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其实之前杨御藩麾下的炮兵也很强,但是在正月底跟李九成对阵的时候,尤其是王洪逃跑后的那天炮战,他麾下的炮兵基本上损失殆尽了,剩余的兵马更擅长的是冷兵器作战,所以对于守城明军的炮术基本没啥提升。
彭友谟入城后,请示谢琏和徐从治后,就将各个火器部队的头目召集起来,跟他们讲解火器使用的要点,其实都很简单的一些东西,但是对于这些原本就没怎么用过火器,现在临时被安排成炮兵火铳兵的将领们而言,若是不提点,他们可想不到。
其实也就两点,每一种火器,哪怕只是重量不同,比如三百斤和五百斤的佛郎机,都给出了相应的火炮重量以及配比,然后按照这个定量配比火药,火炮每一次发射的火药直接宝成一包,以免战时慌乱中出错,火炮装入炮弹后,用废纸或者棉絮塞牢。
所以,白天的这一场战斗,
第235章 擅长偷袭的彭友谟(两章合起4000字)
然而,明军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根本不与他们说话,直接开始对着投降的士兵们动刀子,张发位于坑道后面,没有第一时间被斩杀,看到这幅情景,身为老兵他的知道,这些明军是要置他们于死地啊。
其实他想的没错,这一支彭友谟麾下明军,原本的计划就是杀光坑道内的叛军,加上他们本身就擅长火器,可以利用火药,将整个坑道炸毁,然后在友军的接应下安然退去。
张发还是想活的,跪在地上连连求饶“诸位大人饶命啊,小的愿降!小的愿降!只要大人们能放小的一条生路,小的甘愿为各位大人做牛做马!”
然而这一批明军就像是聋了一样,完全不搭理张发,继续有条不紊的砍杀着他前面跪在地上的降兵……
耿仲明这边,得知明军居然敢出城偷袭,而且带队的还是昨天偷袭他们,然后逃入莱州城的彭友谟,顿时火冒三丈,立马率领兵马朝着彭友谟的位置杀去。
彭友谟带出城的兵马不多,只有千人出头,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是精锐骑兵,莱州城内的战马不少,徐从治下令调拨给他不少,于是他的骑兵们才重新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和步兵们用的鸟铳不同,这些骑兵用的都是三眼铳,同时也是关宁军大量装备的火器,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点燃引线,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三眼铳缺点不少,比如装填特别慢,有效射程还不到鸟铳的三分之一,无法瞄准等等,但是他有着一个巨大的优点,近距离内能够短时间内打出三发弹丸,非常适合骑兵使用。
在接敌前的那一段距离,大规模的使用已经装填好的三眼铳,能够打出大量的火力,对敌人造成不晓得杀伤,并且能够打算阵型,然后换上冷兵器与敌人短兵相接。
彭友谟这次突袭,不光是为了毁掉快要凿到城墙下的坑道,还准备夺火炮,所以就选择了这一座存放火炮的大营。
这座大营驻守大部分都是新兵,其余的都是炮兵,在彭友谟的曲奇饼突袭之下,根本没法抵挡。
仅仅第一波的三眼铳,就干掉了两成的士兵,其余也被打的四处逃窜,甚至自相践踏,死伤惨重,整个营地一片混乱。
彭友谟也没有全力追击,这次突袭的目的就是为了毁掉坑道,顺便夺取前一日没能带走的火炮,现在火炮已经到手,作战任务已经完成,将营地内没能逃走的叛军士兵斩杀一空,就留下一百多兵马接应进入坑道中的友军,其余兵马就带着火炮撤退了。
等耿仲明率领主力部队赶到的时候,彭友谟已经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现在去追击也无济于事,城头手军的火炮肯定会掩护他们撤退。
随即他又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那条挖掘了半个多月的隧道,明军这次出城,很可能不光是为了这座营地的大炮,那条隧道很可能也有危险。
于是急忙率军赶过去,火炮丢了就丢了,反正还有的是,坑道要是被毁坏了,这半个多月来就白忙活了。
就在此时,一场意外突然发生,东北角城墙外,“轰隆隆……轰隆隆……”连续的爆炸声突然想起,隔着老远就能够听到。
远远望去,只见碎石横飞,烟尘和火光冲天而起,待到烟尘删除,耿仲明看到,东北角的城墙被撕裂了一个三账款的口子,角落的“栖月楼”赫然崩塌。
原来,坑道中的百总张发,看到明军打算将他们赶尽杀绝,内心也激起来血性,好,既然你们不打算给我生路,那你们也别想活着出去,大家就一块死算了,于是点燃了准备用来炸开城墙的六千斤火药,进入坑道的明军和张发等人,随着火药的爆炸声粉身碎骨,是真正意义上的粉身碎骨,连一块完整的肢体都找不到。
此时,耿仲明顿时从愤怒转为喜悦,原以为坑道会被明军毁掉,没想到张发这货这么有血性,居然这么不怕死的引爆了火药,看来当初自己没看走眼,关键时刻靠得住。
这么大的爆炸,他多半是不可能活下来了,想要嘉奖他也没辙,只能给他弟弟升升官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眼前需要做的事情,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段,当初的谋划就是为了炸开城墙,现在已经产生了结果,现在正是攻城的好时候,顺着城墙的缺口攻进去,难度可比攀爬四丈多高的完整城墙低多了。
随即,他高声吼叫道“城墙已经塌陷了,传本将本命,集中兵力全力攻城,先登者赏银千两,官升五级!”
随着传令兵们的离去,耿仲明麾下的兵马逐渐被集中到莱州城东北的位置,又一次规模浩大的攻城行动展开了。
城墙的缺口只有两丈宽,如果全部从缺口进攻,简直就是排队送人头,耿仲明可不会做这种傻事,所以这一次的攻击还同时在东和北两面城墙展开。
“砰砰砰……”守城的明军们也没有闲着,看着城外的叛军进城射程,各种口径的火炮也开始了怒吼,一排排实心炮弹向城外飞去,砸进密集的人群之中,经常是一发炮弹砸死好几人。
然而,这样的炮火,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如同不怕死亡一般前赴后继的抬着云梯冲向城墙,抵达城墙后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为了那巨大的赏格,他们毫不畏惧死亡。
攻城一方悍不畏死,守城一方也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他们早已被告知,这些叛军杀人不眨眼,他们打下登州和黄县后,将两座城屠戮一空,那两座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了,除了叛军之外,已经没有一个活人,如果莱州被攻破,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虽然这个谎言很低级,但是这些士兵们却坚信,两位巡抚大人是不会欺骗他的,在对死亡的恐惧作用下,他们也爆发了无比强大的作战意志和战斗力。
于是,城头成为了一架巨大的绞肉机,双方都是拼尽全力的战斗,然而由于守军能够快速调动兵马支援,胜利的天平渐渐地朝着守城方倾斜。
耿仲明看着城头的战斗,内心也是十分的焦急,他迫切希望能够快速将莱州城攻破,但是他们的期望并没有实现,仅仅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爬上城墙的几百士兵,要么被格杀在城墙上,要么被守军扔了城墙,而那些云梯也被守军用棍子撑开了。
整个城墙下面躺满了尸体,城头上打斗的声音也渐渐停止了。
然后,他将希望寄托于城墙缺口的攻击,只要能够从这里突破,新效果是一样的,然而和城墙上的战斗一样,这里的进攻也被守军牢牢地抵挡住了。
已经有四百多人从北炸开的城墙缺口冲进去了,后续的兵马也在源源不断的向里面冲,耿仲明原以为莱州城就这样要被拿下了,变故却突然发生。
城头的明军,居然从缺口两
第236章 刘泽清
感谢书友朱尚炳的秦国100起点币打赏。
……
但是想要把彭友谟招揽过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并不说他对朝廷有多忠心耿耿,而是现在双方所出的环境限制。
他也在旅顺驻扎了两年,但自己跟他貌似就没见过面,根本没什么交情可言,而且他现在就已经是参将了,这几次偷袭成功,立下了不少战功,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走向,坚持到莱州围城战结束都没有战死,升到总兵应该问题不大,最起码也是个副将。
总的来说,只要他脑子没坏掉,不可能放着好好地朝廷总兵不做,来投靠自己一个叛军头子,就算是他也对朝廷所有不满,也得考虑考虑两者的风险和收益。
如此一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将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敌人,他简直是深得太祖游击战的精髓,四处出击,飘忽不定,而且见好就收,或者遇到情况不利直接撤退,一点都不在乎面子,根本不给你正面决战的机会。
不过,好在他现在偷袭的是耿仲明,那就让给他头疼去吧,等自己拿下等个登州,再与他好好较量一番。
莱州围城战,主要负责攻城的是耿仲明,而李九成则率领着其余的一部分兵马,向西去了。
他是去与朝廷派来援助莱州的明军交战,虽然朝廷没有下定决心调集大军前来平叛,但是仍旧多多少少派出了一部分兵马前来,以免莱州城陷落,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与李九成交战这一部分明军,主力并不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而是山东巡按王道纯组织起来的山东本地兵马,统领这一部分兵马的是副将刘泽清,当然还有他原先的兵马。
刘泽清是山东曹县人,早年为辽东的宁远为将,后来因为战功升任山东都指挥佥事,天启二年闻香教造反的时候,他率军跟随时任山东总兵杨肇基作战,因战功升任参将,依旧在杨肇基麾下。
崇祯三年,入寇的鞑子攻打铁厂,想要占据这里来切断丰润城的粮道,援守三屯的杨肇基就派刘泽清前来援助,在离铁厂还有十五里的地方遇上鞑子,展开一场激战,因为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加上战斗力不算太弱,双方打得不分胜负。
鞑子撤退到遵化城后,他就率军与各路勤王兵马一起转战到遵化,与其他兵马一起夹击建奴,光复了遵化城,因为几次作战都颇有些斩获,战功不少,战后被提升两级当了副将。
但是前不久,刘泽清因为克扣军粮被人弹劾,就被诏令率军平叛,将功补过,他就率领麾下兵马赶到青州,后再王道纯的命令下,很不情愿的开赴昌邑,但是死活不久不过胶莱河。
原本历史上,因为登州围城站中立下了不少战功,刘泽清最后被提拔为山东总兵,‘甲申之变’后,刘泽清和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江北四镇,武力拥立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堂弟朱由崧登基,改元弘光。
但是第二年清兵南下,他就和刘良佐,高杰三人率军投降鞑清了。
本来南下的清兵只是多择率领的一支偏师,只有两万余人,他们从前一年入关之后,就一直追着李自成打,转战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已经作
第237章 三万敌军
莱州城那么能抗,不光是因为两个巡抚坐镇,里面还有好几支战斗力不差的战兵,而且莱州城内也有火炮,上虽然数量没有耿仲明多,但是守城一方占据着天然的优势。
平度城里面,能打的也不过只有两千多战兵,而且还是王洪麾下的天津兵,在正月底的那一战中,王洪部完全是被压着打,要不是有杨御藩帮衬着,早就被干掉了,最后他还卖了杨御藩独自逃跑,他麾下打的天津兵战斗力并不怎样。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缺乏攻城火炮,带出来的火炮都集中在莱州城用于攻城,李九成已经下令调集部分火炮,用于进攻平度了,拿下平度城,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可以说,莱州方面的局势已经完全不需要担心了,如果李九成他们不能拿下莱州城也没什么,如果能拿下来更好,原本历史上个无论是莱州围城战还是登州围城站,守城方都能在对方数倍兵力下抗住半年,若是李九成侥幸拿下了莱州,说不定他们能够抗到过年,自己的发育时间可就更充足了。
虽然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的细节,但是目前的大致走向并没有偏离太多,准备阶段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准备攻略整个登州府的时候了。
登州境内一州七县,蓬莱和黄县都已经掌控在手,招远目前掌控在耿仲明和李九成手中,也不需要太担心,剩下的就是南边的福山,栖霞,莱阳和文登四县,以及宁海州。
看起来没什么阻力的样子,但是攻下这些地方还是需要不少兵力的,因为登州南部明军的兵力并不少,不光是一些卫所兵,还有不少战兵包含在内。
根据李养性探明的情报,目前登州境内的明军一共是五个部分,加起来差不多是三万人,如果集中起来,还是非常难对付的。
第一部分,也就是兵力最多的部分,是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还有海阳所,百尺崖后所等一堆千户所百户所,具体兵力无从而知,按照规制应该是一个卫5600人,一个千户所1120人。
但从洪武年间开始,军户逃亡的情况就开始出现了,所以现在还剩多少哪怕是卫指挥使本人都说不清楚,但是四个卫加上全部的千户所百户所,凑出一万多人的军队,想必问题还不是很大。
第二部分,就是驻扎在宁海的大明登州总兵吴安邦的人马了。
没错,就是登州总兵,现在登州境内有两个登州总兵,当然,孔有德这个是自封的,吴安邦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
这一段时间来,李养性的军情局已经调查清楚了,吴安邦麾下兵马并不算太多,只有六千五百人左右,其中骑兵有大约一千二百人,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明末将领都有吃空饷的习惯,吴安邦自然也不例外,但想必五千人还是有的。
吴安邦原本也是驻扎在登州城附近的,后来崇祯二年山东总兵张可大来到了登州,并且驻扎了下来,吴安邦和张涛一样,跟张可大合不来,矛盾重重,但人家是正一品的左都督,兵比他多比他强,只能活活受气,但他惹不起躲得起,于是就自请戍守宁海州,将兵马都拉倒宁海
第238章 作战计划
当时之所以拿下蓬莱就没再向南进攻,就是为了留出充足的时间对新兵进行训练,而后,登州南面还未被占领的地方,自然就成了新兵们的是实战训练场。
这些新兵,就算是训练上一年时间,哪怕训练的再好,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仍然称不上是合格的士兵,上过战场和没上过战场的士兵完全不一样。
两山轮战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共和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期时伤亡很大,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战争而爆发出来种种问题,在当时的战场上表现出来了,尽管后来赢得了巨大胜利,攻下凉山后,凉山至越南首都河内等狭长地段上,已无险可守,但因为老毛子在内多种因素作用才没有踏平越南。
因为参战的只是南方军区的部队,其他军区的部队并没有参与其中,于是为期十年的两山轮战开始了,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以战争砺炼部队,试验了种种不同战术,使得军队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现在整个登州府的明军上虽然有三万人,但是作为核心战力的战兵也就万人左右,其余的两万多盐丁,卫所兵,青壮之类的完全就是凑数的,哪怕比济南府,青州府的卫所兵强一些,但还是强的有限。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战争规模并不会太大,至少跟几个月后,朝廷派来的几万甚至十几万战兵比起来,不值一提。所以,孔有德将拿下整个登州府的战斗,当做对新兵们的实战训练,还是很合适的。
如果现在不培养一批新兵,让他们在这烈度不算太高的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等到朝廷额数万大军来了,到时候仅仅依靠着六千老兵,基本上就会和原本历史上一样,坐拥万余精兵和数万乌合之众,被明军一路从莱州打回登州,然后困守孤城。
这一次作战虽然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范围并不先进攻哪里,后进攻哪里,谁率军留守登州,如何才能让新兵得到最好的锻炼,如何降低伤亡,要考虑的事情干非常多,这些都不是孔有德一个人就能思虑周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