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伍忠的脸上满是畏惧之色,看到多尔衮似乎看完之后皱着眉头在想什么,就主动讨好地说道:“大人,小人有下情禀告,小人是真心实意,什么都招的,求大人饶命!“
多尔衮听了,眼睛离开那份东西,看向他,脸上的表情,很是不好看,冷声喝道:“说!”
“小人离开京师的时候,并没有听到有援军的消息。小人不敢隐瞒,禀告给大人知晓!”伍忠说完之后,还讨好地谄媚笑了下。
多尔衮一听,心中一动,立刻又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还有……”伍忠似乎努力想了下,而后就马上回答道,“东厂好像缇骑四出,不知道要干什么?还有,还有,皇上那边太祖托梦,说再不改变大明就要亡了,还有首辅出京了,还有……”
多尔衮听得眉头一皱,便喝斥道:“够了,来人,带他下去剃发!”
“多谢大人不杀之恩,多谢大人不杀之恩,小人愿剃,小人……”伍忠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拖出了中军帐。
看着多尔衮转身走回主位,岳托紧皱着眉头问道:“叔王,这……这是真的么?”
问出话之后,他不等多尔衮说话,就又自己回答道:“之前明军这边就有消息传出,说援军到了,如今明国京师那边又有这消息。实在是有点奇怪啊!”
“有什么奇怪?”多尔衮一边坐下一边问道,表情严肃。
岳托眉头不松,给他分析道:“叔王你看,明军这边,连普通军卒都知道援军来了,可是明国京师那边,却并没有什么消息,这岂不是有冲突了么?”
“这并不奇怪!”多尔衮一听,当即摇头回答道,“本王估计,明军这边,可能知道了南边的援军到了,因此为了鼓舞士气,就散布此消息于军中。不但如此,还编造了其他各路援军也到的消息。也是如此,之前所收到的消息中,明军才会说连关宁军都到的事情,这显然是瞎编的。”
说到这里,他越说越有信心,语速都快了一点,继续说道:“我军这些天一直停留在巨鹿,这就给了明国各路援军机会,因此他们的统帅很有可能秘密禀告于他们的皇帝。也是因此,京师并没有什么消息。明国皇帝一向志大才疏,不知道明军没什么本事,却在想着要一口把我军吞掉,这很合他所想。由此,明国皇帝让锦衣卫派人,要把合围我们的军情通报给高起潜,让高起潜务必黏住我们两天时间,就很合理,解释得通了。”
岳托听了,仔细想想,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性。虽然旨意上没写是那几路援军到了,可从那语气上看,似乎是能用两天时间合围大清军队,援军应该不会少。
就算退一步说,明军这边,有可能是散布谣言。可京师那边,总不可能也一起散布谣言吧?至少从时间上算,应该不可能事先有通气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京师那边是派锦衣卫秘密过来,只不过倒霉遇到了大清探马,又是一个软骨头,才被大清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么想着,他便相信了多尔衮的推断,点点头道:“明国皇帝好大的胃口,还真想吃下我们!”
“呵呵,那是做梦!”多尔衮一声冷笑道,“不过巨鹿这里,我们原本就已经待得太久,不能再待了!”
听到这话,岳托不由得连忙问道:“叔王,那卢象升呢?”
“不管有没有斩下他的首级,都不管了,大局为重!”多尔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实际上,这几天他就在反思这个问题了。如今既然截获了这个军情,他自然就有决断了。
只见多尔衮脸色严肃地对岳托再次说道:“皇上在本王入关之前,再三有交代,必须掠回足够的粮草物资和人口;还有尽可能地破坏明国的民生。这两点,比一个卢象升要重要得多,我们之前是本末倒置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又一叹道:“明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出几个人杰并不奇怪。就算没有了卢象升,也还有刘象升,马象升!“
顿了顿后,就见多尔衮脸上忽然又有了自信道:“可只要他们朝廷依旧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就是再多的人杰也是没用的!”
“叔王英明!”岳托在这一刻,对于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长辈,那是真心地佩服,便由衷地说道。
于是,军令从中军帐传出,满清鞑子的军队立刻开始了新的动作。
崇祯窃听系统 70 军令如山
寒风呼啸声中,贾庄外面,一具具的尸体,被冻得硬硬地,躺得到处都是。而在贾庄里面,也已经在空旷地里倒着很多战死的青壮以及明军将士。横七竖八地,根本就没有人顾得上整理他们的遗体。
围墙上已经有多处破损,不过每一处破损的地方,都有门板堵着。隔着墙,明军将士和青壮们都拿着长枪之类的长兵器捅着不断拥上来的鞑子,准确地说,是二鞑子和蒙古人。至于真正的鞑子,都是夹在这些人中,突然之间才会攻击一下。
可就是这些真正鞑子的攻击,才是最具威胁力的。庄子围墙的好多处破损,都是被他们给打破,并且攻进了庄子。要不是卢象升领着亲卫家丁坐镇,游走在不大的贾庄,每一次都把鞑子及时驱赶出去,这贾庄早就被攻破了。
不过战况最激烈地,还不是这里,而是在贾庄外面的土山。
此时,土山上,一杆“虎”字大旗依旧倔强地屹立在上面,迎着寒风猎猎作响,宣示着这土山还在虎大威手中。
不过,土山上原本七十来个明军将士,却只剩下了三十来个,已经战死了一半还多。可就算这样,面对密密麻麻仰攻的敌人,所有人都还在坚持着。
他们用同袍的遗体,还有敌人的尸体,代替了被鞑子勾下去的麻袋,重新组成一道道地障碍物,阻拦鞑子登上土山,也能防备从下面射上来地弓箭。而自己这边的弓箭,却早已耗完了。
山顶上,虎大威的盔甲上,已经挂了七八支箭,可此时他却无暇顾及,冻肿了的双手,紧紧握着一杆长枪,每一次刺出,都有一个露头的鞑子被刺中脑袋。哪怕有鞑子试图用刀枪盾牌来架开,可巨大的力量依旧能把鞑子推下去。其他将士,也和他们的大帅一般,努力防守着贾庄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这座土山。
激烈地战斗已经进行了很久,已经有明军将士有点力不从心了。一枪刺出,并没有那么迅疾了。他当面的鞑子,不知何时也换成了真鞑子。忽然咬住单刀,腾出手来一把抓住了那个枪头,用力一拉。顿时,这名明军将士一个踉跄,一下被那鞑子拖了过去,眨眼间,防线就露出了空档。
那鞑子见此,一声狞笑,纵身跃上了尸体堆成的防线,重新握住了单刀,就准备跳下去撕开明军的防线缺口。
那名明军将士一见,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决然,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说话,趁着被拽而前冲之势,猛地一下抱住了那名刚跃上来的鞑子,两人就那么抱成一团,向土山下滚了下去,砸得后面正在仰攻的鞑子纷纷站立不住,跟着落下了不少。
土山后面有七八个负伤的明军将士,见此情况,都咬牙站了起来。其中一个左臂被鞑子砍了一刀地,就右手握着把单刀,没有任何说话,补到了空位上,继续在同袍战斗过的地方继续战斗。
不管庄里庄外,关注的焦点都是在这座土山上。看到土山上的情况,左手吊在肩膀上的卢象升,右手抄起一把大刀,立刻开始点人。
“大人,您不能出去了啊!”有亲卫见此,连忙劝阻道,“你的手已经负伤,再出去,也冲不过去的!”
卢象升已经在之前支援过一次土山,也是那一战,他的左手负伤。
此时,他听了便用刀尖一指道:“土山再不支援,很快就要失守了!”
他能看到,如今已经连伤兵都冲上去防守了,可见局势之危急。
而此时,远处的豪格,看到大清勇士不时跃上土山,虽然最终都被打下来了,可他知道,大清勇士能这样跃上土山,就说明土山上的防守潜力已经被消耗殆尽,估计要不了多长一会时间,大清军队就能打下土山了。
不过,此时的他,并没有得意之色。实在是贾庄这一战,太出乎他的意料了。虽然他明白困兽犹斗,可这个困兽,却是太能斗了,斗得他只能用人命往里填。
但幸好的是,不管怎么样,土山终于要攻下来了。而土山一旦攻下来,那已经有些残破的贾庄,也能很快就攻下来。
“差不多了,顶多还有半个时辰!”和豪格在一起的图尔格,也明显松了口气道,“这卢象升的首级,还真是有点难砍!”
可就在这个时候,急促地马蹄声传来。能够通行无阻地到达主帅这边,都不用看,就能知道是什么地方来人了。
但他们却没想到,一条意想不到的军令传给了他们:“大将军有令,即刻退兵,会合主力行动,胆敢延误军机者,军法严惩!”
不管是豪格,还是图尔格,全都是一愣。随后,图尔格没有犹豫,立刻俯首接令。
可是,豪格望了望土山,心中却非常地不甘,当即喝道:“有什么事情非要即刻退兵,老子马上就要拿下贾庄了!”
然而,回答他的却是军令地重复,以及,这队传令兵对他的虎视眈眈。
这个时期的满清军队,号令严明,军令如山,一旦认真起来,谁也不敢违背。一如当年的浑河血战,野猪皮努尔哈赤对于违背军令的鞑子将领,一次就砍过好多个。
此时,多尔衮就知道豪格要是还没拿下贾庄,可能会不甘心,就严令而至,不再给他机会。
豪格也不是没脑子的人,明白自己哪怕是皇太极的儿子,真要死在军法上,那也是白死。就算事后算账,可自己毕竟已经死了。因此,他知道没得商量,就只能再度不甘地看了一眼还在激烈战斗的土山和贾庄,而后恼怒地喊道:“鸣金收兵!”
土山上,一队白甲兵混在二鞑子中,已经到了最后一道明军防线处。他们就犹如丛林中的猛虎,只是潜伏者,等待着机会。
忽然,防线处,又一个明军将士抱着一个鞑子滚下了土山。这个时候,防线就露出了空隙。那名为首的白甲兵一见,把手一挥,这群白甲兵便如恶虎般就往刚露出来的缺口扑去。
可就在这时,满清鞑子的鸣金退兵声响起。顿时,这些白甲兵犹如被人用无形的缰绳,一下紧急拉住了他们。
他们每个人都很不解,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种关键时刻竟然会鸣金收兵。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到有一名包裹着伤势的明军将士堵到了缺口处,便恨恨地一咬牙,一边往下退,一边大声喝令道:“退!”
其他满清鞑子们也满是不解,心中非常不甘,毕竟再打一会,就要打下来了啊,可此时却传来了撤兵的军令。然而,军令如山,他们也只能是心中不甘而已,军令不敢违,只能退下战场了!
而明军将士们,不管贾庄或者土山,都一下瘫倒在地,趁机喘口气。不过等他们看到满清鞑子竟然整队开始退出视线范围时,在愕然片刻之后,终于欣喜若狂起来。
“我们胜利了?”
“我们赢了!”
“鞑子退了,我们赢了,我们胜利了!”
“万胜!”
“……”
冲天的欢呼声,吓走了刚才还在肆虐的寒风。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热热的,滚烫的!他们的血液,都在沸腾!
贾庄,终于守住了!我们,坚持到了胜利!
崇祯窃听系统 71 奖励
确认了鞑子退去,刚准备冒死救援土山的卢象升一口气松下来,便再也站不住,就算贵为兵部尚书,统领天下兵马,却也和普通将士一般,一屁股坐在了冰冷的地上。相对于其他人的狂欢,他还是有点疑惑的。
如果鞑子的退兵,其实是欲擒故纵,想让自己这边放松警惕,卢象升是觉得不大可能。因为刚才的形势危急,鞑子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匆匆撤走,最大的可能性,是不得不走!难道……难道是自己的疑兵之计凑效了?
心中闪过这个念头,可很快,卢象升又自己否认了这个想法。如果自己的疑兵之计奏效的话,也不会直到现在鞑子才匆匆撤走。从这个情况看,更大的可能性,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让那多尔衮下定了立刻撤兵的决定,可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难道真得是援军到了?
卢象升自然不可能猜得出来,是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种子知道了他这个主意,立刻给予了配合,才让犹豫中的多尔衮下定了撤兵的决心。
卢象升想了一会没想明白,也就把这个疑惑埋到了心底,歇息了一会后站了起来,往那些战死的同袍遗体走了过去。如今,是有机会整理安置他们了!
而在高起潜所在中军帐,他和王承恩两人都是满面愁容地相对而坐。由于敢战之士的消耗,特别是天雄军伤亡超过了一半,这边往贾庄推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不管是高起潜,还是王承恩,对此都是一筹莫展。
说句实话,在此之前,王承恩并不懂兵事。在他看来,两军打仗,更多的是数字上的对比,这里好歹有五万人马,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怎么样都能往前冲冲吧?
可自从他来到这里之后,就见识了那些平时夸耀自己乃是精锐之师,看着很厉害的兵头们,遇到鞑子军队时根本抵挡不了多少时间,甚至有的军队乃是一触即溃,不要说一对一了,就是一对四,一对十,都是个问题。打仗,根本就不是数字游戏而已。包括士气,训练,指挥等等,很多东西根本就不是平日里想象那样,也不是平日里的样子货就可以的!
虽然要是救不下卢象升,王承恩并没有多少责任。可他从京师过来,自然知道皇帝对此的期待有多大。身为皇帝的奴仆,自然也想着能救下卢象升是最好了。可是,这个时候,他其实对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亲卫狂奔入帐,也不通报,一脸地惊喜,大声地禀告道:“大人,满清鞑子退兵了,满清鞑子退兵了……”
“什么?”高起潜和王承恩几乎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一脸地不可思议。
特别是高起潜,最是激动了,快步走到亲卫面前,厉声大喝道:“你再说一遍,鞑子退兵了?”
“是,我们前面的鞑子退兵了,正在拔营往北撤!”亲卫连忙回答,一边还用手往外一指道,“大人可亲自去看一下!”
不用说,肯定是要看的。
高起潜和王承恩都一起冲到了大帐外面,爬上瞭望塔,发现远处的鞑子果然在退兵。骑兵掩护之下,军队正在往北而走。看着全营的明军将士们都在高兴地欢呼,高起潜才高兴一会,忽然就如中雷击,脸色惨白,一下傻在那里。
而他边上的王承恩,则是欣喜若狂,不过马上发现高起潜的神色不对,不由得疑惑地问道:“高公公,鞑子退兵了,你怎么看着还不高兴呢?”
“卢……卢尚书怕是凶多吉少了!”高起潜有点失魂落魄地说道,“完了,完了,全完了!”
一听这话,王承恩顿时就傻了,想想好像也是,满清鞑子之所以拦在前面,就是不让自己这边去救卢象升。如今退兵,那肯定是达到了目的才会退兵的。
这么一想,王承恩的高兴劲也一下就没了。想着皇帝知道卢象升战死,肯定会非常失望,大发雷霆,他也立刻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同时,他盯着高起潜,心中也在想着要不要现在抓他回京。
两人待在瞭望塔上发愁,哪怕那些将领纷纷跑来中军帐报喜,他们都没有理会。
对于那些将领来说,好歹他们没有逃跑,也算尽力,至少比起以前,这次是真得可以算尽力了。就算他们中有人想到了卢象升被杀,也不觉得自己有事。因此,他们每个人都是高兴的。只有卢大,杨国柱和他们一样担心,向高起潜请示要派夜不收前去贾庄一探究竟。
正在这时候,却已经有夜不收狂驰而入,一边驱马在营地奔跑,一边兴奋地大声喊着:“本兵守住了贾庄,贾庄解围了……”
听到这话,呆若木鸡中的高起潜一个激灵,顿时跳了起来,幅度之大,差点就跌下瞭望塔。不过他却不管这个,连忙核实情况。
没过一会,他竟然失态地跪在了瞭望塔上,感谢上天,保住了他的这条老命!而后,他立刻下令,全军开拔,前往贾庄和卢尚书汇合。而王承恩也是高兴异常,连忙安排人回京师向皇帝报喜。
当这个消息传遍军中之后,所有的将士,心态有了一丝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转变。这些天和强大无比的鞑子野战,自己竟然坚持了下来,而且最后的结果,是鞑子退兵了,自己这边赢了!
虽然双方的伤亡比有差距,虽然鞑子还是那么嚣张,可在这些明军将士心中,却似乎不再那么恐惧了。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刚安排完了难民的事情,回到了宫中。这时,他从王承恩那边的窃听种子处,知道了卢象升没事了的消息,不由得也是非常欣喜。
事实上,他通过伍忠那边的窃听种子,已经知道假消息成功传给了多尔衮。但效果如何,因为伍忠被带走,他并不知道。此时听到,他才算是放心了。
如今这个时候,也只有他才知道,满清军队撤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由得心中很是有点成就感。有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
他正想着,忽然就见窃听系统有文字显示了出来:用计让满清军队退兵,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此乃成为统帅的一次历练,奖励丙级窃听种子一颗。
崇祯窃听系统 72 老天都帮自己
崇祯皇帝一见,不由得很是高兴。系统这是给惊喜啊!值得肯定!不过把这颗丙级窃听种子“赏赐”给谁,还要再斟酌一下才行。
高兴了一会之后,他便斜躺在龙椅上闭目养神,开始考虑起之后的事情来了。
御马监的这次案子,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御马监上上下下的所有有官衔的人,包括军中将领。如今东厂正在查抄抓人,难免人心惶惶。
最为关键的是,御马监管辖的这几支军队担任宿卫宫中的要职,万一发生个什么动静,皇宫就是第一个遭殃的。还有,勇卫营在外面打仗,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可不能因为对御马监的整顿,就影响了勇卫营!
想着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心中对于整顿御马监之事,变得更为谨慎了起来。
实际上,他在曹化淳递上来的贪腐名单中,就有看到勇卫营的两位监军的名字了。不过相对来说,没有留在京师的这些人严重。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原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之心其实并不笨。他也知道,不能把手下的军队战斗力都给整没了,多少总要有一支王牌之师在手,这样他也能有话语权。
因此,御马监辖下的四卫二营中,他们并没有怎么动勇卫营,且尽量保证了勇卫营的训练和后勤。也因此,四卫二营中才有这么一支能打的“御林军”。
原来的崇祯皇帝并不知道这中间的曲折隐情,以为出了勇卫营这支能战之师,就觉得这种组建军队的方法有用,就又赶紧成立了一支,结果却再没有勇卫营的战力。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便有了决定,对于勇卫营,要以安抚为主,对于其他几支军队,则是整编为主。现在暂时先不管,让曹化淳带着东厂把恶人做足了,然后自己再去选择性地特赦一些低级军官,至少要做到稳定宿卫皇宫的禁卫。
此时的曹化淳,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当恶人。东厂扩充,一下补充了五百人,还把宫内第二监给扳倒了,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意。
当他看到其他各监的那些掌印太监时,心中格外地有底气。皮笑肉不笑地应酬一二,内心则想着,等着吧,先立威,回头再一个个收拾你们!
东厂正在查抄御马监相关人等,人手不够,曹化淳就把刚补充进来的五百难民,让他们稍微收拾了下,就派给那些番役带着,继续去查抄。还有刚抓来的那群公子哥们,也得早点伺候,早点向皇上禀告情况。不得不说,这一天,他是非常地忙碌,不过很快乐不是!
但是,其他人却不一定有曹化淳的心情了。从难民营离开之后,内阁中,辅臣方逢年就无精打采的,坐在案几后面发呆,也不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
薛国观过来,看到他这样子,就走到他面前,认真地问道:“就只是府上添了一张嘴而已,你身为大明辅臣,有必要这么闷闷不乐么?”
方逢年一听,气得差点吐血,你个薛蛮子,搞出了这么多事情却不知道怕!心中恼怒异常,不过表面上,他却只是冷淡地回答道:“天气严寒,身体稍微不适,薛阁老想多了!”
薛国观一听,没有再说话,转头看了下另外一边的杨嗣昌,见他倒是提笔在票拟,便没有再说话,走回自己的座位去了。
方逢年看着他离开,心中骂了一句“薛蛮子”,而后又在心中叹了口气。此时的他,发愁啊!
当然,他并不是为了自家府里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而发愁,而是因为今天这个事情,让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搞不好薛蛮子之前向皇上提议的借款一事,很有可能会公之于众,被推行下去执行。
那个向文武百官、王公勋贵借款的事情,可不是今天五品官以上领一个难民的小事可比!或者反过来说,今天只是五品官以上的官员领回一个难民,就这样的小事,文武官员,包括勋贵都是反对的。那要等借款一事公开,岂不是踩了所有人的尾巴,他们都会跳起来,估计都会疯!
然而,朝廷没钱,可勤王军要钱,收拾战后残局要钱,重整长城防线要钱……反正所有能想到的地方,全都要钱。如此背景之下,皇帝有非常大的可能会采用薛蛮子的借款提议,除非有其他来钱的方法,而且是要有足够多的钱,可是,这可能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