取梧州的功劳,其二,王彦拿到了证据,那他们入城,便极有可能被其锁拿,他身为总督,王彦不敢拿他怎么样,但四将的处境,他就不能得知了。

    丁魁楚考虑着去与不去的得失,但他发现,如果他不去,留在城外,也显然不太可能,而让他带着人马逃走,那就更本可能了。

    他堂堂两广总督,家产无数,即便被治罪回籍,也比沦为寇匪强上百倍。

    想明白这些,丁魁楚心中就有了决定,随说服四将与他同行。

    傍晚时分,五人来到府衙,见堂内已经来了不少将校,心中不禁稍安,看来真的只是庆功而已。

    这时下人们已经将酒宴摆好,王彦随唤诸人进来入座。

    “昨夜一战,诸位居功至伟!”待诸人坐定,王彦端起酒杯,环视众人道:“来,且与本侯痛饮此杯。”

    “末将等人不敢居功,能有此胜,全凭侯爷谋划!”一众将校站起身来,端起酒杯齐声道:“某等敬侯爷!”

    王彦随与众将校痛饮杯中之酒,使得宴会的气愤显得十分热烈,连心怀忐忑都丁魁楚等人,也慢慢融入宴会之中。

    “诸位~诸位~”酒过三巡,王彦又站起身来,“本侯向来赏罚分明,诸位立此大功,本侯便不能不赏。”
1...3940414243...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