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只有用仇恨、贪婪、权欲、嫉妒等一切人性的劣根性,来激发参与者贪婪的,来鼓励他们干以前绝对不敢干的事情,才能在成都府,进而在整个蜀地掀起轰轰烈烈的“驱蜀”运动,才能得到京师的关注和皇帝的青眼,才能在乱世中得到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李建德撅起的屁股,把八仙桌边缘的孔夫子牌位拱得摇摇晃晃。身处核心圈子的苏观斯借着扶正的机会,利用牌位的遮挡,向背后的城楼上匆匆瞥了一眼。
秦裔前些日派人向苏观斯传话,让他尽快制造书生头子的罪过,以便世子府师出有名。
苏观斯要赢得书生们的信任很容易。
他与皇城霸共同战斗的经历,他九死一生的悲惨身世,他在文翁石室对蜀王府迫害的公开控诉,他在皇城坝一带街皮流氓中的原有影响力,都可以完完全全打消书生们对他疑虑,把他当作自己最可靠的战友和盟友。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摆出最革命的模样,通过接近人气最旺的华阳三才子,怂恿他们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把事情闹得更大,让护有理由出兵镇压。
然而华阳三才子去年在与庄户的争斗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知道只能文斗不能武斗,一旦武斗必然吃亏,因此始终非常谨慎、克制。他们在公开演讲中,甚至从来不提蜀世子的姓名,只是不点名的用某种畜生来谩骂、来影射!
一点实实在在的把柄拿不到,苏观斯有点着急了,怎么办
“……黄义士的鲜血,就洒在我们周围的土地上!
黄义士的在天之灵,就在我们头上的天堂注视着我们!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和幸福”
李建德还在拼命煽情,人群的热情已经处于沸腾的临界点。
华阳三才子之二之三的王相政、张卜耀,正在举起拳头对着人群大声呼喊口号:
真
第五百二十八章 抓与不抓(一)
崇祯十五年四月七日夜,一伙暴徒在三名不法生员的带领下冲击蜀王府端礼门,并以恶劣手段故意损坏悬挂于端礼门之上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
护**蜀王府警卫部队迅速出击,将该伙暴徒全部拿下,唯独跑掉了一名核心成员——革废功名的前秀才苏观斯。
这件轰动蜀地的大事,经过的大肆渲染,时称“端礼门大逆事件”。
端礼门大逆,与邛州贼乱一起,无疑成为了朱平槿时代的标志**件。
它意味着镇反运动由一府一地向四川全省范围内铺开,也意味着蜀地大镇反从一人一事进入了批捕批杀的**阶段,还意味朱明王朝对读书人的政策,由延续三百年的“恩养”,逐渐变成了以后的“又打又拉”。
多年以后,有好事者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后指出,邛州事变确是突发性的、偶然性的,但当邛州事变酿成以后,许多的事情的发生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包括端礼门大逆事件。
蜀王府和四川官府在整个事件中显然并非单纯的被动应对者。他们事实上提前做了许多的准备,甚至在事件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背后干了些并不光彩的小动作。
当力推改革的蜀世子朱平槿从保宁前线星夜返回,并在新繁兵营亲自指挥镇反后,这场风暴般的大运动必然会加码。
因为镇反运动本身,就是蜀地大改革带来的副产物。
一句话说白了:
大改革必然带来大镇反!而大镇反本身,就是大改革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和组成部分!
……
重新回到崇祯十五年四月七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冲击端礼门并损坏太祖高皇帝真容像的暴徒们,立即被抓进了蜀王府。卷入谋大逆案件,这些暴徒无疑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蜀王府。
得到消息的四川巡抚廖大亨,带着一众属官策马扬鞭赶到蜀王府,亲自查看太祖真容像的损坏情况,并列队在真容像下伏地痛哭。
随后,满脸泪花悲戚万分的廖大亨会同按察司、蜀王府审理司官员,根据蜀世子朱平槿“快抓快审快杀”简称“三快”的重要指示,在端礼门内对暴徒们进行了连夜会审。
大刑伺候下,暴徒们纷纷开口。
详尽的口供极大地震撼了参审的官员。在官员们一致请求下,四川巡抚廖大亨迅速采取了紧急的应变措施。
抚台严令,省府成都及周边各州县即刻锁城,大索三日,对涉及到的逆反分子一网打尽。
护**成都守备团、王府警卫部队、蜀地安全局、四川按察司和成都一府的警察、衙役立即出动,对反迹毕露的犯罪分子实施全城抓捕。
廖大亨还给蜀世子朱平槿上了折子,除奏报情况,还请求授权各地的护**守备部队对参与谋反的地方官员、士绅暴徒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军事管制。
成都和川西各府州县的锁城缉拿,变成了对反对派的关门打狗。
涉及端礼门大逆事件的宗室、官吏、士绅、学生、商人和流氓街皮,在雷霆一般降临的灾难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唯有束手就擒。
在他们中间,有些人曾经提供金钱暗中支持,有些人曾经上街演讲,有些人曾经印刷揭帖,有些人故意造谣传谣,有些人则是狐假虎威,借机横行街坊的社会渣滓。有些人被捕,不是他们做了什么事,而是他们该做却什么事也没做。当然,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好奇,差点害死了自己。
锁城大索,城外的犯罪分子自然不甘束手就擒。
然而,当犯罪分子得知消息仓促外逃,却发现蜀地处处都有一张大网:
所有的码头、车行、渡口、街道、隘口、关卡、旅店,乡里、王庄,都张贴着犯罪分子的通缉令。
肖像、性别、身高、口音、指纹,乃至于黄白两卡的登记号码,所有能区别于其他人的身份信息,全部赫然张贴于墙上。
许多仓促逃跑的人禁不起全面出动的乡兵们一道又一道的盘问,干脆扔了包袱投案自首。
黄白两卡的全面推行,使抓捕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身份证,作为国家对公民个人身份认定和管理的工具,第一次向所有人展
示了它强大的力量。
一张小小的纸片,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有如一张锋利的刀片,可以轻易划破人的喉咙。
……
大镇反开始后的第三天。
四月十一日早晨,一个雾蒙蒙湿乎乎的天。
成都城北的著名寺院昭觉禅林,一批犯人被蒙着粗布雨篷的马车队送了进来。
这座号称“西川第一禅林”的寺庙,从大明建国伊始,便与蜀藩有着特殊的渊源。
当年蜀献王朱椿就藩成都,曾奉太祖朱元璋之命,专门请来高僧智润禅师担任昭觉寺住持,并自掏腰包,将寺庙广为拓展,“周围墙垣缭绕七百余丈,绀殿依云,金身撑汉,以致藏阁僧廊,诸天佛祖,莫不宏丽俱备。”
明制,一百五十丈即为一里,七百余丈则约为五里。京师的紫禁城,周长不过六里五。作为四川最大的宫殿群,位居成都府中心的蜀王府也不过周长五里。
一座寺庙,大小竟然与蜀王府相当。若说规模,昭觉寺毫无疑问便是当今蜀地的第一大寺。
昭觉寺藏经阁以北,是一大片古柏林立的幽静森林。马车粼粼驶过,打破了森林中浓稠的静谧。
终于到了地方,车夫吆喝着马匹,勒紧缰绳。
车子尚未停稳,早有大批灰衣黑盔,臂上缠着红色布条的武装士兵涌上前来。他们掀开篷车的车帘,让里面的犯人滚下车来。
犯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衣着华贵者,有葛衣短打者。他们哭喊着,哀求着,被士兵们不由分说地拽下车来,被迫沿着林间小道向可怖的森林深处走去。
他们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但是人的本能,让他们迟迟不愿放弃生的希望。直到……他们看见了林间空地中一个已经挖好的大坑。
“本王是天家子孙!祖宗有成法,宗室有罪,一律送凤阳高墙圈禁!你们不能杀我,本王要见朱平槿!”
犯人队列前头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胖子疯狂地挣扎叫喊道。他穿着白亮的丝绸里衣,双手被麻绳反捆在背后,头发四散,脸上还有掌掴的青痕。
“朱至浚,你谋反时没想想富顺庶人朱至深父子的下场”一名军官轻蔑地微笑道。
军官从腰兜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书柬,展开朗声念道:
“朱至浚,男,皇族,原奉祀德阳郡王,因犯谋反之大罪,按大明律凌迟处死,立即执行!”
听到凌迟处死的判决,朱至浚顿时两眼翻白,双脚一软,噗通跪了下来。
那军官微微一笑,继续朗声道:
“世子仁慈,念及血脉之亲,依大明律八议之规,法外开恩,着改凌迟之刑为铳毙!
朱至浚,世子将公开凌迟改为铳毙,那是为你留了脸面,也为我们蜀藩宗室留了脸面!
这里清净,近旁还有大和尚天天为你念经超度,你就安心走吧!
莫要怨恨我们,老子既管杀又管埋,免得你的尸身进了狗肚,转世投了狗胎!”
军官话音刚落,两名强壮的士兵已经不由分说上前,将朱至浚拖至大坑边跪下。
第三名士兵端着冒烟的火铳快步走上前来。他用尖利的三棱刺刀抵住朱至浚的左后背,手指摸向了铮亮的黄铜扳机。
朱至浚魂飞天外。
他试图开口哀求,可喉咙像被大团棉布堵住了,不能发出半点声音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抓与不抓(二)
也难怪廖大亨在抓人前先抠头皮,刘宇亮此人确实不好抓。m.xm.x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翰林学士出身。
刘宇亮身材矮小精悍,极善揣摩上意,更善政治作秀,天生是位政治舞台上的好演员。
刘宇亮看出方今天下多事,皇帝不喜文而注重武,便抛下翰林学士文绉绉的外表,每日里舞刀弄棒,谈论兵事,甚至与仆僮角力为戏。若有人向他请教经史子集,他便摆出一副不屑为之的架势;若有人与他议论兵事,他便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翰林院中凡是与文事相关的工作,比如修纂、直讲、典试之类的工作,他一律拒绝。
如此久而久之,刘宇亮便以熟知兵事闻名于朝廷。
由于皇帝青眼,崇祯十年八月,官运亨通的刘宇亮由吏部右侍郎升任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一起入阁。短短十个月之后,首辅张至发和南孔嫡脉孔贞运两日内先后遭到罢归,刘宇亮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力排薛国观及同乡王应熊等人,终于当上了大明朝的首辅。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宇亮的运气实在不佳。
他夏末当上首辅,秋末即遇上了鞑子入寇京师。
当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军进至墙子岭、青山口,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死。两天后,京师戒严。
冬月,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连下迁安、丰润,从北面绕过京师,长驱南下。所过之处,城镇皆被攻略。畿辅名城,连破四十三座。
这时,饱受皇帝脸色和僚属谩骂的刘宇亮终于坐不住了。他向皇帝说,他自愿申请到前线督察军情。皇帝一听大喜,误以为他要率军拼命,连忙命他取代卢象升为总督。
刘宇亮接旨一看,眼珠都吓得掉在了地上,连忙向皇帝汇报:臣不是这个意思呀!臣只是去督察,不是去亲自领兵!
皇帝心里一万个草泥马掠过,又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与自己的首辅翻脸,只好照着刘宇亮的意思改了诏书,重新命令卢象升回任。
刘宇亮涉险过了这一关,再也不敢在京师逗留,连忙起程南下。
刚刚走到保定,刘宇亮便接到惊天噩耗:总督卢象升于巨鹿县贾庄战死!同在巨鹿的监军高起潜与数万关宁铁骑闻敌即溃,了无踪迹!
前方大败,可作为大明首辅,前方最高指挥,总不能就此止步于数百里之外的保定府吧。
刘宇亮鼓起十二万分勇气,小心翼翼继续南行。
出保定,过博野,到安平,仅仅走出一百五十里,前方侦骑再次来报:清兵大至!
刘宇亮的小心肝那个吓哟,脸都白了。想跑没理由,回去怕丢官。进退维谷,想死的心都有,这恐怕便是刘宇亮当时的心情。
幸好有机灵的僚属及时提出建议:安平城小而新破,不宜死守,不如迅速西行,死守晋州!
刘宇亮一听大喜,连忙率军向百里外的晋州狂奔而去。
然而,刘宇亮没有料到,他的霉运还没有结束,他将遇到一位油盐不进的官场异类晋州知州陈弘绪。
陈弘绪是江西南昌新建县人,文凭就一秀才。但若就此小看他,一定会被他的粉丝锤个半死。
陈弘绪是大明朝有名的才子,与徐巨源齐名,文风师自欧阳修、曾巩,尤其善于古文体写作,人称江右(注一)才子。
刘宇亮跑到晋州城下,上气不接下气,令人高声自报家门,结果城上一个冷冷的声音道:
“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chu)粮不缴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您督师老大人不是来打鞑子吗现在鞑子马上到了,您怎么又跑了军粮马料没有缴齐,鄙人作为地方官是有责任的。您带着这么多的人马想进来(免费吃喝),对不住了,我侍候不起!
可想而知,当时刘宇亮瓜在城下,心头那个气哟。
刘宇亮驰疏弹劾陈弘旭,心想皇帝怎么着也不会抛弃自己的首辅而支持一个小小的知州。
正如刘宇亮所料,皇帝得了刘宇亮的奏疏,便命锦衣卫到晋州捉拿陈弘绪。
谁知事情很快起了变化。
那陈弘绪果然有些本事。清军于十一月围攻晋州,前后长达四十余日。陈弘绪领全州军民奋起抗击,并乘大雾偷袭清军营地得手,竟让晋州和一城百姓转危为安,成为此次清军入关以来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城市!
艰苦的城市防御战刚刚结束,锦衣卫百户徐光耀便带着皇帝的圣旨来到晋州,拿下了守城英雄陈弘绪。顿时,晋州满城哗然,军愤民怒。他们骂道,这不是朝中出了秦桧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