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朱高煦一脸笑容抬起手指指着她,叹了一口气,“罢了。”
王大娘想了想道:“王爷只问相貌,那奴婢便大胆了,说实话,小娘可不一定动心,她们不懂的!但年纪稍长的最喜王爷这样,浓眉大眼、人高马大、身强体壮,不管干活还是欢喜,都是这个!”王大娘竖起拇指。
“欢喜啥?”朱高煦道。
王大娘踱了一下脚,指着旁边的床,“就是晚上那个,哎哟!”说罢她双手捂着脸。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了一声,“王大娘不是过来人?还不好意思哩!正是话糙理不糙,我也听过一句话与王大娘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爷说说,是啥话?”王大娘非常愿意和朱高煦说话。
朱高煦随口道:“年纪稍大的妇人,看男子只看两样,吊大,钱多。”
“哎呀!”王大娘一跺脚,转身便走了。
朱高煦没理她,丢下镜子,便一边踱步,一边埋头寻思起来。他有一种感觉和假设:徐妙锦是朝廷奸谍?!
基于这样的假设,那么除夕那晚她要跳井自尽,就说得通了……当时王府的人要用家眷妻小威胁续空,续空要招供的风险就很大了;所以徐妙锦很绝望,毕竟如果被查出来、肯定是生不如死。
后来她不绝望了,因为另一个奸谍章炎,把续空给捅杀了!嘴便被堵住,她的身份也重新安全了。
……景清投靠了燕王?这件事并不能作为反证徐妙锦清白的论据,根本不严密。因为景清是不是真心投靠,无法证实。
……刚才在燕王府里,朱高煦用君影草试探徐妙锦,就是怀疑:王府那小孩误食君影草的“巧合”、根本就是奸谍所为。
……徐妙锦说那句“走得慢,却过得快”暗藏暧昧,因为她心里有鬼,而且心细如发;所以她怀疑朱高煦已经猜出她的身份了,想求朱高煦保密。
这一切都是猜测,朱高煦没有任何证据。而且他很想证明,自己猜测是错的!
他对徐妙锦很有好感,真的不想让她受到伤害;然而,万一朱高煦没猜错,徐妙锦的危害就太大了……她在徐王妃身边,可能获得燕军的最高机密!
毕竟燕王如此信任徐王妃,极有可能把一些很机密的事告诉徐王妃的。
朱高煦踱步走出了卧房,站在屋檐下,仰头深吸了一口凉气。他的心情有点糟糕,尽管荣华富贵,但总感觉身边充满危险,刚有些许小小的慰藉,又发现可能是冰冷而无情的欺骗。
便好像看见那娇艳的花朵,在肆掠的秋风中被粗|暴地摧残,枯萎凋零,一切都只不过是尘土罢了。





大明春色 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
刚回北平时,徐王妃留朱高煦吃晚饭,朱高煦婉言谢绝了,说休息几天再去……说这句话的时候,原本只是一句托辞,然而没过几天他却真的去了。
记得在南京看到的风光,是那样的山清水秀,但现在朱高煦骑马走在北平城中,却满眼是灰暗颜色。街坊也是横平竖直,十分单调。
唯有燕王府的红墙,才让北平城增添了几分艳色。
朱高煦进得燕王府,先见了徐王妃。不过徐妙锦在旁边,他便什么也没问,只说一些家常。捱到酉时,徐王妃又留朱高煦晚膳,朱高煦趁势答应了。
从来没见徐妙锦和燕王、王妃一起吃过饭,今天也不例外。
还是在那间豪华的饭厅,中间摆着圆桌,用精致的云锦铺桌,周围摆放着各种昂贵的物什。墙壁上的彩色仕女图,叫人一时间能忘记外面的百草凋零。
等摆好了碗筷,燕王才急匆匆地走进饭厅。朱高煦等人忙站起来躬身行礼。
“坐,坐下。”燕王随口道。他走到上位先入座,朱高煦等人才陆续坐下。
燕王看了一眼朱高煦,“俺听说高煦来吃饭,不然就不回来吃了,正忙哩。”
徐王妃笑吟吟地说道:“看罢,王爷心里还是很惦记着你们,只是仗一打起来,平时太忙了。”
“儿臣等体谅父王的。”朱高煦道。
不用徐王妃说,朱高煦也能感觉燕王对自己的重视,燕王作为父亲,已经很给面子了……战场上朱高煦提着脑袋为他拼命,总不是虚的。
徐王妃说话也得体,到底是大家闺秀出身。她并没有拿别的儿女来比较,但朱高煦想象得到:别的兄弟妹妹,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燕王又道,“盛庸出济南城,又来攻占了德州!官军攻陷收复州县多处,步步向北推进。”
“王爷,又要出征了么?”徐王妃马上问。
燕王点头道:“王妃不必担心,这回与此前不一样。之前李景隆有几十万大军,其中不乏精骑;现在盛庸手里有啥?”
燕王顿了顿,冷笑道:“盛庸手里连像样的骑兵也没有,俺看他怎么打。”
朱高煦不置可否,也无法预计……一方面,他赞同燕王说的话,这时代骑兵就是大杀器!骑兵不一定无敌,但要对付骑兵,打得的跑不过;跑得过的打不过。马队的机动和战力都不差,没有明显的弱点。
如果步兵对骑兵真的不是处于弱势,那各朝北方修那么多重镇厚墙做什么?
但另一方面,当初在真定城下干耿炳文,朱高煦差点被围死,盛庸用步兵的水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盛庸若有精锐步兵,照样难搞。
朱高煦对战事不予置评,转头看向徐王妃,用很轻松的口气道,“听说小姨娘在炼丹,那些丹药材料是王府的人买来的么?”
徐王妃看了朱高煦一眼,眼神包含的意思不明,大致可能是觉得朱高煦很关注小姨娘……但朱高煦顾不得那么多了。
徐王妃便道:“王府上大多人都信佛,哪懂道家丹药?西城有个池月观,是改建了当年景清在北平的府邸,里面有二三十个女道士,她们会准备东西。对了,出西城外,便是全真派的白云观,那是个大道观,东西很全的。”
“明白了。”朱高煦强笑道。
徐王妃的话里,有几个他熟悉的名字。前世很多人都读过武侠书,没读的也看过电视剧……只是这里的全真派和武侠书的内容区别很大,丘处机并非什么民|族英雄,实际很得元朝朝廷重用,这种宗|教人士只想成仙,政|治倾向对他们来说是浪费修仙时间;尹志平也没那么色,却是一个很给力的全真派弟子,他的锅背得有点冤,若知后世的名声、说不定能从坟里跳出来。
等菜肴上来,朱高煦便不再提小姨娘。
吃过晚饭,他见天色不早,便急着告辞。走出燕王府时,路都快看不清楚了。北平的秋季,能感觉到白天越来越短。
刚才在饭桌上,燕王提到战事。朱高煦估摸着,在北平已待不了多久,燕王每次出征、几乎都是亲征,而朱高煦作为他手下的猛将,多半是要随行的。
朱高煦见王贵等人拿着灯笼,忽然间觉得王贵办事还是稳妥。
回到府邸,王贵跟上来说道:“王爷还记得穷汉市那家‘斌’字酒肆么?那铺子的房屋是典来的,租期又快到了,奴婢是否过去找酒肆东家续租?”
朱高煦寻思,张信知道那地方,现在张信对燕王是马首是瞻……酒肆的隐秘性已经不存在。
他便道:“不用了。你去处理了便是。”
“是。”王贵道,“那奴婢先找人接手,若找不到,就把里面的东西卖了。”
朱高煦站定,说道:“那铺子没人愿意接。你在府上找几个人去卖东西,能弄几个钱算几个。你不用去,我还有别的事儿要你办。”
王贵忙道:“请王府吩咐。”
“到里边书房去。”朱高煦不动声色道。
二人前后进了书房,关上了门。朱高煦绕过书架走到里面,在书桌旁坐下来。王贵站在旁边,躬身等着吩咐,但朱高煦久久没有吭声。
朱高煦本来想让王贵去盯池月观,但又觉得不妥……万一徐妙锦没去池月观,而是去白云观呢?
这事儿,朱高煦不想让别人知道,毕竟一切还待验证;他也不想徐妙锦突然被怀疑,落入姚广孝那帮人手里。
王贵的干儿子曹福,似乎也还能信任。但只有两个人仍然不够。
朱高煦伸手在额头上摩挲了好一阵,终于开口道:“王贵,你去燕王府北门盯着。见到一个女道士出王府,便跟着看她作甚么。她出门肯定戴了帷帽,不过燕王府没别的道士,你看好了……此事定要保密!”
他又描述了一番徐妙锦的身材高矮。
王贵道:“奴婢遵命。”
这事儿只能碰碰运气……燕王府有四道门楼进出,想到徐妙锦住在王府内厅,从北门出的可能比较大。人手不够,没法子的。像后世只跟踪一个人,也不是两三个细作能办好的事。
别说郡王府的人手,燕王府的人更多,但若干秘密的事、真正能让燕王信任的又有多少?




大明春色 第八十一章 离间计
“叮叮哐哐……”金属的敲击声响了整整一上午。
朱高煦走进一间倒罩房,便见一个袖子挽起、骨骼粗壮的大汉正在挥锤锻打着东西,旁边的炭火烧得通红。屋子里还站着陈大锤和两个杂役汉子,他们先看见朱高煦,便急忙弯腰行礼。
“哐!”又是一锤击打到砧板上。
陈大锤转头道:“张军匠,王爷来了。”
那张军匠这才转头看了一眼,放下铁锤,抱拳行礼,却没吭声。
“快修好了么?”朱高煦指着挂在木架子上的重扎甲。
张军匠道:“回王爷话,您这甲乃青塘铁冷锻而成。小的一时没找到好料子,只得反复锻打料子来修补,工夫费得多,最少还要五天。”
陈大锤道:“王爷,张军匠是俺小时候就认识的人,您可放心,他是北平最好的军匠,一定能把王爷的甲胄补得像新的一般。”
“叫甚名字?”朱高煦随口问道。
张军匠抱拳道:“小的就叫张军匠。家父是军匠,小的也是军匠。”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大明太祖把天下人分得貌似井井有条,匠籍的就一直是匠籍。子承父业,保证人力来源,光是轮流为朝廷服役的匠籍人员就有三十多万人,另外还有几倍人数的杂役。
他转头对曹福道:“吩咐厨房的人,给他们的伙食加个荤菜,干力气活就得吃好。”
张军匠抬头看了朱高煦一眼,“小的谢王爷恩。”
就在这时,一个奴仆走了进来,弯着腰来到朱高煦旁边,又在旁边小声说道:“禀王爷,三王子来了。”
朱高煦听罢,便对军匠等说道:“我便不耽搁你们干活,加紧干,这盔甲我很快要穿。”
“是,王爷。”
走出房门,朱高煦径直说道:“人迎进来了么?”刚说完,他抬头一看,便见穿着蓝色袍服的朱高燧、还有宦官黄俨,俩人已经走过照壁来了。
朱高煦便走上前迎接,见高燧在行礼,便笑道:“三弟稀客呀!”
“二哥是大忙人。”高燧也道。
朱高煦看向旁边的宦官黄俨,轻轻向他点头示意。黄俨的神情有点惊讶,他赶紧抱拳弯腰执礼,“拜见高阳王。”
这个宦官黄俨以前是燕王身边的人,朱高煦见过,但来往不多……直到上次郑和提到什么“黄俨在背后使坏”,朱高煦才重视起来。不管谁对谁错,现在郑和是燕王身边的红人,还能和郑和作对的宦官,绝非等闲。
郑和长得壮实,这黄俨却瘦削,身材比高燧还要单薄,主仆二人在一块儿倒也搭调。
“里边说话。”朱高煦抬起手臂做了个动作。
几个人一起走过穿堂,在外厅的一间客厅入座。曹福很快招呼丫鬟端茶上来了。
朱高煦打量了一番高燧,弟弟长得和自己完全不一样,个子不矮、瘦高瘦高的身材,脸上的皮肤白,却是苍白。
这时高燧看了一眼侍立在侧的曹福。朱高煦微笑着转头,曹福微微一鞠躬便走出去了,顺手掩上了房门。
高燧马上沉声道:“朝廷派了锦衣卫,悄悄往世子府送了密信!”
“哦?”朱高煦诧异之余,精神立刻紧张了几分。
朱高煦沉默片刻,问道:“既然是悄悄送,三弟如何知道?”
高燧转头看了一眼站着的黄俨,黄俨说道,“奴婢先得到密告。况且世子的行状本就奇怪,奴婢在世子府安排有人……”
“二哥。”高燧一本正经道,“咱们是亲兄弟,有些话我不得不说,父王一直不太待见大哥,您是知道的。二哥这两年又为父王立下汗马功劳,明眼人都看好二哥。”
如果是“真兄弟”,朱高煦应该就信了。然而,此时朱高煦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高燧和黄俨在世子背后说这些话,究竟能得到什么?
黄俨啥意思,朱高煦一时间不清楚内情;但三兄弟之间的关系,他还是清楚的……世子以前一直对两个弟弟都还可以,包括对高燧。
朱高煦好一会儿没吭声,高燧的声音又道:“咱们去禀报父王!”
朱高煦还是没回答,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很多片段碎片。以前因为关注别的事了,没太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反倒清晰起来!
……去年在涿州客栈,小小年纪、又没什么武艺的高燧,躲在后面,却一刀捅死了一个已经爬不起来的士卒。
……路上朱高煦和世子相互让马时,高燧一直坐在他的马上,完全没有下马的意思,而且一开始没吭声。
……去年底北平被围攻,燕王带走了主力人马,高燧也在其中,并未留在被重兵攻打的北平城。
这个弟弟,真的是一心只想帮二哥?
“三弟,不对劲哩。”朱高煦开口道,“这是个离间计!”
“二哥!”高燧皱眉道,“与朝廷密使勾结的人,又不是咱们。”
朱高煦不动声色地看了弟弟和黄俨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知道三弟与我更亲近,但是咱们的最大敌人是朝廷奸臣,千万别中了他们的奸计。”
高燧露出一丝难看的笑,“二哥啥时候变得如此识大体了?”
黄俨也跟着劝道:“其实世子对燕王府没啥用处的。”
“唉……”朱高煦叹了一声,“我现在真的啥心思都没了,只要父王能胜,咱们兄弟不还是好好的王爷当着?大哥做世子没什么不好,便是大哥让贤了,二哥也想推荐三弟来当。”
“哈!”高燧吃惊地笑了,“怎么轮得上我?二哥的玩笑开得太离谱。”
朱高煦也跟着露出笑容,心道:燕王“靖难”鬼才信,他一胜利就是皇帝,高燧也是燕王的嫡子,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过?其实高燧也不是完全没希望的,有一种情况就能轮得上他,便是世子和高阳王都玩完了!
但现在世子正在那位置上,所以高燧与朱高煦就更亲近。
……朱高煦当然更希望、自己心里的邪恶想象是错的。
朱高煦仰头,拿侧脸对着高燧,故作深沉地叹息道,“我不是开玩笑,三弟若是见识过我看到的战场惨状,也会心生倦意。其实没啥意思,看父王多艰难辛苦!再说我只喜欢骑马纵横,做世子可就不能轻易出去了。”
高燧一脸不悦,摇头道:“罢了,但这事儿一定要禀报父王!”
朱高煦点头道:“那倒也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曹福的声音,“王爷,王爷……”
“进来说话。”朱高煦道。
黄俨小声道:“高阳王府上的奴婢都这样么?”
曹福推开门,在门口道:“郑和来了,说有要紧事要见王爷!”
黄俨立刻站了起来。朱高煦见他的慌张的样子,心知肚明,忙道,“稍安勿躁,郑和定是来传父王的话,他不会进来。三弟,你们安心坐着喝茶,我去去就来。”
朱高煦走出客厅,来到照壁那边的外院,马上就看见五官有点凸出、拿着拂尘的宦官郑和了。
郑和上前见礼,径直说道,“高阳王,三王子在您府上?燕王召二位即刻去前殿见面。”
“郑公公,借一步说话。”朱高煦道。
二人遂走进一间倒罩房。朱高煦也开门见山道:“父王召见咱们,是为世子密信之事?”
郑和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黄俨密告了。”
朱高煦顿时眉头一皱:三弟等今天过来,不是来商量的?只是来拉自己入伙。
他在地上来回踱着步子,开口道,“高燧和黄俨似乎对世子很不满意。”
郑和道:“黄俨与世子有旧怨。三王子,奴婢倒不清楚。”
考虑到郑和是燕王心腹,朱高煦便点头道:“我也正纳闷。他们俩今天上门,一个劲说世子不好,还劝我趁机把世子掀下去!”
“啊!”郑和张开嘴,愣愣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小声道:“郑公公诚心对我,我有啥事,岂能瞒着你?”
郑和沉默了好一会儿,不动声色道:“奴婢是服侍燕王的人,心里只有燕王。”
“好!”朱高煦伸手拍了一下郑和的肩膀,“忠心的人很难得,这也是我欣赏郑公公为人的原因之一。”
郑和听罢仿佛松了一口长气,“多谢高阳王。”
朱高煦道:“那郑公公便先回去复命,我与高燧马上准备去见父王。”
“告辞。”郑和抱拳一拜。
朱高煦目送郑和出门,自己也返身走回外厅,到里面见高燧和黄俨。朱高煦故作惊讶意外的样子,“父王可能已经知道那事儿了,不然急着召咱们去为甚?”
高燧和黄俨相互看了一眼,没有任何吃惊的表情。高燧道:“那我先告辞了,一会儿到父王跟前说话。”
朱高煦点头道:“郑和传话,见父王的地方在前殿。”
送高燧出门后,朱高煦先回房换了团龙服,准备了一番。
他头戴乌纱、穿着红色的袍服,却在屋檐下踱了好一阵子……其实心里也很动荡,有时候会幻想,如果掀翻了世子,自己的一切问题岂不是都解决了?
朱高煦又犹自用力地摇摇头。
其实,燕王府内部很多急着选边站|队的人、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以为权位可以争取来。但在燕王这种强主之下,争抢是没有用的。谁上位,只取决于燕王的意志。
在绝对权威和实力之下,大家争取来的那点权位,被强主收回去不是很简单?正所谓能给你,也能夺你!




大明春色 第八十二章 合情理
原本朱高煦想骑马去燕王府,却突然下起雨来,他遂改乘毡车。
“哗哗哗……”的雨越下越大,他挑开草帘子看时,一阵雨水被风吹过来,扑了他一脸。
时间已临近黄昏,却还没到酉时,天地间却乌云密布、一片黯淡。刚刚还好像在白天,时辰尚早,但突然之间,夜色就要降临了似的……简直叫人毫无防备。
雨在风中飘洒,远远看去就像一股股白烟一样飘荡,视线变得模糊,连燕王府的门楼也朦朦胧胧看不太清楚了。
护卫朱高煦的一小队马兵,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一行人在雨中赶路,顿生神秘。
马车进了门楼,宦官上前察看行礼,放朱高煦的马夫径直赶车去前殿,只是随行的骑兵留下来了,在门楼里躲雨等候。
过得一会儿,马车缩着脖子下车跑过来,“砰”地一声撑开了伞。朱高煦弯着腰从门里走出来,伸手接过伞,说道:“你把车赶到边上,上车躲雨。”
“是,王爷。”
朱高煦一步步走上雨水横流的石阶,饶是心中已经有了思路,仍然隐隐有点担心。关键是掌握的线索不全,比如世子那边什么路数、燕王什么想法。甚至那封密信究竟写的什么,有什么目的?
世间事,往往并不会按照某一个凡人的思路来进行。
收了雨伞,朱高煦放到门口搁兵器的架子上,便提起打湿的红袍下摆,跨进了前殿的门槛。
高燧已经先到了,正站在空荡荡的宽敞大殿中。燕王坐在上面的公座,只能朦朦胧胧看到一个人影。大殿上已经点了灯……但有个很奇怪的自然现象,白天点了灯,感觉上比晚上点灯更暗。
“儿臣拜见父王!”朱高煦抱拳鞠躬道。
“高煦,你可知道世子收到锦衣卫密信之事?”燕王的声音道。
朱高煦道:“回父王,儿臣已经知道了。大哥在北平当世子好好的,父王又在战场上接连获胜,大哥是您的亲儿子,怎会去投靠什么建文朝廷?朝里出谋划策的人也知道,拉拢世子毫无作用,他们怎会做出不合情理的事哩?”
“确实有点不合情理。”燕王道。
朱高煦便又道:“只有傻子才会做不合情理之事,但朝廷诸公不是傻子,所以他们会做合情理的事。”
燕王问:“做什么合情理的事?”
朱高煦答道:“离间咱们父子。”
燕王愣了愣,忽然“哈”地笑了一声:“挺复杂的事儿,你这么一说,好像简单了。”
朱高煦抬起头看了一眼,抱拳又是一拜。
燕王转头道,“高燧,你觉得哩?”
高燧道:“父王,儿臣以为二哥说得有道理,朝里的奸臣实在太坏,诡计多端!”
燕王只是微微点头,无甚感觉的样子。但是朱高煦却有点意外:不久之前,高燧在郡王府上说得那么激动,视作一个难得的机会;然而现在朱高煦不说世子坏话了,高燧竟然忍得住?
至少,高燧不是死脑筋,转变挺快的嘛。
“天儿竟然忽然下雨了。”燕王叹道。
1...2930313233...4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