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春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小姑娘怯生生地道:“您没骗我们吧?高阳王怎会是这般模样?”
“那该是甚么模样?”朱高煦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伸手摩挲了一下脸颊,十分不解。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忽然还冒出一个惊人的想法:难道又穿越成了别人?
他赶紧向水池走了两步,埋头向水里看了一眼。水池清浅,倒影模糊,但能辨认出来,里面的人就是朱高煦啊!
“吓我一跳,我以为变成别人了。”朱高煦松了一口气道。
小姑娘听罢,不知道她觉得朱高煦何处滑稽,竟然掩嘴“噗嗤”笑了出来,惊吓之余,脸上一阵绯红。
……两个女子正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郭嫣和郭薇。她们俩的娘亲徐氏,是皇后娘家人。皇后家宴,遂请了她们母女三人进宫赴宴。两姐妹对皇宫御花园很好奇,便在附近走动了一会儿,这才碰见了刚来的朱高煦。
郭嫣心里正有点怪罪妹妹心直口快,而且她觉得家里很快就没那么窘迫了,祖父去世后,因为十多个伯伯、叔叔分家业没谈好,只要分好了,何至于连件新的绸缎衣服都没有……不料这时眼前的男子竟然说他是高阳王!
高阳王不是个又凶又霸道的恶人?怎会这幅模样,怎会说话那么温柔、那么替人着想?
郭嫣心里忽然有点莫名的失落,说不清楚为甚么。不过郭嫣很快又欣慰起来,终于对妹妹的事稍微放心了。
她打量着朱高煦,此人虽算不上文质彬彬,却是整洁干净、身材高大挺拔,一点都不像是恶人。他的衣裳熨烫得笔直,颜色不扎眼也无花纹,料子却隐有光泽,深紫团领里的白绸里衬一尘不染。身上无多装饰,只有腰间一块羊脂玉佩,乳白温润纯粹,一看就价值不菲。整个人看上去毫不浮夸,十分淡雅。
而且他的声音有磁般特别好听,说话温和,言行从容,对人还很亲切。唯有那如山的身材叫小女子觉得
有压力,隐隐有窒息之感。若说他是恶霸,郭嫣只感觉到霸,并无恶意。
“您真的是高阳王?”郭嫣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朱高煦道:“如假包换。”
一句话出来,旁边的妹妹又捂着嘴在那里忍着笑意,眼睛弯弯的就像新月,可能觉得朱高煦说话有点逗。
郭嫣很懂妹妹的心思,妹妹本来又怕又很担心,期望很低,不料见到要嫁的人是这个模样,她不笑才怪!看把她乐成甚么样子了。
朱高煦果然看了一眼郭薇,笑道:“妹子爱笑,身边的人,定然也很快乐。你们是哪家的千金哩?”
妹妹郭薇的脸颊红红的,柔声道:“我们的先祖父是武定侯。”





大明春色 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任的试探
朱高煦与宦官刚走到一排重檐房屋旁边,便见宦官郑和迎面疾步过来了。
“郑公公幸会。”朱高煦率先招呼道。
郑和看了一眼旁边的宦官,上前拱手,沉声道:“建文皇后马氏欲结绳自尽,幸得宫女发现得早,及时喊人救之。后来马氏欲见高阳王,皇爷准了,下旨叫奴婢来找您。”
“马氏为何见我?”朱高煦道。
郑和道:“马氏问宫人,文圭在何处。初时无人能答,她便寻机自尽。后有人告诉她文圭在凤阳,她不信,要见高阳王。或因高阳王救过她的性命,她最信的人就是您。”
朱高煦看了一眼快到头顶的太阳,说道:“今日母后在御花园设家宴,但既然父皇有旨,那便劳郑公公去见我母后,为我告歉,向母后说我改天再来问安。”
“高阳王放心,奴婢这便去禀报皇后娘娘。”郑和道。
朱高煦又问:“马氏应该不在礼部那边,现在在何处?”
郑和便招手让后面的两个宦官过来,说道,“她在东六宫东北角的一个院子里,那里原来是当作冷宫的地方。奴婢叫两个小的带高阳王过去。”
朱高煦点点头,忽然问道:“文圭真在凤阳……活着?”
郑和道:“真没骗她哩。”
于是朱高煦便抱拳告辞。
御花园在西边,要走到东边去,朱高煦等人在红墙之间的夹道上走了许久、才到柔仪殿西北边的冷宫。
他被带进一个院子里,等宦官们打开里面的一道房门,便见马恩慧被两个宫女守着。朱高煦打量着马恩慧,见她已没穿那天的礼服了,此时一身素净的白衣裙,头发也凌乱、嘴角还沾着一缕青丝,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看起来十分凄惨。
“高阳王,文圭还在吗?他们把他怎样了?”马恩慧看到朱高煦,立刻就问道。
朱高煦道:“文圭在凤阳好好的。堂嫂且放心,文圭乃朱家子孙,又被送到了凤阳守着皇陵,谁敢当着我朱家祖宗的面亏待他?”
或是朱高煦这几句话挺有道理,马恩慧真的就松了口气,只是脸上依然有忧色。
“唉……”朱高煦有点于心不忍地叹了一口气。他倒不是觉得皇后沦落至斯很凄凉,却是觉得马恩慧作为母亲很让他动容,她已自身难保了,却还更担心孩子的处境。
朱高煦又温和地好言劝道:“堂嫂万勿再做傻事,咱们多点耐心,等等看。等过两年,事儿或许有转机。不然,堂嫂可就再也不知道文圭以后怎样了。”
马恩慧不知何时已满面清泪,哽咽道:“我就是放不下文圭,不然早就……”
“高阳王,我求你照看一下文圭。”她又道。
朱高煦站在那里,心道:嫂子也太高看我了,这种事,我即便是皇子,能插手干涉?
他沉吟片刻,又想趁机和马恩慧谈条件,但见她可怜楚楚一脸清泪的模样,朱高煦竟动了恻隐之心,不想骗她。于是他便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我其实……”马恩慧忽然停止了抽泣,脸上纠结的神色。
朱高煦见状,立刻抬起手、转过头道,“你们在院子里等着。”
“是。”宦官宫女屈膝退出了房间,只是房门还敞着。
朱高煦便沉声问道:“堂嫂知道建文君下落?”
马恩慧却忽然冷笑了一声,肩膀在剧烈地抽搐。她脸上带着泪痕,却露出奇怪的笑意,真是十分诡异。
“太子也是我儿。”马恩慧冷笑道。
朱高煦点头用极低的声音道:“那倒也是。堂嫂若没想好是不是要说,就千万不要承认你知道什么。谨防被用刑逼供。”
马恩慧刚说漏了嘴,可能也是因为比较信任朱高煦的缘故,所以他便好心回报之……他前世因为赌博几乎不被所有人相信,所以很在意别人的信任。
“高阳王……”马恩慧顿时收住了那疯狂的苦笑,愣愣地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不愿承认自己对敌人的妻子有恻隐之心,便小声道:“我既然救了堂嫂,便不愿看你再次去|死。”
马恩慧沉默了许久,抬起头目光在朱高煦的脸上游离不定,沉声道,“你是燕逆之子,不想逼我?”
朱高煦眉头紧皱,沉吟道:“想逼你的人很多,不多我一人。既然堂嫂难得地有点相信我了,我不逼迫你,才能在这事儿上有点作用,这也是为父皇分忧。”
俩人说话的声音非常小,好像在说悄悄话一般。
“好牵强的理由。”马慧恩道。
沉默片刻,朱高煦便道:“我今天什么都没说,啥也不会承认。”
马恩慧冷笑道:“你以为我会出卖你?”
朱高煦不置可否,只抱拳道:“堂嫂稍安勿躁,在宫里安心住着。有些事我也无能为力,但没骗你,文圭确实还好好的在凤阳。你不再自尽了?”
马恩慧道:“现在日夜都有人看着。”
“那我不便久留,告辞。”朱高煦抱拳道。
他刚走到门口,马恩慧忽然道:“高阳王……”
朱高煦转过头看着她,她有点尴尬地说道:“高阳王何时再来看我?”
“不好说,这里是后宫。非父皇准许,我不能进来。”朱高煦道。
他走出冷宫时,正午时辰已经过了……可惜了皇宫佳宴,他又错过了一顿珍馐美味。
……此时御花园一处厅堂里的宴席快结束了,郭薇已吃得很饱。姐姐虽然提醒过她,她也听话,用膳时比较注意,但她在没必要放筷子时就不放,虽然举止尽量矜持,动作不快、却也很少停下。
没法子,这些菜实在太好吃啦。
她一边吃,一边也在注意对面那桌坐的男宾客,宴席是男女分开坐的。但她再也没见到那个人,在御花园里一脸怜爱地和她说话的人。
郭薇没有哥哥,又被家里人定好了姻缘,她偶尔想起那背影,心里会希望那个人是她哥哥。便能宠着她、怜爱她、护着她。
那个人真是很神秘,明明出现在了御花园,却没在宴会上看到。难道他不是来赴宴的,那是作甚么的人?
午宴罢,皇后独召郭徐氏入内谈话,却没叫郭薇姊妹二人去。她们只好换了一个桌子,宫女已端来漱口水和茶水、点心、果子。
不过郭薇吃得实在太饱了,已吃不下那些精细的点心,只能看着。




大明春色 第一百六十八章 梦先觉
朱高煦等人的母亲被册封为皇后,不几日“靖难”功臣皆论功行赏,多人封公、侯、伯。唯有诸皇帝子女迟迟未进封,朱高煦等仍旧是郡王郡主一级的名位。
王爷平素是比较闲的,朝廷文事武事一概不能管。除非皇帝召见,朱高煦连日常的朝事也不用去。大部分时候,可以说是无所事事。
……高阳郡王在京师几个月竟然没惹甚么事,也没听说有人命案,众臣都感到十分庆幸。传言是因为好色,新得了美貌小尼姑、青楼歌妓、几个抢来的民女等人,整日在府上宣|淫,没空惹是生非了。臣民悄悄议论高阳王之后,便回家告诫妻女,别靠近高阳郡王府那边的街道。
不过偶尔大朝,朱高煦会跑到奉天门去朝拜,以便有点正事干,不用那么宅。
五月初一大朝,朱高煦又去了。等他到了奉天门时,见大哥也在,两兄弟便寒暄了几句。
朱高煦又找熟人朱能、邱福、张武等聊天,了解一下朝廷最近的大事小事。
等皇帝驾到时,本来御门里乱糟糟地站着相互说话的朝臣们,这时便分两边排好了队,等着行叩拜大礼。
就在这时,朱高煦发现许多功臣武将都不约而同地望着前面一个人,人们面有不悦、甚至又怒气。武将瞧着的那个人,位列武臣之首,居然是李景隆!
李景隆本来就是国公,开了外金川门之后,现在更有水涨船高之象了。或许他没回头看大伙儿的表情,或许是别的甚么缘故,李景隆站在那里昂着头的样子,似乎十分得意。
皇帝坐上宝座,众人便行礼,礼乐按规矩鸣奏。
礼罢,当宦官说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时,世子朱高炽站了出来,躬身拱手道:“儿臣有事启奏。”
“说。”皇帝的声音道。
世子道:“儿臣以为,刺御史景清者方忠义,原不姓方,并非方孝孺之子,名为养子实乃奴仆。朝廷不应以奴仆之罪,牵连其家主。请父皇降恩,稍加宽恕……”
世子一席话出来,御门内立刻议论纷纷起来。朱高煦没留神,顿时也很惊讶……世子胆子很小的,为何今日胆子那么大,敢逆着父皇的意思说?
但朱高煦想了一下,又觉得似乎在情理之中:必定有人给世子出谋划策了。为方孝孺求情,就是给天下所有读书人面子,这是在收买人心!
朱高煦转头观察那些议论纷纷的官员,果然不少人一边说一边还在频频点头。这下世子的名声又更好了!
眼下太子、亲王、公主的分封迟迟未决,大哥以嫡长子的身份,也是很拼了,他没办法、下不了台。
谁给他出的主意?朱高煦首先想到的是和尚姚广孝!虽然父皇登基以来,姚广孝就很少去世子府了,但他的那两个心腹,金忠和袁珙可是在世子府走得很勤。
而且“靖难军”刚进京的第一天,姚广孝就给方孝孺求过情,极力阻止父皇杀方孝孺,方孝孺才能在诏狱关到今天还没处|决。现在姚广孝出谋让世子继续来劝,应该也是一石二鸟之策,帮助世子的同时、也能为姚广孝自己的主张尽力。
上位沉默了一会儿,朱棣的声音道:“你退下,朝廷自有主张。”
“儿臣遵旨。”世子拜了一下,谢恩退到旁边。他并未坚持,只要求了情,不管结果如何、天下读书人都会领他的情了。
朱棣声音又道:“李景隆,朕听说你此前便负责裁断《太祖实录》,这两天你便去翰林院,继续办此事。”
李景隆顿时拜道:“臣领旨,谢圣上恩!臣定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今上居然叫李景隆这个号称“文武双全”的武将去修书,或许李景隆真的知趣一点……前阵子解缙的事儿,可能已让今上觉得修书只交给文官很不靠谱。
皇帝早就当众说过多次,他的生母是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那解缙居然非要找卷宗存档去查,这也太过分了,皇帝自己是谁生的都记不清楚么、亲口说的事儿还能有错?
朱高煦看到这个场面,不禁心道:古代朝堂恐怕就是这模样,中枢真正想干的事,从来不正大光明地说出来,都要靠猜靠悟。虽然朝廷里悬挂的牌匾有一副写着正大光明,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
早朝之后,朱棣批阅奏章、接见大臣,一直忙到中午,连茶也来不及好好喝一口。于是午膳之后,他疲惫不堪地在御门后面找了间房,躺下想午睡了一会儿。
迷迷糊糊之中,朱棣做了个梦。
初时他并不知道是梦,以为自己已经从午睡中醒来了,正走到皇宫大殿上,却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殿宇、龙椅都是他熟悉的东西,但大殿上烟雾沉沉的,好像是晚上起了雾、又似乎是清早天还没亮。那幽蓝的光、地上白茫茫的雾,让他觉得浑身发冷。
竟然像是阎王殿上一般!
就在这时,雾中走来了几个人。朱棣一看,顿时惊起了一身冷汗,走在前面的居然是太祖和建文帝!
建文帝道:皇祖父,就是四叔抢了我的皇位。
太祖怒视朱棣:下来,那位置不是给你坐的!
建文帝道:听到皇祖父的话了么,赶紧下来!你没资格坐皇位,本就该是我的。
朱棣想辩驳,俺靖难就是听了太祖祖训啊。但他张着嘴,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一句话,憋得非常难受。
就在这时,又有两个人过来了,一个他的长子朱高炽,一个是次子朱高煦。
后面来了一群文武大臣,文官们看到朱高炽,跪伏在地,只拜朱高炽,一个劲歌功颂德说高炽宽厚仁义、高炽好!大家竟然都不理他朱棣!
朱棣大怒,想说:俺还坐在皇位上哩,你们啥意思?高炽!俺刚刚坐上这位置,屁股还没热哩,你急个啥?
可他仍然说不出话来。
次子高煦走过来了,高煦忽然拔出一把剑来,说道:父皇,我功劳那么大,天下都是我打的,皇位怎能给别人?
朱棣已是怒不可遏,一边后退一边指着高煦,心道亲儿子居然拿兵器指着老子?想造反吗,反了天了!
……“来人!”朱棣猛地坐了起来。
“皇爷,奴婢们在。”耳边传来一个声音。
朱棣睁开眼睛,见阳光正从窗棂之间洒进来,周围一片宁静。哪里还有雾?刚才那一堆人,一个也不见了。面前只站着一众宦官宫女。
朱棣深吸一口气,马上明白刚才是做梦了。
“召胡濙来见俺!”朱棣马上下旨道。
一个宦官道:“奴婢领旨。”说罢倒退着小步走到房门口,这才转过身,疾步走了出去。
那胡濙原是建文朝廷的户部给事中,靖难军进城后主动来投,并密报皇帝:主录僧溥洽在奉天殿起火前进宫,疑是溥洽接应建文帝,帮助建文帝逃走了。
朱棣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这时宦官郑和入内。
朱棣忽然又道:“俺听说张辅的妹妹长得很漂亮?”
郑和愣了一下,说道:“奴婢虽未见过,但确有耳闻,信安伯(张辅)之妹国色天香,秀外慧中,知书达礼。”
郑和的神情有点怪异,因为他似乎知道一件事……靖难之战时期,今上口头答应过,要张辅之妹许给世子做侧妃。因为守孝时间未到,这事儿才一直没有人提起。
而且听说张辅的妹妹似乎长得很一般……
但郑和是个知趣儿的人,不管他是不是知道那件事,现在他也肯定不知道了。
“嗯……”朱棣听罢点点头,继续在房里来回走着。
许久之后,有宦官道:“禀皇爷,户部给事中胡濙奉召觐见。”
“让他就到这里来见俺。”朱棣道。
不多时胡濙便到这间朱棣随便找的署房里来了,他先行跪拜之礼,得到“平身”的圣旨,才站了起来。
这胡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士出身。朱棣也有点怀疑这年轻人,是不是为了钻营上位,才故意密告溥洽。
但也有可能胡濙说了真话,毕竟朝臣只知道建文帝“自|焚”了,没人说建文帝跑了。胡濙一口咬定建文帝跑掉了,而且是在皇帝面前说话,他多半知道点内情。
“溥洽还未招供?”朱棣直接问道。
胡濙躬身道:“回禀圣上,溥洽的供词语焉不详,还未有进展。臣不敢用酷刑,因溥洽与某高僧有旧,臣刚得知此事,不得不慎重。况溥洽是目前唯一线索,又怕他有个三长两短,此事便更加棘手了。”
“你是说道衍?”朱棣问道。
胡濙沉默片刻,不敢不回答话,便抱拳道:“正是。”
朱棣问道:“道衍给你打招呼了?”
胡濙道:“回圣上话,没有。”
“嗯……”朱棣又从鼻子里发出不置可否的声音。过了片刻,他又道:“不止溥洽。马氏还在宫里,朕叫人把她换个地方,你可以进出询问。”
胡濙道:“臣明白了。”
朱棣挥手道:“去罢,加紧办事,别太拖拉。”
胡濙忙道:“臣不敢,臣谢恩告退。”




大明春色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儿女之事
酉时的鼓声敲响后,诸衙署官吏下值,皇帝也要乘御辇回后宫了。一天的公事接近尾声,只有各宫殿的宦官宫女要轮值继续工作。
皇宫里数万人,但几乎都见不到皇帝。朱棣几个月以来,晚上或独寝、或在皇后那里,从来不在别的嫔妃房里过夜。
徐皇后贤,偶尔会劝皇帝雨露均沾。朱棣遂召别的嫔妃侍寝,完事便叫人带走,依然不留任何嫔妃过夜。
今天朱棣刚过乾清门,便下旨队伍径直去坤宁宫,仍旧去找徐皇后。
徐皇后刚被册封为皇后,搬进坤宁宫住得很高兴。但朱棣知道她很快就会厌倦,正如他厌倦住在乾清宫一样……正殿太大,还有点潮湿,看起来霸气,却并不适合日常起居。
朱棣到了坤宁宫,走上石阶、便见到皇后来迎驾行礼。站在坤宁宫门口,只见周围都是空荡荡的砖地,这座大殿矗立在正中间,周围无数当值的宦官宫女都跪拜下去了。
确实有唯我独尊的感觉!但众目睽睽之下,既然皇帝皇后代表天意,一切自然也要讲究一点。所以徐皇后才执礼甚恭,叫人觉得十分见外。
二人走进坤宁宫正门,正对着大门就有一把大椅子,床摆在隔壁,从窗子上就能看见,也是非常大。走到这里,隐隐仍有种要上朝办公的感觉……乾清宫也是这样,所以朱棣不办公的时辰,宁肯呆在东西暖阁,也不去自己的寝宫乾清宫。
朱棣是皇帝,遂在正中的大椅子上坐下,又叫徐皇后坐在旁边。宫女立刻沏茶、端着点心上来了。
这时徐皇后开口道:“那天家宴,我见过了郭铭次女郭氏,我很中意哩。那郭氏年方十四,年纪正好,身家清白、乃武定侯孙女,郭徐氏嫡女。面相一看就是温柔贤淑之人,长得是端庄秀丽、肩背如削,肌肤如玉、唇红齿白,一双手儿可好看,便如去皮的春笋一样,叫人看了十分欢喜。
圣上此前也赞同这门婚事,那天我见到了郭氏,一时喜悦,便自作主张与郭徐氏谈过了。郭徐氏也无异议。”
朱棣面带笑容道:“俺知道你早就急坏了。既然皇后看得上,俺也当然赞同。”
“做母亲的哪能不急此事哩?高煦都十九岁了,竟未大婚。我每每想到此事,便总觉得过意不去,没尽到母亲之责。”徐皇后道,“今圣上准许了,我想尽快派人去问名纳采,把这事儿抓紧办了。”
她沉吟片刻,又道:“家宴时,高煦有事未到;本来我是想趁那天的机会,让他也看看的……如今没能让他看见,倒也无妨,以前我就问过高煦,高煦说过此事全依父母。”
朱棣对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见,但此时却开口道:“郭氏的嫁妆,由俺赏赐给她,定要丰厚。”
徐皇后喜道:“圣上隆恩,改日叫郭铭家的人来谢恩。”
郭氏的嫁妆,也是要带到高阳郡王府的。朱棣明着是恩赐郭家、看在武定侯的面子上,实则也是便宜了高煦……他这么做,既在财物上厚待了高煦,又不至于让子女们觉得不公。
朱棣听徐皇后说到了婚嫁之事,又想起大将张辅的妹妹。他既然已经开口在宦官们面前提过了,此时张辅便不能再与世子联姻。
过了一会儿,朱棣忽然开口道:“郭铭是不是有两个女儿?”
徐皇后道:“是哩。高煦要娶那个是郭铭嫡女,她还有个姐姐,虽非嫡女,却也是郭徐氏养大的。”
1...6162636465...423
猜你喜欢