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景清磨完了刀,便试穿他的官服,拿着那把短刀,忙活着找地方藏,一会放进怀里,一会插|进靴子,就仿佛临阵之前的将军。
妙锦退出书房,轻轻掩上房门,她走起路来也有点步履不稳,觉得腿上没甚么力气。
……
京师皇城北面多山,东面抵内城城墙,南边多官府衙署、且纵深小离正阳门太近;唯有皇城西侧,以及西南边秦淮河流经之地,方是京师内城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陈大锤赶着毡车,沿着皇城西边的街巷转悠。朱高煦便坐在马车上,透过车窗观看着沿路的铺面、风景。
靖难军进京已有两个多月,初时京师的惶恐已经渐渐消散,世人很快发现倒霉的人全是官宦之家,于是商铺重新开张,换了个皇帝生意照做、日子照过。街巷上车马如龙,人头攒动,市井十分热闹。
马车先缓缓地通过了拥挤的花鸟街,朱高煦见到一处要典让的铺子,便在门口停留了一会儿。
朱高煦寻思,他确是爱养花草,但植物若没人照看、浇水,便要枯萎,摆着一堆枯死的花草在店铺里叫卖就太稀奇了。
经营这种店铺比较麻烦,他便叫陈大锤赶车离开了此地。
及至秦淮河北岸,朱高煦便见到了一条卖玉器、首饰的街,当下便有了兴趣,叫陈大锤绕进去瞧瞧。
做生意的总有经营不善要典让铺子的人,很快朱高煦便发现了一家。马车停靠下来,他走进大门,在里面东张西望看起来,一会儿掌柜便走过来了,招呼一声便陪侍在一旁。
朱高煦瞧着那木格子里放的各式玉器、珍珠,多是玉佩和玉质挂件,他转了一圈,没发现有啥好东西。
虽然五颜六色的东西有很多,但朱高煦没发现有色泽好的。只有一块和田玉看起来颜色纯粹一点,可惜隐隐有点泛青绿颜色。他早就知道这种白玉、要乳白温润的羊脂玉才值钱。
那掌柜的一直在注意朱高煦,见他在只在和田玉前面稍稍站了一下,又微微摇头走了。掌柜便道:“好一点的东西都当了,不过这铺子好,楼上能看到秦淮河的风景哩。”
“咱们不开酒肆茶楼。”朱高煦笑道,“若是有贵重的货物进来,放在何处?”
“客官请随老儿过来。”掌柜的道。
很快朱高煦便认定要买这间铺面了,因为里面的小院里有一间精巧的密室。一副壁柜有机关,打开机关、掀开之后里面还有一间藏宝物的暗室;壁柜一合拢,很难被人发现入口。
朱高煦立刻与掌柜签了契约,连价钱也没商量。
他办完了这事儿,马上离开了此地,径直回府。
马车到王府大门口,朱高煦刚下马车,忽然一个声音道:“高阳王。”他转头一看,一个头戴帷帽的高挑女子正站在街边,刚才的唤声正是妙锦的声音!
一瞬间他的脸上表情微妙地变幻,他很惊讶,没想到妙锦还会来主动找他,来得也很突然。也有点担心,正如朱高煦刚刚搬进这座府邸就明白的细节,府上原来的奴仆不可靠!
朱高煦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说道:“先上马车。”
他立刻掀开木门,请妙锦上去,然后看了一眼关着的府门和侍立在门口的奴仆,自己也走上马车,拍了一下木板道:“陈大锤,走!”
马车再次离开了王府,朱高煦犹自挑开车帘一角,回头观望着街上的情形。
“贸然而来,实在有些唐突。”妙锦的声音轻轻道。
朱高煦转过头,见她已取了帷帽,脸上红红的,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朱高煦便道:“无妨无妨。不过今后咱们再见面,我准备了另一个地方。”
妙锦不置可否。
他打量着妙锦,见她今天穿着淡紫色的半臂、月白襦裙,绸缎面料泛着光泽,柔软的衣服料子让她的胸襟显得非常饱满鼓|涨。虽然衣服的颜色不艳,但妙锦一向打扮清丽素净,今日已是朱高煦见过她最艳丽的妆扮了。
她的坐姿很端庄,玉白的双手合拢放在腿上,指甲上涂抹着精细的浅红颜料,与雪白的肌肤相称,颜色分外娇|嫩。坐着时,裙子便绷紧了,髋部的绸缎皱褶,让那圆润的线条更为扎眼明显。
朱高煦还看见她耳朵上戴了耳环,又小又新的银质耳环很素雅,她的眼睛周围涂抹了珍珠粉,于是乍一看去,眼睛、耳朵上隐隐有白光闪耀,让人觉得她精神气色很好,白净而雅致。
于是坐在朱高煦面前的,根本就是个优雅的绝色闺秀。
“你爹如何?”朱高煦轻声问道。
妙锦的明亮的目光从他脸上拂过,“今日我们不说他可好?”
朱高煦便点点头。
妙锦又柔声道:“今年的春|色将尽,却因国家多事,没机会踏青,高阳王今日愿意陪我看看风景么?”
朱高煦想了想,觉得京师内城的街上人多眼杂,便提议道:“外城的钟山路途不远,也比较清静,爬上山便能俯览全城美景,咱们去钟山罢?”
妙锦轻轻点头。
于是朱高煦拍了一下车厢,说道:“大锤,去太平门。”
一路上,他寻思今日正好见到了妙锦、考虑是否把她再次绑|架了!但这次有点仓促,甚么都没准备好……京师新府不比北平的高阳郡王府,新府的人有点复杂,肯定不能关人的。新买的玉器铺,今天才写契约,就怕原来的掌柜最近几天还会回铺面。
于是朱高煦放弃了打算,想再等几天准备妥当。他很想问妙锦,景清甚么时候去胡干,但她刚才不愿意提起,只得暂且作罢。
朱高煦想起景清,就挺服他!如今贵为天子的朱棣,人到中年,甚么风浪没见过?就凭景清那点势力,想谋|刺朱棣,真的是想多了……当年荆轲刺秦王,有燕国太子不溃余力的支持,而秦王也从未亲自打过仗、武功不见得有朱棣强,荆轲照样功败垂成。
朱高煦认为要行|刺帝王,只有一种情况最容易成功。那便是帝王得罪了太多有权力势力的人,有重大的利|益矛盾,比如雍正皇帝。
马车出得太平门,很快就到钟山脚下了。
朱高煦叫陈大锤找地方等着,便与妙锦一起下车,挑了一条僻静的小路上山。妙锦戴上帷|帽,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前面去了,朱高煦便只得跟在她后面。
她那月白的裙裾在微风中飘动,随着步伐,那圆润而挺翘的轮廓若隐若现,难怪以前朱高煦会想,她那一处地方便价值连城。
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人,正如朱高煦所料,京师的风浪虽逐渐趋于平静,但恐|怖气氛还在,很少人有心思游玩。
“高阳王,你还行么?”妙锦转过身来,重重地喘息着,俯视着朱高煦,脸上露出美丽的笑容,伸手撩了一下落到脸庞的青丝。
她今天的心情似乎很好,常常露出美妙的笑容,朱高煦在北平见过她多次,以前她所有的笑加起来,可能没今天多。
朱高煦气儿也不喘,忍不住吹嘘道:“我在战阵上,身上穿着五十斤的盔甲,还要带几把武器,左右冲突作战,能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
妙锦笑了笑,转过身继续往前走。
俩人走得慢,爬了许久山,还没到山顶。就在这时,忽然豆粒大的雨滴滴到了朱高煦脸上,顷刻之间,周围“哗哗……”地下起大雨来。
“今天早上就没太阳,忘记带伞了。”朱高煦道。
俩人瞬间被淋成了落汤鸡,妙锦指着前面的房子道:“好像有间庙,咱们快去躲雨。”
“小心脚下,刚下雨路最滑。”朱高煦提醒道。
二人便加快了脚步,赶紧跑到那庙子里躲雨。这房子只有一间,里面供着个泥菩萨,没有人守。妙锦跑到门口,转过身来时,见朱高煦呆呆地立在雨里,她便道:“高阳王还不快进来!”片刻之后,她忽然脸上一红,双手环抱,瞪了朱高煦一眼。
一阵尴尬的相对,妙锦刚刚跑了一阵路,此时还在不断喘着气儿,身体微微起伏着。雨水打湿了她的秀发,正沿着她妩媚的眼角,往美艳的脸上流淌。她的手臂在颤抖,似乎想放下去,脸也越来越红,终于一扭柔软的腰身、转过身跑进庙去了,说道,“你要淋雨,不进来就算了!”





大明春色 第一百五十七章 钟山风雨
暴雨下了一阵就小了,钟山上,一只脏兮兮的京巴狗从树林里钻了出来,用力抖掉身上的雨水。它走到一处流淌着清澈积水的山壁前,偏着头伸出舌头飞快伸缩“吧唧吧唧”喝了一阵水,又甩了一下身上的湿毛。
不远处就是一间小庙,大雨方过,雨水正沿着瓦顶从屋檐上往下淌,击打在地上的水坑里,溅起白色的水花。
妙锦的声音道:“我全身都湿透了,怕被人撞见,怎么下山呀?”
朱高煦从怀里掏出一枝火折子,早就湿透了,他便扔在旁边,接着又拿出了火镰、火石。妙锦见状诧异道:“你还带了此物?”
“今天出门办事,带了一些随身之物。”朱高煦点头道,便去墙角将茅草抓了一把过来,又收集杂乱地面上的破木头,折断后做柴禾。他一面忙活,一面道,“绸缎衣裳轻|薄,很容易干,把你的衣裳烤干再下山罢。”
很快房子里就升起了一堆火,池月蹲在火前,伸手烤起火来,她本来打扮得很精致,此时头发衣服已是一片凌乱。
破庙里连窗户都没有,采光非常差,生火之前光线很暗。此时那艳丽的容貌在火光下泛着鹅黄的光,好似一副绝美的油画一般。
就在这时朱高煦便开始脱袍服,池月有点紧张地说道:“你作甚?”
“我把里衬脱下来撕开,做成绳子。”朱高煦指着墙,“一会儿你的衣裳要搭起来,才好烤干哩。”
池月听罢脸一红,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却终于没出声。朱高煦已经把里衬也扒了,变成了光膀子,妙锦蹲在那里,忍不住又时不时地看他一眼,她的身子愈发紧张了。
朱高煦做事干脆利索,麻利地做好了布绳,便横拉在破屋子里。他又把门也关上了。
池月见状,红着脸动弹不得,十分慌乱的模样。
过了一会儿,她才颤声道:“你转过身去,不准回头!”
朱高煦便转过身去,背对着里面。
火堆旁边悉悉索索的一阵响动,有潮湿的木头在火中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除此之外周围一片宁静。
“好了么?”朱高煦问道。
“嗯。”池月的声音轻轻应了一声。
朱高煦便转过身来,见各式女子的衣物都搭在了布绳上,便如一道帷幔一般、位于火堆旁边。他似乎有点失误,若是拴绳子时、将火堆搁在里面,内亮外暗,他就能看黑白影子了。现在火堆在外边,甚么也看不见。不过如此朱高煦可以烤火,却没那么冷了。
就在这时,忽然“哗”地一声,一阵大风吹来,猛地把门吹开了,连那绳子上的衣物也被刮得散落一地,屋子里顿时一声惊呼。
朱高煦一愣,见池月满面通红,急忙蹲下身蜷缩在火堆旁边。
他呆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忙转身去关木门,又找了一根木头顶住。就在这时,她发|颤的声音忽然道:“漂亮么?”朱高煦听罢,转过身来。这时池月抬起头看着他,俩人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池月深吸了一口气,竟然缓缓起身轻轻踮起脚尖在火边转了两圈,柔声道,“高阳王,你要记住哦。”
她的杏眼天生妩媚、容颜艳丽,在这破旧的木屋中,借着粗劣的篝火,此情此景,仿佛梦幻而不真实,但又那么细腻,连她耳垂上的银饰纹路也真真切切。
她的妩媚、羞涩、害怕、紧张,无数矛盾的东西,却都在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上,融在了一起。
朱高煦不知该如何回应她的话。
池月又幽幽说道:“记得在清泉寺相见,我就说,高阳王的话那么暖,怀里也一定很暖和。你让我死在你怀里罢……”
朱高煦似乎明白了什么,摇头道:“你不要着急,我有办法,会处理好那件事。再等两天,只消两天时间!”
池月也摇头,轻咬了一下朱唇,红着脸道,“高阳王,抱我。”
朱高煦额头上的筋又鼓了出来,终于缓缓向她走过去。
池月将头柔柔地靠在他的肩膀上,在他耳边像咒语一般轻声念道:“我要你记得我的好,要你心痛、抱憾,这样你就能永远记住今日的我。那我便没有死,依然留在这世上……”
风又起了、在小雨中刮得十分猛烈。那树梢的枝叶在不断地摇动,路边的丝麻草在风中像瀑布一样飘荡。
风灌进了门缝,那声音十分大,呜呜的风声异常忘情。搭在布绳上洁白的丝绸里衬、刺绣的两朵花儿嫣红鲜艳,被门缝里灌进来的风吹得像风帆一样鼓起了很高,柔软的面料在风中荡|漾起伏便如波涛一样汹涌。
……
昨日下了一场暴雨,很快就消停了,但风一直持续到今天早上。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景清便起来收拾好了。他穿上了崭新的白绸里衬,将一条白绫系在腰间,然后把带鞘的匕首好生插|在腰绫里,他盯着铜镜中的自己,脸色沉静地将干净的团领官服穿在外面,官服刚刚熨过,折叠的笔直纹路尚且可见。然后戴上乌纱帽,扶正。
景清一身整洁,就差一朵大红花,便打扮得像个新郎官一般。
沿着廊芜走出去,景清看见女儿正在一间屋子门口,脸色疲惫苍白,扶着门框,看着他。
“准备好了?等老夫的消息。”景清看着她道。
妙锦微微点头,甚么话也没说,只是幽幽地叹息了一气。
景清走出府门时,见大门上又多了两个红字:叛贼!
“哼!”景清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声音,待随从牵马过来,便翻身上马。一个随从在前面拿着马杖,一个牵着马,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便向御街方向走去。
时已至春末夏初,但昨日下了雨刮了风,一大清早竟然尚有寒意。早朝的时间很早,出门时光线有点朦朦胧胧,前面拿马杖的奴仆提着一盏灯笼。
一行人路过秦淮河边,景清见河面上水波飘荡,淡淡的白雾渺茫。冷风吹在他脸上,他不禁微微勒住马头,看着河面,沉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吟罢,他翘首迎风长叹一气,便继续往前走。
等他们来到大街上时,去上朝的官员越来越多了,有的骑马、有的骑驴、有的坐马车,到处的灯笼都星星点点。一些住得离皇城稍远的,为了不迟到,早上便要打灯笼才看得清路。
景清一路走去,见街边的铺面大多已经开了。那路边的食铺外面放着火炉,上面的蒸笼白汽腾腾,将各种香味儿飘得满街都是。
景清觉得肚子有点饿,寻思死|刑犯临行前还要吃顿饱的,自己不能做饿死鬼。便叫随从停下来,给了一个奴仆几个铜板,说道:“买两个包子,要羊肉馅的。”
等奴仆拿着菜叶包着的热包子拿过来时,景清只觉得口中生津,坐在马上便吃起来,他又道,“你们要吃,也去买。上朝还有一会儿。”
奴仆们便凑钱出来,递给了一个人,叫他去买包子去了。
景清吃完一个包子,抬头已能隐隐看见承天门的重檐顶,他拿着包子,神色渐渐凝重。赶紧又悄悄地伸手摸了一下腰间的匕首。
他的脸越来越冷,也更加坚定。




大明春色 第一百五十八章 忠烈
妙锦坐在梳妆台前,将自己打扮了一番,便看着桌面上的一条白绫发怔。
她将昨日在钟山的光景想了一遍,脸颊、耳朵又是一阵发烫。彼时云里雾里的竟然没觉得疼痛,但过后一直到现在身上还在火辣辣地疼。以前简直没想过会这样就委身于人,一向的念头是贞洁比性命还重要。如此着实有点仓促,但若昨日再矜持不给予他,留着下地狱又有甚么意思?
此时此刻她更留恋人世,眼角挂着泪珠。但周围的传言着实把她吓到了,甚么每天二十几条汉子守着、甚么脱光了衣服游街。如此折|磨受辱真的不如死了算了!
妙锦寻思了片刻,景家肯定比方孝孺家还惨。方孝孺只是骂燕逆而已,但景清的做法绝对不能被轻饶……如果意图谋|刺皇帝,还能被宽容对待,那将来不是更多的人要干那事?皇帝肯定要恐|吓世人,以儆效尤!
她不想自己死了还给高阳王和世人留下被侮|辱的印象,心道干脆化成灰算了,谁还能拿她怎样?
想到这里,妙锦便起身去准备柴禾和油。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许多官员及随从、正在去上朝。景清在马背上拿着剩下的一个包子、咬了一口,他的几个随从也买到了包子,正在旁边狼吐虎咽。
就在这时,一个孩儿在包子铺前面看了一会儿,可怜巴巴的样子,然后向景清走了过去。
那孩儿离景清几步之遥时,忽然从怀里拔出了一把短剑,飞奔跑向景清!景清瞪眼看着那孩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孩儿已冲到马匹旁边,拿短剑向景清腰上连|捅三刀!
“啊!啊!啊!”景清惨叫三声,立刻按住腰间,血已从官袍和手指间淌出来,人也从马上歪倒下去。奴仆们丢了包子向这边跑过来时,那孩儿竟然又在景清胸上、腹部乱捅了几刀。
几个人急忙按住了孩儿,大声叫喊起来:“有刺客!快来人,有刺客……”
“假仁假义、叛贼奸臣,人人得而诛之!”那孩儿瞪着血红的眼睛道。他的声音浑厚,这时人们才发现杀人者根本不是个孩子,却是个成年侏儒!
侏儒被按翻后,又拼命大喊道:“杀人者,忠臣方公之义子、方忠义!”
景清瞪着眼睛,满手鲜血,指着那侏儒,“你……我……”却终于没说出一句话来,脸色嘴唇纸白,头也仰到地上。
“大人,大人!”奴仆慌张地喊着景清,他的要害连中好几刀、哪里还有一点动静?
消息很快传到了景府,府上顿时一片大哭,景夫人哭天抢地,妙锦急忙带着家奴去把尸体带回府中,伏尸伤心痛哭时,不忘将景清怀里的短匕悄悄拿走了。
……此时朱棣正在早朝,便见宦官郑和弯着腰走到了御座下面,一脸焦急的模样,朱棣便招了招手。郑和上前附耳道:“御史景清,被方孝孺养子刺死在上朝路上!”
朱棣的神色微微一变,点头不语。
等到早朝结束,朱棣才召郑和前来细问。郑和道:“皇爷,那方忠义是个侏儒,原是方孝孺同乡,因乡里天灾瘟疫,父母双亡。方孝孺便将其收为养子,养在府上多年,平素亲自教其经书道德,并为之取名忠义……”
朱棣听罢十分恼怒,一脸杀气腾腾。
郑和小心提醒道:“方孝孺已被拘押,此事应非其指|使。只因京师城破之前,景清、方孝孺、连楹约定自裁殉国,以表忠心;而连楹已死,方孝孺亦拒不投降,唯有景清求活。那侏儒定是为此事、而杀景清泄|愤。”
朱棣冷冷道:“朕原以为方孝孺只写文章,不想他竟养死士!今日杀朕之忠臣,明日是不是也想来害朕?”
郑和吓了一跳,忙躬身道:“此贼罪该万死!”
朱棣道:“朕的大臣,想杀就杀?立刻传纪纲觐见。”
郑和忙道:“奴婢领旨。”
朱棣压住怒气,又沉吟道:“传旨有司,厚葬景清,为他正名,朕要赠其谥号‘忠烈’。”
……
朱高煦是藩王,被安排的王府离皇城比较远,他并未去上朝。快中午时,他才听到景清被方孝孺的养子刺|死的消息。
他先是意外惊讶,但略微一想,顿时便喜从心来!
这真乃: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方忠义,朱高煦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厉害的角色,三下五除二,顿时把他苦思不得其法的烦恼、一下子解决得干干净净!
景清不是朱高煦杀的,连一点关系都没有,便不是妙锦的杀父仇人。而景清一死,朱高煦忙活着营救妙锦的事、便甚么都不用做了,因为事情的关键人物已不复存在。
朱高煦感到一阵轻松,就好似忽然卸下了五十斤的盔甲。
他顿时就想仰头大笑,但看了一眼倒罩房外的奴仆,他又忍住了,只得压抑住内心的喜悦,昂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面心里很高兴,一面又不能表现出来,就像喷嚏打不出来一样,还他娘|的有点难受;又仿佛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女子,张着嘴明明想大声表达,却非要憋得满脸通红,一脸好像很痛苦的表情,看着叫人心慌。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走出倒罩房,打发了侯海,便朝门房走去。
及至内府,他遇见了姚姬,姚姬看了他一眼,便微笑着问道:“王爷何事如此喜悦?”
“我笑了么?”朱高煦愣道。
姚姬摇头道:“谁说只有笑才喜悦?”
朱高煦对姚姬隐隐还有戒备心,因为不知她的底细、又有一些事儿很蹊跷,他便随口道:“父皇登基称帝,我便是亲王,荣华富贵应有尽有,这阵子成天心情都很好啊。”
“王爷只想做亲王?”姚姬似笑非笑地问道。
朱高煦愣了一下,不动声色道:“生为皇帝之子,天生就或多或少有些机会,若是说哪个皇子从来没想过皇储,那肯定是骗人的。因此想不想其实没关系的,也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关键是有没有那个实力和地位。”
朱高煦心道:就连三弟高燧,要名分没名分、要功劳没功劳,三弟都想试试,有甚么好奇怪的?
1...5758596061...4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