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第九十九章 抵达莱州
    然而,现在抚标营战败,只收拢了千人的溃兵,而且几乎没什么士气,基本没啥用了,杨肇基这个百战老将,也于几个月前于军中病逝了。

    山东总兵张可大又在登州,短时间没法过来指挥战斗,就剩下个副总兵刘泽清了,还是个很一般的将领,纯粹是跟着杨肇基混起来的,也没什么威望和资历,难以服众,短时间内连个合格的统兵将领都找不到。

    如果真的因为平叛抽调兵力,导致闻香教起事,可就没那么容易平定了,一没有合格的统帅,二没有精兵强将,根本无法短时间内镇压。

    甚至他们还有联合叛军的可能,一旦与孔有德部联合起来,想攻破济南想必也不是问题。

    一旦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先不说朝廷会不会追究下来,这些山东的高层官员,肯定会被闻香教的反贼诛杀。

    所以,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招抚,免去不少麻烦不说,还能减少隐患,至于孔有德是不是肯就抚,他们认为孔有德没那么蠢,会想着凭借几千兵力就想对抗朝廷。

    何况登莱两府的战兵和卫所兵加起来,差不多七八万,孔有德那点人马根本不够看的,只要他能安心回到登州,无论孙元化是成功招抚,还是几万大军碾压过去,都不是大问题了。

    既然都同意招抚,余大成也做出了决定,先是传信孔有德,言明只要他不再惹事,沿途的州县也不会与他为难,只要他安心回登州接受招抚,之前发生的的一些列事情,都可以既往不咎。

    随后诏令王道纯,让他不要再追击叛军,协助青州的高层,处理善后事宜,毕竟经历过一场大战,肯定有不少溃兵沦为山贼,而且还有很多百姓,沦为了难民,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新的麻烦。

    再就是诏令孔有德东归路上的诸县州府,对孔有德所部军队一律放行,不允许拦截,必要的时候可以供给部分粮草,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安排都布置下去之后,余大成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孔有德已经率军离开了青州,向东而去了,余大成顿时大喜,看来自己的猜测没有出错,现在青州城安全了,提着的心,可以松一半了。

    本就信佛的余大成认为,自己这是得到了佛祖的保佑,那么接下来只要继续恭敬的吃斋拜佛,佛祖一定会让自己的愿望达成的,孔有德这事一定会被顺利结局。

    说干就干,余大成现在把希望寄托在佛祖身上了,沐浴更衣后,就开始闭关念佛了,每天除了吃素和诵读佛经,就不在过问其他的事情了,仿佛只要自己的心足够真诚,佛祖就能让自己的愿望达成一般。

    ......

    孔有德依旧在带大军东进途中,速度并不是很快,虽然打败了抚标营和青州守军,势头正盛,周围有没有足够强的敌军,照理说可以选择全速前进,尽快赶到登州的。

    但是还是稳重一些比较好,正常的行军速度,可以随时进入战斗状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怕出现意外情况,士兵们又很疲惫,来不及应对。

    接到余大成的来信后,孔有德还有些半信半疑,毕竟对余大成不了解,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耍诈,让自己掉以轻心,然后让他有机可乘。

    但是经过昌乐的时候,昌乐知县居然真的派人送了一批粮草,而且分量还相当充足,足足八百石,然后请他尽快离开昌乐,回登州去,看来这余大成说的是真的,可能是与抚标营一战,让他害怕了吧。



第一百章 朱万年送粮草
    不多久,厚重的城门渐渐打开,护城河上面的吊桥也被徐徐放下,一队士兵从城门走了出来,手上并没有带武器,身后还带着许多大车,远远地望去,那些大车的车辙印很深,应该是一些很重的东西,孔有德猜测,这些大车里面,很可能就是粮草了。

    待到他们靠近到一里的位置,孔有德派黄桂中带人将他们拦截了下来,因为孔有德担心另一种可能,万一这些大车里面不是粮草,而是佛郎机呢,靠近之后就掀去伪装,朝着他这个主将开炮,那时候可就危险了。

    派出去的士兵们拦住他们之后,他们也没有反抗,任由黄桂中等人检查这些货物,搜查他们的身体。

    查验了一番,果然是粮草,随后黄桂中将这些粮草押运回来,将领队的将领带了过来,带队之人是一个把总,孔有德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来人虽然也是辽东人,但是并不认识,不由得有些失望。

    原以为若是原来的孔有德熟识之人,还可以利用一番,等到将来攻打莱州的时候,可以利诱他一番,让他做内应,降低攻城难度,没成想根本不认识,没法利用了。

    不过这也很正常,登莱两地的军队这么多,光战兵都有四万多,除了从东江过来的,还有就是从辽东难民中,新招募训练的,把总怎么说也有一百来个,不认识也很正常。

    不过仔细一想,这不过是自己的异想天开罢了,真的到了攻打莱州的时候,莱州的官员们只要不是太蠢,就绝对不会让孔有德的熟人,来做守城门的将领。

    “末将苏扬,拜见孔将军,末将奉知府朱大人命令,押送粮草前来,交付给将军。”来人走到孔有德面前,单膝下跪,声音略带颤抖的说道。

    孔有德也是一阵无语,至于这么害怕吗自己又不是嗜杀之人,除了战场上杀敌之外,又不经常杀俘虏,顶多就是借几个誓死不降的俘虏的脑袋杀鸡儆猴罢了。

    不过孔有德也没有为难他“起来回话,朱知府一共送了多少粮草给本将军”

    “回将军,这里一共是两千石粮草,还有这些运送粮草的大车,也都交给教军,还请将军查验”

    孔有德听后,扭头看了看黄桂中,亲兵小队长黄桂中连忙答道“将军,属下刚刚查验过,都是粮草,虽然没有仔细称重,但目测是这么多。”

    孔有德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朱万年是厚道人啊,比起济南府的那些知县的为人,要好几个档次,怪不得能以举人的身份当上知府,搞得自己都有些不忍心打莱州了,不过想来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其他目的的。

    “你家朱大人,可有什么话,要你带给本将军的”说着孔有德瞄了一眼城墙上的朱万年,没用望远镜看不真切,不过能感觉出来朱万年很淡定,没有一丁点恐慌。

    “知府大人确实有话让末将转告将军,知府大人说,他本来准备派大军与将军较量一番,但是巡抚孙大人和余大人,让沿途州县放开官道,不要阻拦,所以朱大人今天就不与将军为难了。

    朱大人还说,原本只需要提供五百石粮草即可,但今日特地提供两千石,还望将军拿到粮草至后,速速回到登州,沿途不要再生事端,与沿途百姓和地方官员为难。”

    &nbs



第101章 难民队伍
    所以,孔有德在击败抚标营之后,就给耿仲明去了信,在信中诉说此事,想让他做内应,到时候攻下登州城后,可以与他共享富贵,而不用总是受到山东兵的排挤,以及山东本地将领的羞辱,不用再活得那么憋屈。

    但是从他的回信来看,好像耿仲明对这事并不是很热衷,有那么点想干的意思,但是目前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想的,孔有德只好继续写信,劝说他同意这个计划。

    原本历史上耿仲明同意当内应,这一次,想必应该也会同意的,可能自己还没到登州,他还以为自己只有三千多人,没有信心吧,想到这里,孔有德就下令继续出发,尽快赶到登州。

    离开莱州的过程中,孔有德一直派人密切监视着莱州城的情况,并且让军队保持高度警戒,每个人都打气十二分精神,准备随时迎战敌军。

    自己压根没和朱万年有个交集,对他了解甚少,虽然听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谁说正直的人就不会玩阴谋诡计了,而且有些时候,正直只是一种伪装。

    虽然孙元化和余大cd下令了,让沿途州县府的官员,不准与自己为难,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阻扰自己的人,但是谁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假象,让自己放松警惕呢。

    当初毛文龙还不是轻信了袁崇焕,让他去双岛他就去了,结果袁崇焕直接把他砍了,而且崇祯并没有下令,让他杀毛文龙,他这么做,完全属于擅作主张,然而事后并也没有被追究责任。

    双岛是他袁崇焕的地盘,到山海关或者锦州的距离,比到毛文龙的大本营--皮岛要近的多,袁崇焕能当场砍掉毛文龙点的脑袋,自然也能把人押送回京城。

    保不齐这朱万年也想来这么一手,靠着这一路的平静,以及送了些粮草,打消自己的警惕性,提高偷袭成功的几率,然后来个突然袭击,自己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了。

    如果朱万年真的这么干,即使违背了孙元化和余大成两个巡抚的命令,估计也不会有多大的事情,因为朝廷里面,比他们两个官大的多得是,只要他交好朝中重臣,很可能就和袁崇焕一样,屁事没有,还能得到嘉奖。

    基于对朱万年的不了解,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现在这种时候,自己承受不了任何挫折,一旦出现颓势,就是全盘皆输的结局了。

    走出莱州视线之外,孔有德总算松了口气,哪怕自己严密戒备着,也不想跟莱州军打一场,到时候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军力折损太多,就没法拿下登州了,现在朱万年没有派兵出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看了看天空,夕阳西斜,怕是不多久就要落山了,孔有德下令大军加速前进,争取天黑之前,再前进十五里,尽可能的远离莱州。

    走了没多远,前方的斥候来报“禀报将军,前方出现了一批难民,人数大约在五千人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孔有德不禁一愣,这批难民出现的时机太巧了,自己刚离开莱州还不到十里,前面就出现五千多人的难民,而且还是组队出现的,不像之前都是零零散散的,情况有些可疑。

    这很有可能是朱万年玩的诡计,用一批士兵假装成难民,等自己接近之后,来一个突然袭击,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其他地方的伏兵一拥



第102章 凄惨的难民
    不多久,黎贤能派了一队人马回来了,还带了几个不太像难民的人回来,应该就是这一批难民中,领头的人物了。

    带过来的几人,都是一脸的刚毅,走路非常稳健,一点都不轻浮,站立之后不动如山,明显是一副军人的做派,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士兵,有一丝军官的感觉。

    为首的一人大约三十来岁,很是稳重,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仿佛他面对的只是一群普通人,而不是一直敌我不明的军队,显得格外的淡定。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孔有德试探性的大喝一声,看他的淡定是不是装出来的。

    不出所料,来人纹丝不动,不卑不亢的拱手道“在下熊文斌,祖籍辽东海州卫。”

    “本将军观你,似是军中之人,为何在大军前方前方的数千难民是怎么回事”

    熊文斌有些黯然的说道“将军,前方的难民都是从辽东逃难过来的,本来都在莱州城和周边讨生活,不成想知府朱万年将他们尽数驱赶出城。

    在下本是莱州步营千总,为这些同乡打抱不平,与知府顶撞了几句,就被革去军职,驱逐出成了,现在算是这批难民的头领,听说登莱巡抚孙大人,乐善好施,就带着他们前往登州去。”

    孔有德听罢,不禁有些动容,说起来这些辽人被驱逐,跟自己的关系很大,如果自己没有叛乱,这些辽人也不会这样。

    自己本人和手下核心战力,基本都是辽东人,现在兵临莱州,多半是朱万年为了防止出现辽人当内应的情况,将全部辽人驱逐出城,辽人们为了活下去,不得已开始漂泊的生活。

    “熊文斌,本将军问你,若是本将军收容这些难民,你可愿意追随本将军,为我作战”

    孔有德看得出来,这熊文斌是一个心系百姓之人,不然也不会为了这些难民,跟朱万年闹翻,最后带领着这些难民,朝着登州出发,为他们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果然不出所料,熊文斌顿时眉开眼笑“之前就知道将军是辽东人,必定不会抛弃我们这些同乡不管,所以在下并没有带领这些同乡走太远,就是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现在将军愿意收留这些难民,在下不胜感激,只要将军能妥善安置这些咱们辽东的难民,无论将军如何安排在下,在下都毫无怨言。”

    虽然孔有德很看好他,主要是他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能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独自管理好这么多难民,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难民们生活没有着落,而且生存条件也不行,必然内心绝望,他居然能把这些难民组织起来,管理水平必定不差。

    孔有德觉得,他当个千总应该没啥问题,但是他初来乍到,就给他这么高的职位,明显有些不合适,其他的千总肯定会不服气,凭啥他一个新来的,就能直接当千总,所以只能给他个不那么高的职位。

    “这样吧,待会到了难民驻地,你从难民之中,挑选一部分青壮出来,编练成军,愿意从军的人,每月有一两饷银,你能招募来二百人的军队,你就当百总,能招募一千人你就能当把总。

    至于其他人嘛,本将军能养他们到登州,不过只能保证他们饿不死,想要吃饱的话,就必须要干活了”

    孔有德还是想考校他一番,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当好一个军官,孔有德自然是希望他收编的人手,越多越好,他现在的粮草充足,就算再来一万人,也没什



第103章 毛文龙的功绩
    这些难民,并不是自愿流落到这个程度的,都是因为辽东战事的已在失利,在鞑子的屠刀威胁下,不得不得背井离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山东半岛的。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率兵攻克了沈阳和辽阳,随后对整个辽东都司进行征伐,一时间势头凶猛,短时间内攻陷了辽东大片土地。

    随后便开始了对辽东汉民的奴役政策,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本就已经成为奴才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辽东汉民过的是苦不堪言,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占领区。

    光是这些也就算了,对于汉民来说,只要能活下来,很多人都会选择忍耐,不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多半不会选择拼命反抗,然而努尔哈赤对待汉民不光是奴役,而且还有大规模的屠杀。

    天启三年,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努尔哈赤认为这是明朝派人前来,试图带走这些汉民,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复州。

    根据努尔哈赤的命令,将复州男人全部杀光,女子及牲畜全部掳回,一时间,复州成为了无人之地,除了少数躲进深山之中的幸运儿,大部分人都成了鞑子的刀下之鬼。

    天启五年正月,努尔哈赤连下九次命令,遣派大批鞑子,在建奴控制的大部分地区,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斗的,定为“无谷之人”。

    而“无谷之人”代表着“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谕令八旗“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只要发现家中没有五斗米的人,或者是乞讨的汉民,一律逮捕,然后送往沈阳,集中屠杀,免得浪费粮食。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

    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一时间沿海地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辽东的汉民面对的情况更加艰难,随时可能小命不保,自然不愿意在做鞑子的顺民,然而奋起反抗大部分都被杀死了,胆小一些的就开始逃亡。
1...2021222324...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