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土人县丞立刻又“叽里咕噜”说起来。
思家使者双手合十,向公座深深一拜,说了句什么。土人县丞道:“感谢汉王殿下恩典。”
既然谈得很顺利,没甚么分歧,朱高煦立刻叫人奏乐起舞,准备盟约。反正语言不通,也不用废话什么,大家说好了正事就行。
缔结盟约的方式是签条约。本来朱高煦还想与他们歃血为盟,但钱巽禀报思家等南方土人都信佛,没有这种习俗,于是改为签订条约。
两份文书,双方各执一份。分别用汉字、缅文写成,朱高煦当众叫长史府的官员盖上亲王印,亲笔签汉王字样。然后思家使者签押,云南都司、沈家也用印签字。
朱高煦心里明白的:这种文身没甚么用,但还是要做一个仪式,当着各方人士的面,以证明此事确实无误地达成了盟约。
朱高煦觉得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条约……土人喜欢白银,现在已得偿所愿,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技术加工玉石、更没有销路,白得那么多银子有何不可?而朱高煦也喜欢白银,只不过是更多的白银而已……
比如郭薇那对冰糯种玉镯子,大片出翠、几无瑕疵,在后世小百万元是值的;这么算的话,价值白银差不多就有几百上千两了,也许在大明朝卖不了那么多,但那种成色肯定是价值不菲。.





大明春色 第二百六十八章 良辰美景
朱高煦想到了那一对翡翠硬玉手镯、加工得光滑精细,便觉得沈家很能找到一些能工巧匠;若是开矿的事叫沈家来办,恐怕会更容易一些。
他写了信送去沈府,提出由汉王府派遣军士护卫,开矿则由沈徐氏派人负责;并询问她有甚么要求。
次日一早,朱高煦来到书房,从信封里拿出了沈徐氏的回信。他展开一看,几行工整的楷体字映入眼帘。
书写的内容大抵是,沈徐氏门下有个戏子叫李楼先,为沈家出力了不少。李楼先希望能有机会陪|侍汉王饮酒,问汉王能不能答应这件事。
朱高煦看完后有些困惑。他知道李楼先这个人,那是梨园的头牌花旦,西平侯那女儿沐蓁很追捧此人。
他回想了一下,去年沈徐氏似乎问过他,是否要叫李楼先来陪侍。朱高煦以为只是沈徐氏想奉承自己,当时随口婉拒了……他倒没想到,原来这事是因为李楼先想见他。
李楼先没有什么企图吧?朱高煦想了想,他对那个戏子几乎不了解,但还是比较相信沈徐氏的;如果那戏子有什么问题,沈徐氏应该不敢引荐。
经营翡翠之事,到目前为止出奇顺利。朱高煦稍作犹豫,便提起笔写道:请沈夫人安排时间。
……约定相见的时间是三天之后。
酉时刚过,朱高煦换了一身寻常的巾袍服,径直坐马车到戏院后面的沈园去了。
池塘边的房子里,侍卫们如同此前一般,分别进了左右的厢房。朱高煦待段雪恨从房门里出来,随即走了进去。段雪恨没跟进来,留在了外面的走廊上。
过了一阵子,就有几个丫鬟鱼贯入内,将酒菜摆到厅堂里的圆桌上。
入座后,朱高煦很快看见一个身穿对襟褙子的女子走进来了,他抬起头一看,认出那女子正是李楼先。
以前朱高煦有几次见到她,她都是戏妆的模样,还真没有在寻常时候见过面。让朱高煦微微有点意外的是,李楼先褪下戏妆、却没有多少风尘味。大抵是因她脸上的脂粉抹得很淡,衣裳首饰也比较素净的缘故罢。她身上只有褙子的衣边有些小花刺绣,别的布料都没有花纹。
“妾身拜见殿下。”李楼先的声音很细,就好像捏着嗓子一样。她低着头,竟隐隐有几分娇羞之意。
朱高煦却比较随意了,他微笑着拱手道:“上次请李姑娘亲笔誊录了戏本,还没谢你。请李姑娘过来坐。”
李楼先柔声道:“妾身能为殿下抄写戏本,实乃荣幸之事。”
她小步走近,轻轻坐到一侧的凳子上。因为朱高煦的目光一直在打量她,她没敢抬头直视朱高煦。
李楼先伸出右手拿起桌子上的细颈酒壶,左手轻柔地扶住衣袖,说道:“这些菜肴都是妾身做的,但愿能合殿下的口味……”
朱高煦正想夸她一句,不料就在这时,忽然见她脸色潮|红,似乎有点不对劲……片刻后她的手也颤抖起来了。
“哐!”酒壶掉到了桌面上。李楼先的身子一软,身体竟倒了下去。
朱高煦急忙站了起来,喊道:“来人啊!”然后上去将李楼先的身体掀过来察看。
房门打开了,一个人影闪身进屋。朱高煦抬头一看,正是段雪恨,他便立刻说道:“李楼先似乎中毒了,马上叫郎中。”
段雪恨问道:“王爷无事?”
朱高煦道:“我还滴水未喝。”
段雪恨转身出门,这时附近的几个王府侍卫也走进了房里。接着先赶来的人是徐财六,随后郎中来了,沈徐氏也走进了房门。
徐财六紧张道:“因上回梨园出过事,之后汉王殿下每次来梨园,小的都十分谨慎。这些酒菜送进屋前,已叫奴婢试吃过了……”
“快先去拿蛋清来,然后叫人取水。”郎中头也不抬地说道,“她是砒|霜中毒,幸好中毒不深哩。”
沈徐氏弯下腰说道:“惊扰了殿下,妾身有罪。”
朱高煦道:“等郎中先救人。”
房子内外一阵忙活,很快李楼先就被抬到隔壁的厢房去了。朱高煦在厅堂里来回踱了几步,转头看那桌子上完全没吃过的酒菜,苦思不得其解。
沈徐氏的手指捏着衣角,十分紧张地默默站在门口。
朱高煦便开口道:“此事十分蹊跷,既然酒菜没毒,我也没中毒,为何李楼先会中毒?”
沈徐氏眉头紧蹙,摇头叹了一口气道:“一定是李楼先私自服用了砒|霜。”
“为何?”朱高煦更加疑惑。
沈徐氏轻声道:“女子服用少量砒|霜,能让肌肤看起来更白……李楼先却可能吃得稍微多了点。”
朱高煦愕然看着沈徐氏。
她便接着说道:“世人都喜肌肤雪白的女子。殿下有所不知,不少妇人为了讨男子欢喜,都会偷偷服用砒|霜,最多的是大户人家的小妾。李楼先好不容易才能单独侍奉殿下,她肯定吃了砒|霜。
妾身如此断定,乃因郎中说了她中毒不深,应无性命之忧。若非李楼先自己服用了砒|霜,否则下毒者有心害人、不会放那么少啊!”
朱高煦确实不知道还有这种事,但沈徐氏一说出来,他很快就觉得,似乎确有几分可信度……不然如何解释这样荒诞的事?
沈徐氏一脸懊悔的模样:“妾身确未料到会出这种事。早知如此,妾身便不该答应李楼先那等事了。”
“罢了。”朱高煦走出了房门。他来到隔壁房里,段雪恨等人也跟了过来。
果然李楼先已经很快醒转过来,她拿袖子遮着脸,躺在一张塌上、肩膀在微微抖动。
朱高煦很快听到了她压|抑的抽泣声。他走到塌前时,李楼先急忙把脸侧过去,哽咽道:“都怪我蠢,大概我命该如此罢……”
“你自己服用了砒|霜?”朱高煦问道。
李楼先颤声应一声。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转头看着沈徐氏道:“我相信事实如此。沈夫人、李姑娘不必介怀,此事便到此为止。”
李楼先有气无力地哭道:“殿下拿妾身治罪便是,妾身自作自受,与沈夫人毫无关系。”
朱高煦道:“砒|霜有毒,世人都知道,李姑娘何苦如此?”
李楼先的声音道:“听说殿下爱听妾身的戏,妾身……如今弄巧成拙,反叫殿下见了丑态,呜呜呜……”
朱高煦听到这里,生出恻隐之心,忍不住好言宽慰道:“李姑娘安心调养,咱们下次再见面就是了。”
李楼先挣扎着转头过来,却依旧用袖子挡着脸,“殿下所言当真?”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温和地说道:“当然。今晚我便不多留了,李姑娘好生养着。沈夫人也不必为难她。”
“是,妾身谨遵殿下之命。”沈徐氏忙道。
他走出房子时,天色已黯淡,天空布满了繁星。他抬头看了一眼,心道原本是良辰美景,不料弄得一团凌乱。
沈徐氏跟着走到了走廊上,轻声道:“王爷在梨园竟遇两回惊险,妾身实在疏忽了。”
朱高煦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段雪恨,又见沈徐氏也在瞧她……段雪恨的眼神顿时十分闪烁。上次的意外刺客,正是段雪恨;她本来还算镇定的,不过眼睛有点像沐蓁、很容易就把情绪流露出来。
“我甚么都明白的,沈夫人不必往心里去。”朱高煦道,“咱们在缅甸地区的生意,一切照旧。”
“殿下……”沈徐氏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犹豫。
她说话一向口齿清楚,很少这样言语不清,朱高煦不禁转头看着她,便见沈徐氏脸上微微泛红。
朱高煦抬起手道:“段姑娘稍等。”
段雪恨一声不吭地停下脚步,几个侍卫也跟着留在了原地。朱高煦与沈徐氏沿着走廊转了个弯,沈徐氏用很低的声音道:“梨园闲杂人等太多,也不便防备。下次王爷来沈府罢,妾身当面向您赔罪。”
这句话本身好像没啥问题,但她那副模样反而叫人多想。朱高煦沉吟片刻,说道:“也好。”
俩人一阵冷场,走廊上的灯光一动不动,夜色更加宁静了。甚至叫朱高煦恍惚觉得,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他不禁又去想李楼先的事。李楼先一个当红的戏子、似乎没和朱高煦说过话,见过一两次面也只在仓促之间。
她却想尽办法要靠近朱高煦,不过因为朱高煦是亲王罢了,仅此而已。
“不过是寻常之事。”朱高煦没头没脑地感概了一句。
原来他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民,如今境遇大相径庭;所以李楼先的所作所为,才叫他颇有感叹……或许,别的那些皇亲贵胄、早已习以为常了。
于是朱高煦才随口感叹,(对于亲王)此乃寻常之事。
沈徐氏似乎误解了他的意思,立刻十分温柔地奉承道:“殿下心胸宽广,宽厚待人,叫人好生敬仰。”
朱高煦转头说道:“那是因为我信任沈夫人,并非我能随便宽恕别人。”
沈徐氏寻思稍许,又轻轻屈膝道:“妾身多谢王爷信任。”




大明春色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
在云南只要是晴天,天空便是蓝天白云。
朱高煦一大早收拾妥当,穿着束身戎服走到了承运门口。如同往常一样,他要先与将士们一起负重跑步。
王妃郭嫣与一行女子走到了承运门门楼,她们一齐屈膝礼送朱高煦。
“免了。”朱高煦挥了一下手。他的目光在姚姬脸上徘徊片刻,不禁心道:若论长相美貌,除了妙锦、还真没人可以与姚姬相提并论。
在晴天的朝阳下,她的脸上隐隐泛着青春的流光,十分艳丽夺目。她似乎也发觉了朱高煦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抬起头,正与他四目相对。
朱高煦很快就闪躲了姚姬的明眸,只对郭薇特意说了一句话:“你们都回去罢,王妃回宫时慢些走。”
郭薇道谢。等朱高煦转过身,便听得她们说道:“恭送王爷。”
在这妻妾同堂的王府里,朱高煦找不到别的法子,只得遵守此时的一些规矩,上下尊卑、长幼有序;否则家里肯定会非常麻烦。
他这时想到了父皇朱棣、对几个儿子的安排,大抵也有迫于礼法规矩的原因。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应该是高燧,但高燧并不是皇太子。
于是朱高煦在王府后宫并不能只顾喜好,心里琢磨得非常清楚。
首先得维护王妃郭薇的权威和地位。毕竟她是朱高煦的结发妻,十四岁就嫁过来了,她与朱高煦荣辱与共、休戚攸关。
其次就是姚姬和杜千蕊。不管她们是什么身份,朱高煦总记得那些患难中的温情。
这时他想到了妙锦,心里却是一乱……
朱高煦和将士们在汉王府前厅的宽阔砖地上,跑了近半个多时辰。他便到前殿书房后面的小院廊房,洗掉汗水换了身衣裳,又喝茶吃了点心,然后才到书房里捣鼓正事。
除了旬日沐假,他几乎天天都是这样,三护卫的武将和亲卫军士,都能与他朝夕相处。
若非如此,他估计自己早就发福了,长兄太子就是因为腿脚不便长期不活动,吃得又好,于是长成了那副模样。
负重跑步的时候,赵平作为亲卫武将,也在队伍之中。等朱高煦沐浴更衣来到书房时,赵平也换上了一身甲胄,他将佩刀放在门外,“叮叮哐哐”地走了进来。
赵平抱拳道:“照王爷的意思,云南卫所军户更熟悉山地,末将已从卫所中挑选出正军一百人、并王府护卫五十,准备妥当,今日便护送商贾矿工等前去孟养宣慰使司!”
“甚好。”朱高煦又叮嘱道,“都司与思家签订盟约,咱们有独占孟养地区的玉石矿坑之权。而今只在孟养之地发现了翡翠,赵百户到了当地,定要派人盯住,不准其他人去开矿。”
赵平执礼道:“得令!”
朱高煦点了点头。
赵平便拜道:“末将告辞了。”
“但愿赵百户等兄弟们,此行顺利无事。”朱高煦好言道。
垄|断才会有暴|利。况且现在翡翠还不出名,也没怎么被世人认可,若是刚开采出来、就有好几家竞争比价,那还有甚么赚头?
除此之外,正因刚发现翡翠,许多上等的矿石都在,一开始大伙儿更容易找到珍稀的好矿。
所以朱高煦才专门叮嘱赵平,发现的矿坑不准别的人染指。
赵平走了之后,朱高煦又提起笔给沈徐氏写信,商议经营翡翠之事。
……
正如朱高煦所料,从来没有开采过的翡翠矿坑,最容易发现稀世珍品。
从孟养宣慰使司发现的矿坑里,挖出来了第一批玉石矿,辗转腾冲千户所仓库到达永昌府后,沈家便从里面挑选出了两块可遇不可求的矿石。
其中成色最好的一小块料子,被打造成了一枚圆玉佩和一只玉镯。
两件东西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但颜色却是非常鲜艳的翠绿……非常罕见!一般冰种的翡翠通透,便不容易出翠;糯种易出翠,却显得微微有点浑浊。而这两件翡翠,朱高煦连见都没见过。
他只能揣测,敢情它们便是传说中的玻璃种?
沈徐氏在昆明城最大的一家翡翠楼开张,这套玉器取名“天作之合”摆在正上方出售,价格是三万贯钱或金银。
玉楼开张第一天,宝物就被人买走了。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城里的达官显贵都在问谁买走了玉。
……去年初朱高煦就藩云南后不久,他的十七叔朱权也被封到了南昌。
“靖难之役”初,朱棣的承诺是与朱权平分天下;永乐初,宁王朱权很知趣地没提那事,只要求封在苏州或杭州。但不管怎样,最后宁王还是去了南昌。
十七叔的年龄比朱高煦大不了几岁,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戏曲,据说家里养了几千个戏子。
去年朱高煦写信,描述了《牡丹亭》的故事和一些戏词,请宁王编排此戏。其间几番书信来往,最近宁王终于派长史送来了戏本。
买走“天作之合”的人正是宁王长史。
于是朱高煦在汉王府召见了宁王长史,欲以五万贯购买此物。汉王府遍请昆明城内的官员、名士、富商携女眷观礼,朱高煦在前殿当众接受宁王长史献宝。
众目睽睽之下,朱高煦命人抬出两箱白银放在大殿上。宁王长史也是个妙人,带着随从在大殿上清点白银。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看得人眼花缭乱,更是俗不可耐。
捣鼓了许久,银子总算清点完了。宁王长史才将盛放在雕花紫檀木里的“天作之合”呈献上公座。
打开的木盒摆在公案上,大殿上的宾客女眷,很多人都伸着脖子想瞧瞧,但离得太远了,谁也看不清楚。
朱高煦便道:“来人,叫个人进来,戴上看看。”
宦官王贵抱着拂尘道:“奴婢遵命。”
不一会儿,早已准备好的绝色美人姚姬便轻步走进了大殿。大殿发出一阵唏嘘之声,若非在汉王府大伙儿不敢喧哗,恐怕哗然之声不止于此。
众人的目光顿时又被姚姬吸引了。他们看不清玉器,却看得清人。
只见姚姬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襦裙,浅色淡黄的丝绸,雍容华贵中带着几分淡雅;没有什么首饰的点缀,本是留给翡翠饰物的考虑,却让她更显得矜持。
大伙儿都屏住了呼吸,人们恐怕从未在云南见过如此明媚动人的小娘。
“妾身拜见王爷。”姚姬的脸红红的,被人瞩目她露出了几分不好意思的羞涩。
朱高煦指着面前的木盒道:“你戴上这副天作之合,让本王瞧瞧。”
姚姬又缓缓屈膝道:“是。”
她伸出玉白的手时,又抬头柔声道:“妾身真的能戴么?”
朱高煦愣了一下,因为准备演戏的时候,并没有这句台词。
毕竟是稀世之宝,姚姬应该是很想戴一下的;她仍然轻声问了一句,似乎多余,但又表现出了一种很顺从的姿态。姚姬的性格也不是真的逆来顺受,她却把含蓄的婉约,轻描淡写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高煦点头,十分期待地看着她。她便十分小心轻柔地拿起了玉佩戴在腰带上,又将玉镯滑进了手腕。
姚姬身上的颜色更加明艳。大殿两边有宽敞的窗户,东面的阳光正好照射在她身上,那乌黑的头发泛着光泽,顾盼生辉的黑色眸子、玉白的肌肤、朱红的唇、鹅黄色的衣裳……以及明艳绿色的满翠玉佩、镯子,那颜色闪亮艳丽,叫人惊叹。
大殿上的许多女眷,眼睛都看直了。如同来自天宫没有一丝瑕疵的美丽,多少女子做梦都想拥有。
朱高煦打量了好一会儿,一拍扶手,回顾众宾客笑道:“本王虽花了五万贯,但看起来此‘天作之合’值得此价。人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可遇不可求,名不虚传。”
大殿上顿时一阵附和恭维之声,许多人作礼恭喜汉王得到稀世宝物。
朱高煦挥手叫姚姬戴着玉器退下,她脸上有几分羞涩、几分激动,从公座旁边穿过整个大殿,走大殿正门出去。看起来她只是离开承运殿而已,实际已在众宾客女眷前面展示了一回。
所有人几乎是目送着姚姬的身影离开殿门。
这时鼓乐之声奏起,王府的宴席开始了,以庆贺汉王得宝之喜。
……朱高煦回到前宫时,忍不住对郭薇说道:“今天向众宾客展示‘天作之合’,薇儿乃王妃身份尊贵,不适合那等场合。我做这件事,只是为了炒作翡翠的身价。”
不料郭薇却露出笑容道:“王爷别担心,妾身很就不该轻易抛头露面。”
朱高煦轻轻松了一口气,道:“这一套‘天作之合’,无论是汉王府还是宁王府,都不能拥有。一会儿我叫杜千蕊也过来,你们戴着把玩一下,倒是无妨。”
郭薇微笑着点了头。
朱高煦好言道:“孟养宣慰使司还在开矿,以后定能再发现稀罕的宝物。”
郭薇低声问道:“那宁王长史买下天作之合,也是王爷的意思罢?”
朱高煦笑道:“当然,一件东西的价值,需要不断转手抬价来印证。无论是我、还是宁王,若真想要某件宝物,有的是办法,何必花那么多钱买?”
……
……
(西风昨晚半夜回到的北京,今天回成都,到家之后略作休整就恢复正常更新。
前阵子开年会,经常断更,实在情非得已;西风不是态度不好,不和大家招呼一声……彼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了有些书友没看到,因为没更新只能在书评区或群里说;一种是下定决心,告诉自己一定要码一章再睡,但是跟团太累、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
就像昨晚我信誓旦旦地说要更新,但是坐了飞机头疼得厉害,码了一章实在质量太差、真的不敢发。后来重新码了这一章。不多说了,我要去赶飞机了,今天回成都。
不管怎样,对不起大家了。西风也很焦躁,我心里非常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读者和身,其它都是浮云。恭请书友们,一定要原谅西风,继续喜欢我的书。我不会无事怠工。)




大明春色 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
汉人每到一个地方,肯定要开馆子。
赵平带着百五十人明军,以及商贾、轻罪牢犯等数百人来到孟养,这才刚刚过了两个月;村子里简陋的街道上,已开了十几间食铺酒肆。除此之外,杂货铺、药铺、铁铺等也陆续开张。
大伙儿刚到矿场时,附近村子里的当地人很少,能跑的都跑了。众人的粮秣只能通过孟养宣慰使司治所补给,用白银高价购买思家的粮食。
但不久后,土人发现明军军纪严明,并不劫掠,很快就有不少当地人出现在屯军村子附近。不到一个月,土人便源源不断地送来了大伙儿需要的补给……当然不是白送,他们想换取商铺里的东西。
当地人很快就喜欢上了屯军村子里的美味佳肴,更想要商铺里售卖的物品。
农具、柴刀等铁器非常好卖,中土工匠锻造的铁器锋利结实,物美价廉。实际上在此地炼制的铁比内地的铁上等,因为用木炭炼铁比石炭(煤)更好。现在内地木材木炭昂贵,炼铁大多用石炭,铁器相比之下较脆。
1...101102103104105...4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