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徐诗茗虽然是白莲教的‘圣女’,但不是权利最大的人,和她权利差不多的还有四个人,而权利最高的,是他父亲的弟子王林,当初商议的目标,其实就是夺取一府之地,然后再徐徐图之。

    而徐诗茗提出的计划,完全是她自作主张,想要谋取更大利益,当她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之后,她也不再对那个计划抱有幻想,而且孔有德所说的,和之前的计划差不多,有可行之处。

    “既然孔将军有此计划,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这是两份结盟书,将军请过目。”徐诗茗说罢,从护法王杰手中拿出两张文书,递给了孔有德。

    孔有德接过来之后,发现这结盟书上的内容不多,都只做了基础的规定,比如双方不能互相攻击,要对方的人员提供帮助,必要时互相支援等等。

    现在确定下来了,直接将新的条款补充上去就好了。

    发现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孔有德说道“这些条款,本将军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我都同意”

    这结盟书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条约,不过孔有德一点都不介意。

    因为,条约这东西,不就是用来撕毁的么,需要的时候它就有着巨大的效力,但是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撕毁。

    比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凡尔赛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有必要的时候,想撕就撕呗。

    “至于这扯旗称帝之类的事情,本将军不会做,你们最好也不要这么干。”

    孔有德想的是割据登莱,而不是和朝廷硬刚到底,如果真的扯旗造反,登基称帝,那就真的是不死不休了,这一点老朱家的祖宗朱元璋就干的很不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初元朝还没灭掉呢,朱元璋就跟陈友谅和张士诚玩命的火拼,还不担心蒙元朝廷来剿灭,不就是因为西北方向的亳州,有个正式称帝的大宋皇帝--




第109章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很多人抨击明朝的时候,都喜欢拿锦衣卫说事,说起来锦衣卫就是非常恐怖的东西,权势滔天,随意抓人,但是锦衣卫的作用,其实有点类似于后世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结合体。

    锦衣卫分北镇府司和南镇府司,北镇负责对外,南镇负责对内,之所以后世很多人对锦衣卫评价极为恶劣,都是因为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中造成的。

    就像海瑞逼得5岁的女儿饿死的传闻一样,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但偏偏还是有人信了。

    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出自于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而作者沈德符这故事是从老一辈听来的,老一辈的士大夫阶层,普遍和海瑞不和,编个故事抹黑他,岂不是易如反掌。

    锦衣卫直辖于皇帝,造成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干扰,因此锦衣卫可以按照皇帝的意思,绕过司法机构刑部,抓捕审讯官员。

    使得明朝的官员都很畏惧锦衣卫,自然不会说他们的好话,对锦衣卫极力的抹黑,仿佛他们一点正面作用都没有一样。

    北镇府司的刑讯范围,针对的都是官员,一般也不会审讯捉拿普通百姓,所以在锦衣卫的权势之下,民不聊生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顶多是“官不聊生”罢了。

    总的来说,锦衣卫就是朝廷的特务机构,皇帝的耳目,违法乱纪官员的噩梦,敌对国家间谍的死地。

    不过非常可笑的是,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居然自废耳目,大量裁撤锦衣卫和东厂。

    孔有德前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小时候看故事书或者电视,也觉得锦衣卫很恐怖。

    长大之后就觉得,锦衣卫这种机构的存在很正常,这东西每个朝代都有,只不过其他朝代都是放在暗处,明朝把他摆到了明面上罢了。

    他现在已经开始筹划,家里一个类似的机构了,不过这个负责的人选,需要好好斟酌一番,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忠诚,其次能力不能太低,毕竟这不是一个简单机构。

    ...

    孔有德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登莱巡抚衙门内,也是一片忙碌。

    进进出出的人都是神情凝重,登莱这一年多来,可以说是乱事不断。

    前不久皮岛发生了哗变,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发动兵变,囚禁了东江总兵黄龙,削了黄龙的耳鼻,后将他腿打断,差点就把他的脑袋砍了。

    好在旅顺的尚可喜闻讯,率军渡海袭击皮岛,杀掉了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之人,救出了总兵黄龙,此次兵变才被镇压。

    没成想,好景不长,皮岛的兵变才刚刚被平息,出发援助大凌河的参将孔有德,也在吴桥发动了兵变,沿途攻州破县,现在正在赶回登州途中。

    登莱巡抚孙元化坐在内堂之中,陪伴在他身旁的,是他的老友王徽。

    王徽以前的官职是山东布政司佥事,是正四品的文官,和孙元化品级一样,与抚孙元化是多年的好友,同样都入了天主教。

    也一样精通西学西器,他与孙元化专门制造火器大炮不同,他对西洋的机械制造研究颇深。

    孙元化出任登莱巡抚,王徽便放弃朝廷给的高官不做,专门应孙元化这个教友之邀请,到登州与其共事

    见到这位志同道合的教友前来,自然是非常高兴,二人在一起便可以互相探讨教义,探讨西器制造的心得。

    而且上奏朝廷,请求任命王徽为登州监军道,监管登州水师,官署便设在水城之内,因为掌管水师官兵粮饷、战船物资以及水师的海上防务,因而水师官兵通常称其为海防道。

    这绝对是实权兼油水的官职,一般人花钱都求不到,这位王徽倒好,由于整日沉迷于西学,对本身所兼官职跟本不上心,将大部分事情交给手下幕僚去办,而自己很少过问。

    孔有德在吴桥发动兵变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了,不过和孙



第110章 就怕步杨鹤的后尘
    因为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确实指挥的还行,而且击退了努尔哈赤,保住宁远城不失,明朝对后金的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不是失败的结局。

    所以袁崇焕就以此为资本,忽悠读书不多的崇祯皇帝,通过给他画大饼的方式,来获得权力。

    崇祯就信以为真,把棺材本都压到袁崇焕身上了,加封他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成为了正二品的朝廷大员。

    事实上,袁崇焕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权力,天启二年他还是福建邵武知县,不到六年的时间,由一个普通的正七品知县,爬到了正二品的蓟辽督师,升官速度比坐飞机还快。

    哪怕崇祯二年的时候,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崇祯也告诉自己,袁崇焕能行的,他一定可以五年内完成平辽任务。

    所以并没有处罚他,甚至为了鼓励他早日完成平辽任务,还给了些赏赐。

    然而,三个月之后,鞑子就绕道蒙古草原,突破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城。

    说好的五年平辽,居然把鞑子平到了北京城,而且大将满桂被袁崇焕派人射死,赵率教也因为袁崇焕指挥失误,战死沙场。

    崇祯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就怒不可遏将袁崇焕下狱,本来不准备杀他的,留待战后处置。

    本来说好的五年平辽,两年了都没什么动静,砍起朝廷的大将倒是相当熟练,赵率教和满桂这两个大将也被害死。

    更让崇祯没想到的是,他的手下大将祖大寿,居然因为袁崇焕被下狱,率军逃跑了。

    在余大成的忽悠下,袁崇焕写了封信给祖大寿,祖大寿居然就停兵待命了,让崇祯对袁崇焕起了杀心。

    崇祯杀袁崇焕,主要不是因为他杀了毛文龙,而是因为崇祯发现自己被袁崇焕欺骗。

    被人欺骗过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当你非常信任某个人,而且对他报了非常大的期望,在他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最后发现他是为了你的钱财骗你的,正常人都恨不得杀了他。

    所以自从这件事情以后,崇祯皇帝就特别害怕被人欺骗,一旦出现一点苗头,或者办事不利,立马革职拿办或者直接下狱。

    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延绥巡抚洪承畴,违背三边总督杨鹤的‘剿抚并用’策略,大量杀降,陕西流寇不敢再接受招抚了,向周边的山西河南逃窜,一片大好的形势,瞬间崩坏。

    七月,王自用与老回回、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及高迎祥、张献忠等共三十六营、二十余万人马会聚于山西,李自成从高迎祥,号为“闯将”,并与张献忠部会合,然后便开始四处攻打州县,以前流贼只是流窜,几乎很少攻打城池,现在居然能攻打县城了,可见有多猖狂。

    崇祯也对杨鹤彻底失去了耐心,认为受到了他的欺骗,不然流贼为什么会越剿越猖獗,随即逮捕杨鹤,下狱问死。

    然后加派延绥巡抚洪承畴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军务。

    好在杨鹤有个好儿子,山东参政关内道杨嗣昌,上书请求代父罪,崇祯很赏识杨嗣昌,就看在杨鹤儿子的面子上,就饶了杨鹤一命,将杨鹤改为流放。

    堂堂的三边总督,惹怒了崇祯都是这个下场,孔有德兵变这件事情,虽然暂时被内阁首付周延儒压下来了,崇祯可能还不知道。

    但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件事情拖久了



第111章 抵达登州
    看到孙元化执意要招抚,王徽也没什么办法,不过还是劝到“初阳,你最好做两手打算,虽然按你的分析,孔有德是准备接受招抚,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些许变数。

    一旦出现变故,在处理就来不及了,还是提前将大军布置好,万一招抚不成,还是早日剿灭为上策。”

    孙元化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我也知道,招抚这事不一定能成,可是咱们真的要剿灭,到时候的波及就大了,不光本官自身难保,首辅周阁老,说不定也要被牵连啊,所以咱们还是得尽最大的努力招抚。

    而且我这一年多来,打造了这么多火炮,火铳,就是为了组建一支纯粹的火器军队,根据奏报,孔有德这次攻破新城,以及击败余巡抚的标营,火器立了大功。

    这就说明,孔有德很擅长使用火器,等到这支火器部队建成,让他担任将领,必定能在辽东战场,杀的鞑子魂飞魄散。”

    王徽看到孙元化如此坚决的要招抚,也不在劝了,于私他是孙元化的好友,于公他是孙元化的下属,无论从哪一方面,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孙元化,完成招抚工作了。

    “初阳,那你现在准备如何开展招抚工作,可有详细的计划”

    孙元化淡定的说道“计划倒是还没有,找你过来,就是为了商量此事,具体如何操办的。

    这样吧,我现在修书一封,然后遣人送去孔有德,言明招抚之意,然后咱俩再慢慢商议此事,你看如何”

    “也好,现在能帮你的,也就是我这个老友了,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了。”王徽也不推辞,已经两人相交多年,彼此的为人都很了解,互相信任对方。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底下的人都不看好孙元化的前途,都尽量不让孙元化注意到。

    这个时候他们都尽量不跟这事搭上关系,以免被牵连到,孙元化就算与他们商议,他们也是含糊其辞。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现在这树还没倒呢,他们就做猢狲散了,孙元化对底下的官员,很是失望。

    虽然孙元化的儿子孙和京,女婿徐尔斗也都在城内,但是他们二人,一个跟孙元化一样,痴迷火炮,一个痴迷于战船,官场上的这些东西,他们都不怎么懂,根本帮不上忙。

    ...

    十二月二十日,孔有德就率军继续朝着登州前进了,除了人数增加了一些的军队,还有昨天收容的难民,队伍更加壮大了。

    昨晚一整夜都相安无事,孔有德担心的夜袭并没有发生,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除了前出二十里的斥候,侦察前方的情况,后面也派出了不少斥候,严密监视着莱州的动静。

    前往登州的过程中,一路走来都相安无事,看来孙元化的命令,在登莱地界,还是有些作用的。

    白莲教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黄桂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情报,然后汇报给孔有德。

    他们的消息不是一般的灵通,各个层面的都有,大至军队调动,小至哪个官又纳了一个小妾,几乎都能被他们探查到。

    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经过四天半的连续行军,孔有德率军接近了目的地--登州。

    登州城南面是一片连绵的群山,离登州城最近的叫做密神山,位于登州最南面十里的位置。

    更南面则是由庙山,赤山,树上,平姑上等,一些列大大小小的山岭组成的群山。



第112章 坚固的登州城
    为了避免被朝廷抓到,这些盐枭们就聚集了大量的亡命之徒,组成他们的私人势力,来对抗朝廷设置的盐检司。

    和后世东南亚的毒贩,倒是很相似,但是朝廷对此不是很重视,都交给盐检司来处理了。

    所以盐枭们经常和盐检司的盐丁们发生战斗,有些时候盐检司打不过,也会寻求卫所的帮助。

    而那些卫所的军官,看到盐枭们获得的高额利润,也是眼红不已。

    刚好他们手中有兵,自然也想着从中分一杯羹,所以也会参与到盐枭和盐检司的战斗中,战斗力自然不会太差。

    虽然现在东南方向没什么动静,但是如果有一个领导能力很强的官,将这些卫所的兵力聚集起来,也是一股不晓得势力,不得不防啊。

    待大军驻扎完毕后,孔有德便率领少量亲兵,靠近登州城,侦查登州城的情况。

    看到登州城的第一眼,孔有德就发现,这不是一座强攻能拿下的城。

    莱州城在孔有德的眼里,已经是一座坚城了,登州城比莱州城居然还要坚固,高大。

    登州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了,武德四年(621年)在山东半岛置登州,神龙三年(703)年治所迁移到蓬莱,也就是现在的登州城的位置。

    宋金元时期,一直都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存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洪武八年,登州由州升级为升登州府,治蓬莱,辖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和文登县,一共一州七县。

    天启元年,为了防备后金从旅顺渡海南下,设“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也就是登莱巡抚,巡抚衙门设置在登州城。

    经过这十一年来,经过七任登莱巡抚,尤其是第二人登莱巡抚袁可立,以及目前的第七任巡抚孙元化的发展,登州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孙元化上任之后,对登州城的城防还不满意,又进行了一次的加固,登州城的防御能力,又高了一个层次。
1...2223242526...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